卷八 日知录
卷九 论政事
卷十 

返回目录

致知 编辑

致知者,知止也。[1]知止者何?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是之谓止。知止然后谓之知至。君臣父子国人之交,以至于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是之谓物。

诗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孟子曰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昔者武王之访,箕子之陈,曾子子游之问,孔子之答,皆是物也。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

惟君子为能体天下之物,故易曰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记曰,仁人不过乎物,孝子不过乎物。

以格物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则末矣。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听讼者与国人交之一事也。

顾𬤊天之明命 编辑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其在于人日用而不知,莫非命也。故诗书之训有曰,顾𬤊天之明命。又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又曰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又曰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而刘康公之言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彼其之子,邦之司直,而以为舍命不渝,乃如之人,怀昏姻也,而以为不知命,然则子之孝臣之忠夫之贞妇之信,此天之所命而人受之为性者也。故曰天命之谓性。求命于冥冥之表,则离而二之矣。

予迓续乃命于天人事也,理之所至气亦至焉。是以含章中正而有陨自天,匪正之行而天命不佑。

祭纣帅天下以暴 编辑

仲虺之诰篇曰,简贤附势,实繁有徒。多方篇曰,叨懫日钦,劓割夏邑。此桀民之从暴也。微子篇曰,殷罔不小大,好草窃奸宄。卿士师师非度。凡有辜罪,乃罔恒获,小民方兴,相为敌仇。此纣民之从暴也。故曰幽厉兴则民好暴。古之人所以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而不使民之陷于邪僻者何哉?上无礼,下无学,贱民兴,丧无日矣!天保之诗皆祝其君以受福之辞,而要其指归不过曰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遍为尔德。然则人君为国之存亡计者,其可不致审于民俗哉?

财者末也 编辑

古人以财为末,故舜命九官,未有理财之职。周官财赋之事一皆领于天官冢宰,而六卿无专任焉。汉之九卿,一太常,二光禄勋,三卫尉,四太仆,五廷尉,六鸿胪,七宗正,八大农,[2]九少府。[3]大农掌财在后,少府掌天子之私财,又最后。唐之九卿,一太常,二光禄,三卫尉,四宗正,五太仆,六大理,七鸿胪,八司农,九太府。大略与汉不殊。而户部不过尚书省之属官,故与吏礼兵刑工并列而为六。至于大司徒教民之职,宰相实总之也。罢宰相废司徒,以六部尚书为二品,非重教化后财货之义矣。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 编辑

治化之隆,则遗秉滞穗之利及于寡妇。恩情之薄则扰锄箕帚之色加于父母。故欲使民兴孝兴弟,莫急于生财。以好仁之君用不肯聚敛之臣,则财足而化行,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矣。

君子而时中 编辑

记曰,礼时为大,顺次之,体次之,宜次之,称次之。尧授舜,舜授禹,汤放桀,武王伐纣,时也。天地之祭,宗庙之事,父子之道,君臣之义,伦也。社稷山川之事,鬼神之祭,体也。丧祭之用,宾客之交,义也。羔豚而祭,百官皆足。太牢而祭,不必有馀,此之谓称也。古之圣人内之为尊,外之为乐,少之为贵,多之为美。是故先王之制礼也,不可多不可寡也,惟其称也。此所谓君子而时中者也。故易曰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4]

子路问强 编辑

洪范六极六曰弱。郑康成注,愚懦不毅为弱,故子路问强。

素夷狄行乎夷狄 编辑

(编者按,刻本无此章。又文中颇有脱误,今据张继校依鲁抄本改。加( )以别之。)

素夷狄行乎夷狄,然则将居中国而去人伦乎?非也。处夷狄之邦而(不失)吾中国之道,是之谓素夷狄行乎夷狄也。六经所载,帝舜滑夏之咨,殷宗有截之颂,礼记明堂之位,春秋(朝)会之书,凡圣人所以为内夏外夷之防也,如此其严也!文中子以元经之帝魏,谓天地有奉,生民有庇,即吾君也。何其语之偷而悖乎!宋陈同甫谓黄初以来陵夷四百馀载,夷狄异类迭起以主中国,而民生常觊一日之安宁于非所当事之人。以王仲淹之贤,而犹为此言,其无以异乎凡民矣。夫(兴)亡有迭代之时,而中华(无)不复之日,[5]若之何以万古之心胸而区区于旦暮乎![6]此所(谓)偷也。汉和帝时侍御史鲁恭上疏曰,夫戎狄者四方之异气,蹲夷踞肆,与鸟兽无别,若杂居中国,则错乱天气、污辱善人。夫以乱辱天人之世,而论者欲将毁吾道以殉之,此所谓悖也。孔子有言,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夫是之谓素夷狄行乎夷狄也。若乃相率而臣事之,奉其令,行其俗,甚者导之以为虐于中国,而借口于素夷狄之文,则子思之罪人也已!

鬼神 编辑

王道之大始于闺门。妻子合,兄弟和,而父母顺,道之迩也卑也。郊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飨,道之远也高也。先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修之为经,布之为政,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而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若舜若文武周公所谓庸德之行,而人伦之至者也。故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人之有父母也,鸡鸣问寝,左右就养无方,何其近也。及其既凶,而其容与声不可得而接,于是或求之阴,或求之阳,然后僾然必有见乎其位。然后乃凭工祝之传而致赉于孝孙。生而为父母,没而为鬼神。子曰,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此之谓也。[7]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繇顺父母而推之也。

记曰,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如之。及暮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复膳,然后亦复初。食上必在,视寒煖之节。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应曰诺,然后退。又曰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忌日必哀,称讳如见亲,祀之忠也。如见亲之所爱,如欲色然,其文王与?诗云,明发不寐,有怀二人。文王之诗也。夫惟文王生而事亲如此孝,故没而祭如此之忠,而如亲之或见也。苟其生无养志之诚,则其没也自必无感通之理。故曰惟孝子为能飨亲。而夫子之告子路亦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是故庸德之行,莫先于父母之顺。而郊社之礼,禘尝之义,缘之以起。明此而天下国家可得而治矣。

在上位者能顺乎亲,而后可以事天享帝。在下位者能顺乎亲而后可以获上治民。

程子曰,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张子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用以解易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一章,斯为切当。如二子之说,则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者,鬼神也。其可见可闻者亦鬼神也。今夫子但言弗见弗闻,知其为祭祀之鬼神也。

质诸鬼神而无疑,犹易乾文言所谓与鬼神合其吉凶。[8]

期之丧达乎大夫 编辑

丧服自期以下诸侯绝大夫降者,说者以为期已下之丧皆其臣属,故不服。然制礼之意不但为此,古人有丧不祭。诸侯有山川社稷宗庙之事,不可以旷。故惟服三年而不服期。大夫亦与于其君骏奔在庙之事,但人数多,不至于旷,故但降之而已。此古人重祭之义。后人不知,但以为贵贵而已。[9]

诸侯亦有期服,如始封之君不臣诸父昆弟,封君之子不臣诸父而臣昆弟。且亦有大功服,如姑姊妹嫁于国君,尊同则不降。记特举其大槩言之尔。

三年之丧达乎天子 编辑

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即解上三年之丧达乎天子一句。此举其重者而言。然三年之丧,不止父母。左氏昭公十五年传,王一岁而有三年之丧二焉。谓穆母与太子王后。谓之三年者,据达子之志而言,其实期也。是天子亦有期丧。

达孝 编辑

达孝者,达于上下,达于幽明。所谓孝弟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者也。[10]

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 编辑

无丰于昵,祖已之所以戒殷王也。自八以下众仲之所以对鲁隐也。以客为臣,子游之所以规文子也。亲亲之道赖贤人而明者多矣。汉哀帝听冷褒段犹之言而尊定陶共皇。唐高宗听李𪟝之言而立皇后武氏,不知人之祸且至于斁伦乱纪,而顾可不慎哉!

人伦之大莫过乎君父,而子夏先之以贤贤易色,何也?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也。

父子之亲,长幼之序,男女之别,非师不明,以教人以礼者师之功也。故曰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诚者天之道也 编辑

诚者天之道也,故天下雷行物与无妄,而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罚有罪五刑五用哉?莫非诚也。故曰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肫肫其仁 编辑

五品之人伦莫不本于中心之仁爱,故曰拜稽颡,哀戚之至隐也。稽颡,隐之甚也。又曰其送往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其反哭也,皇皇然如有求而弗得也。故其往送也如慕,其反也如疑。求而无所得之也,入门而弗见也,上堂又弗见也,入室又弗见也,亡矣,丧矣,不可复见已矣!故哭泣辟踊尽哀而止矣!心怅焉怆焉惚焉忾焉,心绝志悲而已矣!此于丧而观其仁也。丧三日而殡,凡附于身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三月而葬,凡附于棺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又曰,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此于葬而观其仁也。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齐三日乃见其所为。齐者祭之,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周还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声不绝乎耳,心志嗜欲不忘乎心。又曰祭之明日,明发不寐,飨而致之,又从而思之。祭之日乐与哀半,飨之必乐,已至必哀。此于祭而观其仁也。自是而推之,郊社之礼,所以仁鬼神也,射飨之礼所以仁乡党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而天下之大经毕举而无遗矣。故曰孝弟为仁之本。

孝弟为仁之本 编辑

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是故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此之谓孝弟为仁之本。

察其所安 编辑

求仁而得仁,安之也。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安之也。使非所安,则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矣。

子张问十世 编辑

记曰,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立权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自春秋之并为七国,七国之并为秦,而大变先王之礼。然其所以辨上下别亲疏决嫌疑定是非,则固未尝异乎先王也。故曰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自古帝王相传之统至秦而大变,然而秦之所以亡,汉之所以兴,则亦不待谶纬而知之矣。不仁而得天下未之有也,此百世可知者也。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此百世可知者也。

媚奥 编辑

奥何神哉?如祀灶则迎尸而祭于奥,此即灶之神矣。[11]时人之语,谓媚其召者将顺于朝廷之上,不若奉迎于燕退之时也。注以奥比君,以灶比权臣,本一神也,析而二之,未合语意。

武未尽善 编辑

观于季札论文王之乐以为美哉犹有憾,则知夫子谓武未尽善之旨矣。犹未洽于天下,[12]此文之犹有憾也。天下未宁而崩,[13]此武之未尽善也。记曰,乐者,象成者也。又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武王当日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而宝龟之命曰有大奸于西土,殷之顽民廸虑不静,商俗靡靡,利口惟贤,馀风未殄,视舜之从欲以治四方风动者何如哉?故大武之乐虽作于周公,而未至于世变风移之日,圣人之时也,非人力之所能为矣。[14]

忠恕 编辑

延平先生答问[15]曰,夫子之道不离乎日用之间。自其尽己而言则谓之忠,自其及物而言则谓之恕。莫非大道之全体,虽变化万殊于事为之末,而所以贯之者未尝不一也。曾子答门人之问,正是发其心尔。岂有二邪?若以为夫子一以贯之之旨甚精微,非门人所可告,姑以忠恕答之,恐圣贤之心不若是之支也。如孟子言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人皆足以知之。但合内外之道,使之体用一原,显微无间,则非圣人不能尔。朱子又尝作忠恕说,其大指与此略同。按此说甚明,而集注乃谓借学者尽己推己之目,以著明之,是疑忠恕为下学之事,不足以言圣人之道也。然则是二之,非一之也。

慈谿黄氏曰,天下之理无所不在,而人之未能以贯通者,己私间之也。尽己之谓忠,推己及人之谓恕。忠恕既尽,己私乃克。此理所在,斯能贯通。故忠恕者所以能一以贯之者也。

元戴侗作六书故,其训忠曰,尽己致至之谓忠。语曰,为人谋而不忠乎?又曰,言思忠。记曰,丧礼忠之至也。又曰,祀之忠也,如见亲之所爱,如欲色然。又曰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传曰,上思利民,忠也。又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孟子曰,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观于此数者,可以知忠之义矣。反身而诚,然后能忠矣。能忠矣,然后由己推而达之家国天下,其道一也。其训恕曰,推己及物之谓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恕之道也。克是心往以达乎四海矣。故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恕也者,大下之达道也。[1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17]夫圣人者何以异于人哉?知终身可行则知一以贯之之义矣。

中庸记夫子言君子之道四,无非忠恕之事。而乾九二之龙德亦唯曰,庸言之信,庸行之谨。然则忠恕君子之道也,何以言违道不远?曰此犹之云巧言令色鲜矣仁也。[18]岂可以此而疑忠恕之有二乎?或曰孟子曰,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何也?曰此为未至乎道者言之也。孟子曰,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仁义岂有二乎?[19]

朝闻道夕死可矣 编辑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俛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故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有一日未死之身,则有一日未闻之道。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 编辑

夫子之教人文行忠信,而性与天道在其中矣。故曰不可得而闻。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是疑其有隐者也。不知夫子之文章,无非夫子之言性与天道,所谓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贡之意犹以文章与性与天道为二,故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是故可仕可止,可久可速,无一而非天也。恂恂便便,侃侃訚訚,无一而非天也。

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孟子以为尧舜性之之事,夫子之文章莫大乎春秋。春秋之义,尊天王攘夷狄,诛乱臣贼子,皆性也,皆天道也。故胡氏以春秋为圣人性命之文,而子如不言则小子其何述为?

今人但以系辞为夫子言性与天道之书,愚尝三复其文,如鸣鹤在阴,七爻自天祐之,一爻憧憧往来,十一爻履德之基也,九卦所以教人学易者,无不在于言行之间矣。故曰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虗行。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由是而充之,一日克己复礼,有异道乎?今之君子学未及乎樊迟司马牛,而欲其说之高于颜曾二子,是以终日言性与天道,而不自知其堕于禅学也。

朱子曰,圣人教人不过孝弟忠信,持守诵习之间。此是下学之本。今之学者以为钝根,不足留意。其平居道说,无非子贡所谓不可得而闻者。又曰近日学者病在好高,论语未问学而时习,便说一贯。孟子未言梁惠王问利,便说尽心。易未看六十四卦,便读系辞。此皆躐等之病。又曰,圣贤立言本自平易,今推之使高,凿之使深。

黄氏日钞曰,夫子述六经,后来者溺于训沽,未害也。濂雒言道学,后来者借以谈禅,则其害深矣。

孔门弟子不过四科,自宋以下之为学者则有五科,曰语录科。

五胡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昔王衍妙善玄言,自比子贡。及为石勒所杀,将死,顾而言曰,鸣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虗,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今之君子得不有愧乎其言?

变齐变鲁 编辑

变鲁而至于道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变齐而至于鲁者,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博学于文 编辑

君子,博学于文,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也。品节斯斯之谓礼。孔子曰,伯母叔母疏衰踊不绝地。姑姊妹之大功踊绝于地。知此者由文矣哉!由文矣哉!记曰,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又曰,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传曰,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故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而谥法经纬天地曰文学。弟子之学诗书六艺之文,有深浅之不同矣。

三以天下让 编辑

皇矣之诗曰,帝作邦作对,自太伯王季。则泰伯之时周日以彊大矣。乃托之采药,往而不反。当其时以国让也,而自后日言之,则以天下让也。[20]当其时,让王季也。而自后日言之,则让于文王武王也。有天下者在三世之后,而让之者在三世之前。宗祧不记其功,彛鼎不铭其迹,此所谓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者也。路史曰,方太王时以与王季,而王季以与文王,文王以与武王,皆泰伯启之也,故曰三让。

泰伯去而王季立,王季立而文武兴,虽谓之以天下让可矣。太史公序吴世家云,太伯避历,江蛮是适。文武攸兴,古公王迹。甚当。

高泰伯之让国者不妨王季,诗之言因心则友是也。述文王之事君者不害武王,诗之言上帝临女是也。古人之能言如此,今将称泰伯之德而先以莽操之志加诸太王,岂夫子立言之意哉?朱子作论语或问,不取翦商之说,而蔡仲默传书武成曰,太王虽未始有翦商之志,而始得民心,王业之成实基于此。仲默朱子之门人,可谓善于匡朱子之失者矣。

或问曰,大王有废长立少之意,非礼也。泰伯又探其邪志而成之,至于父死不赴,伤毁发肤,皆非贤之事。就死必于让国而为之,则亦过而不合于中庸之德矣。其为至德何邪?曰大王之欲立贤子圣孙,为其道足以济天下,而非有爱憎之间,利欲之私也。是以泰伯去之而不为狷,王季受之而不为贪。父死不赴,伤毁发肤而不为不孝。盖处君臣父子之变而不失乎中庸,此所以为至德也。其与鲁隐公吴季子之事盖不同矣。[21]

有妇人焉 编辑

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此陈师誓众之言,所谓十人皆身在戎行者,而太姒邑姜在宫壸之内,必不从军旅之事,亦必不幷数之以足十人之数也。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方且以用妇人为纣罪矣。乃周之功业必藉于妇人乎?此理之不可通。或文字传写之误。[22]阙疑可也。[23]

季路问事鬼神 编辑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左右就养无方,故其祭也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未知生焉知死。人之生也直,故其死也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24]可以谓之知生矣。孔子成仁,孟子取义,而今而后,庶几无愧,[25]可以谓之知死矣。

不践迹 编辑

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所谓践迹也。先王之教,若说命所谓学于古训,康诰所谓绍闻衣德言,以至于诗书六艺之文,三百三千之则,有一非践迹者乎?善人者忠信而未学礼,笃实而未日新,虽其天资之美,亦能暗与道合。而卒以不学,无自以入圣人之室矣。治天下者亦然。故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不然则以汉文之几致刑措,而不能成三代之治矣!

异乎三子者之撰 编辑

夫子如或知尔之言,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也?曾点浴沂咏归之言,素贫贱行乎贫贱,君子无入而不自得也。故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去兵去食 编辑

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国所以足食,而不待豳土之行也。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刅,无敢不善,国所以足兵,而不待淮夷之役也。苟其事变之来而有所不及备,则耰锄白挺可以为兵,而不可阙食以修兵矣。糠核草根可以为食,而不可弃信以求食矣。古之人有至于张空弮罗雀鼠而民无二志者,非上之信有以结其心乎?此又权于缓急轻重之间,而为不得已之计也。明此义则国君死社稷,大夫死宗庙,至于舆台牧圉之贱,莫不亲其上死其长。所谓圣人有金城者,此物此志也。岂非为政之要道乎?孟子言制挺以挞秦楚,亦是可以无待于兵之意。

古之言兵非今日之兵,谓五兵也。故曰天生五材,谁能去兵?世本,蚩尤以金作兵,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周礼司右五兵注,引司马法曰,弓矢围,殳矛守,戈戟助是也。诘尔戎兵,诘此兵也。踊跃用兵,用此兵也。无以铸兵[26]铸此兵也。秦汉以下,始谓执兵之人为兵。如信陵君得选兵八万人,项羽将诸侯兵三十馀万,见于太史公之书,而五经无此语也。

以执兵之人为兵,犹之以被甲之人为甲。公羊传桓公使高子将南阳之甲立僖公而城鲁。[27]晋赵鞅取晋阳之甲以逐荀寅,与士吉射。[28]

奡荡舟 编辑

竹书纪年,帝相二十七年浇伐斟𬩽,大战于潍,覆其舟,灭之。楚辞天问,覆舟斟𬩽何道取之?正此谓也。汉时竹书未出,故孔安国注为陆地行舟,而后人因之。[29]

古人以左右冲杀为荡阵,[30]其锐卒谓之跳荡,别帅谓之荡主。[31]晋书载记,陇上健儿歌曰,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唐书百官志,矢石未交,陷坚突众,敌因而败者,曰跳荡。荡舟盖兼此义。与蔡姬之乘舟荡公者不同。[32]

管仲不死子纠 编辑

君臣之分所关者在一身,夷夏之防所系者在天下。故夫子之于管仲,略其不死子纠之罪,而取其一匡九合之功。盖权衡于大小之间,而以天下为心也。夫以君臣之分犹不敌夷夏之防,春秋之志可知矣。

有谓管仲之于子纠未成为君臣者,子纠于齐未成君于仲,与忽则成为君臣矣。狐突之子毛及偃从文公在秦,而曰今臣之子名在重耳有年数矣。[33]若毛偃为重耳之臣,而仲与忽不得为纠之臣,是以成败定君臣也,可乎?又谓桓兄纠弟,此亦强为之说。夫子之意以被发左衽之祸尤重于忘君事雠也。

论至于尊周室攘夷狄之大功,则公子与其臣区区一身之名分小矣。虽然,其君臣之分故在也,遂谓之无罪,非也。

予一以贯之 编辑

好古敏求,多见而识,夫子之所自道也。然有进乎是者,六爻之义至赜也,而曰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三百之诗至汎也,而曰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三千三百之仪至多也,而曰礼与其奢也宁俭。十世之事至远也,而曰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虽百世可知。百王之治至殊也,而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此所谓予一以贯之者也。其教门人也,必先叩其两端,而使之以三隅反。故颜子则闻一以知十,而子贡切磋之言,子夏礼后之问,则皆善其可与言诗。岂非天下之理殊途而同归,大人之学举本以该末乎?彼章句之士,既不足以观其会通,而高明之君子又或语德性而遗问学,均失圣人之指矣。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编辑

疾名之不称则必求其实矣。君子岂有务名之心哉?是以干初九之传曰,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古人求没世之名,今人求当世之名,吾自幼及老见人所以求当世之名者,无非为利也。名之所在,则利归之,故求之惟恐不及也。苟不求利,亦何慕名?

性相近也 编辑

性之一字始见于商书,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恒即相近之义。相近近于善也,相远远于善也。故夫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34]

人亦有生而不善者,如楚子良生子越椒,子文知其必灭若敖氏是也。然此千万中之一耳,故公都子所述之三说孟子不斥其非,而但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盖凡人之所大同,而不论其变也。若纣为炮烙之刑,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此则生而性与人殊,亦如五官百骸人之所同,然亦有生而不具者。岂可以一而槩万乎?故终谓之性善也。

孟子论性,专以其发见乎情者言之。且如见孺子入井亦有不怜者。呼蹴之食,有笑而受之者。此人情之变也。若反从而善之,吾知其无是人也。

曲沃卫蒿曰,孔子所谓相近,即以性善而言,若性有善有不善,其可谓之相近乎?如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若汤武之性不善,安能反之以至于尧舜邪?汤武可以反之,即性善之说。汤武之不即为尧舜,而必待于反之,即性相近之说也。孔孟之言一也。

虞仲 编辑

史记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仲雍卒,子季简立。季简卒,子叔达立。叔达卒,子周章立。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墟,是为虞仲,列为诸侯。按此则仲雍为仲雍,而虞仲者仲雍之曾孙也。殷时诸侯有虞国诗,所云虞芮质厥成者,武王时国灭而封周章之弟于其故墟,乃有虞仲之名耳。论语逸民,虞仲夷逸。左传,太伯虞仲,文王之昭也,即谓仲雍为虞仲。是祖孙同号,且仲雍君吴,不当言虞。古吴虞二字多通用。[35]窃疑二书所称虞仲,并是吴仲之音误。又考吴越春秋,太伯曰,其当有封者吴仲也。则仲雍之称吴仲,固有征矣。

汉书地理志,河东郡大阳吴山在西,上有吴城。[36]周武王封太伯后于此,[37]是为虞公。后汉郡国志,太阳有吴山,上有虞城。[38]虞城之书为吴城,犹吴仲之书为虞仲也。杜元凯左氏注,亦曰仲雍支子别封西吴。

听其言也厉 编辑

君子之言非有意于厉也,是曰是,非曰非。孔颖达洪范正义曰,言之决断,若金之斩割。

居官则告谕可以当鞭扑,行师则誓戒可以当甲兵。此之谓听其言也厉。

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编辑

圣人之道未有不始于洒扫应对进退者也。故曰约之以礼,又曰知崇礼卑。

注释 编辑

  1. 董文清槐以知止二节合听讼章为格物传。
  2. 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
  3. 应劭曰,少者小也。 师古曰,大司农供军国之用,少府以养天子。
  4. 舜之大孝,文王之无忧,武王周公之达孝,皆所谓时中也。
  5. (继案,亡字上应加兴字,鲁抄本华下有无字。)
  6. 杨循吉作金小史序曰,由当时观之,则完颜氏帝也,盟主也,大国也。由后世观之,则夷狄也,盗贼也,禽兽也。
  7. 论语,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
  8. 谦丰二彖,亦以鬼神与天地人并言。
  9. 正义曰,期之丧达乎大夫,谓旁亲所降在大功者,得为期丧还之大功之服。若天子诸侯旁期之亲则不服也。
  10. 与达道达德之达同义。
  11. 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注,牖室西南隅所谓奥也。李氏曰,户东而牖西,户不当中而近东,则西南隅所谓也,故谓之奥。而祭祀及尊者常处焉。 曲礼,为人子者居不主奥。仲尼燕居,以奥阼并言。是奥本人之所处,祭时乃奉神于此。
  12. 孟子。
  13. 史记封禅书。
  14. 刘汝佳曰,揖让征诛,自是圣人所遇,使舜当武之时亦须征伐。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性之反之,自其从入之异,及其成功一也。人而天反而性矣。以是而论,乐之优劣,其与以追蠡者何异哉?
  15. 门人朱熹元晦编。
  16. 本程子。
  17. 仲弓问仁,夫子告之亦以敬恕。
  18. 古人语辞云尔。违道不远即道也。违禽兽不远,即禽兽也。孟子已自申之。
  19. 今人谓有圣人之忠恕,有学者之忠恕,非也。尽得忠恕,方是圣人,学者所以学为忠恕。
  20. 犹南宫适谓稷躬稼而有天下。○郑康成注曰,泰伯周太王之长子,次子仲雍,次子季历。大王见季历贤,又生文王有圣人表,故欲立之而未有命。大王疾,泰伯因适吴越采药。大王没而不返,季历为丧主,一让也。季历赴之不来奔丧,二让也。免丧覆过遂断发文身,三让也。三让之美皆隐蔽不著,故人无得而称焉。
  21. 此说本之伊川先生。
  22. 汉博士孔衍言臣祖安国得壁中古文论语,为改今文。
  23. 书大诰,爽邦由哲,亦惟十人。廸知上帝命。蔡氏亦以为乱臣十人。
  24. 文信公正气歌。
  25. 衣带赞。
  26. 左氏僖公十八年传。
  27. 闵公二年。
  28. 定公十三年。
  29. 王逸注天问,谓灭斟𬩽氏,奄若覆舟,亦以不见竹书而强为之说。
  30. 宋书颜师伯传,单骑出荡。孔觊传,每战以刀楯直荡。
  31. 陈书高祖纪,荡主戴晃徐宣斧。后周书侯莫陈崇传,王勇传,有直荡都督。杨绍传有直荡别将。
  32. 左传僖公三年。
  33. 汉晋以下太子诸王与其臣,皆定君臣之分,盖自古相传如此。
  34. 人之生也直,即孟子所谓性善。
  35. 史记赵世家,吴广内其女孟姚。索隐曰,古虞吴音相近,故舜后亦姓吴。诗不吴不敖。汉书武帝纪引,作不虞不骜。卫尉衡方碑辞,不吴不扬作不虞不扬。释名,吴虞也。公羊传定公四年,晋士鞅卫孔圉帅师伐鲜虞,虞本或作吴。石鼓文有吴人,注曰虞人也。水经注,吴山在汧县西,古之汧山也。国语所谓虞矣。杨用修曰,吴古虞字省文,如虖之省为乎,樝之省为柤也。今昆山有浦名大虞小虞,俗谓之大吴小吴。
  36. 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五十三年,伐魏取吴城。
  37. 吴祖太伯故曰太伯后。
  38. 水经注亦作虞城。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