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虫之一

 服器部 本草纲目
虫之一
虫之二 

李时珍曰︰虫乃生物之微者,其类甚繁,故字从三虫会意。按︰《考工记》云︰外骨、内骨、却行、仄行、连行、纡行,以 鸣、注( 同)鸣、旁鸣、翼鸣、腹鸣、胸鸣者,谓之小虫之属。其物虽微,不可与麟、凤、龟、龙为伍;然有羽、毛、鳞、介、 之形,胎、卵、风、湿、化生之异,蠢动含灵,各具性气。录其功,明其毒,故圣人辨之。况蜩、 、蚁、,可供馈食者,见于《礼记》;蜈、蚕、蟾、蝎,可供匕剂者,载在方书。周官有庶氏除毒蛊,翦氏除蠹物,蝈氏去蛙黾,赤友氏除墙壁狸虫(蠷 之属),壶涿氏除水虫(狐蜮之属)。则圣人之于微琐,罔不致慎。学人可不究夫物理而察其良毒乎?于是集小虫之有功、有害百三十六种。

今析出鳞、介二部,并入六种,移八种入禽兽、服器部,自有名未用移入六种,木部移入二种。

《神农本草经》二十九种(梁陶弘景注) 《名医别录》一十七种(梁陶弘景注) 《唐本

《开宝本草》二种(宋马志) 《图经本草》二种(宋苏颂) 《日华本草》一种(宋人大明) 《证类本草》二种(宋唐慎微) 《本草会编》一种(明汪机) 《本草纲目》二十六种(明李时珍)

【附注】

魏李当之《药录》 《吴普本草》 宋雷 《炮炙》 齐徐之才《药对》 唐甄权《药性》 唐孙思邈《千金》 唐杨损之《删繁》 孟诜《食疗》 南唐陈士良《食性杲《法象》 王好古《汤液》 朱震亨《补遗》 吴瑞《日用》 明汪颖《食物》

虫之一 (卵生类上二十三种) 编辑

蜂蜜 编辑

(《本经》上品)

【释名】

蜂糖(俗名)生岩石者名石蜜(《本经》)、石饴(同上)、岩蜜。

时珍曰︰蜜以密成,故谓之蜜。《本经》原作石蜜,盖以生岩石者为良耳,而诸家反致疑辩。今直题曰蜂蜜,正名也。

【正误】

恭曰︰上蜜出氐、羌中最胜。今关中白蜜,甘美耐久,全胜江南者。陶以未见,故以南土为胜耳。今以水牛乳煎沙糖作者,亦名石蜜。此蜜既蜂作,宜去石字。

宗奭曰︰《嘉 本草》石蜜有二︰一见虫鱼,一见果部。乳糖既曰石蜜,则虫部石蜜,不当言石矣,石字乃白字误耳,故今人尚言白沙蜜。盖新蜜稀而黄,陈蜜白而沙也。

藏器曰︰岩蜜出南方岩岭间,入药最胜,石蜜宜改为岩字。苏恭是荆襄间人,地无崖险,不知石蜜之胜故也。

时珍曰︰按︰《别录》云︰石蜜生诸山石中,色白如膏者良。则是蜜取山石者为胜矣。

苏恭不考山石字,因乳糖同名而欲去石字;寇氏不知真蜜有白沙而伪蜜稀黄,但以新久立说,并误矣。凡试蜜以烧红火箸插入,提出起气是真,起烟是伪。

【集解】

《别录》曰︰石蜜生武都山谷、河源山谷及诸山石中。色白如膏者良。

弘景曰︰石蜜即崖蜜也,在高山岩石间作之,色青赤,味小 ,食之心烦,其蜂黑色似虻。又木蜜悬树枝作之,色青白。土蜜在土中作之,色亦青白,味 。人家及树空作者亦白,而浓浓味美。今出晋安檀崖者多土蜜,云最胜。出东阳临海诸处,及江南向西者多木蜜。出于潜、怀安诸县者多崖蜜。亦有树木及人家养者。诸蜜例多添杂及煎煮,不可入药。必须亲自看取,乃无杂耳。凡蜂作蜜,皆须人小便以酿诸花,乃得和熟,状似作饴须 也。

藏器曰︰寻常蜜亦有木中作者、土中作者。北方地燥,多在土中,南方地湿,多在木中。各随土地所宜,其蜜一也。崖蜜别是一蜂,如陶所说出南方崖岭间,房悬崖上,或土窟中。人不可到,但以长竿刺令蜜出,以物承取,多者至三、四石,味 色绿,入药胜于凡蜜。

张华《博物志》云︰南方诸山,幽僻处出蜜蜡。蜜蜡所著,皆绝岩石壁,非攀缘所及。

惟于山顶以篮舆悬下,遂得采取。蜂去余蜡在石,有鸟如雀,群来啄之殆尽,名曰灵雀。至春蜂归如旧,人亦占护其处,谓之蜜塞。此即石蜜也。

颂曰︰食蜜亦有两种︰一在山林木上作房,一在人家作窠,槛收养之,蜜皆浓浓味美。

近世宣州有黄连蜜,色黄,味小苦,主目热。雍、洛间有梨花蜜,白如凝脂。亳州太清宫有桧花蜜,色小赤。柘城县有何首乌蜜,色更赤。并蜂采其花作之,各随花性之温凉也。

宗奭曰︰山蜜多在石中木上,有经一、二年者,气味醇浓。人家者,一岁二取,气味不足,故不及,且久收易酸也。

时珍曰︰陈藏器所谓灵雀者,小鸟也。一名蜜母,黑色。正月则至岩石间寻求安处,群蜂随之也。南方有之。

【修治】

曰︰凡炼蜜一斤,只得十二两半是数。若火少、火过,并用不得。

时珍曰︰凡炼沙蜜,每斤入水四两,银石器内,以桑柴火慢炼,掠去浮沫,至滴水成珠不散乃用,谓之水火炼法。又法︰以器盛,置重汤中煮一日,候滴水不散,取用亦佳,且不伤火也。

【气味】

甘,平,无毒。《别录》曰︰微温。

颖曰︰诸蜜气味,当以花为主。冬、夏为上,秋次之,春则易变而酸。闽、广蜜极热,以南方少霜雪,诸花多热也。川蜜温,西蜜则凉矣。

刘完素曰︰蜜成于蜂,蜂寒而蜜温,同质异性也。

时珍曰︰蜂蜜生凉熟温,不冷不燥,得中和之气,故十二脏腑之病,罔不宜之。但多食亦生湿热虫 ,小儿尤当戒之。王充《论衡》云︰蜂虿禀太阳火气而生,故毒在尾。蜜为蜂液,食多则令人毒,不可不知。炼过则无毒矣。

宗奭曰︰蜜虽无毒,多食亦生诸风也。

朱震亨曰︰蜜喜入脾。西北高燥,故人食之有益。东南卑湿,多食则害生于脾也。

思邈曰:七月勿食生蜜,令人暴下霍乱。青赤酸噞者,食之心烦。不可与生葱、莴苣同食,令人利下。食蜜饱后,不可食鲊,令人暴亡。

【主治】

心腹邪气,诸惊痫痓,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延年、神仙(《本经》)。养脾气,除心烦,饮食不下,止肠肌中疼痛,口疮,明耳目(《别录》)。牙齿疳䘌,唇口疮,目肤赤障,杀虫(藏器)。治卒心痛及赤白痢,水作蜜浆,顿服一碗止,或以姜汁同蜜各一合,水和顿服。常服面如花红(甄权)。治心腹血刺痛,及赤白痢,同生地黄汁各一匙服,即下(孟诜)。同薤白捣,涂汤火伤,即时痛止(宗奭《肘后》用白蜜涂上,竹膜贴之,日三)。和营卫,润脏腑,通三焦,调脾胃(时珍)。

【发明】

弘景曰︰石蜜道家丸饵,莫不须之。仙方亦单炼服食,云致长生不老也。

时珍曰︰蜂采无毒之花,酿以小便而成蜜,所谓臭腐生神奇也。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张仲景治阳明结燥,大便不通,蜜煎导法,诚千古神方也。

诜曰︰但凡觉有热,四肢不和,即服蜜浆一碗,甚良。又点目中热膜,以家养白蜜为上,木蜜次之,崖蜜更次之也。与姜汁熬炼,治癞甚效。

【附方】

旧十四,新六。大便不通︰张仲景《伤寒论》云︰阳明病,自汗,小便反利,大热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细辛(为末)少许,尤速。

噫不下食︰取崖蜜含,微微咽下。(《广利方》)

产后口渴︰用炼过蜜,不计多少,熟水调服,即止。(《产书》)

难产横生︰蜂蜜、真麻油各半碗,煎减半服,立下。(《海上方》)

天行虏疮︰比岁有病天行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

不即疗,数日必死。瘥后疮瘢黯色,一岁方灭,此恶毒之气。世人云︰建武中,南阳击虏所得,仍呼为虏疮。诸医参详疗之,取好蜜通摩疮上,以蜜煎升麻,数数拭之。(《肘后》)

痘疹作痒︰难忍,抓成疮及 ,欲落不落。百花膏︰用上等石蜜,不拘多少,汤和,时时翎刷之。其疮易落,自无瘢痕。(《全幼心鉴》)

瘾疹瘙痒︰白蜜不以多少,好酒调下,有效。(《圣惠方》)

五色丹毒︰蜜和干姜末敷之。(《肘后》)

口中生疮︰蜜浸大青叶含之。(《药性论》)

阴头生疮︰以蜜煎甘草,涂之瘥。(《外台》)

肛门生疮︰肛门主肺,肺热即肛塞肿缩生疮。白蜜一升,猪胆汁一枚相和。微火煎令可丸,丸三寸长作挺,涂油纳下部,卧令后重,须臾通泄。(《梅师》)

热油烧痛︰以白蜜涂之。(《梅师》)

疔肿恶毒︰用生蜜与隔年葱研膏,先刺破涂之。如人行五里许,则疔出,后以热醋汤洗去。(《济急仙方》)

大风癞疮︰取白蜜一斤,生姜二斤(捣取汁)。先秤铜铛斤两,下姜汁于蜜中消之,又秤之平旦服枣许大一丸,一日三服,温酒下。忌生冷、醋、滑、臭物。功用甚多,不能一一具之。(《食疗方》)

面上 点︰取白蜜和茯苓末涂之,七日便瘥也。(《孙真人食忌》)

目生珠管︰以生蜜涂目,仰卧半日,乃可洗之。日一次。(《肘后方》)

误吞铜钱︰炼蜜服二升,可出矣。(葛氏方)

诸鱼骨鲠︰以好蜜稍稍服之令下。(葛氏)

拔白生黑,治年少发白︰拔去白发,以白蜜涂毛孔中,即生黑发。不生,取梧桐子捣汁涂上,必生黑者。(《梅师方》)

蜜蜡 编辑

(《本经》上品)

【释名】

弘景曰︰生于蜜中,故谓蜜蜡。

时珍曰︰蜡,犹鬣也。蜂造蜜蜡而皆成鬣也。

【集解】

《别录》曰︰蜡生武都山谷蜜房木石间。

弘景曰︰蜂先以此为蜜跖,煎蜜亦得之。初时极香软。人更煮炼,或少加醋酒,便黄赤,以作烛色为好。今医家皆用白蜡,但取削之,于夏月暴百日许,自然白也。卒用之,烊内水中十馀遍,亦白。

宗奭曰︰新蜡色白,随久则黄。白蜡乃蜡之精英者也。

时珍曰︰蜡乃蜜脾底也。取蜜后炼过,滤入水中,候凝取之,色黄者俗名黄蜡,煎炼极净色白者为白蜡,非新则白而久则黄也。与今时所用虫造白蜡不同。

【气味】

甘,微温,无毒。

之才曰︰恶芫花、齐蛤。

【主治】

蜜蜡︰主下痢脓血,补中,续绝伤金疮,益气,不饥,耐老(《本经》。权曰和松脂、杏仁、枣肉、茯苓等分合成,食后服五十丸,便不饥。颂曰︰古人荒岁多食蜡以度饥,但合大枣咀嚼,即易烂也)。白蜡︰疗久泄 后重见白脓,补绝伤,利小儿。久服轻身不饥(《别录》)。孕妇胎动,下血不绝,欲死。以鸡子大,煎三五沸,投美酒半升服,立瘥。又主白发,镊去,消蜡点孔中,即生黑者(甄权)。

【发明】

时珍曰︰蜜成于蜡,而万物之至味,莫甘于蜜,莫淡于蜡,得非浓于此必薄于彼耶?蜜之气味俱浓,属乎阴也,故养脾;蜡之气味俱薄,属乎阳也,故养胃。浓者味甘,而性缓质柔,故润脏腑;薄者味淡,而性啬质坚,故止泄痢。

张仲景治痢有调气饮,《千金方》治痢有胶蜡汤,其效甚捷,盖有见于此欤?又华佗治老少下痢,食入即吐。用白蜡方寸匕,鸡子黄一个,石蜜、苦酒、发灰、黄连末,各半鸡子

先煎蜜、蜡、苦酒、鸡子四味令匀,乃纳连、发,熬至可丸乃止。二日服尽,神效无比。 此方用之,屡经效验,乃知《本经》主下痢脓血之言,深当膺服也。

【附方】

旧十一,新十。

仲景调气饮︰治赤白痢,少腹 痛不可忍,下重,或面青手足俱变者。用黄蜡三钱,阿胶三钱,同熔化,入黄连末

《千金》胶蜡汤︰治热痢,及妇人产后下痢。用蜡二棋子大,阿胶二钱,当归二钱半,黄连三钱,黄柏一钱,陈廪米半升,水三升,煮米至一升,去米入药,煎至一钟,温服神效。(《千金方》)

急心疼痛︰用黄蜡灯上烧化,丸芡子大,百草霜为衣。井水下三丸。

肺虚咳嗽︰立效丸,治肺虚膈热,咳嗽气急烦满,咽干燥渴,欲饮冷水,体倦肌瘦,发热减食,喉音嘶不出。黄蜡(熔滤令净,浆水煮过)八两,再化作一百二十丸,以蛤粉四两为衣养药。每服一丸,胡桃半个,细嚼温水下,即卧,闭口不语,日二。(《普济方》)

肝虚雀目︰黄蜡不以多少,熔汁取出,入蛤粉相和得所。每用刀子切下二钱,以猪肝二两批开,掺药在内,麻绳扎定。水一碗,同入铫子内煮熟,取出乘热蒸眼。至温,并肝食之,日二,以平安为度,其效如神。(《集验方》)

头风掣疼︰湖南押衙颜思退传方︰用蜡二斤,盐半斤相和,于 罗中熔令相入,捏作一兜鍪,势可合脑大小。搭头至额,其痛立止也。(《经验方》)

脚上转筋︰刘禹锡《传信方》︰用蜡半斤销之,涂旧绢帛上,随患大小阔狭,乘热缠脚,须当脚心,便著袜裹之,冷即易。仍贴两手心。(《图经》)

暴风身冷︰暴风,通身冰冷如瘫痪者。用上方法,随所患大小阔狭摊贴,并裹手足心。

风毒惊悸︰同上方法。

破伤风湿如疟者︰以黄蜡一块,热酒化开服,立效。与玉方》)

代指疼痛︰以蜡、松胶相和,火炙笼指,即瘥。(《千金翼》)

脚上冻疮︰浓煎黄蜡涂之。(姚和众)

狐尿刺人肿痛︰用热蜡著疮,并烟熏之,令汁出即愈。(《肘后方》)

犬咬疮发︰以蜡炙熔,灌入疮中。(《葛氏方》)

蛇毒螫伤︰以竹筒合疮上,熔蜡灌之,效。(《徐王方》)

汤火伤疮︰ 赤疼痛,毒腐成脓。用此拔热毒,止疼痛,敛疮口。用麻油四两,当归一两,煎焦去滓。入黄蜡一两,搅化放冷,摊帛贴之,神效。(《医林集要》)

胫烂疮︰用桃、柳、槐、椿、楝五枝,同荆芥煎汤,洗拭净。以生黄蜡摊油纸上,随疮大小贴十层,以帛拴定。三日一洗,除去一层不用,一月痊愈。(《医林集要》)

妊娠胎漏︰黄蜡一两,老酒一碗,熔化热服,顷刻即止。(《药性论》)

呃逆不止︰黄蜡烧烟熏,二三次即止。(《医方摘要》)

霍乱吐利︰蜡一弹丸,热酒一升化服,即止。(《肘后方》)

诸般疮毒︰ 疮、金疮、汤火等疮。用黄蜡一两,香油二两,黄丹半两,同化开,顿冷,瓶

蜜蜂 编辑

(《本经》上品)

【释名】

蜡蜂(《纲目》)、 。

时珍曰︰蜂尾垂锋,故谓之蜂。蜂有礼范,故谓之 。《礼记》云︰范则冠而蝉有 。《化书》云︰蜂有君臣之礼。是矣。

【集解】

《别录》曰︰蜂子生武都山谷。

颂曰︰今处处有之,即蜜炒食之。

时珍曰︰蜂子,即蜜蜂子未成时白蛹也。《礼记》有雀、 、蜩、范,皆以供食,则自古食之矣。其蜂有三种︰一种在林木或土穴中作房,为野蜂;一种人家以器收养者,为家蜂,并小而微黄,蜜皆浓美;一种在山岩高峻处作房,即石蜜也,其蜂黑色似牛虻。三者皆群居有王。王大于众蜂,而色青苍。皆一日两衙,应潮上下。凡蜂之雄者尾锐,雌者尾歧,相交则黄退。嗅花则以须代鼻,采花则以股抱之。按︰王元之《蜂记》云︰蜂王无毒。窠之始营,必造一台,大如桃李。

王居台上,生子于中。王之子尽复为王,岁分其族而去。其分也,或铺如扇,或圆如罂,拥其王而去。王之所在,蜂不敢螫。若失其王,则众溃而死。其酿蜜如脾,谓之蜜脾。凡取其蜜不可多,多则蜂饥而不蕃。又不可少,少则蜂惰而不作。呜呼﹗王之无毒,似君德也。

营巢如台,似建国也。子复为王,似分定也。拥王而行,似卫主也。王所不螫,似遵法也。

王失则溃,守义节也。取惟得中,似什一而税也。山人贪其利,恐其分而刺其子,不仁甚矣﹗

蜂子

【气味】

甘,平、微寒,无毒。

大明曰︰凉,有毒。食之者须以冬瓜、苦 、生姜、紫苏制其毒。

之才曰︰畏黄芩、芍药、牡蛎、白前。

【主治】

风头,除蛊毒,补虚羸伤中。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不老

弘景曰︰酒渍敷面,令人悦白)。轻身益气,治心腹痛,面目黄,大人小儿腹中五虫从口吐出者(《别录》)。主丹毒风疹,腹内留热,利大小便涩,(藏器)。大风疠疾(时珍)。

【发明】

时珍曰︰蜂子古人以充馔品,故《本经》《别录》著其功治大风疾,兼用诸蜂子,盖亦足阳明、太阴之药也。

【附方】

新一。

大风疠疾,须眉堕落,皮肉已烂成疮者︰用蜜蜂子、胡蜂子、黄蜂子(并炒)各一分,白花蛇、乌蛇(并酒浸,去皮、骨,炙干)、全蝎(去土,炒)、白僵蚕(炒)各一两,地龙(去土,炒)半两,蝎虎(全者,炒)、赤足蜈蚣(全者,炒)各十五枚,丹砂一两,雄黄(醋熬)一分,龙脑半钱,上为末。每服一钱匕,温蜜汤调下,日三五服。(《总录》)

土蜂 编辑

(《别录》)

【校正】

旧与蜜蜂子同条,今分出。

【释名】

蜚零(《本经》)、 蜂(音惮

颂曰︰郭璞注《尔雅》云︰今江东呼大蜂在地中作房者为土蜂,即马蜂也。荆、巴间呼为蜂。

【集解】

《别录》曰︰土蜂生武都山谷。

藏器曰︰土蜂穴居作房,赤黑色,最大,螫人至死,亦能酿蜜,其子亦大而白。

颂曰︰土蜂子,江东人亦啖之。又有木蜂似土蜂,人亦食其子。然则蜜蜂、土蜂、木蜂、黄蜂子俱可食。大抵蜂类同科,其性效不相远矣。

【主治】

烧末,油和,敷蜘蛛咬疮。

藏器曰︰此物能食蜘蛛,取其相伏也。

蜂子

【气味】

甘,平,有毒。

大明曰︰同蜜蜂。畏亦同也。

【主治】

痈肿(《本经》)。嗌痛(《别录》)。利大小便,治妇人带下(《日华》)。功同蜜蜂子(藏器)。酒浸敷面,令人悦白(时珍)。

【附方】

新一。

面黑令白︰土蜂子未成头翅者,炒食,并以酒浸敷面。(《圣惠方》)

【主治】

痈肿不消。为末,醋调涂之,干更易之。不入服食(《珍)。

【附方】

新一。

疔肿疮毒已笃者︰二服即愈,轻者一服立效。用土蜂房一个,蛇蜕一条,黄存性,为末。每服一钱,空心好酒下。少顷腹中大痛,痛止,其疮已化为黄水矣。(《普济方》)

大黄蜂 编辑

(《别录》)

【校正】

旧与蜜蜂同条,今分出。

【释名】

黑色者名胡蜂(《广雅》)、壶蜂(《

时珍曰︰凡物黑色者,谓之胡。其壶、瓠、 ,皆象形命名也。,苦瓠之名。《楚辞》云︰“玄蜂若壶”,是矣。大黄 二种也。陶说为是。苏颂以为一种,非矣。然蜂蛹、蜂房,功用则一。故不必分条。

【集解】

弘景曰︰大黄蜂子,乃人家屋上者及

颂曰︰大黄蜂子,在人家屋上作房及大木间,其蜂黄色,比蜜蜂更大。按︰《岭表录异》云︰宣、歙如巨钟,其房数百层。土人采时,著草衣蔽身,以捍其毒螫。复以烟火熏散蜂母,乃敢攀缘崖木断其蒂。一房蜂儿五六斗至一石。拣状如蚕蛹莹白者,物。然房中蜂儿三分之一翅足已成,则不堪用。据此,则木上作房,盖 之类。然今宣城峰子,乃掘地取之,似土峰也。郭璞注《尔雅》云︰土蜂乃大蜂,在地中作房;木蜂似土蜂而小,江东人并食其子。然则二蜂皆可食久矣。大抵性味亦不相远也。

蜂子

【气味】

甘,凉,有小毒。

大明曰︰见蜜蜂下。

【主治】

心腹胀满痛,干呕,轻身益气(《别录》)。治珍)。

【附方】

新一。

雀斑面 ︰七月七日取露蜂子,于漆碗中水酒浸过,滤汁,调胡粉敷之。(《普济方》)

露蜂房 编辑

(《本经》中品)

【释名】

蜂肠(《本经》)、蜂百穿(并《别录》)、紫金沙。

【集解】

《别录》曰︰露蜂房生 山谷。七月七日采,阴干。

弘景曰︰此蜂房多在树腹中及地中。今曰露蜂房,当用人家屋间及树枝间苞裹者。乃远举 ,未解所以。

恭曰︰此房悬在树上得风露者。其蜂黄黑色,长寸许,螫马、牛及人,乃至欲死。非人家屋下小小蜂房也。

韩保升曰︰此树上大黄蜂窠也。所在皆有,大者如瓮,小者如桶。十一月、十二月采之。

宗奭曰︰露蜂房有二种︰一种小而色淡黄,窠长六七寸至一尺,阔二、三寸,如蜜脾下垂一边,多在丛木深林之中,谓之牛舌蜂;一种多在高木之上,或屋之下,许,或一、二斗,中有窠如瓠状,由此得名玄瓠蜂,其色赤黄,大于诸蜂。曰︰蜂房有四件︰一名革蜂窠,大者一、二丈围,在树上、内窠小隔六百二十个,大者至一千二百四十个,其裹粘木蒂是七姑木汁,其盖是牛粪沫,其隔是叶蕊也;二名石蜂窠,只在人家屋上,大小如拳,色苍黑,内有青色蜂二十一个,或只十四个,其盖是石垢,其粘处是七姑木汁,其隔是竹蛀也;三名独蜂窠,大小如鹅卵大,皮浓苍黄色,是小蜂肉并蜂翅,盛向里只有一个蜂,大如小石燕子许,人马被螫著立亡也。四名是草蜂窠也。入以革蜂窠为胜。

时珍曰︰革蜂,乃山中大黄蜂也,其房有重重如楼台者。石蜂、草蜂,寻常所见蜂也。独蜂,俗名七里蜂者是矣,其毒最猛。

【修治】

曰︰凡使革蜂窠,先以鸦豆枕等同拌蒸,从巳至未时,出鸦豆枕了,晒干用。

大明曰︰入药并炙用。

【气味】

苦,平,有毒。《别录》曰︰咸。

之才曰︰恶干姜、丹参、黄芩、芍药、牡蛎。

【主治】

惊痫螈 ,寒热邪气,癫疾,鬼精蛊毒,肠痔。火熬之良(《本经》)。疗蜂毒、毒肿。合乱发、蛇皮烧灰,以酒日服方寸匕,治恶疽恶脉诸毒皆瘥(《别录》)。疗上气赤白痢疮。服汁,下乳石毒(苏恭)。

颂)。

【发明】

时珍曰︰露蜂房,阳明药也。外科、齿科及他病用之者,亦皆取其以毒攻毒,兼杀虫之功耳。

【附方】

旧十五,新二十。

小儿卒痫︰大蜂房一枚,水三升,煮浓汁浴之,日三四次佳。(《千金方》)

脐风湿肿︰久不瘥者。蜂房烧末,敷之,效。(《子母秘录》)

手足风痹︰黄蜂窠大者一个(小者三、四个)烧灰,独头蒜一碗,百草霜一钱半,同捣敷上。一时取下,埋在阴处。忌生冷、风气瘙痒及瘾疹︰集验方,蜂房(炙)、蝉蜕等分,为末。酒服一钱,日三服。《梅师方》︰用露蜂房煎汁二升,入芒硝敷之,日五次。

风热牙肿连及头面︰用露蜂房,烧存性,研末,以酒少许调,噙漱之。(《十便良方》)

风虫牙痛︰露蜂房煎醋,热漱之。《袖珍方》︰用草蜂房一枚,盐实孔内烧过盐汤漱去。或取一块咬之。秘方也。《普济方》︰用露蜂房一个,乳香三块,煎细辛煎水漱之。又露蜂房、全蝎同研,擦之。《圣惠方》︰用蜂房蒂,绵包咬之效。

喉痹肿痛︰《普济方》露蜂房灰、白僵蚕等分,为末。每乳香汤服半钱。《食医心镜》︰用蜂房烧灰。每以一钱吹入喉内。不拘大人、小儿。

重舌肿痛︰蜂房炙研,酒和敷之,日三、四次。(《圣惠方》)

舌上出血窍如针孔︰用紫金沙(即露蜂房顶上实处)一两,贝母四钱,芦荟三钱,为末,蜜和丸雷丸大。每用一丸,水一小盏,煎至五分,温服。吐血,温酒调服。(《云台方》)

吐血衄血︰方同上。

崩中漏下五色,使人无子︰蜂房末三指撮,温酒服之,大神效。(张文仲方)

小儿下痢赤白者︰蜂房烧末,饮服五分。(张杰《子母秘录》)

小儿咳嗽︰蜂房二两,洗净烧研。每服一字,二便不通︰蜂房烧末,酒服二、三钱,日二服阴痿不兴︰蜂窠烧研,新汲井水服二钱,可御十女。(《岣嵝神书》)

阴寒痿弱︰蜂房灰,夜敷阴上,即热起。(《千金方》)

阴毒腹痛︰露蜂房三钱(烧存性),葱白五寸,同研为丸。男左女右,著手中,握阴卧之,汗出即愈。

寸白蛔虫︰蜂窠烧存性,酒服一匙。虫即死出。(《生生编》)

乳石热毒壅闷,头痛口干,便漩赤少者︰用蜂房煮汁五合服,乳石末从小便中下,大效。

《图经》云︰用十二分炙,以水二升,煮八合,药毒上攻︰如圣散︰用蜂房、甘草等分。麸炒黄色,去麸为末。水二碗,煎八分,临卧顿服。明日取下恶物。(《经验方》)

鼻外 瘤,脓水血出︰蜂房炙研,酒服方寸匕,日三服。(《肘后方》)

头上疮癣︰蜂房研末,腊猪脂和,涂之效。(《圣惠》)

软疖频作︰露蜂房二枚,烧存性。以巴豆二十一粒,煎清油二、三沸,去豆。用油调敷,甚效。(《唐氏得效方》)

女人妒乳︰乳痈汁不出,内结成脓肿,名妒乳。用蜂房烧灰,研。每服二钱,水一小盏,煎六分,去渣温服。(《济众方》)

风 不合︰露蜂房一枚,炙黄研末。每以一钱,腊猪脂和涂。(《肘后方》)

下部漏痔︰大露蜂房烧存性研,掺之。干则以真菜子油调。(唐氏《经验方》)

蜂螫肿疼︰蜂房,为末,猪膏和敷。或煎水洗。(《千金方》)

竹蜂 编辑

(《拾遗》)

【释名】

留师(郭璞作笛师)。

【集解】

藏器曰︰《方言》云︰竹蜂,留师也。蜂如小指大,正黑色稠糖,酸甜好食。

时珍曰︰《六帖》云︰竹蜜蜂出蜀中。于野竹上结窠,绀窠有蜜,甘倍常蜜。即此也。按今人家一种黑蜂,大如指头儿扑杀取食,亦此类也。又《杜阳编》言︰外国鸾蜂大十馀斤,其蜜碧色,服之成仙。此亦不经之言,未足深信。又有刺蜜、木蜜,生草木上,俱见果部本条。木蜜即枳 。

留师蜜

【气味】

甘、酸,寒,无毒。

【主治】

牙齿 痛及口疮,并含之良(藏器)。

赤翅蜂 编辑

(《拾遗》)

【集解】

藏器曰︰出岭南。状如土蜂,翅赤头黑,大如螃蟹,穿土为窠,食蜘蛛。蜘蛛遥知蜂来,皆野狼狈藏隐。蜂以预知其处,食之无遗。

时珍曰︰此毒蜂穿土作窠者。一种独蜂作窠于木,亦此类也。其窠大如鹅卵,皮浓苍黄色。只有一个蜂,大如其毒倍常,中人手足辄断,中心胸即圮裂,非方药可疗,惟禁术可制。故元稹诗云︰巴蛇蟠窟穴,穴下有巢蜂。近树禽垂翅,依原兽绝踪。微遭断手足,浓毒破心胸。昔甚招魂句,那知眼自逢。此蜂之毒如此,附见于此。养生远害者,不可不知。

【主治】

有毒。疗蜘蛛咬,及疔肿疽病,烧黑和油涂之。或取蜂窠土,以酢和涂之,蜘蛛咬处,当得丝出(藏器)。

独脚蜂 编辑

(《拾遗》)

【集解】

藏器曰︰出岭南。似小蜂黑色,一足连树根不得去,不能动摇,五月采之。又有独脚蚁,亦连树根下,能动摇,功用与蜂同。

时珍曰︰岭南有树小儿、树蛱蝶。及此蜂、蚁,皆生于树,是亦气化,乃无情而生有情也。《酉阳杂俎》云︰岭南毒啮人甚毒。物类之变化不一有如此。

【主治】

疔肿痈疽,烧研和油涂之。(藏器)

?? 编辑

【释名】

土蜂(《别录》)、细腰蜂(《庄子》

弘景曰︰此类甚多。虽名土蜂,不就土中作窟,谓KT 土作房尔。

时珍曰︰ ,象其声也。

【集解】

《别录》曰︰

弘景曰︰今一种蜂,黑色,腰甚细,衔泥于人屋及器物边作房,如并竹管者是也。其生子如粟米大,置中,乃捕取草上青蜘蛛十馀枚,满中,仍塞口,以待其子大为粮也。其一种入芦管中者,亦取草上青虫。《诗教祝,便变成己子,斯为谬矣。造诗者未审,而夫子何为因其僻耶?圣人有缺,多皆类此。

韩保升曰︰按《诗疏》云︰螟蛉,桑虫也。果蠃,蒲芦也。言蒲芦负桑虫以成其子也。

亦负他虫封之,数日则成蜂飞去。今有人候其封穴,坏而看之,见有卵如粟,在死虫之上,果如陶说。盖诗人知其大而不知其细也。此蜂木间也。

【正误】

李含光曰︰咒变成子,近有数见者,非虚言也。

颂曰︰《诗》言︰螟蛉有子,果蠃负之。扬雄《法言》亦云︰螟蛉之子殪,而逢果蠃。

祝之曰︰类我

式亦云︰书斋多虫也。数说不同。然物类变化,固不可度。蚱蝉生于转丸,衣鱼生于瓜子之类非一。桑虫、蜘蛛之变为蜂,不为异也。如陶所说卵如粟者,未必非孕螟蛉之子,传其情,交其精无定形。斯言得之矣。

宗奭曰︰诸家之说,终不敢舍《诗》之义。尝拆窠视之,果有子如半粟米大,色白而微黄。所负青菜虫,却在子下,不与虫相著。陶说近之。

时珍曰︰ 之说各异。今通考诸说,并视验其卵,及蜂之双双往来,必是雌雄。当以陶氏、寇氏之说为正,李氏、苏氏之说为误。按︰《解颐新语》云︰果蠃自有卵如粟,寄在虫身。其虫不死不生,出也。《列子》言纯雄无雌雅翼》云︰陶说实当物理。但果蠃负之。教诲尔子,式谷似之。盖言国君似。误以为如似之似,遂附会其说尔。犹云鸱 鸱 ,既取我子,亦可谓 取众鸟为子乎?今屡破其房,见子与他虫同处,或子已去而虫存空壳,或虫成蛹而子尚小。盖虫终不坏,至其成蛹,子乃食之而出也。近时王浚川著《雅述》,年年验之,皆如陶氏之说焉

【气味】

辛,平,无毒。

大明曰︰有毒。入药炒用。

【主治】

久聋,咳逆毒气,出刺出汗(《本经》)。疗能竹木刺(大明。《 云令人畏伏)。

土蜂窠︰见土部。

【附录】

雄黄虫。《别录》有名未用曰︰明目,辟兵不祥,益气力

虫白蜡 编辑

(《会编》)

【集解】

机曰︰虫白蜡与蜜蜡之白者不同,乃小虫所作也。其虫白脂,粘敷树枝。人谓虫屎著树而然,非也。至秋刮取,以水煮熔,滤置冷水中,则凝聚成块矣。碎之,纹理如白石膏而莹彻。人以和油浇烛,大胜蜜蜡也。

时珍曰︰唐宋以前,浇烛、入药所用白蜡,皆蜜蜡也。此虫白蜡,则自元以来,人始知之,今则为日用物矣。四川、湖广、滇南、闽岭、吴越东南诸郡皆有之。以川、滇、衡、永产者为胜。蜡树枝叶状类冬青,四时不凋。五月开白花成丛,结实累累,大如蔓荆子,生青熟紫。冬青树子,则红色也。其虫大如虮虱,芒种后则延缘树枝,食汁吐涎,粘于嫩茎,化为白脂,乃结成蜡,状如凝霜。处暑后则剥取,谓之蜡渣。若过白露,即粘住难刮矣。其渣炼化滤净,或甑中蒸化,沥下器中,待凝成块,即为蜡也。其虫嫩时白色作蜡,及老则赤黑色,乃结苞于树枝。初若黍米大,入春渐长,大如鸡头子,紫赤色,累累抱枝,宛若树之结实也。盖虫将遗卵作房,正如雀瓮、螵蛸之类尔。俗呼为蜡种,亦曰蜡子。子内皆白卵,如细虮,一包数百。次年立夏日摘下,以箬叶包之,分系各树。芒种后苞拆卵化,虫乃延出叶底,复上树作蜡也。树下要洁净,防蚁食其虫。又有水蜡树,叶微似榆,亦可放虫生蜡。甜槠树亦可产蜡。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生肌止血定痛,补虚续筋接骨(震亨)。入丸

【发明】

震亨曰︰白蜡属金,禀受收敛坚强之气,为外科要药。与合欢皮同入长肌肉膏中,用之神效,但未试其可服否也。

时珍曰︰蜡树叶亦治疮肿,故白蜡为外科要药,正如桑螵蛸与桑木之气相通也。

【附方】

新一。

头上秃疮︰蜡烛频涂,勿令日晒,久则自然生发。(《集玄方》)

紫铆 编辑

(音矿。《唐本草》)

【校正】

原与骐 竭同条,今自木部分入此。

【释名】

赤胶(苏恭)、紫梗。

时珍曰︰梗是矣

【集解】

恭曰︰紫 ,紫色如胶。作赤 皮及宝钿,用为假色,亦以胶宝物。云蚁于海畔树藤皮中为之。紫 树名渴廪,骐 竭树名渴留,正如蜂造蜜也。研取用之。《吴录》所谓赤曰︰《广州记》云︰紫 生南海山谷。其树紫赤色,是木中津液结成,可作胡胭脂,余滓志曰︰按别本注言︰紫 、骐 竭二物同条,功效全别。紫 色赤而黑,其叶大如盘,从叶上出。骐 竭色黄而赤,从木中出,如松脂也。

颂曰︰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紫 树出真腊国,彼人呼为勒 。亦出波斯国。木高丈许,枝叶郁茂,叶似橘柚,经冬不凋。三月开花,白色,不结子。天有雾露及雨沾濡,其枝条即出紫 。波斯使者所说如此。而真腊使者言︰是蚁运土上于树端作窠,蚁壤得雨露凝结而成紫 。昆仑出者善,波斯次之。又《交州地志》亦云︰本州岁贡紫 ,出于蚁壤。

乃知与血竭俱出于木而非一物,明矣。今医家亦罕用,惟染家须之。

宗奭曰︰紫 状如糖霜,结于细枝上,累累然,紫黑色,研破则红。今人用造绵烟脂,迩来亦难得。

时珍曰︰紫 出南番。乃细虫如蚁、虱,缘树枝造成,正如今之冬青树上小虫造白蜡一般,故人多插枝造之。今吴人用造胭脂。按︰张勃《吴录》云︰九真移风县人视土知其有蚁,因垦发。以木枝插其上,则蚁缘而上,生漆凝结,如螳螂螵蛸子之状。人折漆以染絮物,其色正赤,谓之蚁漆赤絮。此即紫 也。血竭乃其树之脂膏,别见木部。

【气味】

甘、咸,平,有小毒。大明曰︰无毒。

【主治】

五脏邪气,金疮带下,破积血,生肌止痛,与骐 竭疮疥,宜入膏用(李

【附方】

新三。

齿缝出血︰紫矿、乳香、麝香产后血晕,狂言失志︰用紫矿一两。为末。酒服二钱匕。(《徐氏家传方》)

经水不止,日渐黄瘦︰紫 末,每服二钱,空心白汤下。(《杨氏家藏方》)

五倍子 编辑

(《开宝》)

【校正】

自木部移入此。

【释名】

文蛤(《开宝》)、百虫仓(《拾遗》)

,法酿过名百药煎。

时珍曰︰五倍当作五 ,见《山海经》。其形似海中文蛤,故亦百药煎,隐名也。

【集解】

志曰︰五倍子在处有之。其子色青,大者如拳,而内多虫。

颂曰︰以蜀中者为胜。生于肤木叶上,七月结实,无花。其木青黄色。其实青,至熟而黄。九月采子,曝干,染家用之。

时珍曰︰五倍子,宋《开宝本草》收入草部,《嘉 本草》移入木部。虽知生于肤木之上,而不知其乃虫所造也。肤木,即盐肤子木也(详见果部盐麸子下)。此木生丛林处者,五六月有小虫如蚁,食其汁,老则遗种,结小球于叶间,正如初起甚小,渐渐长坚,其大如拳。或小如菱,形状圆长不等。初时青绿,久则细黄,缀于枝叶,宛若结成。其壳坚脆,其中空虚,有细虫如蠛蠓。山人霜降前采取,蒸杀货之。否则虫必穿坏,而壳薄且腐矣。皮工造为百药煎,以染皂色,大为时用。他树亦有此虫球,不入药用,木性殊也。

【气味】

酸,平,无毒。

【主治】

齿宣疳 ,肺脏风毒流溢皮肤,作风湿癣疮,瘙痒脓水,五面鼻疳疮(《开宝》)。肠虚泄痢,为末,熟汤服之药(《日华》)。口吐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时珍)。

【发明】

震亨曰︰五倍子属金与水,噙之善收顽痰,解热毒,佐他药尤良。黄昏咳嗽,乃火气浮入肺中,不宜用凉药,宜五倍、五味敛而降之。

时珍曰︰盐麸子及木叶,皆酸咸寒凉,能除痰饮咳嗽,生津止渴,解热毒酒毒,治喉痹下血血痢诸病。五倍子乃虫食其津液结成者,故所主治与之同功。其味酸咸,能敛肺止血化痰,止渴收汗,其气寒,能散热毒疮肿;其性收,能除泄痢湿烂。

【附方】

旧二,新七十二。

虚劳遗浊︰玉锁丹︰治肾经虚损,心气不足,思虑太过,真阳不固,漩有馀沥,小便白浊如膏,梦中频遗,骨节拘痛,面黧肌瘦,盗汗虚烦,食减乏力。此方性温不热,极有神效。

用五倍子一斤,白茯苓四两,龙骨二两,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用盐汤送下,日三服。(《和剂寐中盗汗︰五倍子末、荞麦面等分,水和作饼,煨熟。夜卧待饥时,干吃二三个,勿饮茶水,甚妙。(《集灵》)

自汗盗汗︰常出为自汗,睡中出为盗汗。用五倍子研末,津调填脐中,缚定,一夜即止也。(同上)心疼腹痛︰五倍子生研末。每服一钱,铁杓内炒,起烟黑色者为度。以好酒一钟,倾入杓内,服之立止。(邵真人《经验方》)

消渴饮水︰五倍子为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危氏《得效》)

小儿呕吐不定︰用五倍子二个(一生一熟),甘草一握(湿纸裹,煨过),同研为末。每服半钱,米泔调下,立瘥。(《经验后方》)

小儿夜啼︰五倍子末,津调,填于脐内。(杨起《简便方》)

暑月水泄︰五倍子末,饭丸黄豆大。每服二十丸,荷叶煎水下,即时见效。(余居士《选奇方》)

热泻下痢︰五倍子一两,枯矾五钱,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邓笔峰《杂兴方》)

泻痢不止︰五倍子一两,(半生半烧),为末,糊丸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红痢烧酒下;白痢水酒下;水泄,米汤下。《集灵》︰用五倍子末,每服一钱。

滑痢不止︰用五倍子醋炒七次,为末。米汤送下。

脾泄久痢︰五倍子(炒)半斤,仓米(炒)一升,白丁香、细辛、木香各三钱,花椒五钱。为末。每服一钱,蜜汤下,日二服。忌生冷、鱼肉。(《集灵方》)

赤痢不止︰文蛤炒研末,水浸乌梅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乌梅汤下。

肠风下血︰五倍子、白矾各半两。为末,顺流水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米饮下。忌酒。(《本事方》)

脏毒下血︰五倍子不拘多少。为末,大鲫鱼一枚,去肠胃鳞腮,填药令满,入瓶性,为末。每服一钱,温酒下。(王 《百一选方》)

粪后下血,不拘大人、小儿。五倍子末,艾汤服一钱。(《全幼心鉴》)

肠风脏毒︰下血不止。五倍子半生半烧,为末,陈米饭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粥饮送下,日三服。(酒痢肠风下血︰见百药煎。

二十丸。(郑氏)大肠痔疾︰五倍子煎汤熏洗,或烧烟熏之,自然收缩。(《直指方》)

脱肛不收︰《三因方》︰用五倍子末三钱,入白矾一块,水一碗煎汤,洗之立效。《简便》︰用五倍子半斤济方》︰用五倍子、产后肠脱︰五倍子末,掺之。或以五倍子、白矾煎汤,熏洗。(《妇人良方》)

女人阴血,因交接伤动者︰五倍子末掺之,良。(熊氏)孕妇漏胎︰五倍子末,酒服二钱,神效。(《朱氏集验方》)

风毒攻眼︰肿痒涩痛不可忍者,或上下睑 赤烂,或浮翳、瘀肉侵睛。神效驱风散︰用五倍子一两,蔓荆子一两半,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铜、石器内煎汁去滓,乘热洗。留滓再煎用。大能明目去涩。(《博济方》)

小便尿血︰五倍子末,盐梅捣和,丸梧子大。每空心酒服五十丸。(《集简方》)

风眼赤烂︰《集灵方》︰用五倍子 存性,为末。入飞过黄丹少许,敷之。日三上,甚良。《普济方》︰用五倍子研末敷之。名拜堂散。

烂弦风眼︰五倍子、铜青、白 土等分,为末。热汤泡开,闭目淋洗。冷即再热洗之。眼弦不可入汤。(《济急方》)

眼中 肉︰方同上。

耳疮肿痛︰五倍子末,冷水调涂。湿则干掺之。(《海上名方》)

耳出脓︰《普济方》︰用五倍子末吹之。《经验》︰用五倍子(焙干)一两,全蝎(烧存性)三钱,为末。掺耳中。

鼻出衄血︰五倍子末,吹之。仍以末同新绵灰等分,米饮服二钱。

牙缝出血不止者︰五倍子烧存性,研末,敷之即止。(《卫生易简方》)

牙齿动摇及外物伤动欲落者︰五倍子、干地龙(炒)等分。为末。先以姜揩过,然后敷之。(《御药院方》)

牙龈肿痛︰五倍子一两,瓦焙研末。每以半钱敷痛处,片时吐去涎。内服去风热药。(杨子建《护命方》)

风牙肿痛︰五倍子一钱,黄丹、花椒各五分,为末,掺之即止也。五倍末,冷水调,涂颊外,甚效。

唇紧作痛︰五倍子、诃子等分,为末,敷之。(《端效方》)

天行口疮︰五倍子末掺之,吐涎即愈。(庞氏《伤寒论》)

咽中悬痈,舌肿塞痛︰五倍子末、白僵蚕末、甘草末等分,白梅肉捣和,丸弹子大。噙咽,其痈自破也。(《朱氏经验方》)

口舌生疮︰《儒门事亲》︰赴筵散︰用五倍子、密陀僧等分,为末。浆水漱过,干贴之。

《院方》加晚蚕蛾。《澹寮方》︰用五倍子一两,滑石半两,黄柏(蜜掺之,便可饮食。

白口恶疮状似木耳︰不拘大人、小儿,并用五倍子、青黛等分,为末,以筒吹之。(《端效方》)

走马牙疳︰五倍子、青黛、枯矾、黄柏等分。为末。先以盐汤漱净,掺之,立效。(《便览》)

牙龈疳臭︰五倍子(炒焦)一两,枯矾、铜青各一钱,为末。先以米泔漱净,掺之。绝效方也。(《集简方》)

疳蚀口鼻︰五倍子烧存性研末,掺之。(《普济方》)

小儿口疳︰白矾装入五倍子内,烧过同研,掺之。(《简便方》)

下部疳疮︰《全幼心鉴》︰用五倍子、枯矾等分。研末。先以齑水洗要》︰用五倍子、花椒(去子,炒)各一钱,细辛(焙)三分。为末。先以葱汤洗净,搽之。

一、二日生阴囊湿疮出水不瘥︰用五倍子、腊茶各五钱,腻粉少许,研末。先以葱椒汤洗过,香油调搽,以瘥为度。(《太平圣惠方》)

鱼口疮毒初起,未成脓者︰用南五倍子,炒黄研末,入百草霜等分,以腊醋调,涂于患处。一日一夜即消。(《杏林摘要》)

一切诸疮︰五倍子、黄柏等分,为末。敷之。(《普济方》)

一切肿毒︰五倍子,炒紫黑色,蜜调,涂之。《简便》︰治一切肿毒,初起无头者。五倍子、大黄、黄柏等分,为末。新汲一切癣疮︰五倍子(去虫)、白矾(烧过)各等分。为末。搽之。干则油调癞头软疖及诸热疮︰用五倍子七个,研末,香油四两,熬至一半,布绞去渣,搽之。三、四遍即可。勿以水洗之。(《普济方》)

风癞湿烂︰五倍子末,津调涂之。(同上)头疮热疮,风湿诸毒︰用五倍子、白芷等分,研末。掺之,脓水即干。如干者,以清油调涂。(《卫生易简》)

疮口不收︰五倍焙,研末。以腊醋脚调,涂四围,效。

一切金疮︰五倍子、降真香等分,炒,研末。敷之,皮肉自痊。名啄合山。(《拔萃方》)

金疮出血不止者︰五倍子末贴之。若闭气者,以五倍子末二钱,入龙骨末少许,汤服,立效。(谈野翁方)

杖疮肿痛︰五倍子,去穰,米醋浸一日,慢火炒黄,研末,干掺之。不破者,醋调涂之。(《卫生易简方》)

手足皲裂︰五倍子末,同牛骨髓,填纳缝中,即安也。(《医方大成》)

鸡骨哽咽︰五倍子末,掺入喉中,即化下。(《海上名方》)

小儿脱肛︰五倍子为末。先以艾绒卷倍子末成筒,放便桶内,以瓦盛之。令病者坐于桶上,以火点著,使药烟熏入肛门,其肛自上。随后将白矾为末,复搽肛门,其肛自紧,再不复脱。

鱼口便毒︰五倍子不拘多少,以净瓦器盛之,用陈醋熬成膏,用绵布摊贴之。如干即换,三五次即愈。

火灰内,煨存性。为末,酒调服。

染乌须发︰《圣济总录》︰用针砂八两(米醋浸五日,炒略红色,研末)。五倍子煎、没石子各二两,诃黎勒皮三两,研末各包。先以皂荚水洗髭须,用米醋打荞麦面糊,和针砂末敷上,荷叶包,过一夜,次日取去。以荞麦糊四味敷之,一日洗去即黑。《杏林摘

五倍子一斤研末,铜锅炒之,勿令成块。如有烟起,即提下搅之。从容上火慢炒,直为度。以湿青布包扎,足踏成饼,收贮听用。每用时,以皂角水洗净须发。用五倍子一两,红铜末(酒炒)一钱六分,生白矾六分,诃子肉四分,没石子四分, 砂一分,为末。乌梅、酸榴皮煎汤。调匀碗盛,重汤煮四、五十沸,待如饴状。以眉掠刷于须发上,一时洗上包住。次日洗去,以核桃油润之。半月一染,甚妙。

中河豚毒︰五倍子、白矾末等分,以水调下。(出《事林广记》)

百药煎

【修治】

时珍曰︰用五倍子为粗末。每一斤,和,器盛置糠缸中 之,待发起如发面状即

嘉谟曰︰入药者,五倍子(鲜者)十斤舂细,用瓷缸盛,稻草盖入桔梗、甘草末各二两,又 一七。仍捣仍干者水渍为之。又方︰五倍子一斤,生糯米一两(滚水浸过),细茶一两,上共研末,入罐内封固,六月要一七,取开配合用。又方五倍子一斤(研末),酒曲半斤,细茶一把(研末)。

上用小蓼汁调匀,入钵中按紧,上以长稻草封固。另用箩一个,多著稻草,将药钵坐草中,上以稻草盖,置净处。过一七后,看药上长起长霜,药则已成矣。或捏作丸,或作饼,晒干才可收用。

【气味】

酸、咸、微甘,无毒。

【主治】

清肺化痰定嗽,解热生津止渴,收湿消酒,乌须发,止下血,久痢脱肛,牙齿宣,面鼻疳蚀,口舌糜烂,风湿诸疮(时珍)。

【发明】

时珍曰︰百药煎,功与五倍子不异。但经酿造,其体轻虚,其性浮收,且味带余甘,治上焦心肺、咳嗽痰饮、热渴诸病,含噙尤为相宜。

【附方】

新二十一。

敛肺劫嗽︰百药煎、诃黎勒、荆芥穗等分为末,姜汁入蜜和,丸芡子大。时时噙之。(《丹溪心法》)

定嗽化痰︰百药煎、片黄芩、橘红、甘草各等分,共为细末,蒸饼丸绿豆大。时时干咽数丸,佳。(《濒湖医案》)

清气化痰︰百药煎、细茶各一两,荆芥穗五钱,海螵蛸一钱,蜜丸芡子大。每服噙一丸,妙。(《笔峰杂兴》)

染乌须发︰川百药煎一两,针砂(醋炒)、荞麦面各半两。先洗须发,以荷叶熬醋调刷,荷叶包一夜,洗去即黑,妙。(《普济方》)

沐发除 ︰百药煎末,干搽发上,一夜篦之。(同上)揩牙乌须︰川百药煎半两,玄胡索三钱,雄黄三钱,为末。先以烂研生姜擦牙去涎,用此揩牙,以津洗目。日日用之。甚佳。(《普济》)

牙痛引头︰方同上。

风热牙痛︰百药煎泡汤噙嗽。(《圣济总录》)

牙龈疳蚀︰百药煎、五倍子、青盐( )各一钱半,铜绿一钱,为末。日掺二三次,神效。(《普济方》)

炼眉疮癣︰小儿面湮疮,又名炼银疮,乃母受胎时,食酸辣邪物所致。用百药煎五钱,生白矾二钱,为末,油调搽之。(《外科精义》)

脚肚生疮︰初起如粟米大,搔之不已,成片,包脚相交,黄水出,痒不可忍,久成痼疾。

用百药煎末唾调,逐疮四围涂之,自外入内(先以贯众煎汤洗之),日一次。(《医林集要》)

乳结硬痛︰百药煎末。每服三钱,酒一盏,煎数沸,服之取效。(《经验肠痈内痛︰大枣(连核烧存性)、百药煎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温酒服,日一,取效。(《直指方》)

大肠便血︰百药煎、荆芥穗(烧存性)等分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圣肠风下血︰百药煎二两,半生用,半炒存性,为末,饭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

名大肠气痔作痛下血︰百药煎末,每服三钱,稀粥调服,日二次。(《集肠风脏毒下血者︰用百药煎(烧存性)、乌梅(连核烧过)、白芷(不见火)为末,水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饮下。(《济生》)

酒痢下血︰百药煎、五倍子、陈槐花等分,焙研末,酒糊丸梧子大。每送下。(《本事下痢脱肛︰百药煎一块,陈白梅三个,木瓜一握,以水一碗,煎半碗。日二服。(《圣济总录》)

男妇血淋︰用真百药煎、车前子(炒)、黄连各三钱半,木香二钱,滑石一钱,为末。

空心灯草汤服二钱,日二服。(《普济方》)

消暑止渴︰百药煎、腊茶等分为末,乌梅肉捣和,丸芡子大。每含一丸。名水瓢丸。(《事林广记》)

五倍子内虫

【主治】

赤眼烂弦,同炉甘石末乳细,点之(时珍)。

螳螂、桑螵蛸 编辑

(《本经》上品)

【释名】

螂(音当郎)、(音尤),(《本经》)

其子房名螵蛸(音飘绡)、蜱蛸野狐鼻涕。

颂曰︰《尔雅》云︰莫 、 、不过

时珍曰︰ 螂,两臂如斧,当辙不避,故得当郎之名。俗呼为刀螂,兖人呼不过也。代人谓之天马,因其首如骧马也。燕赵之间谓之蚀疣。疣即疣子,小肉赘也。

今人病疣者,往往捕此食之,其来有自矣。其子房名螵蛸者饲小儿,云止夜尿,则 、致神之名,盖取诸此。《酉阳杂俎》谓之野狐鼻涕,象形也。

又扬雄《方言》云︰螳螂

【集解】

弘景曰︰螳螂俗呼石螂,逢树便产,以桑上者为好,是兼得桑皮之津气也。惟连枝断取者为真,伪者亦以胶著桑枝之上也。

保升曰︰螵蛸在处有之,螳螂卵也。多在小桑树上,丛荆棘间。三、四月中,一枝出小螳螂数百枚。

时珍曰︰螳螂,骧首奋臂,修颈大腹,二手四足,善缘而捷,以须代鼻,喜食人发,能翳叶捕蝉。或云术家取翳作法,可以隐形。深秋乳子作房,粘著枝上,即螵蛸也。房长寸许,大如拇指,其内重重有隔房。每房有子如蛆卵,至芒种节后一齐出。故《月令有云,仲夏螳螂生也。

【修治】

《别录》曰︰桑螵蛸生桑枝上,螳螂子也。二月、三月采,令人泄。

曰︰凡使勿用杂树上生者,名螺螺。须觅桑树东畔枝上者。采得去核子,用沸浆水浸淘七次,锅中熬干用。别作修事无效也。

韩保升曰︰三、四月采得,以热浆水浸一伏时,焙干,于柳木灰中炮黄用。

螳螂

【主治】

小儿急惊风搐搦,又出箭镞。生者能食疣目(时珍)。

【发明】

时珍曰︰螳螂,古方不见用者,惟《普济方》治惊风,吹鼻亦蚕、蝎定搐之义。古方风药多用螵蛸,则螳螂治风,同一理也。又《医林集要》︰出箭镞亦用之。

【附方】

新二。

惊风定搐︰中分散︰用螳螂一个,蜥蜴一条,赤足蜈蚣一条,各中分之,随左右研末。

记定男用左,女用右。每以一字吹鼻内,搐之。吹左即左定,吹右即右定也。(《普济》)

箭镞入肉不可拔者︰用螳螂一个,巴豆半个,同研,敷伤处。微痒且忍,极痒乃撼拔之。

以黄连、贯众汤洗拭,锻石敷之。

桑螵蛸

【气味】

咸、甘,平,无毒。

之才曰︰得龙骨,疗泄精。畏旋复花(戴椹)。

【主治】

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疗男子虚损,五脏气微,梦寐失精遗溺。久服益气养神利(甄权)。

【发明】

时珍曰︰桑螵蛸,肝、肾、命门药也,古方盛用之。

权曰︰男子肾衰精自出,及虚而小便利者,加而用之。

颂曰︰古今方漏精及风药中,多用之。

宗奭曰︰男女虚损,肾衰阴痿,梦中失精遗溺,白浊疝瘕,不可阙也。邻家一男子,小便日数十次。如稠米泔,心神恍惚,瘦瘁食减,得之女劳。令服桑螵蛸散药,未终一剂而愈。

其药安神魂,定心志,治健忘,补心气,止小便数。用桑螵蛸、远志、龙骨、菖蒲、人参、茯神、当归、龟甲(醋炙)各一两,为末。卧时,人参汤调下二钱。如无桑上者,即用他树者,以炙桑白皮佐之。桑白皮行水,以接螵蛸就肾经也。

【附方】

旧三,新七。

遗精白浊下。(《外台小便不通︰桑螵蛸(炙黄)三十枚,黄芩二两,水煎。分二服。(《圣惠》)

妇人胞转,小便不通︰用桑螵蛸炙为末,饮服方寸匕,日三。(《产书》)

妇人遗尿︰桑螵蛸酒炒为末,姜汤服二钱。(《千金翼》)

妊娠遗尿产后遗尿方》)

咽喉肿塞︰桑上螳螂窠一两(烧灰),马屁勃半两,研匀,蜜丸梧子大。煎犀角汤,每服三五丸。(《总病论》)

咽喉骨哽︰桑螵蛸醋煎,呷之。(《经验良方》)

底耳疼痛︰桑螵蛸一个(烧存性),麝香一字。研末。每用半字,掺入神效。有脓先缴净。(《经验方》)

小儿软疖 桑螵蛸烧存性,研末,油调敷之。(《危氏方》)

雀瓮 编辑

(《本经》下品)

【释名】

雀儿饭瓮(《蜀本》)、 房经》)、天浆子

藏器曰︰毛虫作茧,形如瓮,故名雀瓮。俗呼雀痈,声相近也。

保升曰︰雀好食其瓮中子,故俗呼雀儿饭瓮。

弘景曰︰ 背毛螫人,故名蚝(音刺),与 同。

时珍曰︰俗呼毛虫,又名杨瘌子,因有螫毒也。此虫多生石榴树上,故名天浆。天浆乃甜榴之名也。

宗奭曰︰多在棘枝上,故曰棘刚子。

【集解】

《别录》曰︰雀瓮出汉中。生树枝间,弘景曰︰ ,蚝虫也。在石榴树上。其背毛螫人。生卵形如鸡子,大如巴豆。

藏器曰︰蚝虫好在果树上,大小如蚕,。面背上有五色斑毛,有毒能刺螫人。欲老者,口中吐白汁,凝聚渐硬,正如雀卵。其虫以瓮为茧,在中成蛹,如蚕之在茧也。夏月羽化而出作蛾,放子于叶间如蚕子。陶言其生卵如鸡子,误矣。

恭曰︰雀瓮在树间,似螵蛸虫。此物紫白裥斑,状似砗磲文可爱也。

时珍曰︰ 处处树上有之,牡丹上尤多。入药惟取榴棘上桑上者。

【气味】

甘,平,无毒。日华曰︰有毒。

【主治】

寒热结气,蛊毒鬼疰,小儿惊痫(《本经》)。

颂曰︰今医家治小儿慢惊。用天浆子(有虫者)、白僵蚕、干蝎三物各三枚,微炒捣末。

煎麻黄汤,调服一字,日三服。随儿大小加减,大有效也。

藏器曰︰雀瓮打破取汁,与小儿饮,令无疾。小儿病撮口者,渐渐口撮不得饮乳。但先口傍见血,以瓮研汁涂之。或同鼠者,盖厌禳之也。

【附方】

新六。

撮口噤风︰用棘科上雀儿饭瓮子未开口者,取内物和乳汁研,灌之。又方︰棘刚子五枚,赤足蜈蚣一条,烧存性,研匀,饭丸麻子大。每服三、五丸,乳汁下。亦可末服一字。(并《圣惠》)

小儿脐风︰白龙散︰用天浆子(有虫者)一枚,真僵蚕(炒)一枚,腻粉少许,研匀。

以薄荷自然汁调,灌之。取下毒物神效。(《普济方》)

急慢惊风,口眼 斜,搐搦痰盛︰用天浆子房(去皮,生用)三枚,干蝎(生用)七枚,朱砂一钱,研匀,饭丸粟大。每服二丸,荆芥汤送下。(《圣惠方》)

乳蛾喉痹︰用天浆子(即红姑娘),徐徐嚼咽。

小儿痫疾︰棘枝上雀瓮,研,其间虫出,取汁灌之。(《圣惠方》)

编辑

(《本经》中品)

【校正】

《拾遗》乌烂蚕及茧卤汁,《嘉 》蚕蜕,今并为一。

【释名】

自死者名白僵蚕。

时珍曰︰ ,从 ,象腆,蚯蚓之名也。蚕病风死,其色屎曰砂,皮曰蜕,瓮曰茧,蛹曰 (音龟),蛾曰罗,卵曰KT (音允),蚕初出曰 (音苗),蚕纸曰连也。

【集解】

时珍曰︰蚕,孕丝虫也。种类甚多,有大、小、白、乌、斑色之异。其虫属阳,喜燥恶湿。食而不饮,三眠三起,二十七日而老。自卵出而为,茧而蛹,蛹而蛾,蛾而卵,卵而复 ,亦有胎生者,与母同老,盖神虫也。南粤有三眠、四眠、两生、七出、八出者。其茧有黄、白二色。《尔雅棘茧、栾茧也。 、萧茧也。皆各因所食之叶命名,而蟓即今桑上野蚕也。今之柘蚕与桑蚕并育,即棘茧是也。

不如蚕丝可以衣被天下,故莫得并称。凡蚕类入药,俱用食桑者。

白僵蚕

【修治】

《别录》曰︰生颖

弘景曰︰人家养蚕时,有合箔皆僵者,即暴燥都不坏。今见小白似有盐度者为好。

恭曰︰蚕自僵死,其色自白。陶云似有盐度,误矣。

颂曰︰所在养蚕处有之。不拘早晚,但用白色而条直、食桑叶者佳。用时去丝绵及子,炒过。

曰︰凡使,先以糯米泔浸一日,待蚕以布拭净黄肉、毛,并黑口甲了,捣筛如粉,入药。

【气味】

咸、辛,平,无毒。

甄权曰︰微温,有小毒。恶【主治】

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黯,令人面色好,男子阴痒病(《本经》)。女子崩中赤白,产后余痛,灭中白鱼、鹰屎白等分,治疮灭痕(《药性》)。以七枚为末,酒服,治中风失音,并一小儿客忤,男子阴痒痛,女子带下(《日华》)。焙研姜汁调灌,立愈(苏颂)。散风痰结核瘰癧,头风,风虫齿乳汁不通,崩中下血,小儿疳蚀

【发明】

元素曰︰僵蚕性微温,味微辛,气味俱薄,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去皮肤诸风如虫行。

震亨曰︰僵蚕属火,兼土与金、木。老得金气,僵而不化。治喉痹者,取其清化之气,从治相火,散浊逆结滞之痰也。

王贶曰︰凡咽喉肿痛及喉痹,用此下咽立愈,无不效也。大能救人。吴 《内翰》云︰屡

时珍曰︰僵蚕,蚕之病风者也。治风化痰,散结行经,所谓因其气相感,而以意使之者也。又人指甲软薄者,用此烧烟熏之则浓,亦是此义。盖厥阴、阳明之药,故又治诸血病、疟病、疳病也。

【附方】

旧十五,新十九。

一切风痰︰白僵蚕七个(直者),细研,姜汁一茶脚,温水调灌之。(《胜金方》)

小儿惊风︰白僵蚕、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钱。微炮为末。每服一字,或半钱,以风痰喘嗽,夜不能卧︰白僵蚕(炒研)、好茶末各一两,为末。每用五钱,卧时泡沸汤服。(《瑞竹堂方》)

酒后咳嗽︰白僵蚕焙研末,每茶服一钱。(《怪证奇方》)

喉风喉痹︰《仁存》︰开关散︰用白僵蚕(炒)、白矾(半生半烧)等分,为末。每以一钱,用自然姜汁调灌,得吐顽痰,立效。小儿加薄荷、生姜少许,同调。一方用白梅肉和丸,绵裹含之,咽汁也。《朱氏集验》︰用白僵蚕立愈。《圣惠》︰用白僵蚕三七枚,乳香一分急喉风痹︰王氏《博济》如圣散︰用白僵蚕、天南星(刮皮)等分,生研为末。每服一字,姜汁调灌,涎出即愈。后以生姜炙过,含之,《百一选方》无南星。

撮口噤风︰面黄赤,气喘,啼声不出。由胎气挟热,流毒心脾,故令舌强唇青,聚口发噤。用直僵蚕二枚去嘴,略炒为末。蜜调敷大头风、小儿惊风︰并用大蒜七个,先烧红地,以蒜逐个于地上磨成膏。却以僵蚕一两(去头、足)安蒜上,碗覆一夜,勿令泄气,只取蚕研末。每用 鼻,口内含水,有效。(《普济偏正头风并夹脑风,连两太阳穴痛︰《圣惠方》︰用白僵蚕为末,葱茶调服方寸匕。

叶椿治头风︰用白僵蚕、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临卧时茶服,日二服。

猝然头痛︰白僵蚕为末去丝。每用熟水下二钱,立瘥。(《斗门方》)

牙齿疼痛︰白僵蚕(直者)、生姜同炒赤黄色,去姜为末。以皂角水调擦之,即止。(《普济》)

风虫牙痛︰白直僵蚕(炒)、蚕蜕纸(烧)等分。为末。擦之。良久,以盐汤漱口。(《直指方》)

疟疾不止︰白僵蚕(直者)一个。切作七段,绵裹为丸,朱砂为衣,作一服。日未出时,面向东,用桃、李枝七寸煎汤,吞下。(《院方》)

腹内龟病︰《普济方》诗云︰人间龟病不堪言,肚里生成硬似砖。自死僵不过时刻软如绵。神效。

面上黑黯︰白僵蚕末,水和搽之。(《圣惠方》)

粉滓面 ︰令人面色好,用白僵蚕、黑牵牛、细辛等分,为末。如澡豆,日用之。(《斗门方》)

瘾疹风疮︰疼痛。白僵蚕焙研,酒服一钱,立瘥。(《圣惠》)

野火丹毒从背上两胁起者︰僵蚕二七枚,和慎火草捣涂。(杨氏《产乳》)

小儿鳞体︰皮肤如蛇皮鳞甲之状,由气血否涩,亦曰胎垢,又曰蛇体。白僵蚕,去嘴,为末,煎汤浴之。一加蛇蜕。(《保幼大全》)

小儿久疳体虚不食︰诸病后,天柱骨倒,医者不识,谓之五软者。用白僵蚕(直者),炒研。每服半钱,薄荷酒下。名金灵散。(《郑氏方》)

小儿口疮通白者︰白僵蚕,炒黄。拭去黄肉、毛,研末,蜜和敷之,立效。(《小儿宫气方》)

风疳蚀疮︰同上方。

项上瘰癧︰白僵蚕为末。水服五分,日三服。十日瘥。(《外台》)

风痔肿痛︰发、歇不定者,是也。白僵蚕二两。洗锉,炒黄为末,乌梅肉和丸梧桐子大。

每姜蜜汤空心下五丸,妙。(《胜金方》)

一切金疮及刀斧伤︰白僵蚕炒黄研末,敷之立愈。(《斗门》)

乳汁不通︰白僵蚕末二钱,酒服。少顷,以脂麻茶一盏热投之,梳头数十遍,奶汁如泉也。(《经验后方》)

崩中下血不止︰用白僵蚕、衣中白鱼等分。为末。井华水服之,日二。(《千金》)

重舌木舌︰僵蚕,为末,吹之,吐痰甚妙。一方︰僵蚕一钱,黄连(蜜炒)二钱,为末。

掺之,涎出为妙。(陆氏《积德方》)

肠风下血︰僵蚕(炒,去嘴、足)、乌梅肉(焙)各一两,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

乌烂死蚕 编辑

(《拾遗》)

【气味】

有小毒。

藏器曰︰此在簇上乌臭者。

【主治】

蚀疮有根者,及外野鸡病,并敷之。白死者主白游疹,赤死者主赤游疹(藏器)。

蚕蛹瑞曰︰缲丝后蛹子。今人食之,呼小蜂儿。

思邈曰︰ 犬啮者,终身禁食,发则难免。

【主治】

炒食,治风及劳瘦。研敷 疮恶疮(大明)。为末饮服,热,除蛔虫。煎汁饮,止消渴。(时珍)。

【附方】

新一。

消渴烦乱︰蚕蛹二两,以无灰服。(《圣惠方》)

茧卤汁

藏器曰︰此是茧中蛹汁,非碱卤也。于盐茧瓮下收之。

【主治】

百虫入肉, 蚀瘙疥,及牛马虫疮。为汤浴小儿,去疮疥,杀虫。以竹筒盛之,浸山蜍、山蛭入肉,蚊子诸虫咬毒。亦可预带一筒,取一蛭入中,并持干海苔一片,亦辟诸蛭(藏器)。

【发明】

藏器曰︰苏恭注蛭云︰山人自有疗法,盖此法也。

时珍曰︰山蛭见蛭条。山蜍(音余),蜘蛛也。啮人甚毒。

蚕茧 编辑

(已出蛾者)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烧灰酒服,治痈肿无头,次日即破。又疗诸疳疮,及下血、血淋、血崩汁饮,止消渴反胃,除蛔虫(时珍。弘景曰︰茧瓮入术用)。

【发明】

时珍曰︰蚕茧方书多用,而诸家本草并不言及,诚缺文也。近世用治痈疽代针,用一枚即出一头,二枚即出二头,神效无比。煮汤治消渴,古方甚称之。丹溪朱氏言此物属火,有阴之用,能泻膀胱中相火,引清气上朝于口,故能止渴也。缲丝汤及丝绵煮汁,功并相同。又黄丝绢能补脬,锦灰止血,并见服器部。

【附方】

新五。

痘疮疳蚀脓水不绝︰用出了蚕蛾茧,以生白矾末填满。 枯为末,擦之甚效。(陈文中《小儿方》)

口舌生疮︰蚕茧五个,包硼砂,瓦上焙焦为末,抹之。

大小便血︰茧黄散︰治肠风,大小便血,淋沥疼痛。用茧黄、蚕蜕纸(并烧存性)、晚蚕砂、白僵蚕(并炒)等分为末,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用米饮惠方》)

妇人血崩︰方法同上。

反胃吐食︰蚕茧十个煮汁,烹鸡子三枚食之,以无灰酒下,日二服,神效。或以缲丝汤煮粟米粥食之。(《普济方》)

蚕蜕

【释名】

马明退(《嘉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血风病,益妇人(《嘉 》)。妇人血风(宗 )。治目中翳

蚕连

【主治】

吐血鼻洪,肠风泻血,崩中带下,赤白(宗 )。

牙宣牙痛,牙痈牙疳,头疮喉痹,风癫狂祟。蛊毒药毒,沙证腹痛,小便淋 ,妇人难产及吹乳疼痛(时珍)。

【发明】

禹锡曰︰蚕蜕,今医家多用初出蚕子(退在纸上者),东方诸医用老蚕眠起所蜕皮,功用相近,当以蜕皮为正。入药微炒用。

宗奭曰︰蚕蜕,当用眠起时所蜕皮。蚕连烧灰亦可用。

时珍曰︰马明蜕、蚕连纸,功用相同,亦如蝉蜕、蛇蜕之义。但古方多用蚕纸者,因其易得耳。

【附方】

旧四,新十五。

吐血不止︰蚕蜕纸烧存性,蜜和,丸如芡实大。含化咽津。(《集验》)

牙宣牙痈及口疮︰并用蚕蜕纸烧灰,干敷之。(《集验》)

风虫牙痛︰蚕纸烧灰擦之。良久,盐汤漱口。(《直指方》)

走马牙疳︰《集验》︰用蚕蜕纸灰,入麝香少许,贴之。《直指》︰加白僵蚕等分。

一切疳疮︰马明蜕(烧灰)三钱,轻粉、乳香少许。先以温浆水洗净,敷之。(《儒门事亲》)

小儿头疮︰蚕蜕纸烧存性,入轻粉少许,麻油调敷。(《圣惠》)

缠喉风疾︰用蚕蜕纸烧存性,炼蜜和,丸如芡实大。含化咽津。(《集验》)

熏耳治聋︰蚕蜕纸作捻,入麝香二钱,入笔筒烧烟熏之。三次即开。

癫狂邪祟︰凡狂发欲走,或自高贵称神,或悲泣呻吟,此为邪祟。以蚕纸烧灰,酒、水任下方寸匕。亦治风癫。(《肘后方》)

沙证壮热︰江南有沙证,状如伤寒,头痛壮热呕恶,手足指末微厥。或腹痛闷乱,须臾杀人。先用蚕蜕纸剪碎,安于瓶中,以碟盖之,滚汤沃之,封固良久。乘热服,暖卧取汗。(《活人书》)

中蛊药毒︰虽面青脉绝,腹胀吐血者,服之即活。用蚕蜕纸烧存性,为末。新汲水服一钱。(《岭南卫生方》)

中诸药毒︰用蚕纸数张,烧灰,冷水服。(《卫生易简方》)

小便涩痛不通︰用蚕蜕纸,烧存性,入麝香少许,米饮每服二钱。(王氏《博济方》)

热淋如血︰蚕种烧灰,入麝香少许,水服二钱,极效方也。(《卫生家宝》)

崩中不止︰蚕故纸一张(剪碎炒焦)、槐子(炒黄)各等分,为末。酒服立愈。(《卫生易简方》)

吹奶疼痛︰马明蜕(烧灰)一钱五分,轻粉五分,麝香少许。酒服。(《儒门事亲》)

妇人难产︰蚕布袋一张,蛇蜕一条。入新瓦中,以盐泥固, 为末,以榆白皮(《集成》)

妇人断产︰蚕子故纸一尺,烧为末,酒服。终身不产。(《千金》)

痔漏下血︰蚕纸半张,碗内烧灰,酒服自除。(《奚囊备急方》)

缫丝汤

【主治】

止消渴,大验。(时珍)。

原蚕 编辑

(《别录》中品)

【释名】

晚蚕(《日华》)、魏蚕(《方言》)、弘景曰︰原蚕是重养者,俗呼为魏蚕。

宗奭曰︰原者有原复敏速之义,此是第二番蚕也。

时珍曰︰按︰郑玄注《周礼》云︰原,再也。谓再养者。郭璞注《方言》云︰魏,细也。秦晋人所呼。今转为二蚕是矣。《永嘉记》云︰郡蚕自三月至十月有八辈。谓蚕种为KT ,再养为珍,珍子为爱。

【集解】

颂曰︰原蚕东南州郡多养之。此是重养者,俗呼为晚蚕。北人不甚养之。《周礼》禁原蚕。郑康成注云︰蚕生于火而藏于秋,与马同气。物莫能两大,禁原蚕为其害马也。

然人既稀养,货者多是早蛾,不可用也。

弘景曰︰僵蚕为末涂马齿,即不能食草。以桑叶拭去,乃还食。此见蚕即马类也。

时珍曰︰马与龙同气,故有龙马。而蚕又与马同气,故蚕有龙头、马头者。蜀人谓蚕之先为马头娘者以此。好事者因附会其说,以为马皮卷女,入桑化蚕,谬矣。北人重马,故禁之。南方无马,则有一岁至再、至三,及七出、八出者矣。然先王仁爱及物,盖不忍其一岁再致汤镬,且妨农事,亦不独专为害马、残桑而已﹗

雄原蚕蛾

【气味】

咸,温,有小毒。

时珍曰︰按徐之才《药对》云︰热,无毒。入药炒,去翅、足用。

【主治】

益精气,强阴道,交接不倦,亦止精(《别录》)。壮阳事,止泄精、尿血,暖水脏,治暴风、金疮、冻疮、汤火疮,灭瘢痕(时珍)。

【发明】

宗奭曰︰蚕蛾用第二番,取其敏于生育也。

时珍曰︰蚕蛾性淫,出茧即媾,至于枯槁乃已,故强阴益精用之。

【正误】

颂曰︰今治小儿撮口及发噤者。用晚蚕蛾二枚,炙黄研末,蜜和涂唇内,便瘥。

时珍曰︰此方出《圣惠》,乃是白僵蚕。苏氏引作蚕蛾,误矣。蚕蛾原无治惊之文,今正之。

【附方】

旧二,新八。

丈夫阴痿︰未连蚕蛾二升、去头、翅、足,炒为末,蜜丸梧子大。每夜服一丸,可御十室。以菖蒲酒止之。(《千金方遗精白浊︰晚蚕蛾焙干,去翅、足,为末,饭丸绿豆大。每服四十丸,淡盐汤下。此丸常以火烘,否则易糜湿也。(唐氏方)

血淋疼痛︰晚蚕蛾为末,热酒服二钱。(《圣惠方》)

小儿口疮及风疳疮︰《宫气方》︰用晚蚕蛾,为末,贴之,妙。《普济方》︰治小儿口疮,及百日内口疮。入麝香少许,掺之。

止血生肌︰蚕蛾散︰治刀斧伤创,血出如箭。用晚蚕蛾炒为末,敷之即止,甚效。(《胜金方》)

刀斧金疮︰端午午时,取晚蚕蛾、锻石、茅花,捣成团,草盖令发热过,收贮。每用,刮下末掺之。

竹刺入肉︰五月五日,取晚蚕蛾生投竹筒中,令自干死,为末。取少许,津和涂之。(《便民图纂》)

蛇虺咬伤︰生蚕蛾研,敷之。(《必效方》)

玉枕生疮︰生枕骨上如痈,破后如箸头。用原蚕蛾(炒)、石苇等分,为末。干贴取瘥。(《圣济总录》)

原蚕砂

颂曰︰蚕砂、蚕蛾,皆用晚出者良。

时珍曰︰蚕砂用晒干,淘净再晒,可久收不坏。

【气味】

甘、辛,温,无毒。

时珍曰︰伏 砂、焰硝、粉霜。

【主治】

肠鸣,热中消渴,风痹瘾疹皮肤顽痹,腹内宿冷,脚软,皮肤顽痹(藏器)。治消渴症结,及妇人血崩,头风、风赤眼,去风除

【发明】

弘景曰︰蚕砂多入诸方,不但熨风而已。

宗奭曰︰蚕屎饲牛,可以代谷。用三升醇酒,拌蚕砂五斗,甑蒸,于暖室中,铺油单上。令患风冷气痹及近感瘫风人,就以患处一边卧沙上,浓盖取汗。若虚人须防大热昏闷,令露头面。若未全愈,间日再作。

时珍曰︰蚕属火,其性燥,燥能胜风去湿,故蚕砂主疗风湿之病。有人病风痹,用此熨法得效。按《陈氏经验方》︰一抹膏︰治烂弦风眼。以真麻油浸蚕沙二三宿,研细,以篦子涂此十馀年,试用之,二、三次顿瘳,其功亦在去风收湿也。又同桑柴灰淋汁,煮鳖肉作丸,治腹中症结,见鳖条。李九华云︰蚕砂煮酒,色味清美,又能疗疾。

【附方】

旧四,新六。

半身不遂︰蚕砂二硕,以二袋盛之,蒸熟,更互熨患处。仍以羊肚,粳米煮粥,日食一枚,十日即止。(《千金方》)

风瘙瘾疹作痒成疮︰用蚕砂一升,水二斗,煮取一斗二升,去滓,洗浴。避风。(《圣惠方》)

头风白屑作痒︰蚕砂烧灰淋汁,洗之。(《圣惠方》)

眯目不出︰蚕砂拣净,空心以新汲水吞下十枚。勿嚼破。(《圣惠》)

消渴饮水︰晚蚕砂焙干为末。每用冷水下二钱,不过数服。(《斗门方》)

妇人血崩︰蚕砂为末,酒服三、五钱。(《儒门事亲》)

月经久闭︰蚕砂四两,砂锅炒半黄色,入无灰酒一壶,煮沸,澄去沙。每温服一盏,即通。

转女为男︰妇人始觉有孕,用原蚕屎一枚,井华水服之,日三。(《千金》)

扭闪出骨窍等证。蚕砂四两(炒黄),绿豆粉四两(炒黄),枯矾二两四钱,为末。醋调敷之,绢包缚定。换三男妇心痛不可忍者︰晚蚕砂一两,滚汤泡过,滤净,取清水服,即止。(《瑞竹堂方》)

石蚕 编辑

(《本经》下品)

【校正】

并人有名未用石蠹虫。

【释名】

沙虱(《本经》)、石蠹虫(《别录》

弘景曰︰沙虱乃东间水中细虫。人入水浴,著身略不可见,痛如针刺,挑亦得之。今此或名同而物异耳。

时珍曰︰按《吴普本草》沙虱作沙蚌。

【集解】

别录曰︰石蚕生江汉池泽。

宗奭曰︰石蚕在处山河中多有之。附生水中石上,作丝茧如钗股,长寸许,以蔽其身。

其色如泥,蚕在其中,故谓之石蚕,亦水中虫耳。方家用者绝稀。

《别录》曰︰石蠹虫生石中。

藏器曰︰石蠹虫一名石下新妇,今伊芳洛间水底石下有之。状如蚕,解放丝连缀小石如茧。

春夏羽化作小蛾,水上飞。

时珍曰︰《本经》石蚕,《别录》石蠹,今观陈、寇二说及主治功用,盖是一物无疑矣。又石类亦有石蚕,与此不同。

【正误】

弘景曰︰李当之云︰石蚕江左不识,谓为草根。其实类虫,形如老蚕,生附石上。伧人得而食之,味咸微辛。所言有理,但江汉非伧地。大都是生气物,如海中蛤、蛎辈,附石生不动,皆活物也。今俗用草根,黑色,多角节,亦似蚕。恐未是实,方家不用。

恭曰︰石蚕形似蚕,细小有角节,青黑色,生江汉侧石穴中。岐、陇间亦有,北人多不用,采者遂绝耳。

韩保升曰︰李谓是草根,陶谓是生气物。苏恭之说,半似草,半似虫,皆妄矣。此虫所在水石间有之,取为钩饵。马湖石间最多,彼人啖之,云咸、微辛。

颂曰︰石蚕,陶、苏都无定论,《蜀本》之说为是。今川、广中多有之。其草根之似蚕者,亦名石蚕,出福州。今信州山石上,四时常有之,亦采入药。详见菜部草石蚕下。

【气味】

咸,寒,有毒。

保升曰︰咸、微辛。

吴普曰︰雷公︰咸,无毒。

【主治】

五癃,破石淋堕胎。其肉︰解结气,利水道,除热(《本石蠹虫︰主石癃,小便不利(《别录》)。

【发明】

宗奭曰︰石蚕谓之草者,谬也。《经》言肉解结气,注中更

时珍曰︰石蚕连皮壳用也,肉则去皮壳也。

【附录】

云师、雨虎

时珍曰︰按《遁甲开山图》云︰霍山有云师、雨虎。荣氏注云︰云师如蚕,长六寸,有毛似兔。雨虎如蚕,长七、八寸,似蛭。云雨则出在石上。肉甘,可炙食之。此亦石蚕之类也。

九香虫 编辑

(《纲目》)

【释名】

黑兜虫。

【集解】

时珍曰︰九香虫,产于贵州永宁卫赤水河中。大如小指头,状如水黾,身青黑色。至冬伏于石下,土人多取之,以充人事。至惊蛰后即飞出,不可用矣。

【气味】

咸,温,无毒。

【主治】

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壮元阳(时珍)。

【发明】

时珍曰︰《摄生方》︰乌龙丸︰治上证,久服益人,四川何方︰用九香虫一两(半生、焙),车前子(微炒)、陈橘皮各四钱,白术(焙)五钱,杜仲(酥炙)八钱。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一钱五分,以盐白汤或盐酒服,早晚各一服,此方妙在此虫。

海蚕 编辑

(《海药》)

【集解】

李 曰︰按︰《南州记》云︰海蚕生南海粉状。每有节,难得真者,彼人以水搜葛粉、锻石,以梳齿印成伪充之。纵服无益,反能损人,宜慎之。

【气味】

咸,大温,无毒。

【主治】

虚劳冷气,诸风不遂。久服补虚羸,令人光泽,轻身延年不老

雪蚕 编辑

(《纲目》)

【释名】

雪蛆。

【集解】

时珍曰︰按叶子奇《草木子》云︰雪蚕生阴山以北,及峨嵋山北,人谓之雪蛆。二山积雪,历世不消。其中生此,大如瓠,味极甘美。又王子年《拾遗记》云︰员峤之山有冰蚕,长六、七投火不燎。尧时海人献之,其质轻暖柔滑。按︰此亦雪蚕之类也。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解内热渴疾(时珍)。

枸杞虫 编辑

(《拾遗》)

【释名】

(《尔雅》)。

【集解】

藏器曰︰此虫生枸杞上,食枸杞叶,状如蚕,作茧。为蛹时取之,曝干收用。

时珍曰︰此《尔雅》所谓“ ,乌子。诸草木上

【气味】

咸,温,无毒。

【主治】

益阳道,令人悦泽有子。炙黄和地黄末为丸,服之,大起阳益精肾家风虚(时珍。《普济方》)。

香虫 编辑

(《纲目》)

【集解】

时珍曰︰生 香枝叶中。状如尺蠖,青色。

【主治】

小肠疝气(时珍)。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