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谨斋集

1910年

我东文献尚矣,以来稍稍有述。而至季代,前有安文成,后有郑文忠,道德、文章、事业启我五百年文明之运。而文成族孙有谨斋先生,谥文贞公,讳。有德有文,辅仁而有益斋先生齐贤,传道而有稼亭先生,渊源师友世莫与京。而与弟文敬公幷享绍修书院,实羽翼文成之功者也。先生有遗集若干,曰《关东瓦注》,先生所存抚关东时诸作,而益斋序之。又有后承搜辑散逸,为补遗为增补,前后凡三刊焉。今又以岁久板缺,谋重刊,安氏二斯文有商鼎元请余置一言。余敛衽,对曰:“胜国诸贤实启我邦文教,则今之业儒学、服礼教者,追源溯本,其敢忘诸?”乃盥手敬阅之。入而掌词翰,赞扬王化;出而莅州郡,刱立学校。其述作忠厚质古,忧时、病俗、爱君、恤民之意溢见于篇章,非吟弄畅叙之为者也。益斋所称“关乎风俗之得失、生民之休戚”者,信知言矣。藐末一后生安敢赞一辞?然亦不敢曰“我不知”,而谨书诸卷尾如此云。

上章阉茂秀葽节,清溪郑载圭谨书。

《书》称,《诗》称,盖圣人之政化与元气流行,乃发于文者也。余生千载之后,悼斯文之不及于古气,今读谨斋文,甚喜其苍古,终篇而不知倦也。先生,季人也,用科学而起,早魁于东方,又震于上国。在朝,老于馆职,一时辞命多出其手,在本卷无有传之者,盖亦古人之作典谟、雅颂也。因付简策以公天下,而不与于家者之类也。其所存若干言,乃存抚关东时及闲居所作也。文则甚劲,简乎荡荡,正大精白;诗则善状,恳乎惓惓,忠爱恻怛,盖处变雅贤大夫之时者也。呜呼!天地之元气健万古而未尝少息,使二帝三王复起于后,政化有所本,其作《诗》、《书》之才庶亦有人矣。若是文者刊行一世,俾补风教,亦明王、哲相之所可知也。顾世久板没,留卷又孤,天下又大乱,吾道所寄,讵敢倚诸人?本孙之重是役也亦宜矣。

后学咸安赵贞奎谨书。

箕子之东,东方之宪章、文物称于天下矣。在,禅佛淊天,鸿儒、钜公亦或沦于其教,未能专以斯道为任。我晦轩先生诗“独有数间夫子庙,满庭春草寂无人”者是也。吾先祖谨斋先生出于其时,以文学进,位至宰保,名振华夷。其友曰李益斋、曰崔拙翁、曰李稼亭、曰白淡庵诸公也,相与之扶正斥邪,回既倒之澜,而古道乃复,先生之文章、道德可以炳日月而亘百世矣。我国家兴运而来,治化休明,儒贤丕作,与三代比隆者,亦岂非胜国诸贤之所启佑也耶?先生之著述不为不多,失于红贼之燹,惟《瓦注》一篇堇传于其婿蓬原君郑良生上党之刊。其补遗、增补二篇,乃玄孙文肃崇善及十四世孙承旨庆运所蒐得于诸家记志曁人口播传者也。是板曾刊于耽罗,移阁于罗州,历世既久,烬没无征,识者恨之。己酉秋,子孙之在者咸萃于聚友精舍,行别庙祀事,燕飮讫,有商乃敛衽而跪,曰:“今天地闭塞,吾道之所寄只在遗文,而若我《谨斋集》无板可印,留存者又孤,重刊宜亟。”佥曰:“唯。”允中曁舍弟凤商临湍,省先生墓,遂议及于畿湖诸宗,至今春,付诸剞劂氏,相洛鼎宰诸人实干其役焉。呜呼!吾祖之盛也!文贞之弟曰文敬,曰文成,其族大父也。一家三贤幷食于绍修,我东书院之所权舆也。继而作者曰文肃文肃之弟曰崇信少尹,曰崇孝历伯三省。曰聚友亭征士显,乃伯之曾孙。曰翰林名世直笔名,乃文肃之玄孙也。宜乎后昆之绍振斯文,而寥寥者亦已久矣。凡我诸宗盍思忠孝以立本,学问以立名,以光于皇祖也?吁!勉哉勉哉。

庚戌五月下澣,不肖后孙有商盥手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