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战事记
作者:杜亚泉
(署名:高劳
1911年11月
本作品收录于《东方杂志》和《辛亥革命史
载于《东方杂志》第八卷第九号

(一)革命主义之传播 编辑

革命之事,各国有之,此事之起因,率由政治之不良,政体之未善,而种族之异,亦足为其诱因。远者不具论,近三年来,土耳其之青年党,迫土帝去位;波斯之南方民族,驱波帝离国;葡萄牙以海陆军人之不平,促成政变;墨西哥以梅特洛之野心,率叛军而驱逐其大统领狄爱士,革命风潮,迭起横生。当其君民寇雠,操戈同室,御外利器,移以对内,肉血飞溅,肝脑涂地,此诚历史中之惨剧也。我国革命之现象至,至今年而大著,而考其主义之发生,则夫提倡之,传播之,实行之,伏而不灭,蹶而愈奋者,已非一朝一夕之故,洪杨之役无论已。光绪丙申,孙文创立兴中会于广东,纠合同志,欲起革命军,事泄,遁至英格兰,是时龚照玙为英使,使人以计诱至使馆而擒之,英人大哗,以为侵犯其国权,得释出,孙于是往来欧美及南洋、日本,鼓吹其主义,未几而有史坚如谋杀总督德寿被戮之事,又未几而有汉口唐才常之变、安徽大通之变、广西镇南关之变、云南河口之变,且谋炸端方于天津者有吴樾,枪毙恩铭于安庆者有徐锡麟,其他言论事实之发现于近年中者,既日演而日激,革命之声浪,震荡于国民之耳鼓,革命之思想,遂深印于国民之脑筋。

当时下有鼓吹革命之党人,而上复有制造革命之官吏,立宪其名,专制其实,商路则收为国有,外债则任亳大借,代表则递解回籍,内阁则专任亲贤,凡可以离民之心、解民之体者,行之惟恐不力,又值各省水灾,饥民遍地,天时人事,相逼而来,宜乎广州之变,方起于前,川省之事,又继于后,一波甫平,一波又起。迨武汉事发,各省响应,革命军之旗帜,遂翘然高举于禹域之内矣。

(二)武昌发难 编辑

革命党人,散居南洋各埠,其举事也,以沿海边省为利。自三月二十九日在广州举事不成,于是变计,从长江流域入手,清廷亦知皖江鄂等省,均有党人潜伏,并有大宗军火,由牛庄运入长江,密令鄂督瑞澂加意防范。自四月初旬以后,鄂省之防范革命党者,至为周密,陆军第八镇纯制张彪分布军队,按段梭巡,巡警道黄祖徽亦饬武汉各区区长及区官、巡官,昼夜更番,与军队联络一气,空屋、庙宇、旅馆之中,尤为注意。以龙神宫年久废弃之枪械,亦查获呈报,识者虽嗤其张皇,而监察之严,亦可想而见。至对于陆军兵士,深防莠言煽惑,更有种种戒严之命令,除派宪兵侦探外,又饬各营各设告密箱一具;每夜掌号息灯之后,即不许彼此往来;外来宾客有作密谈者,准各该队什伍长监听,防范之严,为历来所未有。

八月初九日,瑞澂接到外务部密电,谓革党黄兴联络党人,约期十五、十六两日,聚鄂起事,幷有三十标步兵同时策应之约,于是军警各界益严密查防,商店、居民大为惶恐。及期无恙,咸谓事机泄漏,不足为患,讵至十八日之夜,革命党之形迹竟发见多处 —— 荆襄巡防队统领陈得龙在汉口英租界拿获革党刘汝夔邱和商二人;洋务公所吴恺元在俄租界宝善里内拿获革党秦礼明龚霞初二人,幷起获炸弹手枪、旗帜印信、钞票汇票甚多;张彪在小朝街九十二号拿获革党八人,在八十二号、八十五号拿获二十七人,内有女党员龙韵兰及陆军宪兵队什长彭楚藩,同时又在雄楚楼北桥洋房内拿获印刷告示、缮写册籍之革党五人,而黄土陂千家街地方,有党员杨宏胜亦因自试炸弹,轰坏而被获。督处之内,又发见炸药一箱,有教练队军兵二人,形迹可疑,讯明希图炸署不讳,即在署前正法。翌晨,复将捕获之党人,审决多名。是时鄂督瑞澂以为其谋已破,可无大患,自以定乱俄顷,欣欣有得色,且疑新军皆为革命党,欲严行查缉,如有形迹可疑之兵士,即以军法从事,尝笑问张彪曰:“尔军队中有多少革命党?”张彪曰:“大约十之三。”瑞澂曰:“然则以十之七拿十之三,事便可了!”一时新军闻之,人人自危矣。

武昌向称有新军万六千人,合组为步队、马队、炮队三种,悉归张彪统辖。军队平时咸怀怨望,其情形本极危险,自端方入川抽调外,所馀各营,殆皆全体联合反对长官,经革党暗中运动,久已跃跃欲试,而瑞澂复以嫌疑,恣意搜捕,各营遂变。十九日下午九时,工程第八营左队营中,忽有炸弹声、喧噪声同时猝起,以“同心协力”为暗号,掣下肩章,左右各系白布,督队官阮荣发等出阻,即被枪毙。步队二十九、三十两标,杀毙管带二人、排长二人、队官一人。旗兵在楚望台被杀者三十馀人,各兵中亦有被撃毙者。九时半,趋火药库劫取子弹,十五协兵士已同时齐集大操场,与工兵联合,悉运子药至蛇山下关马厂谘议局旁,即大呼,趋督署,与防护马队互撃五十分钟,马队不支,亦与工兵联合,即分兵三处, 一驻凤凰山,一驻蛇山,一驻楚望台,各架炮轰击督署,致山前民居多被震毁。二十日,总督瑞澂、藩司连甲、统制张彪均弃城逃。革军既起,尚未得一首领,众议以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黎元洪当之。黎元洪者,曾留学外国,从事于中东之役,知识既富,经验尤宏,屈居张彪之下而无怨言,素为军心所归附者也。众遂趋黎寓所,迫令出为代表,否则将枪毙之,黎允诺,遂改谘议局为军政府,黎元洪为鄂军都督,前谘议局议长汤化龙为民政总长。

初发难时,革命军颇有杀戳满人者,黎都督既就任,传令不得在城内放炮,不得妄杀满人,一面派兵守藩库、官钱局、储蓄银行、度支公所、财政处,于是武昌省城全为革命军所占领。既占武昌,即遣军渡江,先至兵工厂,声称张彪派来保护之兵,厂中信之,革命军分守各地,仍令照常工作,以供军用,总办王寿昌遁匿上海。与兵工厂毘连者有铁厂,亦为革命军所占,以其为商办也,不加改革,拘留其总办李维格,照旧办事。其他汉阳官吏,逃匿无踪,于是汉阳府城又为革命军所占领。二十一日,有土匪在汉口华界乘机纵火,意图掳劫,军政府立遣数百人驰至,一面救火,一面擒匪,幷尽力保护外人之生命财产。夏口厅王国铎孑身远飏,遂推前《大江报》主笔詹大悲为汉口军政分府,于是汉口又为革命军所占领。

当革命军之初起也,外人疑其含有排外之性质,以为庚子拳匪之祸将复见于武昌,及见革军举动文明,极为赞叹。二十二日,军政府照会各国领事团,以保护自任,要求其严守中立,并声明从前清政府所借外债及赔款,俱照约履行,以后如有借款,则不能承认。领事团会商,拟宣告中立,于两方面战事,毫不干涉,电询各政府,均得赞成,则是各国已承认革命军为独立团体也。

(三)各省响应 编辑

武汉居本部之中枢,扼长江之上游,革军得此,有高屋建瓴之势,而各地党人又皆以事有可为,宜乘此时机,互相响应,故武汉事起,未及旬日,如本省之黄州府、武昌县、沔阳州、宜昌府、襄阳府及沙市、新堤等处,即次第为革命军所占领。各省之影响者,就近日言之,若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安徽、江苏、浙江、广西、福建、广东、奉天,或独立,或举兵;此外各省,因电信不通,未知其现状,盖隶属于清政府以下者,已无几矣。

长沙有新军六百人,巡抚余诚格虑其为乱,先令驻扎城外,继令移驻醴陵。九月初一日,该兵携炮入城,防军将闭城相拒,新军一拥而入,遂进围抚署,余诚格由后门逃去。防营统领黄忠浩带兵往撃,兵士不肯放枪,黄怒曰:“不发枪则以军法从事!”兵士曰:“诺!”即以枪撃毙黄忠浩。提学兼藩司黄以霖、提法司刘锺琳、关道汪瑞闿均逃匿;巡道戚朝卿、劝业道王曾绶因抵抗被杀;首县陈瀛,降而复逃,亦被杀。当时即举副统领焦达峯为都督,陈作新为副都督,谭延闿为民政总长,以谘议局为军政府,分十五部治事,未几,又占领岳州府及衡州府。

陕省新军本多陕甘之人,及恩寿抚陕,奏调王毓江充协统,王皖人也,陕省新军中,自是遂多南人。前岁随熊成基逃出之军士,几全数援挈而至,此等军士平素主张革命,日肆鼓吹,于是全军咸跃跃欲动,鄂事一起,闻风响应。九月初一日,有炮队三营、工程队二营、马步队二营相率起事,先占省城,焚电报局,自巡抚钱能训以下官吏,逃避一空。初三日,占领渭南、临潼各城,至初十日,潼关亦被占领。

江西九江府自武昌起事后,风声日迫,至九月初二夜,果有响应之举。五十五标一、二营管带,与炮台守将徐世法联合举事,先由教练官黄子卿商于标统马毓宝,马亦赞成。是夜十时,金鸡坡炮台营先放号炮,城内新军举火为应,先奔道署,开枪轰击,浔道保恒逃,继分队攻各署,九江府璞良等亦逃,即举马毓宝为驻浔统领,徐世法为驻浔炮台统领,李云峯为驻浔副统领。九江府属之湖口县,为九江门户,又为江西内河之要键,湖口总镇杨福田调集炮艇,将与革军战,马毓宝派兵撃败之,于是湖口炮台及彭泽县之马当炮台,同日皆为革命军所占领。未几省城南昌府绅、学、商各界在谘议局开会,议宣布独立,办保安团。首先出力者为测量司测量学堂、陆军学堂,管教各员名督率学生,荷枪梭巡,担任义务。各界复举代表,问巡抚冯汝骙是否赞成,冯意两可,众谓此事不宜观望自误,致为民祸,遂联合军界,相约起事。初十夜,焚烧万寿宫、八旗会馆、抚署,行政官多潜匿不敢出。勒令冯抚交印,冯抚坚称已送北京,无印可交。十二日,各界公举吴介璋为都督,刘凤起为民事部长,方先亮为司令部长,设军政府于高等学堂,守护藩署存款,外属府厅州县,仍令照旧治事。

山西新军两营,久蓄变志,因无子弹,故未动作。适陕西警报至,巡抚陆锺琦派新军往陕边防堵,于初七晚发子弹粮饷,定于次日拔队启行。初八日早,军队全变,枪声四起,蜂拥入城,直至抚署,纵火焚烧,一面登城,开枪向城内轰击,城内虽有满营兵丁,向无子弹,事起仓猝,咸束手待毙,满城居民纷纷逃避,巡警道亦不能弹压。该军又分出一支,乘正太火车,由寿阳直奔井陉口,正定镇派马步队往拒,始退守娘子关。陆锺琦被杀,乃推藩司王庆平为都督。

云南总督李经羲,知军队之将变也,持先发制人之计,命可疑之军队于某日黎明时早操,忽发令将枪械收回,军人大震。九月初十晨,标统蔡锷率所领,往夺枪炮厂。继攻督署,酣战终日,至翌晨,蔡军始胜,李经羲向南门逃去。蔡军又乘胜占领蒙自,蔡遂被众拥戴为都督,旋即照会英法等国领事,力任保护外人,幷抚慰回、苗、生番等。

安徽自武昌起事,新旧军概发子弹,至九月初,有新军变乱之谣,复将子弹收回。初九日,新军纷纷携被铺至城中各典,每件索当三元,各典穷于应付,将闭门,巡抚朱家宝拨款助之,幸得无事。初十夜,六十二标步兵暨马炮营,并起攻城,朱家宝立饬由南京调来之江防营守扎各城,新军以无内应,各散去,朱家宝遂饬各营长官,按人发给银六元,令缴军装,全体遣散。绅界中以新军起义,事虽未成,难免不作后图,人心皇皇,尤属可虑,群议独立之策,请朱家宝担任临时都督,朱家宝许之,遂十八日宣告独立。旋有人举测绘监督王天培为副监督,朱家宝以事权不一,不愿担任,王天培遂自为都督,然资望既浅,商民不愿拥戴。二十日,全城闭市,要求朱家宝仍任都督,现尚未定。

江苏之上海,为通商之大埠,且有制造局,固革命军必争之地也。九月十三日,闸北巡警局左近火起,各巡士皆臂缠白布,与革命军合,俄而城上高悬白旗。夜间道署被焚,进攻制造局,以该局有备,至翌晨始得手,于是公举陈其美为沪军都督,李平书为民政总长,是夜即有革命军五十馀人由沪赴苏,先至新军标营,宣告一切。苏州绅商早经举代表谒巡抚程德全,请其宣布独立,十五日黎明,新军各队先后进城,一面驻守关要,一面请见程抚,推为都督,程德全允之。藩司左孝同、巡警吴肇邦、织造文荫均避去,是时已满城悬白旗矣。十六日,松江府、镇江府均宣告独立,京口驻防旗营亦顺革命军。十九日,扬州亦为革命军所占领。

浙江省城早思独立,内部部署已定,惟未发表。九月十三夜,谘议局沈副议长谒巡抚增韫,请拆卸满城营墙,编入汉籍,宣告独立,以免惨见杀伐,增韫不允。次日十四下午,召集官商会议,至晚八时,仍未允洽,是夜二时,有沪来敢死队及八十一、二两标新军直攻抚署,连掷炸弹,抚署遂焚,卫队、巡警、消防等见事已起,均袖缀白布,革军遂取用卫队军火,顺道占领军装局,防营亦降,增韫被获,拘禁于福建会馆,织造联荣亦被拘禁。临时都督童训出示安民,并派支队分据大清银行及藩运各库。十五日,改谘议局为军政府,举汤寿潜为都督。旗营四周被围,革军命增抚致函将军德济,劝旗营投降,旗营不允,反枪击投函者,于是革军亦开炮攻击,午后,由杭辛斋穆诗樵入营,贵翰香出营,至谘议局会议,订简约两条:一、旗兵编入民籍,限本日七时缴出枪械子弹;二、旗兵虽改编民籍,仍照旧发给兵饷,俟时局稍定,为徐图生活之计。贵翰香入营宣布,至七点后,营兵缴枪械,革军亦停止围攻。大局已定,而外属各府,如绍兴、甯波、湖州、嘉兴等,既同时改悬白旗,馀亦次第传檄而定。

广西省于九月十六日谘议局议决独立,由议长而谒巡抚沈秉堃,请为宣布,沈未遽允。是时省垣新旧各军已归藩司王芝祥统带,是夜由藩署发出独立旗许多,乘人静时遍掷于各家。十七日,各家各局所均将此旗高悬,其文曰:“大汉广西全省国民军恭请沈都督,宣布广西独立,广西国民万岁”,沈秉堃至此时亦无可如何,而于是广西亦独立矣。

广东省城各团体于九月初四日在文澜书院会议,已主张独立,总督张鸣岐亦经认可,然是日主动者为清乡总办江孔殷,香港共和党人不信任之,故初八日复有爱育善堂之集议。是日即有人持白旗,大书“广东民团独立”字样,各铺户亦悬旗张灯,燃放鞭炮相庆贺,张鸣岐闻之,急派人扯去旗灯,出示禁止,粤垣人心,异常愤恨。至十八日,复在谘议局集议独立,举定张鸣岐为都督,龙济光副之,议以次日正式公布,不料张鸣岐即于是夜避往香港,各行政官亦先后逃去。十九日,各团体复在谘议局会议,举定胡汉民为都督,蒋尊簋为军政部长,陈景华为民政部长,胡未到省,以蒋为临时都督。

福州未发难之时,革命党草长文一篇,劝满人释械,同为共和国民,满人不应,既而谘议局副议长刘崇佑自沪归,闽督松寿与商和平办法,刘拟三条件:一、缴出枪械;二、仍给口粮;三、编入民籍。松督又不肯照办。十九日,革命军起,常备军及青年会义勇队等联合攻击旗兵,满州街及将军衙门皆被焚毁,火药库亦已占据,松督仰药,出署死于某画师之家,将军朴寿、都统胜恩同被拘禁。常备军统制孙道仁被举为都督,高登鲤为民政部长,刘崇佑为副部长。

山东各界绅士以各省风鹤频惊,又闻清政府向德国借三百万,以山东全省土地作抵,遂于九月十五日在谘议局开会,以八事要求政府,请巡抚孙宝琦代奏,如三日不答复,即宣告独立,但其所求之八事,实亦与独立无异。十九日,既得内阁覆电,二十日,即改组保安会,举夏纪元于普源为正副会长,二十一日,又决议实行联邦政策,即举孙宝琦为临时都督,改谘议局曰联合会,于是宣告独立。

奉天旗汉杂处,逼近强邻,情形与南省不同。自九月十八晚,接京师警电,人心惶惧异常,市面震动。忽有剪发者四人来谘议局,要求吴议长竖立白旗,吴以事关重大,婉言拒绝,民政司张元奇拟仿照各省办法,布告独立,然此策实非奉天所宜,在坐各司道及自治各团体均不赞成。是时旗汉居民深恐互起猜疑,激成意外,二十日晨,由学界发起,联合各界,无分种族,倡办联合保安会,以保公安,东督赵尔巽被举为会长。盖奉天以对外之关系,不能用独立之名义也。

此外未告独立之省固以无多,且兵变时闻,亦有待时而动之势。如滦州军队有改换军旗之风说,保定军队有据守军械局之传闻,而河南谘议局,闻亦以独立之办法,派人与袁世凯协商矣。独立者,脱离政府之谓也,脱离政府者,赞成革命之谓也。武昌发难,而赞成者几遍全国,革命主义之流行,可谓速于置邮矣。

(四)清政府之对付 编辑

八月二十日午后一时,武昌警报达北京,是日内阁总协理聚谋于庆邸。彻夜未归,瑞澂电奏,有“速派北兵来鄂”“愿粉身恢复”等语。二十一日,有旨:“瑞澂著即解职,仍暂署鄂督。”责成迅将省城克服。一面内阁开特别会议,以革命军之志,非寻觅可比,议决派兵前往,随即有旨,令陆军大臣荫昌统带近畿兵两镇,速即赴鄂剿办,又令萨镇冰率海军,程允和率长江水师,即日赴援。二十二日,荫昌请训,坐专车出发,指定第六镇全镇,第一、第四镇各派一混成协,自是日起,分五日陆续进发。第六镇原驻保定,于本日进发,抵豫后,暂令留守黄河铁桥,以阻革军北上。第一镇原驻北京,第四镇原驻永平马厂,先后起行。是日豫抚宝棻令豫军两营驻扎滠口,会同北军前进。二十三日,荫昌之前哨军队驰抵距汉口二十馀里之刘家庙驻扎,是日有旨:“湖广总督著袁世凯补授,并督办剿抚事宜。荫昌、萨镇冰所带水陆各军,著袁世凯会同调遣。”二十四日,统带官马继增率第二十二标抵汉口,驻扎江岸。二十六日,荫昌行抵信阳州,军队陆续到汉,海军提督萨镇冰乘楚有兵船亦至,所统建安、建威、江元、楚豫、楚泰、楚谦各炮船,湖隼、湖鹰、湖鹗及辰、宿各雷艇,咸开驶汉口江心下碇。当北军之南下也,有献计于黎元洪者,请拆毁京汉铁路以阻其来,黎意以为北军来必与革军联合,不允毁路,亦不先遣军队迎截,故北军得以直抵汉口,而汉口遂为战场矣。是日下午,张彪残兵约两营,在刘家庙一带与革军开始小战。

二十七日,北来豫军及张彪、陈得龙之残兵,共约一镇,革军亦约一镇,天明开战,革军颇奋勇,北军避入火车,飞驶而退,革军追之,北军就车中还击,革军颇受夷伤。时观者甚众,有刘仁祥及铁厂工人多名哗而起曰:“拆路!拆路!”转瞬路已拆断十馀丈,车去已远,有顷忽又飞驶而来,至路断处,车即翻倒,革军伏兵起,趁势力撃,北军死者以千计,午后四时又开战,北军添以炮队,萨军兵舰又开炮相应,革军还炮,中舰上,兵舰即驶退下游,陆上两军,互击至二时,北军又败,退三十馀里。二十八日,革军黎元洪亲自督战,派敢死队一千五百人于早晨渡江,迳至刘家庙,至十一时,联合兵队,枪炮齐开,北军随战随退,至某铁桥,有卸甲者,有退跑者,枪械弹药均为革军所获。是日江心所泊之兵舰,始亦开炮助战,未几即驶退下游。二十九日,舰队复上驶,北军与革军在七里河开战,兵舰向前助战,施放数炮之后,因受武昌、汉口两面之炮撃,即下驶,兵舰既退,陆军势孤,亦为革军所败。三十日,两军复在三道桥一带交战,革军敢死队伏一堤下弹撃北军,每发皆中,北军阵山上,炮弹向下轰击,多落堤后水中,北军败退至滠口以北。九月初三日,两军在朱家河开战,互有损伤,不分胜负。初四日,交战于七里河,亦互有损伤。初五日,北军进攻江岸车站,前哨已抵一道桥,为革军所撃退。初六日,滠口驻屯之北军,向前进发,抵二道桥,与革军相遇,革军退,北军遂进至一道桥,与革军开战,炮队发弹多命中,革军又退,北军进占江岸及戴家山一带,以炮轰车站,时泊于阳逻之兵舰,亦开炮助攻,革军发炮多不中,遂沿铁路线退至大智门,午后七时又开战,经三小时,北军用野炮向大智门开发,于铁路线上排列机关炮,革军分为两踣,一出跑马场,一出日本租界后,两军大战,颇为剧烈,有顷革军不支,北军遂夺得大智门。是战也,两军死者各近千人。是日有旨,湖广总督袁世凯,授为钦差大臣,海陆各军均归节制,又令陆军大臣荫昌回京,将第一军交冯国璋统率,令段祺瑞总统第二军。初七日,北军由大智门进攻,革军据歆生街之附近为根据地,交战数次,各相持不下。初八日,革军李克果率湖南精兵三千,金长率武昌精兵二千,向大智门进攻,北军大败,适有援军至,遂倂力撃退迅军,是时北军已有铁路全线,得以迅速进军,炮马队本驻滠口以北者,至是进驻刘家庙、大智门一带,冯国璋亦已到汉,当晚北军又进攻,用大炮先毁民房,于是跑马场附近一带至市街前部,尽为北军所得,惟市街内则仍为革军所据。初九日,北军纵火焚烧华界民房。初十日,北军之兵步,分布于铁路两面,炮队列阵于玉带门,大智门车站附近,与华界革军交战,十分猛烈,北军共死三千五百馀人。十一日,北军仍在汉口华界纵火,被焚民房不下千数百间,居民纷纷逃避,革军尽退入武昌、汉阳。是日有旨,以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督师如故。十二日,汉口火未息,华界成为一片焦土。十三日,革军黄兴受总司令官之印。十四日,汉口两军又交战,萨镇冰之军舰亦在武昌下游开炮助攻,革军发青山上之炮数下,北军不支,退出火车站。是日清廷有旨,令袁世凯所统各军,停止进攻。十五日,又交战,革军由凤凰山开炮攻大智门,北兵死者甚众,降者四百馀人,北军复设大炮于跑马场,为攻撃汉阳之用。十六日,袁世凯奉到清廷停止进攻之谕,嘱刘承恩致书黎元洪议和。书中述清廷之德意,分为四大纲:一、下罪己之诏;二、实行立宪;三、赦开党禁;四、皇族不问国政。末则以富贵利达歆动元洪,元洪拒之。十八日,两军又交战,汉阳、武昌、汉口三处均用大炮彼此轰击,北军渐退,舍大智门车站而去。十九日,北军千馀人携大炮数尊,由马路至桥口,革军自龟山发炮数次,撃散其步队,北军亦燃炮回撃,其后武昌、汉阳两处,时以炮撃汉口之北军,遂将北军所据之炮台悉数毁坏。二十日,北军围攻汉阳,炮声大作,革军炮台四面还撃,傍晚始止,是日北军又在招商局码头趸船上,专撃乘船渡江之人,毙者不少,各国领事出而阻止之。此匝月以来,清政府与革命军交战之大略也。

至若兵事以外,清政府之对付革命之变,亦可得而言焉。八月二十九日,有旨:“著荫昌、袁世凯、岑春煊、端方,仰体朝廷德意,沿途宣布,妥为抚辑,被胁兵民,准予自新,不咎既往,搜获名册,立即销毁,毋得株连。”九月初一日,懿旨:“将孝钦皇太后遗帑内,拨银二十万两,交袁世凯赈济湖北灾民。”初五日,懿旨:“赏内帑银三万两,充慈善救济会拯济之资。”十四日,有旨:“各省统兵大员,务当申明纪律,严禁骚扰。”十九日,有旨:“准吕海寰奏,推广慈善救济会,按照红十字会章程办理。”

清政府又以为祸乱之源,由于邮传大臣之违法敛怨也,故初五日,有旨:“盛宣怀著革职,永不叙用。”知鄂变之起,亦影响卡川事之操切也,故同日有旨,分局惩处四川地方官赵尔丰田征葵周善培等,而被拘之蒲殿俊罗纶邓孝可等则即行释放。知四海怨望,起于庆内阁之不负责任也,故十一日,有旨准内阁诸臣之辞。知事变之急,非有切实之让步,未易挽救也,故初九日特下罪己之诏,又有允将宪法交资政院协赞、允内阁不任懿亲、允速开党禁等谕旨。十三日,又允将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宣誓太庙。且十二日谕旨,于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等之要求,则嘉其爱国之诚;十五日谕旨,于主张革命之党人,亦准其按照法律,改组政党。举凡从前所深闭固拒,不少假借之事,一旦取怀而予,曾不之靳,观于此,亦可见清政府之不无戒心矣。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33年逝世,在美国以及版权期限是作者终身加80年以下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国本地版权期限更长,但对外国外地作品应用较短期限规则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