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玩賞之教育》譯者附記

 謹案此篇論者。為日本心理學專家。所見甚摯。論亦綿密。近者國人。方欲有為於美育。則此論極資參考。用亟循字迻譯。庶不甚損原意。原文結論後半。皆駁斥其國現用「新定畫帖」(2)之語。蓋此論實由是而發。然茲譯用意。在通學說。故從略。   又原注參考書目。茲刪一二。而仍其餘(3)。(1)K.Groos,Zum Problem der asthetischen  Erziehung.(Zeitschrift für Aesthetik und Allgemeine Kunstwissenschaft  Bd.Ⅰ.1906)(2)H.Munsterberg.Princples of Art Education,A  philosophicai,Aesthetical and Psychologi^cal Discus-sion of Art  Education.1904.(3)Müller-Freienfels:Affekte und Trieb in Künsterischen  Geniessen,(Archiv für die Gesamte Psy.ⅩⅤⅢ.Bd.1910)(4)野上,上野,實驗心理學講義  1909(5)Kun^sterziehungstages in Dresden am28,und 29,Sept.1901.1902.(6)E.Meumann,Vorl,zur Einführung in die experimentalle Püdagogik 2te  Aufl,1911.

============================================================== 編輯

    本篇連同《藝術玩賞之教育》的譯文,最初發表於一九一三年八月北洋政府教育部《編纂處月刊》第一卷第七期,未署名。   《藝術玩賞之教育》,上野陽一所作關於美育的論文。譯文分兩次發表於該刊第四期(五月)和第七期。上野陽一(1883—1957),日本心理學家。著有《心理學建議》等。   (2) 「新定畫帖」 新編的畫冊,指當時新出的繪畫教材。   (3) 這裡的「參考書目」譯錄於下:(1)K.格魯斯:《美學教育問題》(《美學和一般藝術科學雜誌》,一九○六年第一卷。)(2)H.明斯特堡:《藝術教育原理》(關於藝術教育的哲學、美學和心理學的討論,一九○四年。)(3)米勒-弗雷恩費爾思:《在藝術欣賞中的激情和衝動》(《心理學大全》第十八卷,一九一○年。)(5)《一九○一年九月二十八日及二十九日在德累斯頓的藝術教育日》(一九○二年。)(6)莫伊曼:《實驗教育法導論》(一九一一年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