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視小富礦

不可忽視小富礦
河南省濟源冶煉廠勛掌鉛礦工人評論組
1971年7月19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大打礦山之仗的群眾運動中,許多小而富的礦山開發出來,呈現一派繁榮興旺景象。但是,也有些同志卻看不到小礦山的巨大作用,說什麼「小富礦油水小,壽命短,費工多,不合算。」這種說法是追求大、洋、全,瞧不起小、土、群,實質上是劉少奇一夥在工業戰線上所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流毒沒有肅清的反映。

小富礦真的「油水」不大嗎?我們礦一百來人,規模很小,可是十多年來,礦工們採取「鍋底刮油」的方法,這裡挖一點,那裡摳一點,照樣為國家生產了幾千噸青鉛,幾十噸粗銅,還有一些黃金、白銀等貴重金屬,不僅供應了本縣需要,而且還支援了外地。事實證明,小富礦不是「油水」不大,而是「油水」很大。如果一味貪大求洋,勢必對我國小而富的「雞窩礦」分布很廣的事實視而不見;勢必對事物是由小到大,積少成多這樣一個常識充耳不聞。只有狠批貪大求洋,才能真正看到小富礦的巨大潛力。

有人說小礦沒有大礦壽命長。我們認為這樣來作比較也是不妥當的,更不能作為輕視小礦的理由。俗話說:「泉小溪也小,常年幹不了」。我們礦礦源雖不大,可是開採了十五年,至今連一個小礦洞還沒有挖完。僅我們一個縣,初步查明就有四百多個小礦洞,這可供挖多少年!當然,在建設礦山的時候,為了避免因計劃不周而造成浪費,要考慮「開採年限」,「開採價值」。但是,也要考慮到這些小富礦藏量雖小,但它用的設備簡單,便於搬移,並且由於它一般是成群的,開完這個可以再開那個。就一個礦而言,壽命可能短一些,可是就整個礦區而言,卻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和相對的持久性。只有不斷批判貪大求洋,才能真正看到小富礦強大的生命力。

「小礦要比大礦費工多。」有這種看法的人,只看到小富礦是土法上馬,機械化程度低,需要投入較多勞動力的一面,沒有看到有了人的革命化,機械化程度也會不斷提高的一面。在我們這裡,由於礦山機械部門供應了一些小型礦山機械,減少了手工操作,提高了勞動效率,成本越來越低。當前,我們生產的礦石成本只相當於外購礦石的六分之一。這個事實,對那些擔心小礦成本高,醉心於貪大求洋的人是一個有力的回答。

毛主席為我國工業化制定了一整套「兩條腿走路」的方針,這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指路明燈。在礦山建設上,大型礦山和中小礦山是相輔相成的。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適當辦一些大型礦山是必要的。但因受着礦源、資金、技術、設備等條件的限制,大礦不可能遍地開花。而中小型礦山,特別是小而富的礦山,具有投資少,設備簡易,見效快的特點。群眾都能使上勁,容易收到「搭鋸見末」的效果。就拿我們礦來說吧,開初就是十幾個剛放下鋤頭的農民,在毛主席關於「開發礦業」指示的鼓舞下,自力更生搞起來的。開始辦礦時,開礦沒機器,就靠一把釺;運礦沒車輛,就靠人來擔;冶煉沒爐子,就用坩鍋煉。就這樣自力更生,不斷地發展完善,如今已發展成能生產十多種產品的綜合性有色金屬冶煉廠,為服務農業、支援工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無數事實說明,要不要發展小富礦,這是關係到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問題。劉少奇一夥所鼓吹的貪大求洋、貪大求全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批得越深越透,小而富的礦山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就可以得到更大更好的發揮。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