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工宣隊的革命化建設

加強工宣隊的革命化建設
安徽省蕪湖市光華玻璃廠革命委員會
1971年8月19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遵照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實現無產階級教育革命,必須有工人階級領導」的教導,兩年多來,我廠先後選派了一百多名工宣隊員進駐學校。他們依靠學校的廣大革命師生認真搞好鬥、批、改,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在選派工宣隊的問題上,我們的認識是有一個過程的,在鬥爭實踐中,不斷地提高了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自覺性。

全局與局部 編輯

在毛主席「工人階級必須領導一切」的偉大號令下,一九六八年九月,我廠派出首批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學校,全廠廣大工人群眾無不歡欣鼓舞。一致認為,這是毛主席對我們工人階級的最大信任。從領導到群眾,對選派工宣隊員都非常重視,對派出的每一名工宣隊員,都經過認真討論,不但保證了數量,而且也保證了質量。

隨着學校斗、批、改的深入發展,上級指示我們再派出一支工宣隊進駐蕪湖市「四·一」中學。由於工廠抓革命促生產的任務重,在繼續選派工宣隊的問題上,認識就不一致了。有的領導同志認為,「四·一」中學有師生近三千人,我們「沒有精力管」;有的認為廠里的革命和生產任務忙,「再也抽不出人了」,等等。廠革委會抓住這些活思想,又一次組織大家反覆學習毛主席關於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偉大理論,學習毛主席關於「無產階級必須在上層建築其中包括各個文化領域中對資產階級實行全面的專政」的教導,學習林副主席關於「無產階級能不能把文化教育陣地牢固地占領下來,用毛澤東思想把它們改造過來,是能不能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的關鍵問題」的指示,引導大家結合自己的思想,討論全局和局部的關係,文權與政權的關係,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的關係。通過討論,大家認識到,搞好上層建築領域的斗、批、改,這是全局,是我們工人階級份內的事;不能只考慮本廠這個局部,局部應當服從全局。認識統一了,行動也就一致了,把廠里一批骨幹力量派駐「四·一」中學,由廠革委會常委和委員帶隊。大家說:「骨幹抽走一批,從眼前看,受點影響;從長遠看,對培養本廠新的骨幹力量,是個促進。」

「派出去」與「管起來」 編輯

工宣隊派出去了,是不是大功告成、完成任務了呢?對他們還要不要管?在領導班子中有不同的認識。有的認為,市里有專門機構管工宣隊,我們只管輪換。在一次革委會會議上,當擔任工宣隊隊長的常委把工宣隊員的思想情況和學校斗、批、改中的一些問題提出來,要求會議討論時,有些同志就感到不耐煩,認為「派常委、委員去,就是代表革委會的,工宣隊的事由他們自己抓就行了,不然要他們在那裡幹什麼」。軍代表抓住這種思想苗頭,組織大家學習毛主席的教導:「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党進行偉大政治鬥爭的中心環節。」「不要等到問題成了堆,鬧出了許多亂子,然後才去解決。」通過討論,大家認識到:占領上層建築陣地是一場硬仗,廠革委會必須幫助和支持宣傳隊進行工作。認真討論工宣隊的工作,切實抓好工宣隊員的思想建設,是廠革委會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直接關係到能不能把上層建築陣地占領下來,改造過來的大事,絕不能撒手不管。認識提高了,隨即加強了對派出工宣隊員的政治思想工作。我們主要採取了三條辦法:

一是抓頭頭。工宣隊負責人是前哨陣地的指揮員,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隊員有直接影響。我們經常找他們談心,發現活思想,就用毛澤東思想進行教育。有一名革委會委員、工宣隊負責人想輪換回廠,廠革委會負責同志及時地做了細緻的思想工作,使他改變了原來的想法,安下心來,積極開展工作。

二是請回來。不定期地召開工宣隊員座談會,了解他們的思想、工作情況,徵求意見,及時解決思想問題。同時,廠革委會還經常把工宣隊的成績和好人好事,向全廠革命職工介紹,互相學習,互相促進。

三是走下去。廠革委會負責同志經常深入學校同工宣隊員談心。一個時候,少數隊員因學校的工作受到市里表揚,驕傲自滿起來了,學習不夠刻苦,作風不夠深入。廠革委會負責同志就到學校舉辦全體工宣隊員學習班,引導大家從路線鬥爭上看問題,從世界觀上找原因。大家認識到主要是「驕」、「滿」在作怪,對自己不能「一分為二」。於是結合反驕破滿,進行思想和政治路線教育,提高了工宣隊員繼續革命的覺悟,從而更加朝氣蓬勃地搞好學校工作。廠里負責人還經常走訪工宣隊員的家庭,幫助解決一些可以解決的實際問題。

黨的領導與工宣隊的作用 編輯

經過整黨建黨,學校成立了黨支部。在新形勢下怎樣發揮工宣隊的作用?這是關係到貫徹落實毛主席關於「工人宣傳隊要在學校中長期留下去,參加學校中全部斗、批、改任務,並且永遠領導學校」的指示,把教育革命進行到底的大問題。少數隊員認為:「成立了黨支部,工宣隊可有可無了」。因而工作不那麼主動了,能不管的就不管。針對這種活思想,我們組織工宣隊認真學習毛主席關於領袖、政黨、政權、階級、群眾相互關係的學說,學習新黨章,使大家懂得,工人階級的領導,是通過共產黨來實現的,黨支部的成立,不是削弱而是加強了工人階級的領導。工宣隊在黨支部的領導下進行工作,能更好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通過學習,工宣隊員進一步增強了黨的觀念,堅定不移地實行黨的一元化領導,處理好三個關係,堅持三個原則。即:處理好黨支部與工宣隊的關係,堅持把工宣隊置於黨的領導之下,積極協助黨支部開展工作;處理好工宣隊與革委會的關係,堅持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同心協力,團結戰鬥;處理好工宣隊與革命師生的關係,堅持群眾路線,既對師生進行再教育,也要向再教育對象學習。

在組織形式上,工宣隊有工人黨員參加黨的支部,一切重大問題均提請黨支部討論決定。黨支部也十分重視依靠工宣隊,有事一起商量,充分發揮工宣隊的作用。

「動力」與「對象」 編輯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工人階級也應當在鬥爭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工宣隊同樣也存在着改造世界觀的問題。在工作過程中,工宣隊員的一些非無產階級思想也經常反映出來。例如,在成績面前,容易產生一個「驕」字;遇到困難,容易產生一個「怕」字;時間長了,容易產生一個「松」字。廠革委會一發現這些苗頭,就舉辦工宣隊員學習班,同他們一起研究加強自身思想革命化問題。

工宣隊建立了正常的學習制度,認真讀馬、列的書和毛主席著作,堅持「天天讀」,經常召開講用會,努力做到學在前,用在前,鬥私批修走在前。狠抓「四個第一」、「三八作風」,要求工宣隊員時時處處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嚴格要求自己。對革命師生中出現的好人好事,及時組織工宣隊員學習。

我們還多次要求工宣隊認真抓好教學改革工作,深入教學領域,參加備課、聽課。部分隊員還擔任毛澤東思想輔導課和工業基礎課的教學。許多工宣隊員從干中學,在學中干,把教學領域的斗、批、改引向縱深發展。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