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假設在自然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正確認識假設在自然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中國科學院革命大批判寫作組
1972年2月8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自然科學研究中往往需要假設。但是,假設從那裡來?它在認識過程中有什麼作用?有些同志還搞不清楚。於是,唯心論和形而上學就容易在這裡找到市場。

有人認為,假設就是自己頭腦里憑空想出來的,只要善於動腦子,關起門來就可以提出假設。這是一種唯心論的先驗論的觀點。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假設屬於理性認識的範疇,是需要經過大腦的思維活動產生的,但是同一切理性的認識一樣,它是客觀事物的一種反映,是不能離開實踐的。人們在認識過程中,可以根據有限的事實,藉助於已知的科學理論,運用正確的研究方法,通過判斷、推理等抽象思維過程,對客觀規律提出一種或幾種推測性的看法,這就是科學的假設。這種假設儘管只以有限事實為根據,理論思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這有限事實卻源於實踐,是提出假設的必需根據。如果離開了實踐,就違背了唯物論,也就不可能提出科學的假設。

也許有人會說,既然根據不太充分,那就乾脆等到掌握了充足的材料之後,直接總結出科學理論,何必還要假設呢?

恩格斯在論述假設在科學發展中的作用時指出:「如果要等待構成定律的材料純粹化起來,那末這就是在此以前要把運用思維的研究停下來,而定律也就永遠不會出現。」因此,「只要自然科學在思維着,它的發展形式就是假說」。否定假設在自然科學研究中的作用,企圖一次就提出科學理論的觀點,是不符合認識的發展過程的。人的認識不能一次完成,往往需要經過「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覆,才能夠完成」。科學研究是一種探索未知、揭露事物內部發展規律的艱苦勞動,更要如此。人們在實踐的初期,由於實踐水平和思維能力的限制,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認清事物的本質,於是就有了以假設形式出現的對客觀規律的推測性看法,指導進一步的研究。這樣的假設可能包含部分真理,也可能全部是錯誤的,需要在進一步的實踐中反覆地加以檢驗、修正,使之不斷地接近客觀規律,最後被實踐證實上升為科學理論。因此,假設在實踐與理論之間起着橋梁的作用。

運用假設又是發揮思維能動作用的一個表現。恩格斯指出:「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假設來源於實踐,在一定條件下對實踐具有反作用。人們運用科學的假設去進行科學實驗,可以有目的地、有計劃地進行科學的抽象,揭露事物的本質,這樣在實驗過程中可以克服盲目性,縮短認識的過程。

不僅如此,假設還具有預見未來的特殊作用。如果人們提出的假設基本上是符合客觀實際的,那麼經過進一步的實踐的檢驗、修正,就可以上升為理論,進而指導改造世界的鬥爭。如果提出的假設是錯誤的,那麼經過科學實驗就會被否定,這樣就排除了事物在這一方向上發展的可能性,以便集中力量到其餘方向上去進行研究。

因此,我們反對脫離實踐的「假設」,卻決不反對科學的假設。科學的假設在認識過程中是有着重要作用的。那種否定假設作用的觀點,把假設與脫離實踐的空想等同起來的觀點,就是否定思維作用的形而上學的狹隘經驗論的觀點。當然,我們必須把假設與科學理論加以區別,如果把假設當作科學理論用來指導生產實踐,那就是有害的了。

假設離不開實踐,也離不開正確的思想方法。科學工作者必須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肅清劉少奇一類騙子販賣的頭腦里出科學、「一切科學都是從假設來的」等唯心論的先驗論的流毒。同時,要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善於運用思想的器官,把豐富的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進而指導實踐,逐步地實現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轉化,加速改造社會、改造自然的偉大鬥爭。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