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禎農書/卷十六

 王禎農書/卷十五 王禎農書
《農器圖譜》之九、十
王禎農書/卷十七 
本作品收錄於:《王禎農書

農器圖譜 編輯

卷十六  【農器圖譜 之九】

○杵臼門 編輯

昔聖人教民杵臼,而粒食資焉。後乃增廣製度,而為碓、為磑、為礱、為碾等具,皆本於此。蓋聖人開端,後為蹈襲,得其變也。孔融謂後世機巧,勝於聖人,過矣。今特辯之,使知本末雲。

△杵臼 編輯

舂也。《易·繋辭》曰:「黃帝堯舜氏作,……斷木為杵,掘地為臼。杵臼之利,萬民以濟。」按:古舂之製:「䄷(常隻切),百二十斤。」「稻重一䄷,為粟二十斗。為米十斗曰毇(許委切),為米六斗大半斗曰粲。」又曰:「糲(洛蒂切)米一石,舂為九斗曰糳(則各切)。」糳,米之精者。斯古舂之製,自杵臼始也。

詩云:《易·繋》十三卦,皆為萬民利;聖人創杵臼,尚象以製器;於義取雷、山,上動而下止。人知搗舂法,脫粟從此始。後世相沿襲,更變各任智;製度雖不同,由來資古意。

△碓 編輯

舂器,用石,杵臼之一變也。《廣雅》曰:「𥕐(丁力切),碓也。」《方言》云:碓梢謂之碓機,自關而東謂之梴(音延)。桓譚《新論》曰:「杵臼之利,後世加巧,因借身重以踐碓,而利十倍。」

《耕織圖詩》云:「娟娟月過牆,蔌蔌風吹葉,田家當此時,村舂響相答。竹間炊玉香,會見流匙滑。更須水輪轉,地碓勞蹴蹋。」

△堈碓 編輯

以堈作碓臼也。《集韻》云:堈(居郎切),甕也。又作㼚。其製:先掘埋堈坑,深逾二尺;次下木地釘三莖,置石於上;後將大磁堈穴透其底,向外側嵌坑內埋之;複取碎磁與灰泥和之,以窒底孔,令圓滑如一。候乾透,乃用半竹篘,長七寸許,徑四寸,如合脊瓦樣,但其下稍闊,以熟皮周圍護之,(取其滑也。)倚於堈之下唇。篘下兩邊,以石壓之,或兩竹竿剌定。然後注糙於堈內,用碓木杵(杵頭鐵圍束之。圍內置四犬牙釘,稍臥之。)搗於篘內。堈既圓滑,米自翻倒,簌於篘內。一搗一簌,既省人攪,米自勻細。然木杵既輕,動防狂迸,須於踏碓時已起而落,隨以左足躡其碓腰,方得穩順。一堈可舂米三石,功校常碓累倍。

始於浙人,故又名浙碓。今多於津要商旅輳集處所,可作連屋,置百餘具者,以供往來稻船,貨糶粳糯;及所在上農之家,用米既多,尤宜置之。

詩云:杵臼搜奇作碓堈,米翻堈滑恣舂撞;鐵籠木末裝全杵,皮護篘材倚半腔。頻作低昂身與共,慣成踏躡足須雙。近隨文軌通南北,不獨鏗鍧在楚邦。

△礱(力董切) 編輯

礧穀器,所以去穀殼也,淮人謂之礱(力董切),江浙之間謂之礱(盧東切)。編竹作圍,內貯泥土,狀如小磨,仍以竹木排為密齒,破穀不致損米。就用拐木,竅貫礱上,掉軸以繩懸檁上,眾力運肋轉(上聲)之,日可破穀四十餘斛。北方謂之木礧,石鑿者謂之石木礧。礱、礧字從石,初本用石,今竹木代者亦便。

又有礱磨,上級甚薄,可代穀礱,亦不損米;或人或畜轉之,謂之「礱磨」。複有畜力挽行大木輪軸,以皮弦或大繩繞輪兩周,複交於礱之上級,輪轉(上聲)則繩轉,繩轉則亦隨轉。計輪轉一周,則礱轉十五餘周,比用人工,既速且省。

△輾(女箭切) 編輯

《通俗文》曰:「石碢轢穀曰輾。」《後魏書》曰:「崔亮在雍州,讀《杜預傳》,見其為八磨,嘉其有濟時用,因教民為輾。」

今以礪石甃為圓槽,周或數丈,高逾二尺;中央作台,植以簨軸;上穿榦木,貫以石碢。有用前後二砣相逐,前備撞木,不致相擊。仍隨帶攪杷。畜力挽行,循槽轉輾,日可毇米三十餘斛。

近有法製輾槽,(法製:用沙石、芹泥,與糯粥同膠和之,以為圓槽。候浥,下以木棰緩築令實,直至乾透可用。)轢米特易,可加前數。此又輾之巧便者。

詩云:欲兼杵臼功,製輾中(去聲)規式;勞勩畜代人,圓轉智勝力。朝夕課量數,公私饒粒食。更令水輪轉(上聲),後世功巧極。

△輥(古本切) 編輯

世呼為「海青輾」,喻其速也。但比常輾減去圓槽,就碢榦栝以石輥;(輥徑可三尺,長可五尺。)上置板檻,隨輾幹圓轉,作竅下穀;不計多寡,旋輾旋收,易於得米。較之碢輾,疾過數倍,故比於鷙鳥之尤者,人皆便之。

詩云:製輾應嫌杵臼遲,豈知輾製有遺機;頓教粒食從今易,別轉(上聲)礧車疾似飛。

△颺(與章切) 編輯

《集韻》云:颺,風飛也。揚穀器。其製:中置簨軸,列穿四扇或六扇,用薄板,或糊竹為之。複有立扇、臥扇之別。各帶掉軸,或手轉,足躡,扇即隨轉。凡舂輾之際,以糠米貯之高檻,檻底通作匾縫下瀉,均細如籭,即將機軸掉轉扇之。糠粞既去,乃得淨米。

又有舁之場圃間用之者,謂之扇車。凡蹂打麥禾等稼,穰乞相雜,亦須用此風扇。比之杴擲、箕簸,其功多倍。

梅聖俞詩云:「颺扇非團扇,每來場圃見;因風吹糠乞,編竹破筠箭;任從高下手,不為寒暄變。去粗而得精,持之莫言倦。

(莫臥切) 編輯

《唐韻》作:「磨,磑(五對切)也。」「靡同」。《說文》云:「靡,石磑也。」《世本》曰:「公輸班作磑。」《方言》:「或謂之(錯碓切)。」《字說》云:「靡,從石從靡,靡之而靡焉。」今皆作磨。字既從石,又從靡(平聲)之義,特易曉也。《通俗文》云:「填(音鎮)靡曰硐(大公切),磨床曰摘(真易切)。」今又謂主磨曰臍,注磨曰眼,轉磨曰榦,承磨曰槃,載磨曰床。

多用畜力挽行;或借水輪;或掘地架木,下置鐏軸,亦轉以畜力,謂之旱水磨,比之常磨,特為省力。

凡磨,上皆用漏斗盛麥,下之眼中,則利齒旋轉(上聲),破麥作麩,然後收之篩羅,乃得成麵。世間餅餌,自此始矣。

詩云:斫圓山骨舊胚胎,動靜乾坤有自來;利齒細噴常日雪,旋(平聲)機深殷(音隱)不雲雷。臨流須借水輪轉(上聲),役畜豈勞人力推。一自世間多餅食,便知元是濟民材。

△連磨 編輯

連轉(上聲)磨也。其製:中置巨輪,輪軸上貫架木,下承鐏臼,複於輪之周圍,列繞八磨,輪輻適與各磨木齒相間(上聲)。一牛曳轉,則八磨隨輪輻俱轉,用力少而見功多。

《後魏書》:「崔亮在雍州,讀《杜預傳》,見其為八磨,嘉其有濟時用。」「劉景宣作磨,奇巧特異,策一牛之任,轉八磨之重。」竊謂此雖並載前史,然世罕有傳者。今乃尋繹搜索,度其可用,述此製度,既圖於前,複敘於後,庶來者效之,以廣食利。

嵇含《八磨賦》云:外兄劉景宣作磨奇巧,因賦之云:「方木矩崎,圓質規旋。下靜似坤,上動似乾。巨輪內建,八部外連。」

△油榨 編輯

取油具也。用堅大四木,各圍可五尺,長可丈餘,疊作臥枋於地。其上作槽,其下用厚板嵌作底槃,槃上圓鑿小溝,下通槽口,以備注油於器。

凡欲造油,先用大鑊爨炒芝麻,既熟,即用碓舂,或輾碾令爛,上甑蒸過。理草為衣,貯之圈內,累積在槽;橫用枋桯相拶,複豎插長楔,高處舉碓或椎擊,擗之極緊,則油從槽出。此橫榨,謂之臥槽。立木為之者,謂之立槽,傍用擊楔,或上用壓梁,得油甚速。

今燕趙間創法:有以鐵為炕面,就接蒸釜爨項,乃傾芝麻於上,執杴勻攪;待熟,入磨,下之即爛。比鑊炒及舂碾,省力數倍。南北農家,歲用既多,尤宜則效。

詩云:巨材成榨床,細溜刻槃口;麻爛入重圈,機械應心手。取之亦多方,脂膏竟誰有?回顧室中婦,何嚐潤蓬首!

  ↑返回頂部
卷十六  【農器圖譜 之十】

○倉廩門 編輯

倉、廩,皆蓄積之所,古有定製,重民食也。次而囷、京,下而窖、竇,世所共作,俱穀藏(去聲)類也。然又各有巧要,以從省便。凡欲儲貯務儉德者,當取為法。至於始終出納之用,尤不可闕,故以嘉量繼之雲。

△倉 編輯

「穀藏(去聲)也。」《釋名》曰:「倉,藏也,藏穀物也。」《天文集》曰:「廩星主倉。」《史記·天官書》:「胃為天倉。」此名著於天象者。《禮·月令》曰:孟冬,令有司「修囷倉」。《周禮》:「倉人,掌粟入之藏。」此名著於公府者。《甫田》詩曰:「乃求千斯倉。」《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此名著於民家者。推而言之,則知倉之類尚矣。

今國家備儲蓄之所,上有氣樓,謂之敖房;前有簷楹,謂之明廈;倉為總名。蓋其製如此。夫農家貯穀之屋,雖規模稍下,其名亦同,皆係累年積蓄所在。內外材木露者,悉宜灰泥塗飾,以備火災,木又不蠹,可為永法。

詩云:實穀藏(去聲)曰倉,製度一遵古。積不厭斗升,耗或容雀鼠。「常平」名固佳,相因義仍取;揆諸創始心,荒歉豈無補?

△廩 編輯

倉別名。《豐年》詩曰:「豐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廩,萬億及秭。」注云:「廩,所以藏粢盛之穗。」《說文》曰:「倉黃㐭而取之,故謂之㐭。」或從廣從禾。今農家構為無壁廈屋,以儲禾穗及穜稑之種,即古之𢈺也。《唐韻》云:「倉有屋曰廩。」倉,其藏穀之總名,而廩、庾,又有屋無屋之辨也。

詩云:廩名天上星,有象常昭垂;在地為定製,廣廈庇於斯。上乃奉粢盛,下以備凶饑。黍稌及億秭,重見《豐年》詩。

△庾 編輯

鄭《詩箋》云:「露積穀也。」《集韻》:「庾」或作「㢏」,「倉無屋者」。《詩》曰:「曾孫之庾,如坻如京。」又曰:「我庾維億。」蓋謂庾積穀多也。

詩云:露積以庾稱,有象因自成,初無經構功,何同倉廩名?詩人嚐比賦,如坻複如京。公私固儲蓄,視此知豐盈。

△囷(邱倫切) 編輯

圓倉也。《禮·月令》曰:「修囷倉。」《說文》:「廩之圓者。……圓謂之囷,方謂之京。」《管子》曰:「夷吾過市,有新成囷京者。」《吳誌》:周瑜謁魯肅,肅指其囷以與之。《西京雜記》曰:曹元理善算囷之穀數。類而言之,則囷之名舊矣。今貯穀圜𥫱,泥塗其內,草苫於上,謂之露𥫱者,即囷也。

詩云:富國何如富在民,鄉閭是處有高囷。隻知不負英雄謁,遇歉能傾一濟貧?

△京 編輯

倉之方者。《廣雅》云:字從廣,𢈴,倉也。又謂:「四起曰京。」今取其方而高大之義,以名倉曰京,則其象也。

夫囷、京有方圓之別:北方高亢,就地植木,編條作𥫱,故圓,即囷也;南方墊濕,離地嵌板作室,故方,即京也。此囷、京又有南北之宜,庶識者辨之,擇而用之。

詩云:大雲倉廩次囷京,各貯粢糧取象成。可是今人迷古製,方圓未識有他名。

△穀盅(敕中切) 編輯

《集韻》云:虛器也。又謂之氣籠。編竹作圍,徑可一尺,高或二丈,底足稍大,易於豎立。內置木撐(丑孟切)數層。乃先列倉中,每間或五或六,亦量積穀多少,高低大小而製之。

嚐見倉廩、囷京等所貯米穀,蒸濕結厚數尺,謂之蒙頭,以致壓盦變黃,漸成浥腐,往往耗損元數,公私坐致陷害,誠甚可惜。今置此器,使鬱氣升通,米得堅燥,免蹈前弊,實濟物之良法。凡儲蓄之家,不可闕也。

詩云:虛中潔外丈餘身,廁跡囷倉氣可伸。要識有功能積久,陳陳從此更相因。

△窖(古孝切) 編輯

藏穀穴也。《史記·貨殖傳》曰:「宣曲任氏,……秦之敗也,豪傑皆爭取金玉,任氏獨窖倉粟。楚漢相拒滎陽,民不得耕,米石至數萬,而豪傑金玉,盡歸任氏。任氏以是起富。」嚐謂穀之所在,民命是寄,今藏置地中,緩急可恃。且風、蟲、水、旱,十年之內,儉居五六,安可不預備凶災?

夫穴地為窖,小可數斛,大至數百斛。先投柴棘,燒令其土焦燥,然後周以糠穩,貯粟於內。五穀之中,惟粟耐陳,可曆遠年。有於窖上栽樹,大至合抱。內若變浥,樹必先驗——驗謂葉必萎黃。又搗別窖。北地土厚,皆宜作此。江淮高峻士厚處,或宜仿之。既無風雨、雀鼠之耗,又無水火、盜賊之慮,雖篋笥之珍,府藏之富,未可埒也。

詩云:作窖良有法,貯穀期不腐;焦確擬陶爐,穰乞親壤土。厚瘞防水潦,深藏勝倉庾。卻嗟金玉家,無能備饑苦。

△竇 編輯

似窖。《月令》曰:「穿竇窖。」鄭注云:「穿竇窖者,入地橢曰竇,方曰窖。」 疏云:「橢者,似方非方,似圓非圓。」《釋文》云:「橢(他果切),謂狹而長。」

令人下掘,或傍穿出土,轉(上聲)於他處,內實以粟,複以草墢封塞,他人莫辨,即謂竇也。蓋小口而大腹。竇,小孔穴也,故名竇。

詩云:穿竇以貯穀,遠謀輸老農。小口旁能通,虛腹寬有容。深儲慮竊發,迷藏加密封。一朝催租急,肯許防饑凶?

△升 編輯

十合量也。《前漢·誌》云:「以子穀黍中者千二百實其龠,以井水準其概。二龠為合,十合為升。」《說文》云:「升,……從斗,象形。」《唐韻》云:「升,成也。」

△斗 編輯

十升量也。《前漢·誌》云:「十升為斗。……斗者,聚升之量也。」《說文》云:「斗,……象形,有柄。」《唐韻》云:「俗作斗」。《天文集》曰:「斗星仰則天下斗斛不平,覆則歲稔。」 (案:此條不別繫以詩者,總在「概、斛」一條,以唐敬括《嘉量賦》括之。)

△概(功代切) 編輯

平斛斗器。《說文》云:「概,杚斗斛。從木,既聲。」「杚(古沒切),平也。」《漢書》雲「以井水準其概」也。《唐書·列女·李畬母傳》:畬為監察禦史,得米,量之,三斛而贏。問於吏,曰:「禦史本不概。」是也。《集韻》:杚,亦音概,亦書作

古有豆、區(烏侯切)、釜、鍾、庾、秉之量。《左傳》曰:四升為豆,四豆為區,四區為釜,十釜為鍾。又,二釜半為庾,十六斛為秉皆古量之名也。今惟以升、斗、斛為準,最號簡要,蓋出納之司,易會計也。

△斛 編輯

十斗量也。《前漢·誌》云:「十斗為斛。……斛者,角斗平多少之量也。」《廣雅》曰:「斛謂之鼓。方斛謂之角。」

《周禮》曰:「㮚氏為量,改煎金錫則不耗,不耗然後權之,權之然後準之,準之然後量之。……其銘曰:『時文思索,允臻其極。嘉量既成,以觀四國。永啟厥後,茲器維則。』」(「時文思索」,言是文德之君,思求索為民立法而作量。)《漢書》:五量之法:「用銅,方尺而圓其外;旁有庣(止彫切)焉;(師古曰:「庣,不滿之處也。」)上為斛,下為斗;(「上謂仰斛,下謂覆斛之底,受一斗也。」)左耳為升,右耳為合、龠。……夫量者,躍於龠,合於合,登於升,聚於斗,角於斛。職在太倉,大司農掌之。」

今夫農家所得穀數,凡輸納於官,販鬻於市,積貯於家,多則斛,少則斗,零則升,又必概以平之,貧富皆不可闕者。所謂出納之司,用至巨也。

敬括《嘉量賦》云:「作之嘉量,其義惟深。嘉者以善為節,量者用平其心。窮微於子穀之數,酌憲於黃鍾之音,蓋取諸象,爰範於金。亦既成止,其儀可覿;堅外可程,虛中受益。功格於衡鏡,實同乎珪錫。以分多少,寧患乎不均?以立信仁,抑行之無斁。然美其方能立矩,卑莫可逾;出入罔吝,包含式孚;徇公滅私,乃為而勿有;納新吐故,亦用當其無。理將神而共契,跡與道而相符。且器守乎謙,人惟厥操,人非器罔主,器非人奚導?不謹則詐偽生端,無方則羨溢為耗。職是司者,胡顏相冒?由此言旃,不其至然?外乎則概,𣂁(《前漢·律曆誌》作「庣」。)乃旁穿。既因物以進退,亦與時而懋遷。施於政而四方仰則,毗乎理而百代猶傳。誠可美而可尚,願斯焉而取焉。異乎,大小區分,高、卑、奇、偶;始增撮而就合,卒聚升而成斗;斛又斗之所積,穀皆概其所受。隨求而或進或退,順動而何先何後。洎乎職興都尉,計起弘羊;洽『平糴』而作典,布『均輸』而有方;『常平』由是以實,大國因之用強。豈比天有斗而酒漿不挹,山有穀而牛馬空量?然而當春秋分之期,為晝夜至之時,於以較矣,於以用之。實萬人之所欲,敢望聞於有司。」

  ↑返回頂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