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通告
1967年1月9日

目前,正當上海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入兩條路線決戰的時候,正當頑固推行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上海市委被打倒的時候,一小撮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又玩弄新的陰謀。他們與社會上資本主義勢力相結合,以經濟福利問題來轉移鬥爭的大方向,挑動群眾斗群眾,造成工廠停工,鐵路中斷,公路阻塞,甚至挑動港務工人停止生產,影響港口工作,破壞我國國際威望。他們任意揮霍國家財富,隨意增加工資、福利,濫發各種補助費,煽動群眾強占公房。這是上海市委堅持執行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新形式。

黨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採取這種卑鄙陰險的手段,無非是為了:一、以破壞生產、中斷交通、危害國計民生來對抗毛主席,對抗黨中央,對中央文化革命小組施加壓力,以達到破壞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目的。二、利用經濟福利問題來轉移鬥爭的大方向,企圖把一場嚴肅的政治鬥爭引入經濟鬥爭的邪路上去,同時以物質利益來腐蝕群眾的革命意志,推行和平演變,使資產階級思想泛濫成災。

為此,我們嚴正警告上海市委,任何妄圖用破壞生產、中斷交通和增加工資福利來轉移鬥爭視線的陰謀,都是絕對不能得逞的。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革命造反派,堅決揭露這個陰謀,堅決打退資產階級反動思潮的進攻。我們一定要堅決貫徹毛主席提出的「抓革命,促生產」的方針,一方面積極參加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一方面堅守生產和建設崗位,堅持八小時工作制,努力完成和超額完成生產計劃,並且力爭產品的高質量。我們相信革命的廣大工人群眾,對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一定能「公」字當頭,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正確地處理上述問題,奪取文化革命和生產的雙勝利。

全市的革命造反派戰友們,為了迅速扭轉由上海市委在社會生產上所造成的嚴重局面,我們呼籲大家:

一、革命造反派的工人、機關幹部、學生,必須堅決貫徹執行毛主席提出的「抓革命,促生產」的指示,積極參加文化大革命,同時又要堅守生產崗位,成為「抓革命,促生產」的模範。

二、呼籲全國革命造反派立即行動起來,說服、動員在各地串連的上海工人、機關幹部、企業事業工作人員、藝徒等立即回滬,搞好本單位文化大革命,超額完成一九六七年生產計劃。

三、凡過去由各單位當權派簽發的外出串連證明,即日起一律作廢,各單位發出的大量串連費(車費除外),一律由當權派簽發者負責追回(可分期退還)。

四、除必要的生產經費、工資開支、文化革命經費、辦公經費及其他正當經費外,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的流動資金,自即日起一律凍結,由革命造反派、革命群眾聯合組織監督市級和各級財務機關執行,以保證國家經濟不受損失(群眾在銀行的存款除外)。

五、為了避免轉移鬥爭大方向,關於工資調整、工資補發、福利待遇等,原則上放到運動後期再作處理(特殊情況請示中央另作處理)。

六、學生與工農相結合,是學生改造世界觀,搞好文化大革命的必由之路。有些當權派為了挑起工人對學生的不滿,破壞工學結合,對學生進行「和平演變」,竟發放較高的勞動工資,這完全是修正主義的一套,即日起,一律不准發放。

七、所有公房及沒收的資本家房屋都是全民所有制財產,運動後期由國家統一安排,不准任何個人強占公房,違者由公安局查處。凡慫恿居民搶占公房者,按情節輕重,依法處理。凡已住入搶占來的房屋者,限一周內搬回原處。

八、加強無產階級專政,凡是反對毛主席、林副主席、中央文革及破壞文化大革命、破壞生產者,立即由公安局依法逮捕。凡在運動中破壞社會治安、打人行兇、搶劫和偷盜別人財物者,應立即交回贓物,並按情節輕重依法處理;以後重犯或屢教不改者必從嚴懲處。

九、上述各條,希各單位造反派組織和全市廣大革命群眾立即貫徹執行,開動一切宣傳機器,進行宣傳教育。

十、上述各條,責令市委、公安局照此執行,凡有違犯上述各條者,立即以破壞文化大革命查處。

上海工人革命造反總司令部

上海工人北上返滬第二兵團

紅衛兵上海市大專院校革命委員會(紅革會)

上海革命造反聯合委員會紅衛軍指揮部

上海市委機關革命造反聯絡站

上海新聞界革命造反委員會

上海體育戰線革命造反司令部

上海醫務界革命造反總司令部

上海醫藥工業工人革命造反聯合指揮部

上海造紙工人革命造反總部

上海市學徒造反革命委員會

上海革命藝徒造反軍第三兵團

上海出版系統革命造反司令部

上海小教革命聯合造反總司令部

上海工人造反聯合委員會

紅衛兵上海革命造反委員會

上海市炮打司令部聯合兵團

赤衛軍上海市大專院校革命委員會

毛澤東主義紅衛兵東北地區指揮部

上海市反到底聯絡總部

上海工人安亭兵團

上海工人北上返滬第三兵團

民族造反司令部黃浦區指揮部

毛澤東思想紅衛兵同濟大學東方紅總部

上海第一醫學院革命造反聯合指揮部

上海交通大學革命造反指揮部

上海交通大學反到底兵團

首都紅衛兵革命造反總司令部(第三司令部)駐滬聯絡站

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紅色造反團駐滬聯絡站

西安軍事電訊工程學院文革臨委會駐滬聯絡站

北京航空學院紅旗戰鬥隊駐滬聯絡站

清華大學井岡山兵團駐滬聯絡站

一九六七年一月九日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