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二字之由来

革命二字之由來
作者:馮自由
本作品收錄於《革命逸史

  在清季乙未(清光緒二十一年)年興中會失敗以前,中國革命黨人向未採用「革命」二字爲名稱。從太平天國以至興中會,黨人均沿用「造反」或 「起義」「光復」等名辭。及乙未九月興中會在廣州失敗,孫總理、陳少白、鄭弼臣三人自香港東渡日本,舟過神戶時,三人登岸購得日本報紙,中有新聞一則,題曰支那革命黨首領孫逸仙抵日。總理語少白曰,革命二字出於《易經》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一语,日人稱吾黨爲革命黨,意義甚佳,吾黨以後卽稱革命黨可也。按日人初譯英文 Revolution 爲革命,但揆諸《易》所謂湯武革命之本義,原專指政治變革而言,故曰革其王命,又曰王者易姓曰革命。自譯名既定,於是關於政治上或社會上之大變革,咸通稱曰革命。今國人遂亦沿用之。

本作品的作者1958年逝世,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3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3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應版權所有者撤下作品的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