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經孟子考文補遺 (四庫全書本)/卷165

巻一百六十四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 卷一百六十五 巻一百六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卷一百六十五
  日本山井鼎
  物觀 撰
  禮記註疏第五十三
  在下位不獲至不誠乎身矣中庸
  考異古本註居位治民下乃能行誠下共有也字
  誠者天之道也
  考異古本註有大至誠下有者也二字足利本亦有者字疏若天之性自然信著二葉右六行宋板自然信著作有生殺信著
  自誠明謂之性
  考異古本註是賢人學以成之也也上有者字足利本同 必有至誠下有也字疏此自明而至誠三葉左三行宋板自明作説學 非由天性教習而致四行而致作使然至誠則能明其徳五行明其徳作有明徳 勉學乃致
  至誠同上勉學作習學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
  考異古本註致大平下有者也二字足利本亦有者字疏自神妙而來四葉右六行宋板自作由
  其次致曲曲能有誠
  考異足利本註於有義焉而已無有義二字謹按不可解也疏由此誠彰露五葉右二行正誤此當作次
  補遺宋板疏由此誠彰露五葉右二行此作次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
  考異古本註冬占後右下有也字釋文一本乎作於元文作見乎賢遍反下不見註著見同一本乎作於
  誠者自成也至悠也久也
  考異古本經可一言而盡也一作壹足利本同註有造藝正誤造當作道 所以自道達下言貴至誠下徵或為徹下要在至誠下共有也字 物萬物也亦事也亦上有物字足利本同 外内猶上下下有之也二字言得其時而用也也上有之字疏又須行之悠久八葉左六行宋板悠作長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八行也下有者字無圈
  補遺古本註有造藝造作道宋板足利本同疏覆萬於萬物八葉右二行宋板上萬作蓋
  今夫天斯至純亦不已
  考異古本經及其廣大大作厚宋板足利本同一巻石之多卷作拳註放此註地之博厚本起撮土起作由宋板足利本同 水之不測本由一勺由作從宋板足利本同 言天地山川積小致大為至誠者以如此乎作皆合少成多自小致大為至誠者以如此乎宋板足利本同但二本以作亦補闕昭昭猶耿耿小明也振猶收也卷猶區也謹按古本此卷字同今本 天所以為天文王所以為文 如天地山川之云也易曰 順徳積小以成髙大順作慎宋板足利本同宋板無成字釋文卷音權元文卷下有李字謹按此處釋文正嘉二本闕崇禎本備矣疏九葉左九行補闕昭昭狹小之貌言天初時故云昭昭之多謹按多下剩一字空 言土之初時
  十葉右一行宋板土作地補闕言多少唯一撮土 載華嶽而不重二行華嶽作五嶽 言山之初時三行時作小 皆言至誠不已四行至誠作為之補闕為天地分而成二體水或衆流而聚為深六行聚為深作成大是 以今天
  地山川六行山川作體大 純謂不雜十葉左一行不雜作不已
  大哉聖人至至道不凝焉
  註補闕育生也峻髙大也 言為政在人政由禮也凝猶成也釋文○洋音羊峻思閏反謹按剩五字空 優於求反倡優也凝本又作疑魚澄反謹按正嘉二本疑作凝非疏十一葉右一行聖人之道髙大苟非至徳其道不成謹按剩二字空 天下洋洋然育生也峻髙也言聖人之道髙大謹按欠一字空 上極于天○優優大哉優優寛𥙿之貌謹按剩一字空 其道禮儀三百周禮有三百六十官言三百者謹按剩一字空 威儀三千者即儀禮行事之威儀儀禮雖十七篇謹按剩一字空其中事有三千○待其人然後行者言三百三千之禮然後施行其事○故曰苟不至徳至道不凝焉 古語先有其文今夫子既言三百三千待其賢人始行 苟誠也不非也苟誠非至徳之人則聖人至極之道不可成也俗本不作非也
  存舊禮記正義巻第六十一宋板
  故君子尊徳性
  註補闕問學學誠者也廣大猶博厚也考異古本習之謂之温下有也字疏十一葉左三行補闕正義曰此一經明君子欲行聖人之道 一經明聖人性之至誠三行宋板一作前補闕性之至誠此經明賢人學而至誠也 君子賢人尊敬此聖人道徳之性自然至誠也 言賢人行道由於問學謂勤學乃致至誠也 盡育物之精微言無微不盡也 言賢人由學極盡天之髙明之徳
  子曰愚而至作禮樂焉
  考異古本註新政可從下有者也二字足利本亦有者字 今孔子謂其時下有也字 天子之位下有者也二字足利本亦有者字
  子曰吾説至天下者也
  考異古本經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無是字註吾從周行今之道下有者也二字 三王之禮下有也字徵或為證證作登宋板正徳嘉靖本同下註放此疏
  伐原示民以信之類也十五葉右八行宋板類下有是字 亦堪俟待後世世之聖人十五葉左四行無一世字 未嘗有不行十六葉右六行嘗作常
  補遺宋板疏聖人則之百世同道十五葉左九行道下有者
  仲尼祖述至不大聲以色
  考異古本註説孔子之徳下固足以明之下山川之異下幬或作燾下有其徳而無其命下尊親尊而親之下小人淺近易知下不知孔子以其深逺下入聖人之徳下亦無損害於己志下共有也字 莫近諸春秋下足利本有焉字 末不亦樂乎堯舜之知君子也亦作以言其臨下普徧足利本作言其監天下普徧 安無
  所倚無作有宋板足利本同 肫肫讀如誨爾忳忳之忳忳忳懇誠貌也下無一忳字宋板同 言聖人雖隱居宋板居作遁足利本作遯 視女在室獨居者者作耳宋板足利本同 猶不愧于屋漏猶上有獨字 此頌也宋板頌作顯恐非 諸侯法之也諸上有謂字宋板足利本同 言我歸有明徳者無我字釋文撥生末反十六葉元文生作半 編必縣反同上縣作緜 當丁亂反又下郎反十七葉正誤亂當作浪謹按下恐丁誤 貊本又作貊同上上作貊下作貊 綸本又作論十八葉上作論懇苦狠反同上苦作口疏譽文王可知也二十一葉右三行
  板譽作舉 不能成其元也六行元作化 論夫子之徳大如天二十二葉右八行大上有深字補闕二十三葉風是所從來之末也從來之末也謹按以宋板補𨚫係衍文當刪去也 雖隱其身而徳甚明著二十三葉右五行無而字徳下有亦字 被人採捕六行採作探 證君子之徳猶美文王二十四葉右四行美作若
  補遺古本經可以入徳矣以作與宋板足利本同釋文當丁亂反又下郎反十七葉亂作浪下作丁疏言夫子發明文武之徳二十葉右三行宋板發作法 言不待有偏頗也二十二葉右四行待作特 淵深水之貌也右五行深水作水深初視不見左六行不作未 詩曰予懐民徳二十四葉右四行
  民作明
  子曰聲色至無臭至矣
  考異古本註有所比則有重重上有所字足利本同人無聞其聲音亦無知其臭氣者足利本聲音下有者字宋板亦字作者 然後善下有也字疏此亦斷章取義二十五葉右二行宋板取作為 有可比之形則是有重四行則上有有所比三字
  補遺宋板疏猶有形體可比也二十四葉左八行也作並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卷一百六十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