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輔黃圖/卷之五

卷之四 三輔黃圖
卷之五
卷之六

臺榭

编辑

周文王靈臺,在長安西北四十里。《詩序》曰:「靈臺,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人樂其有靈德,以及鳥獸昆蟲焉。」鄭玄注云:「天子有靈臺者,所以觀祲象、察氛祥也。文王受命而作邑於豐,立靈臺。」《詩》曰:「經始靈臺,庶民子來。經之營之,不日成之。」劉向《新序》云:「周文王作靈臺及為池沼,掘得死人之骨,吏以聞於文王。文王曰:『更葬之。』吏曰:『此無主矣。』文王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有一國者,一國之主。寡人者,死人之主,又何求主。』遂令吏以衣冠更葬之。天下聞之,皆曰:『文王賢矣,澤及枯骨,又況於人乎。』」周靈臺,高二丈,周迴百二十步。

漢靈臺,在長安西北八里。漢始曰清臺,本為候者觀陰陽天文之變,更名曰靈臺。郭延生《述征記》曰:「長安宮南有靈臺,高十五仞,上有渾儀,張衡所製。又有相風銅烏,遇風乃動。一曰:長安靈臺,上有相風銅烏,千里風至,此烏乃動。又有銅表,高八尺,長一丈三尺,廣尺二寸,題云『太初四年造』。」

柏梁臺,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臺在長安城中北闕內。《三輔舊事》云:「以香柏為梁也,帝嘗置酒其上,詔羣臣和詩,能七言詩者乃得上。太初中臺災。」

漸臺,在未央宮太液池中,高十丈。漸,浸也,言為池水所漸。又一說:「漸臺」,星名,法星以為臺名。未央宮有滄池,池中有漸臺,王莽死於此。

神明臺,見建章宮。

通天臺,武帝元封二年作甘泉通天臺。《漢舊儀》云:「通天者,言此臺高通於天也。」《漢武故事》:「築通天臺於甘泉,去地百餘丈,望雲雨悉在其下,望見長安城。」「武帝時祭泰乙,上通天臺,舞八歲童女三百人,祠祀招仙人。祭泰乙,云令人升通天臺,以候天神,天神既下祭所,若大流星,乃舉烽火而就竹宮望拜。上有承露盤,仙人掌擎玉杯,以承雲表之露。元鳳間,自毀,椽桷皆化為龍鳳,徙風雨飛去。」《西京賦》云:「通天眇而竦峙,徑百常而莖擢,上瓣華以交紛,下刻峭其若削。」亦曰候神臺,又曰望仙臺,以候神明、望神仙也。

涼風臺,在長安故城西,建章宮北。《關輔記》曰:「建章宮北作涼風臺,積木為樓。」

長樂宮,有魚池臺、酒池臺,秦始皇造。又有著室臺、鬥雞臺、走狗臺、壇臺、漢韓信射臺。又未央有果臺、東、西山二臺。未央宮有釣臺、通靈臺。見宮門。

望鵠臺、眺蟾臺、桂臺、商臺、避風臺。並見池沼門。

長楊榭,在長楊宮。秋冬較獵其下,命武士搏射禽獸,天子登此以觀焉。臺上有木曰榭。

辟雍

编辑

周文王辟雍,在長安西北四十里。亦曰璧雍。如璧之圓,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詩》曰:「於論鼓鐘,於樂辟雍。」毛萇注云:「論,思也。水旋丘如璧曰辟雍,以節觀者。」鄭玄注云:「文王作靈臺,而知人之歸附;作靈沼靈囿,而知鳥獸之得其所。以為音聲之道與政通,故合樂以詳之。」

漢辟雍,在長安西北七里。《漢書》河間獻王來朝,獻雅樂,武帝對之三雍宮,即此。《禮樂志》曰:「成帝時,犍為郡水濱得古磬十六枚,劉向說帝宜興辟雍焉。」

明堂

编辑

周明堂。明堂所以正四時,出教化,天子布政之宮也。黃帝曰合宮,堯曰衢室,舜曰總章,夏后曰世室,殷人曰陽館,周人曰明堂。先儒舊說,其制不同。或曰,明堂在國之陽。《大戴禮》云:「明堂九室,一室有四戶八牖,凡三十六戶,七十二牖,以茅蓋屋,上圓下方。」《援神契》曰:「明堂上圓下方,八窗四牖。」《考工記》云:「明堂五室,稱九室者,取象陽數也。八牖者,陰數也,取象八風。三十六戶牖,取六甲之爻,六六三十六也。上圓象天,下方法地,八窗即八牖也,四闥者象四時四方也,五室者象五行也。」皆無明文,先儒以意釋之耳。《禮記‧明堂位》曰:「朝諸侯於明堂之位,天子負斧扆,南鄉而立。」明堂也者,明諸侯之尊卑也。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服,知明堂是布政之宮也。又《孝經》曰:「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則周有明堂也明矣。

漢明堂在長安西南七里。《漢書》曰:「武帝初即位,嚮儒術,以文學為本,議立明堂於城南,以朝諸侯。」應劭注云:「漢武帝造明堂,王莽修飾令大。」《漢書》:武帝建元元年,議立明堂,遺使者安車蒲輪,束帛加璧,徵魯申公。又《郊祀志》:初,天子封泰山。泰山東北阯,古時有明堂,處險不敞。上欲治明堂奉高帝,未曉其制度。濟南人公玉帶上黃帝時《明堂圖》,明堂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通水,水圜宮垣,為複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名曰崑崙。天子從之,入以拜祀上帝焉。於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帶圖。及是歲,修封,則祀太乙五帝於明堂上坐,合高皇帝祠坐封之;祠后土於下房,以二十太牢。天子從崑崙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禮。是歲元封五年也。《本紀》元封二年秋,作明堂於泰山下。五年春三月,至泰山增封。甲子,祠高祖於明堂,以配上帝。太初元年冬十月,行幸泰山;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祀上帝於明堂。

圜丘

编辑

漢圜丘,在昆明故渠南,有漢故圜丘,高二丈,周迴百二十步。

太學

编辑

漢太學在長安西北七里。董仲舒《策》曰:「太學,賢士之關,教化之本原也。」王莽作宰衡時,建弟子舍萬區,起市郭上林苑中。《三輔舊事》云:「漢太學中有市有獄。」

宗廟

编辑

宗,尊也;廟,貌也,所以彷彿先人尊貌也。漢立四廟,祖宗廟異處,不序昭穆。太上皇廟,在長安西北長安故城中,香室街南,馮翊府北。《關輔記》曰:「在酒池北。」

高祖廟,在長安西北故城中。《關輔記》曰:「秦廟中鐘四枚,皆在漢高祖廟中。」《三輔舊事》云:「高廟鐘重十二萬斤。」《漢舊儀》云:「高祖廟鐘十枚,各受十石,撞之聲聞百里。」《漢書》:文帝時盜取高廟玉環故事。又云:「光武至長安宮闕,以宗廟燒蕩為墟,乃徙都洛陽。取十廟合於高廟,作十二室。太常卿一人,別治長安,主知高廟事。」高廟有便殿,凡言便殿、便室、便坐者,皆非正大之處,所以就便安也。 高園於陵上作之,既有正寢,以象平生正殿路寢也。又立便殿於寢側,以象休息閑晏之處也。孝惠更於渭北建高帝廟,謂之原廟。 惠帝廟,在高帝廟後。

文帝廟,號顧成廟。孝文四年作顧成廟,在長安城南。文帝自為廟,制度卑狹,若顧望而成,猶文王靈臺不日成之,故曰顧成也。

景帝廟,號德陽宮。景帝中四年,造德陽宮。蓋帝自作之,諱不言廟,故號為宮。《故事》云:景帝造德陽宮。

武帝廟,號龍淵宮,今長安西茂陵東有其處,作銅飛龍,故以冠名。武帝元光四年,河決濮陽,發卒十萬救河決,起龍淵之宮,取此為名。武帝廟不言宮。

昭帝廟,號徘徊。

宣帝廟,號樂游,在杜陵西北。神爵三年,宣帝立廟於曲池之北,號樂游,按其處則今呼樂游園是也,因樂游苑得名。

元帝廟,號長壽。

成帝廟,號陽池。

太上皇高祖父也。有寢廟園、原廟,昭靈后、高祖母也。武哀王、高祖兄也。昭哀后、高祖嫂也。皆有圜。孝惠皇帝有寢廟園,孝文太后、孝昭太后皆有寢圜,衛思后、戾太子母。皇祖悼考皆有廟園。宣帝父史皇孫。廟曰奉明。

元、成之世,祖宗廟在郡國者六十八,合百六十七所。京師自高祖至宣帝,與太上皇,悼皇考,各自居陵旁立廟,併為百七十六。又園中各有寢便殿,日祭於寢,月祭於殿,時祭於便殿。寢日四上食,廟歲二十五祠,便殿四歲祠。又月一游衣冠。四時祭宗廟用太牢,列侯皆獻酎金以助祭。諸侯王及列侯,歲時詣京師,侍祠助祭。《漢儀》:「諸侯王歲以戶口酎黃金於漢廟,皇帝臨受獻金,金不如斤兩,色惡,王削縣,侯免國。」注云:「因八月嘗酎,會諸侯廟中,出金助祭,謂之酎金。酎,正月旦作酒,八月成,三重釀醇酒也,味厚,故以薦宗廟。金,黃金也,不如法者奪爵。」又冊封諸侯王,必於祖廟冊命之,示不敢專也。武帝元狩六年夏四月乙巳,立皇子閎為齊王、旦燕王、胥廣陵王,於廟中冊命。漢制封皇子為王者,其實古諸侯也。周諸侯或稱王,而漢天子自以皇帝為稱,故以王號加之,總名為諸侯王。

新莽壞徹城西苑中建章、承光、包陽、犬臺、儲元宮及平樂、當路、陽祿館,凡十餘所,取其材瓦以起九廟。莽曰:「予卜波水之北,郎池之南,惟玉食。予又卜金水之南、明堂之西,亦惟玉食。予將親築。」於是遂營長安城南,提封百頃,莽又親舉築三下。九廟:一黃帝,二虞帝,三陳胡王,四齊敬王,五濟北愍王,六濟南悼王,七元成孺王,八陽平頃王,九新都顯王。殿皆重屋。大初祖廟,東西南北各四十丈,高十七丈餘,廟半之。為銅欂櫨,飾以金銀琱文,窮極百工之巧,帶高增下,功費數百鉅萬,卒徒死者數萬。

南北郊

编辑

天郊,在長安城南。地郊,在長安城北。所屬掌治壇墠郊宮歲時供張,以奉郊祀。武帝定郊祀之事,祀太乙於甘泉圜丘,取象天形,就陽位也,祀后土於汾陰澤中方丘,取象地形,就陰位也。至成帝徙泰畤、后土於京師,始祀上帝於長安南郊,祀后土於長安北郊。

社稷

编辑

漢初除秦社稷,立漢社稷。其後又立官社,配以夏禹,而不立官稷。至平帝元始三年,始立官稷於官社之後。《後漢‧祭祀志》:《黃圖》載元始儀甚悉,今本無,合入。「元始四年,宰衡莽奏曰:『帝王之義,莫大於承天;承天之序,莫重於郊祀。祭天於南就陽位,祠地於北就陰位。圜丘象天,方澤象地,圓方因體,南北從位,燔燎升氣,瘞埋就類。牲欲繭栗,味尚清玄,器成匏勺,貴誠因質。天地神所統,故類乎上帝,禋於六宗,望秩山川,班於羣神。皇天后土,隨王所在而事佑焉。甘泉太陽,河東少陽,咸失厥位,不合禮制。聖王之制,必上當天心,下合地意,中考人事。故曰愷悌君子,求福不回,回而求福,厥路不通。在《易‧泰》卦,《乾》《坤》合體,天地交通,萬物聚出,其律太簇。天子親郊天地,先祖配天,先妣配地。陰陽之別,以日冬至祀天,夏至祀后土、君不省方而使有司。六宗,日、月、星、山、川、海。星則北辰,川即河,山岱宗,三光衆明,山阜百川衆流,渟汙皋澤,以類相屬,各數秩望相序。』於是定郊祀,祀長安南北郊,罷甘泉河東祀。」上帝壇圓八觚,徑五丈,高九尺。茅營去壇十步,竹宮徑三百步,土營徑五百步。神靈壇各於其方面三丈,去茅營二十步,廣三十五步。合祀神靈以璧琮。用辟神道八通,廣各三十步。竹宮內道廣三丈,有闕,各九十一步。壇方三丈,拜位壇亦如之。爲周道郊營之外,廣九步。營北辰於南門之外,徑六十二步。壇方二丈五尺,高三尺五寸。爲周道列望之外,徑九步。卿望亞列望外,徑四十步。壇廣三丈,高二尺。爲周道卿望之外,徑九步。大夫望亞卿望道外,徑二十步。壇廣一丈五尺,高一尺五寸。爲周道大夫望之外,徑九步。士望亞大夫望道外,徑十五步。壇廣一丈,高一尺。爲周道士望之外,徑九步。庶望亞士望道外,徑九步。壇廣五尺,高五寸。爲周道庶望之外,徑九步。凡天宗上帝宮壇營,徑三里,周九里。營三重,通八方。后土壇方五丈六尺。茅營去壇十步外,土營方二百步限之。其五零壇去茅營,壇廣一丈五尺,高一尺五寸。爲周道列望之外,徑六步。卿望亞列望道外,徑三十五步。高一尺。爲周道卿望之外,徑六步。大夫望亞卿望道外,徑十九步。壇廣八尺,高八寸。爲周道大夫望之外,徑六步。士望亞大夫望道外,徑十二步。壇廣六尺,高六寸。爲周道士望之外,徑六步。凡地宗后土宮壇營,方二里,周八里。營再重,道四通。常以歲之孟春正月上辛若丁,親郊祭天南郊,以地配,望秩山川,遍於羣神。天地位皆南鄉同席,地差在東,共牢而食。太祖高皇帝、高后配於壇上,西鄉,后在北,亦同席,共牢而食。日冬至,使有司奉祭天神於南郊,高皇帝配而望羣陽。夏至,使有司奉祭地祇於北郊,高皇后配而望羣陰。天地用牲二,燔燎瘞埋用牲一,先祖先妣用牲一。天以牲左,地以牲右,皆用黍稷及樂。

漢博士劉熹《釋名》曰︰觀,觀也,於上觀望也。

编辑

豫章觀,武帝造,在昆明池中,亦曰昆明觀。又一說曰:上林苑中有昆明池觀,蓋武帝所置。桓譚《新論》云:「元帝被疾,遠求方士。漢中送道士王仲都,詔問所能,對曰:『能忍寒。』乃以隆冬盛寒日,令袒載駟馬於上林昆明池上,環以冰,而御駟者厚衣狐裘寒戰,而仲都無變色,臥於池上,曛然自若。」即此也。

飛廉觀,在上林,武帝元封二年作。飛廉神禽,能致風氣者。身似鹿,頭如雀,有角而蛇尾,文如豹,武帝命以銅鑄置觀上,因以為名。班固《漢武故事》曰:「公孫卿言神人見於東萊山,欲見天子。上於是幸緱氏,登東萊,留數日,無所見,惟見大人迹。上怒公孫卿之無應,卿懼誅,乃因衛青白上云:『仙人可見,而上往遽,以故不相值。今陛下可為觀於緱氏,則神人可致。且仙人好樓居。不極高顯,神終不降也。』於是上於長安作飛廉觀,高四十丈,於甘泉作益延壽觀,亦如之。」後漢明帝,永平五年至長安,悉取飛廉并銅馬,置之西門外,為平樂觀。董卓悉銷以為錢。

屬玉觀,在右扶風。屬玉,水鳥,似鵁鶄,以名觀也。又曰:屬玉,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宣帝甘露二年十二月,行幸萯陽宮屬玉觀。

青梧觀,在五柞宮之西。觀亦有二梧桐樹,下有石麒麟二枚,刊其脅文字,是秦始皇驪山墓上物也。高一丈三尺,東邊者前左腳折處有赤如血,父老謂其有神,皆含血屬筋焉。

射熊觀,在長楊宮。武帝好自擊熊,司馬相如從至上林,作賦諫,楊雄亦作《長楊賦》。

石闕觀、封巒觀。《雲陽宮記》云:「宮東北有石門山,岡巒糾紛,干霄秀出,有石巖容數百人,上起甘泉觀。」《甘泉賦》云:「封巒石闕,弭迤乎延屬。」

白楊觀,在昆明池東。

長平觀,在池陽宮,歸涇水。

龍臺觀,在豐水西北,近渭。

琢沐觀,在上林苑。

細柳觀,在長安西北。《三輔舊事》曰:「漢文帝大將軍周亞夫軍於細柳,今呼石徼是也。」

成山觀,成山在東萊不夜縣,於其上築宮闕以為觀。成山觀不在三輔,例見宮室門。

仙人觀、霸昌觀、蘭池觀、安臺觀、淪沮觀,在城外。又有禁觀、董賢觀、蒼龍觀、當市觀、旗亭樓、馬伯騫樓,在城內。

麒麟、朱鳥、龍興、含章,皆館名。

  ↑返回頂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