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兩江制府請停資送流民書

上兩江制府請停資送流民書
作者:袁枚 清朝
本作品收錄於《小倉山房文集/15

枚伏見聖朝嘉惠元元,隆天重地,每遇賑災,動費水衡百萬,又念天下一家,流亡者窮而無告,故復定冬留春送之例。枚奉揚仁風,方愧不能宣布,敢議成憲以屯膏哉!但意美而法未良,或法立而弊生,均宜變易增改,以扶政體而厚風俗。

從來州縣勘災,親歷村廬,尚多匿飾,若外來流民,無從核辨,惟有遵例資送而已。送回後,本籍官又不必核辨,惟有遵例補賑而已。於是遊惰之民,明知村落無災,本籍必難入賑,不如預行外出,以求資送,又借資送文書,以罔本籍。是兩相冒也。鄉保不得問其名,丞尉不得詰其偽也。

定例:夏災不出五月,秋災不出九月。所以然者,以夏秋麥禾未枯,尚可耕獲故耳。今民橫此例於胸中,雨暘偶愆,早已奔馳;田災未成,心災先定。定例:賑銀月給錢二分,資送者日給錢二十。兩者相較,其利孰倍?彼負戴之民,自食其力,每日所獲,未盈此數。然其妻子自養,其行李自備。今束手無事而所得相讎,有司又為之養家室,雇船驢護送出境。假使去而復來,周而復始,當商賈之經營,則奈何?

州縣胥役在經制者,多至百名,少不過五六十名。流民所集,少亦千計。以一役送十人,千人必得百役。一縣之中,徵徭集訟,皆役事也。正役無暇,必僱白役;白役無費,必填虛名。就有聰強州縣,督率叫呼,極意澄肅。然以十人而當一役,役不能管束也;以一官而解千人,官不能彈壓也。以江河之風信不齊,不能保其前後之不聚積也。既聚有千人,不能保其不能為風塵也。且其男婦豷遝,故廉恥喪矣;子女遠攜,故略賣多矣;喧雜嘔穢,故疫癘起矣;相引為曹,故勢力橫矣。

當其時,船戶之避流民也,甚於避風波,而村鄉之畏流民也,甚於畏盜賊。何也?船戶載客,按路計資。一家之命,惟船托焉。今例:載流民船,百里十錢,不敵民價之半。阻風數日,價不能增。或被流民,據為廬舍,焚杆毀篷,船戶莫敢誰何。惟有一聞資送之信,橋藏港伏,以致舟楫不通,百貨滯積。村鄉防盜,偶然禁嚴,流民則絡繹而來,大者篡糧,小者伐樹。在鄉民以為告官懼累,姑且隱忍,而流民自以為朝廷尚且資送,以客待之,故任意鴟張。

枚愚以為古之多流民也,其病在恩之過少,本地無賑,故迫而為糊口之謀;今之多流民也,其病在恩之過多,遍地皆賑,故轉而生遊惰之志。孟子曰: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其病在有司莫以告也。今皇上愛民如子,誰敢不告?災民自當靜守本鄉,聽官核勘,毋得出境。其不得已而出者,亦不必遏抑阻禁之也。其無所資而來者,自無所資而去,何必紛紛官辦!譬如人家子弟偶有疾苦,舍其父兄不相號呼,而遠投千里外之賓客,其子弟必非善良矣。四方賓客,又不問其子弟之是否良莠,而栩栩焉概為設餐授館,以歸其父兄,其賓客亦太豪舉矣。資送之宜停,亦猶是也。

枚請公嗣後辦災,一以根本為主,而枝節莫與焉。所謂根本者,災民之本州本縣也。與其設賑於四方,以引其流離,不如加恩於原籍,使安其水土。申報寧速,查勘寧周。糶糴宜廣,撫恤寧厚。如有不軫民艱致凍餒死亡者,嚴加劾奏。如此,則於養民之仁心,治民之政體,兩無所妨。而枚於負子之責,亦庶幾免戾焉。謹白。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