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大總統代理馮國璋通電各省督軍省長等說明危殆情形及求去之意籌商解決時局辦法
各省督軍省長。武鳴陸上將軍。廣東龍巡閱使。漢口曹宣撫使。張總司令。九江張檢閱使。承德歸化張家口各都統。龍華寧夏護軍使。各鎭守使鈞鑒:
國步屯邅。日甚一日。內則蜩螗羹沸。干戈之刧難回。外則慘澹風雲。邊境之防日亟。剝膚可痛。措手無從。國璋代行職權。已逾半載。凡所施設。力與願違。淸夜捫心。能無愧汗。然國璋受國民付託。使國家竟至於此。負罪引慝。亦何必嘵嘵申訴。求諒國人。但揆其所以致此之由。與夫平日之用心。爲事實所扞格。屢投而不得一當者。緣因複雜。困難萬端。欲避賢求去。苦無法律之可循。欲忍辱圖全。又乏津梁之可濟。長此悠忽。必召淪胥。諸君子爲國干城。同負責任。用特披瀝肝鬲。爲一言之。溯自京畿變生。國祚半斬。元首播越。舉國騷然。於是黃陂委託於前。段前總理敦促於後。皆援副總統代職之規定。強國璋以北來。明知禍亂方殷。菲材絕難負荷。惟冀黃陂復職。主持有人。則不佞捍衞南疆。尙可分擔艱鉅。乃商請無效。各省區督軍省長及文武官吏。分馳電牘。敦迫入都。猥以藐躬。過承督責。湯火之蹈。且不容辭。矧安危不僅繫於個人。匡助可取資羣力乎。驚濤共濟。全恃同舟。初不料璽綬方承。而內部轉愈趨紛擾也。國璋抵京。首先奉政黃陂。不獲許可。而後受職。其時國會早經解散。政府尙在權輿。繼絕布新。有同草創。段前總理。投艱遺大。獨任賢勞。正宜共濟時艱。中外一致。而西南諸省。忘再奠共和之績。以非法內閣相攻。別挑衅端。遂開戰禍。迨內閣改組。宜可息爭。國會問題。又生枝節。對於中央之任命官吏。則嘖有煩言。對於石黎之擾亂荆襄。則引爲同志。是非乖迕。眞相莫明。譬解百端。欲促反省。初不料脣舌俱敝。而結果仍訴諸兵戎也。民國元二之交。風雨飄搖。幾毀家室。項城運其雄才大略。曾不數月。而七省同時戡定。大權集於中央。國璋能力。固不逮項城。然前事之師。不妨相襲。徒以觀念所在。元氣之凋殘。民生之疾苦。實過於元二年。佳兵不祥。古有明訓。內訌宜息。人具同情。本無厲行專制之心。何取經營力征之舉。以故軍事初起。第望促進和平。不因敗績而求伸。反示包容而停戰。無非欲融洽南北。盡釋猜嫌。耿耿寸衷。可質天日。乃北則疑其寡斷。兵氣幾爲之不揚。南則信其易欺。驕蹇益難於就範。湘桂各軍。乘機陷岳。意在示威。予政府以難堪。激同袍之宿憤。中央縱無統馭。亦何至聽命於地方。必背公德而矜強權。不留餘地以相讓步。則最後解決。惟戰乃成。因事制宜。絕非矛盾。更不料干城之寄。心膂之司。或竟觀望不前。而損聲威。行動自由。而滋謠諑也。凡此種種。皆事實上隨時發生之障礙。足使國璋維持大局之希望。悉消滅而無餘。而逆計未來。應付之難。事變之鉅。則更有甚於此者。國會機關。虛懸日久。頗聞舊議員麕集粤省。有自行開會之說。姑無論前此解散。是否合法。旣經命令公布。已不能行使其職權。卽各省區人民。亦斷無承認之理。中央最近公布之修正兩法。雖已從事籌備一切。手續繁重。召集尙自需時。正式選舉總統之期。轉瞬卽屆。根本無著。國何以存。此大可憂者一。財政艱窘。年復一年。曩者政府每値難關。亦嘗恃外債以爲生活。然能合全國之財力。通盤籌畫。猶得設法挹注。勉強撐持者。蕭牆鬨爭。外省內解之款。大半截留。來源漸絕。而軍政費之支出。復倍蓰於平時。羅掘久窮。誅求尠應。主藏作仰屋之歎。乞鄰有破產之虞。桑孔再生。亦將束手。此大可憂者二。內閣負責。取法最善。段前總理爲國戮力。橫被口語。託詞政策撓屈。與各國務員相率引退。而總理一職。後來者遂視爲畏途。聘卿曁現今諸閣員。皆國璋平昔至契。迫於大義。礙於感情。暫允劻勷。初非本願。滿擬時局漸臻統一。再行組織。以符法治。心力相左。激刺尤深。今聘卿業已殷憂成疾。而在假矣。設錢代總理諸人。復謂事不可爲。褰裳而去。強留則妨友誼。覓替則恨才難。推測其終。將陷於無政府之地位。此大可憂者三。至目前外交之情形。尤應發起吾人之警覺。個中利害。另電詳聞。國璋一武夫耳。因緣時會。謬握政權。德不足以感人。智不足以燭物。抱救民之念。而民之入水火也益深。鬱愛國之忱。而國之不顚覆者亦僅。澄淸無術。空揮三舍之戈。和平誤人。錯鑄六州之鐵。馴至四郊多壘。羣盜如毛。秦豫之匪警頻聞。畿輔之流言不息。雖名義同於守府。而號令不出國門。瞻望前途。莫知所屆。何敢久居高位。自誤以誤國家。自應求卸仔肩。歸還政柄。惟民國旣無國會。而總理現屬暫攝。又不能援約法條例。交其代行。追原入京受職所由來。實出諸君子之公意。國璋旣備嘗艱阻。竟不獲補救於萬一。坐視旣有所不能。辭職又無從取決。祗有向各省區督軍省長曁文武官吏。詳述危殆情形。應請籌商辦法。爲國璋釋重負。爲民國謀安全。寧使國璋負誤國之咎於一身。而不使民國紀年。隨國璋以俱去。不勝大願。特此飛電佈達。務希於旬日內見復。至統治權所寄。國璋在職一日。仍當引爲己責。決不肯萌怠弛之心。而自叢辠戾也。敢布誠悃。佇盼嗣音。
中華民國《著作權法》:
- 第九條(著作權標的之限制)
- 下列各款不得為著作權之標的:
- 一、憲法、法律、命令或公文。
- 二、中央或地方機關就前款著作作成之翻譯物或編輯物。
- 三、標語及通用之符號、名詞、公式、數表、表格、簿冊或時曆。
- 四、單純為傳達事實之新聞報導所作成之語文著作。
- 五、依法令舉行之各類考試試題及其備用試題。
- 前項第一款所稱公文,包括公務員於職務上草擬之文告、講稿、新聞稿及其他文書。
本作品來自上列各款,在中華民國,屬於公有領域。詳情請參見章忠信著作權筆記著作權法第九條釋義。另外請注意司法院釋字第5號解釋:「行憲後各政黨辦理黨務人員,不能認為刑法上所稱之公務員。」所以自從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12月25日中華民國憲法施行以來,各政黨黨務作品,不能認為公文。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