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西安府志 (己亥刻本)/卷10

 卷九 乾隆西安府志 (己亥刻本)
卷十
卷十一 
本作品收錄於:《乾隆西安府志

西安府志卷第十

  建置志中鎭堡 關津

 長安縣

郭杜鎭通志在縣城南三十里又南五里爲賈里鎭又南

五里爲黃良鎭又南十里爲姜村鎭又南五里爲子午鎭

長安志宋景祐三年置以南山子午谷名旁爲杜角鎭

 按子午鎭舊有子午關三秦記長安正南山名秦嶺谷

 名子午元和志王莽通子午道因置此關通鑑注唐廣

 德二年吐蕃旣去亡軍逃卒猶竄伏南山子午等五谷

 爲患南山西接岐山界東抵虢州界大者有子午駱谷

 斜谷藍田衡嶺五谷地理通釋梁王神念以舊路沿山

 避水橋梁多毁别開乾路更名子午道卽此路也舊道

 在今金州安康縣界語曰山水險阻黃金子午魏張郃

 由子午欲攻漢中曹眞從子午南入漢中桓溫伐秦命

 司馬勛岀子午道漢平帝正始五年王莽通子午道從

 杜陵直絕南山徑漢中因置闗宋于子午谷口置陽嶺

 寨西城路置渭門寨分水寨皆備禦之要今並廢至子

 午谷口之陽嶺寨駱谷口之石佛堡俱在洋縣乃二谷

 岀漢中之南口也互見名山卷

西乾河鎭通志在縣西南三十五里又五里爲東乾河鎭

 按金地理志終南有甘河鎭甘河當卽乾河

三橋鎭通志在縣西二十里又西十五里爲斗門鎭又西

十里爲馬坊嶺

 按長安舊有莎城鎭通鑑乾寧二年上岀啓夏門趣南

 山莎城注在長安城南近郊之地長安志云今廢

第五橋通志在縣南二十里沈橋里遊城南記第五橋在

韋曲西與沈家橋近亦以姓名

梁家橋通志在縣西南四十里通鄠縣跨澧水上梁少保

敏壯公建雍正九年修

三橋通志在三橋鎭唐李晟傳興元元年上自興元還長

安李晟戎服謁見于三橋通鑑乾寧二年上幸石門李克

用遣騎三千駐三橋爲備禦

皂河石橋通志在縣西北十五里

中橋渡長安志在縣西北二十五里中渭橋所高陵縣志

中渭橋柱合水落猶見一二

 按括地志中渭橋本名橫橋架渭水上橋對橫門故名

 史記文帝本紀代王至渭橋蘇林曰在長安故城東三

 里索隱曰咸陽宮在渭北興樂宫在渭南秦通兩宫之

 間作渭橋張釋之傳注文帝行出中渭橋有人從橋下

 過驚乘輿馬索隠渭橋有三所一在城西北咸陽路曰

 西渭橋一在東北高陵路曰東渭橋其中渭橋在故城

 之北黃圖渭水貫都以象天漢横橋南渡以法牽牛潘

 岳西征賦騖横橋而旋軫注關中記秦作渭水横橋水

 經注渭水經長安縣北水上有梁謂之渭橋秦制也橋

 廣六丈南北二百八十歩六十八間七百五十柱一百

 二十二梁南北有隄激立石柱柱南京兆立之柱北馮

 翊立之橋之北首壘石水中謂之石柱橋後董卓入關

 焚此橋魏武帝更造橋三丈六尺通鑑晉永和十二年

 秦王生發三輔民治渭橋元和志劉裕入關又燬之後

 魏重造貞觀十年移于今所雍錄舊止名渭橋因西有

 便門橋東有東渭橋故加中以别之

北澧店渡長安志在縣西四十里灃水上又五里有南澧

店渡

 按古津梁之在長安者有横橋黃圖在長安城下有池

 周繞廣三丈深二丈石橋各六丈與街等雍錄漢都城

 北横門外有横橋予初以爲三橋之數巳而攷黃圗則

 此橋乃跨池爲橋池卽城壕不跨渭非卽中橋也又飮

 馬橋水經注城東八里潘岳西征賦戾飮馬之陽橋注

 陽謂橋之陽也又靑門橋水經注王渠水經楊橋下卽

 靑門橋又沈家橋遊城南記內家橋之西有沈家橋馬

 志下杜城有丈八溝沈家橋頼家橋又赤欄橋與第五

 橋相近隋開皇三年引香積厨水自赤欄橋經第五橋

 入城又下馬橋通鑑唐薛元賞爲京兆命左右擒神䇿

 將軍俟于下馬橋注橋在建福門北又崔公橋通志後

 魏崔亮于渭水爲橋以利百姓名崔公橋又叚留渡長

 安志在縣東北二十六里雍錄長安以船渡者三中橋

 叚留嘉麥嘉麥渡詳咸陽

 咸寧縣

覇橋鎭長安志在縣東二十里通志明置逓運所于此又

王曲鎭在縣南三十五里又高橋鎭在縣東南二十五里

又東南五里爲三趙鎭杜曲鎭又東南十五里爲引駕𢌞

鎭鳴犢鎭長安志鎭西原下有鳴犢泉故名武宗獵于太

白原卽鎭西原也馬志在兩川口有漢武鳴犢泉又新住

鎭通志在縣東北三十里亦曰新築鎭

 按昔時寨堡之在咸寧者有九曲寨通志在縣東北唐

 朱泚傳興元初李晟屯東渭橋泚將張光晟屯九曲寨

 相距十餘里又狄寨縣志在縣東南四十里又曲牢堡

 在縣南晉苻登載記太和十六年登攻後秦將金榮于

 范氏堡克之遂渡渭水攻後秦京兆太守韋範于叚氏

 堡不克進據曲牢又義谷鎭長安志在縣南八十里入

 乾祐路俗曰谷口鎭金地理志乾祐鎭屬咸寧又城東

 鎭城南鎭義界鎭九域志並在萬年縣

覇橋通志在縣東北二十里跨覇水上水經注覇水有橋

謂之覇橋初學記漢作覇橋以石爲梁漢王莽傳地皇三

年覇橋災莽惡之更名長存橋黃圗霸橋跨水作橋都人

送客至此折柳贈别雍錄隋時以石爲之元和志開皇三

年造長安志唐景龍二年仍舊所爲南北兩橋開元遺事

覇橋來迎去送至此黯然故人呼銷魂橋賈志漢覇橋在

 長安城東二十里覇店南北兩橋以通新豐道唐㶚陵橋

 在京兆通化門東二十五里元時山東唐邑人劉彬修築

 凡一十五虹長八十餘歩濶二十四尺中分三軌旁翼兩

 欄築隄五里栽柳萬株縣志宋時橋圯韓縝修元季復修

 明成化六年布政使余子俊增修今橋巳斷遺址僅存

  按覇橋自明成化間修築以後圯塞不時

本朝康熙六年造大小船各一水夫給絕軍屯田水落架木

  橋水漲船渡有覇橋入藍田路官渡水夫一名長安志

  入藍田路有横橋官渡在萬年縣東南疑卽此乾隆二

  十九年西安同州鳯翔三府紳士捐修石礅木面橋一

  座並于北岸東西兩面修砌石隄八十丈又東面土隄

  三丈三十五年水漲石隄冲壞三十三丈五尺土隄盡

  被冲卸署咸寜令陸維垣詳修砌包石隄十一丈東西

  兩面石隄六十丈裏廂土隄六十丈共動項四百三十

  一兩有竒又㶚河舊有渡船二𨾏陸維垣復請増設二

  𨾏每船一𨾏水手四名每名口食銀六兩

 光大門渡長安志在縣東二十里滻水上入高陵耀州路

  按古津梁之在咸寧者有金鎻廣濟橋縣志在縣東二

  十里滻水上又申店橋在縣南二十五里潏水上俱萬

  歴時造又渭橋渡在萬年縣東北二十里

  咸陽縣

 河南街堡縣志在縣南二里又東西坊堡在縣西十五里

又西十里有馬跑泉堡交興平界又北杜堡在縣東北三

十里又東北十里有眭村堡又押枝堡在縣西北三十里

巳上六堡俱嘉靖二十六年廵撫謝蘭分廵道劉誌建

窑店鎭通志在縣東三十里

馬莊鎭通志在縣西北三十里

南賀鎭通志在縣東北二十里

七里橋縣志在縣東七里明永樂十二年建

新店橋通志在縣西十五里新店鎭

豐橋賈志在縣東南三里跨豐水縣志一名三里橋明永

樂十二年建宏治五年知縣趙璉修高丈五尺濶二丈餘

土對村橋縣志在縣南十五里泥渠上明萬歴三十二年

泥渠橋通志在縣西南三十里泥渠上

安陽渡賈志在縣西七里又兩寺渡長安志在縣西十五

西渭橋渡縣志在縣東南百步卽西渭橋所

 按漢武帝紀建元三年初作便門橋服䖍注在長安西

 北茂陵東去長安二十里師古曰便門長安城南面西

 頭第一門作橋跨渡渭水以趨茂陵其道易直卽今所

 謂便橋也水經注渭水上有便門橋與便門對直通典

 因號便門橋亦曰便橋雍錄武帝作茂陵在渭北興平

 縣西南十里秦世巳有中橋可趨興平迂𢌞難逹便門

 在長安西面于趨陵便漢元帝欲御樓船用薛廣德諌

 舍船從橋卽此唐太宗初卽位幸城西與頡利盟于便

 橋之上則橋在城西長安志唐末廢乾德四年重修後

 爲暴水所壞淳化三年徙置孫家灘至道二年復修于

 此縣志漢名便橋唐名咸陽橋

 又按渭橋亦以渡名縣志舊時秋後作橋夏間水漲用

 船自明嘉靖間以舟爲浮橋又曰渭陽古渡今仍其制

 凡三渡渭河渡船五𨾏水夫五十九名中橋渡船一𨾏

 水夫十名遷家渡船一𨾏水夫十名

嘉麥渡馬志在縣東二十五里渭河上

 按古渡之在咸陽者有安劉渡長安志在縣東縣志在

 渭河上因安劉二氏近渡故名又西閭渡通志在縣西

 南三十里西有閭村故名又仇里渡縣志蘇不韋能報

 父 以渡近其家故名

 興平縣

郭村堡縣志在縣西南十五里知縣劉賢建又西十五里

爲馬嵬堡又西十里爲桑家鎭

馬村鎭通志在縣東二十里

店張鎭通志在縣東北三十里縣志北通固原最爲衝要

 按古堡戌之在興平者有劉廻堡通志在縣西南晉赫

 連勃勃載記義熙十二年劉裕滅秦赫連勃勃遣其子

 璝向長安沈田子拒之戰不利退屯劉𢌞堡

望斗橋縣志在縣城東門外知縣章評修

板橋縣志在縣西二十五里板橋泉上

胡家橋縣志在縣西南四十里有渡豐沭浴韋川三水合

流處交武功界

淸化坊渡通志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渭河川河合流處又

西南三里川河上有川河坎子渡又西南七里爲龍光渡

長安志在渭水上冊府元龜唐至德二載關內節度使王

思禮北征奏師渡渭水于龍光渡覩水忽淺旣濟水復深

一丈

哨張村渡縣志在縣南十八里渭河上

張鎭村渡又楊村渡縣志俱在縣東南十五里又東南五

里爲柳樹屯渡又東南十里爲田阜村渡交咸陽界上四

渡俱在渭河上

 按古橋梁之在興平者縣西有廢橋晉苻登載記太元

 十九年苻登自六陌趨廢橋姚興遣尹緯拒登敗之又

 石橋長安志在縣西二十里馬嵬店

 臨潼縣

鴻門堡通志在縣東三十里史記項羽本紀沛公從百餘

騎見項王至鴻門孟康注在新豐十七里舊大道北下阪

口名也雍錄鴻門麗山北十里新豐東十九里地有阪橫

亘大道中鑿隧路以爲門徑不知何世立此關隘唐新豐

在府東五十里凡自長安東出而趨潼關路必由此故項

羽東入卽駐鴻門也

項王營馬志在縣東南十五里

三鎭堡縣志在縣北八十里係三原北路

油坊街堡通志在縣東北六十里

馬崖鎭一作馬額鎭縣志在縣東四十里

鐵爐鎭通志在縣東南四十五里

斜口鎭縣志在縣西十里

北田鎭通志在縣西北十五里

櫟陽鎭縣志在縣北五十里卽塞王司馬欣所都自高祖

移都長安廢爲鎭長安志櫟陽鎭在郭下又北三十里爲

閻梁鎭縣志在荆原下

新豐鎭縣志在縣東北二十里卽漢高帝所立新豐故地

明嘉靖三十二年㓂警築新豐零口相橋康橋田市五堡

史記高祖本紀十年更命酈邑曰新豐水經注高祖象舊

里制新邑立城社樹枌榆令街庭若一又東北十里爲雨

金鎭長安志雨金堡周八百歩東有雨金泊秦獻公十六

年雨金櫟陽後因以名堡其地古櫟陽界也寰宇記有一

泊每天雨水流入似金色故呼雨金又東北五里爲萬壽

鎭又東北五里爲零口鎭通鑑唐天復初朱全忠入關自

赤水進至零口西續通典昭應縣界有零口葢古鴻門地

縣志又曰泠口泠水至此入渭又東北十里爲辛街鎭交

口鎭又東北五里爲景渡鎭又東北十五里爲廣陽鎭縣

志界淸沮兩河之間舊名廣陽屯明萬歴二十三年置鎭

今一名武家屯按魏地形志景明元年馮翊置廣陽縣葢卽今鎭地廣陽鎭旁爲相

橋鎭田市鎭縣志田市鎭西屬臨潼東屬渭南又東北十

里爲康橋鎭又東北十里爲關山鎭界蒲富臨渭之交舊

名上寨明萬歴初改爲鎭建城池爲撫民𠫊駐劄後廢

 按古營鎭之在臨潼者有李靖營馬志在縣東二十里

 又粟邑鎭金地理志櫟陽有粟邑鎭

戲河橋縣志在縣東三十里戲水上

板橋縣志在縣東南三里跨石甕寺澗又東南二里有五

里橋跨風谷水上

斜口橋縣志在縣西十里韓谷水上

迎仙橋縣志在縣西南二里

行者橋縣志在縣北十里東西二橋相望又北四十里有

東陽橋通志櫟陽鎭之東一名櫟陽橋跨淸河縣志橋通

渭北要路總制武之望建又北十里有相橋跨淸水宋㓂

忠愍公建又北二十里有康橋明劉瑾䧟李夣陽康海救

之有義聲歸里時臨潼令爲橋于𣾰水渡之因名

暗橋縣志在縣東北十五里芷陽溝漢高祖間道還㶚上

由此通志相傳漢高祖入關伏兵處又東北二十五里有

零口橋縣志泠水上爲川陝要津又東北二十里有巷裏

橋跨淸峪河吏部劉曾倡建

李家渡縣志在縣北二十里渭水上舊置官船二𨾏水夫

八名

北田渡縣志在縣西北十五里渭河上舊置官船一𨾏水

夫四名

交口渡縣志在縣東北五十里淸峪𣾰沮合流入渭處由

涇陽三原入渭南出關之通途舊置官船三隻水夫十二

名又耿渡在交口東十里渭河上與渭南界亦曰景渡縣

志舊置官船一𨾏水夫四名又東北三十里有粟邑渡相

橋渡長安志在石川河上縣志二渡在𣾰沮夏潦水漲不

終日而消人可徒涉故舟楫不具

 按古津梁之在臨潼者有望仙橋天寶遺事在華淸宮

 又分襟橋馬志在木漲渠上乃前馬處士尚賔師處士

 維學講學相別之所又長安志渭水有田王渡田家渡

 周夏渡聖力渡萬安渡孟渡

 高陵縣

渭橋鎭通志在縣南十五里長安志卽唐李晟屯兵處

 按金地理志高陵有渭城鎭疑卽渭橋鎭

毗沙鎭長安志在縣西南十八里縣志相傳漢文帝生于

毗沙鎭故從代來復次于此

 按古戌之在高陵者有鹿臺戌通志在縣西南二十五

 里鹿苑原上馬志元季李思齊築以屯兵處

郭橋縣志在縣東十里昌連渠經其下

阿石橋縣志在縣西門南一里又東八里有張橋皆高望

渠所經

高橋縣志在縣北三里中南渠所經

新開渡縣志在縣西南十里渭橋西二里渭河上又西南

十里有黃家渡在陽官寨前涇水上又西南十里有孫張

渡在良村鋪前渭水上又上馬渡在縣西南涇入渭處漢

章帝紀建初七年東幸至高陵造舟于涇而渡

 按新開渡孫張渡並新置渡船三𨾏水夫各十二名黃

 家渡船二隻水夫八名

渭橋渡縣志在縣南十五里渭水上

 按史記景帝本紀景帝五年作陽陵渭橋索隱曰渭橋

 在長安東北通高陵路雍録在萬年縣北五十里㶚水

 合渭之地初學記漢造西渭橋東渭橋以木爲柱通鑑

 唐建中四年劉德信入援以東渭橋有積粟進屯此橋

 興元元年韓滉運米百艘餉李晟進至東渭橋沈亞之

 東渭橋給納使新𠫊記渭水東赴河輸流逶迤于帝垣

 之後𠋣垣而跨爲梁者三名分中東西東渭津傍控甸

 邑諸陵道

 又按賈志東渭橋今廢用舟濟故以渡名縣志渡北通

 蒲城富平二縣各有一舟協濟今縣復置渡船二𨾏水

 夫八名

 鄠縣

南沙河寨縣志在縣東十五里軍寨也

  按縣東有南沙河北沙河等十寨西有留村石橋等五

  寨南有麥章宋家等十六寨北有韓村靑陽等八寨皆

  舊時屯田之所又縣東鄉有安仁安略等三十一團西

  鄉有永康永頼等七團南鄉有保善保仁等二十八團

  北鄉有寧治寧利等十七團皆明崇禎八年知縣張宗

  孟剏立爲保聚之計今民猶頼其利

 秦渡鎭縣志在縣東三十里澧水西一名秦杜鎭

 大王鎭通志在縣北十五里又有大王鎭西堡

 澇店鎭通志在縣西北十五里

 趙王鎭通志在縣東北二十五里

 兆豐橋縣志在縣東五里吕公河上

 澇店橋縣志在縣西北十五里澇水上萬歴四十六年邑

 生劉芝募修

 太史橋縣志在縣西關外澇水上明嘉靖二十一年太史

 王九思修石橋高丈六尺濶三丈六尺長二十丈爲十空

本朝康熙六年知縣劉文燦修

  按古津梁之在鄠縣者有廣濟橋縣志在縣東三十里

  灃水上通省大道太監盧廣協修萬歴二十四年知縣

  王九臯重修造木橋長亘里許爲百空高三丈餘濶二

  丈今廢

  藍田縣

 藍田關元和志在縣東南九十八里括地志卽秦嶢關也

史記高帝本紀秦王子嬰遣將拒嶢關沛公引兵繞嶢關

踰蕢山擊秦軍大破之應劭注嶢山之關晉地道記關當

上洛縣西北水經注渥水西逕嶢關北歴嶢柳城魏土地

記嶢關地名嶢柳道通荆州唐地理志藍田關故嶢關雍

錄藍田縣卽嶢柳城也嶢山在前又名嶢關亦名藍田關

寰宇記後周明帝元年自嶢關徙置靑泥故城側攺曰靑

泥關武帝建德二年攺爲藍田關長安志隋煬帝大業元

年徙復舊所唐皮口休藍田關銘幷序六年皮子副諸侯貢士之薦入京兆至藍田關覩山形關勢𢌞

抱于天秀欲染眸危將驚魄意將造物者心是而加力耶不然者何壯觀若斯之盛也易曰王公設險以守其國信

矣哉若爲天下之樞機萬世之閫域者非兹關而莫守也因陳其規是爲藍田關銘天輔唐業地造唐關千巖作鎻

萬嶂爲拴難圖其形莫狀其秀𩀱扉未開天地如斗軋然劃啓人流如濟似畫秦國鋪于馬底嶮不可侵惟王之心

矧夫兹關獨可規臨

普化寨通志在縣東十里相近有尚可堡俗稱稠水河

黃櫨堡長安志在縣北三十里通志今名黃巢堡又北十

里有雞子堡土坡如雞子因名今名雞家灣

屛峰鎭通志在縣東三十里又東二十里有堠子鎭一作

長安志在渭南縣西南與藍田接以南山多虎故斥堠于

藍橋鎭通志在縣東南四十里又東南五十里有新店鎭

前衙鎭吳村廟鎭通志亞在縣西二十里

新街鎭通志在縣西北四十里

洩湖鎭長安志在縣北二十里

  按古關鎭之在藍田者有大昌關通志在縣西南四十

  里石門谷之南唐崔湜傳景龍中崔湜言山南可引丹

  水通漕至商州自商州鐫山出石門抵北藍田可通輓

  道中宗以湜充使開大昌關役徒數萬竟不能通又石

  門鎭在石門谷通鑑乾寧二年上幸南山莎城尋徙石

  門鎭又明市堡長安志在縣西南四十里又將帥堡賈

  志在縣南白鹿原十里漢長水校尉屯兵處與蕢山接

  前數里卽長水又狗枷堡在縣西五十里三秦記白鹿

  原上有狗枷堡秦襄公時有天狗來下其上有賊天狗

  吠而獲之又焦戴鎭見九域志

 㑹波橋馬志在縣東門外會諸澗水引渠入城

 藍橋賈志在縣東南五十里藍峪水上通鑑唐中和元年

 監軍楊復光與朱溫戰敗之逐至藍橋而還注藍橋在藍

 田關南通志卽唐裴航得玉杵臼娶雲英尾生期女子不

 至抱柱而死處縣志橋久廢明羽士王天枝募鐵爲練飛

 控如虹行人便之錢受褀藍橋碑記藍橋介商藍之間三

 秦扼塞豫楚要衝古有橋重修鐵練明季燬于賊

本朝康熙乙巳重修亘八丈六尺南岸卽雞頭關北憑山峽

 壘石爲馬頭增二練上翼闌干下支巨木

 干澗橋馬志在南關外藍田東流諸水皆由此合流入㶚

 鹿原橋馬志在縣西門外大寨水通石門湯泉

 故景橋通志在縣西北四十里跨黑溝

蔡王村橋通志在縣北二十里跨三里頭河又北十五里

有毓聖橋縣志在華胥渚上傳伏羲母居此

 按藍田津渡二一在南門外㶚河上一在輞峪口各置

 渡船一𨾏水夫一名

 涇陽縣

永樂鎭縣志在縣東二十二里一名月洛鎭

臨涇鎭通志在縣西南三十里長安志在宜善鄉白渠貫

其中

石橋鎭通志在縣西北三十里又西北十里有百谷鎭一

名王橋鎭又西北二十里有冶峪鎭

雲陽鎭賈志在縣北三十里後魏攺置雲陽縣地鎭東有

故城址通鑑唐乾寧二年史儼敗邠寧兵于雲陽鎭擒鎭

使王令誨等

 按古寨鎭之在涇陽者有智慤寨賈志在縣西北四十

 五里北臨冶谷水崖高五十餘丈通鑑唐中和時宦者

 曹智慤本華原富家子黃巢䧟長安智慤聚壯士據嵯

 峨山南爲堡自固賊不敢近又溫韜寨縣志在縣西北

 七十里百頃原通鑑梁開平中華原賊帥溫韜聚衆嵯

 峨山又仲山寨賈志在縣西北八十里仲山巓涇水遶

 其下可屯兵相傳漢高祖兄所居又孟店鎭金地理志

 雲陽孟店鎭縣志在縣東北三十里舊傳李靖屯兵處

 又名靖川鎭又曲牢鎭在縣東南三十里涇河南岸又

  長街鎭在縣西北五十里卽舊𪔂州

 殿下橋縣志在縣北三十里嵯峨山前冶谷河上漢武帝

 幸甘泉嘗宿于此其時有殿宇故名

 魯橋縣志在縣東北四十里跨靖河俗傳魯班所修

 淸河橋通志在縣北三十里靖川水上

 趙家橋縣志在縣西北二十里乾隆十六年廵撫陳宏謀

題請修築又西北爲小暗橋大暗橋又西北爲野狐橋又西

 北過大退水槽爲小旺橋大旺橋又西北過小退水槽梯

 子崖爲水磨橋俱跨龍洞渠上

  按水磨橋東爲王御史口橋西爲篩珠洞口並有石隄

  俱乾隆十六年廵撫陳宏謀

題請修築又通志龍洞渠上橋梁有篩珠洞橋小梯子崖橋

  大梯子崖橋周家橋今並廢

 鐵眼成村橋通志在縣西北十里又西北三里有馬橋又

 西北二里有王六十橋又西北十里有馬家橋又西北二

 十一里有馬道橋又西北四里有王橋俱跨涇渠上

 苻家橋縣志在縣東北十五里白渠上自有白渠卽有木

 橋于上明宏治初居人苻琚甃以石因名

 黃家橋通志在縣北十五里跨下白渠東爲仝家橋又魏

 家橋在趙家橋東交三原界二橋俱跨北白渠又党家橋

 在東北二十里跨中白渠上通三原以橋爲界

 狄道渡縣志在縣西北六十里通乾州

臨涇渡縣志在縣西三十里通醴泉

眭城渡縣志在縣西南十五里通咸陽賈志左傳襄公十

四年諸侯伐秦所次卽今渡係漢唐通津

花池渡縣志在縣南十里通長安

宋村渡縣志一名宋家渡在縣東南三十里通臨潼

 按巳上五渡俱在涇河上今狄道渡設渡船一𨾏水夫

 二名臨涇花池二渡各設渡船一𨾏水夫十名宋家修

 石二渡各設渡船一𨾏水夫十五名又有張家渡設渡

 船一𨾏水夫四名至涇河古渡有百光寧甘涇甘並縣西南

 劉洪在縣南東張茹郭渡孫渡並縣東南俱見長安志

 三原縣

王店鎭縣志在縣東三十里東北隅南臨淸河北枕乾溝

又東十五里有大程鎭

陂西鎭縣志在縣東南四十里基阯廣袤市㕓稠密爲邑

首鎭

陵前鎭又洪水鎭縣志並在縣北四十里又北十里有馬

額鎭

樓底鎭縣志在縣東北二十里又西陽鎭淸濁二水渠道

貫城而踰市㕓亦勝

龍橋縣志在縣城北門外兩城對峙中貫淸水河河上有

橋宋建隆四年淸河泛漲橋圯再建明萬歴二十年少保

溫純倡建大石橋三洞高八九丈袤十餘丈旁翼石欄南

 北有坊明一統志下有龍潭

  按金地理志三原有龍橋鎭今鎭廢而橋尚存

 通遠橋縣志在城西門外轉南跨白渠舊架以木明正德

 乙亥醫士管韶捐貲易以石

 西津橋縣志在花園巷口跨白渠元中統二年邑人姚斆

 仁斆義建八世孫義官重祿修

 東津橋縣志在織羅巷口跨白渠邑人李廷臣建

 通濟橋縣志在譙樓北跨白渠元中統四年萬戸揚子江

 建十世孫廷臣姪時敏等修

 廣濟橋縣志一在城東門内跨白渠一在城東門外跨高

 渠邑人常節孫世英等建又東門外有賔陽橋跨白渠邑

 人張友㳟建

 登高橋通志在縣東北二十里樓底鎭跨濁峪河明正德

 時修萬歴間圯天啓間重建攺名望峨又東北三十里有

 普濟橋跨趙氏河康熙丙辰崔可泰等建四十九年屠海

 元等修

 許渠橋縣志在縣東四十里跨淸河明崇禎初中丞焦源

 淸捐八十金倡建因流㓂石欄面未完

本朝康熈三十年大水橋幾傾三十九年布政使鄂海倡捐

 並諭焦中丞孫曁里人修葺

  按古津梁之在三原者有義梁橋縣志在龍陽宮前跨

  淸河義民來子春建又美人橋在縣東北武官坊跨五

 渠明嘉靖七年本坊李演建又留運橋在縣北大白渠

 上唐肅宗紀至德二歲郭子儀及賊將李歸仁戰于留

 運橋敗之又火燒橋通志在縣西北跨涇渠上又通政

 橋今並廢

 盩厔縣

柴家關縣志在縣南微東三百六十里自黑水谷歴桃李

坪爛柴灣石牛灘逾柳葉河登峻踰險至老虎坡梨樹坪

小王澗一堵牆越秦嶺六十里置關道通洋縣明正德十

六年知縣王暘請設廵司今裁

十八盤關縣志在縣西南入駱谷八十里十八盤嶺上倣

前駱谷關故境稍有變置道通西鄉鳳縣明正德十六年

知縣王暘請設廵司及弓手先是山險人稀盗賊肆害設

官後患息今裁

駱谷關賈志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三國曹爽傳魏正始

四年曹爽發六七萬人從駱谷入行數百里不得進元和

志甘露三年蜀將姜維出駱谷圍長城亦此道也又駱谷

漢魏舊道也武德七年開以通梁州按在今關北九里貞

觀四年移于今所雍錄高祖于此立關通梁州名駱谷關

西抵興元府一百二十里續通典自長安取駱谷路至興

元府六百五十二里寰宇記東北自鄠縣界西南逕盩厔

縣又西南入駱谷出谷入洋州興勢縣界按興勢今屬洋縣地理

通釋南口曰儻谷北口曰駱谷縣志西駱谷在縣西南三

十里谷南八十里爲十八盤嶺又南下十里至河底爲故

駱谷關一統志明設二廵司隆慶中盗賊竊發廵司不能

禁路遂塞

臨川堡一作林川通志在縣東五十里

靑花堡通志在縣西四十里

終南鎭通志在縣東三十里又東二十里爲尚村鎭

焦家鎭通志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又東南三十五里爲𩀱

溪鎭一名祖庵鎭又東南五里爲甘河鎭按長安志作甘泉鎭

亞柏鎭通志在縣西二十五里

 按古關砦之在盩厔者有羅開山砦長安志在縣南六

 十五里又 洞山砦在縣南九十五里又解保砦在縣

 東北三十里又長城戌水經注駱谷北流逕長城西魏

 甘露二年姜維出駱谷圍長城卽此地通鑑晉永和五

 年司馬勲岀駱谷破趙長城戌壁于懸鉤注戌去長安

 二百里卽司馬望鄧艾據之以拒姜維之地

通仙橋通志在縣東十五里馮尚鋪又東十里終南鎭有

母豬江橋跨二泉渠又東二十里疙瘩頭有東河橋又東

十五里原馬店有映柳橋跨沙河又東五里郝村西有白

沙橋響橋又東五里有澇河橋跨澇接鄠縣界

太古橋通志在縣東南五十里龔家莊相近呂馬村有環

水橋赤谷甘谷水經其下又東南十里甘河鎭有遇仙橋

跨甘河通鄠縣爲王重陽遇仙處相近𩀱溪鎭有通濟橋

赤谷甘谷水經其下祖菴鎭瑞福河上有瑞福橋韓村白

馬河上有白馬橋俱去縣東南六十里又東南十里甘峪

河上有浮水橋

陳姑坊橋縣志在縣西南十五里陳姑坊堡跨觀音渠係

通道舊有木橋順治十六年耆民趙自強倡建石橋康熙

十八年圯自強子爾飬重修復敗于水知縣章泰攺建

天渠橋通志在縣西三十里亞柏鎭一名亞栢橋通連雲

棧跨天河渠

澗河橋通志在縣東北四十里西塞堡

盧家河渡縣志在縣東十里唐村堡每遇雨水激不能建

橋知縣何起鳴造船二𨾏僉夫二名又東十里油坊頭堡

有黑河渡

 渭南縣

赤水鎭九域志縣有赤水西鎭長安志在縣東

 按鎭在縣東二十五里西鎭屬渭南東鎭屬華州

豐原鎭通志在縣東南十五里又東南五里有長收鎭又

東南十里有崇寧鎭

三張鎭通志在縣西南十五里又西南十五里有盛店鎭

又西南五里有員曲鎭又西南五里有陽郭鎭

黃家屯鎭通志在縣西十五里又西五里有杜化鎭

大吉鎭通志在縣西北二十里又西北十里有田市鎭東

屬渭南西屬臨潼又西北二十里有秦橋鎭藺家鎭刁劉

 鎭又西北十里有陽右曲鎭官底鎭

 新市鎭通志在縣北二十一里又北二十九里有下邽鎭

 上漲鎭通志在縣東北十里又東北二十里有小石鎭蒼

 頭鎭巴邑鎭又東北十里有孝義鎭故市鎭定通鎭又東

 北十里有交斜鎭又東北十里有來化鎭按卽金地理志之素化鎭

 東北十里有憑信鎭

 明光橋馬志在縣東三里縣志跨明光峪康熙九年知縣

 孫熿建又東五里有西陽橋跨西陽谷東陽橋跨東陽谷

 又東十七里有赤水橋一名法濟橋

  按赤水橋于乾隆十四年知縣齊士雄詳修石墩木面

  後衝卸二十五年知縣潘緯率邑紳砌石至今完固

 湭水橋通志一名萬里橋在縣西門外跨湭水萬歴三十

 一年知縣王九叙建甃石爲梁廣二丈二尺高一丈五尺

 長二十丈下爲門者十後令楊所修增築十餘丈

本朝順治乙未知縣尚九遷增修十二眼計十三丈又三岔

 橋亦在縣西跨三岔河又西二十里有杜化橋跨杜化谷

 沙河渡通志在縣西北十五里又五里有方家渡

 上漲渡馬志在縣北十里

 下漲渡馬志在縣東北十里又東北二十里有蔡渡

  按縣志三渡俱在渭河上上漲下漲各設官船一𨾏水

  夫各十名蔡渡民船至古津梁之在渭南者有關門橋

  縣志在縣東郭門外後水洩于北灘橋廢又東泠水橋

 在縣西三十里引泠水灌田故名後水洩于渭橋亦廢

 又板橋秦橋杜橋俱在渭北石川河上河旋西流諸橋

 皆廢爲村

 富平縣

張橋堡縣志在縣東南四十里

王寮鎭通志在縣東十五里又東十里有劉集鎭留古鎭

都村鎭通志在縣西十五里又西二十里有覔子鎭

莊里鎭通志在縣西北三十里卽王翦故屯兵處

曹村鎭通志在縣北三十里又有流曲鎭縣志卽故通川

後魏建北地郡址又北三十里有底店鎭

道賢鎭通志在縣東北三十五里又東北十里有莊子鎭

交蒲城界賈志鎭有王翦別業又東北十五里有美原鎭

縣志卽唐美原縣址當宜君白水蒲城富平四縣之交洪

武三年設廵檢司尋裁

 按張橋莊里流曲道賢美原五堡俱嘉靖丙午廵撫謝

 蘭建又古戌鎭之在富平者有軍寨縣志在縣東十里

 宋張浚戰塲又田家營在縣西十五里元張思道屯兵

 處又王侯堡長安志在縣西北四十五里賈志王翦屯

 兵之所又棘店鎭長安志在縣南二十里又有永安鎭

東門橋縣志在縣東門外跨玉帶渠

李公橋賈志在縣北門外溫泉水上亦名帶溫橋明邑人

鴻臚卿李道源建

  醴泉縣

 西張堡通志在縣東三十里

 永興鎭通志在縣東五十里卽阡東鎭相近有南屯北屯

 二鎭

 趙村鎭通志在縣西北二十里

 陂北鎭縣志在縣北四十里又北十里有叱干鎭

  按古鎭之在醴泉者九域志醴泉縣有甘北鎭長安志

  北醴泉鎭在縣北二十里縣志縣東北十里有泔北鎭

  卽此

 望乾橋通志在縣西北城外泥河上沈夣斗碑記泥河經

 醴泉城西北二門有橋曰望乾以乾陵在望故也接城門

 之陰迤北遂通大道嘉靖三十四年地震圯兩修兩壞移

 于門之西北隅萬歴丁亥復索故阯取廢石以固其底架

 木覆土廣可三丈長七丈縣志後知縣芮質田復倡建石

 橋甲辰秋暴漲盡毀

本朝康熙年知縣鄭廷秀修有泉湧岀

 仲橋通志在縣北門外晉劉曜載記咸和四年石趙克長

 安劉引自上邽趨長安軍于仲橋通鑑注鄭國渠經仲山

 渠上有橋謂之仲橋在九𡽀之東縣志明嘉靖元年知縣

 焦端建水衝十三年知縣劉佐修

  按縣志唐縣古仲橋城在今縣東北十里則劉引所屯

  當在仲橋城而非仲橋也元和志九𡽀在縣東北二十

 五里古仲橋在其處亦非今北門外之仲橋

劉醫家渡縣志在縣北六十里涇河上

狄道渡狄一作地 一作逓 縣志在縣東北五十里

 按渡在涇河上新置渡船一𨾏水夫一名

涇泔渡縣志在縣東五十里泔河合涇處又有名光渡亦

在涇河上

 同官縣

金鎻關縣志在縣北三十里神水峽有東西二路一通延

綏榆林一通寧夏甘肅道從石峽岀絕壁千尺爲榆塞秦

關襟喉要地嘉靖三十年廵撫張珩議以鄜州南下省城

金鎻關至爲衝要宜築城戍守以防套冦𦊅犯從之耀州

志三十二年知縣亢慶鴻始築關城置廵司後裁

西梁堡縣志在縣南三十里昔人據險守禦處故址尚存

濟陽寨縣志在縣治西南隅濟陽山上元末張良弼遣院

判虎林赤等築山寨爲據守計有土城高丈餘縣依爲固

有洞旁穿取水于下近修寨得古窖尚有藏粟

永寧寨縣志在縣治西山上與濟陽爲犄角皆明嘉靖中

知縣亢慶鴻築

南古寨縣志在縣東北二十里四面皆山僅通一徑其頂

寛平有池及井昔人避兵之地

陳爐鎭立地鎭縣志俱在縣東南三十里又東南十里爲

上店鎭

 黃堡鎭賈志在縣南四十里金時爲重鎭明嘉靖三十五

 年築堡

  按晉姚襄載紀升平初姚襄自杏城進據黃洛堡秦苻

  生遣荷黄眉等擊敗之當卽此地又古關隘之在同官

  者有趙氏北塢晉苻堅載記太元九年姚萇屯北地苻

  堅討之于趙氏塢通鑑注塢近同官川

 臨𣾰橋縣志在縣東街之北又鐘樓橋在縣明遠街並濟

 陽山水所經明萬歴三十四年修

 義濟橋縣志在縣北虎溪菴萬歴四十年邑人習童䝉曰

 木新建

 虎溪橋縣志在縣北門外虎頭山下泉水所經萬歴十八

 年知縣屠以欽修

 龍溪橋縣志在縣南門外濟陽山下泉水所經萬歴三十

 六年修又縣南一里有鎭南橋障山南暴水所經又南十

 九里有蝦蟇橋兎窩嶺水所經又南十里有通濟橋衆山

 暴水所經俱

本朝修

  耀州

 夏侯堡州志卽今魚池堡在州南二十里元末州治燬治

 事于此後空明嘉靖二十五年復築堡城

 小邱堡州志在州西北四十里嘉靖二十五年築又西北

 六十里分水嶺上有岸門城嘉靖二十三年㓂警叅政張

渙築後以險隘行者多由七里川不經此門

九龍寨州志在州北六十里石觜山東有九峯峯有泉合

爲九泉故名賈志相傳三水門夭桃及九龍寨皆姚襄故

跡九龍寨尚有寨門地牢基阯

 按昔時堡鎭之在耀州者有天活堡州志在州西北木

 門山西北十里四面石崖峻絕上有薪水金陜西行省

 李興嘗治兵于此田者嘗得遺鏃折㦸又玉女堡在天

 活堡北十里玉女山上又桃兒堡在玉女堡北十里桃

 兒堡東爲箭穿堡相傳後周明帝與諸將較射岩上有

 孔又寧谷鎭長安志在華原縣西北八十里州志照金

 山西北爲七里川卽故寧谷鎭地

通濟橋馬志在州北五里𣾰水濱通榆林路

東門橋通志在州東門外跨𣾰水又西門橋在州西門外

又南門橋在州南門外並跨沮水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