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事實類苑
◀上一卷 卷三十三 典故沿革(一) 下一卷▶


◆典故沿革(二)

皇后謚 编辑

皇后有謚,起於東漢。自是至于隋,皆單謚,光烈陰皇后、明德馬皇后、和熹鄧皇后、文獻獨孤皇后是也。史家取帝謚冠其上,以別之,如云:光之烈皇后陰氏,明之德皇后馬氏也,非謂欲連帝謚而名之也。然則質家尚單,文家尚複,後世或用複謚,如唐貞觀中,長孫皇后謚文德,後太宗謚文皇帝,文德自是複謚,自用二名,偶同太宗之謚耳。中宗謚孝和,趙皇后謚和思,言取帝謚配之。其後昭成、肅明、元獻、章敬、叡真、昭德、莊憲諸后,皆不得連帝謚。國初追尊四祖三宗之后,冠以帝謚。及杜太后崩,始謚明憲,未幾,欲同三祖之后,遂改昭憲。及太祖諸后,自連孝字。太宗后連德字。真宗后連莊字,皆用複謚,非連帝謚為義。慶曆中,乃言孝字連太祖謚,德字連太宗謚,遂改為章,以連真宗謚。且祖宗謚號皆十餘字,豈上配一字為義?又太祖功烈,豈專以孝稱?太宗后連德字,及在下文,與祖宗后謚文不對,何如東漢諸后,單舉之乎?皇祐中,余為禮官,龍圖閣直學士趙周翰奏議甚詳,下禮院。時新以章易莊,朝廷以宗廟事重,不欲數更張,遂寢其所奏。

臣僚卒輟朝 编辑

太祖時,大卿監卒,皆輟朝一日。景德以前,文武官賜三品,皆不得謚,曾任三品官乃得謚。

编辑

真宗大中祥符中,命陳文僖公彭年重定,以正三品尚書節度使卒,始輟朝,贈尚書節度使許定謚。自後遵用其制,而日曆、實錄、國史,皆遺其事。並筆談。

國忌行香 编辑

舊制,國忌迭命宰相、參知政事一員率文武常參官赴佛寺行香,內職不與焉。景德中,同知樞密院事王公欽若、陳公堯叟請率內職學士諸司使軍職下洎列校同為一班,先詣西上閤門進名奉慰。宰相參知政事文武百官為一班,次詣閤門進名奉慰訖,退赴佛寺行香。小忌則否。金坡遺事。

投金龍玉簡 编辑

道家有金龍玉簡,學士院撰文,具一歲中齋醮,故投於名山洞府。天聖中,仁宗皇帝以其險遠窮僻,難齎送醮祭之具,頗為州郡之擾,乃下道錄院裁度,才留二十處,餘悉罷之。河南府平陽洞、台州赤城山玉京洞、江寧府華陽洞、舒州潛山司真洞、杭州大滌洞、鼎州桃源洞、常州張公洞、南康軍廬山詠真洞、建州武夷山昇真洞、南嶽朱陵洞、江州馬當山上水府、太平州中水府、潤州金山下水府、杭州錢塘江水府、河陽濟瀆北海水府、鳳翔府聖湫仙遊潭、河中府百丈泓龍潭、杭州天目山龍潭、華州車湘潭。所罷處不可悉記。予嘗於學士院取金龍玉簡視之,金龍以銅制,玉簡以階石制。出東齋記事。

給金寶牌 编辑

祥符中,詔以聖祖神化金寶牌分給京城寺觀及外州名山福地。牌長二寸,闊一寸,文曰:“玉清昭應宮成,天尊萬壽金寶。”其背文曰:“永鎮福地勑”,四周皆隱起虯龍花卉之狀,盛以絳紗囊,髹塗函,御題其上。

應天院建聖像殿 编辑

西都北市應天禪院,乃太祖誕聖之地。國初,為傳舍。真宗幸洛陽,顧瞻遺迹,徘徊感愴,乃命建為僧舍。功成,賜院額,奉安御容,命知制誥劉筠記之。仁宗初,又建別殿,分二位,塑太宗、真宗聖像,丞相王欽若為之記。後園植牡丹萬本,皆洛中尤品。慶曆末,仁宗御篆神御三殿牌,藝祖曰“興先”,太宗曰“棠華”,真宗曰“昭孝”。今為忌日行香之地,去留府甚遠,故詩有“正夢寐中行千里”,謂此也。並澠水燕談。

罷睦親神御殿 编辑

嘉祐中,修睦親宅神御殿,歐永叔言,祖宗廟貌,非人臣私家所宜有者。劉貢父亦謂為然。詔下兩制、臺諫官、禮官議,而引漢韋元成議春秋之義:“父不祭於支庶之室,君不祭於臣僕之家,王不祭於下土諸侯。”遂罷郡國廟。於是罷修神御殿。東齋記事。

降青詞 编辑

降青詞,每進天慶、天祺、先天、降聖、三元節,及皇帝本命,各預先一月降入,馬遞兗州會真宮、太極觀、景靈宮,亳州明道宮、太清宮,慶成軍太寧宮,西京上清宮,嵩山崇福宮,昇州茅山,鳳翔府太平宮,中岳天封宮,泗州延祺觀,杭州天柱山大滌洞霄宮、五嶽真君觀內中延真殿、天符觀會慶殿、天安殿、滋福殿、玉清昭應宮、景靈會靈觀、祥源觀、上清宮、金明池水殿等。非時建道場,即當直日草詞,或急速者,學士未入,亦就宅草。自大中祥符,每立春、立秋醮真君觀,惟有東西北中四嶽,而南嶽真君獨闕其禮。惟演天禧二年再入翰林,當草七月詞,見闕此嶽,乃入劄子奏乞檢會,事下禮儀院。所司以從初漏闕,懼罪,久而不奏。及立春將近,惟演再上言,以南嶽闕醮,蓋有司之誤,然屢經大宥,乞免有司之罪,但依例添入。御筆批依奏,遂諮報中書門下行下,自此五嶽皆備矣。蓬山志。

勘箭勘契 编辑

太祖初郊,凡闕典大儀脩講或未全備。至於勘契之式,次郊方舉大禮,禮畢,鑾輅還至闕門,則行勘箭之儀。勘箭者,其箭以銅為鏃,長三寸,形若鑿枘,其笴香檀木為之,長三尺,金線飾之,絳羅泥金囊韜之,金吾仗掌焉。其鏃以紫羅泥金囊貯之,駕前司掌焉。每大駕還,闔中扉駐蹕少俟,有司聲云:“南來者何之?”駕前司告云:“大宋皇帝行大禮畢。”禮儀使跪奏曰:“請行勘箭。”金吾司取其笴,駕前司取其鏃,兩勘之,罷。即奏曰:“勘箭訖。”有司齊聲曰:“是不是?”贊唱者齊聲曰:“是。”如是者三,方開扉,列班起居迎駕,大輅方進。勘契者,以檀刻魚形,金飾鱗鬣,別以香檀板象魚形,坎而為範,其魚則駕前掌焉,其範則宮殿門司掌焉。鑾輿過宮殿門,以魚合範,然後開扉迎駕,其贊唱喝迎拜,一如勘箭之式。玉壺清話。

编辑

大駕鹵簿中有勘箭,如古之勘契也。其牡謂之雄牡箭,牝謂之闢仗箭,本胡法也,熙寧中罷之。筆談。

街鼓 编辑

京師街衢,置鼓於小樓之上,以警昏曉。太宗時,張公洎製坊名,列牌於樓上。按唐馬周始建議置鼛鼓,唯兩京有之,後北都亦有鼛鼛鼓,是則京師之制也。二紀以來,不聞街鼓之聲,金吾職廢矣。倦遊錄。

禁衛五重 编辑

禁衞凡五重,親從官為一重,天武官為一重,御龍弓箭直、弩直為一重,御龍骨朵子直為一重,御龍直為一重。凡入禁圍,自一重徒一年至三年止,誤者減二等。傅卞嘗誤入禁圍,定私罪,永叔再為論奏為公罪,得應制舉。東齋記事。

駕頭扇筤 编辑

正衙法座,香木為之,加金飾,四足墮角,其前小偃織藤冒之。每車駕出幸,則使老內臣馬上抱之,曰駕頭。輦後曲蓋之筤,兩扇夾之,通謂之扇筤,皆繡,亦有銷金者,即古之華蓋也。筆談。

喚仗入閤 编辑

唐日御宣政殿中,細仗兵部旂旛等立於廷,朝官退皆賜食。自開元後,朔望宗廟上牙槃食,明皇意欲避正殿,遂御紫宸殿,喚仗入閤門,遂有入閤之名。在唐時,殊不知為盛禮。唐末常御殿,更無仗御,朔望特設之,趍朝者仍給廊下食,所以鄭谷輩多形於詩詠嘆美,而五代行之不絕,故祖宗數御文德殿,行入閤之禮。熙寧二年,予被詔修閤門儀制,以為文德入閤非是,當喚仗御紫宸殿,請下兩制與太常議之。學士承旨王公珪等以謂入閤是唐日坐朝之儀,不足行,削去其禮。予與閤門諸君,因請如唐御宣政禮,量設仗衞之儀,詔乃可。今朔望御文德殿,始於此也。閤門有舊入閤圖,頗約其禮而簡便之,凡文武官百人,執仗四百人,其五龍五鳳五嶽五星旗御馬,皆立殿門之外。筆談。

洞案 编辑

予昔領門下省,會天子排正仗,吏供洞案。洞案者,設於前殿兩螭首間,案上設燎香鑪,修注官夾案立。予詰吏何名洞,吏辭不知。予思之,通朱漆為案,故名曰洞耳,丞相公序謂然。唐人鄭谷嘗用之。景文公筆記。

接伴虜使 编辑

虜使韓杞者,始修聘好,獷悍無檢,令趙文忠公接伴,公旋教覲見之儀,方漸馴擾。及將辭,嫌朝服太長,步武縈足,復欲左衽,公戒之曰:“君將陛殿,受還書去,天顏咫尺,可乎?”剛折之,纔不敢。明年,虜選姚東之,翹翹者也。至闕,復接伴,東之者輕縱逞辨,坐則談兵,公徐謂之曰:“君號多聞者,豈不聞兵者不祥之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今得已之時也,二國始以禮義修好,非君所談之事。”方此少戢,酬對得體。玉壺清話。

交州進奉授官 编辑

交州進奉使,多遣兵馬使,或攝管內刺史,或靜海節度賓幕之職,及其歸,多加檢校官,或遷其職,如行軍司馬、副使之類。近皆自稱王官,又亦以王官命之。春明退朝錄。

北朝官 编辑

北朝書詔,白紙寫,用御寶印,渾金鍍匣子盛,錦托裹,渾金鍍鎖鑰,請御寶印封,并紅絲絛、錦重黃襆白面籤云:“書致于弟大契丹皇帝闕下,兄大宋皇帝封。”國母即云:“嬸大契丹皇太后。”籤云:“謹致書”,下云“謹封”。再用紅羅襆封畢,用詔紙封帶,復用御寶印。大中祥符正月,契丹太后喪,予慰書,用黃羅襆。乾興元年二月,告哀,亦用黃羅襆。當年十月,與契丹皇后生辰書,卻用紅羅襆。

外國書 编辑

外國書白詔紙寫,亦用御寶印,間金鍍匣子盛,錦托裹,間金鎖鑰封。一同前錦裹,用黃絹襆封,面籤云:“勑某國王或某王。”並蓬山志。

仙源積慶圖 编辑

趙文定拜宗正,掌玉牒屬籍。國初,梁周翰創宗籍之制,不辨宮邸,公裁酌得宜。又造仙源積慶圖,盡列長幼親疏之目以進,於便坐張之,為盛事也。玉壺清話。

置宗正及教授等官 编辑

予嘗修玉牒,知國家慶緒之繁衍。治平中,宗室四千餘人,男女相半,存亡亦相半。親王置翊善、侍講、記室,餘則逐官院置都講教授。歲時有喜慶,則燕崇政殿或太清樓。命之射,課其書札,或賦以歌詩,擇其能者而推賜器幣以旌勸之。景祐三年,始置大宗正司,以濮王及彰化軍留後守節領其事,有所奏請,不得專達,必宗正司詳酌而後以聞,所以勉進其敦睦,而糾其愆違也。其後增置講書官四員,別置小學教授十二員,又增同知大宗正一員,而置官益多,其疏屬又聽其出外官,則自厲而向學者彌眾矣。澠水燕談。

宗子授南班官 编辑

宗子授南班官,世傳王文正太尉為宰相日,始開此議,不然也。故事,宗子無遷官法,唯遇稀曠大慶,則普遷一官。景祐中,初定祖宗並配南郊,宗室欲緣大禮,乞推恩。使諸王宮教授刁約草表上之,後約見丞相王沂公,公問前日宗室乞遷官表何人所為,約未測其意,答以不知。歸而思之,恐事窮且得罪,乃再詣相府,沂公問之如前,約愈恐,不復敢隱,遂以實對。公曰:“無他,但愛其文詞耳。”再三嘉獎,徐曰:“已得旨,別有措置,更數日,當有指揮。”自此遂有南班之授,近屬自初除小將軍,凡七遷,則為節度使,遂為定制。諸宗子以千縑謝約,約辭不敢受,予刁親舊,刁嘗出表藳以示予。筆談。

諸王公主制中稱呼 编辑

近世諸王公主制中稱皇子皇弟皇女,疑皇字相承為例,上合云第幾子、第幾弟、第幾女云。退朝錄。

燕王贈天策上將軍 编辑

慶曆中,皇叔燕王元儼薨,仁宗追悼尤深,詔有司擇位號之尤美尊者,以追榮之。乃特贈天策上將軍,非常典也。王性嚴毅,威望著於天下,士民識與不識,呼之曰八大王,犬戎尤憚之。澠水燕談。

親王公主封國 编辑

淳化五年九月,真皇封壽王詔,壽國升為大國,在晉國之下,諸國之上。景德三年二月二十二日奉聖旨,壽、梁、趙、宋四國,今後更不得封。大中祥符六年正月十九日降制,衞國長公主特進封徐國長公主,楚國長公主報慈正覺大師特進封邠國長公主,越國長公主特進封宿國長公主,所有徐、邠、宿三國,特昇為大國,在衞、楚、越國之上。蓬山志。

歷代用曆 编辑

上古以來,逐朝曆名,黃帝起元辛卯曆,顓帝用乙卯曆,虞用戊午曆,夏用丙寅曆,湯用甲寅曆,周用丁巳曆,魯用庚子曆,秦用乙卯曆,漢用大初曆、四分曆、三統曆,魏用黃初曆、景初曆,晉用玄始曆、合元曆、萬分曆,宋用大明曆、元嘉曆,齊用天保曆、同章曆、正象曆,後魏用興和曆、正元曆、正象曆,梁用大同曆、乾象曆、永昌曆,後周用天和曆、丙寅曆、明玄曆,隋用甲子曆、開皇曆、皇極曆、大業曆,唐用戊寅曆、麟德曆、神龍曆、大衍曆、元和觀象曆、長慶宣明曆、寶應曆、正元曆、景福崇賢曆,晉天福用調元曆,周顯德用欽天曆,本朝太祖用應天曆,太宗用乾元曆,真宗用宜天曆,仁宗用崇天曆,英宗用明天曆,已而復用崇天曆。退朝錄。

併省州縣 编辑

熙寧中,廢併天下州縣,迄八年,凡廢州軍監三十一:儀、滑、慈、鄭、集、萬、乾、儋、南、儀、復、蒙、春、陵、憲、遼、竇、壁、梅、漢陽、通利、寧化、清平、永康、荊門、廣濟、高郵、江陰、富順、漣水、宣化。廢縣一百二十七:晉州、趙城。杭州、南新。普州、普康。磁州、昭德。華州、渭南。德州、德平。陵州、貴平、新縣。忠州、桂溪。兗州、鄒縣。廣州、信安、四會。陝州、胡威、陝石。河中、河西、永樂。巴州、七盤、其章。坊州、昇平。春州、銅陵。北京、大名、洹水、經城、永濟。莫州、鄭長、豐縣。梧州、戎城。邛州、臨溪。梓州、永泰。河陽、氾水。滄州、轅安、臨津。融州、武陽、羅城。象州、義化。歸州、興山。汝州、龍興。懷州、脩武、武陽。道州、永明。慶州、樂蟠、華池。瀛州、東城、景城。順安、高陽。澶州、頓丘。洛州、武成、曲周、臨洛。丹州、雲巖、汾川。潞州、黎城。瓊州、舍城。火山、火山。橫州、永定。宜州、占陽、漕州、金城、述昆。汾州、孝義。延州、金明、豐林、延水。大原、平晉。隨州、光化。邢州、襄山、任縣、平鄉。秦州、長道。達州、三崗、石鼓。揚州、廣陵。趙州、隆平、栢鄉、贊皇。雅州、百丈、榮經。同州、夏陽。嘉州、平羌。河南、洛陽、福昌、潁陽、緱氏、伊闕。濱州、招安。慈州、文城、吉鄉。成都、犀浦。戎州、宜賓。綿州、高昌。榮州、公井。寧化、寧化。乾寧、乾寧。真定、靈壽、井陘。荊南、建寧、支江。辰州、麻陽、招諭。陳州、南頓。桂州、修仁、永寧。安州、雲夢。忻州、定襄。劍門關、劍門。漢陽、漢川。恩州、清陽。熙州、狄道。河州、枹罕。衞州、新鄉、衞。渝州、南川。虢州、玉城。果州、流溪。利州、平蜀。許州、許田。岢嵐、嵐石。蓬州、蓬山、良山。冀州、新河。涪水、溫山。閬州、晉安、岐平。復州、玉涉。潤州。延陵。出筆談。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