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修山集
卷三
作者:李種徽
卷四

编辑

秋月軒記 编辑

昌山治北。有觀龍寺。前秋。余往遊焉。寺之東庵曰靑龍。頗高險。聞曇和禪者辟糓二十年。戒行高妙。適住錫於此。余就見之。頗論心性之理。及歸。一日夢至其處。和禪者盆水盛月。指而示余曰。與子續前日之理可乎。盆猶身也。水與月猶心之受性也。余曰。願聞其說。禪者曰。盆成於土。與水何緣。水旣無緣。云何有月。緣盆有水。緣水有月。謂盆無緣。妄也。謂月有緣。亦妄也。妄與妄相會。都歸於無。云何謂無。此盆未成。元來無水。此水未盛。元來無月。無月無水。盆亦何在。由是推之。天地一盆也。子與我水月也。余曰。子之言信精矣。然異乎吾所聞。夫萬川之月。猶萬物各具太極。川不待月而爲川。亦未嘗遺月。月不待川而爲月。亦未嘗遺川。然川與月。本無因緣。自具實性。實性所發。色相相應。汝試觀之。水無空性。何因受月。月無明性。何因印川。惟其有實性。所以獲實用。性旣實矣。何緣有妄。妄無處所。何處非實。試以汝言問之。若此盆性不能受物。水自何生。若審盆生。盆因土成。無土非水。若審空生。空應皆水。何因有盆。㪺水盛盆。盛實盆性。盆性旣實。妄何所在。妄無所在。彼水與月。又妄何在。汝應諦聽。盆還實受。川還實空。月還實明。盆水月三。旣本無妄。天地汝我。亦復如是。在物爲實。在心爲誠。以之事神。以之治民。圓滿十方。寧有虧欠。循事發現。汝妄爲知。客舘西軒。古名秋月。下瞰空池。得月最多。仲秋望夜。擧酒延客。徘徊久之。偶理昔夢。明日。遂書夢中語。以識之。

牧丹屛記 编辑

凡人樂富貴。其情也。然遊閑公子。或爲之澹泊瀟灑之容。以稍自好。豈不以其名哉。今夫畵師爲物亦然。往往以一物稱。必在於山水,蟲魚,草竹之間。至於紛華盛麗之物。未嘗多爲。而爲亦不甚工。盖亦以其名也。是故。畵者多爲竹。竹者。疎簡淸高。尤見稱於君子。然世人未必好也。夫不能心好而名蓄之者。豈可謂其情也哉。唐人愛牧丹。盖紛華盛麗。爲植物中之最。王公大人。下至黎庶。莫不以爲愛。然其爲畵師所貴。則不能當竹之萬一。世或有得其妙者。而亦不以是物稱異哉。余家舊物。有畵牧丹屛。來自外氏。其久百年。方其完也。當春夏之交。張之堂中。則蜂蝶過之。輒羣撲而回翔。盖妙品也。我東畵品。稱率居松。石陽正霆竹。申夫人草蟲。然新羅史言率居之松。飛鳥來投。以爲神畵。則此屛亦其流也。然世不能知其爲者。悲夫。帖壞其二。餘者。亦䵝昧剝落。余擬改裝而未果焉。嗚呼。周濂溪曰。菊。花之隱逸也。蓮。花之君子也。牧丹。花之富貴者也。人皆好富貴。而至於畵。獨不貴牧丹。盖亦好名而非其情也。余特記之。以見屛之不可遂棄。而亦以風世之華而遠實者。

東臺鼓琴記 编辑

四月之望。天和氣暢。南川子從諸客。舟於淸心之下。夕聽鍾神勒寺。登東臺而歌水調之詞曰。月出照兮山之阿。風徐來兮江自波。於是羽衣子橫琴而前。擧手而言曰。境有靈凡。琴無古今。僕東人也。請操東音。桂林子曰。牙期邈矣。滄海寂矣。吾其爲後鍾子乎。羽衣子爲之奏箕子操。賡爲大同黃河。桂林子曰。窈而思深哉。硜硜然。摶摶然。陶陶煕煕而洋洋焉。其殷太師之東乎。羽衣子爲之奏嘉俳。賡爲會蘇。又賡爲憂息萬波。又賡爲碓樂。桂林子曰。直而和。武而溫。粗俚而少雅。儉率而傷禮。其赫居氏之遺乎。羽衣子爲之奏五冠山曲。賡爲鄭瓜亭。又賡爲朴淵龍女。桂林子曰。啁啁啾啾。絞而不廣。緩而不斂。其開京之淫哇乎。羽衣子爲之奏王相義觜。賡爲玄鶴。又賡爲于勒十二曲。桂林子曰。蕩乎漫乎靡靡乎。往而不返。流而不止。小國之音也。其蠻觸三韓之際乎。於是。羽衣子愀然斂袵。匡坐而更引。流南薰之雅調。拊東魯之希音。宮商互應而徵羽趁節。桂林子喟然而歎曰。曲終而奏雅。變夷而爲華。煕哉廣哉。無可加矣。乃歌曰。東臺之上千古月兮。琴中之心。與月孤出兮。東臺之下千里水兮。琴中之音。與水無已兮。歌闋而去。南川子爲之記。

涵海堂記 编辑

涵海者。余書室之名也。余所居南村之僦舍。僅八九楹。楹以外隙地。又僅四五畒。盖所謂蝸屋蟹盖者耳。中開一楹。盖以茆。卽所謂涵海堂者也。其與海隔不知幾百里。何以名。名其想也。何言乎想。盖余讀書其中。而書卷筆硯之外。難容一客席。東西一戶。送迎朝晡之陽而已。况余有幽憂之疾。其勢不能堪。每當疾至。輒閉目靜卧。以念平生所經歷。可以助余禪觀者。昔遊嶺外。登萊州之海雲,沒雲。沒雲斗入海中爲臺。路夾海廣。僅數丈。濤聲打岸。馬爲之辟。易行幾百步。地始盡而天海無窮。俄而日入。餘光四射如碎金。萬頃風飈。因之颼飀。砰磅洪濤飜空。疑雨疑霆。倏忽動盪。盖余爽然而快。已懔乎其忡忡者。歸而憇大浦鎭之舘樓。俄而月上。海色如鏡。平望馬州。如餖飣之在案。盖壯觀也。余盖念之胸中。而目在于吾室之間。久而見四壁起波濤之文。如着畵海障子。自覺心界空曠。神淸氣爽。不知身在斗室中也。因是而起接吾書。流通快活。若與吾胸海相涵。則昔之雲臺。寧非堂耶。今我蝸屋。焉知非海耶。曰。堂之海而涵也。可也非妄也。余又因是而思之。夫萊海之在吾目中極其遠。而不過千里之內耳。有錦山彌羅隔其西。馬州障其東。而南洋島嶼。與煙雲。在微茫中。是海之小者也。自吾堂中之書。而推之於四方上下宇宙古今。而六合內外。三古遠近。若可以籠而有之。則鄒衍九州。亦不能逃乎其中也。其爲大何加焉。夫九萬里扶搖之大鵬而方以僅尺之鷃。爲逍遙遊一也。雖然。太上立德。次爲立言。由吾水觀而廓其器量。以至于無端厓之海也。又何足以肩。

永慕亭古樹記 编辑

凡有無情之物而人自愛之。非必怪奇偉麗者也。峴山小丘也。而遊者慕之。欝林頑石也。而淸士歎之。以至於甘棠有詩。古栢有歌。豈不以其人也哉。歲壬申。余隨家大人。在昌山縣衙。其明年四月庚寅。從伯氏舟于洛東之水。東岸有古亭基。其上大槐樹蔭可五六畒。船上人指以謂曰。鄭寒崗手植也。亭廢而樹存焉。且餘百年矣。遂下舟而登覽焉。余聞寒崗鄭先生。嶺南大儒也。嘗宰是邑。構四書齋於縣境。聚鄕紳誦講其中。躬自課率。及瓜歸。而士多彬彬然。永慕亭其一也。今欲求其堂廡之所列。琴書之所莊。房櫳庖湢之處。而故老皆無在者。遂相與徘徊樹下。咨嗟顧望而想像焉。觀夫頹垣破壁。灌莽之所蔽虧。霜露之所蒙翳。其隱鱗陂陁。負丘而面流。此前日之東齋西室而南廡也。山雲江月之上下。村煙野蕪之依微。與夫岸芷汀蘭之轇轕而掩苒。此前日之冠前童後而嘯咏也。古槐斜陽。二三過客流連而歎息。此前日之四方賢士。一郡章甫。高山景行之餘慕也。余於是。益信賢人之行。能因物感人如此。彼遊闕里之堂。拚杏樹而聞金石者。又何如也。嗚呼。世或有侮大人而姍議先賢。雖過其門及其院宇。猶不顧。抑何以也。昔茅容與人避雨樹下。危坐於箕踞之中。嗚呼。若容者始可與言玆樹之奇也歟。旣歸而爲之記。

二雲遊記 编辑

萇山。古稱仙靈之窟。特爲南陲極衝。與日本夷。隔海相望。自信使之通。二百餘年。門無冦盜之警。而蕃舶往來。商賈四輳。城郭市肆之富。號爲盛麗。而海上島嶼。有奇絶偉壯之觀。是以。遊者日至而不憚其遠。歲壬申四月乙丑。余自昌山。從表兄某。再宿而至府城。明日。觀所謂二雲者。盖小山蛇行而入海。阧然爲臺。在水軍營東北。曰海雲。多大鎭東南。曰沒雲。沒雲尤孤絶。通望益遠。極于天際。鎭人立于後。問焉曰。日光盪浪。而直湧如銀屋。何也。曰鯨魚噴水也。靑帘小如葉。飄浮閃倏矣。曰日本商船也。小峰前峙而童。騫如馬馳矣。曰絶影島也。粉垜帶霞而日射。如蓮華始拆矣。曰釜山營也。西峙而如千石囷者二矣。曰天城嘉德也。山啣夕照而離海可百里矣。曰巨濟之主峰也。如牛卧而東南行蜿蜒。其上若有樹矣。曰對馬島也。點點如螺䯻而雙立於天外矣。曰卵島也。海鳥所棲也。其間粘波如羣鴈序立矣。曰漁舟打石魚廻也。鎭人告曰。耽毛羅在巨濟之西南。其間有蓮花蓐芝。中國倭船之交往者。必由之也。余於是。有感焉。此秦人徐市之所從采藥道也。果能獨餌而不死否。其西金官國仙人旵始之所遊也。其東開雲。新羅憲康王見遊仙處也。今其人尙在否。元人范文虎以江浙十五萬兵。會高麗伐倭。樓船萬艘蔽海而至。其繫纜之洲。下碇之石。可見否。絶影島。中國之渥洼也。馬有龍種。三國高麗之所常取。今其無何也。萇山古國也。今其宮室池臺之處。可歷指歟。此則鎭人之所不知而余之所悲也。於是。姑與之飮酒。

臯蘭寺重修記 编辑

寺。百濟之舊也。仍而修之。凡累數百年而僧慧空以辛未二月三日改上樑。而來求記。辭不獲。爲其言以告之曰。空而以四界爲幻。况其宮乎。以身爲寄。况其所寄乎。凡而之爲此宮。竭其耳目心智。爲不小矣。將以寓而之信心。表而之念力。使後之人。皆知其有而使而之功。薦於佛而覆於四衆。此其心與而道。其不相戾也歟。况自多其功。而求記以傳之。尤不其妄矣乎。雖然。余以妄言而以妄聽。余嘗遊而之宮。覽宮之物。沿江上下。荒礎敗瓦。昔日之金房玉戺也。傍山陂陁。幽徑廢壁。昔日之桂苑長洲也。藪螢野燐。遠暎而邇滅者。昔日之銀釭華燭也。澗鳥巖花。朝輝而夕嚶者。昔日之粉顔纖腔也。江煙一帶。海月千里。暮磬飛而晨鍾淸者。昔日之禁扃發而鴻臚傳也。昔日之所有今日之所無也。今日之所有。亦昔日之所無也。有亦未必不爲多。無亦未必不爲少。有無無定。少多皆幻。而所爲寺之爲寺。亦何足自恃以爲功耶。雖然。醫幻莫如眞。治妄莫如實。余因是有感矣。古語曰。懷與安實敗名。夫國亂而遷都。都旣遷矣。而莫或之返焉。皆懷其安者也。晉元懷建康之安。宋高懷錢塘之安。錢塘視建康愈深。其僅存者幸也。高句麗遷平壤。百濟遷扶餘。皆其末葉之事。而扶餘有錢塘之樂。其亡尤易而速。寺今據其地而遊人集焉。使後之謀國者。由是而知存鑑戒。則亦空師之力也。然則而之請爲記。余之不辭而爲之。皆非妄也已。師其以爲如何。六月十一日。記。

蓬萊山成道庵刱建記 编辑

世出世雖異。而信心同也。和尙以信爲心。衆生以捨爲信。凡此成道庵者。以信心成也。和尙爲誰。嶺之僧聖玉也。玉之爲此。如鵲之含枝。一枝二枝。積小而成大。善男子善女人之爲捨。如牛之捐毛。一毛二毛。由拔而知痛。則此一毛孔。可以安九層功德㙮。一枝頭可以着須彌大山。由是推之。信心所積。當徧法界。十方淨土。無上福田。隨地湧現。何有於一座蓬萊山耶。汝又諦聽。汝觀世間物。誰爲不壞。然終不聞爛壞功㙮。何以故。功㙮由信心起。故在女信心。在我爲誠。誠以作聖。信心以成佛。何以故。信心與誠心無分別。故是名金剛。自汝寄語諸世間人。毋自作羚羊角。羚羊角不在外矣。是役也起於壬午季春。訖於仲秋。材瓦雜費。凡爲財六萬有奇。癸未二月上澣。麟洲道人。記。

環碧亭記 编辑

英雄豪傑之士。作事造慮。往往出於人之意表。而不知者。妄以臆之。後人遂信而傳之。可哂也已。昔劉越石。當晉陽之圍。月夜登樓淸嘯。胡人聞之。解而去。晉史言。其嘯甚悲。胡人莫不思鄕。遂去而歸。謝安方淝水寇來之時。往遊東山別墅。與客圍棋而賭。史亦云安石欲以鎭羣情。此皆非也。晉陽之圍。石勒之兵。期以滅此後食。嘯聲雖悲。豈肯思鄕而遂歸乎。果若史言。石勒之師無紀律。渠豈能僞定一時耶。盖越石在重圍之中。其閒適靜暇如此。何敵不辦。虜將盖畏之以遁也。淝水之役。晉室安危。在此一擧。而安石方角巾優遊。要以鎭物而已。則人誰肯信之耶。昔人有謀野而獲。盖安石性宜山林。雖有謀略。必待閒曠而得之。如裨諶之爲也。慶之爲府。在極北六鎭之窮處。隔江數里。穹廬相接。鳴鏑之聲日聞。人之驟見者。如豺狼虎豹之在前。必怖而走。故綢繆控禦之圖。居是府者。朝夕遑遑。猶懼不及。奚暇爲遊觀之樂乎。然府城東隅古有亭。曰環碧。以臨豆滿之江。江南北。羣山環擁。四顧濃碧。古府使潘侯碩枰。實刱之。觀政之暇。與邑客。日嬉于其上。杯酒歌舞。流連醉呼。殊不宜於關防之地。後之繼莅者。興廢沿革之際。固在可去而不可存。然相守至今。今府使某侯某方且新之。而求記於余。余惟潘公。祖宗朝名卿也。當金公宗瑞之後移民未定之時。而先爲此亭。盖其意不難知也。當其無事。雍容几案之間。而江山之勝。足以滌其亂慮滯志。凡所以治民繕戎之政。疏通暢達。無所不備。脫有不幸。又可以閒適靜暇。折衝樽俎。而示其無畏。使敵人望之。逡廵而退。與淸嘯之樓。圍棋之墅。古今如一。則其可存而不可去也明矣。某侯之意。其亦出於是否。且按其圖記。盖馬山東數千里。古東扶餘之國也。其南京。在鍾城潼關鎭北江外十數里之內。自亭以東江外。又有所謂奚關,斡東。我穆翼二王。日月胚胎之地。在周所謂漆沮。在漢所謂豐沛也。登亭以望。山勢淸遠。野面平濶。宛有中州之氣象。醉把酒杯。慨然有先春以南還我版圖之志。得之亭中者。又曷可少哉。若以爲離家望鄕。逍遙眺覽。聊以慰將士之心。則是晉史氏之淺也。豈作亭之意乎。余不可以不辨。

淸虗堂記 编辑

凡人之情。隨其所遇之境。而各異其思。是故。處山林寺觀之間。則其心曠而淨。立朝廷郊廟之際。則其心肅以警。在墟墓丘壠之中。則其心哀而遠。若其臨垣塞營壘之間。坐旗鼓樓櫓之內。其心武而怒。悲而壯。若或反是。則狂惑喪心之人也。匡城之客舘西軒曰淸虗。府使某侯旣修環碧之亭。而又改淸虗之舊。葺而易之。丹而雘之。旣就。求記於余。余惟淸虗者。道觀禪林之題也。子之府遠京師數千里。而當戎虜往來之衝。氊裘毳服之人日鳴鏑。而上下於江外數里之內。且軍務戎機民謨農政。日侵尋於其間。而欲求其淸虗。是猶塗諸越而轅之燕。幾何不爲狂惑喪心之人耶。雖然。余嘗求古英偉名士之志矣。諸葛孔明。當祁山之時。綸巾鶴氅。指揮營壘之間。而雍容暇豫。常若無事。李世勣臨陣。安閑如不欲戰。彼孔明儒將也。容或然矣。而如世勣者。武人桓洸。而亦能如此。盖膠擾忙遽而能爲將。天下未有是也。夫如是。故古之善爲將者。區畫旣定。靜而不動。而或居高明而遠眺望。以廣其志。如羊叔子輕裘緩帶。浮遊峴山之下。而平吳之功。已基於其中。若然者。其心固已淸虗澹泊。而事亦得以了然於其初。盖機務素明。計慮先得。故心無所事而然也。繼是而愈淸愈虗。智慮日生而無窮。事務日除而不煩。雖在亭障營壘之際。其心未始不如在山林曠遠之時。若謀無素定。雅尙閑暇而事事惟求淸虗。則是王昭遠欲學孔明。綸巾羽扇。賦詩而無事。其不爲郭崇鞱所乘。難矣。

古城遊記 编辑

火王山。在昌山縣治北。與靈鷲山相連。上有古城。中有三池。俗傳曹氏始祖出其中池。如耽羅高夫良三姓之爲者。其池泓渟黛蓄。深不可測。城下爲觀龍寺。寺新羅眞興王時所建。而眞興王。梁武帝元帝時在位。城之始。無可徵。壬辰倭變。紅衣將軍郭再祐。率傍近四五邑。入保焉。其後頗修築。而廢亦不久云。昌之爲邑。在淸道高靈間。故伊西大伽倻之境。而西北之丘。大冢纍纍。高可十數尺。廣幾一畒。盖古王侯公卿之葬。而樵牧入其中者。往往得古器皿之屬。當三韓三國之際。漢水以南。爲八十一國。而居嶺南尤多。新羅國都在今慶州。距北甚遠。伊西大伽倻。分據八公山南。後皆爲新羅所滅。盖大冢及城。皆其時物也。伊西世本東史無可考。而新羅儒禮王時。伊西古國。侵新羅。至竹長之陵。爲神兵所敗。大伽倻。首露五昆弟之一。而其中葉。有王嘉悉者。作琴。琴成而玄鶴舞於庭。今世所傳伽倻琴是也。癸酉三月之晦。從鄕紳二三子。遊於邑之後。登西丘上北山。彷徨於古城之下。見石色黃煤。苔蘚蒼老。纍纍大墳。望之。隱暎於殘照亂竹之間。余欲問其世。而其史籍圖記。亦無存者。而况於遺老乎。况於淸門之子孫。莊中之劒舃乎。噫嘻悲夫。世俗於東方事。略而不觀。雖羅麗近代。往往不知其興亡大槩。如二三子居其土而不知其事。尤不可也。遂列坐溪石上。命盲師河處遠。鼓伽倻之琴操。玄鶴之遺音。歸爲記。以附南國故事云爾。

溫王祠記 编辑

稷之東北三里。有古祠。寔我世祖朝所立。祀百濟始王溫祚者。春秋致香祝。縣監將其事。而歲久益慢。朱碧不治。藩拔級夷。牲酒之享。不以時蠲。邑之羣氓。祥慶不集。某侯之來。慨然興想曰。王之逃難。經始於此。未及十年。百姓安泰。以基五百年之業。其豐功偉烈。雖千萬歲可食玆土。吾之不圖。使靈不妥。罰其可辭。且先王追享之意。臣豈敢孤。於是。鳩工改修。爲費若干。丹靑煥然。廟貌如新。仍修春事。備三獻焉。取具蠲好。登降無愆。邑之人士。觀禮祠下。無不咨嗟歎息。旣事。太守命爲記。余不敢辭而爲之言曰。惟王之功烈。史已備言。其潛德遺光。尤可觀於兄弟之際。而獨恨其取馬韓之處。有未盡善也。當類利新至。先王遽薨。王之兄弟。挾母后胥宇之功。擁十臣智力之士。以藉口外氏之舊基。紾其臂而奪之食。則類利之勢無如何矣。然而拱手以付兄弟。相挈而去之。以絶嫌疑之路。庶幾延陵季子之志。與唐世民,臨淄王隆基異矣。及其孤羇渡河。韓王割地以居之。君臣之勢已成。今年受封。明年設柵。侮其弱而一朝掩取之。使箕氏千年之祀。不血於王之手。何其薄哉。昔文王之事紂。三分天下有其二。待其稔惡而自斃。然後取之。先儒以比之黃果自落。當是之時。箕氏之世。不絶如縷。加以上下離心。勢不能自立。稍遲數年。以德綏之。則封府庫。籍郡縣。如敬順之歸高麗。卽其必然之勢。受其籍而封之小縣。以無絶其祀。然後可以兩無憾焉。所謂黃果自落。固如此矣。初王作柵熊川。韓王遣使讓焉。王慙而壞之。嗟夫。王之畏義顧禮。至其終而未卒。使其臣苟能開益而匡輔。則以王之賢。何遽其不之返哉。此則余不敢咎王而私致恨於十臣者之無術焉。辛未某月日。記。

銅檣記 编辑

銅檣者。華人所立。八域多有之。盖漢馬援銅柱之流也。天興寺在稷之東南十里。寺門之外。銅檣高數丈。鐵索以四維之者甚牢。寺誌。唐時所立。辛未某月某日。從邑中二三子。登聖居。望慰禮城。憇寺之西樓。周覽古蹟。而徘徊歎息於銅檣之下。方西日返照。而光射赤金。燦然如新。不卞其爲千年前物也。然考諸圖記。不知所立者爲誰。又非遺民故老所可得以傳說。然以東史言之。唐之將帥渡海。入兩湖之界。惟百濟義慈時。而蘇定方以大將。及平泗泚。與降王將士。卽西歸。其兵初不及今牙稷之間。則檣固非定方樹也。定方之還。王子豐。復立爲王。其將福信,道琛,黑齒常之,沙吒相如。分據諸城。復與唐人苦戰三二年。其後唐將劉仁軌。以大衆僅乃克之。故唐兵之來。其將劉伯英,馮士貴,龎孝公,劉仁願,王文度等。不爲不多矣。然東史獨稱蘇定方,劉仁軌。仁軌又留治熊津數年而後返。故仁軌之名。學士猶或知之。且仁軌之東。請唐正朔廟諱。將以頒行於東國。此其意豈非自喜功名者邪。及其走豐而降常之也。功成志得。又爲千載之名。而冶銅爲柱。以自附於馬伏波。此固無甚怪者。然則檣之爲其時物無疑。而欲求其人。則又無出於仁軌之外者。昔襄陽一郡而羊杜繼治。皆任平吳之功。元凱獨爲二石。一置之山。而一投之水。然碑今不傳。而羊叔子之名。至于千萬年。而猶爲襄人之慕過於元凱。盖元凱以功。叔子以德。此其所異也。史稱仁軌留鎭之日。濟之境內。殭尸如莽。軌始爲之瘞骸籍戶。以此觀之。軌之疾戰力征。多殺人命。不能以德綏懷。徐而定之者可知矣。雖收天下之銅。立柱齊雲。當時非不爲威。孰能久而不忘如叔子之爲乎。宜其荒草野田之中。翳然獨立。而不知爲誰氏之物。徒資過客之疑爾。馬援征徵。則徵貳威德並行。土人至於以馬爲姓。廉州之界。過者。至今拜銅柱。此豈非其驗歟。余於是。又有感焉。寺之上。故慰禮城也。子孫驕逸。不念溫王之烈。而流連望海之樓。使唐兵猝入。而城邑爲墟。及其千載。荒煙零落。至於銅柱尙存。而遺羞不泯。嗚呼。用此可爲有國者之鑑。豈獨百濟也哉。或曰。銅檣者。浮屠家所建。其用視㙮。或曰。華人謂我東多出名將。銅檣所以壓地脉。是二者。皆不可信。及歸而爲之記。從行者崔鎭普,進士廉致周,崔興碩,童子崔潤甫及其從子粹得。

滌愁樓記 编辑

懽與樂。同出而殊名。憂與愁。異稱而共情。然懽譬諸樂。愈散而外著。愁較之憂。愈發而表見。故懽與愁。常異情而同行。相乘而常對待也。是以。君子之於去愁。必以懽而解之。猶物之去滓。必以水而滌之。然或情與物遷。當愁而强懽。則君子以爲非情。成歡驛在稷山北。爲圻湖分界。而當三南之衝。晨雞夜鈴。輪蹄如織。而滌愁樓在驛南。爲留客之舘。前有池塘。圜以楊柳數十株。紅白菡萏。與藻菱蒲芷。被於水面。登樓而望。自聖居以西。沙橋以北。極之於海。瀰漫大野。一擧目。若可得之。覽者。無不稱快。然行旅之過是者。皆有公私之憂。而得失之機。膠擾於其中。則登斯樓也。覽物向風。愁若可滌。而及夫下樓而去也。其纏綿悽慽不可聊者。如萍之復合。如草之復生。是豈可以言滌愁乎。古之賢士。其與此異。其養有素而其志已定。事之當否。瞭於目中。而得失之幾。莫得以動其心。其蘊於中也常樂而無憂。其發於情也常懽而無愁。當其有行旅之苦。出於黃塵濁川之間。而得遇荷塘柳堤曠野遠林。於以登臨而眺望。其心何如。盖其無憂於心。故境接而懽生。樂在於中。故物來而愁滌。非如常情之緣境而生懽。玩物而排愁。雖暫有樂。境退物去則還如舊也。或曰。昔范希文作岳陽樓記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然則如斯者。雖登玆樓。未可以言滌愁耶。余曰。非也。凡人之憂。不出於己私。是以。悽悽惻惻而愁不可解也。如希文者。其憂散于四海。而布在億兆人之心中。盖常坦蕩而不可囿也。豈如小人之慽慽耶。嗚呼。安得與斯人者。共登斯樓。以滌吾心中之愁哉。辛未月日。余寓稷衙。督郵某君。重修其圮。送書請記。凡功費若干。爲日若干。夫成懽之與滌愁。待對之名也。君旣淸愼。以得郵人之歡。而又欲去行旅之愁。卽樓而新其制。凡此者。皆君子之心也。可與言懽愁之義。故書此以歸之。夫懽樂有淺深。憂愁有內外。樂於中者深。故懽於外者厚。是以。心無憂而愁可滌也。滌之爲言。如沐浴其身以去垢。不復留也。嗚呼。以此爲爾雅註疏可也。爲滌愁樓記亦可也。

昌山縣學重修記 编辑

慶尙七十一州。在鳥嶺竹嶺之外。土厚而水深。檀箕時。不入於版圖。人民謠俗。自成別區。三韓以來。徐耶伐,音汁伐,駕洛,沙梁,押督五伽倻之國。雜然以什數。皆鴻厖不除。赫居世始之以敦朴質野之治。三姓一官。君子之國。儒理,脫解,味鄒,神聖在宥。而其人優遊浸化於節忠義孝之際。朴堤上,金歆運,官昌,竹竹之屬。史不絶書。盖其地重重爲邪。仁人之化易入而然也。我朝名臣碩輔。多嶺南人。一蠧,退陶諸先生。儒道設敎。興發人材。故世謂三韓之嶺南。中國之鄒魯也。昌山居省之南陬。地隔於安禮儒賢之鄕。而南接丹城晉州。丹晉俗任俠。士夫不知耕。劒馬歌呼。喜追逐。談官長得失。與安禮敦厚之風絶異。故昌介其間。淳漓不均。然往往有孝子悌弟。貞婦順孫。至性苦行。雖古人有不可易者。盖若濟之以學。何遽不若安禮哉。諸生成君虎起等。飭於行。幹於事。出入校宮。多所修擧。癸酉春。以正堂及兩廡。有可以修改告官。官爲之庋費與校院之財。凡四旬而役告畢。噫。校者敎也。先王所以正其俗成其化也。自西周道衰而此法隨壞。略施於漢東京之世。而有其容。無其實。宋氏欲行而未能。洛閩諸君子。相與講究其法。而言之而已。海東箕子。以洪範授周。退而行其道於本國。以明其彝倫。彝倫者。學校之本也。自是以後。衛滿,高句麗,百濟,渤海,高麗。皆不離於夷。自本朝開國。上而接箕氏之統。而旁求洛閩遺法。以興文治。大州小縣。無不立學。窮鄕下邑如玆土者。亦得以知所重焉。今古人材之盛。儒賢之興。莫非學校之力也。鴻朗大雅之風。豈亶爲羅俗朴厚而止哉。然則今日繕理之政。宜亦不可忘矣。成君請余記之。夫重修小事也。然猶推本學校之遺意。前代之謠俗者。所以望諸生於遠大。而且使備知南國故事云爾。

世管亭記 编辑

洛東之水。至昌山治西。爲馬首院津。楊氏世管亭在其東岸。余自永慕亭泝而上。舍舟而登覽焉。有楊氏二少年出迎。由戶阼以往。禮數可觀。因問世管之義。曰。吾父吾祖上之。至七世。始居于此。而爲此亭。自七世至吾祖吾父之子若孫。凡讀書爲文者。無不居之。此亭之所由名也。又曰。非獨此也。由亭而望。數十百里凡江山之遠近。魚鳥之下上。皆吾所管也。余觀亭之制。甚狹而陋。堂庖之處。不過數畒。而偪仄孤懸於重崖斷岸之上。地左右又無良田美畦可以爲衣食之原。盖所謂絶地也。特西南北皆大野。江北來而橫斷之。江西諸山。曼延起伏於煙雲杳藹之間。叢靑遠翠可挹。而有與夫江風山月。古人所謂無盡藏者。不可謂不富矣。然世之人。知而愛之者。又無幾焉。盖無與爭此亭者矣。是以。至於七世累數百年之久。而猶不失。亦可以見古人之思深也。余於是。抑有感焉。夫漢水以下。上貴遊亭榭。朱甍綺戶。凉室煖宇。凡其堅緻精巧。爲子孫累世計者。可謂至矣。然當其身。馳騁榮利者。未必一日放於其間。又其子孫歌酒嬉遊。聲伎流連。一朝不能居而爲佗人物。其能保數世之有者幾希焉。其視楊氏之亭。爲如何哉。余聞楊氏之先太師公。本中國人。從魯國公主東來。事高麗爲名臣。其後多聞人。中世之居此者。又能以文學率其子弟。流風遺韻。相守至今。可謂世濟其美者矣。然則楊氏之世管。又可見於江山風物之外。夫惟有此而後。江山風物。亦得以世管。不然。此水上下荒墟古礎。皆古人之亭也。又誰能問其世哉。楊君請記其言。遂書以歸之。

嘉禾縣學重修記 编辑

爲宮於邑。奉先師夫子于其中。四國公十侯。左右列侍。又爲齋祭之室。誦講之堂。休息之廬。庖湢庫廐。亦莫不備。自始建至于百世。俾勿壞。其誦講之堂。分列東西。居一邑士夫子弟與民之俊秀。庫有養士之需。里有給使之隷。而齋又儲經史子書。使其人。治心養性。進德修業。用以爲異日事君治民之資。其法雖未盡具。其意亦莫不粗備。自置士以至于百世。俾勿壞。此我先王法古之規。而八路縣郡府州之所同然也。松禾之縣校。歲久不治。是年益壞於夏秋之雨潦。諸生晨詣廟宮。彷徨歎嗟曰。邑之有此。將以期于久遠而勿壞。是豈可一日安乎中歟。於是。謁力於官。而且發其庫之儲。次第修擧。以至秋菜之前一日。而功皆告訖。晨事之日。諸生肅掇拜服于列。有起而揖曰。校之有士。豈徒然哉。亦將以崇德發敎。並淑一鄕。勿墜於古今者也。今吾之鄕與向者之堂。寧有異乎。其或有弁髦經傳。隴斷錐刀而榱椽敗矣。其或有恃財長雄。侵弱侮寡而桷杙摧矣。遺棄行業。惰慢成習而根棟朽矣。妄談官長。與聞色目。叫怒忿競。睢盱抵突。視校宮爲爭塲。以傾軋爲能事。而丹靑塗盖。戶闥階戺。無一不受其渝傷崩陊剝泐之患矣。然則室修而人荒。名存而實亡。其與我幾何。唯有求文而自警。庶幾人與室俱修而勿壞。其可乎。皆曰。諾。於是。族人某持是言而求記於余。於乎。松之士庶幾歟。夫是之謂良心。其發也如泉之達。如火之燃。誰能遏之。余嘗謂鄭子産對鄭人之毁鄕校也。其言雖善。其意猶未盡善。何者。人議執政善者吾行之。不善者吾改之。是吾師也。然則鄕校之存毁。惟己之爲而人不與也。君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故經曰。侯以明之。撻以記之。書用識哉。欲並生哉。盖君子之存心宜如此也。使子産而知此意。其必曰。設爲學校。所以敎人自修也已。吾爲執政。誠能修己以敎人。士亦將自修之不暇。何暇及人。吾過也夫。吾過也夫。且夫人議己政。善吾行之。不善吾改之。是吾師也。吾猶懼校之不修。其何毁之敢爲。夫如此而後。人與己可以兩盡而無憾耳矣。惜乎。其言不出於此也。今夫後世之鄕校。大率自修少而議人多。其爲官長有司者。雖不敢爲鄭人之言毁。而世之如子産者。亦復希有。則其存與毁。盖置之相忘而若無所關也者。諸皆是也。凡此豈非士之罪歟。今松之官長。能知所重。不憚其費。而士亦因校之修而亦將自修也。是皆子産之所未及行。而鄭士之所不能爲也。此其良心將未有知其所極。豈不美哉。然良心之發也。惟在擴充。昔者孟子常以是敎人。其法甚具。諸生有事是宮。仰瞻孔孟。儼乎其有臨。如承親誨。相與不怠。則由今以後。盥洗周旋於其側。將有所蹜躩不苟。俯仰有光者矣。斯可以知其所進也歟。

獅子庵記 编辑

我捨而彼受之。非與彼也。彼有而我無之。非去我也。使人知其如此而信之勿疑。惟不私者可以及之。使人知其不私而信之勿疑。此又惟有道者能。然今夫浮屠大師之人。意有所爲。一衲一筇。眇然獨出。而指顧之間。如經藏萬卷千佛繪塑。廣廈千間。指事而成。無不如意。世不察以爲誑惑而得之過矣。夫衆生之愛而難捨與身命等。惟財爲然。彼誑惑而得之。一人二人可矣。何至於擧世忘其所愛歟。今有至虗而明者。水與鏡也。人以韶姸。來相照暎。愛心在人。水鏡無與。人之施捨。亦復何異。若復市井駔儈。都邑賈人。耗竭心思。勤苦身體。苟可得之。無所不至。所得毫末。其苦無量。何也。以私求私。猶以火濟火。遇焚則止也。古昔王者理財。利歸於民而上不患無財。其理一也。而王介甫長蘆寺記。乃曰。智福禪者。當天下貧窶之時。能獨鼓舞其智。數年之中。得財千萬。嗚呼。以范蠡之雄。十九年之久。而僅乃三致千金。智福老癯禪。焉能以才術致哉。此介甫所以自誤也。今有年少一經僧。二年而致錢十九萬有奇。米七百斛有奇。於窮山絶崖之間。卒成八十楹之院宇。丹靑輪奐。壯麗宏奇。譬如海蜃潛伏海底。噓成樓臺。莫知其端倪。可謂能矣。全羅道泰仁縣回門山獅子庵大師德慧者。盖爲獅子庵如此。庵建於新羅憲康王時。今二千年。而慧年方二十五。能重建之。其果鼓舞其才而得之如介甫之云歟。是智福之耻也。抑亦噓氣自然而成之如彩樓之爲歟。蜃樓空而獅庵眞。我捨而非去我也。彼有而非爲彼也。使人知其如此而信之勿疑。惟不私者也。使人知其不私而信之勿疑。又惟有道者也。若慧者。盖亦幾於有道而不自私者歟。慧盖余之同姓。從余求識其成。於是乎書。時某年月日。

卧遊軒記 编辑

南川子惡動喜靜。出於天性。在闤闠中。諠呶咻聒若將悸也。及卧是軒也。四面松檜楓楠環合。不聞人聲。日攤書其間。枕藉坐卧。甚自適也。未浹旬。忽聞有聲生於空裏。千百不齊。不知何物何聲。姑以可卞者。彷彿圖之。初有風螗撲窻聲。蜜蜂東搶西閃。驅之復來。來復不去。去復不遠。輒手揮扇撲。雜然有聲。又有蠆蜂緣簷營窠。從桷之有蠧穴者。而出入作聲。鳥之巢於瓦底。已鬻子者。含虫入窠。諸子延頸振翼。已哺未哺皆有聲。未成巢者。飛且入而過誤墜其氄羽。若蒿莖因風飄忽。他鳥見之掠過。鳥奮而逐之。兩鳥相抱啾哄。復啣入窠。而他鳥亦隨至更哄聲。蝶過墻頭。鳥逐之不及。或及而撲之。又顧而呼羣聲。方抱卵者。將出窠。欲飛不飛。窺人作聲。又有山鳥粥粥聲。鼎小姐聲。鳩左右坐呴呴吃吃聲。鳶呼雨聲。烏啞啞聲。鴠鶡咳聲。鸛磔磔聲。隼鴪鴪聲。啄木上下枝聲。已而風起水流。樹鳴澗響。南華所稱風木形聲。一時交作。接應不暇。耳根鬧熱。牽動心腑。怔悸不寧。與闤闠向時無異也。盖以爲聲在此間。則今日以前閑居閴寂。了不知其聲之爲聲。以爲聲不在此間。則今日雜然而至者。皆不出於眼境之外。非從闤闠來。亦非自虗空生也。若又謂之聲從眼生則眼非有聲。謂之聲自耳出則耳又無聲。是知非眼非耳。聲出於心。向之所謂樂於靜寂者。爲其暫離闤闠而自以爲適也。今之不堪者。心無所得。猶夫前日。故病復生於閑寂也。盖是山間水厓。虫鳥樹風。紛然作聲。愈諠愈靜。愈聒愈寂。此固君子閑居之樂。其心之湛一。固已不牽夫闤闠山林之名而後。可以語此也。余旣感其事。而所居之軒曰卧遊。仍作卧遊軒記。

百諠堂記 编辑

凡物無有可忘。苟有可忘。必至於坐忘。坐忘之害。與坐馳無異。苟至於坐馳。則其與喪心者幾希。故君子有所勿忘而能至於忘。昔司馬子微。作坐忘論。而其旨歸於道釋。是故。二家者其心多一忘字。而紛綸膠擾。每至於亂然。余遊嶺外。有曇和首座者。以其術名。謂余以勿忘勿助。儒家與禪。本無二致。此其人年老。類有道者。君子謂禪者。加之一錢。則其心亂。此人盖體驗而知其坐忘之不可以應事。見吾儒勿忘勿助之說。而竊其意以飾其辭。由此觀之。人有患事之紛挐而欲遂忘之者。皆不知道之過也。故君子必先有事於義理之學。有所勿忘而後其餘可忘。不此之爲。而强欲忘。則亦坐馳也。韓季明治第於南麓。而顔其所居之齋曰百諠。求余文爲記。余謂季明何居。子之志也使事事而欲忘。則不幾於坐忘乎。事至而不能應。則不幾於坐馳乎。此皆子之所知也。雖然。欲觀子之志矣。昔者范希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則是天下之外都忘之。自其一身利害。一家憂樂。固無與也。然希文其小者也。顔子一簞食。一瓢飮。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程子曰。當尋顔子樂處所樂何事。則是顔子樂道之外。亦都忘而自其富貴利達。一切外物固無與也。是二子者。皆勿忘而後。至於忘。何居子之志也。季明笑曰。吾於二事。皆欲勿忘焉。而未能焉者也。自其外不以一事而累吾之中。此吾所謂百諠也。倘其遺外世務。拋棄志業。而惟諠之求。則是曇和禪者之罪人也。吾豈爲是哉。遂書其說。以爲百諠堂記。

馭風亭記 编辑

新邑之客舘東峰。古有亭曰馭風。處勢高敞。四無障礙。風從下上。亭翼然而欲飛者。盖其受名之由也。太守某新之。而求記於余。余惟風者。水月之流也。然水可浥而尊之。月可瀝而方諸。而風之行也。手不可握而有也。足不可蹴而住也。又孰能騰其身而馭之哉。而莊周乃爲妄言曰。列子馭風。旬有五日而反。泠然善也。世不察。遂以爲至人能馭風然。莊子曰。心與天遊。夫心能天遊而獨不能馭風哉。且又馭風而不能以天遊。無是理也。則列子之馭風。盖亦以心而不以身也。嘗試觀之。風生於自然之刁刁之瀏瀏。蓄於山林。激於竅穴。橫行於川澤江海之間。而呼吸嗃叱。飄厲動盪。遇物而成聲。因空而作勢。俱歸於自然。而不自以爲心焉。人之馭之也。又以其尻輪神馬。僊僊傞傞。馳騁於上下。周流於六虗。與之爲一而不可離。則雖在於深櫳複屋。而其馭之也有餘。何必於高山之頂而縹緲之樓臺也哉。列子之馭風。由是術也。然而列子。莊老之徒也。其道因應變化。無所用於世。則以風自適於天地四方之倪。無不可者。而今於百里之邑。有民社之委。簿牒之煩。而惟適之是求。則不幾於猖狂自恣。荒闕其職事乎。雖然。古人謀野而獲。當其倚檻而息也。風集於子之帷帳襟袖。以爽其胸懷。而飄飄然神遊於無累。其發之於政。盖通蔽而明生。滌吝而淸得。仍之散入蔀茅之下。爲庶人之風。物阜而草偃。太守之意。其亦出於斯歟。是爲記。

記雷 编辑

夫人信其耳目。過於古人之言。是以安近而忽遠。今有聲非常聲。而聰耳者言之。其聾者疑於無聲。色非常色。而明目者辨之。其瞽者疑於無色。非無聲也。非無色也。而不知者罪在於聾瞽也。以其聾瞽。疑人之聰明。豈非惑哉。今夫怪力亂神此四者。聖人之所不言。然而豶羊罔象之類。聖人亦言之甚詳。盖天地之間。無物不有。雖神怪之事。不可以耳目之所不及而遂不信也。要不可以爲常耳。圖經。載雷神狀。如小兒。夷堅志。雷州之地。雷神甚多。時入人家爲亂。其形如猪。不知者以爲雷苟有神。必雄猛特大。何似乎小兒。况猪者。物之最賤。豈可以爲類乎。是二者。人皆疑之。上之四十七年庚寅季夏。京城大雷。一時五震。其一震南部人家之老檜。其隣卽余宗家。有女奴之子年纔五歲。其語僅可卞爺孃。忽大呼曰。火塊在前。沐墨小兒驅而去。其家怪而詰之。遂不言而啼。盖五歲兒靈機不散。怳惚見之而得其狀也。儒家有格致之工。今日格一理。明日格一理。以致其知。盖欲畢致其所不知之理也。且其所格。非別件事。常不出於日用常行之外。然而先生宿儒終年而不得究其物。况神變鬼怪之事乎。故學者非特此也。凡耳目所不及而强不信者。聾瞽之類也。終身迷惑而不知返。余特著之。以戒夫安近而忽遠者。

過露梁記 编辑

露梁之南。窿然小丘。有古墓五。碑以記之曰某氏之墓。乙亥之冬某月日。余問舍安山還。路出墓下。時西日光薄。悲風四起。余下馬孤拜。悵然躊躇如不忍去。忽見人腦骨一片在荒砌間。余悲其暴露。而且爲其在玆墓之旁也。衣以扇布。謹埋之淨土。呼而弔之曰。生爲何人。死因何事。如其古人。爲貴爲壽。爲賢爲智。皆不可知。抑爲今人。斧鉞之傷。凍餒之削。生無子孫。死不埋瘞。其然其否。又孰能與。嗟夫。人之有生。爲患孔多。內而陰陽之害。外則金木之灾。及其死也。狐狸謀諸外。螻蟻居其內。百年之後。飄爲飛塵。蕩爲冷風。形旣滅矣。然後乃已。是以達人。捨而不累。莊生釋迦。其言萬數。吾儒兢兢。有三不朽。盖名與神存。亦不以形。故由是言之。形之於人。最居其後。君子不惜。以易其名。盖嘗斬頭穴胸。剖脰折脛。糜之木石。爛之鼎鑊。灰之颺風。臠之至骨。視之若遺。以獻所賢。夫君子之於形。其輕若此者。以其名之所重無前。其志已堅。而其名已全。其形已固。而甘於等捐。彼猶爲斂之爲棺。築之爲墳。又爲之碑而傳之。其事固已妄。而其心亦已狷。况愛其塚旁之遺骨。而竊竊然收而瘞之。又愧夫太上之忘情。雖然。弔古慕義。悽愴而感慨者。其心之荒忽。又不自知其所由生。永臨風而惝怳。魂彷彿而來聽。

金生寺重修記 编辑

士有不純於道。而以一藝成名。猶賢乎博而不精。然非優遊淡泊頹墮而委靡者之所得爲也。世以金生爲頭陀人。余嘗疑之。昔昌黎韓子與閑上人論書。其言以浮屠行偏於淡泊。其書必委靡頹墮。君子以爲昌黎知言。今金生之書。精勁遒逸。結搆如法。類非浮屠人所可能。其蘊於中者可知已。盖金生。隱者也。當孝昭惠恭之際。羅運中衰而大夫世官。人才在下而不能用。如生者懷抱利器。鬱鬱不得志。於是乎一發之書。如張旭之於學草。聖世不察。以爲頭陀。亦已過矣。是或以頭陀形。自逃於禪林梵宇之間。而其心之勃然慨忼。糾結而輪囷者。顧何嘗已乎。且其號金生。不獨以梵名自見。則其意不難知也。其所居寺在蘂城之北津。寺下錦障江東北來。而羣山環擁四面。其巓崖崛嵂。峽水闘激。鳥獸蟲魚之飛走游動。林藪澗谷。草木神鬼之幽遠陰嘼。與夫風月之上下。漁舟賈舶之來往。經僧唄子叩魚鳴鍾之聲響。皆生揮灑得意之餘境。今之學者。但欲求生書於棗木苔石之上。其去眞益遠矣。史稱生年逾八十。猶操簡不休。其固且專如此。迹布於中國。名垂於百代。豈苟而已哉。士之志於道。固無論已。苟欲以一藝名者。亦不可優遊淡泊頹墮而得之也明矣。余故論之。以警世之學者。湖西僧空悟方謀鳩材重建。先以記爲請。辭不獲。書此以歸之。且以自警。

林府尹祠堂重修記 编辑

吾嘗讀昌黎送人序。郴州在嶺上。其氣蜿蟺。扶輿磅礴而鬱積。意必有魁奇忠信材德之民生其間。此恐不然。夫山川深險。其氣往往屬之於異物。而不能爲人。是故。名賢碩輔材傑之士。多出於平原廣野。山水紆餘。爽朗空濶之處。而高山急水巓崖鬱嵂之地。恒見其白金,水銀,丹砂,石英,鍾乳。橘柚之包。竹箭之美。千尋之名材而已。曷嘗見其人哉。故自唐至今。郴州未聞出名士。則唐以前又可知矣。忠之爲州。據江中流而當槐延四郡之峽口。山始紆徐而婉轉。水始奔放而洄沿。有中國荊湖之想焉。吾嘗過州之㺚川。覽其山水曠爽。原埜平濶。于丹月驛東。故宅巋然。問之則林府尹祠而遺像在其中。溪崖上荒臺百尺。公童子時所遊。野老猶能指點。古語云。人傑地靈。不其然乎。公貌如書生。而眉眼有英氣。然不可盡其胸中之奇。士之生於東方。雖志槩高邁。多局於山川。自開闢以來。能以中國爲己事者盖寡矣。東周之時。朝鮮侯箕氏。惡燕伯僭號。將西討以尊王室。後遂不終。薛罽頭爲唐將戰死。然不過一勇士之任。黑齒常之效力西邊。亦無關唐室存亡。張保臯,鄭年以小將事藩帥。頗著名。然無表表之功業。崔致遠,李齊賢諸人。又嘗往來中國。而文士遊談。無補於彼此。高麗時。宋人要我通徽,欽消息。麗人竟不敢出謀。大抵皆碌碌耳。公送獨步登萊。欲與中國。夾討建州。乃天下大計。皇朝興亡所係。豈不偉哉。使其志竟成。朝鮮有桓,文之烈。中國獲晉,鄭之依。其不成者。天也。萬曆辛卯。平秀吉有慢書來。重峰趙子上疏請斬其使。奏聞天朝。且布告琉球,暹羅海外諸國。聲罪致討。此非書生一時之論也。其才足以當之。余嘗以爲東方有二偉人。盖重峰及公也。薛罽頭,張保臯輩。特其徒隷耳。㺚川之源。出俗離。過丹月。與五臺水合爲大江。而彈琴臺在其間。于勒仙人所逍遙。而壬辰申元帥背水戰之所。其淸淑爽豁。重之以肅殺。而山河間氣。又發露於公。可見其彷彿。余嘗拜公像而徘徊顧望。流連而不忍去。今於十年之後。官爲之重修其祠。而後孫某求余識其事。遂書昔日所得於心目者。以歸之云爾。

偃松記 编辑

將爲棟樑楹桷舟車棺槨之材焉。則有百尋之直。凌霄漢而出林藪。將爲怪石假山軒墀沼囿之飾焉。則有盈尺之矮。蚴樛而蕭散。皆松之材也。而其爲德不同焉。余家廟宇之前。有老松生而偃。其大五六拱。緣三楹之簷而布。其枝葉盤菀牴牾。如盖障焉。盖風凌雨薄日爆雪饕。而簷楹之內。凡窻欞軒檻之屬。頗賴其力。雖不及百尋之用。而較諸軒墀之飾則已多矣。古之君子嘗有寓心於物。而比其志焉。如蓮菊之外。惟松與竹爲多。盖松有逸韻。竹有苦節。君子之風也。斯松也寄玆神明之奧。而處人庭宇之際。不待人巧而俯身以就下。使其枝幹四披而旁覆。風雨雪日之害。無得以干焉。則慈孫孝子之心。亦賴以爲安矣。今之君子果能像其志焉。則吾知其出而用於世。必能輔翼其君。大庇生民而衛其社稷。如松之自俯而就人也明矣。然則玆松之爲用。豈直百尋之材也哉。遂爲之頌曰。

庇覆似仁。俯僂似禮。護寢似義。托根似智。不改似信。五德俱備。行比君子。置像一世。

巽齋記 编辑

凡物性有所至順而無物能忤者。莫過於風。是以行天之命令。布之萬物而無所不入。盖我以順行之而物亦不敢不順。雖有不順。物與我皆自然。初無損於順之道也。何以故行其所無事也。禹之治水。亦循其勢而利導之。至於鑿龍門决呂梁。物有不順。則亦行之而已。顧何害於吾之順乎。凡人行有所拂亂。事有所乖逆。不得於心而爲其病者。皆不能行其所無事也。彼所乖忤而我爲之恚。猶彼有痔瘍而我爲之痒也。豈非大惑哉。嘗試觀之。風起於蒼茫之中。過而行乎木也。呼嗃吸哮。叫叱唱喁。其聲百變。謂生於空。空無處所。何自有聲。謂生於木。平林靜晝。本自無聲。非木非空。生於所激而不自爲主。安於所遇而不自爲怒。凡噓而炎。吹而冷。大而周流六虗之間。細而委曲窽隙之際。所至而無不入。所迎而無不順。其勢至動而亦無所勞。何以故則所謂行其所無事也。此君子之所法以行己之術也。君子處世。物來順應。達而在上而其志不以爲泰。窮而在下而其心不以爲戚。道苟修矣而不責於不在己。是以。命之所在而心有所至安。此巽之道也。巽之彖曰。重巽。以申命。而其象亦曰。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上順下而出之。下順上而從之。命令行。政事理而民無不服。則此又巽之見於事者也。聖人以巽之體。存其心。使其志。無所拂亂。以巽之用。制其命。使其化無所不入。其志無所拂亂。其化無所不入。故行己處物而無不宜也。此所以巽之道亨而利有攸往也。遂以名吾室。

盆池小石記 编辑

物有同類而小大不齊。然達人視之如一。故鯤鵬之於鵰鳩。犛牛之於狸狌。類也。泰山之於丘垤。河海之於潢潦。亦類也。是以。自有鵰鳩狸狌。而知鵾鵬之脩。犛牛之大。自有潢潦丘垤。而知泰山之高。河海之深。未有慕其大而廢其小也。禹治五嶽四瀆。天下之大山深水。無過於是。然山海經曰。崑崙之山。其高三千里。尾閭之水。其深下通於九地。佛家之言曰。月包大地。其中所謂蟾兎桂樹者。乃山河影。是又以大地爲山河也。然則崑崙尾閭。又不足以論其高深也。推此類也。大者自大。未見其大。小者自小。未見其小。斯豈非莊生所以齊物者歟。余嘗有幽憂之病。無所寓意。爲置二石盆池中。其一雙峙。有三峰之勢。頗奇峭偃蹇。巖罅小松三二株。石竹間之。又被以苔蘚。蒼潤可愛。空其底爲數穴。小魚十數尾潛其中。時出遊萍藻之間。嚵嚼撥剌。往來翕忽。如有江湖之趣。觀者稱奇。余平生不能壯遊。然嘗南望雞龍俗離。東登淸心樓。東南出嶺嶠。舟遊洛東。上琵琶山。觀郭忘憂古居。遂臨釜山大海。見鯨魚出沒。平望對馬洲而歸。當時頗覺心目爽豁。今復不能省記。而移其情於此間。朝夕相對。其適意寓樂。亦不知與昔觀孰勝否也。又惡知小大之所在。古人言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是以。大小之辨戰乎中。而去就之擇交乎前。心爲其役。終身不寧。故凡辭抱關而求鍾鼎。厭丈室而樂榱題。耻縕褐而貪輕裘。退欵段而進軒駟。皆喜大而惡小之過也。方其未得之也。戚戚以悲。旣得之也。又恐失之。豈不大哀乎。是以。達人一視。余雖不足爲達人。其所願者。自重而輕物。寡欲而易求。當自觀小石始。是爲記。

三畏齋記 编辑

徐兄百承。卜居駒城之野。顔其讀書之室曰三畏。余質之曰。何居乎。三畏之義也。俗稱居鄕有三畏。畏蛇畏虎畏太守。兄之畏在是否。曰。否否。吾芟除蕪穢。窒穴築洿。遠奧而辟闇。蛇莫害也。僮不遠樵。樹其藩垣。深居而簡出。虎無患也。先冬而納稅。未令而應徭。惟官長之善而不談其惡。太守亦不足憂也。然則其惟孔子之言乎。論語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兄之畏在是否。曰。然。天命吾所以生以成以終。大人吾所受敎。聖言吾所明。由是之畏。可以出畏。畏莫過於是也。曰。然。兄之言誠得之矣。雖然。未知其要也。由前之說則太淺。由後之說則太深。夫太深躐等。太淺自侮。非學者之中也。聖人有切中人之病三言。一曰畏。二曰愼。三曰敬。夫畏者。七情之懼也。雖備於性。而不節之則入於病。聖人以愼與敬而醫之。愼者。所以防未然。不至於病也。敬者。所以持未危。以至於無畏也。徒知畏之爲貴而不濟以敬愼。則懦者葸然爲恭焉已矣。剛者悍然爲勇焉已矣。皆非所以爲中也。凡古之仁聖賢人。未有不由畏而入道者。然其過而入於異端。則皆不以敬愼故耳。楊朱畏利之不專。墨子畏愛之不博。以至於老氏。畏死。佛氏。畏生。縱橫家畏不富貴。刑名家畏不傷人。莊周,惠施,田騈,眘到,禽滑釐,公孫龍,鄒衍,尸佼,鄧陵子之屬。皆畏其言之不能勝人。非惟此也。如吾黨之荀况,揚雄,王通,陸子靜,王伯安。亦畏其學之不新奇。而不知愼擇而敬持。凡如是者。皆畏其不當畏者也。君子不然。惟愼於所入。敬於所守。而畏其不如人。先以是三言而爲其本。而推而大之於孔子之三畏。嗚呼。經曰。不畏入畏。雖然。君子有所畏。亦不可不愼其所以畏也。百承請記其言。遂書以歸之。

環鏡樓記 编辑

環鏡樓者何。雪山縣願豐樓也。願豐樓者何。縣南門也。俯臨野色。昔所以名。今更之何。門外水田七十步。築堤而瀦之。以屬之內池。則三面皆水也。故改今名。而樓據內外池之要。若島嶼焉。天光雲影之徘徊。飛鳥游魚之來往。草樹花竹之掩暎。如在鏡中。而皆管領於樓。池幅員三百六十步。迤邐紆曲。各具浦汊島嶼港峽之形。譬之於山。木假石假之類也。樓之小不盈數楹。而東望松竹夾崖。楡柳成行。水由中而行。露見一曲。則賀知章之鑑湖歟。內而隷廨偪側。湫喧可厭。一出峽口。靑山環向。煙藪彌望。若遠若近。則王摩詰之輞川歟。廻塘曲水。虹梯偃月。荷葉鋪錢。棹謳互答。游魚躍出。則通塘而若耶也。霧之晨。星之夕。駕葉舟。叩蘭槳。宛在中流。隱約望之。若有江湖之勢焉。則又瀟湘而洞庭也。太守有暇。挾經卷。携琴尊。以陟以遨。顧而樂之。客有笑其爲坎井之蛙。且譏其放浪害事。余曰。不然。今夫舟車糧糗無所具。筇屐衣裝無宿備。而遺棄鄕園水丘之樂。慕江淮巴巫之遊則迂矣。貨賄財寶不及人。田園第宅無所有。而厭惡布粟闔廬之薄。覬錦玉宮室之侈則濫矣。古之君子。約居苟美而常思不如我者。故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擊甕叩缶。皆可以樂。抱關擊柝。皆可以爲官。牛車欵段。皆可以便體。架齧石。峙腐木以爲山。而皆可以當蓬壺。開方塘。活盆魚以爲水。而皆可以敵江湖。是以。君子可以知足。可以知止。亦可以安分而守常。去華而絶誘。况斯池也。可以鑑物。可以潤枯。太守之遊焉息焉。又可以反隅於爲政。照見姸媸。發摘姦伏。民之受賜也。當由此始焉。則是不可以不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