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大学小史

光华大学小史
作者:呂思勉
1945年
原刊一九四五年五月《光华通讯》第五期

光华大学,创办于民国十四年六月。先是,日本在上海所设纱厂日内外棉织会社者,无故停工,工人求复工,日人速开枪击之,死一人(按:即顾正红烈士),伤三十有七,各学校闻之大愤,募捐以事吊唁;游行演说,以警告民众。公共租界捕房拘之,群众集捕房求释,捕房又开枪击之,死十一人,伤者无算,时为五月三十日,世所谓“五卅惨案”者也。于是民愤益甚,学校罢课,商店罢市,外人所雇华工罢工,起自上海,延及全国,所至惨案亦随之而起。美教会在上海所设大学曰圣约翰者,校长卜舫济氏,禁学生参于其事,且毁我国旗。六月三日,学生五百五十三人、本国教员 十九人皆去校,即设善后委员会,自谋立学。

王省三(丰镐)先生闻之,捐大西路地六十余亩,以为校址。张咏霓(寿镛)、朱经农先生等,咸为筹募经费,规划教科,乃定校名为光华,公推咏霓先生主其事。先赁屋法租界之霞飞路(编者按:即今之淮海中路)以立大学;新西区之枫林桥,以立附属中学,九月七日开学,旧约翰学生纷纷来归,新生亦闻风而至,凡九百七十余人,逾于约翰之旧焉。明年春,校舍兴工,费用由校董、校长认捐,学生筹募,不足,则发行建筑公债以补之。秋,大学先迁入。明年春,江苏督军齐燮元与浙江督军卢永祥构兵,枫林桥迫兵火,三月,中学亦迁入焉。屋少不足以容,乃以教室权充宿舍,而别构茅屋以为教室。秋冬之际,风雪淅沥,然教者学者,精神奋发,曾不以是而少损也。十七年秋,又从事捐募,再发建筑公债,以建中学及教职员宿舍,时尚未能招收女生。十八年。又建女生宿舍,及冬而成,十九年二月,以走电毁于火,幸校舍保有火险,咏霓先生又多方筹划,未几即复旧观,自是女生来学者亦济济矣。

本校开学之初,即由咏霓先生为之长,朱经农先生副之。经农先生去,张歆海先生继其任。歆海先生去,设两副校长,由容启兆,廖茂如先生任之。附属中学,初由陆士寅先生为主任,期而去。廖茂如先生继其任十九年,以中学事繁,辞副校长。容启兆先生亦以事归广东,乃以朱公谨先生为副校长。十六年六月,江苏教育厅许本校附属中学立案。十八年六月,教育部许本校立案。立校之始,曾设文、理、商、工四科,旋以工科设备不易充实,不欲徒有其名,并入理科。既立案,遵章改为文、理、商三学院。历年所延院长、系主任,教师,皆热心饱学之士,学生亦多能潜心奋勉,以是虽立校日浅,而其成绩,视先进诸校,曾无多让焉。二十年,东北变起,本校学生从事救国者甚众,然仍不忘读书,且益留意时事。明年,一月二十八日,十九路军与日寇战于上海,至四月,战事始停,而大西路一带,仍不可居,乃赁屋子愚圆路,于四月十日开学,而延缓暑假以补足之。至六、七月间,大中学校乃相继迁回原址。二十三年,中学建健身房及小工场。二十四年,为立校十周年纪念,始筹建礼堂,既成,询谋佥同,偏取王省三、张咏霓J先生之名以名之日“丰寿堂”,示不忘也。大西路原为外人越界筑路,用其水电,即须纳捐于租界工部局,本校不甘心于外人越界侵占,乃自置电机以取明,凿自流井而饮。至是,我政府筑路曰中山,经本校之侧,乃改建大门以临之。是年,直咏霓先生六十寿辰,本校师生校友,暨咏霓先生亲故,社会热心教育人士,咸谋所以为之寿,先生日,若举所以贶吾者,以裨益于光华,则吾不饮而已醉矣,同人乃相与鸠资劝募,科学馆,体育馆,疗养院,相继设立,是时校基亦增辟至百十余亩,规模益式郭矣。

越二岁,日军大举入寇,八月十三日,战事延及上海,我校又迁于愚园路之岐山村,以其他仍为越界筑路之区,后大学又迁至爱文义路(按:即今之北京西路),三迁至白克路(编者按:即今之凤阳路)中学则迁至成都路。而大西路校舍,于十二月十二日、十三两日,为敌寇所焚,广厦千间,存者不及百一也。时虽暂托于租界,咏霓先生知其不可以久,适商学院长谢霖甫先生入川,乃嘱其在川筹办分校。二十七年春,在成都开学。川绅张仲铭先生,慨捐校址四十余亩,省政府又颇助以建筑之费。康心如先生又捐建图书馆一座,规制亦有可观。五月,咏霓先生至香港,自港乘飞机历重启至成都,策画分校之事,并勉其学子焉。是夏,本校大中学皆迁至三马路之证券大楼。廖茂如先生奉教育部令,入湘筹办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中学主任由咏霓先生兼领。是时,国步艰难,教员学生,咸激励奋发,来学人数,反有增加。二十九年,合大中学生总数至二千四百余人,昔时所未有也。

三十年冬,太平洋战作,上海租界,亦为日人所占。咏霓先生知本校必不为其所荣,乃将学校停办,而嘱文学院同人设诚正文学社,理商学院同人设格致理商学社,中学同人设壬午补习社,为学生继续课业,皆向旧教育部备案,虽不居学校之名,其实则无异也。三十四年,咏霓先生婴疾,浸寻益剧。是岁,为本校二十周年纪会,亦先生悬车之年,七月八日为先生初度,举谢贺客,独延本校师生校友代表,殷以“复兴中华、复兴光华”相嘱,闻者感涕,越七日而先生辞世!又二十有七日而抗战克捷,敌寇降服矣。先生竟不及见,伤哉!

国土即光复,本校同人集议,公推朱公谨先生代理校长,在证券大楼复校,旋改组校董会,公推朱经农先生长大学,廖茂如先生长中学。成都分校,以川人之助而成立者,举以还诸川人,改名曰成华大学(编者按:解放后又改为四川财经学院)。是冬,教育部拨欧阳路二百二十一号敌产为本校校舍。时军医署尚设第五战俘病院于其中,一时不克迁让;乃又增拨二百二十二号,于三十五年七月迁入。至三十七年,此两号房屋,遂由本校承购焉。复学之初,经农先生尚任教育部次长,茂如先生亦以师范学院事,一时未克东归,仍由朱公谨先生代长大学,张芝联先生代长中学。芝联先生游学欧美,又由倪若水先生代之。三十五年,经农、茂如先生相继到校。次年,六三校庆,校友之集者,分任募捐,以建宿舍。于是荣尔仁先生为纪念其尊人德生先生,捐建中学宿舍一座,名之日“德生堂”。校董李祖永先生,亦以纪念尊人屑清先生,捐建图书馆一座,名之日“清永图书馆”,于是秋及明年春,相继落成。校中亦筹建生物实验室,及夏而成。冬,经农先生出国,参加联合国文教会议,遂赴美利坚。三十八年三月,由校董会聘茂如先生代理校长职务。本校今日,一切设备,尚未能遽复战前之旧,然继起程功,亦庶几相距不远矣。创业难,中兴不易,譬此为山,方履一贯,敢不勉乎!

本作品的作者1957年逝世,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45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41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應版權所有者撤下作品的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