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齋集 (盧佖淵)/卷八

卷七 克齋集
卷之八
作者:盧佖淵
1897年

附錄下

编辑

克己說

编辑

書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此啓萬世克己之大法也。惟天生民有欲。欲者有我之私也。欲一動而情旣熾則惟口耳目。四肢百體。交攻是心。危者愈危。微者愈微。五性蕩而天理或幾乎熄矣。故吾夫子告顔氏曰克己。問克己之目。則又告之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禮也者理也。理也者善之極處。於事物細大。無所不在也。程先生作四勿箴以推衍之。勿者禁止之辭。禁止其非理者。乃所謂克己也。孟子所云遏人欲存天理。亦不外乎是矣。盧君佖淵。從余遊者也。孝於親友於弟。有志于學。余甚嘉之。日請名其書室以寓警。命之曰克齋。作克己說以貽之。戊辰三月淸明節。性齋書。

克己齋記

编辑

於穆聖學。厥有心法。粤在姚姒。曰惟精一。曁于孔顔。克己復禮。揭諸魯論。炳若丹靑。分以爲河南之箴。闡其制外養內之旨。繼以有紫陽之傳。著其察機致決之義。藍田則以志帥氣。卒爲關鍵。南軒則以物格知至爲要領。西山譬之以霆鍧飈馳。臨川戒之以守備戰功。前聖後賢之述備矣。熟讀力行。自有餘裕。愚何敢贅焉。以與叔之愨實。其所爲銘。說得大而人喜其快。朱子亦以爲未妥。愚年十八。作銘曰萬事惟聽於天理。一毫勿循於人欲。年少氣銳。不知學問之難。率爾立言。何嘗窺藍田之門屛。而便自說得大耶。謬被我先師果齋翁之奬詡。特恕其年而有所興起開發之也。于今四十年所。譬如孤軍遇強敵。盡力向前者。每患未盡。願與同志之人講劘者久矣。嶠南盧斯文佖淵學於性齋許公之門。以所受之克己說顔其齋。其二子從余遊。示以原說。不佞以隣比。爲許公盛德所包。竊覵其壽躋九耋。尊兼三達。和氣足以感化。禮學力追古昔。文章蔚爲宗匠。以是而知其門徒之所以學。見其二子持身之謹求道之篤。以是而知其家庭之所以敎。雖不見其面。庶幾灼見其心。且克治之工。亦余夙願。遂爲之記。以諗同志。以警自修。西原韓翊徹汝良記。

克齋序

编辑

昔顔淵問仁於孔子。子曰克己。請問其目。則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非禮者己之私也。克私則日用之間。莫非天理。克之維何。誠敬而已矣。此程子所以作四勿箴也。其視箴曰久而誠矣。聽箴曰閑邪存誠。動箴曰誠之於思。言箴曰欽哉訓辭。欽乃敬也。學者苟能存心於誠敬。學顔子之所學則亦可謂克己也。苟能克己則亦可謂仁也。吾友盧漢若。有孝友之實行而有志於聖賢之學。早從性齋夫子遊。夫子觀其行而嘉其志。命其所居之室曰克齋。因作克己說以貽之。盖旣與之而亦寓儆勉之意。然則事斯語而克其己。終至於天下之歸仁。惟在吾友之一心上誠敬工夫也。甲戌端陽月下浣。南平文郁純謹序。

克齋是我大兄長盧公佖淵氏之號也。克齋之師性齋許先生之所賜也。性齋卽一邦儒宰。克齋迺遐嶺匹生。一見而許林下風。名之曰林谷。又見其德業日進。貽克齋號而扁之。作克己說而勖之。其說主引夫子之命顔氏。其終也美之以孝友之實。盖於克己孝友四字。克齋之百行可見。則性齋此說不欺於克齋。克齋此義不負於性齋也。嗚呼。眉星遞去。吾黨休焉。於是乎性齋先生出。而一言亦師。一字亦師。性又亢。於人少許可。克齋固何如人而爲性齋之許人乎。氏盧之九。光爲最。岳墨沃菊諸賢作。而道德節義。足以式後人。克齋之爲克齋。在家庭在師門無愧夫。己巳上元日。夏山成笋永而貢謹序。

克己齋移建記

编辑

昔顔子問仁於夫子。夫子以克己復禮詔之。己者一身之私慾。禮者天理之節文。天理人欲。無並立之勢。此長則彼消。彼長則此消。只看消長之多少而君子小人別焉。凡人遇事。始雖較然於是非。及到做時。易被私欲之蔽固。須於此時。猛省得大着力。截斷淨盡然後。天理藹然。仁不可勝用矣。故古人云懲忿如救火。窒慾如防水。此吾儒日用第一親切工夫也。盧斯文佖淵嘗遊學于性齋許公之門。許公著克己說以遺之。斯文始遷居于金陵之金谷。築書齋於靈芝洞。扁以克己。近日撤還于昌寧之菊洞。卽其先世四公妥享俎豆之遺址。移建其齋。扁仍其舊。徵言於余。余惟學術之邪正。專繫於理慾之分。此天人王霸義利之所由界。公私善惡吉匈之所由判。而魯論之求仁。中庸之擇善。大學之誠意。孟子之性善。皆所以以道心制人心。不使流盪熾盛也。許公博洽經史。竆硏義理。躋九耋。尙不厭不倦。以克己一事。授丹詮於斯文。而斯文神悟心融。脗然無間。其著於行者。孝友敦睦孚於家。敬讓忠信達于鄕。循循蹈矩。門路得正。而嘗慥慥乎戒懼謹獨。不負其扁齋之義。是誠君子哉。庚辰維夏。璞園鄭顯奭記。

林谷亭記

编辑

日余訪許性齋于金陵之衙舍。傍有一佳士翩然就余而揖。審視之。乃金谷盧漢若也。方歸也歷訪其居。盖其湖山林藪之樂。有足以暢敍幽情也。余曰樂乎哉。子之亭也。幽幽乎山以繚之者窈窕。泱泱乎水以滙之者爽豁。子之亭。儘樂乎哉。然子之所以居此者。其有學鄒聖之觀瀾乎。亦有慕樵山之董生乎。而子何居焉。漢若蹴然作而進曰邈矣古人。焉敢自擬。台小生只是箇潛伏人。故名亭以林谷。亦非敢自名也。吾師性齋許先生之所賜也。願乞一言以侈之。吾丈豈無意乎。余曰林谷之義。可得聞歟。曰余之居生林之金谷。因地而稱。無他義也。余曰非也。子之師錫之亭名。豈特爲是哉。子其朝遊於道德之林而不厭其多。以蓄其德。暮歸乎空虛之谷而虛己謙牧。以受其益。則豈非所以成德之基而名焉玆在玆乎。不然有進於是者。我其知之矣。蓋進業在勤。成德在戒。子其顧名思義。孜孜勤業。所其無逸。如禽鳥之依林。兢兢自持。戒其勿墜。如行者之臨谷。此乃子之師名亭之義。淵乎深矣。子其勉之哉。碧珍李徽永謹書。

師門手牘

编辑

天氣淸和。大麥向熟。此時侍履護重。不任願聞。傳劇務惱心。對書無隙。深負朋友遠來之意。愧愧。向借冊子。間已抄錄否。有考證處。玆送委价。還瓻如何。何當入城否。羅田所抄。亦已畢耶。乙丑

乍阻甚悵。承審月圓。以侍暇學履珍勝。如復對討。傳汩汩無隙。不能自省。得失恨歎之中。灾歲之民逐日告飢。無以博濟。是庸憂悶。朱書此鄕所稀有者。從何求讀也。勉加翫味爲望。俯詢諸條。隨意略報。然旅槖鮮書冊。不能詳其曲折深恨。乙丑

涵亭相送。已有日矣。侍履更如何。傳公事多端。憫不可言。節酌一書。實大全之宗旨也。知舊問答。皆義理性情所論。潛心翫味。自當有警發處矣。勉之勉之。旬券視至。而允子詩格。奇愛奇愛。乙丑

昨昨無擾返侍耶。巴陵諸君。趁時歸去耶。留高庄幾日而有相與講確者耶。傳一是擾惱之狀也。漢書緊有所攷。全帙必借如何。薇陽松潭之行似在再明。勿負前約如何。乙丑

恪詢日來侍履增重。傳簿牒小暇。明將啓程。欲周觀道內先輩杖屨之地。幸勿惜驅馳之勞耶。丙寅

意謂此時可得相見。居然廢擧。專心於向裏之工。雖失一會唔。不足爲悵恨。况審侍履萬衛。何賀如之。壽筵詩尤見誠孝之篤至也。傳眼病難堪耳。克己說或可爲進業之戒否。戊辰三月

審有秋凉。侍餘學履萬相。仰慰無極。而年來課程進進無已。尤庸悅喜。廢擧專工。脫去俗套。立志如此則何患不到古人地位也。勉之勉之。傳病與年深。勢也柰何。己巳九月

夜長時懷想愈切。意外得書。慰豁如何。况審旅履有相仰賀。百里跋涉。全爲監印。愛禮好學之誠。實所歎賞。未知何日還侍。侍事如何。遠爲之馳念尤切。傳今月十八日蒙恩爲吏參。感頌無極。家屬亦無恙可幸。胤子安侍勤課耶。爲我勉之。庚午十月

前書修謝之後。允君袖書而來。慰喜沒量。况侍履珍勝者乎。先墓碣此時科儒盈門擾擾。晝夜無隙。精神散亂。不得不容竢閒靜時。故未副所敎。澹人近日上京。留於鍾峴。而亦擾擾於客中。且吾若有言則嫌於推讓之際。故使令允直往請之耳。士儀誤刊處則非因他人之言而改之也。本來校正時未詳者。故不可不釐正也。文聖憲,趙應章來留數朔。相議更正。其當改處。二生皆錄去。必當相通矣。辛未三月

允君無擾返侍否。念念不已。且經數旬。未審侍候連衛。諸况均迪耶。老拙如昨而已。先墓碣老耄人事。前忘後失。無以贊揚德美。僅能依㨾塞望。愧汗無已。菊潭集跋文申澹人製付於成友便。想已信致矣。日昨見申台。又以齋記提飭矣。辛未四月

賢允昆季聯袂以來。觀其儀表。可知義方之敎也。且承手墨。謹審侍餘學履神相。不勝慰賀之至。老生視世此久。屢蒙恩除。無非過分。感悚如何。至於尋數。眼暗不省柰何。所望惟在高明者之進修勉勉。癸酉八月

得書備審侍餘學履連衛萬護。允子安侍篤工。慰賀無已。老人今正月乳下曾孫順經痘疫。多幸多幸。家兒陞六爲造紙署別提矣。徙居之計。可謂遷喬矣。亟圖之如何。古有三遷之訓。君有賢子。敎之成就是所望也。吾之愛君。無異同室。故如是勉勉。庚辰三月

阻餘令胤奉書而來。握手慰豁。而但令妹氏及壻郞之變喪。不勝萬萬驚愕。侍奉篤老下。何以仰慰慈情耶。切切憂念。胤君行役無事可幸。老人如前視息。子若曾孫無恙矣。移徙之計。竟遂初志。可賀處也。俯詢諸條。畧陳所見耳。道川墓表不敢終辭。已有敍次。胤子歸時當袖還矣。庚辰四月

歲暮得書。謹審侍履百福。其所慰喜。尤倍平時。令允課讀論語。晝宵不轍。七篇已畢於日前。其進何可量也。傳尙能眠喫。家中無事而已。聞有鬱攸之灾。新寓凡百。何以周旋耶。無益之念而已。所謂就正齋恐非急務。綿力諸益。何可營辦而刱始耶。庚辰十二月

歲改已久。瞻悵如何。卽惟侍餘履用益增百福。傳又添一齒。老去去何所事也。可笑可笑。兒輩無事可幸。允子勤課經冬。能耐寒耐苦。無恙而歸。想必嘉悅矣。辛巳正月

胤子大闡。侍下榮悅極矣。古家復興。尤不勝歎賀也。初夏淸和。省餘履用如何。傳前狀而已。家兒移拜近邑。卽是特恩也。感悚無已。成同知墓文。勤敎累累。故不得終辭。草稿塞望。壬午四月

書至審慰侍下榮養之極。傳昨狀而已。家率亦無事矣。所喩諸條。考得甚善。吾亦有所增註。故今錄送耳。壬午五月

定軒李先生答書

编辑

荷此遠存。感戢良深。恭審閏春。學履淸勝。慰仰尤當何如。弟昨今年經過。小懽多哭。今春所哭之人。亦自係關身數。家間米塩。全然主管無人。政自難耐耳。頃年汗斲銘語。意謂只留作箱篋儲置之本。而今聞嵬刻石面。如例竪墓。不勝惶愧。當初謬徵時。令族之布在各處者。未必一一皆與叶其議。而卒然見之。摩挲石面。皆懷不滿之心。則亦豈所宜。已往旣不可追則今可已矣。而又爲此謬托。一不知其故也。然始也之所不敢諱拙者。今亦不容自已。故如是搆呈。俯覽後商量用之如何。切不可謂已請之文不可不用。而心所不欲。黽勉俯從也。文集凡例。弟亦未能詳知。而其可知者付籤以呈。更考他集例次第之如何。原文合商處。間亦不免刪動。尤增惶仄。令從氏歸當詳傳。故不復覼縷。

申澹人答書

编辑

寅緣文字。猥玷託名於先卷之末。到今媿恧。每接性齋老友。未嘗不說到。不謂賢胤昆季委訪。兼拜寵翰。屬意過當。且感且悚。益覺發騂。從審秋凉。侍中經體晏溫。尤用慰濯之至。佐模下山之日也。癃朽偸惰。惟符到是俟。他何足言。性齋今之師表也。左右旣傾情求益則克己之銘。是爲頂門之針。有甚別㨾道理耶。努力崇明。是之仰希。癸酉八月

士儀刊所答書

编辑

同一事也而千里之行。座下爲之。其苦可悶而其誠可感也。方瞻注之際。替賢器以送。又惠以珍重華函。備伏審怡愉餘棣候無撼頓所損。且所攷之書。逐條備盡。用作登梓之正本。仰慰且賀無任。弟等來參刊所。祇事勞碌。而但鋟役次第就緖。爲斯文慶幸無已。庚午五月

壽母詩和帖

编辑

性齋先生

孝子深誠愛日長。怡愉晨夕上高堂。張公世世同居宅。祝氏年年此日觴。東洛龜川增福水。南瀛鰲島近仙鄕。手中一線添斑彩。飽喫笋魚氣力強。

趙濟華靑下參判

國南星日瑞輝長。長得君家照北堂。王母盤高千歲藕。麻姑籌錯九霞觴。子孫蟄蟄盈門戶。文學彬彬擧術鄕。方際女中堯聖化。優遊壽域六旬強。

李瑀祥希庵

吾生失乳恨偏長。羨子蒼顔母在堂。六十年今回舊曆。三千甲又祝新觴。能詩贒尹冠諸軸。迭賀佳賓湊一鄕。事事人間俱稱意。西河仙姥未專強。

鄭顯奭璞園參判

六十一春萱草長。南天極宿照高堂。陽噓煖律新添線。酒借寒潭永奉觴。繞室兒孫歡此日。斷機母範聞於鄕。定知諸福由仁厚。遐筭從期百歲強。

並小叙

编辑

柳進發建溪

歲白馬仲春。從愚川外臺兄所遊。克齋盧友與其族兄基玉,族姪秀霖邂逅相遻於溪堂水石之間。一見如平昔。因出示其大碩人回甲詩。韻格極冲淡。誠孝亦油然。不覺斂袵起敬。遂要余和之。竊惟短於詩者。以不着爲高。韜晦爲家計者久矣。而重違勤囑。依㨾畫葫。筆力萎苶。詞致澁陋。固不無附驥之願。而恐難免續貂之譏。雖若可恨。然猶可爲異日替面之資。故謹以呈似。幸博一而斤正之耶。

手線斑衣舞袖長。復陽令節宴高堂。先贒至愛生朝咏。孝子深情壽席觴。籌錯老仙移海屋。座圓嘉客頌江鄕。拙詩縱愧酬勤囑。祇賀慈天軆力強。

成郁鎬氷臯縣令

恒戴慈天愛日長。無疆壽域闢高堂。蟾文願化千年殼。烏哺多情一室觴。志養禮從曾氏宅。詩歌學得晦翁鄕。華辰慶席趍三子。可賀贒家福力強。

李尙斗

線陽初動草心長。千歲龜川繞一堂。敎子眞如遷孟舍。壽慈重見奉朱觴。蟠桃此日仙平地。懷橘明朝客滿鄕。彩舞怡怡常作戲。老人筋力益康強。

趙性覺

亞歲迎祥賀履長。且當晬甲拜高堂。失怙應多今日感。偏幃猶喜此時觴。遙想彩鸞呈瑞色。依如癯鶴降仙鄕。星圖跪進怡愉地。孝養能令氣力強。

朴致晦

化國春暉極舒長。靈萱駐景老人堂。繞庭萊舞斑斕服。鎭日花籌灧㶑觴。金谷繁華佳客宴。琳房蕭灑旵仙鄕。玆辰正値陽生月。應與天行自健強。

李在基進士

百拂斑衣舞袖長。融融和氣滿高堂。瑞光天上垂南極。樂事人間奉壽觴。魚笋並生江北宅。龜蓮又出嶺中鄕。賀君孝養誠如是。永世慈幃氣力強。

李在溵

陽初動處日初長。况復玆辰到北堂。三子趨庭聯彩舞。衆賓爭賀共詩觴。君將底意來今日。我不參筵恨遠鄕。只願年年回是甲。老人筋力保康強。

蔣勛坤

中庭起舞彩衣長。喜動阿孃春滿堂。十世君家傳孝行。終朝客榻送情觴。樂事還從開壽域。賀箋應是盡詩鄕。如何似我獨無恃。泣血當年三歲強。

權載鐸

羨君斑彩孝心長。所以南星映北堂。歲迭六丁灰動管。庭趨三子酒盈觴。晬盤美味具千品。滿座嘉賓掃一鄕。世泰年豐皆愜願。老人筋力亦康強。

曺鎭彥

五色斑斕舞袖長。丁年瑞旭上高堂。榮祿雖遲毛義檄。壽醪今慕晦庵觴。星照南天千歲極。藥裁東海十洲鄕。甘旨煖裳何有闕。每省晨夕體寧強。

盧基玉

孝養源於學力長。雞鳴櫛縰問萱堂。楚萊彩服聯三舞。豳稻香醪祝萬觴。天上應添星極畫。人間便作壽仙鄕。願言歲歲如今日。綠髮癯顔且就強。

許𧙢

百百千千筭歲長。孝心無盡祝親堂。斑衣自有嬰兒舞。春酒聊成壽母觴。南極老星增瑞彩。東溟舒日近仙鄕。題成短軸遙呈賀。綠髮西河氣力強。

李壽憲

天監愛日線初長。爲報萱春拜上堂。絳縣重添先甲筭。滄洲一擧短歌觴。供甘自是承徽範。積善誰非作壽鄕。多賀斑斕呈舞席。綿綿純嘏誕膺強。

黃翊秀

孝可爲仁福又長。延年詩祝獻高堂。斑衣彩舞香垂座。玉樹珍柯綠映觴。積累深誠源百行。傳來懿範誦遐鄕。君家溢慶應垂裕。願與南山松栢強。

周滈錫

寸草誠深日稍長。平安白髮坐高堂。星垂南極期遐筭。酒釀東波奉玉觴。五色斑衣成舞節。千年桃核作仙鄕。柔聲下氣由天孝。但願隨時體健強。

許元栻正言

至月弧辰日稍長。雪梅無數映萱堂。偸來瑤海桃籌屋。釀得君山酒滿觴。却喜賀章多北洛。聊知極宿在南鄕。想應子子孫孫祝。但願年年氣力強。

盧壽容

一陽始復六旬長。南極祥輝映北堂。羊棗深誠曾氏宅。龜蓮遐祝晦庵觴。登庭慶福趍三子。自壼儀謨動一鄕。此宴吾家前卄日。幸同丁運體常強。

李圭容

宜家懿範福由長。鐵樹開花耀北堂。遐祝萬年纔閱甲。深誠一室共稱觴。斑衫起舞昇平國。嘉客酣歌上壽鄕。想像尊門餘日願。龜蓮不足體其強。

李容逵

和氣盈門瑞旭長。白頭無恙紫琳堂。戲舞成三聯彩袖。餘年祝萬奉華觴。東溟地近添籌屋。南極星回有壽鄕。申申賀語裁花軸。千里輸誠頌健強。

追慕齋詩和帖

编辑

性齋先生

盧君新作墓室于其高祖樂齋墓下。遣其子相益請余爲詩。

松桷數間牆數尋。百年追慕順孫心。春秋祀饗誠非懈。祖妣神靈肅若臨。一道淸泉通爽氣。千章古木護幽陰。頌騰行葦歌花樹。秩秩其筵濟濟衿。順一作孝

璞園

洞天安養入雲尋。棟宇新成寓慕心。甄氏起亭先志繼。原君築舍古阡臨。一村花樹依香火。滿壑松梧積翠陰。世有賢孫能篤孝。千秋霜露也添衿。

冰臯

祖以贒孫一氣尋。齋成追慕孝由心。芬苾春秋靈陟降。弦歌日夜士登臨。極目風烟連水色。滿庭和氣動槐陰。古人遺躅今如覩。百里題詩整我衿。

申奭均蓮西府使

芳草萋萋遠客尋。君言亦復感人心。烝嘗每設春朝奠。孺慕長依夜月臨。十世箕裘存舊業。千家花樹有餘陰。園中松栢參天老。拚拂枝枝淚滿衿。

李種杞都事

南來準擬洞門尋。爲是新齋感我心。直以肖孫勤繼述。居然華構可登臨。一園花樹團和氣。滿壑松衫貯德陰。思亭作記謾多事。空使甄君淚滿衿。

郭燾

霜露盈盈古逕尋。爲言追慕肖孫心。肯構有時仍地叶。至誠攸格宛神臨。檻外寒溪何自潑。階前垂柳幾繁陰。奉先賴有藏修所。永矢無虧克佩衿。

宋殷成進士

鳩材營度歲侵尋。側近先靈寓慕心。感物焄蒿霜旣履。持身兢惕谷如臨。白雲滿地晴猶濕。碧樹參天晝亦陰。最是雲仍宜講業。好將黃卷廣靑衿。

金晟東

先公遺址後昆尋。齋宇新成夙昔心。羹牆每寓雲仍慕。堂斧如陪祖考臨。秬秠酒熟春秋序。松栢阡深雨露陰。至今誰讀思亭記。感歎甄君涕滿衿。

克己齋詩和帖

编辑

璞園

信美玆鄕結小亭。溪光山色映門屛。雲林地僻禽魚樂。花樹村深鸞鶴聽。菊里琴樽新月白。㓇村詩禮舊氊靑。主人早得治心法。克己留看座右銘。

冰臯

微斯人豈有斯亭。恁地林泉繞靜屛。點雪盡消爐上白。一天開見霧中靑。平生勿負從師學。名利非求與世聽。克復眞工今不已。禹陰能惜又湯銘。

申奭均

嶺天南望一孤亭。簾外層巒列畫屛。士友應多千里駕。弦歌遞作四時聽。江橋細雨春雲碧。野店斜陽晩樹靑。顔巷須尋眞樂處。君家克己有新銘。

張翼遠

名亭思義顧吾亭。邪僻於君儘覺屛。惜去明時吾髮白。飽歸餘日子衿靑。有源洛水當如逝。無語蓮山肯邈聽。克己非難難復禮。登臨常目乃心銘。

韓翊徹進士

小屋古之顔樂亭。依然陋巷闢門屛。能知天性高無對。必使人心命是聽。地逈偏宜江月白。雲消歷數海山靑。性翁嘉惠君須記。常目分明戶牖銘。

安孝和

乘閒筇屐上高亭。窈窕山容列畫屛。話到情深披悃素。筵開文會拭眸靑。省三古訓嗟吾已。勿四良箴艶子聽。蘭玉齊芳弦誦地。扁楣常目念玆銘。

蔣贊邦護軍

高人儀表出亭亭。滿壁圖書幾疊屛。洛水盈科通海白。蓮峰如畫入簾靑。勿旗力戰無強敵。禮櫓躬行却外聽。好學吾林今幸有。艶君微奧爲之銘。

盧鎭宇

向陽開此主翁亭。防意如城好疊屛。鑑洗前塵還得照。山沾新雨更看靑。令從百體心君泰。戒整孤軍志帥聽。克己在吾難且易。常工勿貳顧齋銘。

鄭憲時承旨

名區點綴製茅亭。鎭日吟詩對翠屛。洛波書字開圖畫。顔巷工夫審視聽。攬鏡秋風驚髩白。篝燈夜雨拭眸靑。聖人言約功無盡。二字留爲座右銘。

安益遠都事

盡日看書坐小亭。子孫成列繞門屛。洛水照心磨鏡白。蓮山當面撥雲靑。贒人自愛幽居樂。篤行須從聖訓聽。師敎申申常在耳。淸晨盥手讀楣銘。

趙性濂

名扁克己主人亭。滿壁圖書活畫屛。雪點洪爐難更白。雨沾山木自生靑。是知天性形同賦。其使人心命每聽。趍榮挐利元非士。却羨尊楣勿字銘。

安禧遠承旨

克己翁居克己亭。烟雲松栢繞爲屛。朋友相尋賖酒白。子孫來讀剪燈靑。這裏生涯聊自適。人間非是不關聽。師門至訓終難負。所以楣端揭一銘。

趙昺奎進士

仁禮爲基作小亭。遺箴四勿揭軒屛。磨來舊垢還新鏡。披盡翳雲見太靑。澗谷魚樵資活計。山林禽鳥入閒聽。函筵旨訣明如日。惺我天君不負銘。

許埰進士

四勿川環闢一亭。幽居蕭灑對雲屛。寒月照潭心鑑白。疎篁凌雪志旗靑。架上琴書朋友樂。世間榮利子孫聽。單詮授受丁寧意。千古師門有此銘。

裴晉曦

剪却榛蕪起一亭。左邊經几右書屛。小塘水淨涵虛白。疊嶂雲收露本靑。學者元來心性理。工夫做去視言聽。杏壇師弟相傳訓。揭號高齋自警銘。

克己齋移建詩和帖

编辑

河文範

茅齋移築沃山東。塑坐虛衿一箇翁。義砥磨瑕圭彩白。誠關學射箭心紅。閒情梅菊松篁裏。樂意詩書易禮中。天下歸仁都在克。賀君深得四箴工。

朴龍友

菊山之下洛江東。一片靈臺有主翁。濁水無痕滄海大。泄雲歸盡太陽紅。身在塵埃多事外。心長天地不言中。顔氏洪爐千載後。消來點雪是眞工。

李翊九

巋然新構洛江東。吾黨名家有克翁。覽景偏憐春草翠。劬書每惕夕暾紅。一區粧點烟塵外。半世優遊簡策中。菊山他日尋遺躅。猶記師門授受工。

盧慶植

棐几晴牎日出東。存誠遏慾喚惺翁。心同寶鑑寒光白。學透開花本底紅。雪點洪爐超物外。春生陋巷養吾中。須知屋漏終無愧。復見斯文克己工。

從弟魚淵

煥然文物萃乎東。景仰吾家克己翁。理探庭草看交翠。睡向牎暉覺已紅。願不違仁三月後。知應復禮四箴中。齋號亶宜存養意。常行道在一心工。

投贈詩篇

编辑

奉和克齋詞伯寄詩

编辑

璞園

四載慚無政績成。歸來陡覺一身輕。愛民豈有蒲鞭化。憂國空懷葵藿誠。盆堞鷰樓渾似夢。海雲嶺樹遠含情。寄聲多少金陵士。契事鳳臺休變更。

憶江林齋形勝有作。呈克齋詞伯求敎。

编辑

李以伋迂叟

洛濱形勝擅南州。乘興憑欄爽客眸。三面山環芳草岸。一方天濶大江洲。肖孫世世焚香拜。多士年年講藝遊。若識風烟如此好。詩筇應不到今搜。

和盧漢若林字韻

编辑

李徽永陶隣

奇材從古出豐林。材不充材反恥林。幸遇良師培養得。竚看他日秀穹林。

和呈克齋大兄書几

编辑

申奭均

南州人士衆言公。克己堂中畫棟隆。一不可無寧有二。愛君聲望似張融。

峽天寒月滿空齋。竟夜思君意未裁。獨有靈犀明一點。河魚千里帶書來。

暮年枯骨病侵尋。神氣昏如雨後陰。海內親朋休問我。落花啼鳥閉門深。

留克己齋

编辑

成笋永

百里歸程水又山。無端欲病坐中間。三時臥食驕生口。十日遊談諂露顔。有局堪敲碁子白。挽衣猶戲姊孫斑。主翁克己賓如賴。閱過床書強忘還。

玉泉洞酬盧克齋

编辑

金奎華都事

十年名下幸同遊。菊酒薰看九月秋。晩道知音人已老。虛襟淸坐客無愁。舊雨同來靑眼界。凉風乘去白蘆洲。夢罷晨牎仍執袂。陽關前路悵悠悠。

拜呈克齋書几

编辑

仝人

分飛鴻鴈忽風凉。一棹江天夜色長。靜養林泉多得力。高歌草澤自非狂。寒蟬深院懷餘響。秋蜨名園戀舊香。醉月看花休恨晩。浮生百歲未應忙。

次盧斯文菊里卜居韻

编辑

南煕明初名守明

一區林壑屬翩繽。高士攸廬里上仁。從古靑鳧云僻峽。自玆飛鶴山名遇詩人。多君志趣超塵臼。幸我溪庄接近隣。洞裏烟霞開小路。嚶嚶谷鳥哢吟春。

又次菊里八景韻。嘲出山甚遽。按靑鳧唱酬錄所載諸公詩什甚多。而只錄八景九曲二篇者。要使後人知杖屨所過山川之勝也。

编辑

瞻彼山阿晩翠松。堅條不變四時濃。蒼髯偃蹇雖無語。應笑人間奔走容。○鶴山長松

崢嶸秋氣滿山雲。自去自來何太紛。江客懷鄕雞唱曉。菊花時節盧斯文。○雞峴歸雲

梨亭夏日坐繁陰。勝友今年坦腹吟。踏破雞雲君忽去。高山流水寂牙琴。○梨亭綠陰

萬丈斜暉掛壁照。風來細柳理推料。如今莫謂天將曉。猶恐刹那入混竅。○景巖落照

山有佳蔬水有魚。桑麻烟月卜幽居。董生昔日桐淮裏。時或爲樵時或漁。○石川游魚

垂如玉脚石間水。疑是玄冰問朴子。羞向東江還漏地。阿州膠濁黃河滓。○窟嵒藥水

日暮山村起夕烟。纔穿洞裏小衖連。無端遠客來還去。空攪幽人月下眠。○漆溪夕烟

滿酌松醪醉九霞。別區誰臥霧中家。柴門晝掩人常罕。不使山童掃石花。○炭谷朝霞

又次楡川九曲韻。慨管領無人。

编辑

菊村泉石地留靈。曲曲寒流窈窕淸。興入雲林無與伴。滿山丹葉落來聲。

一曲長松可造船。誰能努力涉淸川。此間自有眞源界。飛鶴山深掩紫烟。

二曲雲晴萬丈峯。纖纖晩雨洗秋容。金雞叫罷歸人夢。依舊靑山繞萬重。

三曲風波泛客船。梨亭勝會未周年。萍逢萍散盟難託。世路𡼲巇正可憐。

四曲千尋壁立巖。依嵒藤葛碧𣰦毶。箇中光景無人識。一秣斜紅倒石潭。

五曲石泉窈且深。水中魚族集如林。武陵客棹歸來晩。春在桃花箇箇心。

六曲寒聲藥水灣。靈仙窟宅掩重關。客來披草汀花落。谷鳥慣人飛等閒。

七曲茶烟起碧灘。漆磎風月要人看。尋幽漸入山竆處。木落天高一倍寒。

八曲朝霞晩不開。巖崖幽暗水縈迴。堪憐昨夜尋源客。未到中央却悔來。

九曲山溪路介然。居然泉石坐楡川。野人不復松林隱。除却滄溟闢洞天。

次族弟漢若林字韻

编辑

盧厚潤

銑溪花樹最爲林。洛北其涯里擇林。欲畫君居看氣像。霽梧光柳又平林。

謁克齋丈人。與二難兄唱酬。

编辑

趙昺奎

昌辰奎璧應斯文。多賀高門世襲芬。地步難兼南以北。人情偏感合還分。峯頭月練中秋色。河際天空萬里雲。伯仲之間師友在。今人須學古人云。

謹次克己齋閒居韻

编辑

朴在馨進士

屋子渠渠敞復幽。憑軒抽繹意悠悠。勿旗揮賊嚴師律。志帥閑邪臥戍樓。牧羊侵斧齊山木。破釜沉船楚水洲。形形色色昭昭理。盡入先生肺腑收。

敬次克己齋閒居韻

编辑

從弟默淵

古社黃花晩氣含。門楣新闢杏壇南。律身規矩追前輩。正學淵源誨二男。斷置塵冗閒境做。勤探墳典一心甘。工深克己無他念。樂寓山談與水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