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劻演說政綱
此次 朝廷釐定官制。設立內閣。以立責任政府之基礎。執立憲政治之樞機。內閣總理大臣爲國務大臣之領袖。任重責繁。本爵自慚薄德。益之衰朽。辱承斯乏。固辭不獲。受事以來。時深兢懼。顧念閣制要旨。在定政治之方針。保持行政之統一。是雖總理大臣之專責。然輔弼 朝廷。贊襄大政。同心協力。以圖進行。則國務大臣共此責也。本爵仰承 宸謨。熟籌政綱。敬循在官言官之誼。以吿我同列。
洪維我 孝欽顯皇后 德宗景皇帝鑒時局之艱危。考列邦之政治。知非立憲不足以自强。於是有九年籌備之詔。我 皇上繼述前徽。重申巽命。又有縮短立憲年限之詔。於是籌備之期孔迫。進行之事益繁。若財政。若民政。若敎育。若實業。若交通。若司法。若軍備。若理藩。若外交。以及附屬事務。殆難枚舉。蓋幾無一非國家要政。無一可以偏廢者。誠以交通時代。與閉關時代不同。立憲時代。又與專制時代不同。昔以保守爲主者。今則以進取爲宗。昔行消極主義。而可以保安者。今則非行積極主義。不可以圖存。是則大勢所趨。不得不然。而政策必與時會相應者也。
政策旣用積極主義。而以進取爲宗矣。則以上所舉諸要政。何一不當竭全力以圖之。然何一不需財用以舉之。夫國家之事業無窮。而國家之財力有限。將欲舉諸要政。同時並進。雖在至富之國。尙恐不濟。況如我國現在情形。遽以有限之財。辦無限之事。不待智者而後知其力之不能逮也。然則財政者政治之母。將欲實行此政策。非從整理財政入手不爲功。斷可知矣。
惟是整理財政云者。須合全局計畫之也。以目前之財力。供目前之政費。入不敷出。爲數已鉅。況此後政策進行。歲出日有增加。又將何所取給。是昔以量入爲出爲主義者。今則必以量出爲入爲主義。而後財務行政。方可得而言焉。夫整理之事。爲緖孔多。舉其綱要。如稅制之統系宜如何組織。稅則之輕重宜如何釐定。徵收出納機關。宜隨時改良。歲計事務法規。宜力求完備。以至幣制之畫一通行。銀行之聯絡維持。均屬重要之圖。本原之計。應如何統籌全局。詳析規畫。度支大臣夙夜兢兢。不遺餘力。舉凡一切方法。當必有籌之已熟者。
雖然。整理財政。非但就現有之財而整齊畫一之也。國家財力。祗有此數。況當小民困苦之時。豈忍爲竭澤而漁之計。故整理財政。尤須培植財源。財源旣厚。則無論增加租稅。募集公債。皆屬易行。國家歲計不患不增。所謂民富斯國富也。財源安在。厥惟實業。故振興實業。斯爲培植財源之要圖。而經濟行政。不得不與財務行政同時並進矣。
實業之途多端。綜其大要。不出農工商三事。西國自古卽有重農主義、重工主義、重商主義之不同。而論者或謂中國以農立國。全國生計系於農事。是宜重農。或謂中國地大物博。原料宏富。倘能講求製造。實爲莫大利源。是宜重工。或又謂通商以來。已成商戰世界。必厚商力。利權乃自我操。是宜重商。愚以爲農工商三事。相資爲用。理無偏廢。事可並舉。不過措置之時。略有先後之序耳。農工商大臣講求實業。夙具苦心。應如何提倡以資創始。改良以圖進步。與夫奬勵之方。保護維持之法。壹意經營。諒不難漸收實效。
整理財政振興實業二者。最爲當務之急。近年度支部農工商部各已有所奏陳。次第見諸施行矣。本爵夙表同情。今確定爲政治方針。想亦我同列所共韙者也。惟旣取國務大臣之同意而定政治之方針。更賴主管大臣之謀謨。以爲行政之計畫。蓋政治有輕重緩急之分。行政亦有輕重緩急之序。故自政治言之。於重要國務之內。互相比較。則以整理財政振興實業爲最重最急。自行政言之。則整理財政。振興實業。各自有輕重緩急之可言。又從而區分之。以爲行政之計畫。何者在所必先。何者在所宜後。辦理之法若何。所需之年期幾何。歲需之經費幾何。逐一規畫。編爲預算。措諸實行。庶政治之方針可達矣。
此外敎育交通。亦最爲緊要。其餘一切政務。今雖不在最急之列。並非謂可以廢而不舉。所當就現所籌辦者。切實經理。而徐俟擴充。故各主管大臣所爲行政之計畫。與財政實業計畫之法無異也。且與二者有相輔而行者焉。如敎育行政之計畫。則於普及敎育師範敎育實業敎育高等敎育四者之中。當以實業敎育與普及敎育並重。而普及敎育之旨趣及敎材。又皆以啓發實業之精神爲主。如交通行政之計畫。則於路政航政郵政電政四者之中。以路航二事與實業關係最切。規畫卽以此爲急。而規定路線。擴張航線。亦以有關實業者爲先務。其餘各部行政計畫。亦復準此。俾與政治方針一氣貫注。將來實業發達。財源漸裕。財政自充。則一切政務經費有著。不難次第擴充。蓋事有相成而無相悖者也。
溯我朝 列聖相承。與民休息。垂三百年。邇者國步艱難。
朝廷宵旰憂勤。無時不以國計民生爲念。上年資政院議員所建議。亦以經營財政實業爲先務者居多。本爵上秉 聖謨。下採輿論。用是竭其愚慮。定爲政綱。凡我同列。共諒此心。所望和衷共濟。策勵進行。則國家之福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