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演说政纲

演说政纲
大清内阁总理大臣 庆亲王奕劻
宣统三年六月十五日
1911年7月10日
(在内阁会议上)

  此次 朝廷釐定官制。设立内阁。以立责任政府之基础。执立宪政治之枢机。内阁总理大臣为国务大臣之领袖。任重责繁。本爵自惭薄德。益之衰朽。辱承斯乏。固辞不获。受事以来。时深兢惧。顾念阁制要旨。在定政治之方针。保持行政之统一。是虽总理大臣之专责。然辅弼 朝廷。赞襄大政。同心协力。以图进行。则国务大臣共此责也。本爵仰承 宸谟。熟筹政纲。敬循在官言官之谊。以吿我同列。

  洪维我 孝钦显皇后 德宗景皇帝鉴时局之艰危。考列邦之政治。知非立宪不足以自强。于是有九年筹备之诏。我 皇上继述前徽。重申巽命。又有缩短立宪年限之诏。于是筹备之期孔迫。进行之事益繁。若财政。若民政。若教育。若实业。若交通。若司法。若军备。若理藩。若外交。以及附属事务。殆难枚举。盖几无一非国家要政。无一可以偏废者。诚以交通时代。与闭关时代不同。立宪时代。又与专制时代不同。昔以保守为主者。今则以进取为宗。昔行消极主义。而可以保安者。今则非行积极主义。不可以图存。是则大势所趋。不得不然。而政策必与时会相应者也。

  政策既用积极主义。而以进取为宗矣。则以上所举诸要政。何一不当竭全力以图之。然何一不需财用以举之。夫国家之事业无穷。而国家之财力有限。将欲举诸要政。同时并进。虽在至富之国。尚恐不济。况如我国现在情形。遽以有限之财。办无限之事。不待智者而后知其力之不能逮也。然则财政者政治之母。将欲实行此政策。非从整理财政入手不为功。断可知矣。

  惟是整理财政云者。须合全局计画之也。以目前之财力。供目前之政费。入不敷出。为数已钜。况此后政策进行。岁出日有增加。又将何所取给。是昔以量入为出为主义者。今则必以量出为入为主义。而后财务行政。方可得而言焉。夫整理之事。为緖孔多。举其纲要。如税制之统系宜如何组织。税则之轻重宜如何釐定。征收出纳机关。宜随时改良。岁计事务法规。宜力求完备。以至币制之画一通行。银行之联络维持。均属重要之图。本原之计。应如何统筹全局。详析规画。度支大臣夙夜兢兢。不遗馀力。举凡一切方法。当必有筹之已熟者。

  虽然。整理财政。非但就现有之财而整齐画一之也。国家财力。祗有此数。况当小民困苦之时。岂忍为竭泽而渔之计。故整理财政。尤须培植财源。财源既厚。则无论增加租税。募集公债。皆属易行。国家岁计不患不增。所谓民富斯国富也。财源安在。厥惟实业。故振兴实业。斯为培植财源之要图。而经济行政。不得不与财务行政同时并进矣。

  实业之途多端。综其大要。不出农工商三事。西国自古即有重农主义、重工主义、重商主义之不同。而论者或谓中国以农立国。全国生计系于农事。是宜重农。或谓中国地大物博。原料宏富。倘能讲求制造。实为莫大利源。是宜重工。或又谓通商以来。已成商战世界。必厚商力。利权乃自我操。是宜重商。愚以为农工商三事。相资为用。理无偏废。事可并举。不过措置之时。略有先后之序耳。农工商大臣讲求实业。夙具苦心。应如何提倡以资创始。改良以图进步。与夫奖励之方。保护维持之法。壹意经营。谅不难渐收实效。

  整理财政振兴实业二者。最为当务之急。近年度支部农工商部各已有所奏陈。次第见诸施行矣。本爵夙表同情。今确定为政治方针。想亦我同列所共韪者也。惟既取国务大臣之同意而定政治之方针。更赖主管大臣之谋谟。以为行政之计画。盖政治有轻重缓急之分。行政亦有轻重缓急之序。故自政治言之。于重要国务之内。互相比较。则以整理财政振兴实业为最重最急。自行政言之。则整理财政。振兴实业。各自有轻重缓急之可言。又从而区分之。以为行政之计画。何者在所必先。何者在所宜后。办理之法若何。所需之年期几何。岁需之经费几何。逐一规画。编为预算。措诸实行。庶政治之方针可达矣。

  此外教育交通。亦最为紧要。其馀一切政务。今虽不在最急之列。并非谓可以废而不举。所当就现所筹办者。切实经理。而徐俟扩充。故各主管大臣所为行政之计画。与财政实业计画之法无异也。且与二者有相辅而行者焉。如教育行政之计画。则于普及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高等教育四者之中。当以实业教育与普及教育并重。而普及教育之旨趣及教材。又皆以启发实业之精神为主。如交通行政之计画。则于路政航政邮政电政四者之中。以路航二事与实业关系最切。规画即以此为急。而规定路线。扩张航线。亦以有关实业者为先务。其馀各部行政计画。亦复准此。俾与政治方针一气贯注。将来实业发达。财源渐裕。财政自充。则一切政务经费有著。不难次第扩充。盖事有相成而无相悖者也。

  溯我朝 列圣相承。与民休息。垂三百年。迩者国步艰难。

  朝廷宵旰忧勤。无时不以国计民生为念。上年资政院议员所建议。亦以经营财政实业为先务者居多。本爵上秉 圣谟。下采舆论。用是竭其愚虑。定为政纲。凡我同列。共谅此心。所望和衷共济。策励进行。则国家之福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来自清朝时期的法令约章文书案牍。依据1910年12月18日颁布的《大清著作权律》第三十一条第一项,该类别不能得著作权。


清朝政府结束超过一百年,再同时根据中华民国《著作权法》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以及通常法人及非法人组织作品保护期所约定,该类作品已无事实持有者而无论在何地均属于公有领域。而该类作品因属政府公文,故在美国亦为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