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全北齊文卷十 
烏程嚴可均校輯

闕名

编辑

鄕老舉孝義雋脩羅碑皇建元年十二月

编辑

唯皇肇祚,大齊受命,引軒轅之高宗,紀唐虞之遐統,應孝義㠯改物,揚仁風㠯布則,於是緝熙前緒,照顯上世。雋敬字脩羅,纘土萇安,食菜渤海,前漢帝臣雋不疑公之遺孫。九世祖朗,遷官於魯,遂住洙源,幼傾乾蔭,唯母遍居。易色承顏,董生未必過其行;守信志忠,投杼豈能著其心。捨田立寺,願在菩提,醊味養僧,纓絡匪悋,救濟飢寒,傾囊等意,少行忠孝,長在仁倫,可欽可美,莫復是過。蓋聞詮賢舉德,古今通尚,慝秀𦿔才,錐囊自現。余等鄕老壹百餘人,目️️𥌚其事,豈容嘿焉?敬刋石立樓,㠯彰孝義。非但樹名今世,亦勸後生義夫節婦,詔令所行。其辭曰:

恭恭易色,免受承顏,孝同曾閔,行比丁蘭。待如握髮,接若吐湌,醊味救飢,解渴濟寒。披幽釋古,奉敬如來,割己施造,傾力捨財。㣠㣠之志,其性可哀,鐫石壹朝,千代美哉。流芳萬古,迹絕當今,庶勸將來,誰不肅心。忠孝之外,任世浮沈,絕筆刋功,志畢松林。朱陽再現,相訖南金,訪石鏤文,永保余心。懸宗殞轉,放筆畱音。皇建元年,歲次庚辰,十二月戊寅朔,廿日丁酉訖功。碑拓本。

宋買等造天宮石像碑

编辑

□□□□氵旨道圓明,言像所未臻,文字不能述。□□□□,闢之者旣難;法海波瀾,遊之者勿易。是大都邑主宋買廿二人等,可謂知周道濟之功,圓應遍知之迹,宗尚莊老之談,景慕神仙之術,彊攬博聞,辮說無㝵,宜陽金口,深識法相。乃祖乃父,積德於無窮;維子維孫,脩道于祇劫。故能知四毒之分改,五蔭之美疾,遂寄財于三寶,託果于娑羅,磬竭家珍,敬造天宮石像各一區。其天宮也,左臨淥水,具有公路𡼥之低迴;右觀舊都,快有京華之勢;前矚風嶺,據有曹操之故塸;從背望山,伊洛之南地。私乃正是四奧之華壤,中墟之靜土,唯非舍利神變之園,實是須達布金之地。其像也,乃運玉石於荊山,採浮磬於淮浦。鐫勒彫文,竝龍鱗而翠璨;鏤狀圓形,等金錦而競炎。雙林見光,未殊於此妙;剋檀成剬,有愧於今容。旣如天上降來,又似地中勇出。其中萬相莊嚴,五色鮮妙,珠紫爭光,清黃吐豔,跂看之從,樂善忘歸。觀狀難同,尋刑叵遍,自非高見大士,十力世雄,孰能建私功業者哉!緣茲摩訶善根,仰發洪願,三寶常存,法輪永固,王祚剋隆,七世先靈,託生妙樂,見在眷屬,值佛聞法,四生之類,等成正覺。天統三年,歲次丁亥,四月辛丑朔,八日戊申建立。碑拓本。

馮翊王修平等寺碑

编辑

蓋□功惟下闕。 通言□□在自□成□□□闡鷲山。大則照神光於大千,微則總百億於微介。乘權授手,津被塵沙,有感斯應。下闕。 迹□□於西林,□敎□于東夏。眞□□廣,靈□再興,不有覺人,孰弘斯道。至若拔山移海之力,復夏興周下闕。 之下闕。 侶。或負氣□門,□葉累世;或神化澹泊,百祀千齡。莫不委骨高於山岳,屑淚多於河海,共轉輪迴之苦,同歸□月下闕。 彼岸平等寺下闕。 永平中,造定光銅像一區,高二丈八尺。永熙年金塗訖功,像在寺外,未得移下闕。 大下闕。 大殿正屋下闕。 及下闕。 □邑爲豺狼之窟,皇居成戰鬬之場,四海分崩,八宏淪喪,人物將盡,盛下闕。 神武皇帝龍下闕。 先天奉時觀□□休。於是虎視豹變,鷹揚鵲起,補西北之虧天,紐東南之缺地,大拯蒼生,康茲頹俗,崤函西割下闕。 帝城下闕。 烽□幾甸機衝。□侖褫便,使七政難齊;衣冠道缺,將令五禮𠍴制。謀遷協於卿士,卜徙㠯決蓍龜,上天剋從,大同□□,皇輿□□,□□□移,鞏洛遂空,城寺□毀。銅駞之術,無復連鑣;金馬之門,寍聞待詔。荒涼宮室,禾黍生悲;寂寞池臺,丘墟流歎。高祖㠯王業草創,□□□□,志去門泥,觀兵故洛,見象瓌奇,神徵屢感,莊嚴具足,相好如眞,若出崛山,猶居祇樹,時流運謝,隱晦□紀。遂□□□,□□□花,淨□青蓮,未遷福地,達人弘道,觸物兼懷,發菩提覺心,希無上正果,躬親致禮,遷像入寺,登給羽林,長□守□。武定末,世宗文襄皇帝□□□,□□河洛,歷攬周京,覩佛儀相,世未嘗有,身色光明,實所希妙,崇申禮敬,廣施軍資,增給兵力,因□□□□,□代驟改,□□非固,□石□□,□廬易毀,詹甍傾□,結構崩穨,駮癬上於雕梁,青苔衣於藻井。遊𪋻積座,等形住於慧禪;草莽生懷,□神畱於智祟。行□□□,□□□枯;□□之內,菊爲茂草。太宰、河陽道大行臺錄尚書事、馮翊王高潤,卽神武皇帝之稚子,文襄、章烈、孝昭、武成四□□金□,□□之懿□,稟精瑤室,分萼鄧林,叡氣所膺,誕茲英哲。可謂崑山之上,美玉挺生;瀛海之中,明珠閒出。迥□□□自下闕。 數仞,崖岸平□。□□非梁燕之儔,富學豈𥳑平之背。旣能調通四氣,宣導三光,鼎餗由其致和,禮敎因之敬洽。飛□□問忠□樹聲致福下闕。 土宇受脤,而靜關河;德若膏蘇,恩同雲雨。出軍命將,必稟策㠯折衝;掠地屠城,會諮謀於帷幄。王旣通□□二洞□三□□知佛下闕。 不究竟。護浮□於苦海,檥寶□於金河。自推轂專行,□戎奉律,治兵餘暇,降志弘道,鳴鸞展禮,蹔駐騑服。俄見繡雉飛於梁□,文貍起於□中,歎淨宮之彫毀,嗟伽藍之落構,永言舊事,思用修復。割捨侔於布金,窮材磬於文梓。匠人單五郡之妙,畫繪極□土之奇。崢下闕。 虬糺於鯨棟,扶鳳竦於虹梁。類玄圃之銀樓,等蓬萊之玉闕。天衣容裔,颺三銖之重;像色□□,□十力之下闕。 始可言矣。寺則負彼崇邙,面□清洛,右依城雉,左滯洪陂,嵩岳𢹬擁其前,靈河行其後,望下闕。 興。賢□勝地,眞粵福田。於是苦行異人,慧心高德,皆通九部,咸曉二禪,乃振錫來儀。下闕。 成田,高山虧而□□□。豐碑宜勒,銅柱須㯹;徽猷盛事,無殞長葉。其詞云:

□□□□,□□□□。□□□□,□□□□。□□□□,□□同歸。大師□□,空播音徽。其一。

彼岸須登,寶舟宜運,劫石期盡,飢膚何悋。聖帝英王,□□□□。□□□□,□□□□。其二。

□□□□,□□□□。□□□□,是屬貞明。瓊宮□氣,瑤室和精。氛氳降祉,生此人英。其三。

慧劒旣佩,誡誅是□。□□□□,□□□□。□□□□,□□□□。□□□興,干雲臨旭。其四。

雕梁□柱,□壁丹櫨,朱扉玉砌,青瑣金鋪。風鳴韻鐸,日照和珠,高山仰□,□□□□。其五。

□□□□,□□□□。□□□□,□城隩潤。招提是構,□□□□,三乘七覺,衢導是問。其六。

山虧一匱,海涸三田,殷墟闃寂,周室下闕。 

大齊武平三年,□□壬辰,八月十五日刊。

臨淮王造像碑

编辑

大齊武平四年,歲次癸巳,六月乙未朔,廿七日辛酉建。

竊㠯万川朝海,大海終自爲陵;五雲出山,名山久而爲礪。謂天謂地,悉有時而崩毀;日乎月乎,竝無救于盈缺。縱陰陽莫測,夷夏率縱,奮六轡而遠馳,蜚九翼而高視,安知眾苦鱗萃,五衰波屬,儵與豪風競馳,俄將落葉俱盡。假令餌瓊髓,飛玉觴,燭日月,驅風雨。車騎如雷乘,空幸延秊之第;旌旗遏景浮,虛造子登之岳。陸生仙賦,僅舉一隅;張子眞篇,唯明片分。皆亦馳於廢興之術,環于起滅之逵,侔蕣華之驟殞,逼藤根之易絕。茲焉㠯外,眾生何限;墨竭塵盡,所未能量。竝驚逾踰蝯,危過累卵;電謝怱遽,泡慙儵忽。然則莫知其去,罕見其來,災風埽而更安,毒火焚而弗爓者,而不具八解脫,僃六神通,鬱万善而荴蔬,超百非而迥越,亦何堪至于此也。若夫前聖後聖,天之又天,八恆之大醫王,十方之大仙主,或與定光同字,數極五千;或共弗沙等名,笇盈三億。雖應現秊別,王領處乖;而妙力神光,規重矩曡。竝慈雲廣庇,善雨周覃,皎智日於重昬,燃慧鐙於積暗。悲河鼓浪,六度之船倂浮;熾宅揚煙,三乘之轍俱轉。威靈之大,未易等級;變化之奇,實難思議。層山納於芥子,仍自嶔岑;巨海入於毛穴,無妨浩淼。伏闍卋之狂鳥,弭迦葉之毒龍。波旬覩而喪魂,梵志望而辟魄。誠最尊最勝,莫高於法王;但非滅示滅,還失於慈父。於是鄣巖徒朗,值木終難,虛瞻白鵠之林,誰逢青雀之樹。飜令水言功德,永遏波濤;山名智慧,遂潛峯㟧。其能闡清化於將淪,振玄風於已墜,千年一有,非我而誰?

使持節都督青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青州刾史、司空公、寍都縣開國公、高城縣開國公、昌國矦、臨淮王婁公,孕彩中岳,摛精大水,龍章外動,豹氣𠊓飛。妙質則囧若珠明,瓌姿則朗猶玉瑩,負將相之奇器,懷社稷之高節。經文大德,紛綸而僃九;佩武殊功,雜踏而兼七。拂羽則摶風歷漢,抗足則超塵絕影。知管樂之爲小,識元愷之非大。鼓盪於天地之閒,疏散於雲霞之表。排帝門而矯首,沐皇慈㠯濯鱗。裂壤分珪,旦夕兼委;儀台服衮,造次㠯之。始暎金蟬,鄙丁劉於漢日;暫栖𪂦沼,蔑陳張於晉京。履每曳於南宮,職頻關於北斗。迄文昌而鳳跱,入鉤陳而虎盼。穆陵而北,負海而西,分屬虛危,音中角羽。連衽與密雲爭暗,旨酒共澠流競㴱。其鳩會樂於茲所,尚父經封於此域。孔融之見圍也,史慈冒難於都昌;袁譚之被攻焉,王脩赴禍於高密。聳丹山而峭立,迴紫城而鬱連。敗燕之勢未淪,巨漢之容尚在。是爲名岳,實冠諸蕃。秉刾於茲,義歸親重,故能整旗蓋而辭閶闔,節笳鐃而下營丘。帷始闢而鄕移,冕纔彰而俗變。三春未動,別鼓春飇;九冬不作,自懸冬景。齊之㠯禮,導之㠯德。寬大居先,威嚴次後。哀恤孤寡,誅鋤豪黠。傜役旣擯,姧軌斯逃。持廉作寶,目弗視於金玉;匪財而富,身詎染於脂膏。遂令神雀集菀,灾蝗避域,孝子與順孫藂秀,節妻共義士相望。凡如此流,抑亦眾㚌,不能僃序,敢復略言。假細矦之行美稷,孟堅之案交阯,子虞稱最於區中,梁道作法於寰內,持來況我,我不退飛。兼憤然興嘆,類羊公之陟峴;喟然垂感,切孔父之臨川。悲此有之難拘,慨茲生之易滅,常住之因遂植,彌陁之願仍起。故海岱之閒,凡諸福地,冈不傾蓋,悉展慇誠。於是民吏奉規,事難捨而能捨;表裏蒙化,業難行而遂行。何異草逐風低,水從壺變,僧寶因而再盛,佛日由其更懸。南陽寺者,乃正東之甲寺也。旣左通闤闠,亦右馮㵎谷,前望崫磐,却鄰泚濔。層啚邁於湧塔,祕宇齊於化宮。足使須達羨其經啟,延壽韜其賦頌。感至之極,莫與爭先。果屈輪輿,頻脩禮謁,香甫燃而霧作,花劣飛而霰下。遂於此所,爰營佛事,制无量壽像一區,高三丈九尺,幷造觀世音、勢至二大士而俠侍焉。庶國道與華胥競尚,帝業共虛空比壯,含靈賦命,盡值優花。乃具㠯三心,成之百寶。白銀之麗咸寫,紫金之妙畢圖。𩫕如五嶺之旋,卽之便覿;目似四溟之潔,驗之猶在。毗楞寶冠,帶左而馳耀;鉢摩宍髻,據右而飛光。望舒之迥處星中,須彌之孤暎海外,僅堪方此,何㠯尚茲?前長史解叔寶、司馬李元驥、別駕宇文幼鸞、治中崔文惠及諸僚佐等,竝湌□下筵,贊成高義,狀鱗波之遞得,劇風毛之互舉,恐炎涼遽徙,縑竹難存,便勒美於貞石,庶永永於乾巛。乃作鉉曰:案:《金石志》云:「鉉曰之鉉,拓本已泐。今檢新舊拓本,實是鉉字,他碑無此例。」

駛河難測,暗海無邊,津梁莫起,鐙燭誰燃?念念不住,苦苦相沿,生猶電轉,滅甚雲旋。昔往今來,靈仙非一,騎龍駕虎,排霄蔽日。朝登玉樓,夜遊瓊室,終歸聚散,安知假實。常住無我,寄在天尊,業苞眞俗,事斷名言。惚峯虧構,慧浦疎源,神儀或掩,像法弥敦。亦有人英,翹然孤上,似竹千仞,如松百丈。帶鉉之蕃,仁㴱譽仰,一方饒益,千城注想。覺花常吐,愍葉恆春,誓將調御,寍求轉輪。爰脩佛寶,於此東秦,項光仍射,眉相還陳。雙樹結影,三蓮接耀,五道光含,十方輝眺。果名奇特,是稱眾妙,樂地在茲,焉須遠召。福之所曁,寍專爲我,俾斯含識,俱圓妙果。行值嵐風,方逢劫火,空餘勝績,無騫無墮。碑拓本。 案:臨淮王者,婁昭子定遠也。《北齊書》、《北史》竝有傳。

外國

编辑

王高德

编辑
高德,高麗國大丞相。

啟問法敎始末緣由事敘略

编辑

釋迦文佛入涅槃來,至今幾年?又于天竺幾年,方到漢地?初到何帝?年號是何?又齊陳佛法,誰先傳告?從爾至今,歷幾年帝?遠請具注。續高僧傳》十《法上》。

釋氏

编辑

大統

编辑

奏幷州掘地有人兩脣其舌赤色

编辑

此持法華者,令六根不壞,殷誦千徧,定感此徵。法苑珠林》一百二引《矦君素集》。

道宐

编辑

紀事

编辑

宋初有法瓊尼,南方人,不知因緣所出,辟穀食棗栗,不著綿帛,戒德甚尊嚴,禪定多所感通。會稽恭子張使君莅廣州,便供養之。隨使君還吳,又隨出入。尼自剋亡日,捨命後勿棺殮,但㠯乞烏鳥,至破岡,如期而終。使君依旨,送林野閒停,再七日七夕,鳥獸不敢侵,乃收殯焉。亡祖親使君之第四女也,就瓊尼受戒,敕余記錄之。廣弘明集》四十。

道朏

编辑

造像記

编辑

大齊天保十年七月十五日,比丘道朏敬造廬舍𨙻法界人中像一區,願盡虛空邊法界,一切眾生,成等正覺。碑拓本。

慧可

编辑
慧可,一名僧可,俗姓姬,虎牢人,初名神光。久居伊洛,事達摩于少林,得法傳衣,是爲二祖。

命筆回示向居士

编辑

僃觀來意皆如實,眞幽之理竟不殊。本迷摩尼謂瓦礫,豁然自覺是眞珠。無明智慧等無異,當知萬法卽皆如。愍此二見之徒輩,伸詞措筆作斯書。觀身與佛不差別,何須更覓彼無餘。《傳燈錄》。

賜進士出身二品銜廣東等處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兼管驛傳事務黃岡王毓藻校刊

《全北齊文》卷十終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