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山集 (兪肅基)/卷八
傳
编辑金孺人傳乙巳
编辑孺人姓金氏。商山人也。生二歲而孤。獨母夫人在堂。孺人聡明䟽通。篤於孝友。自其兒時。最爲母夫人所鍾愛云。十六爲寒圃李相國仲子性之之婦。而性之出后于其從父宗廟令晉命。孺人承事生養尊章。極其孝敬。六親交歡。相國亟稱之曰吾家孝婦也。孺人嫁三年而遭崩城慟。無子。夫之兄勉之以其幼子子之。盖相國命也。未幾子又夭。孺人旣早失所天。嗣續遂斬。而已又母夫人歿。無何相國喪其夫人。又無何令公與其夫人相繼以逝。前後十數年間。風驟雨急。孺人血淚無晞時。而顧於送事之際。人固益嘆其誠孝之出天焉。及至壬寅之變。相國闔門就戮。子婦諸孫。側室賤産。並被收坐之律。分配於嶺海外。而獨孺人以出后免焉。嗚呼。其所罹禍變之慘毒。殆千古罕見。有非人理所可堪者。而况以孺人誠孝之素篤。則寧難於一死者哉。然而孺人念其一身。上有奉祭之重。下有撫孤之責。能抑情節哀。濡忍不死。君子於是又以其不死爲難焉。始相國之被禍於島中也。二棘人千里扶櫬。就德山之羅朴淵新卜原。將改棺而葬之。孺人自京具棺槨衣衾等。晨夜疾赴。時孥戮之命已下。二棘人朝夕且就刑。而知舊無一人來助喪者。只與數三親戚。相對號哭而已。孺人至然後。事始有頭緖。二棘人手執喪禮備要。凡百一責於孺人。孺人應酬無遺。及至禮書所無。而亦多有緊於需用。臨急難辦者。執事者頓足曰此將奈何。試以問於孺人。則輒曰偶已取來矣。一切供之。多出人意表。急遽倉卒之際。用能無憾於送終之節。秋毫皆孺人力也。其識慮之過人如此。二棘人旣死。而妻子皆赴湖南之遠惡。則相國之筵几。無可往矣。於是相國伯氏判書公。權令孺人主之。孺人奉歸圻輔之西河。居喪盡禮。毁戚踰節。每哭時聲甚哀寃。隣里不忍聞。與人言。未嘗一啓齒。朝夕饋奠。雖甚疾難強。未嘗不躬執焉。河卽諸李之關中也。變後判書公眷屬及門孽數家皆來聚。各有巢穴。而獨相國家臧獲。盡沒入於官。孺人以孑然一身。奉几來寄。外無男丁之可以勾管者。而孺人能黽勉拮据。方便經營。仰奉祭奠。俯給家衆。皆綽然有裕。無一苟簡。躬自胥宇。旣得可處。則鳩材燔瓦。營屋數十間。而不半年。功告成。及其鋪置已訖。安頓有所。則相國家婢僕之得漏免者。皆來仰哺於孺人。而孺人能一視撫愛。另與區處。無有怨恨不滿者。治家有法。恩威並行。房闥之內。不煩號令。而大小僕隷。奔走承命。無敢怠慢。然人人愛戴如父母。待人接物。一以誠信。不設表襮。隣里親戚。無不得其歡心。周恤窮急。猶恐不及。有來求索。勿問難易。無毫髮愛惜。而未嘗示德色。余嘗贅居判書公家有年。見其遠近老少。莫不交口騰頌。幾於舌弊焉。相國有季妹早寡貧甚。嘗居於玉流洞。亦遭難而來寓河庄。則孺人之事之也。如事相國焉。余嘗見相國之朝夕饋奠罷。輒有小赤脚持數盒味而前過者。試訪於人。則曰孺人之餽玉洞宅者也。自是嘗有意探聽。終三年。盖無一日或闕。孺人之賢。固非可以此稱道者。而亦見其孝心之推。終始不懈也。湖南配所之距西河幾千餘里。而孺人月一送人候問。撫其諸孤與庶姑庶妹。饋遺絡續而無有差等。及二棘人練日且周。則孺人時有痼疾在身。而不聽傍人挽止。千里命駕。臨哭洩哀。且行謂家人曰我必趁某日返。其日盖相國晬辰。而當有奠也。迨期日隔宵。而孺人無動靜。則家人固未信其必返也。日旣歿。孺人果返。是日凡行一百三十里。卒能手辦奠具。不使人攝。盖其心有所欲。義有當爲。必行無礙。如水臨萬壑。要下卽下。孺人之平日行事。大抵多此類云。余之妻曰判書公之長女。與孺人有從兄弟之義。而相得歡甚。嘗爲余嘖嘖道之。故余於孺人事。耳熟焉。吾妻之言曰金兄其非世俗婦女乎。志大而心恭。識透而量宏。行高於人而不見矜己之態。誠孚於物而未有過情之事。若其酒醬縫紉。凡女紅之能。以至聡明強記。札翰如神。件件遒絶。尤非人所可及也。嗟夫若是者。雖百人分之。猶足爲閨房之傑。而孺人則兼而有之。信乎其非世俗婦女也。孺人之行可書者甚多。余獨撮其大者而傳之如此。俾爲閨房之法式焉。孺人年未四十。而今尙無恙。使其享有遐齡。則其至行懿範之所可傳者。又豈但止此也哉。余能及見。則固將繼此而書之也。獨恠夫孺人之賢如此。而跡其半生。備生人之至慽。爲天下之至窮。俯仰上下。一身無託。是何天理。余甚惑焉。始孺人之哭夭也。相國憐之。後又以伯胤之季兒名小山者子之。而被奸黨仇疾。混入於收坐。小山方七歲。而聞其端緊不凡。見者咸曰相國不死也。當今聖明御極。霈澤洋溢。早晩天日普臨。相國之至寃昭雪。而此兒得復歸侍於孺人膝下。則必能濡染義訓。成立顯揚。以昌孺人之家。天之報施。其在斯歟。其在斯歟。抑余又竊有嘆服於心者矣。孺人早孤。幼養於其叔父。視之如父。而辛壬之變。其叔父有請罪相國之事。則孺人割其恩愛。絶不與之往來通信。其叔父嘗百里專人。存問安否。且有摧謝之書。而孺人摽使者出之大門之外。終拒不受。非其達識明見。深曉義理。烏能斷以大義。若是斬截哉。嗚呼。此其所以爲孺人也歟。
金童子應龍傳甲寅
编辑金童子應龍者。故僉使金君命錫賤産也。君世居靈巖。嘗爲龍川彌串僉使。眄府妓有身。未分娩而君解歸。臨別贈一扇。題曰生男名應龍。生女名應妹。旣生男也。遂以名之。稍長骨幹壯大。異凡兒。爲人沉深老成。誠孝切至。母以君所贈扇授之。兒卽奉玩摩挲。汪然涕流。嘗歔欷自嘆曰人而不識父面。何以爲人。君或有書至。幷其扇重襲而珍藏之。時出而展閱。致其戀慕之意。至壬寅兒年甫十二。而已編於隷籍。爲府房子。房子者賤役也。所事在於溺器唾盒廁牏糞穢之間。而兒能恪勤毋怠。甚得官長愛。時君爲靈巖葛頭僉使。歿於任所。諸孤旣奉柩還家。而宣川宣沙僉使尹實其姻婭也。遂付書於尹。而得傳訃於兒。兒號痛隕絶。如不欲生。謂其母曰我何可一日晏然乎。便從今日奔哭矣。母曰此距靈巖二千餘里。萬水千山。兒何以獨致乎。且計日則今雖去。已不及於襄期矣。待吾雇人貰馬。徐與裝送也。於是其外黨之來見者。皆合辭力挽之。兒輒低頭不語。潛入屋後。用塩和油。盛之小壺。緝軟木爲炬十數把。佩且負。不告母而出。日已向曛矣。旣而思曰我爲官隷。不可不告辭於官長。卽走入府中。立於庭。使侍者請曰應龍有事來矣。官曰何故。對曰小人遭天喪。方奔哭於靈巖。敢請數月由。官曰諾。且問曰爾負炬將何用。對曰小人家貧。卒乍無以治行。宣沙令監。與嫡兄有姻婭義。今欲就彼告急而行。山谷多虎豹。夜行可畏。炬所以防患也。官大異之。擊節嘆曰奇哉奇哉。吾實嘉爾孝心。何止數月。雖終喪而來。吾勿汝問也。兒遂拜辭。是夜凡行百三十里。而得達於鎭下。炬盡燒。日纔出矣。尹奇之。爲製縞素一具衣之。以錢三百文助路費。於是鎭日趲程。起止必見星。每入店舍。輒却主人饌。只喫所佩壺中物。盖被髮徒步。哭不絶聲。兀然一身。無伴獨行。其間辛苦間關之狀萬端。而未嘗一日淹滯於中道。如是者凡幾日而入京師。又幾日而達喪次。至則諸孤營葬未還。而獨婦女守舍。恠問曰何自。對曰我是龍川應龍也。聞令監訃。奔喪而來矣。家人驚奇迎見。謂曰葬已過矣。兒亦遠來勞苦矣。且留休矣。兒卽大哭曰我所以絶險千里。崎嶇遠來者。徒欲一憑棺和。今無及矣。寧往哭于墓。可言休乎。家人爲之具僕馬。使騎而行。路遇諸孤返哭而來。先是諸孤雖聞應龍名。未嘗一見其面。倉卒相對。莫識其爲誰兒。悉告以故。於是皆下馬相與扶持慟哭訖。見兒疲瘁甚。挽與偕返。旣而檢其裝。無長物。只一壺而已。足盡繭。幾無完膚。鄕里聚觀。莫不感嘆。至有流涕者。兒善居喪。終日侍筵几三年。未嘗一脫衰。每諸孤遞往哭墓。兒必徒步隨後。旣終喪。爲省母於龍。時未歸。兒今年十七矣。先是尹君之在宣沙也。爲兒具軍物於官。得十四年除役。兒之嫡兄凡六人。各出錢若干。兄弟以次歲掌而殖之者且有年。將爲贖兒計也。兒之第五兄光國。贅居於余比隣。嘗爲余道之如此。嗚呼。安得置是兒吾側。敎之以詩書。使其成就也。卽何詎不若鄭錦南矣乎。
雜著
编辑日間功程己丑○十四歲時
编辑每日罷漏時寤。思慮旣正。必秉燭而興。着上衣跪坐。對案讀原書十五遍。日始昧爽。乃盥櫛。左右珮用。緩步徐行入家廟。行晨謁禮。因趍詣大人寢所。下氣怡聲。問燠寒安否。若已起寢。則卽卷寢席衾枕。因進早飯。嘗之而後。退歸私室。若東西銘,大學序,小學題辭,敬齋,四勿等箴。當一過精誦。食前讀原書十遍。食後少憇。讀原書十遍。因讀擊蒙要訣一章十遍。看家語,聖學輯要各數板。日昗時讀原書十遍。黃昏時詣舍廊。定枕與衾席。俟就寢。卽趍退私室。秉燭讀原書十五遍。靜坐良久。因就寢。凡讀書之暇。當整容淸心。以誠敬爲修身接物之要。不可以一毫怠慢之意存諸胷中。至於侍奉應對之節。夫豈有定數哉。
右數條。雖非刻苦工夫。若以此爲不息之功。日日時時。心心念念。不容少怠。久自習熟。則亦不無進益矣。揭之壁上。欲以朝暮觀省焉。二月五日識。
自戒甲午
编辑汝年十有九矣。汝體壯且大矣。而學日退行不進。汝試思之。汝之有志於此事。凡幾年所。汝年自十二。得栗谷先生擊蒙要訣而讀之。已知此事之不可不爲。年十四。讀心經諸書。則謂聖人可學。天下萬物之理可窮。發言必愼。制行必敬。坐必跪而立必直。所讀者聖經賢傳。所交者端人正士。夙興而夜寐。孜孜而矻矻。父兄曰此兒必有爲。長者曰此子可以敎。凡見者皆曰此兒可與言。雖汝亦自以爲聖人卒可學。而天下萬物之理卒可窮也。奈之何數年以來。不思湯盤之日新。而甘歸下流之苟賤。以言則躁妄。以動則浮薄。坐箕踞而立偏跛。所讀者諸方雜書。所交者俗人流輩。朝怠而暮荒。悠悠而泛泛。上焉而忘父兄。下焉而負儕徒。內欺其心而外誑於人。揆厥前後。判若二人。泝其本末。一何相戾。是汝之所得者。在乎年與歲。而所不得者。乃學與行也。將荊榛蕪穢。歧路多端。誘之者衆耶。抑人心難測。一出一入而不可常者耶。然則汝之斲喪而流蕩。飜覆其性情也亦無足恠。雖然乃汝之所以受病之源。與夫所以治療之方則有焉。夫氣難齊而爲一。或有剛而有柔。學能復其初。心可變惡而爲善。是故剛善而柔惡者氣也。高明柔克。沉潛剛克者學也。汝之所賦者。率多柔軟懦弱之氣。而都無剛健堅確之德。其於晦翁之德禀純剛。邈乎遠矣。而反與衆人之蠢蚩頹闒。不幸近之。乃其所以從事者。不思果敢直前之勇。而便要平順坦蕩之道。是所謂以剛克高明。以柔克沉潛。何異衣裘於夏。飮冷於冬。亦見其有退而無進。日趍於汚下而不自振。又安足以學聖人而窮天地萬物之理也。然則汝之受病之源。其不在於柔懦。而治療之方。又不在於剛勇耶。嗚呼。難克者氣質。易往者歲月。以難克之氣質。得易往之歲月。不能猛下工夫。痛加矯揉。則悲嘆窮廬之患。將見立至。而虛生浪死之恨。便在目前。乃欲取成於似做不做之學。見功於優游悠泛之工則皆妄也。不幾於齊人之禳田乎。故學莫先於剛。學焉而不能剛。則不可謂之學也。然則剛之道如何。亦惟曰不因循無間斷。其節度下工處。不過向所謂言行坐立讀書交際。而所謂學聖人而窮天地萬物之理者。亦不外是而得矣。繼自今以往。舍舊就新。當與歲而俱進。是庸揭吾壁而自警。
朝暮觀省
编辑學之所以不進者何也。在於不能剛果也。其所以不能剛果者何也。在於因循偸惰也。其所以因循偸惰者何也。盖嘗推究其故。亦不過曰游從之雜也。戱謔之害也。夫所謂戱謔者。不特顚倒衣冠。錯亂擧措而後爲害也。凡其談說嬉笑之際。微涉於狎侮玩弄之意。則已足以害吾德性。敗吾威儀。然而其游從者。苟非所可傲惰之人。則是亦無自而生焉。故二者必須相因。遊從雜則戱謔生。戱謔生則雜者日近。而其平日所得於師友簡編之中者。顧乃日消月亡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以自進乎高明廣大之域矣。余早也妄竊有意於百源羅浮之功。啖薺之行。未嘗少絶於郊寺山閣之間。顧自一二年來。憂病相凂。而又以親老之故。未敢輒作遠遊。家庭之間。旣多冗幹。而其往來追從者。又無非狎昵傲惰之徒。是以終日所事。殆不過於謔浪談笑之際。一日二日。因循汩沒。留落宛轉。進寸退尺。而竟亦不知其何故而致然也。間或反身點檢。意適及是。而又未嘗深悟猛省。翻然改轍於昨非今是之間也。向與叔道會。因嘆近日工夫之不進。而關說及此。叔道驚曰如此則吾事去矣。無復望矣。兄須痛絶之。余始以謂二者之爲害。何乃如是之甚也。及後相會。每輒申警之。其言益丁寧也。余每聽叔道言而歸驗之。則知二者之爲吾患。尤分明也。噫。叔道眞愛我也。眞達者哉。以余之尋常經歷於其身者。而顧自茫然。反爲超脫世臼。未嘗有此累者所先覷破。豈余則方且汩沒其中。浸染漸漬。不自覺知。而叔道之聡明澹泊。多於靜處有得。故雖未嘗身親經歷。而已自見得親切也耶。於是復以聖賢之書。考其所嘗矯揉箴儆之言。則自張子猶不以此而作第二病敗。至爲之銘。以自儆戒。而如朱子答劉子澄,劉平甫兩書。其分別毫釐於莊肆敬怠之間者。眞切痛快。尤足爲頂門之針也。然後知夫二者之與此事相爲勝負消長於日用之間。眞不可以頃刻忽之也。余重感叔道之意。益懼此學之不進。因書橫渠先生東銘,晦庵先生與劉子澄書一,與劉平甫書一。揭之座隅。庶幾朝夕發深省焉。而若其用力之節度。亦別無巧法。朱子之言曰知得如此是病。便不如此是藥。今但無二者之爲害。則便不因循偸惰矣。不因循偸惰。則便能剛果而其學乃進。然則欲此學之有進。不先去二者而曷以乎。噫。
敢述從學之意。敬和先生所賜詩。丁酉
编辑我初求道。未得其方。六七年間。用心郞當。出門嚶鳴。徒勞無功。追思茫然。有警于中。將新舊轍。質彼先覺。環顧一世。爲我心惻。猗歟先生。獨立飄然。我來負笈。寶盖之巓。韻味攸諧。三益同羣。絃誦洋洋。講說如雲。左圖右書。俯仰自樂。間以游泳。天機潑潑。承誨丈席。兩端俱竭。言之不足。有詩淫泆。瀠洄之喩。凝斂之戒。一篇之中。三致其意。譬彼良醫。發藥隨症。敬受伏讀。如鍼箚頂。嗟余小子。曷敢或怠。尺蠖龍蛇。所取斯大。有不能然。惟動是靠。如木根撥。如泉源涸。力小任重。鮮不敗跌。從事斯訓。服膺勿失。
記聞庚子
编辑開寧。有常漢三兄弟性至孝。事其老母甚篤。初貧甚。力田致富。三人者相謂曰吾觀兩班家事親。生前不能致一日之養。顧於旣歿之後。乃有所謂朔望時節之奉。此終何益。吾輩則當致養於生前可也。若値朔望歲時俗節之類。三人者必輪次盛備酒饌而進之。未嘗一闕焉。又請母意所欲與者。必邀致盡歡。一鄕人無不感其意服其善。敬待其母如其親。無敢少慢也。忽一日。鄕中惡少年𨠯酒。以言慢其母。三人者怒欲治之。母止之曰醉漢何足與較。汝等宜置之。以安吾心。三人者相曰母命如此。不可違。但不宜與此惡人更面。其後相見輒避之。絶不與之往來通水火。於是一鄕人羣起而擯斥少年。少年到處不能見容。自悔其過。而負荊往謝。母亦勸解。始赦之許其往來。又一日。其季歸自外。妻進夕飯。而有靑魚新出者。謂妻曰亦曾奉餉母氏否。妻曰先已餉之矣。猶不食。問其母曰纔喫靑魚否。母曰未也。於是以妻爲不誠也。大杖敺之。叱曰有新物則先餉老母。此吾家法也。而汝敢如此。亂吾家法。終不可一日在吾家。亟逐遣。母及兄弟與其妻黨苦口力止之。不聽曰異時使吾孝衰於老母。情離於兄弟者。必此婦之爲也。漸不可長。終出之。自是不食靑魚曰緣此物。使吾家法墜落。家裡不安不緊甚矣。三年終不近口。一日赴人會飮。始喫之。歸而嘆曰吾怒亦已解矣。此婦必改心矣。返其妻如故。凡母之所欲願者。三人者無不競相營辦。猶恐不及。終始如一日云。三人者今尙在。而惜也姓名不傳。
靈光常漢李泰民者。人家奴子也。資質淳實近道。少時嘗受小學一部。講究服膺。首尾通貫。居家立心制行。一以此爲準。妻孥子姪。亦各使之授讀小學而力行之。嘗曰兩班之多讀古書者。吾未知其有何所得。而豈有如小學一書者乎。凡其一動一靜。務以誠實。而不着一毫巧餙虛僞之態。故鄕人無不觀感而敬重之。里巷小兒相語。輒戒鄙倍之辭曰李孝廉得無聽之否。盖前此主倅嘗聞其行誼甚高。語人曰此等人在漢時。則必應孝廉之擧矣。人因以孝廉稱之。田間導水時。常漢輩例多闘爭之習。而若聞泰民出往導水。則相謂曰吾輩安寢。可無往矣。李孝廉導水。萬無彼此不均之嘆。及見果然。一鄕士大夫亦皆致敬。相見必延之上座。以客禮待之。或招之使役。則必卽赴。猶恐不及。然若慕其名。往見之則輒逃避不見。嘗有一宰相累往而終不得見。及其因遷謫而行過也。始伏謁於道左曰小人屢蒙大監枉臨。而虛名是懼。不敢見。今則事體與前有異。小人始敢謁云。平時雖不仰役於主家。而歲歲貢獻不絶。人有謂其主者曰如李孝廉。豈宜尙以奴視之。納其貢獻。其主懼公論。招問曰吾欲許汝贖良。泰民曰小人爲人家奴。豈有無端贖良之理。國法六十。方許除役。而小人未及六十。請計自今至六十當貢之數納之而許良然後。小人之心方安。遂益力田。以其所出計實數而盡納之。始受許良文字。嶺南一士人云嘗騎馬過靈光某村。有一村童在前。士人問前路所向。則童子惶忙稽首於馬前。作肅揖狀而對之。士人恠曰汝雖常漢兒童。見兩班。何致恭如此。童子對曰吾村李孝廉。常常誨飭如此曰兩班常漢分義嚴截。不可慢忽云。故不敢違。其守分之篤。感人之深。又如此。〈右兩條。庚子元月八日。在西湖寓所。聞之任主簿鼎元丈。〉
記夢辛亥
编辑辛亥七月初二日夜夢。余往一處若闕下公廨者。余在門外望見。有一先生張拱而過前。云是尤庵也。俄而不見。又有一先生黑笠白袍。儼然徐步。先入室中。云是愼獨齋也。余卽趍而謁見。先生起立答禮甚恭。余諦視之。先生面方而緊。眼有精神。短髯無幾。年可四五十。形體昂壯。氣像端嚴。余俯而言曰晩生景慕先生盛德之日久。而病蟄窮鄕。承敎此晩。可罪也。先生似若知其爲吾。卽答曰每欲相見而不可得。今始見之爲幸云。余問曰間傳云葛帶三重。願聞其義。先生曰此有何疑焉。余曰喪禮備要。小祥絞帶。旣引古禮。用布爲宜云。則此所謂葛帶卽絰也。三重四股。乃初喪絞帶之制。而今乃移之於絰。豈絰亦用三重四股之制耶。先生未有以答。頗示瞿然之色。卽出喪禮備要。使我搜出小祥條。余搜之未能得。有下人來告曰召對方下。尤庵已入。先生卽起身。余亦趍出。未竟其問答而罷。覺來窓已曙矣。噫此一段。卽余平日所蓄疑而未能曉解者。盖鄙意嘗謂間傳所謂葛帶者。亦指絞帶也。言虞後變服。不獨絰葛。絞帶亦當以葛。而其爲三重四股。亦如初喪麻絞帶之制云爾。非謂葛絰亦三重四股也。尋常看得如此。而但與圖式虞後絞帶。變麻服布之說不合。每欲質之知禮者。耿耿於心矣。今於夢寐之間。得侍平日所景仰大人先生。而便以此發問。亦見區區會疑之深也。第恨其問答方始而遽罷。卒未承明白之敎。至今思之。如有所失。姑記之。以爲異日質問先覺之資云。
記夢丙寅
编辑七月初一日曉夢。余與伯氏季方。以次連床而坐。宛如平昔。伯氏頗已衰白。指吾髭髮而言曰君之上鬚。亦如是白乎。又指季方曰君則姑無白毛矣。季對曰尙有一二莖白者。伯氏又謂余曰曾聞人言。回甲髮白者必得壽。其意盖指吾也。余卽私語於心曰吾年今五十一。距回甲尙十餘年。雖髮白如許。安能得壽乎。此外與伯氏酬酢甚多。而不甚歷歷。及覺。晨窓已呈白。枕上之涕淚淫淫矣。吾兄弟三人。伯氏精強異常。季亦健旺多氣力。余最病孱。凜凜常爲兄弟之憂。而伯季俱不幸早世。伯氏之歿。已十七春秋。而季方之三年纔訖。獨余衰疾不死。尙留在世。壽夭長短之不可常如此。豈不悲哉。噫。故家棟樑。摧折已盡。如余散材撑持無力。每念及此。未嘗不寃痛次骨。不但爲孔懷之私慟已也。今於夢裡。得接依俙之顔面。鴈行成列。無異平日之湛樂。亦云幸矣。而覺來益覺隻影之孑然。重可悲也。遂以一詩見哀云夢中兄弟鴈行連。各把霜毛歎暮年。睡覺茫茫如有失。空留隻影着床邊。丙寅孟秋識。
寫眞自識己巳
编辑瘦骨癯容。合置山澤。誤落塵網。郁鬚盡白。食肉非分。折腰斯辱。深衣大帶。返爾初服。
寶盖語錄丁酉○時從三淵先生於寶盖時。
编辑先生曰孔門中惟曾點所見最高。而後來見得曾點此意者。亦頗不少。正坐人自不識。如陶淵明詩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卽此一句。亦可以想見其意趣。我方採菊於東籬之下。而邂逅無心之際。南山便來在眼前。盖其胷中。私意消落。無少蔽障。故外物之在前者。亦皆不容安排。而脗然相得。物我之間。天機流動。只此氣像。便是曾點浴沂意思也。後人乃以見字爲歇後。改以望南山。則着意安排。樂意便索然矣。其末句意味尤高遠。此間有眞意云。則若將以有言也。卒乃歸之於忘言。則所謂眞意者。便卽此而在矣。卧北窓自謂羲皇上人一段。亦與此意一般。此老胷中。豈有一毫私慾。留滯得在。如今人都是私慾蔽障。故時値好箇境界。則亦豈無此箇意思些少形見者。而却被許多私慾。東生西起。旋卽閉塞。人須先私意消落然後。可以存得此意。
問元海翼。何如人也。先生答曰善人也。曰何如。斯可謂之善人也。曰吾嘗就人品中。分作六層。曰聖人曰大賢曰君子曰善人曰俗人曰小人。聖人是大而化之地位也。大賢是博約俱造地位也。君子是文質彬彬地位也。善人是依本分。無過惡地位也。俗人則是汩沒世臼。中無所主者也。小人則是鄙汚苟賤。回譎不正者也。大略如斯。善人雖自依本分。無過惡。然境界終是與俗人相隣。故或有流於俗人㨾子之時。俗人與小人相接。而又其中無所主之。故或値君子小人相爭時。則常至於爲小人右袒。人必透過此關然後。可以語學。小人中又有兩箇般㨾。如蜂蠆蛇蝎之類是剛惡。如吮癰咀痔之類是柔惡。然下一般則多自俗人中淪沒出來底。而要之皆是陰柔不正也。以此言之。則元海翼能坐在第四層裡面。亦自不易也。又曰世或有心則小人。而欲盜占君子地位者。此最可惡。又曰人苟以此常常點檢而警省。則必更長進在。
先生曰人之爲學。固當博看天下之書。而要使冊子上義理。便移在自家心上然後。方始活法。苟能會得此意。則雖釋冊子。凡日用之間。衆物之在前者。無非與自家此心融會貫通。鳶飛魚躍。觸處朗然。若一向去故紙堆中。埋頭汩汩。才釋冊子。隨卽茫然。則何處見得鳶魚意思。鳶魚意思。不必於冊子上求之。當於釋冊子時認取。
先生曰今之向學者。有許多般㨾。有因父兄儕友之勸勉。強而爲之者。有以爲他人則或汩沒科臼。或馳騁文章。皆不足貴也。我則當求其高於此二件事而爲之者。有因一時意義而爲之者。有欲以此欺世盜名而爲之者。有以爲姑且漫恁地而爲之者。其中欺世盜名者及姑且漫恁地者最多。至於眞實向道。欲爲聖爲賢者。絶無有焉。苟果眞實向道。則其工夫自當日就月將。尋向上去。不應其留落宛轉。兀然無進。而何今之向學者日衆。而長進者則絶少也。此可恠也。
先生謂肅基曰聞近來向學者甚多云。君所知者幾人。對曰性懦未及交遊。尋常追從者。只有若爾人。先生曰向學者衆。則將來必多裨益於世道。豈非幸事。但有未可曉者。少時嘗入金剛內外山。許多寺刹中。所謂首座僧者僅十餘人。皆能眞實做得自家事。觀者亦甚愛貴之。近十餘年來。自稱首座。面壁念話頭者。殆過百餘人。無寺無之。此豈求道者漸盛而然也。盡是頑懦成習之徒。厭其運水搬柴之役。炊飯織屨之勞。假托首座。圖占便宜耳。噫。吾恐今日所謂向學者之或如首座僧也。安知其非不能詩不能賦者。假托向學。以自欺而欺人耶。此眞可警也已。
先生曰在京時。尹生鳳九來話。因言人之爲學。必也去年所不能事。今年却能爲之。昨日所做錯處。今日却更不做錯然後。方始有長進之益而溯回終始。正坐無此工夫。良可慨嘆。此言却最要緊。
先生曰向入北關涉境。卽問可與言者。則多人必稱鏡城李載亨。到鏡城委訪。與之同宿。其人品甚高。工夫又深。繩墨之嚴。尤翁後所創見。德性深厚。頗有粹盎之意。夜間子弟待候窓外如僮僕。可見其敎行於妻孥矣。村秀才十餘人。羅列左右。質問經義。亦自可聽。臨別以所作天命說相贈。而所見亦甚平正縝密。其論禽獸五常處。尤非近世學者之可及。文章亦縱橫不俗。絶塞荒裔中。能生得如許人物。豈非奇事。別來。令人甚不忘爾。
先生曰啓蒙不可只一向讀而已。讀了後。當看天地萬物。自有輪囷絪蘊底意思。如此方是讀啓蒙也。安東學者金楷。於啓蒙工夫最深。所作啓蒙覆繹。亦甚精密可觀。嘗曰啓蒙方讀時。有些意思。讀了後。正如博奕一塲罷了相似云云。大抵善讀啓蒙最難。
先生曰世之以俗人心地。而略聞君子之道者。處置得一段事。前瞻後顧。左牽右回。欲惟義是視乎。則恐於自家事。甚係利害。欲惟利是循乎。則又恐得謗於君子。如是拘牽。費盡心機。而畢竟所處。常在於非義非利半上落下之間。近日朝廷上。亦有如此人。非謂其因此而遂當敢於爲惡。無所忌憚。盖其心術之回互。氣像之苟且。則反不如全無知識而恣意打做者之猶爲快也。令人極不滿意。此皆致知未精。而爲善去惡。不能眞實故也。如今學者之起模打㨾者。徒爲觀美之資。雖終日勉強危坐。而其心則未必知此危坐。乃是在所當然而不可不爾之道。故却有厭惡之意橫在胷中。以爲危坐工夫有甚大事。何令人苦惱如此云爾。則設令管寧之榻盡穿。幾時更有灑落底意思乎。
先生曰性猶太極。無動靜。心如陰陽。有寂感。性之本體。却因寂感而爲之動靜。故心之寂然。則此性亦便冲漠無眹。此則心之所以統性也。心之感通。則此性亦便乘機流動。此則心之所以統情也。所謂心統性情者。必如是看。方始明白。
先生曰近世之學。唯拙修齋見得大意。始知所謂格物致知者。不止於書冊章句之末。尋常喚醒人處。尤在於玩心高明。而不使汩沒於俗學科臼中。吾之所得於此公者。專在此處。若不及此公之門。則幾不免誤了一生矣。其談辨滚博。議論灑落。尤使人言下卽悟。想其氣像。至今猶往來於夢寐間。到得有不可與俗人言之事。便有起來九原。促膝商量之意而不可得也。此公後爲學䂓模。則其能占得地步廣濶者。惟林德涵爲然。
問論語中多言學字。而指意各自不同。未知如何。先生答曰朱子言學之爲言效也。學字本意。大抵是效於人者。故論語中如博學之學。是言知也。思而不學之學。是言行也。其意雖若不同。而執此一效字意求之。則可以隨處貫通矣。
先生曰同春堂引接後學之道甚善。或有不是處。則雖係大段。必當面痛責。其人果能改回。則喜悅之意。藹然於色辭。未嘗有不告其人而先語他人之事。此最可法。
又曰某人往見近世所謂知名之儒者。而來傳其言曰如某人之狼狽。固勿論耳。雖以向來諸先輩見之。皆不免於各有疵病。獨吾師門則超然於色目之中。而終無可指之疵病。以此知吾師門之爲集大成也云云。余謂觀人。不可以疵病有無。定其等級。正如考試文字相似。有曲折處。則雖或有病而大體圓好。文氣高峻者。此則雖打其病處。而不害其爲高等入格也。又有雖無明白可指之疵病處。而全篇體格。低弱庸孱者。此則所謂白文次下也。以是而言。則所謂先輩之有疵病者。亦豈可以遽及乎哉。
肅基問自家病痛。自家豈不知之。而在家時汩沒蹉過。未嘗仔細點檢得出。此來以後。日與諸友相處講磨。見得自家病痛。漸次分明。最是戱嬉玩弄之意。流轉往來。機械活熟。已成痼疾。不知何以治之。願先生有以藥之。先生曰寬而栗最好。如與人言。每欲相好。不欲露出圭角者。亦是習氣病痛。凡百須以埋率峭簡底意思從事可也。言笑之不緊者。亦宜加察而痛戒之。對曰謹聞命矣。寬而栗。正是所謂三字符者。敢不書紳而服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