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谷先生集/卷十二

卷十一 冶谷先生集
卷十二
作者:趙克善
1726年
卷十三

附錄 编辑

事實 编辑

啓略 编辑

崔鳴吉

儒者。國之元氣。不可不培養。如金集。長生之子。早以行義見稱。宜先禮召。且長生門人。宋時烈,宋浚吉。亦以學行著名。朴知誡門人中。亦有篤行之人趙克善。幷宜奬用。上曰允。

啓略 编辑

趙翼

新化之初。百弊皆當修擧。而敎士之方。尤不可忽。前永興府使申敏一。以經學爲業。用力已久。今大司成見闕。以此人爲之。又溫陽郡守趙克善。經學精明。亦令爲司業。使諸生質疑問業。其於敎誨。爲益必多。

䟽畧 编辑

趙復陽

今幸聖上特下十行之書。復召宋浚吉等。乃知殿下愛士之誠。未甞少衰也。又如安邦俊,鮮于浹,崔蘊,趙克善,權諰,李惟泰,柳諿,鄭道應,金萬英等。已入顯仕者。並宜一軆收召。必令俱至。而此外向善知名之士。亦自不少。皆令銓曹搜訪進用。則庶幾贒路漸開。淸議稍行。而至治之望。其自此始矣。

啓畧 编辑

前人

經筵方講詩書。向裏工夫。尙似不甚切要。掌令趙克善。持平許穆。皆以林下讀書之士。經學甚優。出入經席。以心經近思錄等書進講。則於助成允德。大有所益矣。

筵中問答 编辑

召入便殿。上迎謂曰。來何晩也。望之久矣。今幸相見深用欣悅。仍問閭閻人心民弊之如何。克善對曰。書曰。本固邦寧。國之安危。惟係於生民之休戚。而卽今災異溢目。民困已極。多般侵徵。流丐盈路。懷保之責。不容暫緩也。因陳情懇辭曰。願拜閑官。隨分供職。上曰。人要盡職。何職有殊。近來新進之士。年少氣銳。其欲辦職者。輕殺人命。如視草芥。反是則一向委靡而不振。此予所以病諸。方幸得與老成人共之。宜勿固辭。克善曰。天恩至此。徐當圖去。上曰。天寒旅邸。老人得無寒乎。生疾可慮。何不着耳掩。特賜鼠皮耳掩。而勿令詣闕。

傳敎。戊戌正月初三日。 编辑

傳曰。趙克善病重。高陽郡守柳後聖。所當招來看病。不但纔爲下去。渠且有病云。使當初內局下人中目見其病勢者。更問卽今症候於其家。特病錄。給馬下送。問藥而來。

御筆親批 编辑

掌令趙克善症勢胸膈有所礙之症。欲吐而不快。此乃痰挾食積。故言語不通。有痰塞之勢。滌痰湯一二貼。預爲劑下。以爲求急之地。宜當治風七穴。以爲下鍼爲白乎旀。竹瀝薑汁。並下送之意。詮次啓達向敎是事。

戊戌正月初四日。臣趙徵奎。臣趙宗侙。

此藥並卽爲劑送。鍼醫安禮。亦令往來看病。

掌令趙克善症勢再爲看審。則左邊手足。全然不仁。口眼則暫有喎斜之漸。言語蹇澁。精神昏迷。先用通氣驅風湯。加羗活,防風,黃連,薑汁炒,黃芩酒炒各五分。三貼爲當。鍼醫趙宗侙。亦爲來此針灸之意。幷爲詮次啓達向敎是事。

戊戌正月初四日。臣趙徵奎,臣趙宗侙。

此藥卽爲劑送。與針醫。逐日往來看病。

掌令趙克善症勢。大槩脉候洪大而數。開口眼合。言語不通。熱勢方熾。不可下鍼。九味淸心元。竹瀝調和灌下。以爲救急之意。詮次啓達向敎是事。

戊戌正月初五日。臣趙宗侙,臣安禮。

此等藥。並卽卽送之。

掌令趙克善症勢。大槩與昨一㨾。而卽今則眼合遺尿。不省人事。粥物湯藥。不爲下咽。以此觀之。則老人之中風。極爲可慮。湯藥則停止。九味淸心元,蘇合元及竹瀝等藥。時時灌用。以爲救急之意。詮次啓達向敎是事。

戊戌正月初五日。臣趙徵奎。

今明日。不離看病。

掌令趙克善病症。大槩左邊手足不收。言語全然不通。喉間痰滯。藥飮難下。合眼遺尿。脉度大數。此爲方家所忌。極爲可慮。姑以九味淸心元。竹瀝等連續灌下。以爲救急之意。詮次啓達向敎是事。

戊戌正月初五日。臣權愉。

凡救急之藥。勿待啓下。皆令直爲取用後以啓。

掌令趙克善。卽今症勢。與朝一㨾。而頑痰與熱勢。壅滯心包。升降無常。以致有慌迷不省。言語不通等症。小無减歇。淸熱導痰湯。加羗活,防風各五分。石菖蒲一錢。姑先用一二貼之意。詮次啓達向敎是事。

戊戌正月初六日。臣趙徵奎,臣權愉。

此藥卽爲劑送。

掌令趙克善病勢詳審。則非泛然中風之流也。必是臟中。極可慮也。初用滌痰湯。最中病情。而只用二貼。以此二貼。收效難得。一日再服。以至七八貼爲當。次用淸熱導痰湯爲當。而但病勢最甚難療。藥效難得。然繼用滌痰湯爲當。針則三里,絶骨,大衝,風市,曲池,外關,肩髃,風池等穴爲當之意。詮次啓達向敎是事。

戊戌正月初六日。高陽郡守臣柳後聖。

此藥卽爲劑送。針醫亦令不離看病。

御賜喪需。物目單子。該曹書啓。則自上特書加數。 编辑

白紬二疋。加參疋。藍紬二疋。加貳疋。綠紬二疋去核十斤。加伍斤。白布五疋。以上濟用監。細緜布十疋,全㓒二升。以上戶曹。油芚六張付一事。油紙十張。注紙塗棺資一束。以上長興庫。白米二石。軍資監。棺板五葉。椁板五葉。大小索各一次。以上歸厚署。空石四十立。廣興倉。

別賜 编辑

藍潞州錦二十尺。紅潞州錦四尺。紅紬五尺。眞珠三枚。紫檀香一封。白文大席一立。炭一石。

喪路告課護喪典籍李日三。 编辑

趙掌令喪柩。今月十九日丑時發引。出自西小門銅雀津。指路計告課。

內賜內訓 编辑

正月十九日。賜內訓一件。訃聞。後特賜。

御覽吊客錄 编辑

閔光熽,前扶安縣監。朴載輝,前參奉。朴由常,扶餘縣監。尹商擧,正郞。鄭東燁,禮安縣監。尹宗离,進士。安好亮,李善行,卞三進,鄭慶欽,進士田起徵,宣傳官。田起稷,前都事。趙𥕏,李秀彦,趙持成,趙持謙,趙持憲,權惟,尹伯,朴羽祖,朴彭祖,鄭道遠,以上。初喪四日。始終不離護。李澥,咸陵君。鄭晳,司書。李球,博士。李鼎基,奉事。洪淨,參奉。許煜,鄭道存,部將。元萬石,承旨。李東稷,都事。李增,金壽弘,僉正。沈之勃,南一星,敎官。具崟,前判官。南九萬,文學。宋善基,李廷望,權訦,敎官。朴由東,前靑陽縣監。權儶,翊贊。金愼厚,龍宮縣監。閔忠良,前果川縣監。呂爾興,進士李後山,承旨李時昉,鳳城君柳赫然,參判李昌炫,前佐郞。李稠,前礪山郡守。姜文粹,進士。孫必大,正。沈若濟,李恰,鄭樻,韓尙玄,通禮。宋時喆,掌令。李文郁,進士。趙復陽,應敎。以上喪之翌日。來護。權愉,韓潁,李九淵,前唐津縣監。魚壽長,李慶萬,進士。閔顯重,朴繘,典籍。李喜相,進士李廷稷,趙備,司藝。權諰,進善。朴日省,判校。元斗杓,左議政。鄭榏,掌令。李日三,典籍以下。喪之三日來護。趙渭叟,朴晙,宋浚吉,贊善。金垓,前載寧縣監。李濡,以下。成服日來護。韓得良,前保寧縣監。趙宗冕,李性恒,獻納。李敏政,監役。鄭以昌,前奉事。鄭以重,前肅川府使。尹景离,進士。郭之欽,掌令。申暹,進士。李堪,鄭世衡,僉知。尹汝徵,仁同府使。李久松,進士鄭之僑,李克孝,李聖淵,庶尹。朴智男,尹徵离,李翼成,金洙,李壽慶,進士。李仲麟,進士。金光煥,正。金炫文,博士。鄭萊聖,鄭太和,領議政。羅世䧺,金光燦,前淸風府使。李道基,前鳳山郡守。卞克讚,黃克順,進士。趙世煥,直長。安塾,進士。李文柱,前安岳郡守。鄭民欽,李承孝,許選,陽原君。李景奭,領府事。李䆄,正郞。尹璿,呂祉吉,僉使。李商霖,古阜郡守。李汝發,長湍府使。李命聃,判官。尹珩前靑松府使。玄斗燦,朴贈,元萬里,洗馬。元萬春,前龍江縣令。朴濠,正。李時術,校理。趙聖達,正郞。李善基,前歙谷縣令。朴宇。

筵說 编辑

上謂筵臣曰。趙克善意外客死。予用驚慘矣。本居山野之人。強使赴闕。竟死於旅邸。有若由予而死。尤可痛惜。又曰。此人非不知投䟽長往。而感謝君恩。供職惟勤。憲府城上之任。一不呈告。紫門藏氷。親自監董。盖其心無他。只知當官盡職之爲義而已。其喪也。予令書啓吊客姓名而見之。名士大夫之來護者不多。必是平日不好黨而然矣。其亦可嘉。而耻受隱逸之稱。每自遜避。此尤所以爲贒也。許穆頹臥不起。只累呈辭䟽而歸。正得渠家模樣。此必大有名也。左議政元斗杓。對曰。當今經學之人。不爲不多。而踐履之篤實。莫若此人。而官未大顯。壽又不永。竟未及展布其志。此朝野之所共歎惜者也。况其淸白。又不讓於古人。屢宰饒邑。活計益薄。旅䆠京師。寒苦最甚。身歿之後。無以殮殯。大小諸具。皆自上賜給。凡在臣庶。孰不感動。運柩事亦已下喩。兩道監司。而京中素無親戚。自城中運致江上無路。喪家以此爲悶矣。上曰。分付該司。使之運致江上。永葬時。造墓軍及米太諸具。亦令本道題給。

孝宗大王行狀抄略。領府事臣李景奭所撰。 编辑

好賢之誠。不啻緇衣。尊而禮之。不致則不止。嗣服之初。前參議金集。前持平宋浚吉,宋時烈。前咨議權諰,李惟泰。前縣監崔蘊等。首被召命而來。念其旅食之艱。賜以米肉。有庖人廩人之繼。聞時烈維泰之母。老且有疾。令道臣餽米饌及藥物。特拜金集爲禮曹參判。吏部以爲禮官之必用文官法也。王曰。稽古讀書之人。召將何用。不可拘於常䂓也。一歲中超至吏曹判書。後以大耋。陞判中樞。王聞其卒。悼儒林領袖之喪。使之禮葬。遣近侍致祭。時烈亦特授禮曹參判。與浚吉。具由亞卿。相先後爲吏兵判。徵辟之勤。則命乘駕轎。欲其寒暖。則至解貂裘。知遇之隆。古亦稀覯。權諰歷進善,執義。進拜承宣。尋爲贊善。崔蘊累經臺府。招授承旨。沈光洙遭外艱。王以舊時甘盤。存問而給藥料食物。旣沒。喪由憲職。擢置銀臺。許穆亦自林下起。爲持平掌令。趙克善之病也。賜毛衣覆之。遣內醫救之其歿也。令戶曹郞莅其喪。又日遣中使。監護衣衾棺槨。極其備禮。護櫬營墓。悉令官庀。凡有儒名者。靡不搜訪而用之。眷顧甚渥。崇儒之盛。終始如一。盖三代以下。所未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