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隱先生言行拾遺/卷下

卷中 冶隱先生言行拾遺
卷下
作者:吉興先 吉宗先 吉冕周 吉再
1858年

讚詠諸詩幷序 编辑

門生吉注書。頃次于家。携老少還善州。來別一宿而去。牧隱李穡 编辑

從遊泮水號通經。及第注書雙鬢靑。辭我携家故鄕去。且聆吾語苦丁寧。讀書須踐古人迹。對策要登天子庭。軒冕儻來非所急。飛鴻一箇在冥冥。

鳳溪處士吉先生。曩在庚辰秋。以太常博士徵召。先生耻事二姓。堅卧不起。州官督令就道愈嚴。勢迫如京。上表陳情。上嘉其節義。遣鄕閭。余入州。乃聞遭母喪廬墓側。奉詩先候起居云。

龜菴南在

高麗五百獨先生。一代功名豈足榮。凜凜淸風吹六合。朝鮮億載永嘉聲。

编辑

天縱宣尼畏後生。道肥身瘦德尊榮。離倫獨立淸標迥。遠播佳名樹敎聲。

编辑

阿世悠悠半此生。乘時僥倖可誇榮。一身軒冕須臾事。鳳水泠泠萬古聲。

春亭卞季良 编辑

乾旋坤轉政施生。萬彙欣欣共向榮。只有高麗鳳溪水。潺湲不改舊時聲。

编辑

圃隱當路且捐生。雲卧誰曾慕勢榮。自是聖心崇節義。慇懃見召播休聲。

编辑

曾將孝友樂餘生。菽水還能薄世榮。祥禫想知哀未盡。援琴應亦不成聲。

幷序○陽村權近 编辑

高懷重義自輕生。身上簪纓匪所榮。守道克全臣子節。鳳溪千載永流聲。

编辑

舞彩欣欣善事生。策名科第爲親榮。却緣委質堅臣節。忠孝雙全播令聲。

编辑

市朝遷革恨偸生。况肯身紆組綬榮。賴是周家恢大度。西山容得採薇聲。

编辑

澤上羊裘舊友生。徵來誠欲共安榮。終然不奪江湖志。要使遐傳節義聲。

我國家未受命也。殿下方入學讀書。有太學生吉再者。以同里閈相從講磨。情意甚欵。後旣登第。爲門下注書。改玉之後。退卧鳳溪。事母至孝。無復有仕宦意。殿下嗣位。以奉常博士徵之。不起。州縣督令上道。乃來于京。上箋自陳。臣本草菜。委質僞朝。蒙其親試。且受爵命。其恩與義。非他泛然爲臣之比。臣不宜復仕聖朝。以累名敎。殿下嘉其節義。優禮以遣。敕州縣復其家。余時上書。請固留不得。後丁母憂。廬墳三年。凡斂葬祥禫之禮。一遵聖制。不用浮屠之法。龜菴南公在。觀察其道。賦詩數首。以爲二軸。各叙短引于其端。一美其臣節。一美其孝行也。繼而和者若干首。其弟浮屠處愚。携來都下。踵余門而示之。余亦效嚬以綴其後。因撫卷而嘆曰。嗚呼。節義。人心之固有。萬世之不容泯。道學。天地之常經。萬世之不容廢。凡爲儒者。孰不講明以知其說哉。然能不怵於功利。不惑於邪說。臨大節而得不爽者。亘絶代而罕聞也。夫功利之私。邪說之誘。其毀人心甚慘。非有卓然之見。礭然之守。豈能專其所學而不變哉。今先生當世代遷韋之後。無所爲而效忠也。能爲舊君守義。而不虧其臣節。當蔬衰哀疚之中。易以妄而塞悲也。能爲喪母盡禮。而不謟於異端。爲臣之忠。爲子之孝。平生大節。卓卓如此。講學之正。信道之篤。所見之卓。所守之礭。何其至矣。嗚呼。有高麗五百年培養敎化。以勵士風之效。萃先生之一身而收之。有朝鮮億萬年扶植綱常。以明臣節之本。自先生之一身而基之。其有功於名敎甚大。而我殿下寬仁大度。褒奬節義之美。直與周武之釋夷齊。漢光之遣子陵。異世而同符。斯皆所以崇其義而遂其志。以激百代之高風。以存萬世之大防也。我朝之德。亦由先生而益彰。嗚呼。先生之賢。眞所謂絶代罕聞者也。

密陽朴堅基 编辑

抗節陳情不顧生。歸來彩服足爲榮。一身忠孝誰能繼。竹帛應傳不朽聲。

商山金謙 编辑

朝廷選擧爲蒼生。公自無心爵祿榮。竹帛已曾書大特。也應千載煥名聲。

朴瑞生 编辑

蕭然茅屋寄平生。胷次都忘辱與榮。一起士風趨正路。功名不趐此時聲。

编辑

超然物外冷書生。瀟灑溪山志自榮。一片心胷忠義白。鶴鳴難掩九皐聲。

儒州柳洵 编辑

哲人謀道不求生。况是區區宦路榮。上表歸廬光史筆。鳳溪七里一般聲。

吉久先生弟也 编辑

不求周粟不求生。淸節高名萬古榮。今日續夫千載業。無聲至德豈無聲。

李楨 编辑

黃河已㓗應天生。德業崇長萬世榮。若也後人論體道。馨香猶勝伯夷聲。

金克柔 编辑

日讀詩書覺後生。道談村裏遠光榮。高風令節走天下。彼此驚聞不掩聲。

金峙 编辑

義士仁人不苟生。何圖僥倖一身榮。乾坤雅量無增損。玕竹千年遠播聲。

集賢殿崔宣 编辑

致君堯舜是儒生。萬駟千鍾况乃榮。擧世滔滔歸聖德。如何蕭索闡名聲。

鄭以吾 编辑

軒裳豈足樂吾生。名節斯爲萬世榮。看取五朝長樂老。修光筆底怒雷聲。

蔣天叙 编辑

志士由來不重生。肯將阿謏強求榮。懷君不說懷君志。料得無聲勝有聲。

编辑

逃名不是要全生。一己應慚二姓榮。幸値明君崇道德。何須金玉爾音聲。

知三岐李那 编辑

附勢趨時笑一生。拂衣辭退宦途榮。西湖煙雨東江月。漏屋常聞嘯咏聲。

瑞石山人卓愼 编辑

取義丁寧不取生。肯將人爵自光榮。首陽高節無能繼。可賀朝鮮更有聲。

無名氏 编辑

微命曾霑故主生。薄名先被舊朝榮。溪山幸是餘前物。退卧休聞理亂聲。

又絶句尹會宗 编辑

縹緲金烏對首陽。寥寥千載樹綱常。君今遯世能無悔。竹帛名爭日月光。

學諭裴楠 编辑

盛代龍興自漢陽。挺然吾子守天常。歸來一食西山菜。千古金烏始有光。

裴桓 编辑

周家大度布春陽。唯有夷齊抱道常。爵祿固辭尋舊隱。心同永與水精光。

五言律詩龜菴南在 编辑

掛冠有高士。避世吉先生。寂寞平時事。流傳千古名。烏山入簾碧。鳳水繞階淸。霜露春秋節。悠然不盡情。

錦城鄭耕 编辑

茅屋鳳溪畔。先生樂一生。忍貧行至孝。讓祿謝浮名。床上圖書亂。籬邊樹木淸。卜隣曾有志。愧不稱君情。

永嘉裴尙志 编辑

山林隱君子。大地一書生。孝是曾參孝。名爲嚴子名。才同烏岳秀。心與鳳溪淸。欲往趨函丈。慚余託世情。

學諭裴楠 编辑

威儀嚴一己。禮樂訓諸生。要却全忠孝。一作臣節。嫌他競利名。節爭松竹操。凜若雪霜淸。常欲仰師事。無由達我情。

裴桓 编辑

道湮千載下。乘運聖君生。禮厚謹三聘。心羞事二名。忠誠霞與赤。懷抱水俱淸。常欲一歸唁。蹉跎宦路情。

宣城禹洪鈞 编辑

廉耻一高士。秉彝安舍生。山林無世累。史筆有芳名。氣合乾坤大。心同河水淸。萬鍾如草芥。何物汚其情。

年生吳一德 编辑

吾愛吉夫子。忠誠冠後生。煙霞雖晦迹。塵世幾流名。松徑門閭靜。筠軒院宇淸。考盤成獨樂。誰屈碩人情。

後學禹傳 编辑

自古賢君子。求仁不要生。首陽飢豈忝。畫邑死遺名。節對箕山峻。心同潁水淸。高風凜當世。誰識丈夫情。

無名氏 编辑

瀟灑茅茨下。前朝一介生。祿辭新主祿。名保舊君名。七里非專美。西山豈獨淸。綱常曾賴立。千載動人情。

又五言律詩陽村權近 编辑

孝誠格天意。禫晨風日晴。烏啼悲未哺。駒隙慟難停聖訓遵無墜。斯文晦復明。良心誰不有。感涕爲君零。

金峙 编辑

孝子將行禫。陰雲便報晴。乾坤終有盡。哀慕永無停。名敎頹還立。人倫賴益明。欲從風詠去。嗟我鬢彫零

蘭溪咸傅霖 编辑

嗚咽鳳溪水。宜雨亦宜晴。靑嶂千層秀。碧雲一朶停。心存誰得識。德立衆從明。我有辭親淚。因君不覺零。

完山李那 编辑

卜宅川源好。奇觀雨與晴。功名豈百疑有字計。道學暫無停。肝膽山河壯。胸懷日月明。不憂當世事。動靜轉飄零。

張至道 编辑

卜居鳳溪畔。山氣媚天晴。魏闕書曾上。名途轡已停。立心須懇到。講學最精明。愧我無攸遂。渾頭雪旣零。

蔣天叙 编辑

三年喪滿日。夜雨曉來晴。行葦儀初盛。菁莪禮豈停。孝誠霞更赤。忠懇月非明。競見餘哀切。無人不涕零。

春亭卞季良 编辑

廬墓經三載。哀哀淚不晴。樹風吹正急。苫塊慟何停。肯信浮屠誘。曾知聖制明。秉彝人所共。聞此涕堪零。

编辑

吉侯立於獨。泰萃聳秋晴。峻節自無比。馳名誰暫停。乾坤爲高下。日月更貞明。落落歲寒操。寧隨百草零。

牧使金用鈞 编辑

水光山氣好。雲捲雨初晴。點列峯如畫。吟哦筆不停。亭高觀稼闊。日永擧盃明。自遠方來厚。風流莫涕零。

無名氏 编辑

漢北龍飛日。三韓宇宙晴。愛廬心靡慝。辭笏志難停。只欲堅臣節。要非負聖明。湖山澄邃處。遺落任飄零。

七言律詩獨谷成石璘 编辑

山下數間溪畔廬。手栽松竹碧蕭踈。細君洗盞開新醞。稚子挑燈讀古書。玩世肯爲中散鍛。韜光正似子陵漁。門前官道多冠盖。高卧從渠自覆車。

浩亭河崙 编辑

溪山勝處結茅廬。心跡雙淸與物踈。懶立難爲公信事。詩中亦有汝方書。傳巖只是初年等。渭水何曾卒世漁。屈指古人非一軌。君今隱冶慕誰車。

春亭卞季良 编辑

冶隱先生歸弊廬。雲情自與世情踈。門垂彭澤五株柳。家有盧仝千卷書。早把利名同草芥。好將心事付樵漁。一區故國山溪勝。或棹孤舟或命車。

又五言律詩晉陽鄭以吾 编辑

冶隱非眞冶。高名動縉紳。春風歸橐鑰。物像賴陶鈞。彭澤休官客。山陽玩世人。唐虞如欲鑄。心上範圍新。

五言古詩無名氏 编辑

溪流八九曲。山木數千株。足以供爐冶。餘皆無所須。勤勤非鑄物。汲汲豈趨途。所期主明敎。萬世爲鴻儒。淸節映簡冊。英風吹寰區。採山登北嶺。釣水向南湖。床上有書籍。架頭懸葫蘆。身爲冶隱子。心是一唐虞。

過金烏山詩秋江南孝昷 编辑

秋深百川明琉璃。霜摧萬樹紅錦綺。辛朝注書吉冶隱。秀於嚴霜淸於水。大節銘在蒼生口。烏山截空一百祀。武王革命天眷隆。夷何爲哉而獨耻。鴻毛命輕義重山。公與達可知此理。達可身經二姓王。杞梓寸朽鑑中玼。公身所委唯一君。眞知獨行誰與比。漢家更崇角里生。周王義不臣箕子。玆山之下賜骸骨。田園九畹滋蘭蕙。西河風俗化子方。至今嶺南多名士。念我鼻祖龜亭公。先生德美談亹亹。監司此道作家廟。遺說亦在長老耳。曾於家訓飽聞之。匹馬短童過故里。屬余斷酒安用酹。作詩招魂而翦紙。

過先生閭退溪李滉 编辑

朝行過洛水。洛水何漫漫。午憩望烏山。烏山欝盤盤。淸流徹厚坤。峭壁凌高寒。有村名鳳溪。乃在山水間。先生晦其中。表閭朝命頒。大義不可撓。豈曰辭塵寰。千載釣臺風。再使激東韓。扶持已無及。植立永堅完。丈夫貴大節。平生知者難。嗟爾世上人。愼勿愛高官。

過金烏山容齋李荇 编辑

巢父洗耳卧。堯德如天大。大疑作巍。武王一戎衣。伯夷歌採薇。士固有如此。昔聞今世稀。卓哉吉門下。皎皎尙餘輝。陵谷一變遷。白日中天飛。上書拂衣還。雲山無是非。斯人不可見。斯道孰庶幾。三叫過嵩岳。儻有魂來歸。

金烏山賦孫昭 编辑

金烏蒼蒼。巍乎太虛。昔人伊誰。於焉而居。余甞訪遺迹於一善。遂弭節乎山之岨。淸川咽兮深谷。爽籟發於松間。層巒崒嵂。太別之山耶。疊穎巑屹。華山之峯耶。依俙然鍾山之舊墟。彷彿乎商山之遺蹤。曰余未有知兮。攀脩栢而遐思。昔吉公之賢士。當麗運之旣衰。忠君與愛國。志專專其靡他。諒九死而不改志兮。奚勁節之可磨。迨我王之龍興兮。忽筌伏於山之阿。固知革命之有數。羌不改乎吾志。亦知受命之在德。竟不爲乎事二。不食周粟兮。慕夷齊之淸風。罔爲臣僕兮。追箕子之至忠。縱我王之頗招兮。益堅節而不朝。謇終老於玆山。伊素志之未搖。貫忠誠於白日。樹風聲於無窮。嗚呼噫嘻。節彼南山。固非不崇也。巖巖泰山。亦非不崇也。但岌嶪而若馳兮。空偃蹇而橫空。豈若玆山所以因吉公傳芳者乎。然則是山也。異箕山之爲山。奚巢由之彷徨也。匪盤谷之爲谷。豈李愿之棲遲。宜乎分形勢於嶺南。擅名勝於四維。與首陽而幷美。聳大東之同觀也。余於是歷崎嶇而悽惻兮。仰高風而盤桓。但見猿嘯深壑。鶴唳層巒。羲和將溺。望舒揚明。四顧無人。伐木丁丁。

三綱行實絶句無名氏 编辑

崧山王氣已成灰。眞主龍興泰運開。尙戀舊君全一節。飄然高卧子陵臺。

编辑

亭亭孤節凜秋霜。直欲追蹤餓首陽。聖代褒崇彰節義。三韓億載樹綱常。

先生故居佔畢齋金宗直 编辑

烏山鳳水恣徜徉。冶隱淸風說更長。㸑婢亦能詩相杵。至今人比鄭公鄕。

金烏山企村宋純 编辑

金烏山下吉忠臣。千古高名動鬼神。十載再經山外路。淸風如昨灑行人。

金烏山魚無迹 编辑

落落高標吉注書。金烏山下閉門居。首陽薇蕨殷遺草。粟里田園晉舊墟。千載名垂扶大義。至今人過式前閭。生爲男子誰無膽。立立峯巒揔起予。

金烏山鄭士龍 编辑

烏峯蒼翠挹滔滔。冶隱英風竪鬢毛。周土粟輕生可捨。商山芝在世堪逃。雲仍不嗣靑氊業。鄕里猶稱白屋高。臣節養成由主聖。淸緘諫議極㫌褒。

金烏山一善盧麟瑞 编辑

漢溲不到商山上。晉甲猶存栗里中。嚴子能成光武大。亦非虗老富春翁。

粟谷遺祠府使金涌 编辑

促鞭來訪金烏東。寒竹蒼松栗里中。千載儀刑此可想。暫時談話亦淸風。

遊金烏山旅軒張顯光 编辑

竹有當年碧。山依昔日高。淸風猶竪髮。誰謂古人遙。歲丁未。尋山憩大穴寺。寺乃先生幽棲之所。今其種竹尙在。仍次先生閒居之韻而及之。

祠堂壁上贊金洵 编辑

秉彝之天。人所同得。古今幾人。能全其德。噫我先生。淑愼不忒。旣臣王氏。之死靡慝。念昔夷齊。采薇而食。餓死不渝。綱常扶植。噫我先生。是效是則。生於千載。優入其域。盖我箕子。封于我國。敷陳八敎。粲然昭晢。噫我先生。光修其職。縱曰天性。豈非敎力。皇極之訓。俾民咸識。誰能寔遵。無偏無則。噫我先生。而康而色。守節不二。忠烈挺特。我王眷褒。商容閭軾。乃蠲家役。使安耕織。噫我先生。自靖自飭。衆口同辭。贊稱不惑。我來遺墟。祠宇有侐。竚立階下。敬拜向北。噫我先生。使我矜式。愀然見墻。膝行匍匐。頌聲之作。不須碑刻。鳳水流長。烏山峻極。噫我先生。淸風不息。萬世傳聞。孰不嘆憶。

砥柱碑陰記西厓柳成龍 编辑

豐山柳侯雲龍。宰仁同縣之三年。大修吉子墓。直墓之左得高阜。前俯洛流。後倚烏峯。郊原彌迤。煙沙浩渺。顧瞻樂之。載龜載謀。築書院其上。後爲屋以祀先生。監司李公山甫曁善山府使柳斯文德粹。共韙是擧。爲之區畫經營。以助其不給。役用易就。不數月而告成。於是前建石碑。刻中原人楊晴天所書砥柱中流四大字。旣訖工。侯命其弟成龍曰。吾將以此表先生之節。而爲敎於後爾。其志諸陰。成龍不敢辭。謹請砥柱之義。侯曰。四瀆之中。唯河爲大。方其橫流泛溢於天下也。蕩崑崙觸呂梁。蹴龍門呑伊洛。放乎梁宋之郊。洶湧震激。日星晦昧。陵谷易置。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崇山絶岸。盡爲所包。不敢以高大自見。擧萬物而靡如也。於此有石焉。兀乎孤峙。卓爾秀出。當噴薄衝擊之會。而捍其逆折崩潰之勢。沙石以齧之。不足以動其堅。洪波以汨之。不足以掩其高巍。然截然歷萬古而如一日。其名曰砥柱。夫物誠有之。人亦宜然。余甞觀於古之忠烈士。特立於流俗而不變者。其類於是歟。爾乃邦國喪敗。市朝變遷。淸濁同流。薰蕕混質。前有爵祿之誘。後有刀鉅之懼。人心以苟免爲幸。世道以干進爲貴。上焉者攀附雲衢。下焉者喘息草間。滔滔一世。莫能自拔。於是有介士焉挺立自奮。守死善道。能以一身任宇宙綱常之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義烈昭於當代。而風聲表於後世。以此喩彼。夫誰曰不然。若吉先生。仕於高麗之季。知其將亡。高蹈雲林。迨乎聖人作萬物覩。日月新暉。山川改觀。向之飮食喣濡於王氏之門者。奔走恐後。而先生以不事二姓之義。正色昌言。屛跡衡門。矢死不起。其志烈矣。夫犯天下之大亂。立天下之大節。行天下之人之所不能爲。能使烏山一區。獨留王氏甲子於數十年之久。嗚呼。其眞砥柱也夫。吾於此義乎取焉。成龍曰。先生之節則高矣。兄之取譬則然矣。其欲以此爲敎者何歟。侯喟然曰。天下之物。必先有以自守。然後能有以勝物。彼砥柱也。惟其高也堅也。故初不期於洪水。而洪水不能以動之。志士仁人。惟其先審取舍之分於內。而礭乎不拔。故富貴貧賤威武不能以撓之也。吾欲以此風勵學者。成龍曰。近矣。願進此而畢其說。侯曰。人之所欲。莫甚於生。所惡莫甚於死。其所愛慕而必得者。莫甚於富貴。苟任其情而無有以制之。則凡可以避死趨生。求富貴者。何不爲也。於是賊倫悖理之習。後君遺親之風。充塞彌漫。如河决海潰。以至三綱淪九法斁。人類化爲禽獸。聖人有憂之。敎人以先立其本心。本心者何耶。仁之於父子。義之於君臣。命於天而則於物者也。斯吾之所固有。無待於外者。而或不能盡其道者。欲蔽之也。去其蔽復其初。則本心立矣。而外物自輕。由是則生而有不爲也。死而有不避也。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曾何足以動其一髮乎。然則利慾者。洪水也。本心者。砥柱也。人豈有不能砥柱於己。而能砥柱於世者哉。故凡樹大節於危亂之中而不變者。皆先立其本心於平日而不失者也。卽吉先生是已。彼羣羣而生。汨汨而行。沉淪於欲浪蕩覆之中而不能自拔者。聞先生之風。求砥柱之義。得無有惕然自省於日用之間。而能有所立。以遏其橫流者乎。斯道行則宇宙之棟樑。生民之柱石。繇此以立。而下土之昏墊。殆有濟矣。以此爲敎。其庶幾乎。成龍起拜曰。盡之矣。余不能外此而爲說。謹叙其所聞者。而繼之以歌。歌曰。吳山兮何有。有紀兮有堂。洛水兮沄沄。其流兮孔長。一盃兮荒原。維先生之藏。斲石兮鐫詞。垂萬載兮耿光。課忠兮責孝。惠我人兮無彊。薦蘭肴兮酌桂醑。魂髣髴兮徜徉。仰高山俯淸流。思先生兮可忘。

祠堂重修記社谷高應陟 编辑

夫孤竹而植三綱。一絲而扶九鼎。逕松菊而晉祀猶存。歌正氣而趙社不亡。隱冶爐而麗祚尙寄。其烈一也。旣有是烈則不可無此廟。旣有此廟則亦不可無此文。此淸風有廟。嚴州有記。忠烈有祠者也。國初。南公在按節嶺南也。爲建先生廟。廟在烏山之栗谷。乃先生舊居也。歲久頹垝。前府使柳侯德粹重修。壬辰兵火。廟宇蕩然者十餘年。今我金侯湧。斬荊棘掃灰燼。復立廟宇。齋舍諸具。亦盡心䂓設。親製文以奠之。時維壬寅陽月十九日丁未也。嗚呼。先生所造。在吾東並美於圃隱。在中國聯芳於四賢。其出處大節。在國乘。學識言行。在文集。然而比來。文集沉晦於亂離。祠宇荒廢於兵塵。而我侯能復之。可謂孤竹枯而復㕀。松菊悴而重榮。非我侯象賢之誠。安能有是。其有光於名敎。不亦大哉。

先生六代孫宗先。自錦山來奉香火。而金侯又令先生六代孫興先孼子忠男及門孼應男等。復其身以世其守。此亦古人復其爲後者四家典守之意也。在昔太宗朝。特命五結復役。以文龍名其戶。文龍乃先生耳目奴也。至今因其名以顯之。

行錄初刊跋鄕人崔應龍 编辑

先生筮仕麗末。見幾高蹈。逮我盛朝。抗疏不屈。扶持五百年綱常。節行超卓。載在國乘。至今昭昭。照人耳目。而及見行狀。則事親之孝。享祀之誠。凡言行表表可師者。尤爲明備。而恨無力繡梓。歲庚午。尹侯之亨。受左符于善。慨然以興化善俗爲急。治民導士之餘。語及冶隱風節。未甞不起敬悅慕。要以先生之行。爲士林指南。書院之建於金烏。則盡力修完。善行之或未表著。則徵諸行狀。猶恐一事一行之未及廣布。遂命先生五代孫生員誨。繕寫上板。傳之不朽。又令鄕上舍李瑋。摹寫遺像。表於卷首。使人人開卷。肅然想象高標。後之慕餘風而興起者。挹金烏而思先生之峻節。閱行狀而景先生之實行。則庶不負尹侯之意。而於扶世激懶之方。豈曰小補也哉。萬曆元年癸酉夏。鄕人完山後學崔應龍。謹跋。

冶隱集重刊跋 编辑

昔韓文公退之頌伯夷曰。昭乎日月。不足爲明。崒乎泰山。不足爲高。巍乎天地。不足爲容。夫明莫明於日月。高莫高於泰山。容莫容於天地也。而人之淸聖有伯夷焉。則日月之明。泰山之高。天地之容。皆歸爲不足。是伯夷之義。明於日月。伯夷之節。高於泰山。伯夷之道。爲天地所不能容得者爾。若非特立獨行。能當是言耶。非山斗筆力。能形容至此耶。故後人覩其文者。自不暇於贊歎。未有以爲過論矣。然則論吾東節義者。乃以冶隱先生爲東方之伯夷。唯知伯夷者。可以知先生矣。于今日月之明如古也。泰山之高如古也。天地之容如古也。愚夫愚婦。皆得而仰之。仰之者。有以想夫其所不足爲明。不足爲高。不足爲容之氣像。則伯夷之所以窮天地亘萬世而不顧之旨。仍可得以認之矣。盖先生之義。卽伯夷之義也。先生之節。卽伯夷之節也。謂之東方之伯夷。不爲可乎。聞中夏之慕節義者。刻砥柱中流四大字於夷齊墓之下抗流之石。而又吾東之慕節義者。摹其四字。立碣刻揭于先生墓下洛江之岸。則誠以立天下之大閑。存萬世之綱常者。中夏而伯夷。我東而先生也。誠以秉彝之天。亦與天地日月泰山同其不墜。而無古今無夷夏。好德之心。不能爲之熄滅者也。嗚呼。世旣曠矣。其儀範光輝。雖莫得而遡接。幸其遺文餘語。有或傳於世者。則其所以誦詠而感發焉者。又可已耶。先生之製述多寡。今不可知。而久遠散失之餘。得傳者無幾。凡詩文若干篇與行狀及前後諸人贊詠合爲一冊者。曾已印行。而比於兵火之日。幷失焉。今者。先生六代孫興先,宗先等。求得其一件於僅存者。謀復刊布。冀永其傳。又以列聖賜祭之文及金烏吳山兩書院創設事證。俱載於中下兩篇。鋟訖。遂欲畧叙其重刊之意。置諸卷末。噫。先生之高義大節。有諸人之詞裒在卷中。足以傳焉。就誦昌黎頌伯夷之言而申之。抑有重感嘆者。吾儕所宜致思焉。竊讀行狀之文。先生忠義。實本於孝友之道。古今孰有無孝友於家。而能忠義於國者乎。伯夷亦甞守父命於孤竹者也。吾黨或遇先生之所遇於一家。其果能一如先生之自盡者乎。讀其書誦其詩。慕其節義。而若不能各反吾身而感奮焉。雖讀誦何益哉。又豈刊行是冊者之望哉。萬曆乙卯五月丙午。玉山張顯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