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办社的好例

勤俭办社的好例

——河北省遵化县西铺大队的调查
中共河北省唐山地委、中共河北省遵化县委调查组
1972年3月16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一九五五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勤俭办社》一文的编者按语中指出:“勤俭经营应当是全国一切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针,不,应当是一切经济事业的方针。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这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现在还很穷,要使中国富起来,需要几十年时间。几十年以后也需要执行勤俭的原则,但是特别要提倡勤俭,特别要注意节约的,是在目前这几十年内,是在目前这几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十几年前,王国藩领导的西铺村建明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在比较穷困的条件下,勤俭经营,受到了毛主席的称赞。十几年来,西铺大队在比较富裕一些的条件下,继续坚持勤俭办社的方针,又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九五五年,西铺大队有大牲畜五十二头,胶轮大车两辆,公共财产总值十几万元。现在,西铺大队有大牲畜八十一头,胶轮大车十二辆,拖拉机三台,其他排灌、耕作、加工等农机具五十多台(件),公共财产总值上百万元。和一九五五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加了一倍半,平均亩产增加近两倍,造林面积增加了一倍,果树增加了三倍,社员平均收入增加了百分之七十,新盖砖瓦房四百间。今日的西铺,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勤俭经营

编辑

坚持勤俭办社,西铺大队逐渐富裕起来了。在这样的条件下,还要不要继续精打细算,勤俭经营?在西铺大队,一直存在着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

由初级社转入高级社时,有些干部和社员认为,如今富裕多了,不必那样勤俭了。人民公社成立以后,又有些人说:“‘穷棒子’变成‘富棒子’了,用不着再坚持勤俭了。”就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也时常有人冒出贪大求洋、铺张浪费的错误思想。为了认真执行勤俭办社的方针,大队党支部经常组织干部和社员群众,学习毛主席关于“勤俭办社”的批示,请老贫农讲当年二十三户穷棒子办社时艰苦奋斗的事迹。党支部书记王国藩经常向大家说:“跟从前比,我们是富一些了,可是,跟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比,我们还是穷棒子。‘穷棒子’精神这个传家宝,要世世代代传下去。”由于不断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西铺大队的干部和社员把一天比一天好的富裕条件,总是当作增产节约的新起点,从不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他们无论是在发展生产中,还是在办一切其它事业上,都把勤俭节约看作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是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大事。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西铺大队的生产费用必须逐年增加。但是,他们采取各种办法,开展多种经营,广开财源,节约开支。过去,这个大队种的杂交玉米、杂交高粱,每年购买种子,开支几百元。现在,技术队和生产队自己繁殖种子,不仅满足了本队需要,还支援了很多兄弟队。过去,采石用的炸药,要到外地去买,既花钱又误工。在共产党员杜宝的带动下,他们学习外地经验,用土法制造炸药,三个月时间,就节省了五百多元。过去,春种秋垡,要损坏大量铧尖,每年开支二、三百元。现在,铁业小组用熟铁制成了经久耐用的铧尖,减少了这笔开支。对于生产上需要的农具,插兜篓筐自己编,围席囤脚自己做,铁制器具自己造,几十头牲口钉掌,也都自己动手。保管人员也处处为集体精打细算。他们身上时常别着一根针,衣袋里装上备用线,看到套包破了就缝,麻袋破了就补,套绳断了就接,笼头坏了就修。

西铺大队特别注意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十几年来,大队没有盖办公室,也没有添置一张新桌凳。会计虽然不用玉米皮当办公纸了,也千方百计地节省每一分钱。每年用过的账本,要把没有用完的账页拆下订起来再用。他们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对于不应该集体开支的钱,坚持不报销。这个大队还注意勤俭办一切其它事业。铁工组的弹簧锤是自己用旧料造的。米面加工组用的箩、簸箕,都是破了就补,从不轻易换新的。耕读小学的老师用化石当石笔,用杏核做简易算盘。赤脚医生也用本地中草药自制成药,勤俭办医。青年们要盖戏台,就自己动手,搭个土戏台。

在勤俭办社的过程中,西铺大队的干部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他们除开会以外,平均每人每月劳动二十四、五天以上。社员也注意勤俭持家。他们常说,穿新不能忘穿破,吃饱不能忘挨饿。这个大队社员的口粮标准,比过去有很大提高。但是,为了备战备荒,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他们仍然十分注意节约粮食。

发展生产

编辑

在斗争实践中,西铺大队的干部和群众体会到:执行勤俭的原则,不是消极地看摊守业,不是单纯节约几个钱,而是要积极地向大自然开战,努力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一九七○年,西铺大队粮食亩产过了“长江”,一九七一年怎么办?是停下来,还是继续前进?在党支部和革委会的成员中曾经发生过一场争论。

一种意见:西铺大队是“种着长城脚下地,打出江南高产粮”,粮食亩产从解放前的七、八十斤增加到八百多斤,已经不简单了,一九七一年不从“长江”退回来就不错了。

另一种意见:粮食亩产过“长江”,这对西铺大队来说,确实是一个飞跃。但是,比起大寨大队等先进单位来,比起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支持世界革命的需要来,西铺大队的粮食产量不算很高,不能满足于过“长江”,要乘胜前进。

党支部副书记王顺回顾了西铺大队的发展历史,用具体事实批驳了那种“潜力挖尽,增产到顶”的错误思想,提高了大家的路线斗争觉悟,使精神力量变成了巨大的物质力量。一九七一年,西铺大队自然灾害严重,但大灾之年仍夺得了丰收,粮食亩产又从一九七○年的八百二十九斤增加到八百七十斤。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特别是党的“九大”召开以来,西铺大队的农业生产发展很快。这是他们把冲天干劲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的结果。在发展农业生产中,西铺大队党支部既注意解决思想问题,树立雄心壮志;又注意解决实际问题,因地制宜,采取扎扎实实的增产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第一,下苦功夫,平整土地。三年来,这个大队平整土地四百九十多亩,土方工程量十三万多立米,石方工程量一万二千多立米。未平整前,耕地高低不平,土肥年年流失,有水不能灌溉。土地平整后,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粮食产量显著增加。第二,积极推广良种。一九七一年种植杂交玉米三百亩,杂交高粱二百六十亩,平均亩产上千斤。这个大队从外地引进各种良种一百多种,先由技术队进行试验,鉴别好坏,摸索种植经验,经过试验后大面积种植的良种都获得了高产。第三,努力增加肥料。大力发展养猪,每户平均养猪两头半以上。平时,有专业队常年积肥;夏季组织社员上山割青草、打荆芽压绿肥。通过各种积肥措施,农家肥料大大增加,每亩平均施农家肥一万多斤,比高级社时多一倍。

在发展农业生产中,西铺大队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狠抓粮食生产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积极发展林、牧、副业。全大队植树造林三千一百亩,栽种果树四万多棵。现在,许多树木已经成材。水果平均年产十几万斤,收入达两万元以上。农闲季节,他们上山取宝,打柴、割荆条、开石头、采矿。几年来,他们开采石头一万多立米,除满足本队农田建设需要外,还供给附近国家建设施工的需要,换取收入一万多元。此外,对于可能增加的收入,他们也一点不放弃。队里产的果子,在摘贮运输过程中,尽量减少损耗。棉花柴拔下后,总要把棉桃摘干净才分。庄稼收割时,注意精收细打。

分清路线

编辑

在贯彻执行勤俭办社方针的过程中,西铺大队的干部碰到了许多新问题。对于这些新问题,他们都是在实践当中,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分清什么是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什么是刘少奇一类骗子的修正主义路线,逐步加以解决的。

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要不要使用农业机械?开始,有的人存在单纯依赖机械的思想,提出买雷管、炸药,崩山炸石;使用拖拉机站的推土机,削高垫低;到外地借小铁轨和运输机械,运土平地。这种思想一露头,党支部就组织大家重温毛主席关于“勤俭经营”的教导,引导大家讨论靠什么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社员们回忆了“穷棒子社”艰苦创业的历史。当年,二十三户贫农坚持“三条驴腿”办社时,“没牛没马,上山去拉;没柴没米,上山去取”。十几年来,就是靠了这种“从山上取来”的“穷棒子”精神,使西铺大队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进行农田基本建设,还是要靠这种“穷棒子”精神,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安排西铺的山山水水。但是,平整土地要把原来的地块由小改大,由坡改平,由弯改直,还要开石垒坝,土方和石方工程量都很大。进行这样大规模的改土工程,单靠手工劳动,进度确实很慢。怎么办?毛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指示,给西铺大队指明了方向。他们认识到,在目前条件下,坚持勤俭办社的方针,既不是单纯依赖机械,也不是不要使用机械,而是要土的和洋的相结合,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手工工具相结合,才能做到多快好省。用大车拉石,用小车运土,用拖拉机平地。三年来,平均每年平整土地一百六十多亩,土石方工程量四万多立米。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费用也增加了。因为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每年农机费要开支几千元,多的年份开支上万元。使用化肥和农药,花费也相当大。面对这样的情况,是积极扩大收入,以副养机,以机促农,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还是消极地在支出上打算盘,放慢生产的发展速度?西铺大队采取了前一种办法。他们为国家开采矿石和供应国家建筑需用的石头,“从山上取来”生产费用。开始,也有人不同意,说这样做是“金钱挂帅”。究竟是不是“金钱挂帅”?大队党支部引导大家进行了具体分析。拿卖石头来说,卖出的石头既是国家需要的,又是当年农田建设用不完的,数量仅占全年采石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全队十二辆大车,冬天用五辆积肥送粪,五辆拉石垒坝,根据需要只抽两辆给国家运送石头,农忙时就不抽了。开矿去了十二人,只占全队男女整劳力总数的百分之三,几个月时间,增加收入几千元,而且没有耽误农业生产。经过这样分析,大家认识到,在农副业的安排上,整个大队是以农为主的,副业生产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采取以副养机、以机促农的办法,是符合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

为了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要求扩大公共积累;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社员的生活水平也要逐年有所提高。在这个问题上,西铺大队十分注意正确处理集体积累和社员分配的关系,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社员群众继续发扬“穷棒子”精神,把发展生产看成光荣,把贪图吃喝穿戴看成耻辱。他们说:“光看眼前利益不中,要想万古千秋。”大家坚决表示,要“先治坡,后治窝(盖房)。”大队干部认识到: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不是不顾现实的可能条件;提倡艰苦奋斗,也不是不要关心群众生活。他们在分配工作中,注意不提取过多的积累,尽可能使社员在正常年景下,从增加生产中逐年增加收入。近几年来,这个大队提取的公积金,平均占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左右。提取的公益金,平均占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左右。社员平均收入比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加了百分之二十。

毛主席在《书记动手,全党办社》一文的按语中曾经指出:“遵化县的合作化运动中,有一个王国藩合作社,二十三户贫农只有三条驴腿,被人称为‘穷棒子社’。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在三年时间内,‘从山上取来’了大批的生产资料,使得有些参观的人感动得下泪。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六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由于自己的努力,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吗?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路线决定一切。西铺大队的巨大变化,是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胜利。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