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辦社的好例

勤儉辦社的好例

——河北省遵化縣西鋪大隊的調查
中共河北省唐山地委、中共河北省遵化縣委調查組
1972年3月16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一九五五年,偉大領袖毛主席在《勤儉辦社》一文的編者按語中指出:「勤儉經營應當是全國一切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方針,不,應當是一切經濟事業的方針。勤儉辦工廠,勤儉辦商店,勤儉辦一切國營事業和合作事業,勤儉辦一切其他事業,什麼事情都應當執行勤儉的原則。這就是節約的原則,節約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原則之一。中國是一個大國,但是現在還很窮,要使中國富起來,需要幾十年時間。幾十年以後也需要執行勤儉的原則,但是特別要提倡勤儉,特別要注意節約的,是在目前這幾十年內,是在目前這幾個五年計劃的時期內。」十幾年前,王國藩領導的西鋪村建明農林牧生產合作社,在比較窮困的條件下,勤儉經營,受到了毛主席的稱讚。十幾年來,西鋪大隊在比較富裕一些的條件下,繼續堅持勤儉辦社的方針,又取得了新的成績。

一九五五年,西鋪大隊有大牲畜五十二頭,膠輪大車兩輛,公共財產總值十幾萬元。現在,西鋪大隊有大牲畜八十一頭,膠輪大車十二輛,拖拉機三台,其他排灌、耕作、加工等農機具五十多台(件),公共財產總值上百萬元。和一九五五年相比,糧食總產量增加了一倍半,平均畝產增加近兩倍,造林面積增加了一倍,果樹增加了三倍,社員平均收入增加了百分之七十,新蓋磚瓦房四百間。今日的西鋪,到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勤儉經營 編輯

堅持勤儉辦社,西鋪大隊逐漸富裕起來了。在這樣的條件下,還要不要繼續精打細算,勤儉經營?在西鋪大隊,一直存在着兩種思想、兩條路線的鬥爭。

由初級社轉入高級社時,有些幹部和社員認為,如今富裕多了,不必那樣勤儉了。人民公社成立以後,又有些人說:「『窮棒子』變成『富棒子』了,用不着再堅持勤儉了。」就是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也時常有人冒出貪大求洋、鋪張浪費的錯誤思想。為了認真執行勤儉辦社的方針,大隊黨支部經常組織幹部和社員群眾,學習毛主席關於「勤儉辦社」的批示,請老貧農講當年二十三戶窮棒子辦社時艱苦奮鬥的事跡。黨支部書記王國藩經常向大家說:「跟從前比,我們是富一些了,可是,跟將來的共產主義社會比,我們還是窮棒子。『窮棒子』精神這個傳家寶,要世世代代傳下去。」由於不斷進行思想和政治路線方面的教育,西鋪大隊的幹部和社員把一天比一天好的富裕條件,總是當作增產節約的新起點,從不大手大腳,鋪張浪費。他們無論是在發展生產中,還是在辦一切其它事業上,都把勤儉節約看作是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需要,是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大事。

隨着生產的不斷發展,西鋪大隊的生產費用必須逐年增加。但是,他們採取各種辦法,開展多種經營,廣開財源,節約開支。過去,這個大隊種的雜交玉米、雜交高粱,每年購買種子,開支幾百元。現在,技術隊和生產隊自己繁殖種子,不僅滿足了本隊需要,還支援了很多兄弟隊。過去,採石用的炸藥,要到外地去買,既花錢又誤工。在共產黨員杜寶的帶動下,他們學習外地經驗,用土法製造炸藥,三個月時間,就節省了五百多元。過去,春種秋垡,要損壞大量鏵尖,每年開支二、三百元。現在,鐵業小組用熟鐵製成了經久耐用的鏵尖,減少了這筆開支。對於生產上需要的農具,插兜簍筐自己編,圍席囤腳自己做,鐵製器具自己造,幾十頭牲口釘掌,也都自己動手。保管人員也處處為集體精打細算。他們身上時常別着一根針,衣袋裡裝上備用線,看到套包破了就縫,麻袋破了就補,套繩斷了就接,籠頭壞了就修。

西鋪大隊特別注意減少非生產性開支。十幾年來,大隊沒有蓋辦公室,也沒有添置一張新桌凳。會計雖然不用玉米皮當辦公紙了,也千方百計地節省每一分錢。每年用過的賬本,要把沒有用完的賬頁拆下訂起來再用。他們嚴格執行財務管理制度,對於不應該集體開支的錢,堅持不報銷。這個大隊還注意勤儉辦一切其它事業。鐵工組的彈簧錘是自己用舊料造的。米麵加工組用的籮、簸箕,都是破了就補,從不輕易換新的。耕讀小學的老師用化石當石筆,用杏核做簡易算盤。赤腳醫生也用本地中草藥自製成藥,勤儉辦醫。青年們要蓋戲台,就自己動手,搭個土戲台。

在勤儉辦社的過程中,西鋪大隊的幹部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堅持參加集體生產勞動。他們除開會以外,平均每人每月勞動二十四、五天以上。社員也注意勤儉持家。他們常說,穿新不能忘穿破,吃飽不能忘挨餓。這個大隊社員的口糧標準,比過去有很大提高。但是,為了備戰備荒,支援國家社會主義建設,他們仍然十分注意節約糧食。

發展生產 編輯

在鬥爭實踐中,西鋪大隊的幹部和群眾體會到:執行勤儉的原則,不是消極地看攤守業,不是單純節約幾個錢,而是要積極地向大自然開戰,努力發展生產,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一九七○年,西鋪大隊糧食畝產過了「長江」,一九七一年怎麼辦?是停下來,還是繼續前進?在黨支部和革委會的成員中曾經發生過一場爭論。

一種意見:西鋪大隊是「種着長城腳下地,打出江南高產糧」,糧食畝產從解放前的七、八十斤增加到八百多斤,已經不簡單了,一九七一年不從「長江」退回來就不錯了。

另一種意見:糧食畝產過「長江」,這對西鋪大隊來說,確實是一個飛躍。但是,比起大寨大隊等先進單位來,比起國家社會主義建設和支持世界革命的需要來,西鋪大隊的糧食產量不算很高,不能滿足於過「長江」,要乘勝前進。

黨支部副書記王順回顧了西鋪大隊的發展歷史,用具體事實批駁了那種「潛力挖盡,增產到頂」的錯誤思想,提高了大家的路線鬥爭覺悟,使精神力量變成了巨大的物質力量。一九七一年,西鋪大隊自然災害嚴重,但大災之年仍奪得了豐收,糧食畝產又從一九七○年的八百二十九斤增加到八百七十斤。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來,特別是黨的「九大」召開以來,西鋪大隊的農業生產發展很快。這是他們把沖天幹勁和科學態度結合起來的結果。在發展農業生產中,西鋪大隊黨支部既注意解決思想問題,樹立雄心壯志;又注意解決實際問題,因地制宜,採取扎紮實實的增產措施。這些措施主要有:第一,下苦功夫,平整土地。三年來,這個大隊平整土地四百九十多畝,土方工程量十三萬多立米,石方工程量一萬二千多立米。未平整前,耕地高低不平,土肥年年流失,有水不能灌溉。土地平整後,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變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糧食產量顯著增加。第二,積極推廣良種。一九七一年種植雜交玉米三百畝,雜交高粱二百六十畝,平均畝產上千斤。這個大隊從外地引進各種良種一百多種,先由技術隊進行試驗,鑑別好壞,摸索種植經驗,經過試驗後大面積種植的良種都獲得了高產。第三,努力增加肥料。大力發展養豬,每戶平均養豬兩頭半以上。平時,有專業隊常年積肥;夏季組織社員上山割青草、打荊芽壓綠肥。通過各種積肥措施,農家肥料大大增加,每畝平均施農家肥一萬多斤,比高級社時多一倍。

在發展農業生產中,西鋪大隊認真貫徹執行「以糧為綱,全面發展」的方針,在狠抓糧食生產的同時,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積極發展林、牧、副業。全大隊植樹造林三千一百畝,栽種果樹四萬多棵。現在,許多樹木已經成材。水果平均年產十幾萬斤,收入達兩萬元以上。農閒季節,他們上山取寶,打柴、割荊條、開石頭、採礦。幾年來,他們開採石頭一萬多立米,除滿足本隊農田建設需要外,還供給附近國家建設施工的需要,換取收入一萬多元。此外,對於可能增加的收入,他們也一點不放棄。隊裡產的果子,在摘貯運輸過程中,儘量減少損耗。棉花柴拔下後,總要把棉桃摘乾淨才分。莊稼收割時,注意精收細打。

分清路線 編輯

在貫徹執行勤儉辦社方針的過程中,西鋪大隊的幹部碰到了許多新問題。對於這些新問題,他們都是在實踐當中,通過學習毛澤東思想,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分清什麼是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什麼是劉少奇一類騙子的修正主義路線,逐步加以解決的。

大搞農田基本建設,要不要使用農業機械?開始,有的人存在單純依賴機械的思想,提出買雷管、炸藥,崩山炸石;使用拖拉機站的推土機,削高墊低;到外地借小鐵軌和運輸機械,運土平地。這種思想一露頭,黨支部就組織大家重溫毛主席關於「勤儉經營」的教導,引導大家討論靠什麼進行農田基本建設。社員們回憶了「窮棒子社」艱苦創業的歷史。當年,二十三戶貧農堅持「三條驢腿」辦社時,「沒牛沒馬,上山去拉;沒柴沒米,上山去取」。十幾年來,就是靠了這種「從山上取來」的「窮棒子」精神,使西鋪大隊發生了巨大變化。現在,進行農田基本建設,還是要靠這種「窮棒子」精神,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安排西鋪的山山水水。但是,平整土地要把原來的地塊由小改大,由坡改平,由彎改直,還要開石壘壩,土方和石方工程量都很大。進行這樣大規模的改土工程,單靠手工勞動,進度確實很慢。怎麼辦?毛主席關於「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的指示,給西鋪大隊指明了方向。他們認識到,在目前條件下,堅持勤儉辦社的方針,既不是單純依賴機械,也不是不要使用機械,而是要土的和洋的相結合,機械化和半機械化、手工工具相結合,才能做到多快好省。用大車拉石,用小車運土,用拖拉機平地。三年來,平均每年平整土地一百六十多畝,土石方工程量四萬多立米。

隨着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生產費用也增加了。因為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每年農機費要開支幾千元,多的年份開支上萬元。使用化肥和農藥,花費也相當大。面對這樣的情況,是積極擴大收入,以副養機,以機促農,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還是消極地在支出上打算盤,放慢生產的發展速度?西鋪大隊採取了前一種辦法。他們為國家開採礦石和供應國家建築需用的石頭,「從山上取來」生產費用。開始,也有人不同意,說這樣做是「金錢掛帥」。究竟是不是「金錢掛帥」?大隊黨支部引導大家進行了具體分析。拿賣石頭來說,賣出的石頭既是國家需要的,又是當年農田建設用不完的,數量僅占全年採石總數的五分之一左右。全隊十二輛大車,冬天用五輛積肥送糞,五輛拉石壘壩,根據需要只抽兩輛給國家運送石頭,農忙時就不抽了。開礦去了十二人,只占全隊男女整勞力總數的百分之三,幾個月時間,增加收入幾千元,而且沒有耽誤農業生產。經過這樣分析,大家認識到,在農副業的安排上,整個大隊是以農為主的,副業生產是為農業生產服務的,採取以副養機、以機促農的辦法,是符合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

為了加速實現農業機械化,要求擴大公共積累;隨着生產的不斷發展,社員的生活水平也要逐年有所提高。在這個問題上,西鋪大隊十分注意正確處理集體積累和社員分配的關係,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社員群眾繼續發揚「窮棒子」精神,把發展生產看成光榮,把貪圖吃喝穿戴看成恥辱。他們說:「光看眼前利益不中,要想萬古千秋。」大家堅決表示,要「先治坡,後治窩(蓋房)。」大隊幹部認識到:加速實現農業機械化,不是不顧現實的可能條件;提倡艱苦奮鬥,也不是不要關心群眾生活。他們在分配工作中,注意不提取過多的積累,儘可能使社員在正常年景下,從增加生產中逐年增加收入。近幾年來,這個大隊提取的公積金,平均占總收入的百分之五左右。提取的公益金,平均占總收入的百分之三左右。社員平均收入比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加了百分之二十。

毛主席在《書記動手,全黨辦社》一文的按語中曾經指出:「遵化縣的合作化運動中,有一個王國藩合作社,二十三戶貧農只有三條驢腿,被人稱為『窮棒子社』。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在三年時間內,『從山上取來』了大批的生產資料,使得有些參觀的人感動得下淚。我看這就是我們整個國家的形象。難道六萬萬窮棒子不能在幾十年內,由於自己的努力,變成一個社會主義的又富又強的國家嗎?社會的財富是工人、農民和勞動知識分子自己創造的。只要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又有一條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路線,不是迴避問題,而是用積極的態度去解決問題,任何人間的困難總是可以解決的。」路線決定一切。西鋪大隊的巨大變化,是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勝利。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