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汶稿 (四部叢刊本)/後跋

卷之十 吾汶稿 後跋
宋 王炎午 撰 張元濟 撰校勘記 海鹽張氏涉園藏明鈔本
張元濟跋

跋吾汶藁後

右吾汶藁若干卷宋季梅𫟪王先生

之所著也先生諱應梅字鼎翁别號

梅邊最後更名炎午安成南汶源里

人也世敦詩書崇孝弟至先生博學

雄才尤爲當時所推重咸淳甲戌

太學生丁父憂家居又明年而臨安

䧟矣迺持牘謁文丞相勸其盡毁家

産供給軍餉以倡士民助義之心募

淮卒參錯戎行以訓江廣烏合之衆

丞相嘉納留置幕府已而以母病請

歸未幾而丞相被執先生作生祭文

以速其死自是杜門却掃益肆力於

詩文乃更其名并名其所著曰吾汶

藁皆示不仕異代之意也其藁在元

初諸名公多有序跋後遭兵焚遂致

散逸間有傳録其一二者皆殘編斷

簡豕魚殊甚先生之裔孫華甞游郡

庠恐其愈久而愈訛也迺繕寫鋟梓

以垂久遠又取楚國歐陽公揭文安

公所著序跋冠於首復屬宣識其後

嗚呼先生之文歐揭諸公論之詳矣

小子安敢置喙於其間哉惟是更名

與所以名藁之意則未有及之者故

特著之禮曰先祖有善而弗知不明

也知而不傳不仁也華能表章先生

之文其亦王氏之佳子弟歟宣先生

鄉後進也私家相去僅二十里先祖

母先生之族子也而先姑又歸先生

之六世孫若瑜嘗拜墓下及觀先生

廬母墓之遺址高山仰止非一日矣

今得託名於文藁之末豈非幸哉

弘治辛亥正月人日

賜進士出身資善大夫南京工部尚


書前翰林學士修撰太子諭德南京


太常寺卿掌國子祭酒事吏部左侍


郎 經筵講官同修


國史里晩生劉宣頓首謹識

題跋吾汶藁後

鄉先達汶源王鼎翁先生名應梅鼎

翁其字也宋季時以明經補太學生

尋以父憂母病家居且時不可爲矣

遂更名炎午號梅邊學者稱梅邊先

生文學德行兼備者也其䆳於文學

則有吾汶藁文安揭公圭齋歐公序

之其優於德行則有忠孝傳古亷李

公時勉譔之其宋賢之名又載

大明一統志書嗚呼先生雖死猶不

死也先生去今二百餘年而文行之

名彰彰在人耳目世豈多得者耶其

裔孫華字懋確讀書學古慮祖善晦

既采集先生散逸之文彚為一帙謁

大司空劉公紹和序之將鋟梓以傳

尤汲汲以先生未得與從祀之列爲

慊而古亷李公於忠孝傳末亦深致

此嘆噫先生文章有藁忠孝有傳殆

將與日月而爭光貫金石而不朽祀

不祀何憾焉然盛德不祀實爲闕典


以此華等力請不懈弘治辛亥冬䝉

臺省諸公可其請而提學僉憲黄公

仲昭尤力贊之乃舉先生從祀於本


縣鄉賢之祠自是先生得與吾邑諸

先達聚首於一堂論心於千古又得

與信國文公肝膽相照於百里之内

亦可謂盛矣吁隠於昔而顯於今豈

亦有所蔽而然歟天下公論有在亦

有終不可得而蔽歟抑潜德之幽光

待其人而後發歟華等是舉也上有

以昭

國家之盛典下有以伸先生之屈志

又表吾邑之多賢一舉而數善并晩

生末學不足以知先生者特

跋重刋吾汶藁後

族祖梅邊先生平生詩文無慮數百

篇自元季兵火族之譜牒遺墨散棄

幾盡至宣德間里人撤複壁僅得是

錄豈特全牛一毛而虫鼠嚙蝕之餘

加以謄寫之謬宨觚錯簡郭公夏五

殆不成誦而初刻者以未讀霍光傳

竟踵訛以入讀者病之予繼博采善

本及凡錄有畸篇單牘皆集相參訂

多歷年所乃始可誦而慊者或寡竊

謂公之學之博才之贍文行之卓異

歐揭二公及諸前哲發之詳矣但論

文不計其有益於風教與否而惟奇

是尚則譬之寳空青赤箭而賤布帛

菽粟矣果何補於民生耶公之文味

其古道盛心其五典可叙夫豈世之

嘲俳滑稽如泥車瓦狗同一戯劇而

何關於世教也哉儀曹姪偉閱之欲

以壽棗故敬題以畀之

正德二年三月朔日裔孫懋再拜謹

書重刋吾汶藁後

右宋廬陵王先生集九卷弘治辛亥

先生八世孫華嘗刻之於木後華之

族弟懋復加參攷正其譌舛始為完

書南京禮部主事偉於先生爲九世

從孫近得懋所遺本其中表弟知六

安州劉君天澤見之爲重刻以行劉

君以予進士同年而禮部亦同年也

俾有以識之予少嘗閱文丞相集得

先生生祭丞相文讀之毛髮竦動以

爲先生忠義當不在丞相下今而得

覩其文之全豈非幸哉第惜夫先生

丁宋季之衰所抱負者鬱而不施而

止於一太學生也雖然言者心之聲

士之識也昔蘇文忠公謂諸葛武侯

出師二表與伊訓說命相表裏蓋不

必博求武侯之文而二表固足以盡

之矣先生文之祭文公者傳於天下

後世人誦習其言仰之若景星靈鳯

則先生之文不在其多而况有集如

是者哉王氏叔姪之章顯其先劉君

之好賢以成其志皆所以爲忠義勸

也抑聞之文公鄉有特祠當時督府

之士多俎豆其間而先生乃獨不與


顧非一闕典耶因識先生一集故併


及之


正德丁夘十月十有七日承德郎南


京兵部武庫清吏司主事蘇臺都穆


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