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汶稿 (四部丛刊本)/后跋

卷之十 吾汶稿 后跋
宋 王炎午 撰 张元济 撰校勘记 海盐张氏涉园藏明钞本
张元济跋

跋吾汶稿后

右吾汶稿若干卷宋季梅𫟪王先生

之所著也先生讳应梅字鼎翁别号

梅边最后更名炎午安成南汶源里

人也世敦诗书崇孝弟至先生博学

雄才尤为当时所推重咸淳甲戌

太学生丁父忧家居又明年而临安

䧟矣迺持牍谒文丞相劝其尽毁家

产供给军饷以倡士民助义之心募

淮卒参错戎行以训江广乌合之众

丞相嘉纳留置幕府已而以母病请

归未几而丞相被执先生作生祭文

以速其死自是杜门却扫益肆力于

诗文乃更其名并名其所著曰吾汶

稿皆示不仕异代之意也其稿在元

初诸名公多有序跋后遭兵焚遂致

散逸间有传录其一二者皆残编断

简豕鱼殊甚先生之裔孙华尝游郡

庠恐其愈久而愈讹也迺缮写锓梓

以垂久远又取楚国欧阳公揭文安

公所著序跋冠于首复属宣识其后

呜呼先生之文欧揭诸公论之详矣

小子安敢置喙于其间哉惟是更名

与所以名稿之意则未有及之者故

特著之礼曰先祖有善而弗知不明

也知而不传不仁也华能表章先生

之文其亦王氏之佳子弟欤宣先生

乡后进也私家相去仅二十里先祖

母先生之族子也而先姑又归先生

之六世孙若瑜尝拜墓下及观先生

庐母墓之遗址高山仰止非一日矣

今得托名于文稿之末岂非幸哉

弘治辛亥正月人日

赐进士出身资善大夫南京工部尚


书前翰林学士修撰太子谕德南京


太常寺卿掌国子祭酒事吏部左侍


郎 经筵讲官同修


国史里晩生刘宣顿首谨识

题跋吾汶稿后

乡先达汶源王鼎翁先生名应梅鼎

翁其字也宋季时以明经补太学生

寻以父忧母病家居且时不可为矣

遂更名炎午号梅边学者称梅边先

生文学德行兼备者也其䆳于文学

则有吾汶稿文安揭公圭斋欧公序

之其优于德行则有忠孝传古廉李

公时勉撰之其宋贤之名又载

大明一统志书呜呼先生虽死犹不

死也先生去今二百馀年而文行之

名彰彰在人耳目世岂多得者耶其

裔孙华字懋确读书学古虑祖善晦

既采集先生散逸之文彚为一帙谒

大司空刘公绍和序之将锓梓以传

尤汲汲以先生未得与从祀之列为

慊而古廉李公于忠孝传末亦深致

此叹噫先生文章有稿忠孝有传殆

将与日月而争光贯金石而不朽祀

不祀何憾焉然盛德不祀实为阙典


以此华等力请不懈弘治辛亥冬蒙

台省诸公可其请而提学佥宪黄公

仲昭尤力赞之乃举先生从祀于本


县乡贤之祠自是先生得与吾邑诸

先达聚首于一堂论心于千古又得

与信国文公肝胆相照于百里之内

亦可谓盛矣吁隐于昔而显于今岂

亦有所蔽而然欤天下公论有在亦

有终不可得而蔽欤抑潜德之幽光

待其人而后发欤华等是举也上有

以昭

国家之盛典下有以伸先生之屈志

又表吾邑之多贤一举而数善并晩

生末学不足以知先生者特

跋重刊吾汶稿后

族祖梅边先生平生诗文无虑数百

篇自元季兵火族之谱牒遗墨散弃

几尽至宣德间里人撤复壁仅得是

录岂特全牛一毛而虫鼠啮蚀之馀

加以誊写之谬宨觚错简郭公夏五

殆不成诵而初刻者以未读霍光传

竟踵讹以入读者病之予继博采善

本及凡录有畸篇单牍皆集相参订

多历年所乃始可诵而慊者或寡窃

谓公之学之博才之赡文行之卓异

欧揭二公及诸前哲发之详矣但论

文不计其有益于风教与否而惟奇

是尚则譬之宝空青赤箭而贱布帛

菽粟矣果何补于民生耶公之文味

其古道盛心其五典可叙夫岂世之

嘲俳滑稽如泥车瓦狗同一戏剧而

何关于世教也哉仪曹侄伟阅之欲

以寿枣故敬题以畀之

正德二年三月朔日裔孙懋再拜谨

书重刊吾汶稿后

右宋庐陵王先生集九卷弘治辛亥

先生八世孙华尝刻之于木后华之

族弟懋复加参考正其讹舛始为完

书南京礼部主事伟于先生为九世

从孙近得懋所遗本其中表弟知六

安州刘君天泽见之为重刻以行刘

君以予进士同年而礼部亦同年也

俾有以识之予少尝阅文丞相集得

先生生祭丞相文读之毛发竦动以

为先生忠义当不在丞相下今而得

睹其文之全岂非幸哉第惜夫先生

丁宋季之衰所抱负者郁而不施而

止于一太学生也虽然言者心之声

士之识也昔苏文忠公谓诸葛武侯

出师二表与伊训说命相表里盖不

必博求武侯之文而二表固足以尽

之矣先生文之祭文公者传于天下

后世人诵习其言仰之若景星灵鳯

则先生之文不在其多而况有集如

是者哉王氏叔侄之章显其先刘君

之好贤以成其志皆所以为忠义劝

也抑闻之文公乡有特祠当时督府

之士多俎豆其间而先生乃独不与


顾非一阙典耶因识先生一集故并


及之


正德丁卯十月十有七日承德郎南


京兵部武库清吏司主事苏台都穆


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