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唐摭言
◀上一卷 卷二 下一卷▶


京兆府解送

编辑

神州解送,自開元、天寶之際,率以在上十人,謂之「等第」,必求名實相副,以滋教化之源。小宗伯倚而選之,或至渾化,不然,十得其七八。茍異於是,則往往牒貢院請落由。暨咸通、乾符,則為形勢吞嚼,臨制近,同及第,得之者互相誇詫,車服侈靡,不以為僭;仍期集人事,貞實之士不復齒,所以廢置不定,職此之由。其始末錄之如左:

元和元年登科記京兆等第榜敘

编辑

天府之盛,神州之雄,選才以百數為名,等列以十人為首,起自開元、天寶之世,大歷、建中之年,得之者搏躍雲衢,階梯蘭省,即六月沖宵之漸也。今所傳者始於元和景戌歲,次敘名氏,目曰《神州等第錄》。

廢等第

编辑

開成二年,大尹崔珙判云:「選文求士,自有主司。州司送名,豈合差第今年不定高下,不鎖試官;既絕猜嫌,暫息浮競。」差功曹盧宗回主試。除文書不堪送外,便以所下文狀為先後,試雜文後,重差司錄侯雲章充試官,竟不列等第。明年,崔琪出鎮徐方,復置等第。

大中七年,韋澳為京兆尹,榜曰:「朝廷將裨教化,廣設科場,當開元、天寶之間,始專明經、進士;及貞元、元和之際,又益以薦送相高。當時唯務切磋,不分黨甲,絕僥幸請託之路,有推賢讓能之風。等列標名,僅同科第;既為盛事,固可公行。近日已來,前規頓改,互爭強弱,多務奔馳;定高卑於下第之初,決可否於差肩之日;會非考覈,盡繫經營。奧學雄文,例舍於貞方寒素;增年矯貌,盡取於朋比群強。雖中選者曾不足云,而爭名者益熾其事。澳叨居畿甸,合貢英髦;非無藻鑒之心,懼有愛憎之謗。且李膺以不察孝廉去任,胡廣以輕舉茂才免官;況在管窺,實難裁處。況禮部格文,本無等第,府解不合區分。其今年所合送省進士、明經等,並以納策試前後為定,不在更分等第之限。」

置等第

编辑

乾符四年,崔淯為京兆尹,復置等第。差萬年縣尉公乘億為試官。試「火中寒暑退」賦,「殘月如新月」詩。

李時 韋硎 沈駕 羅隱 劉綦 倪曙 唐駢 周繁 吳廷隱 賈涉

府元落

编辑

郭求(元和元年) 楊正舉(六年) 唐炎(八年) 高鈛(九年) 平曾(長慶二年貶) 崔伸(寶歷二年罷) 韋鋌(太和二年) 鄭従讜(開成二年) 韋瑑(乾寧二年)

等第末為狀元

编辑

李固言(元和七年)

等第罷舉

编辑

劉騭 田鬯(並元和七年) 張傒 韋元佐(並元和八年)

孟夷(十二年) 韋璟(十四年)

辛諒 崔慤 薛渾(並長慶元年) 韋澌 李餘(並二年)

郭崖(三年) 李景方 盧鎰(並寶歷元年)

韋敖(二年) 元道 韋衍(並大和二年)

殷恪 劉筠(並八年) 崔濆(開成二年)

胡澳 樊京(並卒) 溫岐(四年)

蘇俊(卒) 韓寧(會昌二年) 李暮 韓肱(並三年)

魏鐐 孫璵(並四年卒) 韋硎 沈駕 羅隱 周繁(並乾符三年)

為等第後久方及第

编辑

韋力仁 趙蕃(並三年) 黃頗 劉綦(後二十一年)

論曰:孟軻言:「遇不遇,命也。」或曰:性能則命通。以此循彼,匪命従於性耶!若乃大者科級,小者等列,當其角逐文場,星馳解試,品第潛方於十哲,春闈斷在於一鳴;奈何取舍之源,殆不踵此!或解元永黜,或高等尋休。黃頗以洪奧文章,蹉跎者一十三載;劉綦以平漫子弟,汨沒者二十一年。溫岐濫竄於白衣,羅隱負冤於丹桂。由斯言之,可謂命通性能,豈曰「性能命通」者歟!茍怫於是,何姦宄亂常不有之矣!

海述解送

编辑

荊南解比,號「天荒」。大中四年,劉蛻舍人以是府解及第。時崔魏公作鎮,以破天荒錢七十萬資蛻。蛻謝書略曰:「五十年來,自是人廢;一千里外,豈曰天荒!」

爭解元叩貢院門求試後到附

编辑

同、華解最推利市,與京兆無異,若首送,無不捷者。元和中,令狐文公鎮三鋒,時及秋賦,榜云:「特加置五場。」蓋詩、歌、文、賦、帖經,為五場。常年以清要書題求薦者,率不減十數人,其年莫有至者。雖不遠千里而來,聞是皆浸去;惟盧宏正尚書獨詣華請試。公命供帳,酒饌侈靡於往時。華之寄客畢,縱觀於側。宏正自謂獨步文場。公命日試一場,務精不務敏也。宏正已試兩場,而馬植下解。植,將家子弟,従事輩皆竊笑。公曰:「此未可知。」既而試《登山采珠賦》。略曰:「文豹且異於驪龍,采斯疏矣;白石又殊於老蚌,剖莫得之。」公大伏其精當,遂奪宏正解元。後宏正自丞郎將判鹺,俄而為植所據。宏正以手劄戲植曰:「昔日華元,已遭毒手;今來鹺務,又中老拳。」復日,試破《竹賦》。

咸通末,永樂崔侍中廉問江西,取羅鄴為督郵,鄴因主解試。時尹璞自遠來求計偕,璞有文而使氣,鄴挾私黜之,璞大恚,怒疏鄴云:「羅鄴諱則,則可知也。」鄴父則,為余杭鹽鐵小吏。

白樂天典杭州,江東進士多奔杭取解。時張祐自負詩名,以首冠為己任。既而徐凝後至。會郡中有宴,樂天諷二子矛盾。祐曰:「僕為解元,宜矣。」凝曰:「君有何嘉句」祐曰:「甘露寺詩有『日月光先到,山河勢盡來。』又金山寺詩有『樹影中流見,鐘聲兩岸聞。』」凝曰:「善則善矣,奈無野人句云『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祐愕然不對。於是一座盡傾。凝奪之矣。

大中中,紇干峻與魏𨬡爭府元,而紇干屈居其下。翌日,𨬡暴卒。時峻父方鎮南海,由是為無名子所謗,曰:「離南海之日,應得數斤;當北闕之前,未消一撚。」因此峻兄弟皆罷舉。

張又新時號「張三頭」。

國朝自廣明庚子之亂,甲辰,天下大荒,車駕再幸岐梁,道饉相望,君國率不以貢士為意。江西鐘傳令公起於義聚,奄有疆土,充庭述職,為諸侯表式,而乃孜孜以薦賢為急務。雖州里白丁,片文只字求貢於有司者,莫不盡禮接之。至於考試之辰,設會供帳,甲於治平。行鄉飲之禮,常率賓佐臨視,拳拳然有喜色。復大會以餞之,筐篚之外,率皆資以桂玉。解元三十萬,解副二十萬,海送皆不減十萬。垂三十載,此志未嘗稍怠。時舉子有以公卿關節,不遠千里而求首薦者,歲常不下數輩。

合淝李郎中羣,始與楊衡、符載等,同隱廬山,號「山中四友」。先是封川李相遷閣長,會有名郎出牧九江郡者,執辭之際,屢以文柄迎賀於公。公曰:「誠如所言,廬山處士四人,儻能計偕,當以到京兆先後為齒。」既,公果主文。於是擁旌旗,造柴關,激之而笑。時三賢皆膠固,惟合淝公年十八,矍然曰:「及其成功,一也!」遂束書就貢。比及京師,已鎖貢院,乃槌院門請引見。公問其所止。答云:「到京後時,未遑就館。」合淝神質瑰秀,主副為之動容。因曰:「不為作狀頭,便可延於吾廬矣。」楊衡後因中表盜衡文章及第,詣闕尋其人,遂舉,亦及第。或曰:「見衡業古調詩,其自負者,有「一一鶴聲飛上天」之句。初遇其人頗憤怒,既而問曰:「且『一一鶴聲飛上天』在否?」前人曰:「此句知兄最惜,不敢輒偷。」衡笑曰:「猶可恕矣。」符載後佐李騭為江西副使,失意,去從劉辟。

高貞公郢就府解後,時試官別出題目曰「沙洲獨鳥賦」。郢拔筆而成曰:「鴥有飛鳥,在河之洲。一飲一啄,載沈載浮。賞心利涉之地,浴質至清之流。」

得失以道

编辑

李翺與弟正辭書,其書曰:「知汝京兆府取解,不得如其所懷,念勿在意。凡人之窮達,所遇猶各有時爾,何獨至於賢丈夫而反無其時哉!此非吾人之所憂也。吾所憂者何畏吾之道未到於天人之際耳。其心既自以為到,且無謬,則吾何往而不得所樂何必與夫時俗之人同得失憂喜而動乎心借如用汝之所知,分為十焉,用其九學聖人之道而和其心,使余者以與時進退俯仰,如可求也,則不啻富且貴也;如非吾力也,雖盡其十,只益動其心爾,安能有所得乎汝勿信人號文章為一藝。夫所謂一藝者,乃時俗所好之文,或有盛名於近代者是也;其能到古人者,則仁義之辭也,惡得一藝而名之哉!仲尼、孟軻,沒千餘歲矣,吾不及見其人,能知其聖且賢者,以吾讀其辭而得之者也。後來者不可期,安知其讀吾辭者而不知吾心之所存乎亦未可誣也。夫性於仁義者,未見其無文也;有文而能到者,則吾未見其不力於仁義也。由仁義而後文者,性也;由文而後義者,習也。猶誠明之必相依爾。貴與富,在乎外者也,吾不能知其無也,非吾求而能至者也。吾何愛屑屑於其間哉!仁義與文章,生乎內者也,吾知其有也,吾能求而充之者也。吾何懼而不為哉!汝雖性過於人,然而未能浩浩於其心,吾故書其所懷以張汝,且以樂言吾道云爾。」

恚恨

编辑

太和初,李相回任京兆府參軍,主試,不送魏相公謩,深銜之。會昌中,回為刑部侍郎,謩為御史中丞,嘗與次對,官三數人候對於閣門。謩曰:「某頃歲府解,蒙明公不送,何幸今日同集於此?」回應聲答曰:「經,如今也不送。」謩為之色變,益懷憤恚。後回謫牧,建州謩大拜,回有啟狀,謩悉不納。既而回怒一衙官,決杖勒停,建州衙官能庇徭役,求隸籍者所費不下數十萬,其人切恨停廢。後因亡命至京師,接時相訴冤,諸相皆不問。會停午,憩于槐陰,顏色憔悴,傍人察其有私,詰之。其人具述本意,於是誨之曰:「建楊相公素與中書相公有隙,子盍詣之!」言訖,魏公導騎自中書而下;其人常懷文狀,即如所誨,望塵而拜。導従問,對曰:「建州百姓訴冤。」公聞之,倒持塵尾,敲檐子門,令止;及覽狀,所論事二十餘件,第一件取同姓子女入宅。於是為魏相極力鍛成大獄。時李相已量移鄧州刺史,行次九江,遇御史鞠,卻回建陽,竟坐貶撫州司馬,終於貶所。

盧吉州肇,開成中,就江西解試,為試官不送。肇有啟謝曰:「巨鰲屓贔,首冠蓬山。」試官謂之曰:「昨某限以人數擠排,雖獲申展,深慚名第奉浼,焉得翻有『首冠蓬山』之謂」,肇曰:「必知明公垂問。大凡頑石處土,巨鰲戴之,豈非『首冠』耶!」一座聞之大笑。

華良夫嘗為京兆解,不送。良夫以書讓試官曰:「聖唐有天下,垂二百年;登進士科者,三千餘人。良夫之族,未有登是科者,以此慨嘆憤惋。従十歲讀書,學為文章,手寫之文,過於千卷。」

王冷然與御史高昌宇書曰:「僕之怪君,甚久矣。不憶往日任宋城縣尉乎僕稍善文章,每蒙提獎,勤勤見過;又以齊甿,叨承恩顧,銘心在骨。復聞升進不出臺省,當為風波可望,故舊不遺。近者,伏承『皇皇者華』,出使江外,路次於宋,依然舊遊,門生故人,動有十輩,蒙問及者眾矣,未嘗言冷然。明公縱欲高心,不垂半面,豈不畏天下窺公侯之淺深與著綠袍,乘驄馬,蹌蹌正色,誰敢直言。僕所以數日伺君,望塵而拜,有不平事,欲圖於君,莫厭多言而彰公短也。先天年中,僕雖幼小,未閑聲律,輒參舉選。公既明試,量擬點額;僕之枉落,豈肯緘口!是則公之激僕,僕豈不知!公之辱僕,僕終不忘,其故亦上一紙書,蒙數遍讀,重相摩獎,道有性靈云。某年來掌試,仰取一名,於是逡巡受命,匍匐而歸,一年在長安,一年在洛下,一年在家園。去年冬十月得送,今年春三月及第。往者雖蒙公不送,今日亦自致青雲。天下進士有數,自河以北,惟僕而已。光華藉甚,不是不知,君須稍垂後恩,雪僕前恥;若不然,僕之方寸別有所施。何者故舊相逢,今日之謂也。僕之困窮,如君之往昔;君之未遇,似僕之今朝。因斯而言,相去何遠!君是御史,僕是詞人,雖貴賤之間,與君隔闊;而文章之道,亦謂同聲。而不可以富貴驕人,亦不可以禮義見隔。且僕家貧親老,常少供養,兄弟未有官資,嗷嗷環堵,菜色相看,貧而賣漿。值天涼,今冬又屬停選。試遣僕為御史,君在貧途,見天下文章,精神、氣調得如王子者哉!實能憂其危,拯其弊。今公之富貴亦不可多得。意者,望御史今年為僕索一婦,明年為留心一官。幸有餘力,何惜些些,此僕之宿憾,口中不言;君之此恩,頂上相戴。儻也貴人多忘,國士難期,使僕一朝出其不意,與君並肩臺閣,側眼相視,公始悔而謝僕,僕安能有色於君乎。僕生長草野,語誠觸忤。並詩若干首,別來三日,莫作舊眼相看。山東布衣,不識忌諱。冷然頓首。」

論曰: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又曰:「求己,不責於人。」君子振跡發身,咸顗善地。反之於己,何得喪之不常;望之於人,則愛憎之競作。王冷然之負氣,推命何疏;魏丞相之復仇,尤人太過。陵轢險诐,二子得之。有若李文公誨弟之書,華良夫於時之啟,所謂君子之儒也。徐凝、馬植,豈非得之!且武當垂名於不朽,尹璞所謂雖文何益!後之學者,得不以為炯戒哉!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