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重修一統志 (四部叢刊本)/卷三百九十四至三百九十六

卷三百九十一至三百九十三 嘉慶重修一統志 卷三百九十四至三百九十六
清嘉慶二五年 敕撰 闕名 撰索引 景清史館藏進呈鈔本
卷三百九十七至三百九十九

大清一統志

 順慶府

 ︹古蹟︺安漢故城在南充縣北漢置華陽國志初平元年征東中郎將安漢趙穎建議分巴

  為二郡穎欲得巴舊名故白益州牧劉璋以墊江以上為已郡治安漢建安六年改為巴西郡徙治

  閬中隋書地理志巴西郡南充舊曰安漢置宕渠郡開皇初郡廢十八年縣改名焉舊唐書地理志

  宋於安漢故城置南宕渠郡隋改安漢為南充寰宇記後魏平蜀於今州北三十七里石苟壩置南

  宕渠郡其縣亦移就郡理隋廢郡仍移縣理安漢城改為南充縣以古充國縣為名舊志舊郡治在

  今城北五里北津渡明洪武初徙今治 按明統志安漢城在府城北三十五里宕渠城在府城北

  四十里即石苟壩又有充國城在府南三十五里其説舛錯恐皆誤儀隴故城在今儀隴

  縣北寰宇記儀隴縣在蓬州西北六十里漢閬中縣地梁天監元年於此置隆城郡及儀隴縣因隴

   城山爲名隋開皇三年郡廢以縣屬蓬州唐武徳三年割屬方州八年廢方州復屬蓬州縣城原在

   金城山頂四 面懸絶石壁高八十丈周迴五里惟西南稍通人 馬開元二十六年移於山下平溪即

   今理也九域志縣在蓬州西北九十里元統志自蜀多難此縣人民隨州徙於雲山城保聚元初復

   還舊治縣至蓬州一百五十里東至永睦縣西至閬中縣南至營山縣東至小平州皆一百五十里

   西南至南部縣一百三十里東北至㑹口縣一百一十里鄰水故城在今鄰水縣北寰宇

   記縣在渠州東南一百三十里漢宕渠縣地梁大同三年置鄰州因山水以名之𭔃理州城隋開皇

   三年自州城移於岳池溪今縣北九里是故城也武徳二年自故城移於今理寶厯中山南西道

   節度使裴度奏廢之大中初又改置與地紀勝乾徳四年移縣治崑樓鎮在州東南一百五十里

   按九域志縣有鄰水鎮葢即故縣也相如故縣今蓬州治隋書地理志巴西郡相如縣梁

   置梓潼郡後魏郡廢舊唐書地理志漢安漢縣地寰宇記縣在果州東八十五里梁天監六年置即

   漢司馬相如所居之地因以名縣元統志宋淳祐三年四川制置使余玠以相如縣接近蓬州營山

   縣界旁有雲山近去嘉陵江十有五里其山崇峻乃營立砦柵俾縣民附入雲山保聚寶祐六年

   守張大悦以城歸附遂以相如縣撥屬蓬州至元十五年蜀定令毁雲山砦復以軍民還舊理然此

   州從昔依山為治距相如縣嘉陵江一百餘里不當水陸舟車之㑹乃徙州於此為理所建宣撫征

   南都元帥府並蓬州總管軍民府二十年並廢按周隋蓬州在今營山界唐宋蓬州在今儀隴界

   元時始治相如前後凡三徙也岳池故縣在今岳池縣西北舊唐書地理志果州岳池縣

   萬𡻕通天二年分南充相如二縣置初治思岳池開元二十年移治今所寰宇記在廣安軍西北一

   百二十里明統志在廣安州西六十里舊志舊治伏江里洪武初移治翔鳳山南漢初廢

   縣在南充縣南隋志涪陵郡漢初梁置新興郡西魏改郡曰清居名縣曰漢初開皇初郡廢元和

   志縣東南至合州一百九十四里本漢墊江縣地後魏於此置漢初縣屬合州寰宇記梁大同中於

  此立新興郡後魏恭帝三年於今縣西北六十里置清居郡及清居縣以地勢爽塏故曰清居隋初

  郡廢改縣為漢初屬合州十六年自故郡城移於今理元史地理志至元二十年併漢初入南充

  按諸書皆云魏置清居隋改漢初而齊書州郡志東宕渠獠郡領漢初縣葢齊時己有此縣隋復舊

  流溪廢縣在南充縣西南唐置屬果州舊唐書地理志開耀元年析南充於流溪水

  側置寰宇記在州西南八十五里宋志熙寕六年省流溪縣為鎮入南充紹興二十七年復為縣元

  史地理志至元二十年併流溪舊縣入西充蓬山廢縣在營山縣東隋書地理志宕渠

  郡咸安縣梁置曰綏安開皇末改名寰宇記縣在蓬州東南九十里漢宕渠縣地梁大同中於此置

  綏安縣屬景陽郡隋開皇三年罷郡以縣屬蓬州十八年改為咸安縣唐至徳二載改為蓬山縣以

  縣界内山為名宋史地理志熙寕三年省蓬山縣為鎮入營山朗池廢縣在營山縣北寰

  宇記朗池縣在蓬州南三十五里漢宕渠縣地唐武德四年劒南道大使竇軌奏割果州相如縣置

   以臨古朗池為名寶應元年租庸使徐演奏自果州割屬蓬州大厯五年遭賊焚燒自後權置行縣

   未立城壁貞元元年移於營山歇馬館為理即今縣也唐志朗池縣寶厯元年省開成二年復置九

   域志大中祥符五年改曰營山在蓬州南六十里元統志宋淳祐初余玠移縣治雲山至元十五年

   蜀定復還舊治西至相如縣五十里明統志在蓬州東六十里 按通典新唐志九域志元統志皆

   作朗池而舊唐志寰宇記作郎池未知孰是良山廢縣在營山縣東北漢宕渠縣地東

   晉後為獠所據地名恒陵梁置安固縣同置蓬州於此周書梁州所管地名恒陵者方數百里並生

   獠所居恃其險固常懷不軌天和三年獠叛總管長史趙文表討平之除文表為蓬州刺史隋書地

   理志清化郡安固縣梁置周置蓬州大業初州廢寰宇記良山縣在蓬州東七十二里梁大同元年

   分宕渠縣地置安固縣取安靜永固為名屬伙虞郡隋開皇三年罷郡以縣屬蓬州大業中州併入

   宕渠唐武徳元年於縣理置蓬州開元二十九年州自此移理蓬池縣改安固縣為良山縣元和中

   廢大中中又置宋史地理志熙寕五年省良山縣為鎮入伏虞建炎二年復置元史地理志至元十

   二年併入營山舊志營山故城在今縣東北八十里宕渠廢縣在營山縣東北漢縣在今

   渠縣界梁改置於此隋書地理志宕渠郡宕渠縣梁置並置景陽郡開皇初郡廢舊唐書地理志縣

   舊治長樂山長安三年移治羅穫水寰宇記廢宕渠縣在蓬州東一百里梁太清元年於此置景陽

   郡及宕渠縣因縣界山為名唐寶厯元年併入蓬山大中中又置宋乾德三年併入艮山伏虞

   廢縣在儀隴縣東隋書地理志清化郡伏虞縣梁置曰宣漢又置伏虞郡開皇初年郡廢十八

   年改焉寰宇記縣在蓬州東北六十里漢宕渠縣地梁大同中於今縣東三十里置宣漢縣屬義安

   郡隋置蓬州改為伏虞縣以界内伏虞山為名大業三年屬清化郡武德元年復屬蓬州移理於山

   頂開元末百姓請去險就平遂西南移於消水側今縣是也元志至元二十年併伏虞入儀隴舊志

   廢縣在儀隴縣東八十里蓬池廢縣在儀隴縣東南隋書地理志巴西郡大寅縣梁置唐

   書地理志蓬州武徳元年以巴州之安固伏虞蓬州之儀隴大寅渠州之宕渠咸安置開元二十九

   年移治廣德元年更大寅為蓬池後省開成元年復置舊唐書地理志縣舊治斗子山後移治鬬壇

   口寰宇記蓬州東至達州三百二十里南至渠州一百九十里西至閬州二百里北至巴州二百十

   里治蓬池縣漢閬中縣地梁天監元年分置大寅縣取大寅山為名元統志宋淳祐三年制置使余

   玠以蓬州舊治經兵革廢移治於營山縣界雲山上以蓬池屬之至元二十年併入儀隴舊志蓬池

   故城在今儀隴縣東南六十里渠江廢縣在廣安州北寰宇記廣安軍西至果州二百里

   西南至合州二百里治渠江縣漢宕渠縣地後漢又為賨城縣今縣北十二里有古廢賨城一名始

   安城梁普通三年於此置始安縣屬北宕渠郡隋開皇三年罷郡以縣屬渠州十八年改為賨城縣

   大業元年自故城移於今理南臨渠水東枕大溪武德元年復改為始安縣至德二載又改為渠

   江縣乾德六年以合果渠三州相去路遠山川險僻多聚寇攘遂以合州濃洄鎮渠州新明鎮地置

   廣安 軍仍割渠江新明岳池三縣以成之從轉運使劉 仁燧之請也與地紀勝軍治秀屏山下宋史

   地理 志淳祐三 年城大良平為軍治所舊治 大良城在 州東北六 十里其地石崇四絶天然險 固即

   洄鎮也元至元中始 還舊治明初省縣入州其隋唐故縣在今州北五 里 按後漢無賨城縣新舊

   唐志皆云天寶元年改名渠江寰宇記則謂至德二載又九域志宋志皆云開寶二年置軍寰宇記

   作乾徳六年多不同豐樂廢縣在廣安州西北唐武德元年分渠江縣置屬渠州八年仍

   新明廢縣在岳池縣 南唐置屬合 州元和志縣西南至合 州一百二十 里漢墊江縣

   地後魏迄隋為石鏡縣地武德二年分石鏡之東北界為新明縣寰宇記縣在廣安軍西六十里唐

   分石鏡之東北界於渠水中索越州七為新明縣以新被明化為稱聖厯二年刺史張東之以舊縣

   多水 害奏移 於嘉陵江西岸北連靈巖山即今縣理是 也乾徳 六年割隸廣安軍宋史地理志開寶

   六年移治 單溪鎮元史地理志至元後併 新明入岳池舊志 廢縣在岳池南二十里其唐故 縣在岳

   池南七十里和溪廢縣在岳池縣西宋置九域志新明縣有和溪鎮輿地紀勝開禧三

   年太守閻伯敏奏乞陞鎮爲縣屬廣安州縣在軍西南九十里府志和溪故縣在岳池縣西二十里

   元省入岳池梓潼城在蓬州西南輿地紀勝在相如縣西南二十七里芝蘭莊

   在儀隴縣東南輿地紀勝在蓬州城西一里孟蜀時有王先生者年幾百𡻕蜀主召至欲縻以爵不

   可遂告歸賜所居田數頃爲游息地號曰芝蘭莊袁天綱故宅在南充縣西金泉山

   譙周故宅在南充縣北五里有碑存有觀星臺紀信故宅在西充縣東三十里

   司馬相如故宅在蓬州南寰宇記在相如縣南二十里周地圖記云其地有相如坪

   相傳云相如别業在此宅右西濱漢水叢薄鬱然其基名相如琴臺高六丈周四十四步元統志又

   有洗筆池卓劒水開漢樓在府城南輿地紀勝郡守陽濟記云聖朝褒封紀信有實開漢

   室之語余摘二字以名是樓明統志名安漢樓仙鶴樓在府城後子城上輿地紀勝下瞰大

  江實爲郡治亭臺之冠宋邵伯温詩春去春來好風月鶴樓端勝庾公樓北津樓在南充縣

  北五里明道人張三丰詩誰喚吾來蜀内逰北津樓勝岳陽樓梯雲樓在西充縣治西

  書樓在營山縣東六十里秀屏樓在廣安州治西宋建以州有秀屏山因名㑹仙

  樓在廣安州輿地紀勝在廣安軍市中衮繡樓在鄰水縣西六十里宋嘉定中爲制置使

  安丙清暉閣在南充縣北與地紀勝俯瞰大江其景清絶蓬萊閣在蓬州治

  輿地紀勝閣有兩翼室左爲魯公祠像居中兩廡列隋唐以降刺史八人霄漢閣在廣安州

  治西明統志有唐顔真卿書霄漢閣三字石刻尚存清風亭在府城西五友亭

  充縣清居山輿地紀勝游丙題云明月清風爲道友古典今文爲義友孤雲野鶴爲自在友怪石流

  水爲娛樂友山果橡栗爲相保友是五友者無須臾不在此間也擬峴亭在廣安州西二

  里宋張商英有詩集芳亭在廣安州北輿地紀勝在渠江縣北二十里有姚子望者隱居

  不仕放意山水間奇花異卉必力致之因作亭曰集芳熙寕中黎侁為之記有張天覺詩東坡帖

  覽秀臺在南充縣寶臺山輿地紀勝為鄉士期集題名之所明統志在縣西七里邀月

  臺在儀隴縣北二十里有石數十丈方而絶險上平濶丈餘可坐十人名曰邀月臺戲仙

  臺在廣安軍東北十里與地紀勝高灘溪上相傳有仙女遊戲其上蓬山館在營山縣

  大蓬山下江山勝㮣為一郡美觀芳溪館在儀隴縣南唐元稹感夢詩十月初二日我行

  蓬州西三十里有館其館名芳溪畫卦石在南充縣東四十里石有八卦痕相傳為李耳

  

 ︹關隘︺大溪口在岳池縣東 本朝順治初置通判駐此烈面鎮在南充縣南一百里

   本朝康熙中設驛於此今裁北津鎮在南充縣北五里即舊縣治明設北津渡巡司久裁

  大陵鎮在西充縣東二十里九域志縣有天陵油井小陵大平等九鎮七盤鎮

  州界九域志相如縣有七盤琴臺等八鎮風竇鎮在營山縣西三十里接蓬州界九域志縣

  有風竇石門營山蓬山等十三鎮流江鎮在儀隴縣南九域志縣有崚山流江等五鎮

  鄰山鎮在鄰水縣九域志鄰山縣有鄰山龍門沙溪金山石船等十鎮輿地紀勝龍門鎮在

  縣西四十五里金山鎮在縣西十八里太平鎮在鄰水縣九域志鄰水縣有鄰水太平等

  靈溪鎮在岳池縣東六十里輿地紀勝在靈池鎮又雲山鎮在縣東八十里九域志岳

  池縣有靈溪故縣雲山等七鎮李渡場在南充縣南六十里 本乾隆五十一年置主簿

  嘉陵驛在南充縣東舊為水驛今裁盤龍驛在廣安州南明嘉靖三十六年

  自南部縣徙置平灘驛在岳池縣西七十里嘉陵江濱以上諸驛皆久廢

 ︹津梁︺馬宗橋在南充縣東四十里宋邑民馬普宗建故名西橋在南充縣西三里

  永安橋在南充縣西北五里大安橋在南充縣北六十里舊名通濟橋明萬厯十七

  年建後以水溢橋圮重修改名 本嘉慶七年修並砌石塔五層於岸文明橋在西充縣

  南相近又有桂花橋以橋前多桂樹為名石佛橋在蓬州東濟川橋在營山縣東十

  五里 本朝乾隆八年建嘉慶十六年望使橋在營山縣東三十里舊為迎接賓客之所

  天橋在儀隴縣東南輿地紀勝龍章山有天生石橋長二丈横駕絶崖名曰天橋至喜

  橋在廣安州南五里相傳宋歐陽修自呉入蜀嘉險路至此始平因名靈溪橋在岳池縣

  城内又安拱橋在縣東五里清溪橋在縣西七十里𭰁水渡在廣安州東舊名龍門渡又有

  羅洪渡在州東北皆渠江津濟處

 ︹隄堰︺都尉壩在南充縣南五十里

 ︹陵墓︺︹漢︺紀通墓在西充縣北四十里龍宫山下︹三國︺︹漢︺王平墓在南充縣

  南十五里嚴顔墓在儀隴縣東南輿地紀勝在州北三十里絶崖上︹晉︺陳夀墓

  在南充縣南五里譙秀墓在南充縣北︹南北朝︺︹陳︺侯瑱墓在南充縣

  南十五里南岷山下︹唐︺程太虛墓在西充縣南南岷山下︹宋︺何涉墓

  充縣西北琉璃鎮張唐英墓在廣安州東岳門山下初葬雙流紹聖中其子庭玉徙居

  廣安改葬於此安丙墓在廣安州南五十里張庭堅墓在廣安州北︹明︺黃

  輝墓在南充縣東十五里王廷墓在南充縣南十五里任瀚墓在南充縣棲樂

  陳以勤墓在南充縣西棲樂山下韓士英墓在南充縣西三十里

  于陛墓在南充縣西金泉山馬廷用墓在西充縣東四十里侯文才墓

  在營山縣東十里王德完墓在廣安州南吳伯通墓在廣安州東北五十

  里鵠石天柱墓在岳池縣東四十里玉屏山

 ︹本朝︺丁顯俊墓在廣安州東北二十里三台山下

 ︹祠廟︺安公祠在府治内祀宋安丙魏了翁有記陳大學士祠在府治内祀明

  陳以勤及其子于陛謝自然祠在南充縣西金泉山王文正祠在蓬州西祀宋

  州守王旦王公祠在營山縣明正徳中䣕藍之亂僉事王源討賊死難邑人祀之並祀典史

  鄧俊醫官馬仁義民張天夀顏魯公祠在營山縣東北大蓬山蓬州亦有祠陳夀

  廟在南充縣西二里忠祐廟在西充縣東化鳳山上杞漢紀信利應廟西

  充縣北紫崖山祀宋王雲永濟廟在儀隴縣西大儀山勅封忠應王土主張公之神宋紹興

  間勅賜永濟廟額旱禱即應張桓侯廟在鄰水縣東

 ︹寺觀︺西禪寺在南充縣治西宋賜額真如明改今名資福寺在西充縣東唐圭峯

  禪師說法於此降真寺在西充縣南十五里相傳唐程太虚修煉處延真寺

  州治東宋宣和初建廣慈寺在蓬州東宋建靈鷲寺在營山縣東六十里宋乾道初

  崇福寺在儀隴縣治西宋紹興中建淨居寺在廣安州東元至元中建

  山寺在廣安州西姜山唐僖宗時建南峯寺在廣安州西宋張商英有詩孤雲飛逺岫

  落日滿平川寺據南峯頂僧傳北祖禪觀音寺在鄰水縣明葉希賢隱此讀書大聖

  寺在岳池縣治南宋嘉定中建龍泉寺在岳池縣東八十里明統志相傳宋太祖微時

  嘗過此因渴插劒於地泉水湧出因名東華寺在岳池縣西明統志相傳吕洞賓嘗過此

  留宿夜多蚊畫一蝙蝠於楹間至今此地無蚊蚋元妙觀在南充縣治西宋治平初建

  青霞觀在南充縣西金泉山有步虚臺

 ︹名宦︺︹南北朝︺︹周︺趙文表南鄭人天和三年除梁州總管府長史所管地名恒陵者

  方數百里並生獠所居恃其險固常懷不𮜿文表率衆討平之遷蓬州刺史政尚仁恕夷獠懐之

 ︹隋︺栁儉解人高祖時出為牧宰擢蓬州刺史獄訟庭遣不為文書約束獄無繫囚︹唐︺顏

  真卿琅邪人肅宗時李輔國遷上皇西宫真卿率百官問起居輔國惡之貶蓬州刺史

  贄宏大中時果州刺史蓬果賊依阻雞山寇掠三川贄宏奉詔討平之︹宋︺朱昂

  人開寶中知蓬州徙廣安軍㑹渠州妖賊李仙衆萬人刧掠軍界昂設䇿擒之蜀民遂安宰相薛居

  正稱其能邵日華桂陽人太平興國八年進士以大理評事知蓬州錄事參軍部民張道豐

  𬒳誣為刧盜獄巳具日華察其枉不署牘旣而𫉬正盜道豐等得釋代還引對太宗謂曰爾能活

  平民深可嘉也賜錢五萬查道休寕人真宗時知果州王均亂後寇黨何彥忠擁衆不聽撫咸

  請發兵殄之道微服直趨賊所初悉驚畏持滿外向道神色自若諭以詔意或識之曰郡守也賊黨

  聞其仁曰是豈害我者即相率羅拜請罪悉給券歸農寇瑊臨汝人真宗時任蓬州軍事推

  官李順餘黨謝才盛等復起為盜瑊設方畧擒送京師葛宫江隂人真宗時知南充縣東川

  民艱食部使者檄守資昌兩州以惠政聞劉平祥符人真宗時知南充縣夷人寇淯井監轉運

  使以平權瀘州事平率土兵三千擊走之崔立鄢陵人真宗時為果州團練推官役兵輦官物

  道險乃率衆錢傭舟載歸知州姜從革論如率斂法當斬三人立曰此非私己罪杖爾論奏詔如立

  議特改大理丞邵伯温洛陽人徽宗時知果州請罷𡻕輸瀘南諸州綾絹絲綿數十萬以寛

  王騭紹興中知果州活饑民甚衆李瞻紹興中守廣安軍活饑民甚衆陳咸

  隆州人淳𤋮中知南充縣轉運使辟主管文字𡻕旱税司免下户兩税轉運使安節以為虧漕計咸

  白安節曰苟利於民違之不可因言今楮幣行於四川者幾虧三百萬苟増印百萬足以補免放之

  數安節從之軍多濫請咸曰咸首可㫁濫請不可得蜀歳收激賞勸輸絹錢民以為病咸覈入節出

  𡻕減二十餘萬緡胡元炎紹定初攝郡事北兵入利閬迫近順慶元炎收散卒諭叛將以

  全闔郡詔轉三官段元鑑為順慶帥守北兵至元鑑城守麾下劉淵殺之以降施擇

  善為蓬州轉運使寶祐中元兵至殺之︹元︺閻公至正閒為營山令有善政在任牛生二犢

  麥秀兩岐禾一本九穗民多懷之立善政碑︹明︺王佐洪武時知岳池縣坐事被徵耆民詣

  闕列其善政以聞帝嘉之遣還既還任政績益著杜沂真定人洪武中知順慶宅心公正律

  己亷平郡人至今傳誦田鐸陽城人宏治初知蓬州興文教暇日親課諸生誦習勸戒甚嚴

  儲榖以備緩急及唐午之亂軍餉民食皆賴之鄧俊石首人任營山典史署縣事時僉事王源

  命督兵禦賊藍廷瑞等城陷父子被執相對罵賊而死事聞廕子一人史覲辰石屏人崇

  禎中知南充縣多惠政值姚黄賊亂率衆拒之多所斬𫉬以功擢順慶知府十七年張獻忠攻城募

  兵力禦城陷被執罵賊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節愍

 ︹本朝︺上官宏基朝邑人順治初知營山縣時供億取辦於里民宏基至悉除之政尚寛簡

  及卒貧不能歸櫬邑人輸金送喪湯裔振南皮人順治十七年南充縣時軍興旁午理

  煩督餉調度有方民不病役祀名宦李時亨棗强人順治十八年鄰水縣時瘡痍初復時

   亨繕城郭招徕人民撫綏有要邑以殷富袁定遠浙江人康熙庚戌士知順慶府慈惠廉

   明正已率屬時有吏行冰上人在鏡中之頌勞温良廣東人康熙中知鄰水縣湛深經術

   治先教化人歌思不置廖士貞湖廣人康熙十九年知營山縣逆黨譚宏裨將彭時亨叛

   執士貞至渠縣纍繫月餘偪以偽職大罵不屈望 闕再拜引頸就戮事   聞卹廕徐盛

   漢軍鑲紅旗人康熙十九年知廣安州譚宏之變為賊所縳不屈死贈布政司參議劉慥

   廳人乾隆九年知順慶府潔己愛民剏懋修書院又捐俸置渡田於西溪以濟行人韓萊曽

   長洲人乾隆四十一年知順慶府振興文教惠愛宜民當戊戌已亥間疊逢荒歉為之疏通救濟活

   者無張所藴涇陽人乾隆二十年知西充縣勤於撫字加意學校一時士風丕變致仕

   歸邑人思之羅允文金谿人乾隆四十九年知西充縣勸課農桑民人殷富訟獄有黠桀

   者輒反覆開導俱斂迹不敢為奸一時仁愛著聞黃克顯上高人乾隆十七年知岳池縣

  決獄明斷實心教養士民立祠祀之

 ︹人物︺︹漢︺張翕安漢人為越嶲太守政化清平在郡十七年卒夷人愛慕如喪父母安帝元初

  六年夷叛張喬遣楊竦討平之天子以翕有遺愛乃拜其子湍為太守夷人歡喜奉迎後湍頗失其

  心有欲叛者諸者老相曉語曰當為先府君故遂以得安 按湍華陽國志作璊陳禪

  山安漢人仕郡功曹舉善黜惡為邦内所畏察孝廉州辟治中從事鄧騭聞其名而辟焉舉茂才時

  漢中蠻反以禪為漢中太守賊數聞其名聲即時降服遷左馮翊入拜諌議大夫永寕中拜遼東太

  守單于懷服順帝即位遷司隸校尉子澄有清名官至漢中太守曽孫寶亦剛壯有禪風為州别駕

  從事顯名州里︹三國︺︹漢︺龔禄安漢人先主定益州為郡從事牙門將建興三年為越巂

  太守隨丞相亮南征為蠻夷所害︹晉︺陳夀安漢人少好學師事同郡譙秀仕蜀為觀閣令

  史及蜀平司空張華愛其才舉為孝亷除左著作郎出補陽平令撰蜀相諸葛亮集奏之除著作郎

   領本郡中正撰蜀魏吳三國志凡六十五篇杜預薦為御史治書又撰古國志五十篇益部耆舊傳

   十篇夀兄子莅符皆文詞燦麗當世馳名閻纘安漢人博覽墳典慷慨有大節為太傅楊駿舍

   人轉安復令駿誅棄官葬駿而去為西戎校尉司馬有功封平樂鄉侯後屢上疏直言朝廷善其忠

   烈擢為漢中太守卒於官︹南北朝︺︹魏︺淳于誕其先泰山博人後家安固恒陵縣父

   興宗齊南安太守誕年十二隨父向揚州父於路為羣盜所害誕哀感奮發傾資結客旬朔之内遂

   得復︹唐︺李文素漢初人光啟中喪母廬墓芝草生虎鹿馴其側刺史以聞賜粟三百

   石錢二十萬︹宋︺成𧰼流溪人以詩書訓授里中事父母以孝聞淳化中李順據郡縣象父

   母驚悸而死象號泣營葬廬墓側每慟聞者戚愴虎豹環廬而卧燕百餘集廬中禾生墓側吐九穗

   逺近目為成孝子何涉南充人汎覽博古六經諸子百家傍及山經地理醫卜之術無所不

   學仁宗時登進士第范仲淹一見奇之辟彰武軍節度推官用龎籍奏遷著作佐郎管勾鄜延路招

   討使機宜文字時元昊擾邊軍中經畫涉預有力累官司封員外郎涉長厚有操行事親至孝平居

   未嘗談人過惡所至多建學館勸誨諸生雖在軍中亦嘗為諸將講左氏春秋秋青之徒皆横經以

   聽有治道中術春秋本㫖廬江集七十卷何羣西充人嗜古學喜激揚論議慶厯中石介在太

   學羣亦自蜀至介館羣於家使弟子推為學長羣愈自刻勵著書數十篇與人言未嘗下意曲從同

   學目為白衣御史嘉祐中直龍圖閣何郯表其行義賜號安逸居士黎錞廣安人慶厯進士朝

   議大夫英宗以蜀 士為問歐陽修對曰文行蘇洵經術黎錞嘗知眉 州蘇軾作遠景樓記稱其簡而

   文剛而 仁明正而不阿久而 民益信之張 庭堅廣安人元祐進士厯官樞密院編修文字

   坐折簡别鄒浩免徽宗初擢右正言與鄒浩龔夬江公望常安民任伯雨皆在諫列一時翕然稱得

   人在職逾月數上封事訟司馬光吕公著之賢薦蘇軾蘇轍可用忤㫖徙為郎蔡京欲引為已用廷

   堅不肯往後遂列諸黨籍紹興初贈直徽猷閣游桂廣安人隆興進士志慕聖賢學窮性理著

  禮記經學三十一卷行世仲鴻其從子也游仲鴻南充人淳熙進士知中江縣紹熙四年

  召趙汝愚在樞密謂仲鴻直諒多聞訪以蜀中利病汝愚欲親出經畧西事仲鴻諫而止光宗久不

  朝重華宫仲鴻遺書汝愚陳宗社大計改監登聞鼓院㑹朱熹以論事去上疏願亟還之後知嘉定

  府擢利州路提㸃刑獄政平民悦乞休去諡曰忠安丙廣安人淳熙進士調大足主簿秩滿

  詣闕陳蜀利病十五事言甚剴切通判隆慶府嘗大水丙白守發常平賑之又鑿石徙溪自是無水

  患厯知大安軍有惠政以誅呉𦡫功授四川宣撫使遷知潭州紅巾賊張福等叛四川大震詔起丙

  為安撫使擒福斬之進少保卒諡忠定所著有皛然集杜源蓬州人事親孝開禧中蜀大疫

  沿路貧民流離死者棄屍滿野源於龍章山作二塜别男女骸骨葬之義塚碑刻今猶存陳霖

  果州人嘉定中為瑞金尉盜起江閩霖迎敵力戰被執不屈死游似仲鴻子嘉定進士厯官吏

  部尚書侍經幄理宗問唐太宗貞觀治效何速如是似乃摭太宗事以陳淳祐中拜右丞相兼樞密

  使十上章乞歸不許進爵國公卒贈少保︹元︺范均保儀隴人至正中割股愈母疾詔立孝

  陳君節廣安人生甫數𡻕元末兵起母被俘幾三十年君節寢食不安攜資尋覓卒得

  之奉母以歸孝養不衰︹明︺羅茂英儀隴人洪武中由太學生厯官勤慎聲譽著聞終河

  南按察司副使范循南充人永樂初進士授御史陞貴州僉事耿介直樸克持憲紀有古人風

  王鐸岳池人宣德進士厯刑科給事中遇事敢言陞順天府尹卒官馬驤西充貢生官都

  察院都事正統中陣亡賜祭葬廕子惟善入監惟善後知湖廣臨武縣以清節聞張永

  人景泰進士天順中知嚴州府為政嚴明墾田興學治績丕著璽書褒羙吳伯通廣安人天

  順進士官大理評事轉寺副時鄉人萬安當國絶不一往厯浙江提學河南僉事雲南按察振肅憲

  度奸貪畏懾平生學務躬行所至以振起士𩔖為先學者翕然從之人稱石谷先生楊統

  人成化進士任監察御史巡撫貴州㫁決如流任滿百姓乞留一年上許之民謡曰鄰水楊但願年

  年巡貴陽貪汚畏法軍民安康升陜西副使去之日黎獠遮道攀留何秉良廣安人事親孝

  居喪盡禮先後廬墓事聞旌表李華營山人貢入太學思親歸養事異母兄撫弟遺孤始終不

  懈出粟為族人輸納兼濟貧乏同縣貢生王宗舜撫異母弟及孤姪不畜私財俱祀鄉賢魏必

  通儀隴人成化中賊犯境父成率衆禦之被執必通入賊營以身代父賊乃釋仍留必通以不屈

  王秉良西充人宏治進士由刑部郎知雷州沈毅有為修海隄湖隄時采珠中官趙蘭

  多不法秉良每與之抗民恃以安為蘭誣搆逮京下獄嘉靖初誣始白復知長沙府以忤權要去官

  韓士英南充人正徳進士授主事榷税江西時宸濠不軌士英持正不與通出守岳州弭盜

  賑饑備兵畢節引水便汲俱有異政厯陞都御史尚書聲譽不減母德統南充人正德進

  士厯大理寺正以議禮戌鄖陽後復職陞尚寶卿吏部尚書楊博疏言德純爭論國事力劾權姦衡

  困既深緩急可用賈雄西充人為寕州衞百户正德間鄢藍賊亂雄以孤軍擊賊於花牌樓

   力戰死賊亦敗去時死鄢藍賊難者蓬州費宏道隨僉事王源至營山𠞰賊王被執衆潰獨宏道躍

   馬格鬬殺數十人力屈死之詔䘏其家營山醫官馬仁城陷死難營山張添夀追賊至富順三母灘

   戰死事聞旌曰義勇俱入祠儀隴何本清值賊來攻縣本清當先陷陣力屈死之旌曰忠義南充孫

   仲玉與衆守李灘禦鄢藍賊為賊所𫉬令探水仲玉示不可渡且呼衆固守賊斬之而去石天

   柱岳池人正德進士厯都給事中武宗北巡欲幸宣府天柱刺血書疏以進遂止尚書王瓊欲殺

   都御史彭澤天柱力白其無罪瓊怒中㫖出為臨安推官嘉靖初詔復前職陞大理寺丞任瀚

   南充人嘉靖進士廷對獻替剴切名動天下與羅洪先唐順之相上下己而自吏部主事補春坊司

   直兼翰林院檢討引疾歸瀚少懷用世志既家居研究六經闡明聖學晚游心於易深有所得為古

   文有西漢風文階南充人嘉靖中知望江縣時景王就邸湖廣過望江供億甚繁階裁以定

   式中官憚之戢其部弗敢譁陳以勤南充人嘉靖進士授檢討陞洗馬侍講讀於穆宗潛

  邸九年啟沃最多移宗立手詔以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上謹始十事又陳時務因循之弊見

  同列多黨比力疾求去進太子太師馳傳歸家居十年卒贈太保諡文端張鑑南充人嘉靖進

  士授會稽知縣有治績擢御史出守建寕厯陞山西按察使巡撫山東政爲諸省最引疾歸用薦起

  總督糧儲八年夙弊盡革卒時囊無一金所著有皇極經世衍義賦役法屯操奏案諸書王廷

  南充人嘉靖進士授御史疏劾吏部尚書汪鋐謫亳州判官厯蘇州知府有政聲累遷户部右侍郎

  兼左僉都御史總督漕運巡撫鳳陽時倭冦未靖廷建議以江南屬鎮守總兵官專駐呉淞江北屬

  分守副總兵專駐狼山遂爲定制遷左都御史隆慶初中官許義挾刃脇人財爲巡城御史許學道

  所笞羣璫伏左掖門外邀擊學道廷上其狀論戌有差尋以忤高拱斥爲民萬厯初四川巡撫曽省

  吾言廷守蘇州時人比之趙清獻直節勁氣始終無改宜復官詔以故官致仕仍以高年特賜存問

  卒諡恭節何子明南充人嘉靖進士爲御史多所彈劾尋遷廣東僉事龍門從化賊倡亂𫝑

  猖獗當事者計莫知所出子明時以少參授節鉞招撫之嚴督將裨非生擒不為功由是人無倖㓛

  渠魁授首及紀平冦績晉憲副而子明已卒李夀營山人少有文行任褒城令恤民隱革弊

  政舉循良第一卒祀鄉賢祠陳于陛以勤子隆慶進士授編修厯侍講學士擢禮部尚書

  請修國史備一代紀載詔為副總裁及入㕘大政疏陳親大臣錄遺賢奬外吏核邊餉儲將才擇邊

  吏六事優詔答之帝以軍政失察斥言官三十餘人于陛申救至再俱不納累官文淵閣大學士進

  太子太保諡文憲譙由龍南充人隆慶中知通山縣擢興國知州又嘗攝崇陽縣民並愛

  侯文才營山人萬厯中知楚雄府郡人不知紡織文才始教之蠶桑王德完

  廣安人萬厯進士擢兵科給事中甫半載章數十上皆邊防大計厯户工二科上籌畫邊餉議極陳

  採木礦税及播州用兵之害備言國計匱乏之由尋以爭國本廷杖除官後起户部侍郎陳桂

  楝鄰水舉人任内黄知縣有惠政陞知徐州崇禎八年闖賊圍州城殉節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節愍楊文岳南充人萬厯進士崇禎初厯官右副都御史巡撫登萊十二年

  擢兵部右侍郎總督保定山北河北軍務十四年李自成陷洛陽詔文岳赴救困於汝寕被執大罵

  不屈死賊以其死忠備禮歛之其後里人易棺改歛顏色如生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

  張鵬翼西充人崇禎中由選貢授衡陽知縣張獻忠逼衡州巡撫監司以下皆遁鵬翼

  獨守空城城陷脅降㦸髯罵賊賊怒而投諸江妻子赴水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忠

  王蘋南充武生崇禎間獻賊至語其父曰食國家水土力不能報畢命可耳父然之賊至

  其父拔刀殺數賊死蘋被擒亦罵賊死又同縣武生陳懷西獻賊誘以官罵曰甘作明朝武生豈為

  逆賊元老賊斬之懸首東門時西充廩生馬孫鸞營山諸生王光先均與賊力戰被執罵賊不屈死

  儀隴王爾讀王皋家僕也獻賊破城縣令被賊追將及爾讀奮身擊賊被殺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子入忠義祠樊明善南充諸生聞闖賊陷京師大慟時巡撫龍文光駐順慶乃衰服

   詣軍門曰鼎湖新去臣子不共戴天公聞變三日矣而無所施為那龍深謝之後破家募士與獻賊

   屢戰死之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予入忠義祠李 沁營山諸生善屬文倜儻多智畧

   崇禎壬午春姚黄賊自秦流入沁與同庠李晟督邑衆悍禦有功後屢破流賊復縣城殺偽令丙戌

   秋賊大至圍守二月沁巡城中礮卒晟亦𬒳殺死營山諸生泉應厚泉應化冉良富李尚聰儀隴諸

   生席雙楠劉義國楊正道當姚黃之亂率衆守寨力竭被執均不屈遇害又儀隴楊若楹為叔純道

   嗣賊執純道至達州若楹馳赴賊營請代被害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俱   予入忠義祠

   昌允西充人崇禎進士授青陽知縣南京覆走匿九華山謀舉兵事洩被執夜死旅店中 本

   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節愍李乾德西充人崇禎辛未進士累官偏沅巡撫蜀亂奉

   命聨江上兵將恢復地方時黔滇稱王一時靡然從之無敢一言抗犯乾德獨拒不從書詞凜厲後

   孫可望䧟嘉定被執載舟中不食者數日屆月波澤與其弟御史升德俱赴水死 本朝乾隆四十

  一年   賜諡忠節升徳諡節愍李完西充人天啟進士授西平知縣調南陽唐藩驕蹇縣

  北有布商被刧盜為唐邸䜿人完究治如律以薦擢御史出巡兩淮忤大璫楊顯名左遷遂辭歸崇

  禎甲申夏獻賊躪蜀完潛結義勇㑹上賊鮮于洪偽令高淩雲馳告賊環兵遽攻之不屈死 本朝

  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節愍 鄧 士廉廣安人初為廣東海陽知縣厯官至吏部侍郎

  從桂王入緬死難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賜諡節愍同州王瑨知順寕府死國難其子有文

  書姓名官秩置父屍又自書一𥿄納懷中刎頸死於父側

 ︹本朝︺羅為賡南充人順治甲午舉人知孝豐縣民人德之後以行人致仕祀湖州府名官祠

  趙心抃西充人知山西太平縣擢兵科給事中章數十上條陳蜀省事宜尤中時弊解官歸

  杜門𨚫掃鄉人忿爭者輒以婉言開導多所感悟高儀坤西充人性孝友順治甲午舉人

  知平陽縣有惠政祀温州府名宦祠馮天培西充人順治甲午鄉薦第一知福建漳平縣有

  賢聲祀漳州府名宦祠陳扆西充人順治丁酉舉人知山東鉅野縣以廉潔稱陳瑺

  營山人順治辛卯舉人會多盜率鄉勇保障地方𡻕饑設廠散粟存活甚衆後知耒陽縣以賢能著

  祀衡州府名宦弟炎與瑺同舉於鄉知河南郾城縣著有四書彙解行於世黄世臣西

  順治丁酉舉人康熙二年授夾江教諭以經學與諸生相切劘遷江南來安知縣有治績祀滁州

  名宦彭際盛南充人康熙六年以明經知河南武陟縣有治績丁顯俊

  人歷官陜西寕羌營遊擊康熙十四年隨征逆黨王屏藩奮力攻擊中礮陣亡䘏廕如例嘉慶七年

  補給恩𮪍尉世職于前光營山人性至孝母病湯藥必先嘗跪進達旦不寐如是者三年

  憂劬所積一日伏母枕先殁里人哀之張國材南充人敘馬營把總隨征金川乾隆四十

  年進攻絨布寨陣亡䘏廕如例于炳營山人乾隆庚寅舉人性沈潛好學嚴於律己士林重之

  嘉慶二十三年入祀鄉賢楊泰南充人嘉慶四年以外委隨勦教匪陣亡同縣外委楊林達衡

  魁朱朝富徐升俱擊賊戰殁均䘏廕如例趙輝南充人嘉慶四年集鄉勇禦教匪被執不屈死

  同縣陸正坤劉心遠梁盛勤陳大娃陳二娃陳三娃陳四娃陳五娃陳六娃陳七娃滕友保鄧三純

  張三娃周三耀敖文明唐苟兒滕承述滕家廷陳聯生柏二娃滕承勇滕大滕二滕三滕四張仕寛

  張戍兒何大愷李三兒周萬春周通爵楊用爵楊正科吳勇忠羅昌鼇羅順颺楊順秀周榮臣陳柱

  保唐夀兒傅寅保張世賓陳世保張大綬蔣成化蔣成瑚蔣飛雲李朋李朝李連喜李連尚張大任

  金二仙余心潮唐仕麟唐仕麒蔣宗元陳上學陳二兒蔣潮雲陳善朝張金音何良臣何良文劉昌

  麟劉秉德陳才林陳才耀朱登堯朱受元周登朝舒興鼇范興隆劉世裕陳才藝陽明遠陽明清湯

  文陞湯文填湯文隆湯文鳳胡心元張曽新胡昌大劉正虎趙公聰劉癸娃蒲大蒲二梁運高梁長

  兒劉樂保雍文沛周登顯俱禦賊死均祀昭忠祠陳文郁西充人官外委嘉慶初隨勦教

  匪陣亡䘏廕如例李廷剛蓬州人官千總嘉慶初隨勦教匪陣亡䘏廕如例冉斌

  營山人官千總嘉慶初與同縣外委朱文榜隨𠞰教匪陣亡卹廕均如例王宗耀營山人嘉

  慶二年教匪王三槐等攻城宗耀率團勇堵禦死之同縣侯于召王德佐李成蹊魏國鼎熊紹飛李

  景裴李士徽李瀛王太和陳是陳經李郁李景榮于燈王氷臣王惠臣李志源鮮元吉李俸陳寅元

  陳大芳白為暉余葱珩韓錫城謝光彥宋映輝易盤李茂蔚康濟錢萬選呉維翰羅應琪李榆張政

  明余長齡張文斗鄧魁占蔣仕成鮮崇序官仁茂于烻李能李卓華勝宗陳懷序鍾仁賢鍾紹學張

  古魁張信芳李長春楊青林鄭三凱鄭元瑢鄭尚書易象賢易象臣易象俊易象才易象厚均一彬

  胡一侯胡仁龍胡仁鳯胡仁麟曹之賢高雲翔余興趙余興魯余興楚楊大忠雷正彪陽榮侯陽萬

  祿王家贊司大廷李時𥙿易添明易象樞易象能何大前何其仁何朝文陳大翠蘇文通熊良秀熊

  大畛熊廷輝陳仁昭苟學禹苟學讓陳能菘陳顯富蕭仲堯胡長玉周高達易昌朝黄仕文鮮型先

  王恒貴唐基俊曹恒秀徐思敬雷春有王良左李益傑王用先陳大富任大順陳其與陳其䇿陳大

  銘吕名安侯秉秀馮翼元陳其英陳其全僧隱參項世平馮志尚呉體先蕭義明蔣學瓚蔣仕湲楊

  體全郭熙宗陳大觀熊體龍劉子林劉子懷劉子璋馬行王玉品廖舉章易象上易文秀易樹聲易

  樹立李文祥李光宇王運梅何成檀何添深何添祿何添學何添柱何添山何添富李茂林蔣芳愷

  楊宗衣杜生位官紹祿于克昭于作培于佐培楊朝宗蔣仁亮李芳仕易文章王鳳麟馮毓恩鄉勇

  張本容劉廷相朱必美段維新泉宗魁劉相周易澤蔣臣文田應科張玉湖嚴貴張槐李元朱文龍

  蔣忠順郭三元鮑文進蔣文何其進石翠山黄金發文元照謝鳳龍宣貴秦禮義王成廷杜果庭鄭

  廷獻李紹吉楊世泰黄盛祿彭代宣陶貴李盛張聯斗孟學文楊吉祥涂德厚王尹富邱德芳劉國

  儒賀有文蔣賢臣曹之賢魏朝真伍元贊陳學先魏良朋蔣克孝蕭昌松馮善文應明文應斗鮮泰

  秀侯國政楊吉曾昌貴陳大品李文章楊起鳳黄元泰萬全周一德劉美雲姜良忠唐正元于太才

  鄭文禮鄧時秀冉俊吳相九馮思泰王樹桂劉子富楊元亨顔本洪樊興乾鄒文學李瑶馬士興何

  騰黄周正邦涂宗元吳朝輔陳光舉李文方宗耀張登興王開忠楊維陞羅克順廖時泰張學規陳

  正偉翟良保張禮元李重有陳正位丁達亮邱宗儀李子林丁達位楊維輸劉登貴蘇應芳葉有明

  李高麟鄧在文李天相鄧維龍李茂賢呉桂山譚大勲廖學泮陳顯庸陳顯貴陳顯榮劉顯富李中

  瑞蔣仕達蔣仕英蔣仕仲鮮以池鮮以藻李洪德龍成彩賓民鄉唐元亨賓安忠周順理黄一位賓

  安吉鮮敬止周天德雷震儒蔣廷文胡天貴鮮觀美蔣治盛黃一義黄三福陳士位唐元仁賓民瑄

  陶承發徐茂僸張富李中明黄貴王瓏蔣太玉俱禦賊死難均祀昭忠祠劉大順儀隴人官

  外委嘉慶初隨𠞰教匪陣亡邱廕如例楊光昂廣安人官湖北巡檢嘉慶元年在籍值教

  匪王三槐等攻城光昂集團勇禦賊被執不屈死同州王大章韓肇洙李世培唐有書耆民楊昌萬

  鄧德志楊昌佑楊昌儒楊勝秀楊昌偀黄元秀楊顯能楊士禄楊昌應楊光枝楊光儒楊世洪王國

  錡滕成宗楊秀芳楊正倫向國朝張清唐年春周國全周國兆熊本作袁臣卿楊勝位謝明勝高茹

  山唐君錫雷洪榜賀天順譚國位高國順劉永材吕子華唐文通熊文楝李昌貴高士祿左之福李

  光祿劉成棟任澤茂劉天五唐文達王世泰吕天恩楊勝珊唐文品楊光先楊翔英楊俸杜琳楊廷

  柱楊世萬杜學洪杜志前楊昌映李國彥嚴天鑑龍時來伍顯成李華坤唐貴夏陞李英伍光堯吳

  秀竒李正紀夏世用姚宗位姚榮芳周國祖龍廷德傅世康蔣廷德王有臣熊天先熊天宗馮行善

  張鵬益黄須珅黄須玢唐三恪林國珠唐捷旺趙友政賈鳳周祖靜周祖榮楊秀文屈天定胡仕成

  胡仕椿胡廷榜胡紹思唐學龍唐竒林王臣玉毛正龍趙朝茂楊光儒楊添福楊文德屈朝文楊玳

  璧楊光美粟永道田宗洛粟永先粟永祿賀章王仁吕子榮俱禦賊死難均祀昭忠祠

 ︹列女︺︹明︺龎岳妻張氏南充人年十五適岳岳卒祖姑年九十姑亦逾七十家貧能養

  孤遊庠同邑庠生謝彭年妻李氏夫亡舅姑欲奪其志李截兩耳自誓張永昂妻趙氏嫁四載而

  夫殁遂自縊張安陽妻馮氏與子婦文氏兩世苦節楊芳隆女嫁甫一期夫亡長齋繡大士像數百

  軸資福年八十端坐而逝趙子高女名卯秀西充人正德中同父母避賊至南部寶馬井

  賊欲刧以行女急投崖不死賊爭取之遂與母俱投於水其時死鄢藍賊難者同縣劉景妻安氏樊

  秉亮女小解營山唐宥妻李氏楊淩曦妻侯氏女蕙英儀隴羅氏女岳池塗元海女均抗節罵賊被

  石孝女岳池人父母早喪弟瓊尚幼誓不適人撫弟成立年八十終正德中楊慎為作

  傳事聞旌表後又有石氏三女父母亡遺弟天柱三女交誓不字且撫且教天柱登正德進士為名

  臣同縣張瑋妻周氏萬厯末以節旌王朝卓妻明氏南充人給事中時舉女年十八

  而寡守節六載明季為賊首所𫉬大罵不屈賊寸斬之同縣杜瑶妻黃氏年十七而寡遺腹生子崇

  禎末泣語其子曰我苦節十七年值兹冦亂敢求活乎爾幸遊泮慎勿事賊即報汝父母矣遂縊死

  唐通繼妻李氏西充人嫁踰年通病篤與訣曰若年少無子能守乎李齧指自誓厯

  節五十四年同縣張騰霄妻陳氏陳韶妻張氏王味龍妻楊氏吉旭妻馬氏何達光妻斯氏馬雲官

  妻陳氏高似斗妻王氏崔大韶妻何氏王進善妾鄧氏均夫殁守節孝婦陳輔聖妻杜氏割股療姑

  病竟愈俱被旌張奇䇿妻杜氏西充人崇禎中避賊於張村溝被執不屈賊斷其臂

  大罵死之同縣李大年妻某氏任某妻黃氏張鵬翼妻某氏高道妻李氏張廷機妻梅氏陳扆女張

  尚女均遭賊不屈死王杰妻盧氏蓬州人值流賊之難避於雲山砦被執大罵奪刀自

  刺死同州崔之茂母于氏墜崖自盡王召女營山人許字蓬州賀氏子未嫁賀夭或謀聘之

  女泣曰豈有女子而再受聘者我有父母孝養終身足矣割耳以誓守貞不渝同縣顧應聘妻王氏

  王言妻羅氏李乾道妻某氏李永蓁妻某氏媳廖氏李仕明妻于氏王扆妻龔氏妾杜氏孝女李鍪

  女均以節孝旌王昱妻李氏營山人夫殁守節長子昌印娶羅氏次子繼印娶李氏值

  寇難避亂山中賊搜𫉬之姑婦同聲罵賊悉被支解有李晟妻于氏同時被執不屈賊亦支解之

  吳某妻王氏儀隴人嫁浹月而寡鍵户守節飲食由傳桶進一日聞欲以夫弟襲其夫

  指揮之職泣謂姑曰似可緩姑詢之以孕告果生子伯成撫之襲職夀八十同縣張仕祿妻何氏楊

  明道妻雒氏傅佐政妻張氏傅佐靖妻田氏席存仁妻王氏何潔誠妻侯氏均夫殁守節張如

  輝妻楊氏儀隴人崇禎末流賊破寨被執罵賊遇害同縣楊若梓妻張氏張景運妻李氏

  支氏女俱遭賊不屈死王瓘妻陳氏廣安人早寡守節劉盡忠據州城欲奪其志氏

  剪髪毁面刺一目以誓賊服其節烈乃止侯世延妻吳氏鄰水人與同縣呉湝妻談

  氏均夫殁守節陳氏彭氏姑婦雙節又周五姑年十四喪父事母不字至七十四𡻕值賊亂五姑縱

  火自

 ︹本朝︺青明妻任氏南充人年十九而寡豪右欲奪其志斷髮自誓兵荒薦厯糠粃自饜

  以甘㫖奉姑姑殁裹土以葬苦節五十八年同縣許某妻王氏嚴天衢妻楊氏均夫亡守節

  璧妻張氏南充人姑病夜禱於天刲股肉和藥不足復刲以進姑病得痊程于淳

  妻冉氏南充人程為江津舉人婚匝月公車北上奴謀殺於道冉年十七間關千里訴有司

  執奴論如法歸養寡姑撫姪承嗣苦節五十一年事   聞旌表張應㨗妻何氏

  西充人年二十夫亡守節張獻忠犯境被執引頸就戮賊怒斷其手賊去復甦苦節六十載年八十

  斯為樸妻李氏西充人夫亡子舉斯方五齡值寇亂攜子避山中教育勒劬順

  治甲午舉斯中鄉試旋卒又撫孫翼人庠卒年八十六同縣貢生劉時妻徐氏夫奉憲檄招安土

  寇楊問竒遇害徐年二十無子繼夫姪荀龍為嗣荀龍舉順治甲午鄉薦徐攜子鳴𡨚於巡撫李國

  英問竒伏辜又楊勝任妻龎氏李鍾林妻張氏馮昌運妻何氏李映庚妻吕氏蒲綸妻陳氏龎之望

  妻陳氏均夫亡守節高儀坤妻陳氏西充人值寇亂夫婦被執過祖塋語夫曰今不

  幸遇賊(⿱艹石)受辱何以見先人於地下遂觸石死高得脱後中鄉試選為縣令妾李氏隨之平陽縣任

  高卒官李年二十僅一女有欲奪其志者堅不從扶櫬歸以苦節終陳鐸妻馮氏西

  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高膺祉妻劉氏均雍正中 旌良應妻趙氏蓬州人值寇亂

  舉家逃散姑為賊追溺水趙後至亦沈水死侯甸妻蘇氏營山人年十九而寡孝事

  舅姑喪葬盡禮值兵燹家益貧貞操彌厲苦節四十餘年于之驥妻陳氏營山人夫

  肄業太學卒於京陳聞自刎死楊伯元妻汪氏鄰水人夫早卒汪哭之淚盡繼以血

  姑病劇割股療之得瘳撫遺腹子成立鄭大敘妻程氏廣安人夫亡觸地不死閲

  三月閉户自經任之銘妻杜氏南充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樊銓妻龎氏譚綽妻楊

  氏李碩元妻王氏烈女韓智女三姑萬良義女三姑均乾隆年間 旌斯永福妻永

  氏西充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李慎梁妻黃氏趙源洙妻李氏均乾隆年間 旌熊起麟

  妻廖氏蓬州人割股愈姑病同州節婦聶國榮妻沈氏夫亡守節均乾隆年間 旌

  締勝妻李氏營山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蔡績祖妻姜氏馮朝選妻鮮氏羅在位妻司

  氏李坊妻向氏王言雍妻劉氏均乾隆年間 旌苟學美妻王氏儀隴人守正捐

  軀乾隆年間 旌蘇眉傑妻賈氏廣安人夫亡守節同州節婦鄭倜妻蒲氏周大

  容妻段氏均乾隆年間 旌鍾士槐妻梅氏鄰水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劉宗書

  妻陳氏曹開勲妻甘氏李成松妻姚氏彭如夀妻包氏甘明宣妻李氏烈婦鄢金聲妻熊氏烈女鄒

  清姑均乾隆年間 旌王子昌聘妻龍氏岳池人年十六未婚而夫殁誓不他

  適毁容以明志孝事舅姑撫夫姪承祀年九十三𡻕乾隆年間 旌陳金五妻何氏

  岳池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何獻麟妻廖氏高潔妻李氏何秉聰妻廖氏唐有誥妻李氏李士恒妻

  王氏均乾隆年間 旌趙廷現妻曾氏岳池人夫亡守節夫弟廷祿逼其嫁脅以

  白刃誓死不移廷祿竟殺之乾隆年間 旌陳秀姑南充人嘉慶二年賊匪犯境𬒳執不

  屈遇害同縣張秦氏陳蔣氏高卿氏姚張氏馮王氏馮鄧氏劉二娘唐楊氏唐王氏郝黃氏敖袁氏

  周李氏袁許氏袁李氏李陳氏周滕氏李姜氏柏黃氏柏譚氏柏袁氏滕羅氏陳曾氏李唐氏李何

  氏陳文氏周劉氏唐陳氏唐鍾氏唐周氏唐袁氏陳胡氏李關氏張蒲氏張龎氏何馮氏何劉氏何

  蒲氏何傅氏何彭氏雍侯氏陳李氏陳孫氏陳周氏陳沈氏傅馮氏傅嚴氏趙牟氏陳張氏劉馮氏

  金陳氏趙李氏劉楊氏時寅姑尹寅姑時二姑敖卯姑敖二姑敖三姑周幼姑李妹姑陳寅姑滕秀

  姑崔秀姑崔喜姑尹長姑尹二姑陳酉姑滕二姑唐連姑唐四姑趙辰姑俱遇賊不屈死難均嘉慶

  年間 旌唐之化妻李氏南充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凃志鳳妻羅氏王心愷妻李

  氏王啟國妻柯氏覃良桂妻趙氏覃成林妻王氏劉成章妻湯氏均嘉慶年間 旌謝思謨

  妻李氏西充人夫亡守節賊匪破張楊砦與其姪女同聲罵賊被害同縣吉兆孚妻張氏楊

  春芳妻馮氏何鴻圖妻馮氏何瑞圖妻范氏崔儒妻趙氏何起鰲妻馮氏趙國麟妻何氏媳敬氏馮

  氏何氏崔昌期妻黃氏范佳佷妻白氏張陳氏張蒲氏楊氏女靈英與嫂馮氏張永安妻蒲氏媳陳

  氏女庚姑已姑俱遇賊不屈死難均嘉慶年間 旌陸倫妻陳氏西充人夫亡守節嘉

  慶年間 旌陳鄭氏蓬州人嘉慶二年賊匪犯境被執不屈遇害同州胡余氏張李氏熊

  袁氏羅趙氏姚張氏李陳氏王章氏王晏氏劉梁氏王黃氏奉郭氏陳宋氏劉龍氏趙鄭氏郭四姑

  俱遇賊不屈死難均嘉慶年間 旌于閻氏營山人嘉慶二年教匪犯境被執不屈遇害同

  縣陳張氏陳李氏陳馬氏陳羅氏李侯氏李陳氏李王氏李郭氏余朱氏曹陳氏于何氏于龔氏吳

  楊氏杜王氏司楊氏易廖氏李李氏李楊氏李李氏李陳氏楊李氏楊胡氏扶晏氏魏司氏伍蕭氏

  龔陳氏熊徐氏白侯氏侯李氏謝余氏謝李氏段劉氏蔣羅氏蔣唐氏王邱氏何鄧氏袁何氏何陶

  氏何郭氏陳郭氏陳喻氏李吳氏陳蕭氏陳李氏陳邱氏文李氏易洪氏李二姑梅秀姑俱遇賊不

  屈死難均嘉慶年間 旌于煒繼妻陳氏營山人夫亡守節嘉慶年間 旌

  映吉妻羅氏儀隴人嘉慶二年教匪犯境羅攜女滿姑避難遇賊相挽赴水死同縣李

  茂朝妻廖氏媳吳氏孫璞妻高氏何鄧氏俱遇賊不屈死難均嘉慶年間 旌胡元智母

  唐氏廣安人嘉慶二年教匪犯境令其子集衆禦賊賊惡之間道至其家唐與元智妻月氏罵

  賊死元智嫂龔氏女五姑六姑子婦朱氏俱不屈死難均嘉慶年間 旌鄭為籍妻劉

  氏廣安人夫亡守節同州烈婦張鳴岐妻鄒氏李楊氏均嘉慶年間 旌賈朝朗妻

  馮氏鄰水人嘉慶二年教匪犯境被執不屈遇害同縣馬開基妻吳氏武克盛妻熊氏劉某妻

  馮氏熊從範母李氏熊馮氏黃鐸妻秦氏蔣明東之母熊氏王治䇿妻謝氏王行九母游氏甘克松

  妻羅氏廖桂香妻魯氏藍斌妻甘氏熊雙保母劉氏熊擇峩叔母陳氏熊從著妻侯氏熊某妻甘氏

  徐長生母馮氏熊舒安女長姑熊多才女望姑彭雲吉女彩姑俱遇賊不屈死難均嘉慶年間 旌

  熊宗筠妻梁氏鄰水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陳士尊妻唐氏嘉慶年間 旌

  李氏岳池人嘉慶二年教匪犯境被執不屈遇害同縣楊呉氏夏張氏高何氏羅黃氏舒譚氏

  陳涂氏吕楊氏陳吕氏楊黃氏楊蔣氏王范氏王何氏江卿氏楊劉氏李袁氏羅陳氏楊陽氏何張

  氏夏三姑李妹姑陳長姑陳夀姑劉長姑屈妹姑楊昭姑楊凌姑任姑俱遇賊不屈死難均嘉慶年

   曹 道範妻鄧氏岳池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董聖妻唐氏宋運坤妻王氏

  譚應齡妻鄒氏均嘉慶年間 旌

 ︹仙釋︺︹唐︺謝自然南充女冠嘗泛海將詣蓬萊見道人指言天台山司馬子微名在丹臺身

  居赤城真良師也自然乃回師子微得道術於金泉山貞元十年白晝上昇韓愈有詩程太

  虚西充人自知學道隱居南岷有二虎侍左右書符祈年輒𫉬豐稔元和中尸解去宋賜號道濟

  

 ︹土産︺鐵後漢書郡國志宕渠有鐵唐書地理志潾山縣有鐵絲絹唐書地理志果州貢黃絹

  絲布蓬州渠州貢黄綿綢寰宇記廣安軍產絲布明統志南充蓬州廣安俱出絲唐書地理

  志南充西充有鹽明統志各州縣俱有鹽井黃柑方輿勝覽南充縣出寰宇記果州產

  巴㦸天大黄又雞文草五月採治婦人因產破血山大荳八月採療急風寒又廣安軍產牡丹皮南

  充縣出天門冬冬青蠟元統志出營山縣蘭蕙元統志出營山縣大小蓬山

  梨出廣安州入口即化者為佳










                       前提調官鄭紹謙恭纂輯

                       提調官張日章恭覆輯

                       前校對官沈 苐㳟  校

                       校對官沈維鈺㳟覆校

大清一統志

 敘州府在四川省治東南七百九十里東西距五百九十里南北距三百七十五里東至瀘州江

  安縣界一百三十五里西至涼山蠻界四百六十里南至敘永廳界二百一十五里北至嘉定府縣

  界一百六十里東南至敘永廳界二百二十里西南至雲南昭通府鎮雄州界二百六十里東北至

  重慶府榮昌縣界二百八十里西北至犍爲縣界一百七十里自府治至 京師六千四百九十里

︹分野︺天文井鬼分野鶉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梁州之域秦爲西南夷地漢建元六

  年置犍爲郡屬益州華陽國志郡初治鄨縣元光五年徙治南廣始元元年

  治僰道 按元和志謂昭帝時自僰道移理武陽誤後漢爲犍爲郡地郡徙治武

  陽在今眉州界三國漢至晉宋因之蕭齊復爲犍爲郡治

  見宋齊州郡志而元和志作李雄竊據此地空廢與宋志不同大同十年置戎

 州隋大業初復改為犍為郡唐武德元年復曰戎

  州貞觀六年置都督府天寶元年改南溪郡乾元

 元年復為戎州屬劒南道五代屬蜀宋政和四年

  改曰敘州方輿勝覽作紹聖四年改與宋志不同屬潼川路元至元

  十八年升為敘州路並立敘南等處蠻夷宣撫司

  明洪武六年改為敘州府屬四川布政使司

 本朝因之屬四川省雍正五年以馬湖府省入領縣

  十一廳二土司四

  宜賓縣附郭東西距八十里南北距一百五里東至南溪縣界四十里西至屏山縣界四十

  里南至慶符縣界五里北至嘉定府榮縣界一百里東南至慶符縣界二十里西南至屏山縣界四

  十五里東北至富順縣界四十里西北至嘉定府犍爲縣界一百六十里古西南夷焚侯國漢武帝

  開置僰道縣爲犍爲郡治後漢屬犍爲郡晉宋因之蕭齊復爲郡治梁爲戎州治周保定三年改曰

  外江隋大業初復曰僰道爲犍爲郡治唐爲戎州治貞觀中移來治長慶中徙治南溪㑹昌二年復

  移來治宋政和四年改曰宜賓爲敘州治九爲敘州路治明爲敘州府治 本朝因之慶符

  縣在府南少東一百二十里東西距八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五十五里東至長寕縣界七十里西

  至高縣界一十五里南至珙縣界四十里北至宜賓縣界一百一十五里東南至珙縣界四十里西

  南至高縣界三十里東北至南溪縣界九十里西北至屏山縣界一百二十里漢置漢陽縣屬犍爲

  郡爲都尉治三國漢嘗置漢陽郡尋罷晉屬朱提郡宋齊因之後没於蠻唐爲開邊縣地宋初爲敘

  州徼外地政和三年置祥州及慶符來附二縣宣和三年州廢省來附入慶符縣屬敘州元屬敘州

  路明屬敘州府 本朝因之富順縣在府東北二百四十里東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

  一百二十里東至隆昌縣界四十里西至嘉定府榮縣界八十里南至南溪縣界五十里北至資州

  内江縣界七十里東南至瀘州江安縣界六十里西南至宜賓縣界四十五里東北至隆昌縣界四

  十里西北至嘉定府威遠縣界三十里漢爲郡江賜縣地周武帝析置富世縣并置洛原郡隋開皇

  初郡廢以縣屬瀘川郡唐屬瀘州貞觀二十三年改曰富義宋乾德四年升爲富義監太平興國元

  年改富順監屬潼川路治平初置富順縣屬焉熙寕初縣省嘉熙元年蜀亂監廢尋復置元至元十

  三年復置富順監安撫司二十年升爲富順州屬敘州路明初降州爲縣屬敘州府 本朝因之

  南溪縣在府東一百十里東西距九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二十里東至瀘州江安縣界二十

  五里西至宜賓縣界七十里南至長寕縣界五十里北至富順縣界七十里東南至江安縣界三十

  里西南至宜賓縣界七十里東北至瀘州界一百里西北至宜賓縣界八十里漢僰道縣地梁分置

  南廣縣并置六同郡隋開皇初郡廢仁夀二年改曰南溪屬犍為郡唐初為戎州治貞觀中州徙治

  僰道長慶中復移來治㑹昌二年復徙州治僰道以縣屬之宋屬敘州元屬敘州路明屬敘州府

  本朝因之長寕縣在府南少東一百二十里東西距一百里南北距一百二十里東至興文

  縣界五十里西至慶符縣界五十里南至珙縣界三十里北至南溪縣界九十里東南至興文縣界

  五十里西南至珙縣界三十里東北至瀘州江安縣界一百里西北至慶符縣界六十里漢陽江陽

  二縣地唐初置羈縻長寕淯二州屬瀘州都督府五代時没於蠻宋熙寕八年夷人獻地置淯井監

  仍屬瀘州政和四年改為長寕軍屬潼川路元屬馬湖路明洪武初改軍為縣屬敘州府 本朝因

  高縣在府南少西一百五十里東西距六十四里南北距三百里東至珙縣界二十四里

  西至筠連縣界四十里南至雲南昭通府鎮雄州界二百九十里北至慶符縣界十里東南至珙縣

  界四十里西南至筠連縣界八十里東北至慶符縣界十里西北至屏山縣界一百里漢南廣縣地

   唐置羈縻高州屬瀘州都督府宋初因之熙寕後廢屬長寕軍元復為高州屬敘州路明改州為縣

   屬敘州府本朝因之 筠 連縣在府西南二百五十五里東西距五十五里南北距九十

   里東至高縣界二十五里西至雲南昭通府恩安縣界三十里南至昭通府鎮雄州界八十里北至

   高縣界十里東南至鎮雄州界三十里西南至恩安縣界二十五里東北至高縣界二十里西北至

   高縣界十五里漢南廣縣地唐置羈縻筠州連州屬戎州都督府宋因之元改置筠連州屬永寕路

   并置騰川縣為治明初廢縣入州又降州為縣屬敘州府 本朝因之珙縣在府南二百里

   東西距八十里南北距一百十里東至興文縣界六十里西至高縣界二十里南至雲南昭通府鎮

   雄州界八十里北至長寕縣界三十里東南至興文縣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筠連縣界一百四十

   里東北至長寕縣界三十里西北至高縣界二十五里漢置南廣縣屬犍為郡後漢因之三國漢延

   熙中置南廣郡晉及宋齊因之後没於蠻唐儀鳳二年開山洞置鞏州先天二年降為羈縻州天寳

  初改因忠郡乾元初復曰鞏州屬瀘州都督府宋初因之熙寕後省屬長寕軍其後分姓他居有上

  下羅計之名元至元十三年歸附改置上下羅計長官司屬敘南宣撫司明玉珍復改珙州明初降

  州為縣屬敘州府 本朝因之興文縣在府東南一百九十里東西距三十里南北距一百

  六十里東至瀘州界二十里西至長寕縣界十里南至珙縣界一百三十里北至瀘州江安縣界三

  十里東南至敘永廳界四十里西南至雲南昭通府鎮雄州界一百四十里東北至江安縣界三十

  里西北至長寕縣界六十里漢犍為郡漢陽縣地後没於蠻唐儀鳯二年開山洞置宴晏州先天二

  年降為羈縻州天寶初改羅陽郡乾元初復曰宴晏州屬瀘州都督府宋初因之熙寕後省屬長寕

  軍後為大𭐏都掌蠻地元至元十七年立大𭐏都總管二十二年升為戎州隸馬湖路明初降州為

  戎縣萬厯四年改名興文縣屬敘州府 本朝因之隆昌縣在府東北二百七十里東西距

  九十里南北距九十五里東至重慶府榮昌縣界五十里西至富順縣界四十里南至瀘州界二十

  五里北至資州内江縣界七十里東南至瀘州界二十五里西南至富順縣界四十里東北至榮昌

  縣界三十里西北至内江縣界七十里漢江陽縣地明隆慶元年割重慶府榮昌及瀘州富順縣地

  置隆昌縣屬敘州府 本朝因之屏山縣在府西少南二百二十里東西距二百七十里

  南北距三百五十五里東至宜賓縣界八十里西至雷波廳界一百九十里南至雲南昭通府永善

  縣界隔江五里北至嘉定府樂山縣界三百五十里東南至高縣界一百十五里西南至昭通府鎮

  雄州界一百九十五里東北至宜賓縣界一百六十里西北至雅州府清溪縣界二百里漢僰道朱

  提二縣地唐為羈縻馴騁浪四州地總名馬湖部屬戎州都督府宋時為蠻所屯據元至元十三年

  内附置馬湖路明洪武四年改馬湖土府宏治九年改馬湖府萬厯十七年置屏山縣為府治 本

  雍正五年罷馬湖府以縣隸敘州府馬邊廳在府西六百里東西距二百六十里南北

  距二百里東至屏山縣界一百里西至峩眉縣界百六十里南至雷波廳界百五十里北至樂山縣

  界五十里東南至屏山縣界百八十里西南至雷波廳界二百里東北至屏山縣界四十里西北至

  峩眉縣界二百四十里漢為朱提僰道二縣地晉以來沒為蠻地元為馬湖路明為馬湖府地 本

  朝為邊營乾隆二十九年移新鎮通判駐此改廳嘉慶十三年改設同知雷波廳在府西南

  五百七十里東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一百二十里東至屏山縣界五十里西至涼山蠻界一百

  里南至雲南昭通府永善縣界二十里北至馬邊廳界一百里東南至昭通府鎮雄州界四十里西

  南至寕遠府西昌縣界一百二十里東北至馬邊廳界一百三十里西北至馬邊廳界二百里古西

  南夷漢為越嶲郡地三國漢置馬湖縣屬越巂郡晉初省唐宋為馬湖蠻部元至元十三年内附置

  雷波長官司隸馬湖路明洪武二十六年省為雷波鄉屬屏山縣 本朝康熙初仍置長官司雍正

  六年以土官楊明義擾邊𠞰平之改置雷波衞乾隆二十六年升為廳屬敘州府泥溪長

  官司在屏山縣西三里東至屏山縣界西至平夷司界南至雲南昭通府界北至沐川司界元

  至元十三年與馬湖路同置明萬厯間改置屏山縣因移司於此長官王氏世襲平夷長

  官司在屏山縣西九十里東至泥溪司界西至蠻夷司界南至雲南昭通府界北至沐川司界

  元至元中置長官王氏世襲蠻夷長官司在屏山縣西少南一百三十里東至平夷

  司界西至涼山蠻界南至黄螂所界北至沐川司界元至元中置長官文氏世襲沐川長

  官司在屏山縣西北一百八十里沐溪北岸東至涼山界西至蠻夷司界南至屏山縣界北至

  犍為縣界元至元中置長官悅氏世襲 以上四長官司舊屬馬湖府 本朝雍正五年屬敘州府

 ︹形勢︺東距瀘水西連大峩南通六詔北接三榮

  帶二江撫有蠻獠宋黄庭堅戎州舎利塔銘控扼石門馬湖諸

  蠻號為重地譙炎東椲記負山濱江地勢險阻張鼎修忠利廟

  

 ︹風俗︺夷夏雜居風俗各異寰宇其民樸而易治其士

  靜而有文宋孝宗承園記州以涪翁重詩書禮樂之澤漸

  漬至今明周洪謨黄太史祠堂記

 ︹城池︺敘州府城周六里門六東南濱大江西北池廣五丈明洪武初因舊址建 本朝乾

  隆二十七年修嘉慶十六年重修 宜賓縣附郭慶符縣城周三里五分門四明成化

  富順縣城周五里有奇門七明天順中因舊土城甃石 本朝乾隆三十一年修嘉

  慶五年十年重修南溪縣城周六里七分有奇門七南臨江東西北池廣二丈明天順

  中建 本朝乾隆二十九年修長寕縣城周六里門四外環以池明成化中因舊土城甃

  高縣城周二里門四明景泰初築成化初甃石 本朝乾隆三十二年嘉慶十四年

  筠連縣城周一里六分門四池廣一丈明景泰初築成化二年甃石 本朝康熙八

  珙縣城周二里門四明天順中築於麟鳳山本朝康熙中遷今所乾隆三十五年

  興文縣城周一里五分門四明洪武中因舊土城甃石隆昌縣城

  里三分門四明隆慶中建 本康熙六年嘉慶五年重修屏山縣城周二里門五明

  隆慶中建 本朝乾隆十五年四十六年嘉慶二年十四年重修馬邊廳城周二里有

  竒門四明萬厯中建 本朝嘉慶八年修十七年重修雷波廳城周三里三分 本朝

  雍正八年建

 ︹學校︺敘州府學在府治東舊在府南明萬厯中遷今所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修乾隆四

  十八年重修入學額數二十名宜賓縣學在縣治東南宋慶厯中建 本朝康熙二十五

  年重建五十六年修嘉慶十一年重修入學額數二十名慶符縣學在縣治後舊在縣東

  元大德中建明洪武三十一年遷今所 本朝康熙二十五年修雍正間乾隆六年嘉慶二年重修

  入學額數十二名富順縣學在縣治東宋建 本朝康熙二十一年修乾隆二十年

  修入學額數十二名南溪縣學在縣治西北明萬厯三年自縣西二里遷建今所 本朝

  康熙二十四年修乾隆四十四年重修入學額數八名長寕縣學在縣治西南明洪武

  七年建 本朝康熙七年修乾隆十九嘉慶十二年重修入學額數八名高縣學

  治東舊在縣治西明洪武八年建 本朝康熙五十六年遷建今所乾隆二十六年修入學額數八

  筠連縣學在縣治西明洪武初建 本朝康熙五十四年重建嘉慶十二年修入學

  額數八名珙縣學在縣治東南明洪武中建 本朝康熙二十八年修乾隆四年重修入學

  額數八名興文縣學在縣治南元至元中建 本朝康熙十年自縣治北遷建南門外五

  十八年復遷今所乾隆五十八年嘉慶十七年重修入學額數八名隆昌縣學

  治西明隆慶中建 本朝康熙二十五年五十八年嘉慶六年重修八學額數八名屏山

  縣學在縣治東北元末建 本朝康熙八年重建雍正十二年嘉慶十三年重修入學額數

  馬邊廳學在廳治南明萬厯中建 本朝乾隆二年修四十五年重修入學額數五

  雷波廳學在廳治内 本朝嘉慶三年建入學額數三名翠屏書院

  城内舊在城西翠屏山麓明成化十八年建 本朝嘉慶六年遷建今所東山書院

  賓縣治西 本朝乾隆二十三年建二十九年修西江書院在慶符縣東門内 本朝

  乾隆四十六年建學易書院在富順縣北舊名景易 本乾隆二十六年建四十一

  年修改今名嘉慶十六年重修琴山書院在南溪縣治南 本乾隆十八年

  聞書院在長寕縣治西南 本朝乾隆十九年建嘉慶十一年文江書院

  縣東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建騰川書院在筠連縣 本朝乾隆五十八年南廣

  書院在珙縣治東 本朝乾隆二十八年建嘉慶十七年淩霄書院在興文縣

  治東 本朝乾隆四十八年建蓮峯書院在隆昌縣治西本朝嘉慶六年龍湖

  書院在屏山縣治 本朝康熙三十年建五十九年修秉彝書院在屏山縣 本

  朝嘉慶六年建馬邊書院在馬邊廳城南 本嘉慶十七年南屏書院

  在雷波廳治 本嘉慶十二年宜賓義學在縣治北 本朝康熙中建嘉慶七年

  富順義學在縣治北一百里 本朝嘉慶五年 按舊志載栁溝書院在富順縣東北

  九十里宋李文淵建鳯翔書院在南溪縣北半里雲臺書院在南溪縣北八十里清平書院在長寕

  縣寕鎭鄉明成化中建文明書院在長寕縣城南明嘉靖中建樓山書院在屏山縣書樓郷明薛塇

  講學處今並廢謹附記

 ︹户口︺原額人丁一萬五千有三今滋生男婦共一百七十三萬五千八百一十四名口計五十一萬

  七千三百四十户

 ︹田賦︺田地二萬八千一百頃六十五畝有奇額徵地丁正雜銀五萬二千三十八兩二分三釐米二

  百二十七石六斗二升七合六勺有奇

 ︹山川︺東山在宜賓縣東北方輿勝覽在敘州城東門外有報恩寺塔高二百尺登高山

  在宜賓縣東二里大江東岸險固可憑宋咸淳中移郡治此遺址猶存七星山在宜賓縣

  南十五里明統志在府治東七峯圓秀狀(⿱艹石)連珠舊志隔江慶符縣界朱提山在宜賓縣

  西南漢書地理志朱提縣山出銀應劭曰朱提山在西南明統志在府西南五十里 按山去府太

  近當非漢時故山但取故縣為名耳土夷考烏撤府有銀鑛之饒故山當在其境乳洞山

  在宜賓縣西南寰宇記在開邊縣有泉如乳一名乳洞峯明統志在府城西南六十里大黎

  山在宜賓縣西南元和志在開邊縣南六十里小黎山在宜賓縣西南元和志在開邊

  縣南四十七里寰宇記四時𩆍霖不絶俗呼為大漏天小漏天其諸山自嘉州以來每峯相接髙低

   隱伏奔走三峽石狀難名 按方輿勝覽作大小梁山明統志謂在府東誤石城山

   賓縣西南明統志在府西南一百里高峻環列如城夷牢山在宜賓縣西南方輿勝覽在宣

   化縣蘇轍有遊宜賓見夷牢亂山詩云崖濶山盡平連峯遠飛漢即此舊志夷牢山在宜賓縣西南

   一百四十里夷人常㑹聚於此語謂欒為牢也天倉山在宜賓縣西二里上有前代屯兵墩

   臺遺跡崖壁間有唐乾封二年詹居秀修復古戎州道記其北有天倉灘相近大江統山

   賓縣西六十里定誇山在宜賓縣西一百里山坡荔支連袤多屬廖氏黄庭堅詩廖致平家

   綠荔支即此山所出按方輿勝覽謂之峯巖洞山在宜賓縣西定誇山後下有洞容數十人

   上有一覽亭登眺為勝仙侣山在宜賓縣西北二里明統志在府治西北産仙茅上有真

   武宫竹林森翠山腰有清泉一石洞四其一曰楊仙洞相傳為宋楊道人昇仙之地翠屏山

   在宜賓縣西北仙侣山後以山色常青故名舊有翠屏書院師來山在宜賓縣西北三里

   昔有人浮舟於此忽見一道人飄然自空而下止於峯頂即之不復見士人呼道士為師故名一名

   書樓山舊志在府西五十里有鬱姑臺赤崖山在宜賓縣西北華陽國志僰道有故蜀王

   兵蘭神作大難其崖嶃峻不可鑿李冰積薪燒之故其處懸崖有赤白元黄五色魚從楚來至此而

   止畏崖映水也明統志赤崖山在府治西北崖岸壁立瞰大江色(⿱艹石)綺霞舊志亦名朝陽崖在縣西

   北二十里桂叢山在宜賓縣西北三十里其上多桂汪泉山在宜賓縣西北五十

   可峯山在宜賓縣西北七十里一名梯雲嶺唐志戎州有可峯鎮葢置於此商山

   在宜賓縣西北一百里上建川主廟禱雨輒應迎祥山在慶符縣東二十里宋置祥州以此

   山為石門山在慶符縣南五里即古石門道也史記西南夷傳秦時常頞畧通五尺道

   建元六年使唐蒙治道自僰道指牂牁江水經注唐蒙鑿石開閣以通南中迄於建寕二千餘里

   山道廣丈餘深三四尺鏨鑿之跡猶存唐書韋皋貞元九年皋遣幕府崔佐時由石門趨雲南而

  南詔復通石門者隋史萬歳南征道也天寶中鮮于仲通下兵南溪道遂閉至是皋治復之號曰南

  道唐書地理志自開邊縣南七十里至由州又四百八十里至石門鎮隋開皇五年率益漢二州兵

  所開宋史地理志慶符縣有石門砦明統志石門山在慶符縣南下瞰石門江其林簿中多蘭一名

  興慶山在慶符縣南十五里縣因以名漢陽山在慶符縣北八十里漢諸葛

  南征還駐此山今崖壁鐫武侯征蠻故道六字猶存祿來山在冨順縣治東與學宫相對相

  連有桂子山在縣東四里同心山在富順縣東寰宇記在富順監城東五里明統志一名東

  山宋邦人吕震吕造讀書其上俱以文章顯故名勸農山在富順縣南二里宋太守黄商

  卿常勸農於此上有洗馬池清泉洞兜子山在富順縣南三十五里聳拔高峻有巨石(⿱艹石)

  鍪之形故名虎頭山在富順縣西南六十里高六十餘丈形如虎踞宋咸淳初嘗徙鹽治

  錫山在富順縣西南六十里一名金蟾山瑪瑙山在富順縣西方輿勝覽在富順

  監西與淩雲山相接西北諸山惟此最高中巖有普覺院北巖有羅漢洞及水簾養秀山

  在富順縣西一里一峯聳秀一名積草山淩雲山在富順縣西一里方輿勝覽在富順監西

  養秀山西北大江前横一峯突兀為監人登臨之地聖燈山在富順縣西方輿勝覽在富順

  監西五里明統志山有聖燈院嘗有燈出烟霧中俗謂之聖燈山西有石峯峭拔高數丈如佛像俗

  呼為聖佛中崖山在富順縣西北方輿勝覽在富順監西北二里山𫝑盤薄林木葱茂舊志

  以北崖山居左瑪瑙山居右此山居其中故名又北崖山在縣北二里神龜山在富順縣

  北山下有湖嘗有大龜出小龜從之不可勝數故名山後有洞宋時里人李見讀易於此故名讀易

  龍山在富順縣北二里下有西湖金子山在富順縣東北四十里峭壁蒼翠日

  光早映如金葛仙山在富順縣東北七十里上有清泉相傳葛仙翁嘗憩此故名

  騰山在南溪縣東二里下瞰大江其北有石横空長四丈許俗呼為龍橋山半有洞深四丈相

  傳李八百所鑿額鐫曰李公洞八分體字畫道勁可觀平葢山在南溪縣元和志在縣東

  三十里多荔枝方與勝覽在縣西十五里其地有三山九隴惟平葢特出衆山之止山頂圓平似葢

  明統志一名牛心山一名瑪瑙山昔真人劉景鶴隱此煉丹有石洞深𮟏上有石穴圓如琖有水出

  焉取之不竭又有木葉紋如篆謂之符葉隱山輿地紀勝在南溪縣東南逾江七里可廬

  山在南溪縣南元和志在南溪縣南五十里多笻竹琴山在南溪縣南隔江二里横洲渚

  間狀如琴龍磨角山在南溪縣西六十里其山巉崖有劃破跡相傳龍嘗於此磨角因名

  桂輪山在南溪縣西七十里石壁上有黄庭堅書大桂輪山四字瑞雲山在南溪縣

  北二里雲氣常結而不散故名雲臺山在南溪縣北八十里元廖蜀望有詩龍透山

  在南溪縣東北二十里山腹有洞穴深廣十餘丈馬鞍山在長寕縣東有流盃池烽火臺

  牛心山在長寕縣東三里形崒嵂如牛心然棫山在長寕縣南十五里峭壁插天廣延

  數百里上有岐路三曰蠻了打繚了萬里箐皆通徼外越王山在長寕縣南二十里相傳

  山有越王墓故名巖山在長寕縣南三十里東溪出此方輿勝覽謂之白崖山金龜

  山在長寕縣西一里四面平疇中突起一年如龜狀又名松子山筆架山在長寕縣西五

  里山分數峯狀如筆架土人嘗觀此山顯晦驗天陰晴紫竹山在長寕縣西北七十里古

  賢鄉宋時鐫崖曰紫竹山寶屏山在長寕縣北方輿勝覽軍冶之主山也與棫山諸峯相對

  有登雲亭在其上每歳九日邑人登高於此舊志山在縣北一里一名登雲山龍翔山

  寕縣北四十里山形蜿蜒如龍一名龍峩山佛來山在長寕縣北一百五十里相𫝊嘗有

  佛現於此七寶山在高縣東南六十里閣梯山在高縣南二十里其山峭壁如閣其

  路盤旋如梯故名騰山在高縣西南五十里常有霧雨朝天山在高縣西一里亦名

  馬鞍遠眺山在高縣西二里夷人出入登此可以眺望連珠山在高縣北一里

  以九峯鉛峙如連珠而名景陽山在筠連縣東半里狀如覆鐘暮春山在筠連縣

  南四里古木葱鬱土人暮春祈穀於此木浪山在筠連縣南十里亭臺山

  連縣南二十五里高聳如臺故名黄牛山在筠連縣南三十里山𫝑高聳石壁上有人作

  驅牛狀故名十八學士山在筠連縣西五里梅得山在珙縣西北三十里

  冠帽山在珙縣北一里峯巒巍峩形如冠冕麒麟山在珙縣北三里芙蓉山

  在珙縣北三十里山有九十九峯其南二峯突起謂之小芙蓉摩旗山在興文縣東五里

  文印山在興文縣東南本名印靶明萬厯初曽省吾改名尖秀如筆上有白石層疊

  頂山在興文縣東南崢嶸峭拔四圍如削形𩔖車輿砲架山在興文縣南五里有宋趙

  遹征蠻遺跡南壽山在興文縣南五里宋時五斗蠻酋卜漏據此為砦舊志在縣西南十

  樓峯山在隆昌縣南秀峯高聳儼如文筆囘龍山在隆昌縣南一里為縣治

  水口山前水𫝑分流山後復合玉蟾山在隆昌縣南四十里盤旋聳峙如蟾蜍偃仰南眺雒

  川𮞉環如帶為登臨之勝東南去瀘州八十里響石山在隆昌縣西南三十里上有大盤石

  擊之有聲道觀山在隆昌縣北一里山𫝑迤衍岑巒聳曡俯視東流為縣城之枕背

  峯山在屏山縣東十五里其山直聳清秀常若碧玉之色寶屏山在屏山縣東二十里

  悔泥溪之旁山𫝑聳秀如屏書樓山在屏山縣東三十里西南去平夷土司一百二十里

  孤峯聳秀山巔有巨石方曡如書册故名小悍山在屏山縣西南東北去沐川司一百五十

  里山崖陡峻水流悍急金庭山在屏山縣西十六里山𫝑平正狀如庭堂其土石之色黄

  赤若鏡山在屏山縣西三十里山下有水澄澈如鏡隆馬崖山在屏山縣西平

  夷長官司西北二里其山豐隆狀如行馬大鹿山在屏山縣西蠻夷長官司東二十里山谷

  深𮟏多麋鹿孤在屏山縣西北沐川長官司東三里其山孤立秀出衆山之表望之

  鬱然一名孤神木山在屏山縣西北沐川長官司西二十里舊名黄種溪山明永樂

  四年營造需材於此山採得楠木數株改今名龍源山在屏山縣西北沐川長官司西北六

  十里山頂有潭周數里相傳有龍潛其中夷都山在屏山縣西北沐川司界舊志山在司北

  半里高聳秀麗夷人暇日多會於此又南現山在司南半里即夷都山之陽因其山岡高聳著現故

  赤崖山在屏山縣東北三里五峯山在屏山縣東北二十里五峯排列高下相

  烟遮山在馬邊廳東三十五里大池山在馬邊廳南五里山有池周二里許

  深不可測龍源山在馬邊廳南一百里三面陡峭惟一徑可登上平坦有田百餘畝又有泉

  源灌溉不竭藥子山在馬邊廳西一百七十里山極髙峻深林密箐為漢夷接壤處

  鳳山在馬邊聽西北十里龍泉山在馬邊廳北二十五里八仙山在雷波廳

  東五里相近有鳳尾山貝海山在雷波廳東山形如帶林木鬰葱龍頭山

  波廳西十里連烏角界天寶山在雷波廳西二十里連烏角界寶纛山在雷波廳

  西北三里又虎帳山在雷波廳北五里雷番山在雷波廳北明統志在馬湖府城西三百

  八十里隋史萬歲征西南夷過此嘗書雷番山三字鐫於石壁字跡猶存山中草有毒經過牲畜必

  籠其口行人亦必緘黙(⿱艹石)高聲雖冬月必有雷霆之應箐口嶺在長寕縣東六十里

  嶺在長寕縣西四十里又萬松嶺在長寕縣西五十里晏峯在興文縣西南五里峯巒峭拔

  唐晏州及思晏縣俱以此峯為名淩家巖在長寕縣東九十里上有水流寺遠眺敘瀘大

  江如燕巖在長寕縣北方輿勝覽在長寕軍北三里許樓真洞路旁石峯森列者數百宋

  虞易簡有記銅鼓巖在屏山縣西南五里半崖中有石如銅鼓狀故名統裙巖

  在屏山縣西五十里其巖聳秀文采斑爛若諸夷所織統裙之狀虞公峽在長寕縣東十

  五里溪上昔有巨石横絶中流宋嘉定間故相虞允文子杭孫為守鑿之以通舟楫石上大鐫虞公

  峽三水簾洞在宜賓縣北十五里有瀑布如簾下垂黄庭堅作奇觀二大字於旁

  巖洞在富順縣東南五十里有流盃池宋侍郎鄭瑩常居此著前後竹巖賦海棠洞

  在長寕縣治西昔郡人王氏環植海棠春時花開郡守宴僚屬於其下楒子洞在長寕縣

  北方輿勝覽在長寕軍北三十里内石乳凝結如楒故名又有朝真洞在絶頂凝真洞在山谷之⿰土㓜 -- 坳

  尤亢爽有樓閭堂奥之象雙洞在珙縣南廢都安驛東三里二洞相通蠻人所居明總兵劉顯

  郭成平蠻旋師過此洞頂有石上鐫天兵紀績四大字又有穿山洞廣十里奢酋之叛民多避此得

  落浦洞在珙縣南三十里洞穴深邃元封洞神為普惠侯祈禱輒應金鵝洞

  在隆昌縣西里許孤山峭壁間有溪水東來遶城曲折環山之趾下為懸崖壁立千尺飛流如練稱

  為奇勝俗𫝊有藏金鵝其中或以銅鵝換之故又名換鵝洞小離堆在長寕縣北崖溪上

  溪中有怪石似離堆之象因名惡戾坎在興文縣東南五十里山高道險宿草荒塞明萬厯

  初官軍擊敗蠻賊於此丹霄箐在興文縣南五十里玉屏墩在興文縣西峯巒聳

  峙舊建堡其上孝子石在宜賓縣南二里水經注昔僰道縣人有隗叔通者性至孝為母汲

  江裔水天為出平石於江中今猶謂之孝子石乞子石在宜賓縣南寰宇記在州南五里兩

  石夾青衣江對立如夫婦相向俗云人無子祈禱有應貞婦石在宜賓縣南寰宇記在僰

  道縣南七里舊州岸古老相傳昔有貞婦夫没無子事姑甚孝姑抑之嫁竟不從終姑之世後身没

  其居之室有一大石湧出後人重其貞操號其石為貞婦石云大江在宜賓縣東北一名汶江

  又名都江自嘉定府犍為縣流入東南流逕宣化故城北又東遶府城北而東南出合馬湖江又東

  逕南溪縣南又東南入瀘州江安縣界水經江水過武陽又東南逕僰遒縣北(⿱艹石)水淹水合從西來

  注之又東與符黑水合又東過江陽縣南洛水東南注之又逕漢安縣北元和志汶江流逕僰道縣

  東北又逕南溪縣南皆去縣十步方輿勝覽大江兩崖有大石屹立昔人因置鐵絙横絶其處控扼

  夷寇名曰鎖江黄庭堅有鎖江亭酌酒詩馬湖江在宜賓縣城南一名瀘水一名金沙江自

  雲南昭通府流入東北逕蠻夷平夷二土司南又東北逕屏山縣南又東北逕府城南又東與大江

  㑹本古繩(⿱艹石)二水下流漢書地理志越嶲郡遂乆縣繩水東至僰道入江華陽國志僰道縣馬湖江

  會水通越嶲水經若水至犍為朱提縣西為瀘江水又東北至僰道縣入於江注若水至大莋與繩

  水合亦通謂之繩水又逕越巂郡之馬湖縣謂之馬湖江又東北至朱提自朱提至僰道有水步道

  有黑水羊官水至嶮難三津之阻行者苦之故俗為之語曰楢溪赤水盤蛇七曲盤羊烏櫳氣與天

  通㸔都䕶泚住柱呼尹庲降賈子左擔七里又有牛叩頭馬搏頰坂其艱險如此寰宇記馬湖江從

  戎州西南流出東郭與蜀江合方輿勝覽馬湖江至平夷司合石門江又至三江口合蜀江舊志自

  生蠻山箐中東北流至蠻夷司南五十步合什葛溪又經平夷司一百二十里至馬湖城南又東一

  百二十里至宜賓縣與大江會石門江在宜賓縣西南一百三十里俗呼横江又名小江源

   出雲南昭通府界東北逕慶符縣西又東北至縣界與馬湖江合入大江中有灘其水常(⿱艹石)鍾鳴又

   名鐘灘漢武時唐蒙鑿石以通南江即此雒江在富順縣東一名中江一名金川又名釡川自

   資州内江縣流入逕縣東門外又東逕隆昌縣西南界至瀘州合大江元和志中江水逕富義縣東

   百步方輿勝覽内江發源漢州雒源厯富順監南門自東而西盤𦆵縣治形若釡然故又號釜川明

   統志金川在富順中流有石堆高出水面分布兩層前三後七世傳爲三台七曜石支江

   順縣南九域志富順監有吏江舊志自南溪縣鴛鴦圻分流又東至瀘州入資江 按輿圖今無此

   水以寰宇記瀘川縣所載支江水考之疑即雒水之異名也思晏江在興文縣南源出廢

   思晏縣北流逕敘永廳永寕縣入江安縣界水車河在興文縣東十里源出故建武城山

   谷中下河二十里至縣東北又西流二十里經梅嶺堡下合淯溪居人以竹爲輪高二三丈斜列以

   箇汲水而上可溉田疇號曰筒車 按輿圖名三渡河葢亦淯溪之東派也石城河

   波廳南二十里源出蠻界東流入金沙江秦沙河在雷波廳西南七十里源出蠻界東流入

   金沙江水石相激聲如奏樂南廣水源出雲南昭通府鎮雄山箐流經筠連高縣界又經

   慶符縣西又東北至宜賓縣界入於江即古符黒水也漢書地理志南廣縣汾關山符黑水所出北

   至僰道入江水經注符黑水出寕州南廣縣導源汾關山北流有大涉水注之出南廣縣北流注符

   黑水又北逕僰道入江謂之南廣口元和志南廣水在開邊縣西北一里寰宇記黑水出胡藍生獠

   界東北流入蜀江唐天寶六年改為皂水方輿勝覽華陽黑水惟梁州今出南寕州南廣縣後關山

   北至僰道縣入江呉船錄發敘州十五里南廣江來合大江舊志水至南廣鎮入江南去慶符縣一

   百三十里江口有天柱峯巨石屹立如柱 按此水上源有東西二派舊志清冷溪在高縣東五里

   源出七寶山北流五十里合復平溪復平溪在高縣東十里源出珙縣山溪北流七十里合清冷溪

   入慶符縣界此東派也又云定川溪在筠連縣西有二源一出烏蒙黑桃灣一出鎮雄府羊落溝二

  水至兩河口合流十里至縣西又北流十里入高縣界為梅嶺溪又名宋水經縣西又東合清冷溪

  此西派也今考輿圖西派源流與舊志畧同其東派則自鎭雄之北界建武營之西南筠連縣之東

  南凡五道分流至平塞北合為一名宋江又北流七八十里經高縣界至縣北與縣西之梅嶺溪合

  又北入慶符縣界經縣西門外折而東北流至宜賓縣南廣洞入江舊志重見複出不能悉其源流

  又名西派為宋水亦誤青衣水在南溪縣寰宇記在南奚縣南一里四步從僰道縣東流

  至縣界多稜口又東至瀘州綿水縣地名龍騰溪方輿勝覽青衣江在南溪縣南十五里古有青衣

  國與敘州相鄰其人因賈至蜀見漢衣冠遂求内附因以名焉舊志今有九盤溪在縣南三十里源

  出長寕縣鐵頂寺北流四十里與僰溪合僰溪在縣南二十里源出下界石牌頭下流二十里與九

  盤溪合二水合流是為青衣水又北入江謂之青衣江口在縣東二里 按水經青衣水出青衣縣

  漢青衣縣為今雅安蘆山地武帝罷沈黎郡置兩都尉一治旄牛主外羌一治青衣主漢民是水由

   今蘆山厯雅安西境北入洪雅界又東南入夾江又東至樂山縣西合於陽江即大渡河下流也漢

   安帝延光元年青衣王子心慕漢制上求内附順陽嘉二年改都名曰漢嘉以此方輿紀要蜀以

   青衣名江者凡三一在漢嘉漢書公孫述據蜀青衣人不賓是也一在青神以蠶叢氏而人神之也

   一在南溪與青衣國鄰其人慕義來此因以名之又北入大江亦謂之龍騰溪攷南溪有龍騰山在

   縣東里許濱大江並無龍騰溪之名其距蘆山可千里彼濛沫諸水於樂山三江口入岷江直下南

   溪即不可仍濛沫諸水之舊名則是水之不可名青衣也審矣而謂有三青衣可𫆀又蘇軾詩想見

   青衣江畔路注謂在青神中巖下一名平羌氶中巖距三江口且六七十里非青衣水所經四川新

   志宜賓縣南五里青衣江有兩石夾江對立二説並不可信大秋溪在宜賓縣西元和志

   在義賓縣東南三十里有秋溪鹽井因此水為名馬鳴溪在宜賓縣西十九里明統志發

   源慶符縣西㑹馬湖江達於蜀江昔土人鄭氏牧馬溪一產龍駒將以為貢至溪口忽振鬛長鳴躍

   入水故名蘇溪在宜賓縣西北方輿勝覽自州治沂流十里有前後潭瀑布千尺懸崖而下名

   勝志以蘇軾嘗遊此故名舊志在縣西北二十里源出赤崖山下入大江越溪在宜賓縣西北

   百二十里寰宇記去廢歸順縣西十里流至榮州旭川縣界舊志源發簡州山中厯仁夀井研至榮

   縣始通舟楫又七十里爲越溪水秀山清居民樸厚春時兩岸紅綠可愛隱者嘗卜居焉以其道險

   而鄉遠也俗呼爲登頭溪下入大江又有越溪在慶符縣北六十里自珙縣梅得山發源流入慶符

   縣界入南廣水真溪在宜賓縣西北舊志宋黄庭堅云州西北百二十里有真溪源出匍山舊

   有姓真者居之故名東徑富順縣界入江今有真溪驛 按興圖此水東流入江不經富順其北爲

   龍溪又北爲沐川皆東注江涪溪在宜賓縣北十里方輿勝覽黄庭堅初謫涪自號涪翁放

   浪山川間紹聖二年移戎州城南有溪遊而樂之命曰涪溪其後溪山多以是爲名明統志在府北

   十里舊志源出桂叢山下入大江榮溪在富順縣西二十里源出資州仁夀縣界自嘉定府

   榮縣威遠流人至縣西南入雒江 按舊志又有之溪在縣南四十餘里亦即此水也鼇溪

   在冨順縣東北明統志宋李文淵築室臨溪後登進士人謂之占鼇頭故名舊志源出縣東十里馬

   鞍山下入雒江福溪在南溪縣西北四十里源出宜賓縣高洞南流百餘里入江名覆溪亦名

   服溪唐劉崖為郡都督改今名又有桂溪源出縣西北山中南流經縣城西入江淯溪

   寕縣東北又東北流入瀘州江安縣界方輿勝覧縣有東溪發源白崖山又有西溪發源越王山流

   與桃源溪合桃源溪一名令水溪發源筆架山舊志西溪在縣西十里流二十里東溪在縣東一里

   流三十里皆至縣東北淯并合流名淯溪一名三江口又東北至武安砦為武安溪又東北至安平

   砦為安平溪又東北至江安縣界入江硯石溪在長寕縣東北一里方輿勝覽硯石溪在

   牛心山後岸石如磬可以為硯舊志又有梅嶺溪源出縣東梅嶺皆流合淯溪清溪在長寕縣

   東北七十里方輿勝覽有涇灘瀑布自山頂飛流而下數十丈下為深潭舊志其下流為清溪下合

  孔雀溪在筠連縣西南舊有孔雀巡司土舎主之今廢珙溪在珙縣南一百五十

  步源出縣南落浦洞一名落浦河北流三十里至縣城西南折而東北又五十里入長寕縣界安平

  鎮前合淯溪溪中多石似玉因以名縣民以筒車引水入田得灌漑之利螺螄寨小溪

  在興文縣西自建武小隘子發源距縣十里至乾溪入洞至江安青岡村復出下入大江小溪

  在隆昌縣東門外内江榮昌二縣山溪水合流四十里至此又東南三十里入瀘州界 按輿圖名

  隆橋悔泥溪在屏山縣東二十里源出寶屏山麓下流入馬湖江溪多泥洳人艱徃來

  行者多怨悔故名金魚溪在屏山縣南三里自高山麓流出入江泥溪在屏山縣

  西二里源出宜賓縣山中流入馬湖江芭蕉溪在屏山縣西雷波聽北沐川司南界源出

  龍馬山陰流入夷都溪至蠻夷司東溪口入於馬湖江什葛溪在屏山縣西蠻夷司西二

  里源出小悍山東流入馬湖江大鹿溪在屏山縣西蠻夷司東南二十里源自深山中流出

  多有麋鹿飲其水故名 按輿圖此水在平夷司南有二源合流東北入馬湖江大紋溪

  在屏山縣西平夷司南舊志去司十里源自烏蒙府地名鍾灘流入馬湖江水流𭰁漩成紋故名又

  有小紋溪在平夷司東 按輿圖小紋溪在北大紋溪在東皆流入横江去平夷司六十里許與舊

  黄龍溪在屏山縣西四十里中有淵相傳有龍潛此故名黄種溪在屏山縣

  西北雷波廳東北沐川司西南源出神木山東流會夷都溪至蠻夷溪口入馬湖江沐溪

  山縣北沐川司南一里源出夷都山東流入江清水溪在馬邊廳東源出高山逕馬邊廳南

  十五里過沐川司入涼山蠻界西湖在富順縣西輿地紀勝西湖周圍三里有洞窈𮟏昔有入

  洞者見二女櫛髪於竇間遺以石鏡其人致富百倍明統志在縣治西方廣二頃水潔魚美菱芡蒲

  荷充滿其中介湖方輿勝覽在長寕軍西城下中多荷芰舊志今廢為田馬湖

  波廳北元史地理志宋時馬湖部蠻主屯湖内舊志在屏山縣西一百七十里山頂長二十里廣七

  里中有上山如螺髻可居四百餘人 按輿圖湖在今雷波廳北去屏山三百餘里近越巂衛東界

  下流即黄種芭蕉二溪與舊志異龍湖在雷波廳北舊志在屏山縣西三百八十里周二百

  餘里四圍皆峻崖去馬湖江止二里水與江同消長日夕作潮相傳昔有龍馬見此通志在今黄螂

  所南五里長二十里廣五里一名龍海復魚池在府城東宋張俞有記瑞蓮池

  在宜賓縣西南六十里馬湖江側朱提山麓池有無種蓮或間十數嵗一花花開則有大吉事故名

  五子池在宜賓縣西三里鄰馬湖江周廣數十丈中峙五石羅列頗奇遊人每㩦樽臨池以

  為樂四旁產五色石明潤堪供賞玩銅鼓池在慶符縣西三十里周圍四十餘丈四時不涸

  中有一石如鼓故名百枝池在富順縣西北四十里灌漑田畝支派不一仙源池

  在南溪縣治北劉景鶴煉丹初用此水芙蓉池在南溪縣北六十里鳳池在屏山縣

  西三十五里五龜潭在富順縣治西崖上有突出如龜形者五每陰雨則水面湧沸若有

  物焉禱雨輒應荔枝灘在慶符縣西北二十里即南廣水所經也古崖旁多荔枝樹故名

  銅鼓灘在南溪縣東明統志在縣學東縣學舊未利近嵗灘之上流生石磧高數十丈壅水

  自巽方而去自是文物稍振舊志在縣東十里又縣東三里有九龍灘石磧凡九皆狀如龍頭

  筍灘在南溪縣西三十里江漲險甚窮冬水落岸有石長數丈如筍鷄公灘在屏山縣

  東二里崖石如鷄竦立又有鷄肝石灘在縣西四十里結髪灘在屏山縣西十五里灘水

  縈𮞉狀如結髪故名鐵鎖灘在屏山縣西四十五里馬湖江中夾江兩岸石壁峭立每夏秋

  水漲舟楫不通用鎖縣於江之北岸舟行至此數人攀緣岸上拽舟而過故名魚符津

  溪縣西寰宇記南溪縣西三十里有魚津津南有鴛鴦圻陳夀益部耆舊傳曰𭶚道張貞過江覆没

  其妻黃氏求尸不得於溺所自此乃挾夫尸出於灘下因名為鴛鴦圻孟密淵在屏山縣

  西沐川司界即夷都溪下流至此積而成淵大龍渦在屏山縣西平夷司南二十里流𣾀

  紋溪合馬湖江鹽井渦在屏山縣北四里半山有池其水鹽鹵相傳舊嘗以之煎鹽故名

  嘉魚泉在長寕縣東方輿勝覽去城一里馬鞍山之西激石湧出有小魚四時如一不增不

  長故名釀酒極甘下流入東溪温泉在筠連縣南五十里龍泉在珙縣建武城北關外泉

  水甘冽一鄉田畝資其灌漑金魚井在宜賓縣南明統志黄庭堅寓居時酷喜茶令人徧

  汲井泉試之惟此水品爲第一鹽井在富順縣西華陽國志江陽有富義鹽井元和志富義鹽

  井在縣西南五十步月出鹽三千六百六十石劒南鹽井惟此最大其餘又有井七所舊唐書地理

  志俗呼爲玉女泉寰宇記井深二百五十丈鑿石以達鹽泉其餘又管大小六井通志今富順縣鹽

  井上井五十六中井二十下井二百五又長寕縣三井隆昌屏山二縣各一井月巖井

  順縣西凌雲山下清冷芳冽煮茗尤佳葫蘆井在南溪縣西北五十里劉景鶴嘗取水煉

  丹鑿井口如葫蘆故名龍女井在長寕縣治西昔人見小女出入井間坐石上理髪故名

  淯井在長寕縣北泉有二脈一鹹一淡取以煎鹽塞其一則皆不流又謂之雌雄井唐淯州宋

  淯井監皆置於此










                        前提調官鄭紹謙恭纂輯

                        提調官張日章恭覆輯

                        前校對官沈 苐㳟  校

                        校對官沈維鈺㳟覆校

大清一統志

 敘州府

︹古蹟︺僰道故城今宜賓縣治漢書地理志犍爲郡僰道注應劭曰故僰侯國也地理風俗

  記僰於夷中最仁有人道故宇從人華陽國志僰道縣在南安東四百里距郡百里高后六年城之

  治馬湖江㑹舊本有僰人故秦紀言僰僮之富漢民多漸斥徙之元和志戎州即僰道縣李雄竊據

  此地空廢梁大同十年使先鐵討定夷獠乃立戎州即以鐵爲刺史後遂不改僰道縣郭下本漢舊

  縣地唐㑹昌三年馬湖江水漂蕩隨州移在北岸即今理所其犍爲郡故城在青衣江南七里謂之

  舊州崖元史地理志唐戎州冶僰道在蜀江之西三江口宋咸淳三年城登高山爲治所元至元十

  三年復徙治三江口舊志圖經云縣故址有三漢址在府西南中方鄉接慶符縣界一即今治唐太

  宗時所移一在江北謂之舊州城唐㑹昌中所移也南溪故城在今南溪縣西元和志縣

   西至戎州五十里本漢僰道縣地梁於此立南廣縣屬廣漢郡隋仁夀二年改為南溪縣避煬帝諱

   也唐書地理志戎州有奮戎城乾符二年置宋史地理志南溪縣乾德中移治舊奮戎城寰宇記縣

   在州東一百二十里以在僰溪之南為名 按舊志有奮戎州在今縣西七十里舊置李莊驛於此

   葢即唐時縣治以其嘗為州治故名今治即奮戎城也或謂奮戎城在府南誤又舊唐志寰宇記謂

   本漢南廣縣周於廢縣置南武戍隋改龍源戍後置為縣與隋志元志皆不同未知何據南廣

   故城在珙縣西南漢置屬犍為郡晉宋齊皆置南廣郡後沒於蠻隋以後為協州地華陽國志

   南廣縣漢武帝太初元年元光五年為犍為郡治孝昭元年郡移僰道蜀漢延熙中置南廣郡晉

   建武元年省元帝世刺史王遜移朱提郡治南廣後刺史尹奉卻還舊治及李雄定寕州復置南廣

   郡元和志協州即漢犍為郡之南廣縣也其後蠻夷内侵郡廢隋開皇四年於此置協川大業三年

   省入開邊縣武德元年開南中復置管縣三東安縣郭下西女縣東南至州二十七里湖津縣南至

  州六十里寰宇記協州在戎州西南八百里石門路天寶中因雲南破移在州西南四百九十三里

  馬湖故城在屏山縣西唐書南詔傳乾符元年駢築戎州馬湖沐源川等城通鑑乾符

  二年高駢築城於馬湖鎮號平夷軍元史地理志馬湖路古牂柯屬地漢唐以下名馬湖部宋時蠻

  主屯湖内元至元十三年内附後立總管府遷於夷部溪口瀕馬湖之南岸創府治其民散居山箐

  無縣邑鄉鎮領長寕軍及戎州舊志元設馬湖路分其地置長官司六曰雷坡曰泥溪曰平夷曰蠻

  夷曰夷都曰沐川遂創路治於蠻夷司夷都溪口之南岸後因江灘險惡舟楫多艱大德九年遷治

  泥溪司萬福鄉即今治也至正元年併六司為三二十三年明玉珍復分三司為五明洪武四年

  總管安濟歸附改路為府復設五長官司使安氏世守其地五𫝊至安鼇而叛宏治九年討平之改

  土官為流官 按華陽國志云越巂郡有馬湖縣又在元馬湖路西别見雷波廳故高州

  在高縣南唐書地理志羈縻高州領縣三柯巴移甫徒西隸瀘州都督府元史地埋志高州古夜郎

   屬境鄰烏蠻與長寕軍相接均為西南羌俗唐開拓邊地於本部立高州宋設長寕軍十州族俱效

   順元至元十五年雲南行省遣官招諭内附十七年知州郭安復行州事蠻人散居村囤無縣邑鄉

   鎭舊志唐高州故址在今縣南一百二十里元至元間知州張景移治懷逺砦明洪武中知州王旭

   復徙治今所故鞏州在珙縣西南唐書地理志鞏州因忠郡儀鳳二年開山洞置縣五哆

   樓都擅波婆比求播郎寰宇記鞏州在戎州南三百二十里南廣溪洞廢殷州在宜賓縣

   西北唐書地理志羈縻殷州咸亨三年析昆明部置後廢開元十五年分戎州復置後又廢貞元二

   年節度使韋皋表復置故南溪之境也縣五殷川東公龍源韋川賓川初與敦州皆隸戎州都督後

   屬黔州都督寰宇記商州是獠在戎州西北二百九十三里現屬南溪縣供納賦稅府志宋商州即

   唐殷州葢避諱改殷為商也廢祥州在慶符縣西一里宋政和三年置宣和三年

   曲州在慶符縣西唐天寶中移置唐書地理志自開邊縣南七十里至曲州寰宇記曲州本在

  戎州西南九百里天寶中因雲南破移在開邊縣界去縣一百二十七里廢淯州今長寕縣

  治唐乆視元年置羈縻淯州以淯井為名領新定淯川因城居牢四縣屬瀘州都督府蜀王建置淯

  井鎮宋初置監以收鹽利後沒於蠻熙寕八年夷人得箇祥獻長寕宴奉高薛鞏淯恩哦等十州地

  因復置淯井監政和四年改建長寕軍移治武安宣和二年復還舊治後遂不改九域志淯井監在

  瀘州西南二百六十三里廢筠州在筠連縣南唐書地理志羈縻筠州領縣八鹽水筠山羅

  余臨居澄瀾臨崑唐川尋源隸戎州都督府寰宇記筠州在戎州南四百七十里南廣溪洞舊志元

  改置筠連州又置騰川縣為治明初廢縣入州又降州為縣明統志譌勝川為定川又謂元廢縣存

  州皆廢連州在筠連縣境唐置為羈縻州領當為都寕羅遊羅龍加平清坎六縣元省

  寰宇記連州在戎州西南廣溪洞廢思峩州在珙縣東唐天授二年置為羈縻州領多

  溪洛溪二縣屬瀘州都督府宋熙寕後省 按元志有豕峩夷葢思峩之訛府志思峩州宋熙寕後

   廢地屬長寕軍廢定州在珙縣西南唐置為羈縻州領支江扶德二縣屬瀘州都督府宋因

   之元屬敘南路明初廢元史地理志敘南路四十六囤蠻夷千户所領豕峩夷地在慶符縣南南抵

   定川古夜郎之屬唐定州之支江縣也至元十三年收附於慶符僑置千户所領四十六囤

   扶德州在珙縣南唐置為羈縻州領宋水扶德阿陰三縣屬戎州都督府宋因之元廢寰宇

   記在戎州東南四百五十七里南廣溪洞開元十八年自瀘州割廢播郎州在珙縣西

   北唐置唐書地理志戎州羈縻播郎州析鞏州置領縣三播勝從顔順化寰宇記播郎州在戎州南

   二百八十九里南廣溪洞廢薛州在珙縣界唐儀鳳二年招生獠置領枝江黃池播陵三縣

   先天二年降為羈縻州天寶元年改為黃池郡乾元元年復為薛州屬瀘州都督府宋熙寕後省

   按舊唐志宋志皆作薛州唐書寰宇記俱作薩州未知孰是廢悅州在興文縣南唐書地

   理志羈縻悅州領縣六甘泉青賓臨川悅水夷鄰胡璠隸戎州都督府寰宇記在戎州南二百十七

  里南廣溪洞廢晏州在興文縣西唐置為羈縻州屬瀘州都督府宋熙寕後屬長寕軍元

  改置戎州於此唐書地理志瀘州都督府晏州羅陽郡儀鳳二年招生獠置縣七思峩牱陰新賓扶

  來思晏哆岡羅陽寰宇記在戎州南三百九十六里南廣溪洞元史地理志戎州本西南蠻種號大

  壩都掌分族十有九唐武后時於本部置晏州元至元十七年授以大壩都總管二十二年升為戎

  州州治在箐前所領俱村囤無縣邑鄉鎭舊志明𥘉廢州為縣萬厯四年巡撫曾省吾平都掌蠻奏

  改今漢陽故縣在慶符縣南漢置屬犍為郡為都尉治後漢屬犍為屬國蜀志法正

  子懇官至漢陽太守葢嘗置郡屬朱提郡晉宋齊因之後沒於蠻今縣東有漢陽山漢陽壩猶以故

  縣得開邊廢縣在宜賓縣西南元和志縣東北至戎州六十里本漢僰道縣地周為

  外江縣地隋開皇六年於此縣北一百三十里野客川置開邊縣上元元年永泰二年復置於今

  理唐書地理志貞觀四年以石門開邊朱提三縣置南通州八年曰賢州是年州廢以開邊隸戎州

  宋史地理志乾德中廢開邊縣寰宇記廢縣在馬湖朱提兩江口舊志在府西南六十里今爲開邊

  宜賓廢縣在今宜賓縣西北漢初犍爲郡有𨚲䣕縣在今府東南界後漢省隋末改

  置𨚲䣕縣於此唐武德二年省三年復置屬戎州天寶元年改爲義賓宋太平興國元年避諱改曰

  宜賓熙寕四年省爲鎭入僰道政和間改僰道爲宜賓而舊縣遂廢元和志義賓縣東南至戎州一

  百六十里舊志今縣西北一百六十里有郁䣕灘葢即舊治歸順廢縣在宜賓縣西北

  唐聖厯二年分𨚲䣕縣地以生獠户置屬戎州宋乾德中廢入僰道縣寰宇記廢縣在戎州西北三

  宣化廢縣在宜賓縣西北宋史地理志敘州宣化本唐義賓縣熙寕四年改爲鎮隸

  僰道宣和元年復以鎮爲縣改今名吳船録從犍爲百二十里至宣化縣又百二十里至敘州元史

  地理志元貞二年於宣化縣置萬户府領軍屯田四千餘頃舊志明初省縣今爲宣化鎮石門

  廢縣在慶符縣西南唐初置唐書地理志貞觀四年以石門朱提二縣屬南通州八年改置撫

  夷縣又戎州有石門鎮宋史地理志慶符縣有石門砦舊志唐宋鎮砦皆置於故縣境以石門路為

  名縣志石門砦在今縣南十里鹽泉廢縣在慶符縣西唐貞觀五年分石門置屬南通州

  八年併入撫夷元和志鹽泉鎮在開邊縣西南八十里即古縣也撫夷廢縣在慶符縣

  西唐書地理志貞觀八年似石門朱提鹽泉置撫夷縣隸戎州天寶元年省入義賓來附廢

  縣在慶符縣西北宋政和三年置屬祥州宣和三年併入慶符舊志在縣西北十五里今為來復

  鋪譌附為復也來鳳廢縣在富順縣東唐武徳元年置屬瀘州九年省入富世馬湖

  廢縣在雷波㕔北華陽國志越巂郡有馬湖縣水通僰道入江晉初省 按此縣葢三國漢所

  置其地當與馬湖相近元馬湖路尚在其東也武寕舊縣在長寕縣東北宋熙寕七年置

  小溪口砦尋改武寕砦元豐四年廢五年復置政和四年置武寕縣為長寕軍治宣和二年省縣為

  堡四年復為砦南渡後屬安寕縣元省安寕舊縣在長寕縣東北唐初置羈縻長寕州

   領婆員波居青鹽龍門四縣宋初名婆娑砦熙寕六年改置安夷砦大觀四年政和六年復置嘉

   定四年升為安寕縣屬長寕軍至元二十二年省入長寕廢富義鹽課司

   順縣南又新羅鹽課司在縣西皆乆裁羅計廢司在珙縣西南元史地理志敘南路有

   上羅計長官司領蠻地羅計羅星乃古西南種族宋設長寕軍十州族姓俱効順各命之官其後分

   姓他居遂有上下羅計之分元至元十三年歸附十五年授千户其民八散居村箐無縣邑鄉鎮下

   羅計長官司境近鳥蠻與敘州長寕軍相接元至元十二年率先内附十三年以本部夷酋元下羅

   計千户明統志珙縣即元下羅計長官司舊志下羅計堡在縣西五十里明洪武中改置調敘南衛

   兵戍守以控扼蠻獠景泰初郡獠叛服不一復設上羅計堡於縣南六十里增設官兵戍守今廢

   虎頭城在富順縣西南虎頭山上宋咸淳初徙監治之因山為城不假修築足以禦寇元初

   還舊淩霄城在興文縣南一百二十里宋置屬長平軍明初屬戎縣都掌蠻依為巢穴

   成化四年樞臣程信督兵討叛蠻别將李鑛攻淩霄城城三面峭壁不可登其南則深箐連亙數十

   里賊縋籐架木而巢其上鑛尋南崖而北梯巖架壑以進後山特高自高攻下遂大破賊萬㦄𥘉蠻

   復據險叛巡撫曾省吾討之詔改淩霄城爲拱極城九絲城在興文縣建武城東舊爲山都

   蠻巢建武城在興文縣西南漢犍爲郡漢陽江陽二縣地元爲戎州地明爲戎縣山都

   蠻地萬厯元年置建武所直隸四川都司 本朝康熙六年裁所以敘州府通判治之雍正六年

   通判於屏山縣新鎮城廢姜維屯在府城南明統志羣峯環秀一峯特立如筆高千仞其頂

   平正相傳蜀漢姜維嘗屯兵於此西疇在富順縣西南方輿勝覽由城西絶江而上西行六

   七里其地廣六十畝萬松森列嘉樹離立爲李氏西疇有亭臺齋館泉石花木之勝小桃源

   在長寕縣輿地紀勝在長寕軍城西冷水溪上嘉定乙巳郡守張公市民田種植桃李創置亭榭曰

   仙津橋桃花源桃源洞武陵洲綠蘿塢碧桃灣亭曰蒸霞軒曰棲碧柏山又掘地得一銅牌鐫曰小

  桃源其上有詩曰綽約去朝真仙田萬樹春要知竊桃客定是滑稽人岑參别業

  溪縣龍騰山下參罷嘉州守時寓此自為詩曰結屋依青嶂開軒對翠疇樹成花兩色溪合水重流

  東樓在府治東北唐建杜甫有宴戎州楊使君東樓詩又有西樓在府治北宋譙炎建

  冕樓在府治東北宋黄庭堅賦僰道苦筍冠冕兩川故名南樓在富順縣治南宋縣令虞

  易簡建魏了翁作記桂華樓輿地紀勝在長寕軍城東明統志後改名桂香亢爽宏麗

  老閣在府治東繪唐杜甫宋黄庭堅像於内清華閣在富順縣治俯鑑湖光前挹朝

  爽為郡最佳處清風閣在長寕縣治西一名圓通閣霧隱堂在富順縣治北宋魏

  了翁作記薛文清書堂明薛瑄講學處在屏山縣東三十里後改為公館荔枝

  廳在府治内方輿勝覽廳前一樹名萬朶紅最為佳品墨妙亭在府治東龕置黄庭堅筆

  涪翁亭在府治北宋黄庭堅建有碑存鎖江亭在府城南鎖江側明統志黃庭

  堅詩鎖江亭上一杯酒山自白雲江自横即此臨賦亭在富順縣東南五十里宋嘉定中邑

  人吳永錫建有碑存鬱姑臺在府治北明統志宋楊仙遇仙子鬱姑於臺故名

 ︹關隘︺二郎關在冝賓縣東南隔江又有摸索關在府南三百里當蠻夷溪口蠻有摩些種明

  洪武初禁私茶不得入蠻境俗呼爲摩些關語訛爲摸索也又有落桿關在府南五百里閙造關在

  府西南五百里皆昔時捍禦蠻獠之所鄧井關在富順縣南十五里 本朝乾隆二十三

  年設縣丞駐此李子關在興文縣東南一百餘里明成化四年攻都掌大壩叛蠻貴州帥毛

  榮由李子關進即此龍關在屏山縣東二十里又有鳳關在縣西二里神龍關

  波廳西南七十里涼山諸蠻出入要路爲烏角隘之門户西平隘在雷波廳北一百里與馬

  邊廳接界爲番民出入之道有把總駐守又雷波㕔西有地名石南其北又有地名沙灣爲險要處

  皆有官兵戍守石角營巡司在屏山縣西 本朝雍正八年置又有悔泥溪巡司在縣

  果乆黃螂所巡司在雷波㕔東北一百二十里元時雷波司地明成化中置平戎

  巡司屬馬湖府後廢 本朝雍正六年改置守禦千户所屬雷波衛乾隆二十六年所廢置巡司有

  城周三里雍正八年築横江鎮在宜賓縣西八十里舊設巡司乆裁馬湖鎮

  賓縣西唐志戎州有石門龍騰和戎馬湖移風伊禄義賓可封泥溪開邊平寇十一鎮元和志馬湖

  戌在僰道縣西二十一里戰井鎮在富順縣九域志在富順監東四十里富順監共有十三

  趙化鎮在富順縣東五十里舊有巡司今裁江口鎮在高縣南四十里舊有巡

  司今三岔鎮在筠連縣東南二十里舊有巡司又有三土巡司在縣東南二十里明正

  德中置今俱裁鹽水鎭在珙縣南一百二十里明初置鹽水壩巡司萬厯初改歇馬堡仍設

  巡司今裁兩河口鎮在興文縣東北明初置板橋巡司萬厯三年改置於此今裁

  鄉鎮在屏山縣西北二百里沐川司界内東去犍為縣二百里南至大涼山五百里明萬厯十

  六年築城設安邊同知於此又於其西百里烟草峯設守備司南有大河壩為前營中有兩河為中

  營北有水池為後營以成犄角之𫝑為控扼蠻夷要地 本朝雍正五年移府通判駐此乾隆二十

  九年通判改治馬邊廳建武營在興文縣建武城 本朝設遊擊駐防乾隆四十三年

  設都普安營在雷波廳城内 本朝雍正七年設遊擊駐防乾隆二年改設參將

  阜營在雷波廳黃螂所城内 本雍正八年設都司駐此涼山等處土百

  户皆在屏山縣西界凉山之地曰挖黑口膩乃窠曰旁阿孤曰明州樂口油石洞曰大羊腸嚕喀

  曰幹田壩曰蔴柳壩曰阿招曰撕栗坪各轄所部蠻民並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間歸附又冷紀土

  百户在馬邊廳界雍正九年歸附又沙氏溝土千總天姑密土舍黄螂土舍俱在雷波廳界雍正七

  年歸附沙氏溝又有土千户嘉慶七年自流井在富順縣界 本朝雍正八年移駐縣至

  安逺砦在長寕縣東七十里宋皇祐元年置三江砦三年改曰安遠宣和二年以砦為

  堡四年復為砦南宋屬安寕縣元廢清平砦在長寕縣北宋史地理志舊隷祥州政和二年

  建築宣和三年以砦隸長寕軍靖邊堡在慶符縣東五里明宣德中建梅洞堡

  寕縣東五十里宋政和五年置元廢明因舊址設堡并置巡司今裁石笋堡在長寕縣南一

  名石筆堡宋政和五年置曰梅賴後改今名安邊堡在高縣北一里其地當興又珙筠連

  三縣之要道明永樂中置堡以為控禦羅星波堡在珙縣南八十里元至元中設羅星

  長官司後廢又有底東堡在縣南三十里明洪武中置今亦廢輪縳大囤在興文縣南宋

  政和四年晏州夷卜漏反破梅嶺砦梓州轉運使趙遹倍道趨瀘州時賊據輪縳大囤其山崛起數

  百仞林箐深密礨石為城樹柵以守官軍不能進遹用奇計以火猱攻囤遂克之闢地千餘里舊志

  云即今南夀山宣化驛在宜賓縣西北一百八十里即故縣地明置驛及巡司於此 本朝

  康熙中俱裁雍正七年復置巡司後仍裁月波驛在宜賓縣西北二百四十里舊與宣化驛

  俱爲水驛今皆裁設夫役於宣化沙河驛在慶符縣東七十里由敘入永通滇黔大道

  通郵驛在富順縣西八十里今裁龍騰驛在南溪縣東二里青衣江口又李莊驛在

  縣西七十里舊皆爲水驛乆栽隆橋驛在隆昌縣東明初置屬榮昌縣嘉靖中改入富順縣

  隆慶初巡撫譚綸以驛介瀘富順榮吕三州縣之間地廣法疏賦適盜藪因奏割三州縣大牙地置

  

 ︹津梁︺惠政橋在宜賓縣東三十里謁仙橋在冝賓縣西北仙侶山下有楊仙洞故名

  迎祥橋在慶符縣西鼇溪橋在富順縣治東北宋李文淵家其旁東津橋

  在富順縣東南跨金川上雙石橋在富順縣北七十里宋建二大石架成梅溪橋

  在南溪縣北三十里岸多梅樹仙津橋在長寕縣西通小桃源通濟橋在長寕縣

  北門外舊名通秀鎮龍橋在高縣綏來郷 本嘉慶十三年青雲橋

  連縣白楊溪橋在珙縣育賢鄉惠政橋在興文縣南一里隆橋

  昌縣進賢橋在屏山縣東一里桂香橋在屏山縣西半里承恩橋

  在屏山縣西二里

 ︹隄堰︺起鳳堰在富順縣南三十五里朱家堰在富順縣北十里明邑人朱苓建

 ︹陵墓︺︹漢︺羅孝子墓在富順縣西聖燈山阯表云漢益州刺史廣平郡侯羅孝子

  帛墓在南溪縣西二里漢烈女與夫張貞合葬︹唐︺黎幹墓在冝賓縣城西岸石馬溪

  之上今石馬尚存越王墓在長寕縣西南明統志高廣各數丈以花甎砌地有古柏合抱

  故老相傳爲越王葬此未詳何人或云唐太宗子越王貞爲綿州刺史卒葬於此︹宋︺三程

  墓在宜賓縣西百二十里蟠龍寺前程公許及兄公說公碩也李文淵墓在富順縣

  東翠屏山下︹明︺劉之綸墓在府冶南七里山後吳道宏墓在宜賓縣治翠

  屏山周洪謨墓在宜賓縣南白沙岸上二里許樊一蘅墓在宜賓縣西

  宋世第墓在宜賓縣北赤崖山尹伸墓在宜賓縣北蓮塘北岸近三程墓季子長

  鑱同時罵賊死葬伸墓右謝廷𦶜墓在富順縣東牌壩樓朱芹墓在富順縣北六

  十里朱家溝侯良柱墓在南溪縣北五十里觀音灘晏鐸墓在隆昌縣北三

  十里墨溪

 ︹本朝︺范嗣鎮墓在珙縣南水車壩李宏鑒墓在馬邊廳黃茅岡

 ︹祠廟︺孝節祠在府城西二里祀孝子隗相吳順吳審節士任永費貽孫鉉武侯祠

  在宜賓縣江北與山谷祠竝祀蜀漢諸葛亮黃文節祠在宜賓縣北祀宋黃庭堅

  烈女祠在南溪縣治前祀漢張貞妻黃帛明嘉靖中重建 本朝康熙中修忠祐祠

  在長寕縣治東北宋建祀南夷巡儉柳光熙薛文清祠在屏山縣東書樓山麓祀明薛

  忠利廟在府城内祀漢牂牁太守陳立又有廟在南溪縣南琴山上金川神

  廟在富順縣西二百餘步有十像九域志葢鹽井神也五代蜀時封為金川王

 ︹寺觀︺大覺寺在府治東元延祐中建夀昌寺在府城東南唐花臺寺故址宋淳祐

  中重文殊寺在慶符縣東宋紹興中建萬夀寺有二一在富順縣東一在南溪

  縣治西俱宋建雲隱寺在富順縣東宋紹興中建龍巖寺在南溪縣東二十五里元

  至元間建南夀寺在興文縣南元至元間建無等院在宜賓縣南門外方輿勝覽黃

  山谷以元符間寓居作槁木寮死灰菴今猶存其寺額亦庭堅真跡元都觀在府治西元至

  元間紫極觀在慶符縣東元至元間建劉真人觀在長寕縣平葢山相傳劉

  景鶴修煉之地元至元間建

 ︹名宦︺︹漢︺朱博杜陵人成帝時官犍為太守先是南蠻豪長若兒數為寇盜博厚結其兄弟使

   為反間襲殺之郡中以清︹梁︺先鐵武帝時奉使討蠻獠立戎州即以鐵為本州刺史多有勞

   ︹唐︺張九宗德宗時戎州刺史以治化稱︹宋︺宋太初晉城人太平興國中

   通判戎州以善政聞有詔襃美張宗誨曹州人太宗時知富順監夷人斗都春叛羣獠騷動

   宗誨將郡兵攻破之熊本番賜人神宗時通判戎州習其俗知夷人擾邊者介十二村豪為鄉

   導後羅晏夷叛詔本察訪梓夔得便宜行事於是以計致百餘人梟之瀘州其徒股栗願矢死自贖

   獨牱陰一酋不至本率兵進討牱陰乞降盡籍丁口土田及重寶善馬歸之公上受貢職於是烏蠻

   羅氏鬼主諸夷皆從風而靡願世為漢官奴趙希益金華人寶慶間知富順監勤於民事

   𡻕早祈禱極誠𫉬應民懷其德繪像學宫周湛鄧州懹人通判戎州州俗不知醫病者以祈欀

   巫覡為事湛取古方書刻石教之禁為巫者自是人始用醫藥王佐為長寕守將寶祐中元兵

   拔其城佐與子俱不屈死之楊大全天水人宋末守敘州元兵入蜀大全戰死贈武節大

   夫眉州防禦使諡愍忠︹明︺趙彥雲南趙州人宣德中知高縣恩威並著逺邇信子未幾解

   去及正統間芒部入寇征討弗克諸夷曰趙尹來即降於是辟彥至諸夷皆納款事聞詔增彥秩後

   卒於歐陽選衡陽人正德中知筠連縣三江蠻叛與守備何卿併力禦之邑賴無恙時

   總兵欲議招撫選力辯其非又白去大田增稅邊民稱便嚴清雲南後衛人嘉靖中知富順縣

   公廉恤民治聲大起杜傑黄岡人萬厯中知長寕縣適𡻕歉賑活甚衆時九絲初定㸃酋内訌

   拮据調劑卓有鴻勛後採木山中値水涸露禱於天忽大雨如汪木遂出先是西南夷騷動喜功者

   多議𠞰傑曰不可民方疲於力役又驅以戰吾恐邊地險阻徒勞罔績也當事弗聽卒致覆敗人服

   其先徐大禮㑹稽人官長寕主簿興文知縣張振德來署縣事與之善天啟元年奢崇

   明反振德還死興文長寕亦陷大禮曰吾不可負張公一家四人仰藥死贈同知鄭朝棟

   湖廣人知馬湖府奢賊亂朝棟率士與參將王懋官軍龍湖山長寕高珙諸縣俱穫安全又招降瀘

   部夷數百家俾歸侵地部屬黄蝍磨波諸夷俱感畏安謐念郡民兵役煩困多所蠲免平奢賊有功

   總督朱燮元與李仙品劉可訓盧安世並列上升任去民建祠祀之盧安世貴州赤水衞人

   為富順教諭奢崇明反遣其黨來取縣印知縣棄城遁安世收兵率壯士擊斬賊無何賊數萬猝至

   安世赴鬬手馘數人詣上官請兵復其城擢僉事監軍討賊屢戰有功進參議王碩輔

   人南溪知縣奢崇明陷其城死之贈尚寶卿龔萬禄貴州人建武所守備奢崇明反衆推

   萬禄主兵事與指揮李世勛戮力固守殺賊無算及城陷世勛率家屬自焚死萬禄手刃兩妾兩孫

   自刎不死大呼馳出賊不敢逼走至敘州乞師於巡撫朱燮元復建武㑹官軍敗於江門賊四面攻

   之與子崇學力戰死贈都督僉事立祠祀之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烈愍張振

   德崑山人興文知縣奢崇明反與妻錢氏及二女俱伏劍死一門死者十二人贈光禄卿諡烈愍

   立祠祀之劉希文興文教諭張振德死代縣事甫半載賊復攻城誓死不去妻白氏亦慷慨

  願同死城破夫婦並罵賊死艾吾鼎漢川人興文知縣署宜賓縣事崇禎中張獻忠陷城

  死之闔門被難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烈愍徐 餘慶新城人珙縣知縣崇禎十

  七年流賊陷蜀守孤城被執不屈死子文斗請以身代並遇害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

  

 ︹本朝︺薛起元韓城人順治初知筠連縣惟蒼頭一人掃除執爨事皆親理不假手吏胥人服

  其清正卒官貧無以殮邑人祠之趙家駿忻州人康熙十一年南溪縣時蜀省初定城

  郭未修値吳三桂叛家駿自度守禦無具而𥋏司守土不可委去遂自經死錢紹隆

  康熙十九年知富順縣盡心保障安戢殘黎調協軍伍周貧乏掩遺骸乆而人益思之祠名宦

  顏斆宛平人康熙二十年知敘州府時滇寇未殄戎馬倥偬斆捍禦有方保障孤城民賴以安

  何源濬丹徒人康熙二十一年知馬湖府値進𠞰滇冦源睿身親輸輓民不⿰扌⿳丆⺝⿱冖友-- 擾而軍食

  足百姓逸散者給牛種招徠之後夷猖獗源濬嘗單騎撫勞生夷懾服陳聶恒武進人康

  熙中知長寕縣撫字有方聽斷明敏課士子興文教捐置後江渡口義田並造清溪橋邑人懷惠焉

  房度貴筑人雍正十二年知隆昌縣多惠政聽訟明敏隣邑爭來赴愬政聲翕然陳九

  齡福建人乾隆四年知珙縣能以寛服民親訓士子多所成就李兆錦鍾祥人乾隆十

  三年知高縣實心實政不事矯激遺愛在人久而彌彰王采珍濱州人乾隆十七年知南

  溪縣創建義學置義田以供脩脯政簡刑清一時稱循吏焉熊葵向安邑人乾隆十八年

  知富順縣居官以崇化善俗為務創建書院置學田資膏火去官士民祠之魯華祝

  乾隆四十七年官馬邊通判有幹濟才令民墾種黑河等地人𫎇其利惠民興學百廢修舉

  邦和仁和人乾隆五十一年知富順縣澹泊廉靜與民休息加意學校人材蔚興

 ︹人物︺︹漢︺隗相僰道人養母至孝母食欲江中正流水相冬夏汲之一朝有橫石生正流中哀

  帝世察孝廉平帝世為郎石在馬湖江人謂之孝子石任永僰道人好古博學公孫述連徵

  命侍以高位託青盲以避世述誅光武聞而徵之㑹病卒吳順僰道人事母至孝赤烏巢其門

  甘露降其户察孝廉官水昌太守︹宋︺李英恪富順人嘗與丁處榮誅王均擢知冨順監

  子見讀易於神龜山著易樞五卷天禧中詔附驛以聞見終隱不起丁處榮富順人咸平間

  王均叛圍富順處榮以計擒斬之殺其餘黨擢榮州刺史劉孝誠富順人性至孝親喪廬墓

  百芝草之祥李見紀其行於學之雁塔李夔富順人既葬父母廬墓有白虎白烏馴擾之異

  廖翰宜賓人少以孝義聞嘗有蠻叛翰與戰於馬鳴溪敗陷溪中數里不沒時皆異之

  琮翰子嘉祐進士官至朝議大夫未五十即致仕教授鄉閭多所成就搢紳高之子有衡亦由進

  士官朝議大夫黃庭堅與善呼為緑荔枝廖氏斗葢長寕人嘉祐二年謀入寇葢先以其事

  來告淯井監引兵趨之捕斬七千餘級事聞詔賜葢錢三十萬并錦袍銀帶尋補長寕州刺史

   文淵富順人治平進士官至朝議大夫蔡京奇其才欲招致之乃謝病歸王默僰道人治

   平進士授什邡主簿時調夫築洛口堰其功十萬默酌民言而賦省不閲月告成遷通泉令適𡻕饑

   甚不待報而發廩遂太雨邑有十頃渠久堙為民病因决其原注之江𡻕以大熟民畫像祀之神宗

   時從計乞弟師還以瘴癘不能歸者數萬人默請以運糧虛舟載還分令將護以卒之存亡為殿最

   全活者十七八程公許宣化人與兄公說公碩俱登嘉定進士為綿州教授制置使崔與之

   大加器賞改知崇寕縣人甚徳之淳祐中為起居郎右史徐杰暴亡請盡情研究公論韙之中批復

   鄭清之子士昌官職公許繳奏寢其命章言等以論執政出公許又力爭之公許沖淡寡慾蜀有兵

   難族姻奔東南者多依以居所著有塵缶文集後致仕卒贈宣奉大夫官其後司馬夢求

   敘州人温國公光之後景定中進士咸淳末調江陵沙市鹽鎭沙市地利險固恃水為防德祐中水

   忽涸元兵來攻乘南風縱火都督程文亮戰敗降夢求朝服望闕縊死︹明︺喻良高縣人洪

  武中厯官太僕卿廣東按察使寛平明允有聲於時鮮源馬湖泥溪人永樂初由國子生知階

  州奉公守法勸民勤農治生多善改遷山東鹽運同知熊宗魯南溪人由貢生厯官勤能

  升山西參議永樂中遷交阯參政皆有政聲李從智宜賓人永樂進士任大理評事讞獄

  無𡨚升知蘇州府以廉能著郡多淫祀家署小廟於門從智見之一日毁去後謝病歸遂不出

  鐸宜賓人永樂中進士厯按兩畿山東所至有聲坐言事謫上高典史鄰境盜發官兵不能討鐸

  捕滅之歸所掠於民與劉溥等號景泰十才子著有青雲集馬虎馬湖平夷人永樂進士官

  翰林持身清介孝養祖母損産惠族鄉評重之張益南溪人景泰初知京山縣積穀萬餘石𡻕

  饑盡發以賑貧民全活者數萬周洪謨長寕人正統進士授編修景泰元年疏勸帝親經筵

  勤聽政因陳時務十二事再遷侍讀憲宗嗣位復陳時務言人君保國之道有三曰力聖學曰修内

  治曰攘外侮帝嘉納焉成化改元廷議討四川都掌蠻洪謨上方畧六事詔付軍帥行之進尚書加

   太子少保卒諡文安著四書五經論疑及南皋子箐齋集子汝瑞成化間舉人厯中府經厯劉瑾伏

   法條上五事俱見嘉納出守銅仁興學撫叛民皆懷服升參政歸李人儀隆昌人景泰進

   士授御史以忤石亨曹吉祥謫襄陽知縣尋擢荆州知府守臣上其居縣時治行特賜封誥

   道宏宜賓人天順進士在諫垣時上言星變詞甚切成化中厯南大理卿出撫鄖陽綏輯流移

   民賴以安左明善富順人天順進士成化間知臨安府廉敏有為民皆畏愛交人寇邊榜諭

   以禍福即退去馬成長寕人知祁陽縣秩滿應遷百姓赴闕請留憲宗命復任三年鄉民中至

   老不見官府者偶至縣庭長揖不跪左右叱之成嘆曰使吾民皆如是胥與葛天氏遊矣禮而遣之

   劉忠南溪人成化進士厯户部郎守正不阿見萬安當國引病而歸事母至孝子孫兄弟相斷

   劉景寅南溪人宏治進士厯户部員外郎莅政廉謹劉瑾招致不從勒為民瑾誅升陜

   西參政武宗北狩諸吏皆趨行在景寅坐鎭城中日理煩劇卒於官楊璞南溪人宏治進士授

  户部王事早孤事母以孝聞友愛伯兄甚至母喪畢赴部候期忤劉瑾即引歸居家二十餘年不入

  公門祖産悉以讓兄又資嫁族女之無依者鄧萬斛富順人宏治進士知寕鄉縣民籍多

  詭入寄莊以避役萬斛正之民徭用省晁必登宜賓人宏治進士任徽江通判守貪暴必

  登以廉佐之政暇好與諸生講易郡民充板橋江川驆籍者多破産流亡必登請征銀解馹迄今賴

  之攝廣西曲靖武定同知皆有惠政厯雲南右參政李傅珙縣人宏治進士知襄陽府時土賊

  合鄢賊寇諸縣督兵悉擒捕之尋以憂歸再知惠州除徵役加派請蠲𬒳水田租民困蘇息升巡海

  副使𠞰平海寇吏部奏天下卓異第一轉貴州參政權布政使事年餘致仕歸代者視庫得羡金七

  百餘送宅傅笑曰義可取則取之矣固𨚫不受熊過富順人嘉靖進士選庶吉士厯禮部郎中

  著周易𧰼旨春秋明志録行世謝廷𦶜富順人嘉靖進士知新喻縣治最擢給事中御史胡

  鰲建言被謫抗䟽救之雷震謹身殿疏陳修省數事既而偕同官諫帝南巡詔下獄謫雲南典史累

  遷浙江僉事侍養歸遂不出隆慶𥘉吏部奏起遣佚不赴萬厯初巡撫曾省吾奏廷𦶜隱居三十年

  家徒四壁樂道著書宜特加京秩風勵士林詔即家進太僕少卿范懋和富順人兵備潼

  關嚴除蠧役建城鋪五十一所韓邑山寇蒲渭桀盜華雒礦徒悉就蕩平祀名宦蘇奎章

  筠連人嘉靖中諸生從父入山猝遇虎奎章倉惶泣告願舍父食己虎曳尾徐去後爲岷府教授

  郭成敘南衞人由世職厯官蘇松副總兵倭掠崇明三沙成擊沈其舟隆慶初遷廣東總兵官

  破海寇曾一本擒叛將周雲翔平潮州盜林明等萬厯元年副劉顯征都掌蠻先登九絲山生縶阿

  大初成父爲蠻所殺乃以所斬首及生擒諸蠻置父墓前割心致祭鄉人壯之總兵於銅仁每苗出

  掠潛遣人入其穴斬馘出苗以爲神嘗挺身入林箐察賊苗一日三四驚相戒莫敢犯劉季

  體宜賓人萬厯中知竟陵縣𡻕饑捐俸三百緡代完逋賦襄鄧水漲大璫欲曲防有害於縣季體

  毅然爭之遂罷歸陳暹富順人萬厯中知鄖陽縣時中官爲礦使所在大擾至鄖暹言礦脈

  已絶鄖得報罷胡一夔興文人官龍陽縣丞罷歸里居樊龍之亂被執不屈死尹伸

  宜賓人萬厯進士授推官厯升蘇松兵備參政公廉强直不事媕阿三任皆投劾去天啓時起故官

  厯湖廣左右布政以失禦流賊罷歸張獻忠攻陷敘州罵賊不屈死之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忠節聶繩昌富順人天啓中奢崇明之亂毁家募義勇禦賊戰死廕其子

  明棟富順人天啓初為平越府同知監軍進討水西賊遇害贈按察使僉事又隆昌李師聖天

  啓時大同推官遇流賊陷城闔家死難宋世第富順人奢酋叛世第寓建武賊將至安邊

  郡丞適他出世第矯丞檄發庫金以給兵守城賴以全事定自陳請納鏹伏罪丞聞之撫軍朱燮元

  燮元曰此有用才也徵詣軍門贊機務口不言功而自以拔貢資格入都選新建丞升雲南新平令

  擢知彌勒州皆有惠政朱芹富順人萬厯進士以右參政分守平越安邦彥圍平越芹歃血

  誓衆募兵堅守城乃安後升布政使劉時俊隆昌人萬厯進士厯江南數縣令有能名於吳

  江尤著治績下車即令民具沿門冊就冊摘大憝具數其隱罪人以為神徵輸先分緩急賦辦而民

  不困修湖塘路八十里民稱為劉公隄升南給事晉太僕卿告歸適奢酋叛據重慶乃上疏請討朝

  命贊畫督兵加兵部右侍郎崇禎初追録復渝功再贈尚書劉之綸宜賓人天啓初舉鄉

  試値奢崇明反倡父老守城上書監司請拒賊歸路監司不能用賊得渡瀘逸去崇禎元年第進士

  改庶吉士與同館金聲友善相與結賢豪養死士備國家緩急用明年冬都城𬒳兵數上書陳方畧

  帝壯之金聲薦之綸知兵即超擢兵部右侍郎副尚書閔夢得協理京營戎政製木為大小礮百餘

  具又製獨輪火車偏廂車獸車皆輕㨗利用請精兵為進攻計㑹 大兵拔遵化永平援軍觀望獨

  之綸奮前兵交時礮炸營中自亂之綸慨然曰受天子厚恩捐軀以報戰不㨗死耳敢言退者斬乃

  再戰自辰至酉矢盡短兵接之之綸知不可為大呼曰死不負天子恩解所佩印付家人曰持此歸

  報朝廷俄身𬒳兩矢遂死天子稱其忠進贈兵部尚書録一子入國學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忠烈袁樑珙縣人萬厯選貢任荆州府通判升同知子向科天啓舉人厯懷慶同知

  旋里値獻賊亂父子兄弟闔家殉難 本乾隆四十一年   賜向科諡烈愍楊爾銘

  筠連人崇禎進士授桐城知縣㑹流賊圍城爾銘以民兵格之賊退無何賊勢愈熾躬率士民防守

  不懈孤城卒完擢御史樊一蘅宜賓人崇禎進士授襄陽知縣有聲入為銓部郎人不敢

  干以私後為寕夏巡撫歸里値蜀亂諸鎭將跋扈一蘅正色責之咸懾服年七十八卒弟一若生平

  言行不茍居父母喪六載不入私室後為劍州知州卒於官王信宜賓人崇禎中知呈貢縣

  土酋普名聲叛撫鎭令信為監軍敗績罵賊死加僉事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節愍

  魚嘉鵬宜賓人篤學力行獻賊遣偽官至郡嘉鵬倡義殺之城破賊搜獲究其黨厲聲曰我

  自為之恨不能殺獻賊耳他人何與賊磔之同縣舉人周元孝諸生李師武王應世晏正寅熊兆桂

  劉苞均罵賊不屈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俱   予入忠義祠李合宗宜賓人寕夏巡

  撫樊一蘅之壻獻賊陷蜀搜執之意藉以招一蘅合宗不從械至成都罵賊被害又諸生梁為憲亦

  一蘅壻與合宗同志並死於成都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俱   予入忠義祠曾印昌

  宜賓人敘州衛世襲指揮同知升遊擊守白水江獻賊圍成都死之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烈愍張祖周慶苻人有學行獻賊陷蜀語其友曰百年有盡貪生何為遂赴潭水死同

  縣貢生何察獻賊陷城自縊死察子五𡻕拊棺號痛不食卒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俱   予入

  忠義董我前富順人崇禎中知衡山縣𡻕旱祈雨暴行烈日中十六年獻賊陷衡山死

  之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節愍

 ︹本朝︺樊敘倫宜賓貢生幼孤奉母避吳三桂亂為賊所執迫以書記敘倫以母老泣告賊為

  感動縱之母死哀毁骨立何瑞圖南溪人呉逆亂居人盡逃已獨留侍父病賊憐而釋之兄

  被賊掠瑞圗追挽之賊推瑞圖墮水附斷木得不死事繼母以孝聞後任郫縣訓導卒祀鄉賢祠

  李之藻珙縣人順治庚子舉人任合州教職勤於訓士動必以禮吳逆亂引歸不出卒祀鄉

  樊澤達宜賓人康熙乙丑進士累官翰林院侍讀値寇亂奉親避兵越溪家貧負米百

  里外徒跣供爨嘗於僧寺授徒往來水道一日駕筏至漁窩沱觸石落水聞水中有人呼曰此孝子

  也若有掖之出者得不死弟澤迥四𡻕失母哀慟不離喪次八𡻕能屬文與兄負米養父寒署不輟

  鄧乾宜賓人諸生家貧授徒養親父病篤乾質子以備喪具李謨富順人康熙甲子舉

  人慷慨好義嘗數千里歸友人之喪知太康縣有廉名致仕歸授徒講學學者稱峑山先生

  奇星屏山人康熙十九年吳逆餘孽據馬湖百姓驚逃奇星結親族鄉勇百餘人擊賊走之郡

  賴以范嗣鎭珙縣人康熙壬午舉人侍養父母無違志以親老不赴選及殁葬祭悉如

  典禮乾隆二年 旌郭克廣隆昌人父忠懿官監紀通判殉節於黔克廣年十二自黔奉祖

  寓播晝負薪夜讀書祖殁哀毁逾禮吳逆亂隱居教授敘瀘問從學者百餘人李宏鑒

  官秩里居康熙間以將備征吳逆餘黨力戰死   賜祭葬贈都督僉事曾竒宜賓人官

  外委乾隆十年隨征金川陣亡同縣千總何其勲三十七年陣亡千總魏元相三十八年陣亡䘏廕

  各如楊元龍富順人官外委乾隆三十六年隨征金川陣亡卹廕如例向朝選

  長寕人官把總乾隆間隨征金川陣亡卹廕如例傅正伸興文人官把總乾隆間隨征金

  川陣亡卹廕如例朱煜屏山人官外委乾隆間隨征金川陣亡卹廕如例趙廷梁

  馬邊人官外委乾隆三十七年與同廳外委胡永華俱征金川陣亡卹廕如例杜倫宜賓人官

  外委嘉慶元年與同縣戰兵權安邦隨征黔楚逆苗陣亡卹廕各如例何勝華屏山人官

  守備嘉慶元年與同縣把總王竒英俱隨征黔楚逆苗陣亡卹廕各如例吕廷超馬邊武生

  嘉慶元年與同縣廕生趙璠俱隨征黔楚逆苗陣亡卹廕各如例張永清雷波人官千總

  嘉慶元年與同廳千總余海外委秦申俱隨征黔楚逆苗陣亡卹廕各如例

 ︹流寓︺︹宋︺黃庭堅分寕人神宗時實録檢討官章惇蔡卞論實録多誣貶涪州别駕黔州安

  置言者猶以為處善地遂移戎州泊然不以遷謫介意蜀士多從之遊講學不倦凡經指授下筆皆

  

 ︹列女︺︹漢︺張貞妻黃帛僰道人貞受易於學士韓子方去家三十里船覆死貞弟求尸

  不得帛往沒處自投水中積十四日持夫手浮出時人語曰苻有先絡僰道張帛相登妻

  周度僰道人年十九登亡中牟令吳厚求之斷髪以誓志後人猶欲求之乃割其鼻養子早亡

  其妻左亦年十九遂俱守義以終尹讓妻韓姜僰道人年二十讓亡資中董臺為弟

  求妻不許臺門生左習王蘇教姜家言母病迎還因逼成婚姜聞故自殺太守巴郡龔揚哀之為殺

  ︹宋︺司馬夢求母程氏敘州人于歸及門夫死誓不他適旌其門曰節婦夢

  求其族子取以為後︹明︺張奎妻何氏宜賓人早寡事姑撫子以節終洪武中旌

  伯英妻蹇氏慶符人早寡守節洪武中旌杜高賓妻劉氏宜賓人夫

  溺死劉入水從之以救免乃密取夫故巾襪繫肘間以毒和餅食之姑驚視猶持半餅大言曰今日

  得為杜門鬼矣遂絕年二十五同縣張閙妻陳氏張文星妻廖氏樊斗卯妻文氏均夫亡守節

  軫妻張氏長寕人守節六十一年年八十五卒宏治中旌同縣李繪妻沈氏蹇文卿妻李

  氏馬純妻龎氏李元勲妻楊氏侯啓雍妻朱氏均以夫亡守節周孟端女富順人正德癸

  酉遭賊亂女匿巖穴中賊搜得之女投江死時年十九賊去父母哭於江濱屍忽浮水出劉福

  夀妻魏氏富順人夫殁守節丁承教誨後登科甲嘉靖中旌同縣楊炌妻陽氏萬鼒妻徐

  氏周衡妻楊氏甘芹妻駱氏均夫亡守節談本立妻楊氏南溪人年十八適談未一

  月夫亡翁姑繼殁夫弟方二𡻕楊撫之成立同縣羅秉禮妻劉氏夫亡中節張仲雍妻

  韓氏珙縣人嘉靖丙午土賊刼掠仲雍𬒳韓抱女投崖賊引藤下援韓罵賊死羅氏

  女冬兒長寕人萬厯中山都夷阿苟之亂被執不屈賊支解之郭懋宏妻楊氏

  富順人通書史工文翰適隆昌庠生郭懋宏未踰年懋宏卒氏書誓詞於帶曰妾心一片鐵不與紅

  爐滅㷀㷀未亡人茹苦肱九折一死輕鴻毛豈受風塵紲妾髪可剪頭可截趙二年夫弟生次子亟

  請於舅姑立爲嗣名孝懿至七𡻕氏曰可以死矣遂自縊天啓年間旌魏天威妻何

  氏高縣人天啓中奢酋犯縣何攜二妾何氏張氏避匿三角巖遇賊聯袂同赴水死詔建三烈坊

  同縣陳徵女三姑幼許聘王應昌流賊至避絡角硐中賊破硐欲犯之投水死彭儒妻郭

  氏筠連人年二十二守節孝事舅姑同縣李霖妻詹氏夫亡守節李永年妻蘇氏

  筠連人天啓中奢賊至掠以行至鳴鳳岡墜崖死同縣蘇亮工妻母氏崇禎乙酉流賊破城被獲亦

  墜鳴鳳岡死陳登産妻尹氏陳臺妻羅氏同避流賊於落瓦硐賊破硐被執不汚俱投崖死

  蕙妻張氏馬湖人年二十一守節至八十𡻕終沐川土司方太平妻安氏早寡守節養姑

  撫子逾二十年姑歿安哀毁成疾不數日卒樊一若妻李氏宜賓人樊一蘅弟婦

  事舅姑以孝著崇禎中獻賊至𬒳執時一蘅為總督賊繫李於郡以招之李呼曰總督奉命討賊必

  殄汝𩔖乃止繜我何為大罵遇害妾夏氏同時被執賊百計誘之終不從罵益厲賊懸其髪於梁叢

  射死樊一蓬妻張氏為賊執訊其夫所在曰死矣爇火熾之至死不吐實時樊家死難者男女凡二

  十五人同縣尹伸妻邵氏妾夏氏尹恩妻楊氏尹妻樊氏劉之綸妻楊氏余智妻李氏均遭賊不

  劉堯銓妻熊氏富順人堯銓病熊割股以救竟不起孀居數載張獻忠破城罵

  賊被袁梁妻胡氏珙縣人獻賊至與子向科妻楊氏闔門殉節范璵妻

  胡氏隆昌人獻賊至隨夫避於明通寺賊並執之胡攜女同罵賊死劉兹妻盧氏

  隆昌人獻賊至兹被殺執盧迫之行盧曰必見夫屍埋之乃去及至抱屍痛𡘜罵賊死

 ︹本朝︺蕭參將妻劉氏富順人順治己亥蕭出鎭雅黎劉寓雲南楚雄吳逆亂泣將七

  𡻕子付家丁送蕭所手刃㓜女取壁間驛梅驚别意隄柳暗離愁句用離合體賦詩十絕遂自經

  陳士仁妻晏氏富順人流賊擾境氏被執不從厲聲以詈賊怒縛之投諸烈火焚死

  王子蕃妻尤氏富順人守節養姑姑肓尤毎晨起跪而舐之目復明又嘗為姑吮癰

  樊澤迥妻尹氏宜賓人嫁四載夫卒欲以死殉姑泣諭乃已孝奉翁姑撫子成

  立同縣節婦趙發祥妻袁氏趙喧妻吳氏趙士先妻張氏黃道開妻張氏夏之璜妻李氏俱康熙年

   楊 師震妻蔡氏富順人夫亡欲殉宗族以親老子㓜勸事姑撫子苦節以

  終同縣涂朝卿妻郭氏夫病禱以身代竟不起守節事姑康熙年間 旌李天樞妻陳

  氏富順人夫亡哀毁臨窆觸石以求同穴姑曰爾死如遺孤何乃止繼喪姑子亦旋逝又撫數月

  孫成立康熙年間 旌張文富女南溪人及筓未字同鄰女避寇江濱寇波江衆女𬒳

  執女奮身躍江中賊相顧駭散執者皆得脫因共祠之侯鼎妻胡氏南溪人年二十

  夫殁或勸他適截髮自誓撫二𡻕孤成立與同縣節婦王如玉妻翟氏均康熙年間 旌董世

  俊妻何氏筠連人夫亡守節事孀姑養葬如禮撫夫兩妹得所歸課子勤耕里人呼其田

  曰節婦田同縣節婦羅邦傑妻陳氏陳夢筆妻詹氏郝蕘妻詹氏均康熙年間 旌張服仲

  繼妻蹇氏屏山人張官崇慶訓導蹇留養七旬舅姑張卒氏孝養愈謹撫前妻子與己子

  辛勤如一康熙年間 旌丁元卿妻胡氏富順人夫早亡孀姑六旬藐孤八月辛苦

  養侍撫子成立同縣節婦李九河妻王氏王夢卜妻李氏均雍正年間 旌楊師文聘

  妻羅氏冨順人夫亡匍匐奔喪事姑誠孝姑殁數十年言輒流涕任覺民妻李

  氏南溪人夫亡養姑撫弱息節孝著聞雍正年間 旌曾茂先聘妻王氏

  人未婚守志勤女紅以養父母雍正年間 旌權世魁妻王氏興文人權爲建武營

  兵戌金沙江暴疾亡氏聞自縊以救免數日不食𡘜奠喪前徧延鄰里託以三𡻕孤夜復縊死

  如川妻王氏宜賓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毛應第妻單氏李萬詔妻熊氏韓元龍妻文

  氏韓元鳳妻張氏樊炳妻胡氏阮仁蒟妻李氏劉汝梅妻樊氏胡世芝妻趙氏媳朱氏王璪妻孫氏

  彭大泌妻李氏曾洪美妻李氏林安榮妻李氏李天佐妻宋氏均乾隆年間 旌王德溥

  妻郭氏慶符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梁光順妻牟氏均乾隆年間 旌唐珩妻楊

  氏富順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王紀肅妻陳氏張映妻蕭氏王劻妻楊氏胡宗任妻龔氏李仁修

  妻陳氏李璞妻王氏王近仁妻周氏王瑶妻徐氏蕭和永妻徐氏張鉞妻黃氏李兆鳳妻李氏張錫

  圖妻王氏周紹濂妻汪氏李苯妻黃氏烈婦萬世晟妻倪氏朱文斌妻倪氏廖文祥妻趙氏郭萬珠

  妻傅氏田如志妻李氏烈女郭殿榮女二姑均乾隆年間 旌郭維墉妻雷氏

  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葉芃妻高氏徐世貞妻劉氏周應祥妻彭氏張懋民妻羅氏帥以葉妻黄氏

  高瑾妻沈氏張仁達妻劉氏侯瓊妻周氏譚誠妻張氏趙信琴妻李氏黃寶訓妻鄧氏劉子明妻胡

  氏尹世弟妻李氏均乾隆年間 旌熊良才妻李氏長寕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胡

  劍妻程氏均乾隆年間 旌毛一鳳妻周氏高縣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魏作舟

  妻詹氏段希舜妻李氏均乾隆年間 旌應琳妻鞠氏筠連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傅

  英妻葉氏楊蒼植妻詹氏陳易妻張氏王良柱妻劉氏魏思敬妻胡氏文必顯妻向氏何籛妻詹氏

  劉淮妻張氏尹至愼妻程氏詹紹思妻杭氏貞女賈尚璧女均乾隆年間 旌譚永錫妻

  王氏珙縣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李兆鼎妻袁氏均乾隆年間 旌張懷義妻李

  氏興文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李石璠妻袁氏羅璵妻茍氏羅文彬妻陳氏均乾隆年間 旌

  王文明妻李氏隆昌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雷首魁妻劉氏郭復新妻吳氏晏恔妻

  喻氏楊維信妻邱氏均乾隆年間 旌任應孝妻李氏屏山人夫亡守節同縣節

  婦任國相妻李氏均乾隆年間 旌陳宗富妻彭氏馬邊人年十八夫亡無子矢志

  不二爲翁逼嫁自縊死同廳烈婦許世泰妻李氏早寡撫孤夫兄受聘逼其嫁自戕遇救免復投繯

  死均乾隆年間 旌張信弼妻黃氏雷波人守正捐軀乾隆年間 旌歐文

  亮妻劉氏宜賓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柴萬尺妻龔氏樊選妻張氏樊鵬妻楊氏李政妻

  尹氏彭家模妻杜氏張宣祖妻羅氏胡世文妻方氏劉奎林妻楊氏郭宣立妻尹氏張鳳騰妻王氏

  雷暲妻俞氏胡承緒妻陳氏蔣宗恒妻劉氏烈婦葉某妻董氏貞女謝秀英均嘉慶年間 旌

  太鴻妻李氏慶符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鄭國祥妻簡氏烈婦嚴某妻陳氏均嘉慶年

   李 英妻王氏富順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李兆端妻王氏趙如鵬妻郭氏張

  其轍妻羅氏王詠仁妻宋氏張學源妻田氏袁明舉妻李氏王卉芳妻李氏向德潮妻黄氏蔡瓊妻

  李氏蔡爲敬妻郭氏王清蕙妻汪氏林開萬妻羅氏張品輝妻黃氏蕭上㰴妻王氏烈婦晏時春妻

  黃氏烈女王五姑均嘉慶年間 旌傅友松妻劉氏南溪人年二十一夫亡孝飬祖

  姑鞠育穉子苦節五十年嘉慶年間 旌胡君聘妻葉氏長寕人夫亡守節同縣節

  婦曾澤溥妻羅氏謝代孟妻黃氏雍大成妻李氏劉元魁妻韋氏均嘉慶年間 旌田元相

  妻閔氏高縣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魏作霖妻嚴氏均嘉慶年間 旌楊鐸妻詹

  氏筠連人夫亡守節嘉慶年間 旌王言綸妻周氏珙縣人夫亡守節同縣節

  婦趙尚乾妻楊氏武彭齡妻許氏烈女宋姑均嘉慶年間 旌胡日煌妻蕭氏

  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張妻石氏石鑾妻曹氏均嘉慶年間 旌李春漋妻粟氏

  屏山人夫亡守節同縣烈婦李文明妻王氏貞女李癸姑均嘉慶年間 旌游開科妻

  趙氏馬邊人開科贅於趙氏母兄皆厭憎氏因脫簪珥賃屋而居雖嘗絕糧不肯向母兄乞升

  合一日歸母家方食夫至氏以食餉母兄詬誶逐之禁女勿歸氏悲憤自經死

 ︹仙釋︺︹南北朝︺︹周︺劉眞人武帝時隱戎州山中得道 按此即劉珍又見瀘州︹宋︺

  彥室敘州人紹興中嘗行山中遇道人款語以腹枵告歸道人笑以肘捫其腹者三室頓覺具

  常歸即辟榖踰年復夢見道人啖以𬃷呼之過溪室曰吾有親在乃止後隱去不知所終法眞

  敘州人自㓜好道術延祐間往龍虎山受籙得法歸禳災治疾皆有竒效既卒鄉人立廟︹明︺王

  守中泥溪司人自㓜學仙於後山鑿洞調息十餘載一日有異人來訪因引之去後十八年復

  還家曰來救兄死時凡已入棺命取出以水浸之復甦後與兄共引去

 ︹土産︺葛唐書地理志戎州貢葛纖宋史地理志敘州富順有葛麻布元和志戎州貢

  寰宇記富順監有鹽井人享厚利故曰富世唐改為富義井深二十五尺鑿石以達鹽泉口

  竹明統志府境出苦筍明統志宜賓長寕二縣出黃庭堅云僰道苦筍冠冕兩川荔枝

  蜀都賦注南裔志云荔枝出南康縣僰道縣唐書地理志戎州貢荔枝煎元和志僰道縣出荔枝一

  樹可收五十斗寰宇記僰道有荔枝園僰童多以此為業園植萬株寰宇記戎州產半夏升麻

   府志有金星草紫背龍牙仙侣山出仙茅狨皮暖座寰宇記郡國志云僰道有獸名獑猢

   似猿而四足騰如迅鳥之飛取此皮為狐白之用盈百方成又段氏蜀記云戎人進猓𤡮褥皂褐碧

   三色相間出馬湖江石門兩路蠻界内銅鼓府境










                       前提調官鄭紹謙㳟纂輯

                       提調官張日章恭覆輯

                       前校對官沈 苐㳟  校

                       校對官沈維鈺㳟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