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重修一統志 (四部叢刊本)/卷八十二至八十五

卷八十至八十一 嘉慶重修一統志 卷八十二至八十五
清嘉慶二五年 敕撰 闕名 撰索引 景清史館藏進呈鈔本
卷八十六至八十九

Page:Sibu Congkan Xubian126-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28.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126-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28.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126-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28.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126-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28.djvu/5Page:Sibu Congkan Xubian126-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28.djvu/6Page:Sibu Congkan Xubian126-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28.djvu/7Page:Sibu Congkan Xubian126-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28.djvu/8Page:Sibu Congkan Xubian126-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28.djvu/9

大清一統志

 松江府在江蘇省蘇州府東南一百六十里江寕府東南六百二十里東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

  距一百五十二里東至大海一百里西至蘇州府吳江縣界六十里南至大海七十二里北至蘇州

  府崑山縣界八十里東南至大海一百十里西南至浙江嘉興府嘉善縣界五十里東北至太倉州

  嘉定縣界一百十里西北至蘇州府長洲縣界一百里自府治至 京師二千九百五十里

 ︹分野︺天文斗牛分野星紀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揚州之域春秋吳地後屬越戰國屬

  楚秦屬㑹稽郡漢爲會稽郡婁縣由拳海鹽三縣

  地後漢分屬吳郡晉及宋齊因之梁陳隋爲崑山

  縣地唐天寶十載始析置華亭縣屬蘇州五代時

  吳越分屬秀州宋屬嘉興府元至元十四年始於

  縣置華亭府十五年改松江府屬嘉興路二十九

  年屬江浙行省泰定三年罷府天厯初復故府志元泰

  定中罷府仍屬嘉興路立都水庸田司於府治天厯元年罷司復爲府明亦曰松江

  府直隸南京

 本朝屬江蘇省領縣七廳一

  華亭縣附郭治府東偏東西距八十七里南北距一百十六里東至奉賢縣界二十七里西

  至金山縣界六十里南至海八十里北至婁縣界三十六里東南至奉賢縣界九十里西南至金山

  縣界八十里東北至上海縣界五十四里西北至婁縣界一里漢會稽郡由拳海鹽婁三縣地後漢

  屬吳郡三國吳以後爲嘉興海鹽婁三縣地梁以後兼爲崑山縣地唐天寶十載始割嘉興海鹽崑

     山 三縣 地置華 亭縣 屬蘇州 五 代時吳越改 屬 秀州 宋屬 嘉興府 元至 元十四 年 為華亭府治 十 五

     年 為松江府治 明 仍 為松 江府治 本 朝 因 之婁    縣附 郭治 府 西偏 東 西距 十九 里 南北 距 二

     十 七 里東至 華 亭縣 界一 里 西 至 青浦 縣 界十 八里 南 至金山 縣 界十 二里 北 至 青 浦縣 界 十五 里

     東 南 至 華亭縣 界一里 西 南至 浙江 嘉 興府嘉 善縣 界 四 十五里 東北至 上 海縣 界五 十 四里西 北

     至青浦縣界二 十七 里漢由拳 海鹽 婁 三縣 地 梁以後兼為崑山 縣地 唐以後為 華亭 縣 地  本 朝

     順治 十三 年析 置與華亭 縣並 治府 郭下奉   賢縣在府 東九 十 里東西距七 十一 里 南北距

     六十 三里 東 至南 匯縣界 二十 七 里 西 至華亭縣界四 十四 里 南至 華亭縣 界四 十 五 里 北至南匯

     縣界 十 八里 東南 至 海 一里 西 南 至 華 亭縣 界六十四 里 東北 至南 匯 縣 界二 十 四 里 西 北至 華亭

     縣 界 七 十二里本 華 亭縣地本 朝 雍 正三年析 置 屬松江府 金       山縣在 府南 七十 二里 東

     西距十 里 南北距 六 十 四 里東 至 華亭縣界一 里西至浙 江 嘉興府 平 湖 縣 界九 里 南至海一里 北

   至婁縣界六十三里東南至海二里西南至浙江平湖縣界九里東北至華亭縣界六十四里西北

   至婁縣界八十一里故小官鎮地明洪武十九年建金山衛 本朝雍正三年改為縣屬松江府

   上海縣在府東北九十里東西距六十六里南北距八十四里東至川沙㕔界三十里西至

   青浦縣界三十六里南至奉賢縣界七十二里北至太倉州寶山縣界十二里東南至南匯縣界八

   十里西南至華亭縣界三十六里東北至寶山縣界十八里西北至太倉州嘉定縣界三十六里漢

   海鹽婁二縣地梁以後為海鹽崑山二縣地唐宋為華亭縣地元至元二十九年析置上海縣屬松

   江府泰定三年屬嘉興路天厯元年復屬松江府明沿其舊 本朝因之南匯縣在府東百

   二十里東西距八十三里南北距七十三里東至海二十三里西至上海縣界六十里南至奉賢縣

   界二十四里北至川沙廳界四十九里東南至海三十里西南至奉賢縣界八十四里東北至川沙

   廳界五十里西北至上海縣界七十里本上海縣地 本朝雍正三年析置屬松江府青浦

   縣在府西北五十里東西距九十五里南北距八十二里東至上海縣界五十五里西至蘇州府

   呉江縣界四十里南至婁縣界四十里北至太倉州嘉定縣界四十二里東南至婁縣界七十二里

   西南至吳江縣界四十五里東北至嘉定縣界五十五里西北至蘇州府崑山縣界三十里漢婁縣

   地梁以後為崑山縣地唐以 後為華亭縣地元為上海華亭二縣地明嘉靖二 十一年析置青浦縣

   三十二年廢萬厯元年復置屬松江府 本朝雍正三年析置福泉縣與青浦同治乾隆八年仍省

   川沙廳在府東北一百二十里東西距三十里南北距二十八里東至海十二里西至

   南匯縣界十八里南至上海縣界一里北至上海縣界二十七里東南至南匯縣界半里西南至南

   匯縣界六里東北至太倉州實山縣界三十六里西北至上海縣界二十四里 本朝乾隆八年

   福泉縣併入青浦嘉慶十年上海南匯兩縣地置屬松冮府

  ︹形勢︺水淖而清山孺而淨九域負海枕江平疇沃野

  宋魏了翁學記佩帶江湖南瀕大海宋唐詢華亭十詠詩序府稱澤

  國以九峯勝

 ︹風俗︺顧陸之裔居於華亭者最著故士奮於學民興

  於仁魏了翁學記儒官翼翼不異鄒魯元趙孟頫記勤耕織

  之勞務魚鹽之利

 ︹城池︺松江府城周九里有奇門四濠廣十丈明初增築 本朝康𤋮年間修乾隆三十八

  年重修 華亭婁二縣附郭奉賢縣城舊為青村城周六里門四濠廣十丈 本朝康

  𤋮二十二年修雍正三年置縣治乾隆四十年重修金山縣城舊治金山衛乾隆二十四

  年移治洙涇鎮城未建上海縣城周九里有奇門六濠廣六丈明嘉靖中築 本朝康

  𤋮十九年修雍正九乾隆四十年重修南匯縣城舊為南匯城周九里有奇門四濠廣

  十丈 本朝康𤋮二十二年修雍正三年置縣治五年乾隆四十年重修青浦縣城

  里有奇門五濠廣三丈明萬厯初築川沙廳城周四里門四明嘉靖閒築 本朝康熙年

  閒屢修乾隆三十七嘉慶十年重修

 ︹學校︺松江府學在南門内宋元豐七年建華亭學元改爲府學 本朝順治十六年屢加

  修葺康熙二十三年乾隆五十二年嘉慶五年重修入學額數二十五名華亭縣學

  治西南元改建 本朝順治十二年修康熙十九乾隆三十三年嘉慶十年重修入學額數十六

  名舊額十三名雍正三年裁金山衛併入三名婁縣學與華亭縣同入學額數十六名舊額

  十三名雍正三年金山衞併入三名奉賢縣學在縣治東南 本雍正四年置縣

  學附華亭乾隆二十六年始建四十九年修五十七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三名舊額十二名雍正三

  年裁金山衞併入一名金山縣學卽舊金山衞學 本朝順治十五年修乾隆五十三

   嘉慶十一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三名舊額十二名雍正三年裁金山衞併入一名上海縣

   學在縣治東南元延祐元年建 本朝順治康𤋮年閒屢修乾隆四十六年嘉慶十三年重修入

   學額數十四名舊額十三名雍正三年裁金山衞併入一名南匯縣學在縣治東門内

    本朝雍正五年乾隆三十六年修五十八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五名舊額十二名雍正三年

   金山衞併入三名青浦縣學在縣治東南明萬厯初建本朝順治康𤋮年閒屢修乾

   隆五十三年嘉慶八年修入學額數二十五名雲閒書院在府學後舊在城外 本

   乾隆五十三年嘉慶七年改建景賢書院在府治東南舊為唐宋忠良祠 本朝嘉

   慶七年因其地改建書院并祠肇文書院在奉賢縣青村城内 本朝嘉慶十年

   游書院在奉賢縣南橋鎭南 本朝嘉慶十年敬業書院在上海縣治東北舊

   名申江書院 本朝乾隆十三年建三十三年改建易今名嘉慶十七年惠南書院

  在南匯縣學署東 本朝乾登二十九年建四十九年修青溪書院在青浦縣城南 本

  嘉慶元年建十八年修孔宅書院在青浦縣北舊有  孔子廟宋因地立書院元至

  正閒里人章弻修清忠書院在青浦縣青龍鎭西南本章夢賢義墪其子元澤請於朝

  以宋仁宗賜遠祖得象清忠二字易今名

 ︹戸口︺原額人丁二十萬九千九百四今滋生男婦大小共二百六十三萬一千五百九十名口又鎭

  海衞併金山幫屯丁一萬四千二百八十一名口

 ︹田賦︺田地四萬一百四頃九十九畝九分有奇額徵地丁正雜銀四十四萬一百三十七兩四錢二

  分八釐又雜辦銀一千四百一十七兩一錢五釐米四十二萬七千七百三十六石六升六合六勺

  又鎭海衞併金山幫屯田三百八十三頃七十畝九分有奇額徵丁糧銀五千八百六十七兩一錢

  三分七釐米四百一十二石八升三合六勺

 ︹山川︺崑山在婁縣西北寰宇記華亭谷東二十里有崑山陸遜父祖墓在焉輿地紀勝在華亭

   縣西北二十三里長谷之東機雲兄弟皆有辭學人以為玉出崑岡故名府志山形圓秀而潤旁無

   附麗望之如覆盎然梁置崑山縣在此山之北後遷縣治於馬鞍山下俗遂指馬鞍為崑山而以此

   為小崑山 按唐志華亭分嘉 興縣置元和志 云分崑山嘉興海鹽三縣地置又 於崑山縣注云 在

   蘇州東七十里梁置並未嘗言遷治也蓋今華亭婁縣之北及青浦之境本皆崑山縣地故遥取以

   為名耳府志謂崑山舊治在山北誤横雲山在婁縣西北輿地紀勝本名横山唐天寶六載

   改名頂有白龍洞 下通澱山湖府志在崑山東北山陽以采石缺然 成窪又東為小横山與横雲接

   隴而中介一水其東北壁立數仭人呼為小赤壁機山在婁縣西北府志在横雲山後南北

   相望以晉陸機得名下有平原村亦以機為平原内史也 按吳郡圖經崑山之北有機雲兩山雲

   山卽横雲也 干 山在婁縣西北機山 東相傳干將曾鑄劎於此故名又以 山形似馬名天馬

    山上 有浮圖七級登覽者極江 海之觀元 楊維楨志華 亭地岸海多平原大川其 山之聯絡 於三泖

    者十有三名於海内 者九其一曰干將者九之 甲也許 山在金 山縣 東南海中金 山東 去乍浦

    金山 吳淞 三所皆 隔一 潮竹  嶼山在金山 縣 東 南七十八里又達岸山 在 竹 嶼東南二里相

    望又 有蘇山西 北去縣 八十八里洋  山在金山 縣東南海中一作羊山周 七十餘里四圍環

    抱中有水 如大湖凡 十八 嶴可容 數百艘惟北面一口可通 巔有一池 泉味 獨淡海 艘往來取給於

    此海防考南自定海北自吳淞皆以洋山為扼要金山在金山縣南 海中輿地紀勝在 縣東

    南九十 里北 有寒穴泉 府志去海一 潮之涉又有小金山 亦在 縣東南海 中又有浮山 在金山西

    按 楊維 楨志 云淞之南 有大金小 金出 没於 雲海 之中卽指 此二山也查     山在金山縣張堰

    鎭南下臨大海東接華 亭縣 界新 志相傳山人查玉成曾煉丹於 此今 有浴 丹井秦   山

    山縣張堰鎭 西府志俗 傳為秦望山一曰 秦駐山相傳始皇曾 登此故名 内有仙人洞甚深 𮟏又有

   坑産白堊俗名白善山柘山在金山縣北柘湖中湖巳涸山在平陸生柘樹因名茶山

   在上海縣東南大海中海防考在上海縣南蹌巡司界與浙江之海鹽定海海中諸山相聯絡相近

   有陳錢山陸寶山在青浦縣東南輿地紀勝在華亭北二十里本陸氏家山府志界鳳凰玉

   屏之閒向列九峯之 一後以取土遂夷為平 地厙 公山在青浦縣東南與陸寶隔溪相對昔

   有厙公隱此故名蘭笋山在青浦縣南舊名余山相傳有余氏居此故名新志其高與干

   山等東西二峯延互數里招提蘭若隱現其中望之穠郁深秀明陳繼儒施紹莘隱此土宜茶有泉

   名洗心甚清冽産笋香如蘭  本朝康𤋮四十九年   聖祖仁皇帝南巡    賜名蘭笋

   薛山在青浦縣南蘭笋山東中隔一水下嘗掘地得石誌曰玉屏又稱玉屏山下有羅池吳地

   記薛道約居此故名鍾賈山在青浦縣南府志在干山東一水左限沈涇塘與盧山對峙相

   傳以鍾賈二姓居此故名或以介九峯閒故又名中介山盧山在青浦縣南府志在沈涇塘疑

   以盧姓得名頺然一邱參峙於干將鍾賈閒下有水一泓清激如泉神山在青浦縣南一名秀

   林山又名細林山梁𥳑文帝神山銘序本名秀林山或稱辰山在華亭西北二十餘里僻在一方雖

   非巨麓而自古神仙往往託跡實震旦之靈阜也輿地紀勝細林山本名神山唐天寶六載改名府

   志在盧山之南中有仙椅峯屯雲峯錦濤峯礙雲石甘白泉諸勝澱山在青浦縣西北二十

   五里府志在機山西北舊傳在薛澱湖中山形四出如鼇上建浮圖下有龍洞旁有一山曰箕山

   鳳凰山在青浦縣東北府志在郡城之北吳郡圖經云山之鎭曰鳳凰以其據九峯之首延

   頸舒翼宛若鳳翥故名東枕通波西連玉屏左有青壁高數十仞勢如削成簳山在青浦縣

   鳳凰山北元王逢遊簳山詩序距華亭三十六里土宜美箭故名一石斬然中斷俗傳南有干山此

   則干將試劎石府志在鳳凰山北顧會浦東上海之境自此始嘉禾志俗呼北簳又訛為北干以二

   山在南也有玉竇泉甚清冽宋張耒有詩福泉山在青浦縣簳山北舊曰覆船後以开泉甘

     美故 三 女岡吳 郡 圖經 在 華 亭縣 東門外 八十 里吳 王 葬三 女 於 此顧 野王分 野樞 要

     吳王 葬女 在今 南橋 鎭北三 里有 高岡 是其 處岡    身在青 浦縣境古 岡身有三 曰沙岡曰 竹岡

     曰 紫 岡 南 屬 於海北抵 松江長 百 里 世 傳 海上湧浪 而成海      府境 東 南 二 面濱海北 自 太 倉 州寶

     山縣 界入 境 南經 上 海 縣 東 五 十四 里又南 經 南匯縣 東二 十 三里 又 西 南 至 奉 賢縣 東南一 里 又

     西經 華 亭 縣 南 八 十 里 又西 經 金 山 縣 南 一 里又西接 浙 江 海 鹽 縣 界 上 海縣 東 北 為 吳 淞 江 會黄

     浦入 海之 口 曰蹌口 海 防 考 郡 境 三 面 環 海金 山當其 南南 匯 當其北 而 青 村 為 東 南 二 面 轉屈 處

     與 海中 洋山 相值 明 陸 深集 潮 起 於南 匯 嘴 旋分兩 派南 派入 錢塘 江 北 派入 揚 子 江南 匯 嘴 者海

     之一 曲 也 在 邑 東 南 百 里 府志 南 與 浙 江 之 紹興寕波 相 望 當 天 日 晴 明 南 岸諸 山 厯 厯 可 指 深夜

     籟寂 越 中 雞犬之 聲相 聞自 金 山東 過勝山 為南洋又 東 至 洋山又 東南 為南 大 洋北 至高家 嘴為

     蘇 州洋 又 東為東大 洋自 南 大 洋又 南 厯閩 廣通 南 海自東大 洋北 厯 山 東通 遼 海 松          江

    蘇州府之太湖自崑山縣東南流入經青浦縣北二十里北接太倉州嘉定縣界又東經上海縣北

    南與黃浦江 合又東 入海曰吳淞海 口説者謂卽禹貢三江之 一郡以 此名亦曰吳淞 江庾仲初揚

    都賦注松江下七十里分 流東北入 海者為婁江東南流者為東江併為三 江史記正 義三江者在

    蘇州東南三十里 一江西南上七十里至太湖名曰松江古笠澤江 一江東南上七十里至白蜆湖

    名曰上海亦曰 東江一江東北下三百餘里 入海名曰下江亦曰 婁江於其分處號曰三江口 桑欽

    水經南江 又東北 為長瀆厯湖 口東則松江出焉江水岐分 謂之三 江口酈道元 注吳越春秋稱范

    蠡去越乘舟出三江之口入五湖 之中者也宋史河渠志崇寕二年通直郎陳仲方 議濬吳淞江自

    大通浦入海大觀元 年中書舍人許 光凝奏姑蘇欲去水患莫若開涇 濬浦蓋太湖在 諸郡閒必導

    之入 海然後水有所歸自 太湖距海有三江有諸浦吳 人謂開一江有一江 之利濬一浦有一浦之

    力願委本路監司詳究利害詔吳擇仁相度以聞開江之議復興矣元史河渠志浙西諸山之水受

    之太湖下 為吳淞江 東匯澱山 湖以入海而潮汐來往逆湧 觸沙上湮 河口是以 宋時設置撩洗軍

    人專掌修治 元初 勢豪租占為蕩為田以致湮塞不通公私俱 失其 利泰定元年江淛行省言吳淞

    江等處河道壅塞宜為疏滌仍立 牐以節水勢至二年工畢曹學佺名勝志在青浦 縣北自吳江長

    橋東流 至長洲尹山北 流至甫里 東北流又過華亭澱山 乃入縣境明隆 慶三年巡 撫都御史海瑞

    議開濬自縣境 屬於崑山江流湍駛灌莽之區漸成㓇壤府志自 湖至海凡五匯四十二灣五匯者

    安亭白鶴盤龍河沙顧㑹浦乃江 潮與湖 水相㑹合之地也其將入海處别名滬瀆 其别派 自吳江

    分流由 急水港鍾 為大湖曰薛澱 㖦繼儒志自太湖從吳 縣鮎魚口 北入運河經郡 城婁門東流入

    上下雉瀆抵崑山至和塘東合新 洋江經太倉塘合劉家港入海者為婁江自太湖 從吳江縣長橋

    東北 合龎山湖入長洲界過大姚浦抵崑山界分為二 南為吳淞江北為𠞰娘江復合為一東流入

    嘉定界經上 海合黄浦東入海 者為吳淞 江自白蜆江從急水 港過澱山湖東至 華亭合上 海黄浦

  由黃浦經上海宋家港合吳淞江北入海者為東江黃浦江首受三泖東流經金山縣北婁

  縣南華亭縣東南奉賢縣西北匯南北諸水又東北經南匯縣西六十里又東北經上海縣城東又

  東北與吳淞江合東入海曰蹌口卽吳淞江口也水利志明永樂二年夏原吉以黄浦為通江要道

  其旁至南蹌口可徑入海乃濬令廣深上屬黄浦盡縱諸水入浦不得東注淞江府志黄浦為南境

  巨川其首曰潢潦涇受黄橋斜塘及秀州塘水東流至詹家匯為𤓰涇塘演迤而東受南北兩匯之

  水折而北流趨上海縣受東西兩匯之水東北匯吳淞江以入海源自三泖來其上為澱湖為急水

  港為白蜆江又自松江分派而來至入海處約二百五十餘里舊傳卽古之東江戰國時楚黄歇鑿

  其旁支流因稱為黄浦亦稱春申浦華亭縣志今吳淞江流與浦合其出海之口雖名吳淞江實黄

  浦口也合流之處經上海而北其闊六七里 聖祖仁皇帝南巡   御製泛黃浦江詩

  白鶴江在青浦縣北吳郡續圖經宋嘉祐中韓正彦宰崑山開松江之白鶴匯如盤龍之法

   為民利宣和二年趙霖修青龍江自白鶴匯至艾祁塘口府志古稱白鶴匯宋嘉祐閒自其北開為

   直江瀉震澤之水東注於海今蓋古匯遺跡其南為西霞浦俱東入大盈與青龍江相對青龍

   江在青浦縣北其上流西接大盈浦東接顧㑹浦北流入嘉定縣界西通白鶴江入吳淞江吳志

   孫權造青龍戰艦於此故名宋史河渠志崇寕二年又開青龍江通志昔通滬瀆入海自宋以前浩

   瀚無涯韓世忠拒金烏珠於秀州前軍駐青龍中軍駐江灣後軍駐海口卽此地也嘉靖時曾建青

   浦縣於古址之西今猶稱舊青浦云烏珠改見江寕府山川門牛頭山註 日 月河

   亭縣治普照寺南舊讖云日月河通出狀元河久淹塞明成化閒知府樊瑩濬之餞福果狀元及第

   後萬厯閒又濬張以誠狀元及 第又玉帶河在華亭縣治横貫府學如 帶故名倉 河在華亭縣

   普照寺後府志軍儲北倉在其陽故名西南通豐樂橋東北通通波塘與邱家灣水合新運

   鹽河在金山縣自城北北流至張涇橋與婁縣城河接長六十三里凡西南諸水皆由此入黄

     浦 舊 志 初 在 查 山 東 後 以 風 濤 之 險 改 浚 於 此 人因 呼 其 東 為 舊 河 其 北 卽 古 柘 湖 地   按 志 府 境

     運 鹽 河 有 四 其 單稱 運 鹽 河者 在 府 東 南 九 十八里 今 青 村 西 之 河是 也 舊 志自 青 村 鹽 場 北 流納

     百曲 港 諸 水 又 北 入上海 縣 界 為 横 港 其 東 運 鹽河在 府 東 南 三 十 六里亭 林 鎭 南 東 流 入 鹽 鐵 塘

     其南 匯 運 鹽 河 在 南 匯 縣 西北 自 下 沙 場 東 循 捍海塘 北 行 折 為 支 渠 通 諸 團鹽 運 其 西 鹽 河 在 府

     南三 十六里卽此 河也舊 西湖在 婁 縣西 南 隅 一 名 瑁 湖因陸 瑁 養魚 池 故 名 方 輿 勝覽

     陸 瑁 池 東 有 灘 曰 唳 鶴 鶴 飲 此 水 其 聲 則 清 宋時為 放 生 池 元 守 張 之 翰 建 西 湖 書 院 於 此 又 有小

     湖 在 西 湖 北今 遺 跡 俱 廢谷    湖在 婁 縣金 山 兩 縣 西 卽 古 谷 水水 經 注一 江 自 太 湖 東 南 行 七

     十 里  入小 湖 為次 溪 自湖 東 南 出 為 谷 水 谷 水出吳 小  湖逕 由 拳故 城 下始 皇 時 淪 陷 為 谷 因 謂長

     水城 水 為谷 水 也 寰 宇記華 亭 谷 水 下 通 松江續圖經 松 江東 流 聚 為 小湖西 北 接 白 蜆 馬 騰谷瑇

     瑁 四 湖谷 湖 卽 谷 水 之舊 跡 也 方 輿 勝 覽 在 華亭縣 南 長百 五 十 里 府 志一 名 谷 泖 一 名 華 亭 谷水

     極 清冷 吳 地 記 海 鹽 縣 東北 二 百 里 有 長 谷 陸 遜陸 凱居 此   按 谷 水 有 二婁 縣 南 之 谷 水 乃 西 湖

     之 異 名崑 山 西之 谷 水 則 長 泖 之 異 名而 華亭 谷蓋 因 陸氏 封 邑而 言 又 谷 水 之 異 名 也舊 以兩 谷

     水混 而 爲一 又 析 華 亭 谷與谷 水 爲二 故 多 異 同泖       湖在 金 山 縣 西 北 婁縣 西 青 浦 縣 西 南

     一 名 三 泖 晉 陸 機 云 三 泖 之 水 冬 温 夏 涼 是 也 有上 中 下 三 名 北 爲 上 泖 亦 曰 圓 泖 中 曰 大 泖 南 曰

     下 泖 亦 曰 長 泖 闊十 八  里長 百 餘 里 自 長 泖 中 分西 北 屬 青 浦 縣 界水 利  考松 江 西 南 有 澱 湖 當 湖

     金 銀 青白 蕩 𣻌 諸 水 聯 絡環 繞 皆 源 出 於 太 湖 委之 三 泖圓 泖 東 出 爲 横 山塘 過 沈 涇 塘 北 折 至 東

     波塘由 顧 㑹 浦 分 流 爲 艾 祁 浦 崧 子 浦 入 淞 江大浦東出 爲 漕 浜 爲 走 馬 塘 北 折 而 東 爲 七 里 涇又

     東出 爲 石 湖 塘 厯 東 西 山 涇合 秀 州 塘 北流 從 通波塘 入 淞 江 長 泖 則 東 出 斜塘 爲 潢 潦 涇爲 瓜 涇

     塘 爲 詹 家 匯 北 折 爲 范 家浜合 淞 江 又 東 出爲 歸 涇 塘 胥 浦 塘 並 東 江至掘 撻 涇 入 黄 浦柘              湖

     在 金 山 縣 北 水 經 注谷 水 東 五 十 里有 武 原 鄉秦於 其 地 置 海 鹽 縣 後縣 淪 爲 柘 湖 輿地 紀 勝 在華

     亭縣 南 中 有 小 山生 柘 樹故 名 舊志 在 華 亭縣南六十 里 周 圍 五 千一 百 十九 頃 大約 查 山 西南張

     堰 東 南 黄 茅 白 葦 之 場皆 故 柘 湖 也 今 漸 湮 塞鶯        脰湖在 上 海 縣 西南五十 五 里 新 涇南亦

     名 邢竇湖 相 傳 二 姓 居此 故名 明 天 順 四年 巡撫崔 恭濬六 磊 塘 鶯 脰 湖烏 泥涇 沙 竹 岡 通流 入黄

     浦今 ⿰氵扵塞 俗 訛為 櫻桃匯 亦作 鶯 竇湖 澱     山 湖在 青 浦縣西 三 十里北 接 崑山縣 界 水利

     志 薛 澱湖 一 名 澱山 湖 以 中 有 澱 山 也 在 府 西 北七 十 二里 每 歲 州人 以 湖 水 之 清 渾 辨 歳 豐 凶 或

     清 或 渾或 清 渾 析 清 豐 渾凶 析 亦 從 之 舊 志 其源自 吳 縣白 蜆 江 經 急 水 港而 來 瀦 為 湖 周 迴 幾二

     百 里北 由 趙 屯 浦 東由 大 盈 浦 瀉 於 松 江 南 由攔路 港入 三 泖 宋 時 澱山 在 湖 心 並 湖 以 北 中 為一

     澳曰 山門 溜 溜 東 西 五 六 里南 北七 八 里正 當 湖流之 衝山 門 溜 之 中 又 有 斜路 港大 石 浦小 石 浦

     通 洩 河 流 後 潮 沙淤 澱 漸成 圍 田元 初 湖 去 西北巳 五 里 餘 今 趙 屯大 盈 去湖 益 遠由 何 家 港 及南

     北 曹 港 受 湖水以 洩 於 松 江 都     臺浦在 上 海縣 東 南 川 沙 廳西北 府 志故 曹 家 溝 也 明天

   順中巡撫崔恭所濬上有行臺因名綿互五十餘里東北為連家漕北為水仙塘又北為郁家港官

   路港邵⿰氵厯 -- 𤁋港並西通鹽塘邵⿰氵厯 -- 𤁋之東為翁家港北為陶河港並東通運鹽河其北為南蹌浦明永樂

   中導黄浦由此入江處一名南蹌口下沙浦在南匯縣西北舊亦名鹽鐵塘世傳吳越王為

   此以運鹽鐵因名宋紹興中通判曹泳重濬舟楫交通改今名東南接捍海塘北流為鹽塘貫周浦

   三林諸塘達黄浦周浦在縣西北四十八里又名杜浦又北為三林塘皆東接鹽塘西流入黄浦

   趙屯浦在青浦縣西北澱湖之北南受湖水瀉於松江闊五十丈通江五大浦之一也元都

   水庸田使司水利議趙屯大盈二浦注泄湖水至元甲午開修府志今自北曹港分支北流愈北愈

   隘僅通舟楫其接曹港處名新河一支東南流入曹港者曰南小趙屯浦一支東北流入江者曰北

   小趙屯浦大盈浦在青浦縣北澱山湖東起自南曹港口北與北曹港合過青龍江又過白

   鶴匯入松江顧㑹浦在青浦縣東北大盈浦東水利志乾道二年轉運副使姜詵開通

      波 大 港 卽 顧 㑹 浦 府 志 其 上 源 曰 通 波 塘出 府 城 北 流 為 祥 澤 塘 别 流 為 崧 子 浦崧               子浦

      在 青 浦 縣 東 北 舊 名 崧 塘 自 顧 㑹 浦 分 流 入 松 江水 利 志 明 宏 治 十 二 年 松 江 通 判 原 應 宿 浚 崧 子

      浦 至 今 通 利 縣 志 崧 塘 在 青 浦 縣 北 十 五 里 折 而北 流 至 縣 東 境 又 迤 而 東 北 厯 上 海 縣 境 入 嘉 定

      縣 界 為 高 家浜 達 吳 淞 江盤    龍浦在 青 浦 縣 東 北 崧 子 浦 東 其上 流 為 盤 龍 塘 自 府 城 東 三

      里 華 陽 港 北 流 貫 南 北 俞 塘 六 磊 塘 東 過 泗 涇 又貫 横 塘 東 北 流 接 上 海 縣 界 隨 折 而 北 過 蒲 匯 塘

      入 嘉 定 縣 界 達 松 江 其 入 江 處 曰 盤 龍 匯 吳 郡 圖經 盤 龍 匯 介 華 亭 崑 山 之 閒 其 徑 十 里 宋 寶 元 元

      年 葉 清 臣 按 漕 本 路 釃 為 新 渠 道 直 流 速水 患 遂弭 府 志 舊 圖 經 以 趙 屯 大 盈 顧 㑹 崧 子 盤龍 為 五

      大 浦 五 浦 之  中趙 屯 大 盈 皆 直 受 澱 山 湖 水 趙 屯迤 西 為 白 鶴  江大 盈 以 東 為 青 龍 江 昔 人 論 湖 水

      下 流 必 由 白 鶴 匯 以 達 於 江 又 謂 由 青 龍 江 入 海今 白 鶴 青 龍 僅 同 溝 澮 顧 㑹 盤 龍 從 府 城 來 絶 横

      塘入  金   山 港 在 華 亭 縣 東 南 柘 湖 東 十 二 里 上 有金 山 營 又 東 十 二 里 為 菊 花 港 一 名

   胡家港又東北五十里入黄浦又三汊河在金山營西三里接徐浦塘支流自平湖界新㑹經秦望

   山諸草蕩北引張堰湖水以資灌漑明萬厯中重濬蕭塘港在華亭縣東南自葉謝鎭匯諸

   小水瀦為塘由月河橋東流入金匯塘其支渠北流為新涇運港在華亭奉賢兩縣界宋史

   河渠志邱崈奏華亭縣運港在涇塘向裏二十里就此築堰官民田皆無鹹潮之害其運港但可捺

   堰不可置牐堰外别有港汊大小十六亦合興修從之舊志自亭林鎭前東流入鹽鐵塘自鎮東折

   北為白龍潭東北通業謝鎭龍泉港在奉賢縣東北通運港又青村港在縣南橋塘東達

   於縣閘港在南匯縣西自新場鎭西流入黄浦其入處乃黄浦之水折而北行相傳為東

   江入海故道北曹港在青浦縣西南與蘇州府崑山縣分界合何家港斜⿰氵厯 -- 𤁋諸水東過縣

   城入横泖一支北折為新河入趙屯浦一支北出入大盈浦南曹港在青浦縣西南卽舊

   鹹魚港自澱山湖東南何家港東流納龍河水支分為斜⿰氵厯 -- 𤁋入北曹港正流東出泰來橋折而北為

   大盈浦南接柘澤東為諸家塘攔路港在青浦縣西南承澱湖水東南入泖湖滬瀆

   在上海縣東北松江下流也晉隆安四年劉牢之討孫恩恩走入海牢之使袁山松築滬瀆壘以備

   卽此宋寶元初兩浙運使葉清臣請開盤龍匯滬瀆港入於海續文獻通考在上海縣北二十里吳

   郡志松江東瀉海曰滬海亦謂之滬瀆滬水名也凡水發源而注海曰瀆陸龜𫎇曰列竹於海澨曰

   滬吳之滬瀆是也晉虞潭為吳國内史所修今吳淞江直趨而東又七十餘里入海無復有瀆其東

   西蘆浦止通潮汐而巳横泖在青浦縣東一名十字港舊志自青浦縣治西接北曹港分支

   經唐行鎭絶大盈浦東流過崧宅塘絶顧㑹崧子二浦東接胡涇為東横泖又南至樓下張管山為

   横塘斜入盤龍浦明萬厯八年疏浚巨漕在奉賢縣南橋塘北自萬年涇絶黄浦而北至六磊

   塘止其一支從姚涇而西入千步涇石笋灘在南匯縣下沙捍海塘外每二三丈輒有石立

   海中故名御史涇在華亭縣東南二里首起南俞塘其北為斜塘又泖涇在御史涇東其北

   卽鹽鐵盤龍南北俞塘諸水南流通黃浦沈湖涇在華亭縣東南又東為洮港皆南接捍海

   塘西北流入前岡塘高家涇在華亭縣東南六十五里南接捍海塘西北流入張涇又東為

   白茅涇亦南接捍海塘北流至前岡為潘涇至横涇止採花涇在華亭縣北南接城河北

   通二里涇與五里塘斜對集賢涇在華亭縣北門外東隅南接城河東北入洞涇其北卽五

   里塘接婁縣界張涇在婁縣南通捍海塘經張堰鎭西西接新運鹽河北行至張涇橋與城河

   合長六十三里府志境内堰閘凡二十餘自捍海塘築諸堰悉廢惟存張涇一堰一閘朱涇

   在婁縣西南二十七里西接秀州塘東貫張涇為横涇又東為蕩涇匯諸水入黃浦三吳水利考西

   通三泖南達嘉興為往來衝要奉賢涇在奉賢縣東南洮港東北流入運港縣取名以此

   招賢涇在奉賢縣東明萬恩中重浚從令涇在奉賢縣横⿰氵厯 -- 𤁋其南通上下横涇

   由柘⿰氵厯 -- 𤁋塘至捍海塘止北流絶南橋諸塘入黃浦界涇在金山縣西府志在婁縣西南為浙

   江平湖縣之北境東直胥浦塘北為大芒塘西為白牛塘接浙江嘉善縣界北通秀州塘東南為横

   歸涇在金山縣西北胥浦塘北自長泖來西接大芒塘東流為横塘至張涇東為後岡塘

   泗涇在青浦縣東其上流自婁縣祥澤塘北流受通波涇外波涇洞涇張涇四水故名東合盤

   龍塘北出為蒲匯塘接上海縣界入黃浦新涇在青浦縣横濼東亦曰新涇浦東接上海縣界

   南接華亭縣界貫黄浦捍海塘北入淞江宋乾道六年命浙西轉運使劉敏士等於新涇置牐堰以

   捍海潮七年知秀州邱崈移堰於運港卽此舊志在華亭東南八十里横濼東瀕海塘浦之一也

   白龍潭在婁縣西門外其南通小清河北通二里涇東出與城河合北為採花涇廣十餘頃

   南俞塘在華亭縣東門外接城河水東流過三里汀南入鹽鐵塘分流東南為語兒涇入黄

   浦又北俞塘在縣東稍北亦接城河東流入黄浦徐浦塘在華亭縣南自運鹽河分支東

   流厯浦東場逹漴𨶕閘止其南通支渠為金山港菊花港官紹塘在華亭縣南水門外接城

   河及斜涇諸水東接御史涇合泖涇入黄浦又東一支南流亦入黄浦通波塘在婁縣城

   中自縣西中亭橋下北流至通波門北流為五里塘又北為祥澤塘入青浦縣為顧㑹浦秦皇

   走馬塘在婁縣西北崑山北其上流自圓泖東出流至横雲山前為横山塘東流通顧㑹浦

   橫⿰氵厯 -- 𤁋在奉賢縣東一作横濼南絶黃浦至捍海塘北經青浦縣界達吳淞江與太倉州嘉

   定縣之南横⿰氵厯 -- 𤁋南北相對南橋塘在奉賢縣東南淺沙塘北東流過沙竹岡貫横濼從令涇

   入金匯塘東通青村港又自沙竹岡别一支西北流為蘆涇為姚涇折而北流為巨漕入黃浦

   匯塘在奉賢縣東南南接和尚塘抵捍海塘北流過金匯橋西折為倪家灣又北為岡涇塘入

   黄浦又别一支東出為百曲港支分數派俱東入青村運鹽河⿰氵厯 -- 𤁋瀆塘在金山縣西南一名

   横瀆自長泖來北入胥浦胥浦塘在金山縣西相傳伍子胥所鑿自長泖接界涇而東絶石

   臼浦至張涇東為前岡塘又有後岡塘西接横塘東入華亭縣之亭林鎭合前岡塘秀州塘

   在金山縣西俗呼爲官塘自浙江嘉興縣楓涇鎮入界由鎭而東過白牛塘絶長泖又北折而東貫

   府城中又東與俞塘諸水合米市塘在金山縣北自東泖港口北流絶瓜涇塘過蘆涇與

   張涇六磊塘在上海縣南三十里其上流自盤龍浦支分而東又東流爲車溝分爲二

   支一東北流入黄浦一北流爲烏泥涇經縣南迤而東南爲華漕港又别一支北出爲八尺港俱東

   入黄蒲匯塘在上海縣西南四十里接青浦縣界西受泗涇盤龍諸水東流經七寶鎮

   又東爲龍華港又東南入黃浦沙岡塘在青浦縣東四十里盤龍之東南接華亭縣界絶黃

   浦通捍海塘北入吳淞江神山塘在青浦縣南其上流接婁縣沈涇塘自富林西合横山塘

   東合横浦北流至蘭笋山西入諸家塘諸家塘在南曹港東又東南爲柘溪塘入顧㑹浦白牛

   塘在青浦縣西南源自當湖來北流入蘇州府長洲縣界又小蒸塘大蒸塘俱西接此塘東入泖

   金澤塘在青浦縣西南三十五里東北接澱山湖其南爲章練塘源出蘇州府長洲縣

    之陳湖俱東南流入泖湖崧宅塘在青浦縣北自横泖北流 東折為界涇為孔涇為東施 浦

    為 管浦北為七匯港 為篠 涇通太倉州嘉定 縣五  色泉在華亭縣西南 相傳葛洪煉丹湖 上

    丹成投井中其水常五色  湧  泉在上海縣静安寺前又名沸井龍井在婁縣西北横

    雲山 本朝順治十七年禱雨有應建亭井上以祀八角井在婁縣西北其水通海𡻕旱投

    鐵𥳑於中能致雨俗謂陸氏外廚井輿地紀勝在陸氏宅旁




                     總纂官王廣䕃恭纂輯

                     前提調官張日章恭覆輯

                     校對官賀式韓恭校恭覆校

大清一統志

 松江府

︹古蹟︺華亭故城今縣治唐置元和志縣西至蘇州百七十里天寶十載吳郡太守趙居貞

  奏割嘉興海鹽崑山三縣地置吳地記地名雲間水名谷水海鹽故城在華亭縣南六

  十五里秦置漢書地理志㑹稽郡海鹽故武原鄉宋書武帝紀隆安五年孫恩北出海鹽高祖追而

  翼之築城於海鹽故治元和志漢時縣城陷為柘湖移於武原鄉後又陷為當湖移置山旁開皇元

  年縣廢地屬杭州武德七年地入嘉興 按舊唐書地理志寰宇記閇元五年復置治吳禦城今詳

  見浙江嘉興府内胥浦廢縣在婁縣西南梁置梁書侯景傳簡文初立分吳郡胥浦屬

  武原郡府志大通六年析海鹽東北境置地接胥浦因名尋省今為胥浦鄉在縣西南四十里又有

  古城在縣西南六十里疑卽故縣也青浦廢縣在今縣東北三十五里卽故青龍鎮也相

   傳唐天寶五年置宋梅聖俞有回自青龍呈謝司直詩九域志華亭縣青龍鎮續圖經孫權造青龍

   戰艦於此因名政和中嘗改名曰通惠洪邁夷堅建炎四年宣撫司周望退保姑蘇懼金兵來襲

   急走通惠鎮是也輿地紀勝青龍鎮去華亭五十里居松江之陰海商輻輳之所府志唐因其地控

   江連海置鎮防禦宋時又設監鎮理財鎮故有學有庫有倉有務有茶場酒坊水陸巡司後徙廢元

   時分置青龍新涇二巡司明洪武六年徙置新涇巡司於此嘉靖中置青浦縣尋復廢為鎮萬厯初

   又置縣於唐行鎮而青龍為新涇巡司治如故前京舊縣在華亭縣東南八十五里梁置

   陳書高帝紀永定二年割吳郡前京縣置海寕郡輿地紀勝前京城在華亭縣東南以近京浦因名

   天監七年築 按隋志平陳并入常熟考常熟去華亭西北幾三百里且中隔崑山疑隋志誤或

   别一城也築耶城在華亭縣東三十五里晉袁山松築亦名𡊮山松城輿地紀勝將軍堰在

   縣東北三十五里舊經云袁山松置白苧城在婁縣南五十里地生野苧因名俗名曰白苧

  金山城在金山縣界輿地紀勝金山城在華亭縣南府志在府東南八十里相傳呉越

  錢氏時築城為戍守處以南接金山而名城東十里許當潮勢猛急處有周公墩明嘉靖中倭攻衛

  城嘗登此今淪於海南武城在上海縣東南六十五里亦名闔閭城漢書地理志婁有南武

  城闔閭所起以備越太平寰宇記袁山松城東三十里夾江有二城相對卽闔閭所築以備越

  瀆城在上海縣北晉書永和中呉國内史虞潭修滬瀆壘以防海寇隆安四年呉國内史袁山

  松修滬瀆城備孫恩五年恩自海鹽進陷滬瀆殺山松太平寰宇記城在縣東北百里滬瀆江邊今

  為陂湖所衝已半毁江中府志滬瀆東西兩城東城元時陷於江中僅存西南一角西城在東城之

  西北旁有東西蘆浦俗呼為蘆子城今江流轉徙無復遺跡金山衞在今金山縣東北三

  十六里本故小官鎮南瀕海西連乍浦東接青村洪武十九年建衞設指揮使分置左右前後四

  千戸所兼領松江青村南匯等所 本朝順治四年改設衞守備兼置金山營參將城守雍正三年

   改置金山縣乾隆十五年裁衞守備○松江守禦所在華亭縣東南明洪武二年置 本

   朝康𤋮十七年省青村守禦所今奉賢縣治本宋青村鎭洪武二年置青村所嘉

   靖中增設把總防守 本朝康𤋮十七年省雍正三年析華亭置奉賢縣於此九域志華亭有浦東

   袁部青墩三鹽場府志浦東場在張堰鎮袁部場在華亭縣東南十四保青墩卽青村也海防考郡

   境三面環海金山當其南南匯當其北而青村為東南二面轉屈處與海中洋山相值南匯

   守禦所今縣治明洪武二十年設中後千户所 屬金山衛 本朝雍正三年置南匯縣於 此

   洙涇鎮卽今金山縣治一名珠溪鎮宋置大盈務元置巡司明初置稅課局 本朝初置泖

   橋巡司乾隆二十四年移縣城治此改巡司駐舊縣城上海鎮今縣治九域志華亭縣有

   華亭海舊志本華亭縣地舊曰華亭海後以人烟浩穰海舶輻輳遂成大市宋紹興中於其地置市

   舶提舉司及榷貨場曰上海鎮以地居海之上洋故名元至元中割華亭東北五鄉置縣唐行

   鎮今青浦縣治本上海縣地舊志元初有大姓唐氏居此商販竹木遂成大市明初置新涇稅課

   局徙治於此萬厯元年於此置縣呉王獵場在婁縣西輿地紀勝在華亭谷東方輿勝

   覧陸遜子孫遊獵於 此又名陸機茸故陸龜蒙詩云五茸春草雉媒 嬌 按縣有五茸城卽此

   皇馳道在婁縣西方輿勝覽在崑山南四里相傳有大堈路卽馳道也賜金園

   縣谷陽門外 本朝王鴻緒别墅康𤋮乙酉 聖祖仁皇帝南巡幸之   賜御書松竹扁

   額丁亥復    駐蹕焉鴻緒有詩恭 紀秀 甲園在婁縣秀野橋北本朝王頊齡别墅康

   𤋮乙酉    聖祖仁皇帝 南巡臨幸其地時藤花盛開    御賜蒸霞二 字越歳復   幸

   園中秋水軒頊齡繪圖紀   恩谷陽園在婁縣西南舊西湖上中有湖齋朱之純退休

   日涉園在上海縣城内明太僕卿陳所藴建中有竹素堂濯烟閣來鶴樓菉漪亭浴鳬

   池諸勝後歸於陸氏四方名士多觴詠於此露香園在上海縣城北隅明道州守顧名儒

   築穿池得石有趙孟頫書露香池字遂以為名顧氏組繡之巧寫生如畫世傳露香園顧繡

   有園在川沙廳城東隅明王觀光構中有十四景趙左為之繪圖南村草堂

   縣泗涇元陶宗儀隱居之地來德堂在金山縣治元吕良佐别業楊維楨有記清節

   堂在上海縣治内宋咸淳間董楷提舉松江市舶時建人服其清節故名百客堂

   匯縣下沙元瞿氏宴饗姻黨之室别有園池甚盛居竹書堂在青浦縣治元曹和甫宅

   方回作記趙孟頫書今碑在府學内改過齋在華亭縣東元末袁凱居此楊維楨有記

   彝齋在南匯縣下沙元詩人朱聽作詩好奇楊維楨名其齋以規之并系以銘安雅齋

   在青浦縣治元教諭曹慶孫讀書處烽樓在華亭縣東南太平寰宇記呉時望海處不礙

   雲山樓在金山縣張溪元楊謙隱居楊維楨有記雲錦樓在上海縣治北下瞰蓮池

   費雄夏月飲賓於此泳波亭在婁縣西明統志在崑山縣養魚池宋嘉祐間太常丞呉及宰

   華亭時建後令劉鵬增大之因民所譽榜曰思呉谷陽亭楊潛雲間志在華亭縣西門外

   五里宋乾道時建古華亭在婁縣西三國呉志陸遜傳拜撫邊將軍封華亭侯元和郡縣

   志華亭谷在華亭縣西三十五里陸遜陸抗宅在其側呉地記云谷周四二百餘里光淥亭

   在華亭縣泖湖上元謝伯理構為宴樂之所楊維楨有詩鶴唳亭在婁縣西二里今為接官

   醉眠亭在青浦縣青龍江上宋僧行中所築蘇軾名之小蓬臺在華亭縣百花

   潭上元楊維楨寓此别有拄頰樓草元閣明貝瓊有小蓬臺志閱耕軒在奉賢縣南橋明陳

   士傑田居方孝孺為詩序三味軒在青浦縣治元張麒以菰米蓴菜鱸魚三味奉親故名楊

   維楨作記萬卷軒在青浦縣青龍江上元莊肅聚書於其中梧溪精舍在青浦縣

   青龍江上元王逢避地之所中有蘿月山房㝠鴻亭小草軒逢自為記又有最閒亭在上海縣烏泥

   涇上逢後自青龍移隱於此葭川村莊在川沙廳高行鎮南明曹泰别業中有蟠龍岡

  徐秉哲為之記樂靜山房在婁縣九峯下元衞仁復之居王逢陶宗儀俱有詩泖上

  新居在青浦縣西佘山明施紹莘所居有三影齋衆香亭秋水菴(⿱曰奄)-- 罨黛樓語花軒春雨堂諸勝

  顧乃大為之記白石山寮在青浦縣東佘山明陳繼儒棲隱處雲間洞天

  城内府志宋錢良臣園方岳有百詠詩又岳所居為秋厓隱所薌林在華亭縣北五十里元徐

  九齡居此楊維楨有記顧野王宅在華亭縣東南輿地紀勝海鹽縣東有顧亭林有顧

  野王讀書堆又顧亭湖在華亭縣南三十五里野王居此府志在縣東南亭林鎮其北有湖湖南有

  林因呼顧亭湖亦曰顧亭林宋蘇軾有顧亭林詩今為寶雲寺衞涇宅在華亭縣東南蕭塘

  鎮今為崇福寺陸機宅在婁縣平原村卽古華亭谷舊志機宅在崑山下又别宅在谷陽門

  内今普照寺又有黄耳冢在華亭縣南二里事載𫐠異記袁山松宅在青浦縣泗涇晉隆

  安中山松為呉郡太守子孫遂居於此今其地曰崧子里水曰松塘章楶宅在青浦縣青龍

   江上宋神宗時楶監華亭鹽稅寓居於此築思堂蘇軾為記子孫遂家焉孔宅在青浦縣治北

   九里府志宋淳𤋮間居民浚河得碑云天寶六年黄池縣令朱氏葬於崑山縣全呉鄉孔氏宅西南

   其地有廟在慧日院側  孔子未嘗適呉意孔氏子孫僑寓宦遊於呉遂居此耳宅後侵於慧日

   院今院在孔宅涇北廟在涇南其相去頗遠或疑後人改作也 本朝康𤋮四十四年   聖祖

   仁皇帝南巡御賜扁額對聯各一顧謙宅在青浦縣東北崧子里水雲深

   處在華亭縣東南六十里明曹士璜居此貝瓊有記瓢湖小隱在青浦縣澱湖東元

   謝士安隱此任士林有序山舟在婁縣干山西麓宋周鏞及弟鎬所居元趙孟頫篆額陸居仁

   為之記鏞著述甚富宋末屢徵不出其子孫世居是山 本朝乾隆三十七年其裔孫厚堉以藏書

   獻   高宗純皇帝御製詩以賜並   賚佩文韻府因構亭其地恭奉   宸翰及

    賜書馬鶴坡在南匯縣西北輿地紀勝在華亭縣東七十里其地出鶴俗謂之鶴窠舊志在

  今下沙鎭一名鶴沙古窩在華亭縣元末陳珍所居創於宋咸淳初厯百餘年尚存故名楊維

  楨有

 ︹關隘︺海關在上海縣東北黄浦江南海商帆檣所集之地金山巡司在華亭縣東南

  六十里胡家港堡明洪武十九年自張堰鎮移置此小蒸村巡司在婁縣西三十六里

  青浦縣西南四十五里三面傍泖湖明洪武七年置今鎮屬青浦官屬婁縣南橋巡司

  在奉賢縣西三十四里明萬厯中置今因之金華巡司在金山縣東北三十六里金山

  衞 本朝乾隆二十四年移泖橋巡司駐此改今名黄浦巡司在上海縣西南呉淞

  江巡司在上海縣西北明洪武五年置今因之三林莊巡司在南匯縣周浦

  澱山巡司在青浦縣西珠街鎮新涇巡司在青浦縣新涇鎮亭林

  鎮在華亭縣東南三十六里宋乾道九年修瀕海諸堰因置監堰官於此又置金山巡司明廢今

   為商旅輻集之所葉謝鎮在華亭縣東南五十里明洪武𥘉置稅課局宏治十七年併入

   張堰又南為蕭塘鎮曹涇鎮在華亭縣東南七十 里界柘林金山之間縣丞 駐此柘 林

   鎮在華亭縣東南七十二里地近柘山明嘉靖三十四年為倭寇所據事平建堡置戍城周四里

    本朝增設守備防守沙岡鎮在華亭縣東北四十里卽古三岡之一與竹岡紫岡相去

   五里自府至上海道必由此風涇鎮在婁縣西南五十四里南接浙江嘉善縣舊置風涇

   驛於此一名白牛市四團鎮在奉賢縣北縣丞駐此陶宅鎮在奉賢縣西北十八

   里明設巡司及稅課局於此今裁張堰鎮在金山縣北亦名張涇堰自府城至金山孔道

   宋時置堰以捍柘湖入海之水明置稅課局今裁龍華鎮在上海縣西南十八里以龍華

   古刹著名漕河涇環其南蒲匯塘抱其北居黄浦大灣中烏泥涇鎮在上海縣西南二十

   五里接華亭界元置巡司及太平倉蘆子稅課局於此明洪武六年仍置稅課局今裁呉會

   鎮在上海縣西南五十里舊名呉匯元置鄒城巡司於此明裁閔行鎮在上海縣西南

   明洪武六 年置黄浦巡司 於此法 華鎮在上海縣西十八里下沙鎮在南匯縣西府

   志宋建炎中置兩浙都轉運鹽使司治下沙場兼置下沙鹽場元遷周浦鎮明正統二年又遷於新

   場鎮在下沙場南九里一名南下沙場泗涇鎮在青浦縣東三十七里傍泗涇塘

   寶鎮在青浦縣東南四十五里居華亭之東北上海之西南為三縣分界處前臨蒲匯塘商旅

   輻集明初置稅課局 本朝設縣丞駐此金澤鎮在青浦縣西南三十五里東南通長泖元

   設澱山巡司明初移於珠街鎮朱家角鎮一名珠街鎮在青浦縣西十里商賈輳集為邑

   巨鎮明初移澱山巡司於此今因之趙屯鎮在青浦縣西北二十七里趙屯浦上以宋高宗

   南渡屯兵於此因名又名漢城里舊有巡司今裁盤龍鎮在青浦縣東北盤龍匯

   渡鎮在青浦縣東北五十里呉淞江南岸北岸屬太倉州嘉定縣界八團鎮在川沙廳

  東明設南蹌巡司後廢 本朝增設參將守備等官駐兵鎮守商賈輻輳為廳巨鎮廣富林

  市在青浦縣東南神山下為入郡孔道南接婁縣界梅源市在上海縣西北三十六里

  地名王庵其地方幅十餘里土人俱植梅花時香聞數里白龍潭在婁縣西門外縣丞駐此

  雲間驛在婁縣西門外潤澤橋西明洪武初置三十年改為遞運所又舊有風涇上海二驛

  皆廢又有西湖驛在府治東鳯涇驛在鳳涇鎮俱宋置明裁

 ︹津梁︺東震橋在華亭縣治東本名虹橋宋政和中建亭其上改名鎮橋雲間第一

  橋在婁縣西南八里跨古塘浦上宋建秀野橋在婁縣西五里跨沈涇塘石湖橋

  在婁縣西跨石湖塘明初建百曲橋在奉賢縣東南跨百曲港萬安橋在金山縣

  西南三十六里明𥘉建為江浙往來孔道學士橋在上海縣黄浦口明陸深建百步

  橋在上海縣龍華寺東跨百歩塘上呉淞江橋在上海縣北一名關橋跨江上

  將軍橋在南匯縣周浦鎮相傳袁山松部將李松居此因名啟秀橋在南匯縣周浦

  鎮東南為南北諸水㑹處棣華橋在青浦縣東門内跨横泖祥澤橋在青浦縣東南

  一名塘橋元至正中建東北通上海及太倉州嘉定縣西北通蘇州府崑山縣最為要道鳳凰

  橋在青浦縣東南跨顧㑹浦萬柳橋在青浦縣東北青龍鎮東一里萬柳隄上横涇

  渡在奉賢縣亭林鎮南接華亭縣界

 ︹隄堰︺郎家橋堰在上海縣東門外以縣南肇家浜引黄浦水直貫城中故築堰於浜口以

  防潰海塘府志上海南匯奉賢華亭金山五縣濱海舊有捍海塘相傳唐開元中創築東

  北自太倉州寳山縣迤西南至浙江海鹽縣澉浦互三百三十里高如城垣内外皆有塘溝相夾内

  曰運鹽河又曰横港外曰塹濠又曰䕶塘溝前代屢經增修宋乾道七年知秀州邱崈奏修華亭瀕

  海十八堰以禦鹹潮元大德五年築華亭縣捍海至正二年增築塘一千五百三大明成化八年

   知松江府白行中督修華亭白浙江海鹽抵上海界築三萬四千七百六十餘丈又為外隄起戚漴

   至浙江平湖縣界五十三里上海自華亭抵太倉州嘉定界築一萬七千七百四十八丈萬厯三年

   復修十二年築外捍海塘崇禎七年於漴闕建捍海石塘二百八十九丈十三年復建石塘二百六

   十三丈 本朝順治七年塘圮復修康𤋮七年修築圮缺共二千二百丈雍正二年修内外捍海塘

   工末半海溢    世宗憲皇帝命尚書朱軾馳勘六年    詔發帑金興修悉易土為石築塘

   一千八百七十五丈十二年復築外䕶土塘一層工力完固而安瀾永慶矣日赤港石

  閘在上海縣西六里又有薛家浜石閘在縣東南門外俱明萬厯中置黄浦口閘

   海縣東北黄浦口本朝康𤋮十二年建

 ︹陸墓︺︹漢︺陸閎墓在華亭縣西北四十里陸康墓在婁縣 西北二十 里笮 融

  墓在上海縣北亭鄉其旁有笮墓涇︹三國︺︹呉︺陸抗墓在婁縣西北二十二里

  陸瑁墓在婁縣西北二十二里陸遜墓在婁縣西北二十三里太平寰宇記崑山

  有呉相昭侯陸遜墓諸葛瑾墓在奉賢縣坍石橋西 本朝雍正九年知縣舒芬於其墓

  得殘碑因重為立石︹晉︺陸機墓在華亭縣西北二十五里又青浦縣治北三十里有高邱

  舊呼陸丞相墓明嘉靖中土人見墓上有一金蛇盜伐其冢得古器甚多後聞於官悉捕治命封其

  袁山松墓在上海縣長人鄉相傳山松既被害其郜下李祥收骸骨葬之於此︹唐︺

  顧謙墓在青浦縣崧子里︹宋︺詩人儲泳墓在南匯縣西北周浦鎮︹元︺

  三高士墓在婁縣西北干山東麓三高士為楊維楨陸居仁錢維善孝子徐誠

  墓在南匯縣長人鄉貝瓊志翟霆發墓在南匯縣西北下沙鎮秦裕伯墓

  在南匯縣淡井廟北︹明︺袁凱墓在華亭縣東門外賢游涇上墓傍有白燕庵陸樹

  聲墓在華亭縣北城壕之北三節婦墓在上海縣東肇家浜葬主簿李從吉妻劉

  氏二女唐文祥妻妙貞沈源妻妙堅

 ︹祠廟︺唐宋忠良祠在府城南祀唐平章侍郎陸贄宋丞相李綱王忠毅祠

  在府城普照寺西祀 本朝江南提督王之鼎康𤋮四十六年   聖祖仁皇帝御賜純忠遺愛

  沈文恪祠在府城興聖寺後祀 本朝侍郎沈荃康𤋮年閒   聖祖仁皇帝賜

  扁額曰清慎勤曰格物曰落紙烟雲曰飛霞舊德又   賜對聯曰兩幅彩箋揮逸翰一聲寒玉

  振清胡公祠在府學西祀元教授胡存道董文敏公祠在華亭縣城内

  卽棠溪書院故址祀明董其昌 本朝康𤋮四十四年   聖祖仁皇帝巡幸松江   御題

  芝英雲氣四字額三烈祠在華亭縣城内祀明烈婦陳氏許氏烈女楊氏父子忠

  孝祠在華亭縣學東祀明馮思及子行可楊允繩父子顧侍郎祠在華亭縣東南

  亭林鎮祀陳顧野王方正學祠在華亭縣治西明萬厯中建祀方孝孺 本朝康𤋮中重

  修   聖祖仁皇帝賜額忠烈名臣夏周二公祠在華亭縣治西南祀明周忱夏

  三賢祠在婁縣七星橋側舊為范文正祠明崇禎時以范履冰范純仁合祠二俊

  祠在婁縣西北崑山上祀晉陸機陸雲衞文節祠在奉賢縣西北蕭塘鎮祀宋衞涇明

  崇禎間移建城内羣忠祠在上海縣城内祀明上海縣丞劉東陽建平縣丞宋鼇鎮海衞

  指揮使武尚文浙江鎮撫呉賢鳳陽散官丁爵邑人楊鈿等六人皆嘉靖間死倭難者築耶

  將軍祠在上海縣南長人鄉祀晉袁山松黄道婆祠在上海縣西南烏泥涇上

  道婆本鎮人初淪落厓州元元貞間附海舶歸閩廣多種木棉紡織為布名曰吉貝道婆最善是業

  州里宗之因教以制造捍彈織紡之具錯紗配色綜線挈花之法利被一鄉及卒鄉人趙如珪立祠

  祀之張之象有記忠勇祠在南匯縣城内祀明死倭難邑人李府及其二子香黍

  公祠在南匯縣東一團鎮祀明巡鹽御史葉永盛四賢祠在青浦縣南神山祀晉陸

  機陸雲張翰陳顧野王海忠介祠在青浦縣南祀明海瑞喬公父子祠

  在川沙廳治之川沙堡祀明贈潞安府同知喬鏜及子雲南副使木輔國將軍廟

  亭縣治西南祀呉陸遜陸抗古境廟在青浦縣臨泖相傳元兵至泖上有老人指示他往

  居民𫉬免殺掠以為神祐故祀之

 ︹寺觀︺雲峯寺在府城妙明橋西北舊為北道堂名勝志宋乾道中建北道堂於北禪寺卽此

  也元為本一禪院 本朝康𤋮四十四年   賜今額禪 定寺在雲峯寺東本名瑞應院

  宋淳祐初建 本朝康𤋮四十二年   賜今額   聖祖仁皇帝御書般若相扁額

  雲寺在華亭縣城内本顧野王故宅有元牟巘重修寺記趙孟頫書碑寶相寺

  雲間志在華亭縣西南唐乾符初建超果寺在婁縣西本名長壽寺唐咸通中建宋改今額

   本朝康𤋮四十四年   聖祖仁皇帝御書虹光勝蹟四字明行寺在奉賢縣南橋

  鎮五代晉天福初建宋太平興國中賜額法忍寺在金山縣洙涇鎮唐成通中建松隱

  寺在金山縣松隱鎮元至正閒建趙孟頫書松隱二字因以為名龍華敎寺在上海縣

  龍華村相傳寺塔為呉赤烏年建靜安寺在上海縣滬瀆上舊為重圓寺宋大中祥符改

  今額周弼有記名勝志寺有綠雲洞兩旁雜植檜竹桐柏趙孟頫扁以是名楊維楨為志華嚴

  院在上海縣西南六十里後梁開平初都水使者錢綽建宋治平中賜額為明心教寺寺有石函

  觀音像禱求響荅吉雲寺在青浦縣青龍鎮舊名隆福寺唐天寶間建其北有隆平寺俗

  稱南寺北寺宋陳林記米芾書 本朝康熙五十二年   聖祖仁皇帝南巡   賜今額

    御書精嚴夀相扁額仙鶴觀在華亭縣南朝真橋東宋紹興中建長春道院

  在華亭縣南門内集仙橋北元大德中建太素道院在華亭縣南門外元至正中建中有

  雲巢為楊維楨錢惟善周之翰遊處崑山塔院在青浦縣卽今小崑山泗洲塔院宋乾道

  初建 本朝康𤋮四十四年   賜奎光燭泖扁額樵 隱庵在金山縣本朝康𤋮四

  十四年   賜禪林宗宿扁額綠雯庵在川沙㕔治東旁有大銀杏一株圍數抱高十

  餘大昏夜懸燈海船望以收口真境庵在川沙㕔高行鎮西北宋端平初建

 ︹名宦︺︹三國︺︹呉︺顧雍呉郡人弱冠為合肥長後轉任婁令有治績︹晉︺袁山松

  陳郡人少員才名為呉郡太守孫恩亂山松守滬瀆城城陷𬒳害其將李祥收尸葬焉︹唐︺張

  聿琅邪人宰華亭政治懍然吏民有犯書之於籍許以自新再犯則勘籍杖之府吏有所需則榜

  邑門曰府以某事下縣索某物若干期某日齊足民感其誠供輸無敢後嘗有以干乞為業者入其

  界曰此政不可撓遂抵他境︹宋︺錢貽範彭城人慶厯中知華亭縣講求水利開顧㑹浦

  盤龍塘趙屯崧子大盈諸水民受其利呉及靜海人皇祐間知華亭縣時旱蝗及禱於横山

  得雨蝗亦避境至秋大稔乃教預修水利以待淫潦明年大水阡陌堅完溝洫通利復稔如初比三

   年家給人足劉鵬瑞金人元祐間宰華亭下車日先修庠序次立教誡以至簿書期㑹各有

   條理在官不十旬一境告治絃堂艮閣三山亭思呉堂皆其所作黄瑀閩縣人紹興中權華

   亭縣𡻕凶瑀詣常平使者發廪以賑使者謂須俟奏報瑀曰民命在旦夕苟可生之雖得重罪不悔

   退卽發粟賑給全活甚衆劉俁紹興末知華亭縣邑賦孔亟俣謁臺府願寛假三月乃歸治洒

   政損關徴不三月課入自倍逋賦以償海濱有泰山鹽鐵蚌港三堰俱不治俁作隄障水灌田六萬

   監華亭稅被檄視潦舟行民田中有監司圭田吏不敢以潦聞曰水潦爲患上供

   且應復况圭田乎盡復其租常平使者聞而奇之楊樗年丹徒人淳𤋮間知華亭縣華亭

   賦重歳饑民不堪命乃盡蠲賦人之無藝者以私帑代輸提㸃刑獄司檄繫平民十餘爲强盜廉得

   其情卽釋之吏請須報公曰民以盜繫少稽則生理蕩矣吾甘以故縱𫉬戾母使吾民之及此也

   邱崈江隂軍人孝宗時知華亭縣捍海堰廢且百年鹹潮歲大入壞濱海田蘇湖皆被其害崈

   至奏剙築三月堰成三州舄鹵復爲良田孟文龍亞聖公裔監華亭船場時賈似道柄國百

   僚悉墮法守文龍盡職不少怠黄震慈谿人寶祐中調吳縣尉攝華亭皆有聲︹元︺僕散

   翰文至元末知府事奏析華亭東北爲上海縣請以府直隸行中書省在任愛民如子秧滿歸

   民匝道咨嗟流涕翰文乃慰謝之張之翰邯鄲人以翰林侍讀學士出知松江府歲荒奏

   除民租十萬餘石趙知章睢陽人松江運鹽分司至元間兩浙鹽税計引四萬後松江一

   郡至十萬有奇民大困知章以廉律已諭富者出財貧者傭力財力相資課以大集焦榮

   人知松江府平役法修水田復義倉趙孟頫爲撰神道碑申杲真定人皇慶元年知松江府以

   忠信仁厚爲治隨事悉心百廢修舉濟南張養浩爲撰去思碑載其事從子秉禮元統元年知府事

   亦有善政士民刻石頌徳謂之棠䕃碑張如砥厯城人延祐元年上海縣潔已愛民三

   年秋浙西大水壊禾稼行省檄縣徵賦如常如砥力爭得減明年春大饑復白於省發粟賑卹以清

   鄧巨川真定人至治初為上海丞縣境瀕海穀不宜稻農惟樹藝豆麥而有司徵收概

   科秔米有力者轉糴以輸貧則破產流徙責里正代償巨川知其弊上其議於行省請易米以豆麥

   泰定二年始聽以豆麥準著為令汪從善婺源人知松江府松江濱海春夏水溢田不受

   種藝秋潦穀且不實從善飭縣築隄防水親授方畧城西南有晉陸瑁魚池從善新之更名西湖書

   塾設掌祠置𥙊田招師弟廪膳之俞師魯婺源人至治中除松江府知事有政績民為之

   歌曰俞公未來案牘分投吏饞而欺俞公既來官僚怡怡吏飽而嬉惟其黒幘使我心惻何蒙

   泰定間尹上海貧而能廉家奴十餘口屑麥作粥以食歲歉請發粟賑貸民頼以全張德昭

   邢臺人至正七年尹華亭歲澇都水使者勒取有秋狀德昭固爭至投所授勅求去使者乃止錢衮

   為八字頌刻之郭門曰公平廉明勤儉慈讓時謂實錄劉輝開封人至正中為上海尹勸豪

   右出粟行常平法置社學百六十餘所修鄉約禮有兄弟爭財連歲不決輝召諭之皆感泣而去

  王至和樂安人至正間知松江府興學校重農事考釋奠禮制執事者冠服刻栽桑圖以敎

  民嘗歲饑盡發常平粟復勸富人出粟鈔賑卹之凡活饑民二十五萬口有奇禮部尚書于文傅有

  胡存道諸暨人至正中為松江府學訓導苗兵亂將焚學舍存道叱賊曰吾與學存亡

  若卽殺我我學不可燬也賊怒刃之遂罵賊而死何緝泰州人至正末知上海縣興學校勸

  農桑毁淫祠斥巫覡明刑正法勸善懲惡民俗以變︹明︺蕭九萬南昌人洪武間知華亭縣

  嘗書容忍思慮四字疏其義揭門屏聞以誨訟者疏陳民弊五亊忤㫖被逮臨刑齧指血錄詩報母

  云微臣斬首丹心在尚有英魂返故鄉周繼瑜洪武末為松江同知燕師渡江瑜募兵勤

  王不克械至京磔於市 本朝乾隆四十年   予謚烈愍侯端盱眙人永樂中授金山衞

  指揮同知十六年倭寇入犯端巷戰被重傷復招散卒進戰焚賊船十餘艘賊不得歸遂盡殲之

  黃子威進賢人永樂中知松江府居身廉潔治民有方歲大水躬履鄉邑賑救民忘其災以

   母憂去官宣德初已更三守民猶念之乞還任帝從之治行益著魏驥蕭山人永樂中授府

   學訓導督課精勤每夜分自攜茗粥勞問諸生感激自奮多成就王源龍巖人水樂中為松

   江同知奏捐積逋數十萬石平反冤獄時稱神明趙豫安肅人宣德中知松江府與民休息

   雖㷀獨亦得諸府言情擇民謹厚者為吏訓以禮法每訟者至好言諭之曰明日來逾宿忿漸平止

   不來故有松江太守明日來之謡在職十年清靜如一日張楨正統中上海縣丞撫字有方民

   乞於巡撫周忱奏用為上海知縣政聲大著王衡稷山人成化中知松江府清嚴公正人不

   敢干以私止息嚚訟囹圄數空民運糧至𤓰州淮安交兌者苦官軍摧剝有司不敢言衡疏其弊請

   就支於本倉且劾總兵官不戢軍士有㫖約束而二運皆停中貴人以織造至松多所需索衡以法

   裁之皆斂手不敢肆興學校重經術賓禮賢俊諸生見者無長幼與之均禮在官七年清介如一日

   樊瑩常山人成化中知松江府前知府王衡廉明威惠瑩操行與之並而劑賦役祛姦蠧過之

  頌聲翕然聶豹永豐人正徳中知華亭縣濬境内諸塘港民不苦水復業者三千餘戸

  洛書莆田人嘉靖初知上海縣縣民善訟爲擇鄉老以時勸行遜讓而懲其不率期年訟漸息

  設義冢社學社倉規制悉備尤善摘發姦伏一邑號爲神明劉東陽四川人嘉靖中上海

  縣丞倭黨蕭顯來寇追擊之於太平寺衆潰走遇害方廉浙江新城人嘉靖中知松江府時數

  歳中倭連至增陴浚塹建歒樓爲守禦計賊不𫉬逞上海故無城亟議築之賊猝至竟賴以全又立

  賞格募健兒俾自保聚遣客兵過半閭里婁然何繼之廣東人嘉背中知松江府時歳大祲

  繼之發賑平糶安集流亡全活者甚衆俞大猷泉州人嘉靖間爲南直隸副總兵駐金山

  衞始至兵不滿三百乃權集河船土兵扼險守要明年海寇攻金山禦郤之旋將永順兵禦賊王家

  涇又以閩兵戰陸涇壩皆大捷柘林之賊遂空已復破賊於吳淞江三板沙茶山洋江南賊盡平

  許維新堂邑人萬厯間知松江府明敏廉幹政持大體風俗爲之一變維新於兵獄錢殺無

   不通曉吏抱牘次第待署而已然深察民隱虚懷聽受未嘗簡忽與士大夫往還必訪政事得失閭

   閻疾苦秩滿父老設生位道旁供明鏡止水以送之彭長宜海鹽人崇禎中知上海縣時浙

   西民變巡撫遣乒戍川沙修怨者告捕益急長宜口民變非盜賊比有司治之足矣遂撤兵分别昭

   雪𫉬免者甚衆民逋賦多畏鞭北恒賄吏祈免而賦益不登長宜第省其羡入勸諭速輸勿予杖民

   間感悅賦入倍他日方岳貢穀城人崇禎時知松江府海濱多盜獲輒杖殺之東南臨大海

   海水時齧土為禾患易以石隄二十里遂為永利郡漕數十萬石而諸倉乃去城五里為築城䕶之

   凡救荒助役繕城課士咸有成績舉卓異者數以督賦不如額十四年不得調岳貢安之士民亦惟

   恐其麥而炫高明人崇禎間知上海縣歳旱率吏民步禱有龍見於龍華雨立至明年

   春麥秀兩歧有虎暴旋卽遁去坐事免百姓罷市詣臺乞留而炫固辭始聽去繪圖四以紀徳政龍

   見甘雨歧麥虎渡河也眭明永丹陽人崇禎中華亭教諭大兵下松江明永題詩明倫

  堂投繯死

 ︹本朝︺楊之易應山人順治二年任松江同知提督呉勝兆謀逆之易不從被殺之易楊漣子

  也康𤋮年間奉   㫖贈卹傅世烈奉天人順治三年知松江府值呉易遣其黨窺松江

  西倉城率兵往襲之擒獲多名以功遷徽寕道未行時呉勝兆叛養死士困鬬甚力世烈冒鋒刃直

  前衆披靡盡殺賊黨擒勝兆以身受重創逾時卒事   聞加贈卹廕閻紹慶魯山人順

  治六年知上海縣屏斥姦宄徵輸有法毎大寒暑不笞一人而賦自辦十二年海寇犯境鎮弁王璟

  誣縣民通寇紹慶詣臺使力保之全活甚衆有海邦讞畧一百六十條李復興濱州人康

  𤋮三年知婁縣郡民舊苦里役逃亡相屬復興立均田均役法悉罷年首甲首諸名知府張羽明請

  於巡撫韓世琦使松郡諸屬皆用其法郡人為祠祀之白龍潭上任辰旦蕭山人康𤋮六

  年知上海縣敏於聽斷修呉淞閘十月而工成民不病役上海没水田六十餘畝賦額未除輸者輒

   破家前官屢勘不得實辰旦曰往來泥沙中按册釐其荒者籍上得減除額徵有差史彬

   人康𤋮十六年知婁縣時均田均役初行籍以中飽者頗言未便賴彬力持其說事乃定在婁三載

   省刑恤訟崇文教勤賑卹禁火耗革濫差民愛之如父母有一輪明月萬里清風之頌張庚

   惠來人康𤋮二十七年知青浦縣修學宫復尊經閣縣多姦吏庚繩以法使不得逞民間疾苦無隱

   不達年餘罷去民攀留者填塞城闉不得出乃築惠來書院居之俞兆岳海寕人雍正元

   年除松江同知免浮糧築海塘土易以石巡撫李衞查勘海塘疏言惟俞兆岳所築工程合式十年

   秋颶風海溢松江新塘無害周中鋐山陰人知華亭縣政簡而不弛刑協而不煩雍正二

   年邑被水災力請賑濟多所甦全四年知松江府㑹濬呉淞江於劉家河築堰地近海洪流雄悍薪

   楗難施堰未成舟覆没於水事  聞贈太僕卿   賜祭葬欽連長興人雍正三年知

   南匯縣時縣新設事皆創始連規畫井然廉明强幹愛民如子再任再罷縣人至今尸祝之

   仁行濟寕人雍正十三年知福泉縣性和而介遇事裁決必親不假手幕僚胥吏一切徴賦隨

   其物力之便完及限額而止民無差擾輸納踊躍乾隆六七兩年奏銷十分全完通省所未有也

   周隆謙天津人乾隆十六年知青浦縣首建義塾加惠童蒙民有不馴者喻以理無不洗心

   革面徵漕無勺合贏躬親較視胥吏不得緣以為姦在任三年謳歌載道調任去百姓如失慈父母

   許治雲夢人乾隆二十二年知華亭縣自奉儉約徵漕無絲毫沾潤尤講求水利田資灌

   溉民甚德之龎作棟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知金山縣綜覈名實不濫不苛錢糧出納尤

   能潔已奉公制府尹繼善條陳漕政有倣照龎今收漕之語









                          總纂官王廣䕃恭纂 輯

                          前提調官張日章恭 覆 輯

                          校對官賀式韓恭校恭覆校

大清一統志

 松江府

︹人物︺︹三國︺︹呉︺陸遜呉郡人始仕幕府厯右䕶軍鎮西將軍封婁侯昭烈帝率大衆向西

  界權命遜爲大都督破其四十餘營改封江陵侯諸葛亮秉政與權連和時事所宜權輒令遜語亮

  並刻權印以置遜所赤烏七年爲丞相疏陳太子正統魯王藩臣當使寵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相

  安權責讓遜憤恚卒陸瑁遜弟好學篤義公車徴拜議郎選曹尚書孫權欲親征公孫淵𤦛上

  疏諌權嘉其詞理端切遂不行陸凱遜族子赤烏中除儋耳太守討朱崖有功遷建武校尉討

  山賊克捷累拜征北將軍領豫州牧孫晧寶鼎初遷左丞相時政事多謬凱上書諫義形於色表疏

  皆指事不飾忠懇内發陸允凱弟爲尚書選曹郎太子和聞其名待以殊禮㑹魯王霸與和

  分爭隂相譖搆允坐收下獄楚毒備至終無他辭赤烏十一年交部騷動以允爲刺史安南校尉喻

   以恩信務崇招納渠黨出降交城清泰徴為西陵都督封都亭侯陸抗遜子拜建武校尉建

   衡二年都督信陵西陵諸軍事聞都下政令多闕數上言陳事宜破西陵誅步闡貌無矜色得將士

   歡心拜大司馬荆州牧卒︹晉︺陸機抗子少有異才文章冠世慨呉之亡乃著辨亡論二篇太

   康末與弟雲俱入洛張華見之曰伐呉之役利𫉬二俊累遷太子洗馬著作郎厯中書郎時齊王冏

   矜功自伐機作豪士賦以刺成都王穎表機為平原内史假後將軍軍敗穎怒收殺之所著文章二

   百餘篇行於世陸雲機弟性情正有才理與兄齊名號二陸為浚儀令一縣稱其神明厯中書

   侍郎成都王穎表為清河内史兄機敗並收殺雲所著文章三百四十九篇又撰新書十篇並行於

   陸喜瑁子機從父兄少有聲名好學著書百篇又作西州清論傳於世︹宋︺衞膚

   敏華亭人宣和進士累官祕書省校書郎命假給事中使金旣至知金兵已舉不為屈斡喇布遣

   人約相見欲使之拜膚敏曰兩國之臣相見而用君臣禮是北朝一國而兩君也長揖而人以語折

   之爲所留靖康初始還高宗時遷衛尉少卿建議山東淮南諸路徙民入城爲清野計命大臣留守

   汴京車駕早幸江寕帝頗納之遷中書舍人凡命令不合公議者率封還之累遷禮部侍郎卒 斡

   喇布舊作斡離不今改正儲泳華亭人居周浦有詩名精陰陽五行通儒元理著有祛疑說弟

   溒亦以詩名柳約華亭人大觀進士深於經學大爲儒者師慕靖康初權殿中侍御史論三

   鎮不可棄高宗時金人大入列郡震恐莫有奔問官守者約於横潰中屹保孤城悉力捍禦擢權戸

   部侍郎未幾以敷文閣待制食祠祿卒約天性至孝母病泣禱於天願損已壽以益親母尋愈

   應符華亭人謹身飭行爲鄉里推重咸淳中登進士授衢州司户參軍㑹宋亡遂隱不仕族人

   光遠以進士辟監華豐莊改軍器監簿宋亡亦不仕云謝國光華亭人宋亡不仕元治書

   侍郎程鉅夫奉詔使江南搜訪遺賢以國光薦杜門稱疾堅辭不赴棲隱終身衞富益

   人宋亡設壇祭文陸死事諸人詞極悲愴隱居教授不應有司之薦後攜子避地霅上卒年九十有

   ︹元︺任仁發華亭人世居青龍年十八舉於鄉元兵南下主帥見而器之委招安海島

   引爲青龍水陸巡警官累遷貳都水監凡水議皆仁發主之任守宰具奏政績後以浙東道宣慰副

   使致仕著有水利書十卷行世周之翰華亭人幼穎悟博究羣書尤通象數之學有乾坤闔

   闢天地生成陰陽變化山川流峙四圖并贊以發明其奥講授於鄉以終陸居仁華亭人泰

   定中舉於鄉工詩古文與楊維楨錢維善遊殁同葬干山號三高士墓湯文英華亭人世

   篤孝友八世同居至元間表其閭復其家姚玭華亭人至正中奉母避亂屢瀕於危及母遇疾

   暮夜思食魚無從得家養一烏甚馴⿰扌⿳丆⺝⿱冖友-- 擾玭諭以意卽飛去攫一魚至人咸稱異行省聞而辟之以親

   老不徐初華亭人早喪母父信後母讒初事之益謹父悟曰汝吾孝子也後母子長不事

   事𥘉愛之不衰至正中浙右警初糾率鄉勇數千禦寇或誣其有異志縛送泖上軍初厲聲曰我欲

   反率斥鹵氓蹈海去矣尚能戴我頭見將軍乎將軍欲率土有民必歸諸正天下烏有自首賊也帥

  壯其言釋之薦以官卒不赴彭汝器上海人博學有史材嘗評宋史謂杜后遺命立太宗

  與宋宣公舍與夷而立穆公同為貽亂於後太宗問傳代之事趙普知為太宗謀而不知為太祖謀

  欺天之罪不可逭神宗將崩宣仁后預製小黄𫀆以備倉卒立哲宗稱宋賢后當以宣仁為首餘悉

  𩔖曾遇華亭人博學敏文辭尤𮟏七書工筆札以薦授安吉縣丞致仕與王昭大詹潤徐順

  孫同遊齊譽時稱雲間四俊吕良佐上海人好學有才氣與楊維楨陸居仁遊嘗為應奎

  文㑹至正兵起總帥欲板為華亭尹辭請以白衣議事帥賢之因俾自集白甲保障鄉里全活者千

  ︹明︺沈德四華亭人祖母病割股肉療之卽愈已而祖父病又割股以進亦愈洪武中

  何廣上海人洪武中以明經知任邱縣卓有惠政升江西僉事再升湖廣參議所至皆著

  能聲嘗著律解辨疑法家宗之袁凱華亭人博學有才辨洪武間薦授御史武臣恃功驕恣凱

  上言請於都督府延通經學古之士令諸武臣於都堂聽講或罹過悞宜加矜恕帝納其言凱工詩

   有盛名嘗在楊維楨座賦白燕擅場人稱之為袁白燕陸宗善華亭人洪武中以實學高

   行舉於鄉再令劇邑所至有惠政善為詩流麗雄偉而不忘歸正書法亦清勁子顧言顧行並有詩

   沈度華亭人成祖初詔部簡能書者入翰林度與其選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祕府頒

   屬國必命度書遂由翰林典籍累遷侍講學士弟粲亦以工書為中書舍人擢侍講終太常少卿兄

   弟並篤孝友為士林所重管訥華亭人工詩能文有蚓竅集評者謂與袁景文並駕夏衡

   華亭人永樂中累官至太常卿成祖北征宣宗討武定州皆預扈從衡莅事内閣最久謙厚縝密未

   嘗泄禁中語廉靜寡欲公退閉門獨坐泊如也衞青華亭人由薊州百戸改山東備倭永樂十

   八年蒲臺妖婦唐賽兒作亂青方屯海上率千騎晝夜馳至城下大敗之帝聞賜書勞青擢山東指

   揮使英宗立進都督僉事青有孝行善撫士卒居海上十餘載海濱人請於朝立祠祀焉葉宗

   人華亭人永樂中知錢塘縣縣為浙江省㑹徭重豪猾有力往往搆黠吏得財役貧宗人令民自

   占甲乙書於策以次簽役按察使周新嘗潛入其室見厨中惟魚腊一裹歎息去明日召宗人共食

   飲至醉用儀仗導之歸時呼為錢塘一葉清黄翰華亭人永樂進士授江西按察僉事升參

   議改參廣東厯山東按察使罷歸卒翰為人豪俊多權畧嘗聽政都察院有疑獄一問卽決居官所

   至能舉職江西人以左道或衆廣東畜蠱毒採生殺人皆捕誅之俗為一變其為文豪健敏捷未嘗

   起草字畫亦道勁行草題署得名⿰氵専 -- 溥華亭人正統進士試薔薇露詩稱旨授檢討厯南京

   吏部尚書致仕卒諡文通溥少有文名既擢第聲譽勃起嘗與楊一清論學一清韙之又與巡撫周

   忱論便民條約復移書當事論積荒召佃煎鹽水次倉四事多見施行弟博亦有文名夏寅

   華亭人力學工詩正統進士累官南京吏部郎中成化初考滿入都上陳時政多議行厯浙江右參

   政處州民有苦虐政走聚山谷者曰須夏公來乃歸寅檄至果散終山東右布政使寅清直無黨援

   嘗語人曰君子有三可惜此生不學一可惜此日聞過二可惜此身一敗三可惜世傳為名言

  說華亭人天順進士厯刑部員外郎成化中督浙江學政力拒請託校士有聲孝宗立累官吏部

  侍郎嘗兩攝選事衆稱公允遷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吏兵二部尚書以年老乞休卒贈太子太保諡

  唐珣華亭人天順進士知合州屢遷福州知府厯順天府尹善治劇豪强戢服再擢右都

  御史總督兩廣軍務討平江盜賜勅嘉勞卒於鎮廣人思之不衰張祚華亭人景泰進士授

  御史遷廣東按察僉事廉慎精密嶺表信服之㑹韓雍討蠻寇以祚有才識檄使從征大破靈山縣

  及高廉二州諸賊祚雖用兵不樂以武節見新興新㑹民多通盜東莞土豪倡亂皆解散之誅首惡

  而已擢河南副使致仕歸王霽上海人成化進士知黄州府民愛戴秩滿賜誥旌異宏治初為

  太僕卿以馬政廢弛奏行士事宿弊悉釐畿輔山東河南逋課馬至萬餘匹請令折價公私便之用

  薦巡撫山東益有聲終大理寺卿張弼華亭人成化進士知南安府毁滛祠建社學士民為

  立祠弼善詩文工草書張東海之名流播外裔有鶴城東海渚稿曹時中華亭人成化進

  士授刑部主事厯雲南僉事單車之官以治行聞宏治中遷浙江副使屏絶苞苴威令大行為人端

  謹和易至析義理臨事機權衡可否確然不能易工詩及書遭喪廬墓有芝産焉都御史林俊嘗舉

  以自錢福華亭人宏治庚戌試禮部廷對皆第一授修撰詩文藻麗敏妙登第後名聲烜

  赫逺近以牋版乞題者無虚日顧清華亭人宏治時鄉試第一成進士授編修正德初劉瑾柄

  政清獨不與通出為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擢禮部右侍郎與尚書毛澄請建儲宫罷巡幸疏凡

  數十上嘉靖初以南京禮部侍郎進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張鳴鳳上海人宏治進士正德𥘉

  官御史劾大僚張元貞等六人復與同官葛浩等疏留劉健謝遷諫用劉瑾馬永成等下詔獄予杖

  削籍後起湖廣僉事進副使鳴鳳初令永康有政績在湖湘治復最以母憂歸卒陸深

  人宏治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世宗時進詹事掌翰林院卒諡文𥙿深少與徐禎卿相磨切為文章

  有名工書博雅為詞臣冠曹閔上海人知沙縣事被徵民號泣攀留累日不得去官御史與張

   鳴鳳等同得罪後當起官以養母不出母終枕塊得寒疾死張宏至弼子宏治丙辰進士

   授刑科給事中十二年陳初政漸不克終八事皆切時弊時親王之國所次舍悉多耗費宏至力言

   之為稍裁損孝宗晚年從廷臣請遣官覈騰驤四衞虚冒弊尋中止宏至抗章爭卒覈之武宗立以

   戸科右給事中奉使安南還遷都給事中卒潘恩上海人嘉靖進士知鈞州有聲厯撫河南

   著威惠累擢刑部尚書左都御史列上振憲紀四事時嚴嵩柄國恩禮法自持嵩不能撓尋以年老

   致仕恩有器量其為外吏竿牘不達京師立朝能守正萬厯初賜存問卒贈太子少保諡恭定子允

   哲允端皆進士董傳策華亭人嘉靖進士除刑部主事三十七年疏嚴嵩稔惡悞國六罪下

   獄問主使拷掠慘毒再絶復甦㑹地震得宥謫戍南寕穆宗立召復故官隆慶中累遷南京大理郷

   進禮工二部侍郎馮恩華亭人嘉靖進士除行人學於王守仁擢南京御史極論大學士張

   孚敬方獻夫右都御史汪鋐姦狀帝大怒詔下獄論死及朝審鋐已為冢宰主筆東向坐令拽恩使

   向西跪恩起立不屈且罵鋐厯數其罪觀者皆曰是御史非但口如鐵其膝其膽其骨皆鐵也因稱

   四鐵御史長子行可時年十三刺血上書請代父死帝覽疏感動乃得戍雷州越六年遇赦還穆宗

   初卽家拜大理寺丞致仕行可後舉於鄉厯官有善政徐階華亭人嘉靖進士授編修厯禮

   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時嚴嵩為首輔深嫉之階智足相馭嵩不能圖嘗密疏發仇鸞罪狀鸞坐得罪

   嵩以楊繼盛疏引二王欲竟其獄以階言遂止外事嵩甚謹内深自結於帝卒逐嵩乃盡反嵩行事

   屏絶苞苴收召人望優假言官嘉隆之政多所匡救其保全裕王止帝幸顯陵功尤大帝崩迎立裕

   王密具遺詔盡起大禮大獄言事諸臣累官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尋與高拱不協去位卒贈太

   師諡文貞元孫念祖以諸生授中書乙酉松江破與妻張氏妾陸氏李氏皆自溢死 本朝乾隆四

   十一年 賜諡節愍陸樹聲華亭人嘉靖中㑹試第一改庶吉士授編修厯太常卿掌

   南京祭酒事整飭學規著條教十二以勵諸生神宗初累拜禮部尚書迤北要增歳幣兵部將許之

   樹聲力爭卒不能奪萬厯中陳時政十事語多切時弊樹聲端介恬雅難進易退通籍六十餘年居

   官未及一紀卒贈太子太保諡文定弟樹德嘉靖進士砥行飭檢名德亞於兄子彦章萬厯進士官

   南京刑部侍郎以節概聞楊允繩華亭人嘉靖進士授兵科給事中劾兵部尚書趙廷瑞舉

   動乖違廷瑞遂奪職時倭患日𣗥胡宗憲趙文華方督兵與嚴嵩深相結大肆貪黷允䋲極論其弊

   未幾巡視光祿劾丞胡膏偽増物直膏窘誣允繩誹謗齋醮下獄廷杖竟棄市穆宗立贈光祿少卿

   天啟初諡忠恪周思兼華亭人嘉靖進士知平度州舉治行第一當遷州人走闕請復留一

   年擢工部員外郎進郎中出為湖廣僉事岷府宗室將軍殺人思兼廉得其姦状縛姦黨悉繫獄乃

   列其罪奏聞以艱歸不復出卒王圻青浦人嘉靖進士授清江令擢御史忤時相謫外厯遷陜

   西參議致仕歸築室松江之濱種梅萬樹曰梅花源以著書為事有續文獻通考三才圖繪諸書行

   世人皆服其博洽龔愷華亭人嘉靖進士官御史馬市開命尚書史道主之道徇俺答請以

  粟豆易牛羊愷劾道委靡遷就世宗杖愷八十既杖官如故尋列靖江王驕恣狀疏止大征粤寇終

  湖廣副使莫如忠華亭人嘉靖進士累官浙江布政使潔修自好夏言死西市門下士咸避

  匿如忠治其喪時論多之善草書詩文有體要子是龍十嵗能文皇甫汸王世貞亟稱之尤工書法

  包節先世嘉興人其父始遷華亭節生五歲而孤母躬教育之舉嘉靖進士累官御史劾兵部

  尚書張瓚貪穢出按雲南以疾歸起故官再按湖廣顯陵守備中官廖斌擅威福節欲繩之語先洩

  為斌所陷逮詣詔獄榜掠永戍莊浪衛節念母不克終養日飲泣病死弟孝後節三年舉進士累官

  御史與兄節分居南北臺並著風采又皆有至性時並稱其孝喬鏜上海人國子生下筆有奇

  氣嘗遠遊心動馳歸則父正以思子病見之喜而愈島夷内寇鏜首發練土兵議幕府奇之又為畫

  便計塞川沙口濬海塘外壕次第行之出戰皆捷滅倭之功實始於此既上功將不次需用竟以謗

  讟故恚恨卒鄉人思其功建仰德祠祀之子木十歳能文十三為諸生倭入寇父鏜奉橔練鄉兵士

   大夫皆守陴賊衆擁東人皆東守木堅西備賊果夜渡西濠梯入陴發礟殪者甚衆隆慶中成進士

   知安吉洲罷貢粟勾股其田區别高下豪右斂手遷潞安同知河南僉事井陘兵備所至有異政㑹

   失直指意謝病不出徐獻忠華亭人由鄉舉知奉化縣居二年罷歸愛呉興山水逐徙居焉

   時棹小艇扣舷吟弄以天隨元真自况初工時文後肆力於九經作春秋稽𫝊錄洪範或問大易心

   印四書本義及三江水利考山房九笈樂府原唐詩品凡數百卷爲人孝友内外淳備自著述外無

   他嗜好工真草書卒友人王世貞輩私諡之曰文惠何良俊華亭人少篤學二十年不下樓

   與弟良𫝊並負俊才當路知其名以𡻕貢特授翰林院孔目久之意不樂嘆曰吾有清森閣在海上

   藏書四萬卷名畫百籖乃棄此而僕僕牛馬走乎遂移疾歸良傅官禮部郎中徐億華亭人親

   喪廬墓墓距家四里每祭祀還家未嘗入内暮仍宿廬中喪旣除猶不食鹽酪不括髪者十年垂老

   入市市人聚觀有邀至家令子孫識之曰此徐孝子也嘉靖中賜旌唐汝詢華亭人五𡻕失

  明日端坐聽諸兄佔畢因通諸經子史百家及稗官野乘皆以耳受善屬文尤工詩箋註唐詩援据

  精博人咸稱服有編篷姑蔑二集唐文獻華亭人萬厯殿試第一自修撰厯詹事既爭郭

  正域事遂失政府意尋拜禮部右侍郎掌翰林院事初文獻出趙用賢門以名節相矜許同年生給

  事中李沂劾張鯨𬒳廷杖文獻掖之出資給其湯藥掌翰林日當考察執政欲庇一人執不許卒贈

  禮部尚書諡文恪呉炯華亭人萬厯進士厯兵部主事性恬淡居家十二年始起故官久之

  進光祿丞顧憲成講學東林書院為御史徐兆魁醜詆炯為奏辯詞婉事析黨人亦莫能難兩捐萬

  金佐軍餉家無贏資官終太僕寺卿徐三重青浦人萬厯進士授刑部主事時張居正當國

  政尚嚴三重獨持平為尚書嚴清所器令總諸司奏章益矜恕有聲三年謝病歸學者稱為鴻州先

  生其學以考亭為宗自壯至老編摩未嘗釋手士大夫語家法者率推徐氏為第一所著有庸齋日

  記信古餘論徐氏家則諸書子貞稷舉進士官四川副使亦以清節聞葉有聲上海人萬

   厯進士由知縣擢禮科給事中疏劾魏忠賢削籍崇禎初復官終副都御史董其昌

   人父漢儒有學行其昌舉萬厯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皇長子出閣充講官坐失執政意出為湖廣

   副使移疾歸起故官督湖廣學政不徇情囑為𫝑家所怨謝事歸光宗立召為太常少卿天啟二年

   擢本寺卿時修神宗實錄命往南方採輯章疏及遺事其昌廣搜博徵錄成三百本書成表進有詔

   襃美擢禮部右侍郎尋轉左拜南京禮部尚書閹豎用事其昌深自引遠踰年請告歸詔加太子太

   保致仕卒贈太子太傅福王時諡文敏其昌天才俊逸少負重名魏璫薫轑衣冠奄人請書翰者一

   切謝絶然不激不隨故得免於黨人之禍書法超越諸家獨探神妙其畫集宋元諸家之長四方金

   石刻得其制作手書以為二絶人擬之米芾趙孟頫云夏嘉遇華亭人萬厯進士授保定

   推官用治行徵當擢諫職為齊楚浙三黨所沮授禮部主事會遼東喪事嘉遇劾閣臣方從哲兵部

   趙興邦受賕堕邊未報而興邦遷秩嘉遇益憤屢疏劾之興邦卒引去光宗立嘉遇遷考功員外郎

   佐趙南星秉公銓注左光斗魏大中皆善之及南星去位左魏獄興嘉遇亦被逮憤恨發病卒崇禎

   𥘉贈太常少卿許譽卿華亭人萬厯進士由金華推官授給事中楊漣劾魏忠賢譽卿抗疏

   繼之又論救趙南星高攀龍坐鐫秩歸崇禎初起兵科給事中鳳陽陷譽卿痛憤劾樞輔誤國屢疏

   攻温體仁皆不見用吏部尚書謝陞希體仁意出之南京尋削籍福王時起光祿卿辭不赴

   龍錫華亭人萬厯進士累官吏部右侍郎天啟時忤魏忠賢削其籍崇禎初起禮部尚書兼東

   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初御史高捷史𡎊罷王永光力引之頗為龍錫所扼二人大恨及袁崇煥殺

   毛文龍捷遂上疏言文龍之死龍錫實主之𡎊復繼言之遂逮戍定海衞福王時始復官還里

   光啟上海人萬厯進士改庶吉士厯贊善從西洋人利瑪竇學天文厯算火器盡其術遂偏習

   兵機屯田鹽筴水利諸書遼東四路師敗京師震動累疏請練兵自効神宗壯之超擢少詹事兼河

   南道御史練兵通州天啟中遼陽破請多鑄西洋大礮資城守帝善其言旋擢禮部右侍郎為閹黨

   所黜崇禎初召還復申練兵屯鹽之說擢禮部尚書監督西洋人纂厯書數百卷以本官兼東閣大

   學士卒累贈太保諡文定詔進其所著農政全書喬一琦上海人萬厯武舉四十七年以

   遊擊監朝觧兵出寛甸道與劉綎並禦 大兵於阿布達哩岡軍敗投滴水崖死贈都督同知 本

   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忠烈孫士美上海人以舉人授舒城教諭崇禎八年流寇犯

   舒城士美代縣令堅守城𫉬全擢知深州崇禎十一年 大兵至力守三日城破自刎父訥同時自

   縊一家死者十三人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士美   賜諡烈愍訥祀忠義祠同縣瞿騫知滕縣

   崇禎十五年 大兵破城死之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烈愍張 錫眉上海人崇禎舉

   人甲申闖變命妻黄氏及妾女俱赴水死徧身自書姓名而縊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入祀忠義祠

   施大經上海人萬厯舉人通判瑞州璫議採木大經抗言曰開採名為利其實厲民民迫為

   盜貴人能撲滅乎璫語塞遂止監郡多惠政既引疾歸起惠州通判轉崇府審理正歸著澤谷農書

  若干卷子沛天啟初以貢授河南通判㑹出師給𫀆士譁兵備楊嗣昌以屬沛使易五色一夕而

  具師遂發轉南康同知不赴嗣昌督師致書邀之亦不應溥崇禎閒以貢授永清衞經厯遷知樂亭

  縣未赴闖賊破京師溥嘆曰父兄皆荷國思我豈可失臣節仰藥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節愍陳繼儒華亭人少與董其昌齊名工詩善畫重然諾饒智勇王錫爵王世貞雅重

  之名動一時四方縉紳及山人遊客過從無虚日下至野店僧寮悉懸其畫像崇禎中公卿交薦屢

  奉詔徵用不赴年八十餘卒衞時春華亭人新城伯穎元孫嗣爵崇禎時掌後府京師陷

  時春懷鐵券閤門十七人皆赴井死王鍾彦華亭人崇禎時工部員外郎闖賊至守彰義門

  燈燎守將韓某開門納賊被執不屈死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烈愍 宋 天顯

  華亭人崇禎中内閣中書舍人京城陷為賊所執逼書偽詔罵賊觸階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烈愍沈猶龍華亭人萬厯進士由知縣擢御史累官都御史總督兩廣平海寇乙

  酉守城被執不屈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忠烈李世祺青浦人天啟進士授

  行人崇禎三年擢刑科給事中疏劾大學士温體仁呉宗達并劾兵部尚書張鳳儀溺職狀帝怒貶

  福建按察司檢校久之起行人司副屢遷太僕寺卿明亡杜門不出卒李待問華亭人崇

  禎進士授中書舍人工文章南京破被執不屈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忠烈

  嘉印華亭人天啟舉人厯官戸部主事南京破時方奉使出城聞變亟還謁方孝孺祠從容投

  繯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節愍陳 子龍華亭人生有異才工舉子業兼治詩

  賦古文崇禎十年舉進士選紹興推官東陽諸生許都反旬日間聚衆數萬巡按御史左光先命子

  龍為監軍討平之以功擢兵科給事中福王立上江防之策知時事不可為遂乞歸後數年坐事死

  嘗輯名臣疏議曰經世文編行於世 本乾隆四十一年   賜專諡忠裕夏允彝

  華亭人弱冠舉於鄉好古博學崇禎十年與陳子龍同舉進士知長樂縣善決疑獄吏部尚書鄭三

   俊舉天下廉能知縣七人以允彝為首被薦入都未及用而北都陷南還南都失守賦絶命詞赴水

   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忠烈子完淳七歲能詩文以子龍獄連及逮下吏談笑自如

   臨刑色不變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節愍兄之旭亦縊死文廟同縣舉人徐孚遠生員

   戴浤以松江破赴水死上海諸生馬元調僑居嘉定城破死之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俱   予

   入忠義祠章曠華亭人崇禎進士知沔陽州擢按察使僉事監武漢軍張獻忠破武昌曠崎嶇

   軍伍調畫有方以功累加兵部尚書卒於行間張肯堂華亭人天啟進士知濬縣弭盜安民

   聲績甚著入為御史累遷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與鄭芝龍擁立唐王兵敗衣冠南向坐視其四妾

   一媳一女孫先縊死乃自縊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忠穆包爾庚上海人崇

   禎進士知羅定州鎮兵譁守道被圍爾庚單騎馳諭皆下馬羅拜一州𫉬靖猺蠻跳梁總督率師𠞰

   捕弗戢爾庚開誠布公許其自新渠魁感激來歸擢兵科給事中以母老乞歸養 本朝順治初舉

  山林隱逸徴聘不起何剛上海人英敏負才畧崇禎中舉於鄉十七年入都陳選練滅賊諸䇿

  擢職方主事募兵金華都城陷還鄉先是陳子龍夏允彝將聨絡海舟直達天津捐貲召募得二千

  人訓練以待至是福王命剛統之進本司員外郎從史可法守揚州城破投井死 本朝乾隆四十

  一年賜諡忠節 侯 承祖上海人崇禎末以衞指揮署南匯所印政教嚴飭立囤法

  以絶飛灑吏不敢欺擢參將 大兵至令軍士守城自率兵出禦城破力竭與長子世祿俱被執就

  戮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賜承祖諡忠烈世祿入忠義祠 王 域華亭人崇禎時官江

  西按察使副使管建昌府事 大兵破建昌械至武昌被戮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烈

  愍同縣章簡明末知羅源暮兵守南門城破死之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節愍

  于階上海人為欽天監博士 本朝官兵下南京自縊於公署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節

  朱永佑上海人崇禎進士官吏部左侍郎從唐王至舟山城破被戮死 本朝乾隆四

  十一年 賜諡烈愍王維恭華亭人明末以左軍都督府掌府事華亭侯從桂王入緬

  死難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烈愍

 ︹本朝︺周茂源華亭人順治進士厯刑部郎中知處州府山路險仄募民開鑿二百餘里皆成

  坦途又招集流亡給牛種墾田一千八百餘頃罷官家居日事著述有鶴靜堂集李雯

  人力學好古與陳子龍齊名明崇禎間雯父逢申被謫戍而非其罪雯叩閽陳辨得白闖賊破京師

  逢申盡節死順治初廷臣交薦雯才可用授内院中書沈荃青浦人順治九年廷對第三人

  授編修出為河南大梁道有政績厯官詹事卒諡文恪荃學行醇潔好奬進士𩔖書法尤有名

  廣心華亭人順治進士授行人遷御史巡視京東二倉條陳漕政前後三十餘疏蠧弊肅清又

  修築通㑹河輓輸無阻以親老乞歸卒崇祀鄉賢祠顧大申華亭人順治進士授工部主事

  分司夏鎮河道節省公費以築鎮城人服其廉幹又設兩湖書院以造士擢洮岷道僉事卒於官大

  申少有經濟多所著論江南之濬劉河吳淞江皆用其議云施維翰華亭人順治進士授

  臨江推官擢御史條奏皆關大體屢遷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再遷浙江總督前院劾軍士鼓譟一

  案縲絏二百餘人維翰至卽日㑹讞多平反調福建總督未抵任卒諡清惠王光承

  人𡻕貢生博學工詩文淡於榮利明季屢辭徵辟與弟烈隱居上海新場鎮躬耕養父足不入城市

  者三十餘年卒著有鎌山堂集沈天成華亭人康𤋮十三年福建耿精忠反執總督范成謨

  天成在幕亦被械繋厯三載不屈及聞范殉節卽自縊事   聞贈國子學正有聽鵑詩一卷被

  繫時葉映榴上海人順治進士改庶吉士厯官湖北糧道康𤋮二十七年武昌兵變露

  刃呼譟入巡撫轅門巡撫避匿映榴挺身出諭賊不應逼之從逆瞋目叱之賊勒入署以兵環守乃

  繕遺疏付家入升公座罵賊自刎賊大驚入拜而去事   聞贈工部右侍郎廕一子   御

  書忠節二字諡之王頊齡華亭人康𤋮進士授太常博士已未舉博學宏詞改授編修纂

   修明史累官工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雍正初以老乞休   世宗憲皇帝手敕慰留年八十四

   卒 贈少傅諡文恭頊齡以文學進厯卿曹諳練典故在政府八載恪誠純一以風度稱又與頊齡

   同舉鴻博者錢金甫上海人康𤋮進士授編修終通政使呉元龍婁縣人康𤋮進士以郎中改授編

   修終侍講王鴻緒頊齡弟康𤋮進士授編修厯侍讀學士妖人朱方旦以左道惑衆鴻緒疏

   列其三大罪方旦伏法累遷左都御史總裁明史自工部尚書轉戸部解任歸後復   吕入都

   修詩經𫝊說彚纂及省方盛典並為總裁官所著明史藁列傳二百餘卷焦袁熹婁縣人康

   𤋮舉人五十二年   詔求實學之士華亭王頊齡安溪李光地交章薦奉   㫖召見以親

   老固辭袁熹至性純孝究心先儒之學師事陸隴其所著各經說太極圖𫐠等書數十卷俱能發宋

   儒所未發所居浦南之焦家村學者稱南浦先生張照婁縣人康熙進士授檢討入直 南

   書房累官刑部尚書照學殖淹贍才思敏給書法雄勁屢荷   宸奬卒贈太保諡文敏

   燧上海人康𤋮副貢燧學問純粹深博性恬退居家孝友鄉黨稱焉張照張起麟顧成天輩皆從

   其學著有存初文集子啟秀諸生亦有文譽黄之雋先世安徽休寕人徙居江蘇華亭康

   𤋮進士改庶吉士雍正元年奏中元祭   聖祖仁皇帝文稱   㫖授編修厯官中允乾隆

   元年薦舉博學鴻詞撰述甚富編唐堂集六十卷嘗集唐人詩句為香屑集十八卷凡古今體九百

   三十餘首又集唐人文句為之序亦三千餘言沈大成金山人貢生覃精經史諸子百家咸

   能貫串性恬淡不應科舉著有學福齋集蔡湘上海人監生工詩文有聲譽與王士禎朱彝尊

   輩倡和皆服其才客死交城年甫二十有竹濤集胡寶瑔青浦人雍正舉乾隆八年

   内閣中書入直軍機遷侍讀尋授福建道御史轉戸科給事中厯順天府府丞府尹副都御史兵部

   侍郎巡撫山西調河南江西卒諡恪靖寶瑔性敏給久直軍機遇事慎嘿輒自言能見鬼神以謝問

   朝政者乾隆十三年從經畧傅恒定金川歸與飲至儒臣榮之喬光烈上海人一琦從曽孫

   乾隆進士知寶雞縣到官日釋冤獄開水利勸農桑修學校厯官河南布政使所在有聲㑹黄河口

   決光烈親率官弁駐隄撈救難民以萬計總理工賑動帑至二百三十萬擢貴州巡撫調任湖南整

   飭吏治軫念民艱以事削職旋起甘肅布政使卒著有最樂堂集許椿婁縣人舉乾隆六年

   浙江榜鄉薦知内江縣有惠政㑹金酋不靖大吏檄辦糧站死木果木之難 贈道銜入祀昭忠祠

   王昶青浦人乾隆進士二十二年   高宗純皇帝南巡   召試授内閣中書轉員外

   郎以從征緬甸金川有功   賞戴花翎累官刑部侍郎告歸昶生平以勤慎自持𫾻厯中外三

   十餘年並著懋績曹錫寶上海人乾隆進士擢御史疏劾大學士和珅家人劉全服舍踰

   制疏入㑹勘無左證部議鐫級改革職留任嘉慶四年 贈副都御史陸錫熊上海人乾

   隆進士二十七年   召試授内閣中書入直軍機洊升郎中㑹編輯四庫全書因仿劉向曾鞏

   之例作提要載於卷首編擬稱   旨授侍讀累官左副都御史卒錫熊學問賅洽貫通古今若

   契丹國志勝朝殉節諸臣錄舊五代史河源記畧厯代職官表八旗通志凡有經進之書皆與編纂

   自著有篁村集寶奎堂集趙文哲上海人乾隆二十七年 召試授内閣中書三十三

   年坐事論罷㑹用師緬甸軍前效力復原官尋升戸部主事時小金川搆釁隨將軍温福進𠞰死木

   果木之難 贈光祿寺少卿入祀昭忠祠馬汝良松江人安籠鎮中營守備從征緬甸擊賊

   葫蘆口陣亡事  聞廕卹如例王春煦婁縣人乾隆進士授編修擢御史知宜昌府嘉

   慶元年川楚教匪滋事賊首林之華等屯據長陽縣之榔坪遊擊邱作訓知縣黄應文赴援被害春

   煦至長陽守孤城者六月殲賊無算城卒𫉬全五年四月卒於官 贈道銜趙秉沖

   次子由國子生薦直 懋勤殿乾隆四十七年  賜舉人授内閣中書厯部科卿寺累官戸部

   侍郎嘉慶十九年卒卹典如例張位中上海人乾隆進士知射洪縣廉能為蜀令最嘉慶五

   年教匪訌北川其黨由梁山竄大竹位中被檄署縣方葺雉堞撫流亡部署未竟而賊麕至率團練

  兵出禦斃數十人又親射殪一人以衆寡不敵死之事   聞予卹入祀昭忠祠孟景源

  上海人由行伍洊升江西水師南昌營守備嘉慶元年隨征湖北邪匪連日轉戰被傷殁於陣事

    聞議卹廕雲騎尉世職鍾德華亭人由行伍洊升直隸涿州營守備嘉慶元年署忠順

  營都司調赴湖北隨征教匪累戰有功二年隨四川總兵百祥𠞰賊於蓬州之徐家場殲戮甚衆旋

  有步隊賊由巴州來援德併力抗拒身受重傷卒事   聞加等議卹廕雲騎尉入祀昭忠祠

  葉炳銓華亭人由行伍洊升陜西興漢鎮遊擊嘉慶二年防守洵陽屬之閭河口突有自楚

  竄回邪匪至南岸水淺處測探偷渡炳銓率兵衆追殺殲戮無數三年截𠞰賊匪樊人傑等賊兵恃

  衆不退炳銓奮勇衝殺力竭陣亡事   聞議卹廕雲騎尉









                          總纂官王廣䕃恭纂輯

                          前提調官張日章恭 覆 輯

                          校對官賀式韓恭校恭覆校

大清一統志

 松江府

︹流寓︺︹唐︺朱放襄州人遭寇亂避地雲閒貞元初召為拾遺劉長卿贈以詩云詔書徵拜脱荷

  裳身在東山閉草堂閶闔九門通禁籍華亭一鶴在朝行滄洲離别風煙遠青瑣幽深漏刻長今日

  卻回垂釣處海鷗相見已高翔然放終不就也︹宋︺梅堯臣宛陵人工詩初廕主簿後賜進

  士累官尚書都官員外郎以叔詢知蘇州往來於青龍鎮間著有青龍雜志林景曦

  人咸淳間累官從政郎元兵南下遂不復仕至元十五年楊漣真伽盡發宋諸陵時景曦未得高孝

  兩朝骨為兩函貯之葬紹興之蘭渚山植冬青樹志之後居雲間最久有雲間懷古諸作時稱霽山

  章楶浦城人始仕試大理寺評事監華亭鹽稅樂其風土因家於青龍江之崧宅累官至

  樞密院封秦國公諡莊敏邵桂淳安人咸淳進士授處州教授國亡不仕娶曹澤女因家於松

  之小蒸為斯文領袖四十年︹元︺楊乘濱州渤海人累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坐海寇

  掠漕糧舟免官寓居松江張士誠入平江其徒郭良弼董綬言乘於士誠招之乘曰是欲引我以濟

  其惡耶乃與客痛飲竟日整衣冠自經死任士林奉化人少穎悟書經目不忘文章沈厚正

  大一以理為宗不作廋語棘人喉舌趙孟頫輩咸推為今之柳河東大德間攜家華亭與衞山齋善

  有訪山齋詩及興聖塔華藏諸院記至大初舉安定書院山長卒錢惟善錢塘人舉鄉首

  寓居華亭經明行修有羅刹江賦著名於時詩法唐人尤極清致柯九思仙居人以廕補

  華亭尉不就文宗卽位擢為典瑞院都事直奎章閣授鍳書博士罷官後流寫松江九思善畫竹石

  得文同華意至正間卒黄公望莆田人工山水通算術𥙷浙省掾忤權貴棄去黄冠野服

  往來三呉間至松與曹知白善多留小蒸後其地有精九章算術者蓋其傳也︹明︺楊維楨

  山隂人避地富春山徙錢塘張士誠累招不赴徙居松築元圃蓬臺於松江上海内薦紳大夫與東

  南才俊之士造門納履無虚日嘗吹鐵笛作梅花弄見者以為神仙中人洪武中將召用遣翰林詹

  同奉幣詣門維楨賦老寡婦謡一章以進帝成其志仍給安車歸山陶宗儀黄巖人家貧教

  授松江張士誠據吳署為軍咨不赴洪武中命有司舉人才宗儀引疾不就著有輟耕錄說郛書史

  㑹要四書備遺傳於世孫作江陰人元末挈家入呉惟載三代藏書兩敝簏門弟子為買田

  築室於松焉洪武初授編修累官國子司業著有滄螺集王震蘇州人洪武初嘗徵校大祀樂

  後徙華亭時𥘉頒大成樂諸郡皆聘震敎習永樂初復徴以老疾辭著有八音圖彭溪稿王逢

  江陰人太祖欲辟用之堅卧不赴隱居上海之烏泥涇歌詠自適洪武十五年以文學徵有司敦迫

  上道時子掖為通事司令以父年老叩頭泣請乃命吏部符止之著有梧溪詩集七卷秦裕

  伯大名人累官福建行省郎中世亂棄官避地上海以養母呉元年太祖檄起之𥙿伯對使者曰

  裕伯受元爵祿而背之不忠也母喪不終忘哀而出不孝也不忠不孝之人何益人國洪武初復起

  之稱疾太祖手書諭曰海濱之兵好鬬𥙿伯智謀之士堅不起恐有後悔遂入朝命以官屢辭後爲

  待制尋出知隴州楊基其先蜀人文采秀麗爲名流所稱洪武初遊松江爲府學訓導與邱

  克莊錢希賢同官當時分敎有司得自延聘皆極州里之選

 ︹列女︺︹元︺王子温妻諸氏華亭人家貧以女工自給畧無愠色至正中兵掠松江子

  温欲挈以逃氏泣曰奈何以我一婦人累君君第往我自爲計乃與鄰嫗避於城隅陋室中賊入鄰

  嫗多爲所汚氏獨怒罵不屈賊掣刃剖其腹罵不絶口而死朱道存妻費氏

  人名元琇至正間苗寇陷城氏被執寇露刃欲犯氏怒罵不已寇怒刳之妹元徽嫁陶氏年三十夫

  亡誓死不嫁時稱雙節沈景新母妻上海人至正中景新爲上海吏苗寇至姑婦俱

  爲所掠欲汚之姑婦大罵寇怒殺其姑縛婦髪馬尾曳殺之︹明︺任仕中妻俞氏

  上海人年二十一而寡子女俱幼誓不改適撫敎子女女長適俞邦邦用亦早喪或勸女改嫁女

  曰再嫁則俞氏祭祀誰奉且辱吾母乃歸與母同居守節洪武初旌為雙節之門張文通

  妻俞氏上海人文通疾革語氏曰吾將死汝年少無子宜自為計氏泣曰父命事夫夫死無

  子將何從願從夫子於地下文通殁是夕俞自縊鄧林妻湯氏上海人通孝經列女

  傳歸未久而寡鄧族利其産迫使改嫁湯曰我生死鄧家耳乃盡其貲以還鄧族躬織絍自給年九

  十三錢岐妻宋氏華亭人夫殁自縊家人救之不得死遂不食卒年二十五事聞

  張氏三節婦華亭人張璿妻胡氏張璣妻瞿氏張珩妻楊氏俱夫亡守節成化中

  詔旌三節之門蔡倫妻唐氏上海人夫亡守志有二子長子式堅娶侯氏亦早卒姑婦

  並以節著成化中旌表張氏松江楊王山妾納氏踰月以妻妬使之大歸張屏居南京楊亦

  數往來所贈以千計後二十餘年楊坐累家破怏怏失明張聞直造楊廬拜主母大慟悉出向所贈

  具妝嫁其二女并為二子納室踰年楊死遂守節而終何四妻王氏青浦人嘉靖中

  倭寇至被執不屈死屍浮於河越三日父母收其屍兩手猶握襟帶云韓洪謨妻張

  氏華亭人嘉靖中倭亂洪謨被殺張號哭赴死所俱死之同縣陸野塘妻亦被執不屈死

  氏女華亭人家貧未嫁嘉靖中倭寇至與其母避賊賊及俱沈於河有鄰女張氏亦為寇所逼

  投河朱氏二女華亭人嘉靖中倭寇入城與婢張連𬒮投水死朱世勲妻

  王氏華亭人嘉靖中倭亂與其小姑投水死同縣朱煥妻焦氏譚應禮妻高氏俱不辱遇害

  萬盛年妻蘇氏上海人盛年有膂力善騎射萬厯中戰死於滴水涯凶問至蘇泣曰

  夫能死忠我獨不能死節乎遂自經死許烈婦松江人贅嚴氏子為壻嚴飲博不治生諸

  博徒共謀誘嚴以金嚴卽以意誨婦婦叱之屢加箠撻不從一日諸惡少以酒餚進婦拔刀自刎死

  年二十五上海烈婦失其姓既嫁夫患瘋舅姑恐子喪而婦去謀奪以妻少子婦𮗜告其

  夫夫泣遣之歸夫死舅姑不以告露棺水濱以俗忌惡疾也氏聞盂飯至棺所哭𥙊𥙊畢以巾羃面

  投水黄龍妻顧氏上海人夫殁姑許配他姓顧佯語姑曰幸延吾母為别母至具

  酒食泣拜曰大人幸自愛長與膝下辭矣偽起更衣遂入室自經死張亮臣妻楊氏

  上海人亮臣殁遺腹生男楊勉終喪托孤親族自縊同縣唐子亮妻杜氏夫亡無子自經死華廷璋

  妻陶氏夫亡赴水舅姑救之不食死李君盈妻孫氏少寡事姑鞠子厯十年子既婚召子婦曰向不

  死待汝成立耳汝善事祖母遂不食死又貞女秦小姑許字華明徵明徵殀小姑聞訃不食請奔喪

  七年骨立死於柩前吕延禧妻呉氏青浦人延禧亡撫孤節甲申之變絶食死明

  年郡被兵其子吕稷守母喪不去遂遇害時稱一門節孝陳君修妻楊氏婁縣人居

  潢溪鼎革時有游卒執君修將害之氏趨救許以身代得釋執氏氏紿曰我有藏金攜以同往信而

  釋之躍入⿰氵厯 -- 𤁋瀆塘卒怒挺矛叢刺溪水為赤越二日屍浮水上得就殮焉同時死節者有徽商孫氏

  婦懦生孫諤妻顧氏又總兵呉志葵妻范氏志葵死自刎以殉侯承祖妻周氏承祖父子殉難氏偕

  長女自刎死百戸濮寅妻常氏寅守城為仇所殺氏卽縊死其僕婦陸氏為寅夫婦埋掩有欲汚之

  者不從臠殺之張乾妻衞氏城破偕姑竇氏赴水死陳元爵妻某氏夫婦偕死徐念祖妻張氏念祖

  死難氏與子婦等十七人俱自縊死張六妻某氏遭亂六入白黨為盜既死官判氏改適人氏下堂

  以裙帶絞頸死王彦章妻楊氏華亭人夫亡養舅姑撫孤子子端亦早死端妻倪氏

  事姑不嫁並守節義

 ︹本朝︺沈匡濟妾翟氏華亭人夫殁坐卧一小樓亂兵至投井死同縣呉期伸妻沈氏

  亦投井死沈元齡妻葉氏夫亡自縊配祀三烈祠張氏女幼為莊氏養媳夫亡舅議以女配姪女聞

  信投水死程迪聘妻錢氏迪殤錢閉户自縊盧氏本僕婦夫病革語盧年少可他適盧以死自誓夫

  亡盧絶粒死黄士英妻潘氏夫亡遂閉戸自縊魯祥妻張氏婁縣人其姑故娼也因與

  祥共迫氏為娼氏不從箠撻脅之氏潛赴萬安橋急湍中死八日得其屍面如生衣上下百結里人

  為立祠墓側顧仲修妾姚氏金山人仲修及妻相繼死翁欲奪其志氏投水死同

  縣董謹妾華氏夫亡僅育一女及女嫁遂自盡喬軫妻馬氏上海人夫亡守節順治初

  顧颺妻倪氏上海人海寇刧其家氏觸牆死同縣馬鳴仲妻顧氏為游兵所掠不

  受辱投水死沈春妻顧氏姑與春之叔母謀共逐春氏偕春赴呉淞牐死陸昇階妻曹氏唐元晟妻

  楊氏呉連妻張氏周某妻張氏顧德修妻王氏童嘉恕妻禇氏徐俊妻張氏某妻唐氏夏某妻瞿氏

  徐士述妻趙氏徐大祿妻秦氏俱夫亡自盡喬以韶妻何氏避亂之母家遇游兵掠之不從赴水死

  烈女何佩父死母寡許字未婚避兵洋涇一騎⿱㓁大 -- 𥤮至逼汚之何泣且罵遇害母亦死顧宏妻

  唐氏南匯人夫亡母勸改適氏號慟欲死幼女哀哭願偕死並沈於河同縣唐望麟妻潘氏馬

  繼援妾孫氏俱夫亡自盡唐嘉會聘妻楊氏青浦人未嫁而嘉㑹亡父母欲議婚

  女聞之自經死與嘉會合葬順治年間 旌沈廷棟妻曹氏青浦人遇賊不屈抱

  幼女投貞溪死同縣蘇惠妻葉氏陶尚象妻周氏俱夫亡絶粒死宋雍妻顧氏

  人夫亡守節康𤋮年間 旌馮飛五妻蔡氏上海人夫亡守節同縣馮德甫妻汪

  氏馮仲章妻沈氏均夫亡守節烈婦王五妻陳氏守正捐軀俱康𤋮年間 旌張鍙妻田

  氏金山人夫亡守節同縣程志文妾張氏蔡氏金大成妻王氏徐貞九妻張氏張洪妻郁氏黄允

  疇妻程氏陳靜逺妻胡氏姚宏炯妻馮氏朱文炳妻鄭氏王其義妻姚氏陳秩華妻曹氏周丕文妻

  陸氏陸渭公妻顧氏夏汝訥妻黄氏沈爾堪妻張氏沈宗鎬妻黄氏林銓妻曾氏方榕妻孫氏張光

  民妻田氏光民子臻妻呉氏均夫亡守節俱雍正年間 旌張旦兮妻范氏

  人守正捐軀同縣顧奇妻某氏顧定妻朱氏均守正捐軀俱雍正年間 旌包良有妻

  朱氏南匯人夫亡守節同縣邵珩妻翁氏談柏妻施氏均夫亡守節俱雍正年間 旌

  文輝妻顔氏青浦人夫亡殉節雍正年間 旌張榮潞妻范氏

  人夫亡守節同縣龔方逖妻范氏張榮涖妻顧氏金子韓妻傅氏周如林妻張氏陸元黼妻蔣氏陸

  靖公妻鄭氏董威寳妻顧氏胡嘉誠妻潘氏胡𤋮妻嚴氏徐念蒸妻杜氏項時選妻許氏徐孝思妻

  王氏楊宗錦妻沈氏施宏雅妻沈氏項時綺妻汪氏葉應龍妻黄氏周維藩妻沙氏彭恒年妻呉氏

  王玉泓妻葉氏陸金鏐妻戴氏張洪璧妻范氏周緯妻鄭氏陳開九妻王氏蔣中宇妻張氏孫文燦

  妻沈氏呉三省妾石氏袁豐年妻蔣氏黄偉人妻王氏朱君卿妻唐氏徐念哲妻朱氏徐國煥妻楊

  氏方靜思妻宋氏俞洪學妻金氏莊勲妻張氏袁珍妻姚氏姚世敉妾華氏單王華妻尹氏胡日金

  妻王氏倪身修妻顧氏顧方開妻黄氏胡方濂妻夏氏富丕文妻呉氏楊連萼妻叚氏張象杓妻杜

  氏劉文豪妻盛氏張公燦妻俞氏汪三遠妻邵氏章曠繼妻吳氏妾陳氏單長笠妻姚氏周鎬京妻

  盛氏王瑩妻金氏王瀛海妻姚氏孫羽揆妻顔氏呉雲𥘉妻蔣氏駱浩如妻顧氏汪震繼妻林氏陸

  張衮妻張氏呉冠妻張氏呉紫錫妻王氏楊楚佩妻黄氏展燦英妻翟氏廖賡鍾妻盛氏張鋐妻董

  氏周文開妻顧氏沈宗本妻葉氏陳于宣妻莊氏夏成章妻于氏沈五修妻金氏胡學敏妻姜氏陳

  懋達妻蔡氏阮旦貞繼妻陸氏陸思誠妻湯氏金景莘妻張氏呉一禮妻楊氏施茂公妻翁氏姚宏

  度妾金氏趙文儀妻邵氏金瑹章妻張氏金聖祥妻謝氏董祖源妾許氏沈爚珊妻李氏曹于謙妻

  葉氏楊廷顯妻蘇氏葉介傳妻許氏鈕正輝妾俞氏姚彚初妻林氏張金殿妻倪氏楊宏淳妻馮氏

  高煒妻施氏王嘉植妻張氏潘方朝妻金氏胡殿英妻鄧氏陳曰銘妻禇氏王希章妻潘氏劉遽若

  妻唐氏金寶南妻朱氏高煒妻孫氏沈炳妻胡氏周士䯫妻楊氏郭彪妻殷氏周聯棣妻邵氏沈成

  章妻張氏錢禹川妻田氏朱輔鼎妻徐氏沈德馨繼妻奚氏張應源妻單氏呉宗昌妻杜氏張萬春

  繼妻宣氏倪珠林妻沈氏朱某妻徐氏鍾某妻黄氏均夫亡守節貞女張麟聖聘妻宋氏譚楠年聘

  妻沈氏呉佺聘妻周氏謝經聘妻楊氏周邵炳聘妻范氏均未嫁夫亡守貞俱乾隆年間 旌

  夏谷妻俞氏婁縣人夫亡守節同縣徐啟吴妻陸氏盛朝廣繼妻呉氏張肇嘉妻許氏

   葉方彬繼妻曹氏葉天授妻沈氏黄禹範妻程氏杜世章妻張氏周照妻朱氏呉玉山妻沈氏周格

   妾張氏顧天賢妻朱氏姚嶧山妻楊氏賈式彝妻郁氏許玠妻賈氏許佐臣妻張氏林鏡妾陳氏楊

   虞生妻榮氏吳昌緒妻邵氏張清淵妻林氏王玠妻張氏陸蔚文妻盛氏莫延宣妻張氏戴武妻孫

   氏徐夀周妻鄭氏高文蔚妻顧氏謝忻妻施氏胡炳妻徐氏陸君美妻盛氏金澤林妻朱氏沈斗章

   妻徐氏戴素文妾張氏聞人炎妻陸氏顔翼賓妻程氏張秉彝妻朱氏淩日藻妻馮氏馮盛忠妻沈

   氏許雲章妻姜氏瞿欽仁繼妻顧氏馮進忠妻姚氏張彦容妾章氏王書臣妻蔣氏張鎮治妻莫氏

   黄閣妻顧氏張紹曽妻楊氏湯宗英妻高氏胡求玉妻呉氏章有容妻朱氏李煒妻馮氏李思在妻

   張氏姚世叙妻何氏馮準中妻盛氏顧笠宸妻徐氏呉杰妻葉氏朱震南妻張氏顧子一妻金氏周

   臣猷妻柏氏李選學妻朱氏平雍珍妻龔氏胡九成妻費氏沈介三妻謝氏李德甫妻錢氏諸濤妻

   朱氏王祖燕妻許氏張賓揆妻諸氏莊洪緒妻王氏陳正誼妻徐氏雷建安妻趙氏吳敘妻張氏妾

   張氏沈世元妻顧氏呉昆受妻陳氏汪世元繼妻王氏范鳴遠妻孫氏曹宇謙妻葉氏沈介明妻楊

   氏曹丕顯妻錢氏馬晟妾王氏馬志道妻項氏蔣景和妻夏氏陸文彬妻潘氏陳達忠妻顔氏趙念

   祖妻許氏呉瀛妻張氏趙秋野妻周氏王疏秀妻馮氏陳斯佐妻顧氏某妻雷氏某妻陸氏畢漢洸

   妻孫氏蔡學溥妻雷氏周忠焈妻陸氏程球妻張氏妾孫氏禇仁則妻陳氏潘佐伸妻葉氏汪濓妻

   秦氏倪景山妻韓氏朱文妻俞氏朱世宏妻范氏葛文隴妾呉氏周廷灝妻葉氏張士俊妻夏氏

   康廷佐妻張氏陸國斌妻韓氏謝雷門妻楊氏黄士臺妻趙氏楊宗鏡妻沈氏孫鴻妻周氏潘芳朝

   妻金氏王瑞章妻張氏張某妻黄氏蔡士棟妻張氏朱啟蕃妻林氏戴涵妻俞氏高覲妻范氏夏南

   章妻呉氏王錟妻唐氏秦炳妻汪氏杜聯馨妻夏氏呉龍田妻金氏陸鋐妻蒋氏陳夀昌妻王氏均

   夫亡守節貞女徐氏汪殿揚聘妻張氏周厚垂聘妻高氏均未嫁夫亡守貞烈女徐氏未嫁夫亡殉

   烈俱乾隆年間 旌韓方川妻呉氏奉賢人夫亡守節同縣呉振元妻周氏陸康齡

  妻沈氏王廷耀妻黄氏陸蘭生妻陳氏陸宗盛妻姜氏汪飛雲妻程氏汪彩侯妻程氏莊永年妾沈

  氏鄒金煜繼妻唐氏程履芳妻朱氏陳章妻屠氏衞鼎九妻朱氏費承江妻何氏范以賢妻宋氏范

  孝述妻盛氏宋詢若妾王氏陳士衡妻胡氏張元紀妻陳氏均夫亡守節貞女周翌峯聘妻徐氏宋

  森聘妻查氏均未嫁夫亡守貞烈女韓氏劉氏均未嫁夫亡殉烈俱乾隆年間 旌姚文洽

  妻陳氏金山人夫亡守節同縣姚廣成妻呉氏姚歌南妻陳氏金畹如妻王氏王寅妻張氏

  張保翼妻沈氏周中侯妻陸氏黄仲德妻胡氏曹宋音妻莫氏姚高松妻葉氏胡秉文妻陳氏呉義

  瞻妻胡氏王圖煜妻陳氏王世楨妻陸氏蔣錫朋妻呉氏曹椿妻陸氏施文煥妻謝氏宋德元妻龎

  氏程一鳴妻畢氏徐成亮妻高氏均夫亡守節貞女呉健羽聘妻唐氏顧慎高聘妻陳氏呉德文聘

  妻李氏均未嫁夫亡守貞俱乾隆年間 旌淩維策妻黄氏上海人夫亡守節同

  縣淩兆蘭妻王氏沈祥生妻王氏鈕文瑞妻梅氏莫元愷妻錢氏王省臣妻秦氏顧翌周妻金氏俞

   土鵬妻張氏王應奎妻顧氏陸相恩妻陳氏陳成之妻陶氏淩肇英妻陸氏諸敬愷妻顧氏王文顯

   妻陸氏顧文思繼妻陳氏奚天表妻張氏李宏基妻沈氏淩洪疇妻張氏姚華顯妻陸氏張尚智繼

   妻倪氏毛君賢妻張氏徐忠甫妻高氏喬以萊妻周氏黄孚遠妻金氏强文杲妻蔣氏張麟妻王氏

   潘永煥妻金氏蔡天吉妻朱氏張維周妻包氏顧開宗妻沈氏張秉連妻仇氏楊紹思妻曹氏王禹

   臣妻沈氏陸肇嘉妻趙氏呉永年妻陸氏淩世賡妻桂氏陸虎臣妻王氏沈松舟妻陸氏嚴庶翼妻

   范氏陳政在妻徐氏朱與曾妻黄氏姜世奇妻孫氏劉清其妻張氏蔣鑑妻郭氏喬赴麟繼妻李氏

   朱忝林妻薛氏高培甲妻施氏朱竟觀妻沈氏趙松年妻朱氏尤玉秀妻陳氏王習妻申氏胡洪芳

   妻何氏朱允嘉妻唐氏曹子賢妻趙氏呉燦英妻顧氏呉金聲妻陳氏王鎮妻嵇氏陸開妻周氏黄

   公彩妻沈氏沈元一妻龔氏李宗沅妻滕氏徐茂英妻莊氏朱堂妻荘氏潘洪三妻劉氏顧景章妻

   毛氏周選繼妻王氏王洪裔妻金氏蔣儒妻孫氏張堃妻孫氏朱在喬妻徐氏王方旦妻徐氏方逢

   吉妻劉氏張漢英妻孫氏黄文遠妻潘氏張殿侯妻盧氏曹宗元妻趙氏淩人表妻印氏張元良妻

   呉氏陳鼎賢妻王氏秦秉恭妾曹氏曹培鯉繼妻胡氏曹炳曾妾夏氏邵元斌妻曹氏周鎬妻王氏

   戴天秩妻何氏顧韋城妻蔡氏張鉅妻康氏周允昌妻鄒氏曹潤元妻彭氏侯君榮妻孫氏楊人奇

   妾孫氏陳友三妻錢氏陳某妻錢氏許元來妻趙氏徐洪遠妻瞿氏陸秉穀繼妻高氏趙文鍾妻張

   氏陶斯詠妻莊氏朱岳栻妻趙氏康瞻廷妻陳氏朱義觀妻沈氏朱洪年妻沈氏朱君諒妻薛氏沈

   重熙妻顧氏尢文秀妻陳氏均夫亡守節烈婦陳氏夫亡殉節貞女王維安聘妻盛氏淩存澤聘妻

   祝氏曹綏祖聘妻黄氏惟驪聘妻淩氏諸仁靄聘妻朱氏高仲珍聘妻董氏均未嫁夫亡守貞烈女

   郭氏未嫁夫亡殉烈俱乾隆年間 旌呉槐妻朱氏南匯人夫亡守節同縣朱燾妻

   周氏高維績妻周氏鍾允文妻陸氏趙邦彦妻奚氏嚴敬凡妾王氏陳元勳妻劉氏朱如瀾妻喬氏

   沈士林妻孫氏周大賚妻桂氏朱贊臣妻呉氏嚴士林妻姚氏李其芳妻康氏金有章妻蔣氏姚日

   舒妻杜氏錢泰嚴妻夏氏潘英甫妻奚氏方履嘉妻顧氏張公尹妻傅氏黄日章妻王氏顧西崙妻

   張氏馬時茂妻申氏衞九如妻陳氏金宫維妻張氏張堯妻金氏張肇先妻胡氏衛聖妻陳氏顧用

   烈妾陸氏沈雲望妻陳氏張銘法妻曹氏朱照乘妻張氏楊乘龍妻陸氏宋九蘭妻顧氏潘旋履妻

   陳氏唐煒妾張氏顧學干妻潘氏張毓需妻富氏趙述先妻俞氏潘聖則妻韓氏趙亦助繼妻徐氏

   唐天士妻許氏妾顧氏衞天昇繼妻陸氏衞旋一妻楊氏儲昊妻傅氏朱合一妻蔡氏張之璀妻唐

   氏葉朱曜妻朱氏汪鼎妻張氏孫安舒妻傅氏李士英妻趙氏某妻王氏徐濟寰妻陸氏李廷聞妻

   王氏呉廣涵妻張氏王時樊妻潘氏華錫封妻鈕氏金官維妻張氏周煦妻華氏莊賡揚妻李氏陳

   天申妻杜氏朱大本妻陸氏妾張氏均夫亡守節烈婦黄某妻喬氏夫亡殉節貞女葉志學聘妻王

   氏王視德聘妻陸氏均未嫁夫亡守貞俱乾隆年間 旌邵承曾妻王氏青浦人夫

   亡守節同縣朱其容妻程氏陳其周妻黄氏俞芝蘭妻薛氏吕梓妻倪氏宋汝威繼妻何氏程天門

    妻徐氏趙希 霞妻胡氏朱良才妻陸 氏金丕周妻羅氏金岐周 妻孫氏任次山妻滕氏 黄曙妻伍氏

    沈諧妻陸氏 嚴文佩妻徐 氏張聖遊妻 李氏王于謙妻陳氏王 迪人妻尹氏 許書存妻池 氏張國棟

    繼妻周氏陳維欽妻陸氏周思陶妻馮氏黄德𥙿妻李氏張錫爵妻許氏陳仲偉妻陳氏王才煥妻

    顧氏 錢彚曾妻王氏沈訓妻汪氏陳湘維妻李氏徐本 培妻呉氏薛維章妻包氏倪起莘妻萬氏孫

    師登妻潘 氏呉家備妻 俞氏萬斯銓妻 蔣氏汪士俊妻蔡氏 蔣奉徵妻顧 氏葉慎行妻張 氏龔樹勤

    繼妻王氏諸原儲妻畢氏邵格芳妻 顧氏高文言妻李氏陸朱雲妻陳氏岑璘繼妻呉 氏沈七妻徐

    氏張祉妻徐 氏陸爾陞妻羅氏孫鋋妾唐氏錢聖徵妻趙氏陸 岐達妻胡氏陸國祥妻鄧氏倪吉人

    妻沈氏張元鼐妻陸氏淩舜調妻張氏王公三妻張氏曹天標妻吳氏呉𮗚都妻金氏呉懋先妻張

    氏呉文正妻邵氏呉大英妻邵氏倪若達妻徐氏胡席儒妻王氏駱聖瑞妻張氏黄騰妻尤氏張坤

    元妻陸氏蔣鳯徵妻顧氏徐明基妻王氏 張志學妻沈氏陳以仁妻黄氏張鎮西妻呉氏任 永清妻

  方氏賈國華妻俞氏蔣培穀妻倪氏蔣旭妻倪氏朱紹扆妻郭氏陳德芳妻莊氏陸文尉妻章氏程

  寶官妻徐氏均夫亡守節張大燦聘妻程氏方廷獻聘妻姜氏趙冠垂聘妻李氏徐子望聘妻胡氏

  盛達三聘妻沈氏均未嫁守貞乾隆年間 旌呉宗禮妻周氏華亭人夫亡守節同

  縣金昆江繼妻陸氏宋徳修妻潘氏趙德成妻劉氏金必𥙿妻禇氏施國棟妻張氏朱振顯妻周氏

  張夢徵妾胡氏陸聚峯妻潘氏顧德備妻施氏陸汝賢妻徐氏陸馭陶妻張氏袁某妻張氏王某妻

  張氏顧世望妻葉氏呉天章妻沈氏楊輝章繼妻鮑氏呉應斗妻汪氏均夫亡守節烈婦袁上達妻

  張氏守正捐軀貞女唐昆聘妻孫氏未嫁夫亡守貞俱嘉慶年間 旌馮大淵妻盛

  氏婁縣人夫亡守節周縣許淵若繼妻𡊮氏秦玉泉妻許氏黄淌妻姜氏呉龍田妻金氏陸鋐妻

  蔣氏楊坤元妻顧氏張洪盛妻胡氏沈庸𤋮妻蔣氏沈錫庭妻金氏潘鋠妻陳氏宋洸鏞妻沈氏張

  德輿妻蔣氏張錫爵妻沈氏王錦成妻朱氏周厚黌妻董氏周厚士妻孫氏胡廷楨妻沈氏張玉階

   妻聞人氏陳學忠妻馬氏姚培誠妻顧氏馬光樞繼妻張氏張子訒繼妻姚氏朱某妻姜氏許鳴周

   妻顧氏呉秉謙妻張氏沈純康妻金氏均夫亡守節貞女康心如聘妻宋氏馮氏均未嫁夫亡守貞

   俱嘉慶年間 旌曹衡山妻蔡氏奉賢人夫亡守節同縣路古年妻蔣氏唐存恕

   妻陳氏子斌妻韓氏王廷梁妻何氏裴超妻張氏衛鎬妻裴氏錢翔鳳妻袁氏錢靄七妻葉氏劉中

   權妻陳氏莊繩澤妻鞠氏莊繩謨妻范氏呉材杰妻周氏均夫亡守節俱嘉慶年間 旌張先

   進妻王氏金山人夫亡守節同縣李芳園妻張氏胡來濙妻姚氏殷坤妻沈氏黄世楨妻

   沈氏黄世英妻曹氏沈維謙妻程氏徐祖鎜妻阮氏張源妻蔡氏張敦樞妾姚氏汪心一妻范氏顧

   坤成妻朱氏徐清仁妻陳氏胡成章繼妻金氏邵鋐繼妻徐氏均夫亡守節貞女方氏李氏沈維恒

   聘妻彭氏均未嫁夫亡守貞俱嘉慶年間 旌黄森妻陸氏上海人夫亡守節同縣姜

   佩玖妻楊氏淩孝𤋮妻唐氏陳久耀妻蔣氏楊祖望妻陸氏李廷楷妾毛氏徐本源妻黄氏李光照

   妻朱氏沈璧琮妻唐氏妾徐氏王智超妻周氏張某妻王氏王希曾妻趙氏均夫亡守節貞女黄庭

   經聘妻張氏淩存誥聘妻張氏何愛金聘妻金氏均未嫁夫亡守貞俱嘉慶年閒 旌范周

   名妻祝氏南匯人夫亡守節同縣閔振域妻葉氏周德懷妻嚴氏程德瑊妻施氏唐文成

   妻徐氏奚學海妻黄氏李永維妻龔氏張輔九妻黄氏費祐堂妻王氏程滋本妻呉氏蔡夢菉妻黄

   氏陸金聲妻蔡氏張堅如妻鮑氏程芬妻奚氏周變繼妻胡氏均夫亡守節烈婦楊大觀妻喬氏蔣

   夢松妻馬氏項海觀妻方氏均夫亡殉節烈女錢存厚聘妻胡氏未嫁夫亡殉烈俱嘉慶年間 旌

   呉紹基妻錢氏青浦人夫亡守節同縣方信妻盛氏張遂和妻沈氏沈鶴彬妻徐氏

   高燦妻席氏王伊周妻彭氏胡國選妻周氏高鳯煒妻陸氏張天祿妻沈氏錢承宣妻徐氏錢康妻

   周氏朱紹扆妻郭氏蔡開先妻任氏王賦妻呉氏張靜山妻沈氏許洪綬妻周氏潘仁裕妻徐氏朱

   三觀妻顧氏徐恕妾顧氏陸氏張魯美妻黄氏許志繼妻侯氏喬濂妻俞氏江永遂妻鍾氏均夫亡

  守節貞女蔡玉山聘妻陸氏諸純聘妻沈氏均未嫁夫亡守貞俱嘉慶年間 旌

 ︹仙釋︺︹唐︺王可交華亭人業耕釣一日掉舟入江忽見中流有彩舫載七道士呼可交名令

  登舫一道曰好骨相合爲仙一道與之二栗甘如飴命黄衣送上岸覔所乘舟不得乃在天台山瀑

  布寺前僧迎問之可交曰今早離家蓋三月三日僧曰已九月九日矣後辟穀住四明山不出

  奐姓朱華亭人母生時有異香稍長詣嵩嶽受戒大中間居洛陽長壽寺尋歸姑蘇再住明州所

  在學禪者雲集咸通中示寂賜號心鑑船子和尚名德誠蜀人入藥山洪道禪師室大

  明宗㫖常乘小舟往來朱涇人號爲船子和尚忽一日覆舟而逝咸通中僧藏暉即其覆舟處建寺

  ︹宋︺德聰姓仰氏姑蘇張潭人初受戒於梵天寺參諸方密契心印太平興國中結廬佘

  山之東峯有二虎大青小青爲侍挂一書梁間見者問之曰此佛經也問常讀否曰既知其義何再

  讀爲天禧初趺足而逝希最湖州施氏子母感異夢而生出家受天台教緇流愛而畏之號

   曰義虎嘗講經青龍鎮隆平塔院後居勝果寺有鬼物為變怪師為講輪迴因果鬼投書悔謝自稱

   沈光有自𮐃懺解已生他地之語師臨終作偈而死鰕子和尚名智儼居靜安寺七月十

   五日村郭設㑹寺僧赴㑹殆盡惟智儼在寺有胥村人來齋僧請同往齋所見捕鰕者智儼買一斗

   啖之謂漁者曰齋囘償汝錢及還漁者索錢智儼曰還汝鰕隨吐活鰕盈斗人始異之將示寂斂蒲

   草為萬餘䋲懸諸廊廡曰吾將作大緣事既坐蛻人競施錢懸繩皆滿遂建佛閣人稱靜安寺為鰕

   子道海月名慧辨華亭傅氏子生有異徵父母令出家入普照寺得法遂領寺事遷杭州

   僧正蘇軾倅杭甚高其行一日示寂遺言東坡至方合龕四日軾至見其趺坐如生頂尚温遂以詩

   哭云生死猶如臂屈伸情鍾我輩亦酸辛樂天不是蓬萊客憑仗西方作主人鐵笛禪師

   蜀人名普衆稱普首座好吹鐵笛慕船子和尚居華亭久之語人曰吾去矣復偈别其徒曰坐脫立

   亡不如水葬一省柴燒二免開礦誰是知音船子和尚遂於青龍江上乘木盆張布帆吹笛泛遠而

   可觀字宜翁華亭傅氏子得法於車漢卿法師紹興間主當湖德藏寺嘗曰松風山月此

   我無盡鉢乾道中值重九指座云胸中一寸灰已冷頭上千莖雪未消老去只宜平地坐不知何事

   又登高合掌而化淨真華亭人嘉定間爲興聖寺僧有道行嘉𤋮中浙江錢塘爲海水衝決

   請於安撫趙端明願投海救水災遂自沈於海三日而返謂衆曰我在龍宫說法此塘不復壞矣語

   訖復入海安撫上其事賜號䕶國法師︹元︺覺慶四明鄞人自幼窮究禪學年二十禮梅峯

   和尚深入悟門至正中至陳源堅家端坐而逝越三日將火之忽徧體汗下因停龕十日顔貌如生

   鬚髪自長瞻禮者無不嘆異︹明︺德然華亭張氏子有異相口能容拳舌能舐鼻誦法華經

   於杭之天龍寺參洪石屋屬以緣在呉松爲書松隱二字遂結庵郡南扁曰松隱嘗劙指血命高行

   僧書華嚴經洪武初以高行薦尋還建塔七級奉藏所書華嚴經沐浴辭衆而逝朱蒲包

   上海沈氏僕也年十八爲寶山募兵遇異人授藥一丸服之遂不知寒暑飢渇衣破衲冒以蒲包飲

  之酒輒醉笑卧當街人呼為蒲包仙行必挾竹四竿夜宿植竹途中露卧市人釀酒敗朱以竹攪甕

  輒變為甘生平不為人談禍福或無意叶一語必奇中後無疾而化

 ︹土產︺綾出府城府志一名呉綾唐天寳中呉郡貢方紋綾三梭布出府城府志古名吉

  貝有紫白二種明成化間土貢宏治元年罷花毯出府城府志翦絨花毯色異巧有廣幅至

  數大兼絲布以白苧或黄草兼絲為之苧宜采色為暑服之冠又有以絲作經而緯以

  緜紗曰絲布染色尤宜番布出上海烏泥涇鎮撥羅絨紋繡出南匯下沙鎮

  以采絨縷結實之以緜花樣隱起若羅紋謂之下沙繡銀器制作極精元時有唐俊卿與嘉

  興朱碧山平江謝君餘並稱銅器府城上海皆有之極工緻精好出南

  銘壬辰𡻕得之華亭沈括云華亭鶴窠所出為得地府志宋江淹詩華亭失侣鶴唐韓偓詩正憐標

  格出華亭皮日休亦云以錢半千得華亭隻鶴按鶴窠卽今下沙也鱸魚出松江府志俗名四

   腮鱸隋時呉郡獻松鱸謂之金虀玉膾唐白居易詩水膾松江鱗韋應物詩松江獻白鱗羅隱詩鱸

   憶松江滿箸紅沙鈎出上海海堧中鯔魚魚若披緇故名郡人於潮泥地鑿池仲春潮水

   中捕盈寸者種之秋而盈尺腹背皆腴池魚之最海中亦有之味不及也推吹魚一名吹沙

   出通潮河魚無細骨冬月腴耎極珍至春則尾腐以敗一種短而紅腮名蝦虎者亦然鮆魚

   出泖湖形如刀長者盈尺一名刀魚河豚海及江浦皆有之鰣魚鉅鱗丕燦厥味鍾焉

   出海中鄉俗以夏至後半月敘為三時魚盛於四月取迎時之義故名梅魚似石首而小尾

   少黳迎梅時有之故名海鮮最先出者且有白蝦並美俗因有梅魚白蝦之會以賞新云比目

   魚出黄浦身形如篛故一名篛魚亦名板靸海螄土人熟買出華亭谷及松江呉郡志

   香滑如芼羮四月初生名雉尾蓴最肥美五六月葉舒莖細如(⿰釒义)-- 釵股短長隨水淺深名絲蓴至秋冬

   名瑰蓴有蝸蟲著其上不可食雷蕈出沿海草蕩間雷初鳴有暈幅員三五丈名蕈緯蕈生緯

    中故名 味𩔖蔴菇天 菜狀如木耳而 嫩亦出 草蕩間夏月雨 過則有 之桃  出上海縣有水

    蜜桃 為第一顧 繡出上 海縣 府志山水人 物書法 花鳥 無不生動入 妙談   箋出 府城 内

    相傳明侍郎談倫 得搗 染法於内府 子孫 以是 為業箋凡數種有名 王版 玉蘭鏡面官 箋者 為最







                      總纂官王廣䕃恭纂輯

                      前提調官張日章恭覆輯

                      校對官賀式韓恭校恭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