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批转《一九八七年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批转《一九八七年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 国发〔1987〕30号 1987年4月11日 发布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国务院关于批转《一九八七年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同意《一九八七年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一九八六年,经济特区在发展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经济方面,迈进了一大步。今年经济特区的工作,要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严格控制基本建设规模,积极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抓生产、上水平、求效益,深化改革,加强管理,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完善投资环境,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和产品外销竞争力,使外向型经济发展得更快些更好些。广东、福建两省人民政府要继续加强对经济特区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切实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支持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国 务 院
一九八七年四月十一日
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经济特区工作会议于一九八七年二月六日至十日在深圳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广东、福建两省和国务院十三个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海南行政区的负责同志也参加了会议。会议分析了经济特区当前的情况,交流了经验,研究了今年的工作安排。纪要如下:
会议认为,四个特区在一九八六年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批转的《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国发〔1986〕21号文),坚决压缩基建规模,把工作重点转到抓生产、上水平、求效益方面,着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展。
特区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四个特区去年工农业总产值共七十五亿元,比上年增长20%以上。深圳发展更快一些,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3%,达到三十八亿元。去年特区共有三百多家新工厂建成投产,大都是技术比较先进、出口创汇能力比较强的项目。科技工作也取得可喜成果,开发了激光视盘电脑检索系统、微电脑、高效无公害农药等一批新产品,有的已推广应用,有的还销往国外。
在发展生产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产品出口增长较快。特区去年出口总额接近十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6%。深圳出口额七亿二千五百万美元,基本上做到外汇收支平衡有余;自产工业品出口比重已占工业产值的45%(包括来料加工则占51%);有一百二十六家企业年出口额超过一百万美元(其中超过五百万美元的二十二家)。
举办创汇农业颇有起色。这几年深圳和珠海引进和培育了一批良种、良畜、良禽,改进栽培、养殖技术,进行科学管理示范,向农户扩散推广,初步形成了以国营农场为中心,组织周围农户生产,由外贸专业公司经销的创汇农业群体。这种生产经营形式的巩固和发展,将为进一步开拓港澳鲜活商品市场提供充裕的优质货源。汕头特区去年引进农副产品后处理技术,生产的保鲜果菜、速冻水产品、烤鳗鱼等,进入了远洋市场,增收了外汇。
特区的“窗口”作用日益得到重视和发挥。国务院的二十四个部门和二十八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在深圳办了四百五十家工厂,利用特区发展出口,获取国际市场信息,向内地转移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既促进了特区的发展,又利于特区更好地为内地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服务。
去年上半年,深圳和珠海由于压缩基本建设、控制社会消费基金,一度市场不太景气,宾馆入住率低。这是特区经济在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去年下半年情况逐渐好转。从全年来看,深圳的社会商品零售额仍比上年有所增长,宾馆入住率有所上升。从经济实力的增强、出口的增长、科技工作的进步、“窗口”作用的发挥这些重要方面来看,去年特区的工作是健康的,进展是扎实的。
会议指出,经过过去几年的努力,特区已由打基础的初创阶段,进入了建立外向型经济的新阶段。今年要坚决执行年初全国省长会议对经济工作的总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发〔1986〕21号文件的各项要求,继续抓生产、上水平、求效益,积极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努力深化改革,切实加强管理,在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和扩大产品外销方面作出更大的成绩。
会议认为,一九八七年特区要继续控制基建规模,不铺新摊子,不开发新区。去年的工作所以能有较多的主动权,各特区坚决压缩了基建是很重要的一条。深圳就削掉一大批非生产性项目(包括五十一幢十八层以上的大楼),基建规模压缩了34%,从而造成了比较宽松的经济环境,使资金、物资紧张的情况得到缓解,得以集中力量重点保证外向型生产项目的建设,增加生产,提高效益,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并归还贷款一亿九千万元。这说明,按照建立外向型经济的需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消化承受能力来安排基建规模,是特区建设的一条重要方针,今后必须继续认真贯彻执行。
今年特区的基本建设应比照去年的规模来安排。基础设施建设,要集中搞好已开发区域的完善配套。项目建设,要重点确保收效快的外向型的生产项目和可以对特区经济起支柱作用的项目。就单个项目来说,也要十分讲求投资效益,不能任意提高建筑标准和增加工程内容。深圳现在开发的区域已达四十八平方公里,接近广州市解放初期的城区面积,摊子已经不小。今后数年内,主要应充实、完善已开发的区域,把创汇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生产项目抓上去,不能再扩大开发面积和修建高档宾馆、高层楼宇。对于停建、缓建的“半拉子”工程,要切实做好维护工作,避免损失。珠海、厦门也应按照这个精神,安排自己的基本建设。
会议认为,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当务之急,是把产品出口进一步抓上去,并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不断扩大阵地。
要进一步搞好与内地的经济技术联合,发展已经打开的局面。纺织部组织全国十八个省、市在深圳办的华联纺织公司及其所属二十一家纺织、印染和服装工厂,专以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取胜,生意越做越大,去年95%的产品出口,创汇三千一百万美元。由电子工业部积极支持深圳的一百三十一家电子工厂联合成为电子集团,以“立足深圳,依托内地,面向世界”为工作方针,在开发新产品、开拓国际市场、为国内电子行业提供各种服务和培训各类人才方面作出了成绩。去年的产值比上年增长38%,开发新产品七十二种,出口达到八千万美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国家经委、轻工业部组织内地二十一家自行车厂,为深圳中华自行车厂提供零部件,结合该厂引进的关键技术,组装成赛车、童车、爬山车、旅游车、载重车等一百种型号样式新颖的自行车,一半以上出口,并带动了内地自行车零部件生产向国际标准靠拢,初步改变了我国自行车过去主要是出口第三世界的情况,进入了英、美、澳大利亚的市场。国家机械委、航空工业部、航天工业部、农牧渔业部等部门,这方面的工作也抓得很有成效。要进一步把特区进出方便、信息灵通的优势,与内地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结合起来,带动内地的资源开发、原料及初级产品深加工、精加工,搞出一批又一批适销对路的出口新产品,这是特区建设必须坚持的又一条方针。特区对内联单位,要让他们在技术进步上有收获,经济上得到收益,并搞好协调服务,提供便利条件,为内地开辟一条通向国际市场的便捷渠道,使特区和内地互为依托,共同繁荣。
产品外销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于科技进步。蛇口开发科技有限公司,从美国、香港引进十几位电子工业专家,让他们以技术入股(占34%),合资举办企业。这些专家辞去了原来在国外公司担任的职务,带来了技术和销售渠道,与中方人员一场搞开发,所生产的电脑磁头是高技术产品,在国内属第一家,国外也为数不多,去年生产五十万只,全部出口欧、美和日本,今年外销额可增加三倍,可创汇一千二百万美元。深圳机械工贸公司,前身是宝安县的两个小厂,设备简陋,经过技术改造,先后研制出七种纸箱印刷机,占领了香港同类产品市场的三分之一。这就说明,在科技开发和扩大出口创汇方面,小厂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此,特区一定要把科技工作抓紧,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联合内地的科技力量,发展高科技,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为扩大出口服务。深圳科技工业园的建设也要抓紧抓好。
特区建立外向型经济,还要走出去办企业。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与海外华人和香港同胞合作,从当地银行筹集资金,没有从国内汇出一分钱,在美国洛杉矶和香港办成四家企业,带动了物资和劳务的出口。这样做,对增加外汇收入,获取经济信息,逐步掌握国外采购、销售渠道,增强同国际资本打交道的本领很有益处,今后应有计划地加以发展。
会议认为,特区必须努力深化改革,按照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要求,建立一个能够加强宏观控制调节、充分发挥企业活力、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经济管理体制。
去年特区企业推行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外贸实行工贸、农贸结合,自负盈亏;银行调整了存贷利率,开展横向同业资金拆借业务和有控制的外汇调剂;一些小型国营和集体企业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等,这些改革的新进展都对发展特区经济起了有益的作用。但是,特区的改革包括搞活企业、完善特区市场体系和改进经济管理等方面都还只是刚刚开头,必须进一步加快步伐。尤其是特区的行政管理,目前基本上沿袭内地的老办法,很不适应特区建设的新形势,必须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系统,减少层次,明确职责,提高办事效率,克服官僚主义。
要通过深化改革把企业搞活。要完善企业厂长(经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抓好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试点,给企业经营者以更多的自主权。特区企业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管理,充分运用我国企业管理的好经验,认真借鉴国外的科学方法,逐步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值利润率、资金周转率、劳动生产率和净创汇收入都能不断提高。从特区人民政府(管理委员会)到企业,都要坚持艰苦创业,勤俭办事,坚决摒弃讲排场、比豪华、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
衡量特区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要率先在全国造成吸引外资的良好“小气候”。特区的投资环境,在“硬件”配套方面固然还要进一步完善,但改善“软件”在目前更为紧迫。要逐条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提出的各项要求,健全特区经济立法,提高职工素质,为外商投资办企业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要以台湾和南朝鲜、新加坡为竞争对手,密切注视它们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发展出口、管理经济的新动向,认真加以研究过滤,吸收那些对我们有用的经验,下决心在创造投资环境、发展经济上逐步赶超它们。
会议认为,中央和国务院已经给特区建立外向型经济提出了明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要求,特区要切实贯彻执行好现有政策,充分利用已有的物质技术基础,苦练内功,发挥内力,把进一步发展的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不应要求国家“开新口子”,给更多的物力财力支持。同时,有关方面也要照顾特区发展前进中的实际需要,在不影响国家经济全局的前提下,对特区提出的一些合理的要求,尽可能给以支持。到会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广东、福建两省负责同志,对特区落实现有政策规定中遇到的几个具体问题,经过共同研究,提出了以下解决办法:
第一,关于信贷资金。根据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和各专业银行适当增加一些信贷指标,分别戴帽下达给四个特区;厦门、珠海、汕头三市各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直接交存当地中国人民银行,不再上交,分别留在三市使用。
第二,关于特区的对外借款指标。根据特区对外经济活动的需要,在国家自借自还的对外借款控制规模内,国家计委、中国人民银行在原下达的基础上再给特区适当增加一些指标。
第三,关于用汇指标。特区国营、集体企业产品出口收汇,除按规定允许保留的现汇以外,对结汇后留成的外汇额度,国家计委和广东、福建两省在安排用汇指标时,考虑特区实际情况,适当照顾多给一些。
第四,关于特区进口自用物资的审批和产品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问题。为了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工作效率,特区进口属于国家实行进口许可证管理或限制进口的商品,每年报国家主管归口审查部门一次审批。在批准的数量内,向本省经贸委一次申领进口许可证后,由特区人民政府(管理委员会)自行组织进口。特区进口其它自用的设备和物资,仍按现行规定办理。特区进口的自用设备和物资,不得转销内地。为了扶植特区的产品出口,经贸部对属于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管理的商品,在给广东、福建两省下达年度出口额度时,列明特区数量,给予适当照顾,并继续简化审核发证手续。
第五,关于外资企业审批权限。在特区内举办的外资企业,按国务院规定的审批权限,属于限额以下的由特区人民政府(管理委员会)审批,并颁发批准证书,向经贸部备案。但是,如这类企业生产的产品属于实行出口许可证、配额管理的或其内销产品属于国家限制进口的,仍应在审批前征求经贸部或其它主管审批部门的意见。
会议认为,处于对外开放第一线的特区,对于当前开展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要认真学好中央下达的有关重要文件和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按照中央的方针政策,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自觉地站在这场斗争的前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对那些否定社会主义、否定人民民主专政、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要坚决抑制,严肃地进行批评。这是保证特区健康发展的大前提。要深刻认识开展这场斗争与坚持改革、开放、搞活两者缺一不可的关系,进一步提高特区广大干部职工坚决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的自觉性,使特区沿着健康正确的轨道继续前进。
在特区建设中,必须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加强政治思想工作,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纪律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还要制订必要的“守则”和纪律,共同遵守,互相监督。对特区报刊、出版、广播、影视等部门要加强领导,使之成为宣传党的政策,宣传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传播科学文化,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坚强阵地。
会议强调,经济特区要依靠中央、国务院各部门和广东、福建两省的领导与支持,兢兢业业,扎扎实实,进一步把各项工作抓上去。争取到一九八九年即特区举办十周年的时候,初步建成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旅游和农牧渔业相应发展的外向型经济特区,在上缴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方面对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在发挥四个“窗口”的作用和探索改革、开放、搞活的经验上作出更大的成绩,对香港、澳门经济的稳定繁荣和统一祖国大业发挥更加积极的影响。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