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於批轉《一九八七年經濟特區工作會議紀要》的通知

國務院關於批轉《一九八七年經濟特區工作會議紀要》的通知
國發〔1987〕30號
1987年4月11日
發布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國務院關於批轉《一九八七年

經濟特區工作會議紀要》的通知
國發〔1987〕3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同意《一九八七年經濟特區工作會議紀要》,現轉發給你們,請貫徹執行。

一九八六年,經濟特區在發展以工業為主、工貿結合的外向型經濟方面,邁進了一大步。今年經濟特區的工作,要繼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搞活的方針,嚴格控制基本建設規模,積極開展增產節約、增收節支運動,抓生產、上水平、求效益,深化改革,加強管理,進一步增強經濟實力,完善投資環境,提高對外資的吸引力和產品外銷競爭力,使外向型經濟發展得更快些更好些。廣東、福建兩省人民政府要繼續加強對經濟特區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切實幫助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經濟特區的各項政策措施,積極支持特區發展外向型經濟。

                          國 務 院

                        一九八七年四月十一日

一九八七年經濟特區工作會議紀要
(一九八七年二月十日)

經國務院領導同志同意,經濟特區工作會議於一九八七年二月六日至十日在深圳舉行。參加會議的有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廣東、福建兩省和國務院十三個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海南行政區的負責同志也參加了會議。會議分析了經濟特區當前的情況,交流了經驗,研究了今年的工作安排。紀要如下:

(一)

會議認為,四個特區在一九八六年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批轉的《經濟特區工作會議紀要》(國發〔1986〕21號文),堅決壓縮基建規模,把工作重點轉到抓生產、上水平、求效益方面,着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取得了比較顯著的進展。

特區生產持續穩定發展。四個特區去年工農業總產值共七十五億元,比上年增長20%以上。深圳發展更快一些,工農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33%,達到三十八億元。去年特區共有三百多家新工廠建成投產,大都是技術比較先進、出口創匯能力比較強的項目。科技工作也取得可喜成果,開發了激光視盤電腦檢索系統、微電腦、高效無公害農藥等一批新產品,有的已推廣應用,有的還銷往國外。

在發展生產的同時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產品出口增長較快。特區去年出口總額接近十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6%。深圳出口額七億二千五百萬美元,基本上做到外匯收支平衡有餘;自產工業品出口比重已占工業產值的45%(包括來料加工則占51%);有一百二十六家企業年出口額超過一百萬美元(其中超過五百萬美元的二十二家)。

舉辦創匯農業頗有起色。這幾年深圳和珠海引進和培育了一批良種、良畜、良禽,改進栽培、養殖技術,進行科學管理示範,向農戶擴散推廣,初步形成了以國營農場為中心,組織周圍農戶生產,由外貿專業公司經銷的創匯農業群體。這種生產經營形式的鞏固和發展,將為進一步開拓港澳鮮活商品市場提供充裕的優質貨源。汕頭特區去年引進農副產品後處理技術,生產的保鮮果菜、速凍水產品、烤鰻魚等,進入了遠洋市場,增收了外匯。

特區的「窗口」作用日益得到重視和發揮。國務院的二十四個部門和二十八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已在深圳辦了四百五十家工廠,利用特區發展出口,獲取國際市場信息,向內地轉移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既促進了特區的發展,又利於特區更好地為內地的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服務。

去年上半年,深圳和珠海由於壓縮基本建設、控制社會消費基金,一度市場不太景氣,賓館入住率低。這是特區經濟在調整過程中出現的現象。去年下半年情況逐漸好轉。從全年來看,深圳的社會商品零售額仍比上年有所增長,賓館入住率有所上升。從經濟實力的增強、出口的增長、科技工作的進步、「窗口」作用的發揮這些重要方面來看,去年特區的工作是健康的,進展是紮實的。

會議指出,經過過去幾年的努力,特區已由打基礎的初創階段,進入了建立外向型經濟的新階段。今年要堅決執行年初全國省長會議對經濟工作的總部署,進一步貫徹落實國發〔1986〕21號文件的各項要求,繼續抓生產、上水平、求效益,積極開展增產節約、增收節支運動,努力深化改革,切實加強管理,在吸收外資、引進技術和擴大產品外銷方面作出更大的成績。

(二)

會議認為,一九八七年特區要繼續控制基建規模,不鋪新攤子,不開發新區。去年的工作所以能有較多的主動權,各特區堅決壓縮了基建是很重要的一條。深圳就削掉一大批非生產性項目(包括五十一幢十八層以上的大樓),基建規模壓縮了34%,從而造成了比較寬鬆的經濟環境,使資金、物資緊張的情況得到緩解,得以集中力量重點保證外向型生產項目的建設,增加生產,提高效益,實現了財政收支平衡,並歸還貸款一億九千萬元。這說明,按照建立外向型經濟的需要,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消化承受能力來安排基建規模,是特區建設的一條重要方針,今後必須繼續認真貫徹執行。

今年特區的基本建設應比照去年的規模來安排。基礎設施建設,要集中搞好已開發區域的完善配套。項目建設,要重點確保收效快的外向型的生產項目和可以對特區經濟起支柱作用的項目。就單個項目來說,也要十分講求投資效益,不能任意提高建築標準和增加工程內容。深圳現在開發的區域已達四十八平方公里,接近廣州市解放初期的城區面積,攤子已經不小。今後數年內,主要應充實、完善已開發的區域,把創匯能力強、技術水平高、經濟效益好的生產項目抓上去,不能再擴大開發面積和修建高檔賓館、高層樓宇。對於停建、緩建的「半拉子」工程,要切實做好維護工作,避免損失。珠海、廈門也應按照這個精神,安排自己的基本建設。

(三)

會議認為,特區發展外向型經濟的當務之急,是把產品出口進一步抓上去,並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不斷擴大陣地。

要進一步搞好與內地的經濟技術聯合,發展已經打開的局面。紡織部組織全國十八個省、市在深圳辦的華聯紡織公司及其所屬二十一家紡織、印染和服裝工廠,專以小批量、多品種、快交貨取勝,生意越做越大,去年95%的產品出口,創匯三千一百萬美元。由電子工業部積極支持深圳的一百三十一家電子工廠聯合成為電子集團,以「立足深圳,依託內地,面向世界」為工作方針,在開發新產品、開拓國際市場、為國內電子行業提供各種服務和培訓各類人才方面作出了成績。去年的產值比上年增長38%,開發新產品七十二種,出口達到八千萬美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國家經委、輕工業部組織內地二十一家自行車廠,為深圳中華自行車廠提供零部件,結合該廠引進的關鍵技術,組裝成賽車、童車、爬山車、旅遊車、載重車等一百種型號樣式新穎的自行車,一半以上出口,並帶動了內地自行車零部件生產向國際標準靠攏,初步改變了我國自行車過去主要是出口第三世界的情況,進入了英、美、澳大利亞的市場。國家機械委、航空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農牧漁業部等部門,這方面的工作也抓得很有成效。要進一步把特區進出方便、信息靈通的優勢,與內地的工業基礎和技術力量結合起來,帶動內地的資源開發、原料及初級產品深加工、精加工,搞出一批又一批適銷對路的出口新產品,這是特區建設必須堅持的又一條方針。特區對內聯單位,要讓他們在技術進步上有收穫,經濟上得到收益,並搞好協調服務,提供便利條件,為內地開闢一條通向國際市場的便捷渠道,使特區和內地互為依託,共同繁榮。

產品外銷能力的增強,關鍵在於科技進步。蛇口開發科技有限公司,從美國、香港引進十幾位電子工業專家,讓他們以技術入股(占34%),合資舉辦企業。這些專家辭去了原來在國外公司擔任的職務,帶來了技術和銷售渠道,與中方人員一場搞開發,所生產的電腦磁頭是高技術產品,在國內屬第一家,國外也為數不多,去年生產五十萬隻,全部出口歐、美和日本,今年外銷額可增加三倍,可創匯一千二百萬美元。深圳機械工貿公司,前身是寶安縣的兩個小廠,設備簡陋,經過技術改造,先後研製出七種紙箱印刷機,占領了香港同類產品市場的三分之一。這就說明,在科技開發和擴大出口創匯方面,小廠也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因此,特區一定要把科技工作抓緊,進一步加強人才引進,聯合內地的科技力量,發展高科技,開發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為擴大出口服務。深圳科技工業園的建設也要抓緊抓好。

特區建立外向型經濟,還要走出去辦企業。深圳經濟特區發展公司與海外華人和香港同胞合作,從當地銀行籌集資金,沒有從國內匯出一分錢,在美國洛杉磯和香港辦成四家企業,帶動了物資和勞務的出口。這樣做,對增加外匯收入,獲取經濟信息,逐步掌握國外採購、銷售渠道,增強同國際資本打交道的本領很有益處,今後應有計劃地加以發展。

(四)

會議認為,特區必須努力深化改革,按照發展外向型經濟的要求,建立一個能夠加強宏觀控制調節、充分發揮企業活力、適應國際市場變化的經濟管理體制。

去年特區企業推行廠長(經理)任期目標責任制;外貿實行工貿、農貿結合,自負盈虧;銀行調整了存貸利率,開展橫向同業資金拆借業務和有控制的外匯調劑;一些小型國營和集體企業實行承包、租賃經營等,這些改革的新進展都對發展特區經濟起了有益的作用。但是,特區的改革包括搞活企業、完善特區市場體系和改進經濟管理等方面都還只是剛剛開頭,必須進一步加快步伐。尤其是特區的行政管理,目前基本上沿襲內地的老辦法,很不適應特區建設的新形勢,必須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建立科學的行政管理系統,減少層次,明確職責,提高辦事效率,克服官僚主義。

要通過深化改革把企業搞活。要完善企業廠長(經理)各種形式的責任制,抓好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試點,給企業經營者以更多的自主權。特區企業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加強管理,充分運用我國企業管理的好經驗,認真借鑑國外的科學方法,逐步採用現代化的信息手段,使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產值利潤率、資金周轉率、勞動生產率和淨創匯收入都能不斷提高。從特區人民政府(管理委員會)到企業,都要堅持艱苦創業,勤儉辦事,堅決摒棄講排場、比豪華、鋪張浪費的不良風氣。

衡量特區改革的一個重要標誌,是要率先在全國造成吸引外資的良好「小氣候」。特區的投資環境,在「硬件」配套方面固然還要進一步完善,但改善「軟件」在目前更為緊迫。要逐條落實《國務院關於鼓勵外商投資的規定》提出的各項要求,健全特區經濟立法,提高職工素質,為外商投資辦企業提供高效率、高質量的服務。要以台灣和南朝鮮、新加坡為競爭對手,密切注視它們吸收外資、引進技術、發展出口、管理經濟的新動向,認真加以研究過濾,吸收那些對我們有用的經驗,下決心在創造投資環境、發展經濟上逐步趕超它們。

(五)

會議認為,中央和國務院已經給特區建立外向型經濟提出了明確的方針、政策和工作要求,特區要切實貫徹執行好現有政策,充分利用已有的物質技術基礎,苦練內功,發揮內力,把進一步發展的立足點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礎上,不應要求國家「開新口子」,給更多的物力財力支持。同時,有關方面也要照顧特區發展前進中的實際需要,在不影響國家經濟全局的前提下,對特區提出的一些合理的要求,儘可能給以支持。到會的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廣東、福建兩省負責同志,對特區落實現有政策規定中遇到的幾個具體問題,經過共同研究,提出了以下解決辦法:

第一,關於信貸資金。根據特區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需要,中國人民銀行和各專業銀行適當增加一些信貸指標,分別戴帽下達給四個特區;廈門、珠海、汕頭三市各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直接交存當地中國人民銀行,不再上交,分別留在三市使用。

第二,關於特區的對外借款指標。根據特區對外經濟活動的需要,在國家自借自還的對外借款控制規模內,國家計委、中國人民銀行在原下達的基礎上再給特區適當增加一些指標。

第三,關於用匯指標。特區國營、集體企業產品出口收匯,除按規定允許保留的現匯以外,對結匯後留成的外匯額度,國家計委和廣東、福建兩省在安排用匯指標時,考慮特區實際情況,適當照顧多給一些。

第四,關於特區進口自用物資的審批和產品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問題。為了簡化辦事手續,提高工作效率,特區進口屬於國家實行進口許可證管理或限制進口的商品,每年報國家主管歸口審查部門一次審批。在批准的數量內,向本省經貿委一次申領進口許可證後,由特區人民政府(管理委員會)自行組織進口。特區進口其它自用的設備和物資,仍按現行規定辦理。特區進口的自用設備和物資,不得轉銷內地。為了扶植特區的產品出口,經貿部對屬於實行出口配額、許可證制度管理的商品,在給廣東、福建兩省下達年度出口額度時,列明特區數量,給予適當照顧,並繼續簡化審核發證手續。

第五,關於外資企業審批權限。在特區內舉辦的外資企業,按國務院規定的審批權限,屬於限額以下的由特區人民政府(管理委員會)審批,並頒發批准證書,向經貿部備案。但是,如這類企業生產的產品屬於實行出口許可證、配額管理的或其內銷產品屬於國家限制進口的,仍應在審批前徵求經貿部或其它主管審批部門的意見。

(六)

會議認為,處於對外開放第一線的特區,對於當前開展的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鬥爭,必須高度重視,認真抓好。要認真學好中央下達的有關重要文件和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按照中央的方針政策,教育和引導廣大黨員和幹部自覺地站在這場鬥爭的前列,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對那些否定社會主義、否定人民民主專政、否定共產黨的領導、否定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要堅決抑制,嚴肅地進行批評。這是保證特區健康發展的大前提。要深刻認識開展這場鬥爭與堅持改革、開放、搞活兩者缺一不可的關係,進一步提高特區廣大幹部職工堅決執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的自覺性,使特區沿着健康正確的軌道繼續前進。

在特區建設中,必須堅持兩個文明一齊抓,在廣大幹部和群眾中加強政治思想工作,進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紀律和職業道德的教育。還要制訂必要的「守則」和紀律,共同遵守,互相監督。對特區報刊、出版、廣播、影視等部門要加強領導,使之成為宣傳黨的政策,宣傳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傳播科學文化,豐富人民精神生活的堅強陣地。

會議強調,經濟特區要依靠中央、國務院各部門和廣東、福建兩省的領導與支持,兢兢業業,扎紮實實,進一步把各項工作抓上去。爭取到一九八九年即特區舉辦十周年的時候,初步建成以工業為主、工貿結合、旅遊和農牧漁業相應發展的外向型經濟特區,在上繳財政收入和外匯收入方面對國家作出更多的貢獻,在發揮四個「窗口」的作用和探索改革、開放、搞活的經驗上作出更大的成績,對香港、澳門經濟的穩定繁榮和統一祖國大業發揮更加積極的影響。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