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初羣雄事略卷之一
宋小明王
作者:錢謙益 
滁陽王
王名林兒,姓韓氏,其父山童,欒城人。[1]至正十五年二月,劉福通等迎立卽位於亳,建國號曰宋,改元龍鳳,又號小明王。在位凡十有二年,丙午冬十二月殁於瓜埠。

至正十一年辛卯五月辛亥,潁州妖人劉福通作亂,以紅巾爲號,陷潁州。

初,欒城人韓山童,祖父以白蓮會燒香惑衆,謫徙廣平永年縣。[2]至山童,倡言天下大亂,彌勒佛下生,河南及江淮愚民皆翕然信之。福通與杜遵道、羅文素、盛文郁、王顯忠、韓咬兒等復鼓妖言,謂山童實宋徽宗八世孫,當爲中國主。福通等殺白馬、黑牛,誓告天地,欲同起兵爲亂。事覺,縣官捕之急,福通遂反。山童就擒,其妻楊氏、其子韓林兒逃之武安。《元史·順帝本紀》。
先是,至正庚寅間,參議賈魯以當承平之世,欲立事功,首勸丞相脫脫開河北水田,造至正交鈔,皆不克行。及河決南行,又勸脫脫求禹故道,開使北流,身專其任。瀕河起集丁夫二十六萬餘人,朝廷所降食錢,官吏多不盡支,河夫多怨。韓山童等因挾詐,鑿石人,止一眼,鐫其背曰:「莫道石人一隻眼,此物一出天下反。」預當開河道埋之。掘者得之,遂驚亂。是時,天下承平已久,法度寬縱,貧富不均,多樂從亂。不旬月,衆殆數萬人。葉子奇《草木子》。
先是,庚寅歲,河南、北童謠云:「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及魯治河,果於黃陵岡得石人,一眼,而汝、潁妖寇遂乘時而起。胡粹中《元史續編》。
至正十一年,濮州遂安童謠云:「挖了石佛眼,當時木子反。」是年秋,芝麻李稱王。
五月,潁州紅軍起,[3]號爲香軍,蓋以燒香禮彌勒得名也,其始出趙州欒城韓學究家,已而河、淮、襄、陜之民[4]翕然從之,故荊、漢、許、汝、山東、豐、沛以及兩淮紅軍皆起應之。起潁上者,推杜遵道爲首,破成臯,據倉粟,從者數十萬,陷汝寧、光、息、信陽。起蘄、黃者,宗彭瑩玉和尚,推徐貞逸爲首,陷德安、沔陽、安陸、武昌、江陵、江西諸郡。起湘、漢者,推布王三、孟海馬爲首。[5]布王三號北鎖紅軍,奄有唐、鄧、南陽、嵩、汝、河南府;孟海馬號南鎖紅軍,奄有均、房、襄陽、荊門、歸、峽。起豐、沛者,推芝麻李爲首。《庚申外史》。
韓山童詐稱徽宗九世孫,僞詔畧曰:「蘊玉璽於海東,取精兵於日本。貧極江南,[6]富誇塞北。」蓋以宋廣王走崖山,丞相陳宜中走倭。託此說以動搖天下,當時貧者從亂如歸。朝廷發兵誅之,雖卽擒獲,而亂階成矣。《草木子》。

十二年五月,監察御史徹徹帖木兒等言:「河南羣盜輒引亡宋故號以爲口實,宜以瀛國公子和尚趙完普及親屬徙沙州安置,禁勿與人交通。」從之。《元史》。

壬申,命同知樞密院事禿赤以兵討劉福通,授以分樞密院印。

朝廷聞紅巾起,命樞密院同知赫厮、禿赤領阿速軍六千,并各支漢軍,討潁上紅軍。阿速者,緑睛回回也,素號精悍,善騎射,與河南行省徐左丞俱進軍。三將沉湎酒色,[7]軍士但以剽掠爲務。赫厮軍馬望見紅軍陣大,揚鞭曰:「阿卜!」阿卜者,言走也。於是所部皆走。至今淮人傳以爲笑。其後,赫厮死於上蔡,徐左丞爲朝廷所誅。阿速軍不習水土,病死者過半。《庚申外史》。

劉福通據成臯,攻破羅山、上蔡、眞陽、確山,遂犯舞陽、葉縣等處。

六月,汴梁路同知黃頭守項城縣,[8]被執,不屈死。時尚乘卿那海戍項城,謂子伯忽都、姪阿剌不花等曰:「狂賊新執黃頭,勢駻突甚,與其坐斃,孰若進討?茍天未厭亂,吾一門不忝卞尚書矣。」伯、阿等曰:「大人誓許國,兒輩何愛死!」遂力戰,多所殺獲,卒以援絶,咸死之。七月,安東萬戶朶哥、千戶高安童並中流矢死潁州。[9]王逢《死節詩後序》。
西臺御史張桓謝職居確山縣,賊久知桓名,襲獲之,羅拜,請爲帥。弗聽。囚六日,仰天詈叱,屢唾賊面。賊知終不可屈,遂刺之。《元史》。
妻孥九人并遇害。王逢《序》。

八月丙戌,蕭縣李二及老彭、趙君用反,攻陷徐州。《太祖實録》作「趙均用」。

李二號芝麻李,亦以燒香聚衆而反。芝麻李,邳州人也。值歲饑,其家惟芝麻一倉,盡以濟人,故得此名。賈魯挑黃河,所在廢業,芝麻李與隣人趙君用謀起事,曰:「朝廷多事,百姓貧苦無告,吾聞潁上香軍起,官軍無如之何,此男子取富貴之秋也!」君用者,趙社長也。謂李曰:「我所知某人、某人可用,燕城南彭二勇悍,有膽畧,我當爲汝致之。」乃往,入門見其方礪斧斤,問之曰:「汝將何爲?」彭二應曰:「官府不足靠,日夜伺州縣賑濟,饑無所得,將伐薪入城換米喫耳。」君用呵之曰:「好男子,何處不得一頓飽飯喫耶!汝能從我,豈但衣食而已,富貴由汝。」彭二卽解其意,應曰:「其中有芝麻李乎?」君用曰:「然。」遂引見芝麻李,因得八人,歃血同盟。八月十日,僞爲挑河夫,夜投徐城。留城中,門卒拒之,曰:「我挑河夫也。借一宿何傷?」其半因突入,其半在外。夜四更,城內𤑔四火,城外亦𤑔四火應之。既而復合爲一,城內外吶喊相應,城內四人奪軍仗斬關,城外四人突入,同聲呌殺。民皆束手從命。天明,樹大旗募人爲軍,從之者近十餘萬。造浮橋四出掠地,奄有徐州近縣及宿州五河、虹縣、豐、沛、靈璧,西并安豐、濠、泗。事聞,朝廷省吏抱牘題曰「謀反事」。[10]脫脫觀其牘,改題曰:「河南漢人謀反事。」識者知元不復能有天下矣。河南漢人可盡誅乎?其後,張士誠起淮海,趙明遠起徐州,毛貴起山東,明元帥起四川。獨本朝龍興淮南,[11]卽以建康爲天下根本。先是,童謠曰:「富漢莫起樓,貧漢莫起屋,但看羊兒年,便是吴家國。」迨本朝定都建康,[12]築郊壇於南門,郊天受命,改至正二十七年爲吴元年,實丁未也,豈不驗哉!《庚申外史》。

蘄州羅田縣徐貞一,名壽輝,與麻城人鄒普勝等以妖術陰謀聚衆,遂舉兵爲亂,亦以紅巾爲號。九月,劉福通陷汝寧府及息州、光州,衆至十萬。

福通攻汝寧。九月,汝寧知府完哲、府判福禄獲圖連抗十日,[13]城垂陷,仰天呼曰:「臣等義不辱!」竟投水中。王逢《詩序》。

壬子,命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兒知樞密院事,及衞王寬徹哥總率大軍出征河南妖寇。

汝、潁之間妖寇聚衆反,以紅巾爲號,襄、樊、唐、鄧皆起而應之。脫脫乃奏以弟也先帖木兒爲知樞密院事,將諸衛軍十餘萬討之。《元史·脫脫傳》。

十月,命知樞密院事老章以兵同也先帖木兒討河南。

十二月辛丑,也先帖木兒復上蔡縣,擒韓咬兒等至京師,誅之。

十二月,宣徽院使帖木兒、河南萬戶察罕,相繼鏖死南陽卧龍岡下。王逢《詩序》
是月,布王三陷鄧州、南陽。[14]《庚申外史》。

至正十二年壬辰正月,命逯魯曾爲淮東添設元帥,統領兩淮所募鹽丁五千討徐州。

淮東元帥逯善之上言:「官軍不習水土,宜募場下鹽丁,可以攻城。」又有淮東豪民王宣亦上言:「鹽丁本野夫,不如募城墅趫勇慣捷者,可以攻城。」前後各得三萬人,皆黃衣、黃帽,號曰黃軍。脫脫用以攻徐州,一鼓克之。《庚申外史》。
正月,孟海馬陷襄陽,徐眞逸陷湖廣。《庚申外史》。

二月乙亥朔,定遠人郭子興、孫德崖及俞某、魯某、潘某等起兵,自稱元帥,攻拔濠州,據其城守之。

是年正月,定遠縣富民郭姓者,燒香聚衆,稱亳州制節元帥,起定遠縣。二月二十六日克濠州,三月初二日克曹縣。俞本《皇明記事録》。

三月壬子,河南左丞相太不花克復南陽等處。

太不花,弘吉剌氏。[15]時老章出師久無效,詔太不花將兵往代之。未期月,平南陽、汝寧、唐、隨,又下安陸、德安等路,軍聲大振。《元史·太不花傳》。
脫脫調太尉阿吉剌攻汝寧。[16]汝寧紅軍懼,退保亳州。阿吉剌攻平汝寧城。《庚申外史》。

辛酉,命親王阿兒麻以兵討商州等處賊,以鞏卜班知行樞密院事。

赫厮既死,朝廷別命平章鞏卜班爲將,領侍衛漢軍,合愛馬韃靼軍,合數萬衆屯汝寧沙河岸,日夜沉溺酒色,醉卧不醒。敵人偷營,遽失大將所在。次日閱死人,得其屍死人中,軍遂退數百里,屯項城縣。《庚申外史》。

閏三月甲戌,大明太祖高皇帝起兵,入於濠州。也先帖木兒駐軍沙河,軍中夜驚。軍潰,退屯朱僊鎮。

也先帖木兒總精兵三十餘萬,[17]金銀布帛,車數千輛,河南、北供億計億萬,駐軍沙河。未及兩月,軍中夜驚,也先盡棄軍資、器械、糧運,[18]車輛山積,僅收散卒滿萬人,直抵汴城下。時文濟王在城頭,遙謂之曰:「汝爲大將,見敵不殺,何故自潰?吾將劾汝,此城必不容汝也!」遂離城四十里朱仙鎮屯焉。朝廷乃命平章蠻子代之。《庚申外史》。
也先帖木兒盡棄軍資器械,北奔汴梁,收殘卒,屯朱仙鎮。朝廷以爲不習兵,命別將代之。也先帖木兒徑歸,昏夜入城,仍爲御史大夫。《元史·脫脫傳》。

詔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咬住以兵東討荊襄賊,克復忠、萬、夔、雲陽等州。四月,復歸州,進攻峽州,誅賊李太素等,遂平之。

五月,答失八都魯到荊門募兵,趨襄陽,與賊戰,大破之。

十一年,特除答失八都魯爲四川行省參知政事,從平章咬住討賊於荊襄。咬住兵既平江陵,答失八都魯請自攻襄陽。進次荊門,賊十萬,官軍三千餘,遂用宋廷傑計,招募襄陽官吏及土豪避兵者,得義丁二萬,編排部伍,敗賊於蠻河。進至襄陽城南,大戰,生擒僞將三十人,腰斬之。賊閉門不復出。乃相視形勢,內列八翼,包絡襄城,外置八營,軍峴山、楚山,以截其援。自以中軍四千據虎頭山,以瞰城中。城中之人縋城爲內應,五月朔日破之。僞將王權領千騎西走,遇伏兵,被擒,襄陽遂平。《元史·答失八都魯傳》。

九月,太傅、中書右丞相脫脫總兵復徐州,屠其城,芝麻李遁走。

紅巾芝麻李據徐州,脫脫請自行討之。九月,師次徐州,攻其西門。賊出戰,以鐵翎箭射其馬首,脫脫不爲動,麾軍擊之。賊城堅,不可猝拔。用也速計,以巨石爲礮,晝夜攻之,賊困莫能支,也速攻入其外郛。明日城破,芝麻李遁去。獲其黃傘旗鼓,燒其積聚,追擒僞千戶數十人,遂屠其城。詔卽軍中加脫脫太師,趣還朝。《元史·脫脫》、《也速傳》。
芝麻李據徐州,元命脫脫總番、漢兵數十萬平之,改爲武安州。《皇明紀事》。
脫脫平徐州,以得芝麻李奏功。月餘始獲芝麻李,械送京師,脫脫密令人就雄州殺之。《庚申外史》。
趙君用、彭祖住率餘黨奔濠州,脫脫命賈魯追擊之。《龍飛紀畧》。
按彭祖住,《實録》作早住,彭大之子也。奔濠州者,當爲彭大,其辨詳見《滁陽事略》中。

察罕帖木兒與李思齊同起義兵。

察罕帖木兒系出北庭,家河南,爲潁州沈丘人。幼篤學,嘗應進士舉。身長七尺,修眉覆目,左頰有三毫,或怒則毫皆直指。居常慨然有當世之志。至正十一年,盜發汝、潁,不數月,江淮諸郡皆陷。朝廷徵兵致討,卒無成功。十二年,察罕帖木兒乃奮義起兵,沈丘之子弟從者數百人。與信陽之羅山人李思齊合兵,同設奇計襲破羅山。事聞,朝廷授察罕帖木兒中順大夫、汝寧府達魯花赤,李思齊知汝寧府。於是所在義士俱將兵來會,得萬人,自成一軍,屯沈丘,數與賊戰,輒克捷。《元史·察罕帖木兒傳》。
潁州沈丘探馬赤軍察罕帖木兒,與羅山縣典史李思齊集衆號義兵,克復羅山,朝廷授察罕羅山縣達魯花赤,李思齊縣尹。上曰:「人言國家輕漢人,如此果輕漢人也。」下吏部再議,於是察罕授汝寧府達魯花赤,思齊知府。《庚申外史》。

至正十三年癸巳五月壬午,元將賈魯卒於濠州軍中,元兵解圍去。

十二月,陜西平章政事孛羅、四川行省右丞答失八都魯復均、房等州,詔孛羅等守之。

九月,答失八都魯率兵畧均、房,平穀城,攻武當山寨數十,獲僞將杜將軍。十二月,趨攻峽州,破僞將趙明遠木驢寨。十四年正月,復峽州。《元史·答失八都魯傳》。

至正十四年甲午三月丙子,潁州陷。

五月甲子,安豐、正陽賊圍廬州。

十月戊戌,詔答失八都魯及太不花等會軍討安豐。

十一月,答失八都魯復苗軍所據鄭、鈞、許三州。[19]

十二月,復河陰、鞏縣。

龍鳳元年乙未至正十五年。閏正月,大明兵取和陽,遂守之。

二月己未,[20]劉福通等自碭山夾河迎韓林兒至,立爲皇帝,又號小明王,建都亳州,國號宋,改元龍鳳。以其母楊氏爲皇太后,杜遵道、盛文郁爲丞相,羅文素、劉福通爲平章,劉六知樞密院事。

至正十五年,乃小明王龍鳳元年,稱帝於亳,後遷都安豐,號宋徽宗九世嫡孫,臣民稱爲主公,實韓哥哥之子也,小名林兒,太保劉福通等扶以爲主。於時上亦受節制。俞本《皇明紀事録》。
拆鹿邑縣太清宮材建宮闕,杜遵道等各遣子入侍。遵道得寵專權,劉福通疾之,命甲士撾殺遵道,福通遂爲丞相,後爲太保。《元順帝本紀》。
林兒徒擁虛名,事皆決於福通。高岱《鴻猷録》。
毛貴、田豐、杜遵道等奉韓山童爲主公,分兵攻掠。其下有劉太保者,每陷一城,以人爲糧,食人既盡,復陷一處,故其所過,赤地千里。《草木子》。
樞密院掾史杜遵道棄去不仕,適潁州,遂爲紅軍舉首。先是,伯顏爲丞相,馬札兒台爲知院,遵道爲書生,上言:「請開武舉,以收天下智謀勇力之士。」馬札兒台遂補爲掾史。既而遵道知不能行其策,遂棄之去。後乃爲賊中舉首云。《庚申外史》。
馬鑑,壽州人,年十四,爲盛文郁養子,冒其姓。文郁卒,鑑代領其衆,居安豐,自爲同僉。我師救安豐,鑑遂來降,復馬姓,官至前軍都督府僉事,洪武二十七年卒。《太祖實録》。

三月,郭子興卒。

四月,小明王檄授郭天敍爲都元帥,張天祐爲右副元帥,我太祖爲左副元帥。

汝、潁倡亂者杜遵道、劉福通等,迎韓山童之子林兒爲帝,居于亳,遣人詣和陽招諸將,欲爲己用。諸將推張天祐往。天祐尋自亳歸,賷杜遵道檄,推子興之子爲都元帥,天祐爲右副元帥,上爲左副元帥。上曰:「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耶?」遂不受。《太祖實録》。
杜遵道、劉福通立韓林兒爲君,韓林兒造言宋苗裔也,[21]羣雄是其門弟子,皆從之。時滁陽王方卒,歸葬滁陽。未久,聞召諭造言門弟子孰先後之?[22]創亂之功孰魁況?孫德崖以滁陽部將,意欲統滁陽之衆。其子聞之,懼辨不能,以文召上代辨。上總兵於和陽,日與元戰。諸戰將謂張天祐曰:「公當自察,果能率衆禦胡,則朱往;不然,則公往。」張遂代往。上發兵及親率將和陽西南民寨節次削平。張自亳歸,賷亳州杜遵道文憑,授滁陽王子爲都元帥,張爲右副,上爲左副。《皇明本紀》。
郭元帥卒,衆奉其長子郭天敍爲都元帥,張天祐次之,上次之。俞本《皇明紀事録》。
上初欲不受,曰:「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耶?」後以諸將議,欲藉爲聲援,從之。紀年稱龍鳳,然事皆不禀其節制。高岱《鴻猷録》。

六月,大明兵自和州渡江,取太平路。

自紅巾妖寇倡亂之後,南北郡縣多陷没,故大明從而取之。《元史·順帝本紀》。

置太平興國翼元帥府,諸將奉太祖爲大元帥。

六月,我太祖起兵,仍稱龍鳳年號。陸深《平胡録》。
十一月,郭元帥、張天祐戰殁。太祖獨任元帥府事。俞本《紀事録》。

十一月,答失八都魯攻夾河賊,大破之。

六月,答失八都魯進次許州長葛,與劉福通野戰,爲其所敗,將士奔潰。九月,至中牟,團結屯種。賊復來刼營,掠其輜重,遂與其子孛羅帖木兒相失。劉哈剌不花進兵來援,大破賊兵,獲孛羅帖木兒歸之。復駐汴梁東南青堽。《元史·答失八都魯傳》。
劉福通刼敗長葛營。趙明遠陷嵩、汝以及雒陽。[23]《庚申外史》。

賊陷懷慶,命河南行省右丞不花討之。

十二月,答失八都魯大敗劉福通等於太康,遂圍亳州,僞宋主遁於安豐。

香軍陷安豐。二月,陷和州。三月,破廬州。宣讓王棄城由浙浮海還燕,香軍遂乘勝渡江,破太平、建康、寧國,遂據江東。既而池州、安慶尋皆敗殁。《庚申外史》。

察罕帖木兒與賊戰於河南、北,屢有功。

十五年,賊勢滋蔓,由汴以南陷鄧、許、嵩、洛。[24]察罕帖木兒兵日益盛,轉戰而北,遂戍虎牢以遏其鋒。賊乃北渡孟津,焚掠至覃懷,河北震動。察罕帖木兒進戰,大敗之,河南遂平。《元史·察罕帖木兒傳》。

龍鳳二年丙申至正十六年。三月庚寅,大明兵取集慶路。

三月,答失八都魯父子親與劉福通對敵,自巳至酉,大戰數合,答失八都魯墜馬。孛羅帖木兒扶令上馬先還,自持弓矢連發以斃追者,夜三更步回營中。《元史·答失八都魯傳》。

秋七月己卯,諸將奉太祖爲吴國公,以元御史臺爲公府,置江南行中書省,太祖兼總省事。

時置江南行中書省,太祖總其事,以李善長爲參議官,郭景祥、陶安爲郎中,各分房掌事。至是,諸將奉太祖爲吴國公,得專征伐,因置前、後、左、右、中翼元帥府。《龍飛紀畧》。
是月,亳都陞上爲樞密院同僉,以帥府都事李士元爲經歷。尋陞上爲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以故元帥郭天敍弟天祐爲右丞,經歷李士元改名善長。爲左右司郎中,以下諸將皆陞元帥。俞本《皇明紀事録》。

八月,李武、崔德破商州,奉元路判官王淵起兵復之。

九月庚辰,汝、潁賊李武、崔德等破潼關,參知政事述律杰戰死。

《潼關失守哭參政述律杰存道詩》云:「十月三日天地昏,將軍拒戰死轅門。火飛華岳三關破,血浸秦川萬馬奔。望越伍胥徒抉目,戰箕先軫不歸元。北風吹盡英雄淚,倚劒悲歌一愴魂。」張翥《蛻庵集》。
《贈張直言南歸詩》云:「載憂山東盜,兵禍久連結。誰憐酈生辯,竟墮韓侯譎。」注云:「參政述律存道事,與酈食其同。」延賢《金臺集》。

壬午,豫王阿剌忒納失里、[25]同知樞密院事定住引兵復潼關,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伯家奴以兵守之。丙申,潼關復陷,伯家奴兵潰,豫王復以兵取之,李武、崔德敗走。戊戌,賊陷虢州及陜州。

察罕帖木兒復陜州及虢州,復襲敗賊兵於平陸、安邑。

賊西陷陜州,斷殽、函,勢欲趨秦、晉。答失八都魯調察罕帖木兒與李思齊往攻之。察罕帖木兒卽鼓行而西,夜拔殽陵,立柵交口。陜爲城,阻山帶河,險且固,賊轉南山粟給食以堅守,攻之猝不可拔。察罕帖木兒乃焚馬矢營中,如炊烟狀,以疑賊,而夜提兵援靈寶城。守既備,賊始覺,不敢動,卽渡河陷平陸,掠安邑,蹂晉南鄙。察罕帖木兒追襲之,蹙之以鐵騎。賊回扼下陽津,死者甚衆。相持數月,賊勢窮,皆遁潰。《元史·察罕帖木兒傳》。

十月乙丑,淮安城陷,江東廉訪使褚不華死之。

汝、潁盜發,勢張甚。不華行郡至淮安,[26]極力爲守禦計。賊與青軍攻圍日急,總兵者按不救,城中草木、螺蛤、魚蛙、燕鳥及鞍韂、革箱、鞾皮、敗弓之筋皆盡,而後老稚更相食。城陷,猶據西門力鬬。見執,爲賊所臠。不華守淮安五年,殆數十百戰,人比之張巡云。《元史·褚不華傳》。
元鎮南王孛羅普花鎮揚州,招降青軍元帥張明鑑爲濠、泗義兵元帥,俾駐揚州。丙申三月,明鑑等以食盡,謀作亂,逐鎮南王而據其城。鎮南王出走,至淮安,爲趙君用所殺。《太祖實録》。
至正十六年三月,長鎗軍帥大小張鑑叛,據揚州,鎮南王退駐淮安。時憲使褚不華拒寇,趙負城、胡陳寨首鼠兩端,司馬朮真靈保說胡,[27]誘獲趙人畜千百計。既饑,軍民相食,數求救援,平章老張不應。十月,城陷,不華抗敵死,王被執,逾月,不屈,妃某偕赴水死焉。靈保由海趣浙,寄跡老氏。王逢《詩序》。
按:《元史》諸書皆云寇陷淮安,而不記爲何寇。觀《實録》及王逢《詩序》,則其爲趙君用明矣。君用自濠州圍解後,以甲午夏陷盱、泗,以丙申冬陷淮安,以丁酉冬據淮稱王,以己亥奔益都,殺毛貴,復爲續繼祖所殺。則君用之失淮,當卽在戌、亥間耳。俟更考之。

十一月,河南陷,河南廉訪副使俺普遁。

劉福通遣將分畧河南、山東、河北,大書旗聯云:「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遠邇傳聞,元都大震。《秘閣元龜政要》。

十二月,答失八都魯遣使來獻捷。

十一月,攻取夾河劉福通寨。十二月庚申,次高柴店,偪太康三十里。是夜二鼓,賊五百騎來刼,以有備亟遁。火而追之。比曉,答失八都魯督陣力戰,自寅至巳,四門皆陷。壯士緣城入其郛,斬首數萬,擒僞將軍張敏、孫韓等九人,殺僞丞相王、羅二人。辛酉,太康悉平,遣孛羅帖木兒獻捷。《元史·答失八都魯傳》。

龍鳳三年丁酉至正十七年。二月王子,賊李武、崔德犯七盤、藍田,命察罕帖木兒以軍會答兒麻亦兒守陜州、潼關;哈剌不花由潼關抵陜西,會豫王阿剌忒納失里及定住等同進討。

戊辰,知樞密院事脫脫復邳州,調客省使撒兒答溫等攻黃河南岸賊,大破之。

壬申,劉福通遣其黨毛貴陷膠州,僉樞密院事脫歡死之。

毛貴一賊橫行山東,侵犯畿甸,駕幸灤京。賊勢猖獗,無異唐、宋。陶宗儀《輟耕録》。

李武、崔德陷商州,察罕帖木兒與李思齊以兵自陜、虢援陜西。

詔以察罕帖木兒爲陜西左丞,李思齊爲四川右丞。《續通鑑》。
賊尋出襄樊,陷商州,攻武關,遂直趨長安。至灞上,分道掠同、華諸州,三輔震動。豫王及省院官屬皆洶懼,計無所出。行臺治書侍御史王思誠移書求援,察罕帖木兒卽領兵入潼關,長驅而前,與賊遇,戰輒勝,殺獲以億萬計。賊餘黨皆潰,散走南山,入興元。《元史·察罕帖木兒》、《王思誠傳》。
三月,詔答失八都魯至京師,帝見之,私謂侍臣曰:「此人死期至矣!」罷還軍。先是,太不花軍士失律,刼掠汴民,臺御史彈之。有旨,卸其軍,褫職爲白衣,聽答失調。至是,復命爲湖廣省左丞相,仍提前軍往征山東毛貴。答失八都魯率本部兵渡河征曹州盛文郁。於是二將皆渡河,相次失守矣。[28]《庚中外史》。

三月,毛貴陷萊州,守臣山東宣尉副使釋嘉訥死之。甲午,毛貴陷益都路,益王買奴遁。自是山東郡邑皆陷。

毛貴得海船,由海道長驅,破益都。《庚中外史》。
時同知海南海北道宣慰使司事王英致仕家居,年九十六,益都陷,謂其子弘曰:「吾世受國恩,忍食異姓之粟乎!」水漿不入口者數日,遂卒。毛貴聞之,使具棺衾以殮。舉其屍不動,焚香祝曰:「公子弘請公歸先塋。」祝畢,屍卽起。《元史·王英傳》。

丁酉,毛貴陷濱州。

四月丁卯,毛貴陷莒州。

毛貴陷益都、般陽等路,[29]而濟南又告急,董摶霄提兵援之。賊衆自南山來攻濟南,望之兩山皆赤。摶霄按兵城中,設伏磵上,合戰,大破之。般陽賊復約泰安賊黨踰南山來襲,乃列兵城上,默開東門,放兵出賊後,城上兵皆下,合擊之,賊敗走,濟南始寧。有疾其功者,譖於總兵太尉紐的該,令依前詔從卜蘭奚同征益都,摶霄卽出濟南城。未幾,命守河間之長蘆。十八年,摶霄以兵北行,曰:「我去,濟南必不可保。」已而,濟南果陷。《元史·董摶霄傳》。

五月乙亥,命知樞密院事孛蘭奚進兵討山東。[30]戊寅,平章政事亦老溫帖木兒復武安州等三十餘城。[31]

六月,劉福通犯汴梁,軍分三道:關先生、破頭潘、馮長舅、沙劉二、王士誠寇晉、冀;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趨關中;毛貴據山東。其勢大振。

福通分軍爲三支:關先生等入晉、冀,由朔方攻上都;白不信等趨關中;毛貴合田豐趨大都。《庚中外史》。
賊犯汴梁,守臣求援於太不花,至十往返,猶按甲不進。睢、亳、太康俱陷,邊報日急。顧左右大言曰:「無多言,我自有神算也。」日縱兵出掠,繼又渡師河北,聲取曹、濮,遂駐於彰德、衞輝。而曹、濮之賊奔攛晉、冀,大同相繼不守,遂蔓延不可制。朝廷兩遣重臣諭旨,太不花恬不爲意。十八年三月,詔以中書右丞相總兵山東。五月,削官爵安置蓋州,尋被殺。《元史·太不花傳》。

七月己丑,鎮守黃河義兵萬戶田奉叛,陷濟寧路,分省右丞實理門遁。義兵萬戶孟本周攻之,田豐敗走,本周還守濟寧。

義兵黃軍下萬戶田奉叛入紅軍,遂破東昌、東平、大名等處。《庚申外史》。

歸德府知府林茂、萬戶時公權叛,以城降於賊,歸德府及曹州皆陷。

八月癸丑,劉福通兵陷大名路,遂自曹、濮陷衛輝路。孛羅帖木兒與萬戶方脫脫擊之。

九月甲午,澤州陵川縣尹張輔死之。

太不花復大名路並所屬郡縣。

命加紐的該太尉,總山東諸軍守禦東昌,時田豐據濟、濮,率衆來寇,[32]擊走之。

閏九月乙丑,潞州陷。丙寅,賊攻冀寧,察罕帖木兒以兵擊走之。

十月戊戌,曹州賊入太行山。

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陷興元,遂入鳳翔,察罕帖木兒、李思齊屢擊破之,其黨走入蜀。

白不信攻秦隴,陷之。又攻破鞏昌,以李喜喜守之。不信遂入鳳翔。高岱《鴻猷録》。
賊出自巴蜀,陷秦隴,據鞏昌,遂窺鳳翔。察罕帖木兒先分兵守鳳翔城,而遣諜者誘賊圍鳳翔。賊果來,圍之數十重。察罕帖木兒自將鐵騎,晝夜馳二百里往赴,比去城里所,分軍張左右翼掩擊之,城中亦鼓譟而出,賊大潰,自相蹂踐,斬數萬級,伏屍百餘里,餘黨皆遁還。關中悉定。《元史·察罕帖木兒傳》。

答失八都魯與知樞密院事答里麻失里討曹州賊,官軍潰敗,答里麻失里死之。

九月,答失八都魯取溝城、東明、長垣三縣。[33]十月,詔遣知院答里麻失里來援,[34]分兵雷澤、濮州,而答里麻失里爲劉福通所殺,韃韃諸軍皆潰。答失八都魯力不能支,退駐石村。朝廷疑其玩寇,使者促戰相踵。賊覘知之,詐爲答失八都魯通和書,遺諸道路,使者果得之以進。答失八都魯一夕憂憤死。明年正月,詔其子孛羅帖木兒爲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總領其父軍馬。《答失八都魯傳》。
答失八都魯既死,其部下察罕帖木兒兵勢甚盛,先爲刑部侍郎,號長槍侍郎。《庚中外史》。

十一月壬寅,賊侵壺關,察罕帖木兒大破之。

癸亥,豫王阿剌忒納失里與陜西行省左丞相朶朶、陜西行臺御史中丞伯嘉納分道攻討關陜。

趙君用及彭大子早住同據淮安,趙僭稱永義王,彭僭稱魯淮王。

義兵千戶余寶殺其知樞密院事寶童以叛,降於毛貴,余寶遂據棣州。[35]

龍鳳四年戊戌至正十八年。正月丙寅,田豐陷東平路。

丁卯,知樞密院事不蘭奚與毛貴戰於好石橋,敗績,走濟南。

二月己巳,毛貴陷清、滄州,遂據長蘆鎮。

癸酉,毛貴陷濟南路,守將愛的戰死。

時董摶霄駐兵南皮縣之魏家莊,毛貴兵猝至,而營壘未完,因拔劒督兵以戰。賊衆突至摶霄前,捽而問曰:「汝爲誰?」摶霄曰:「我董老爺也。」衆刺殺之,無血,惟見有白氣衝天。其弟昂霄亦死之。《元史·董摶霄傳》。
毛貴既陷濟南,立賓興院,選用故官姬宗周等分守諸路,又於萊州立三百六十屯田,每屯相去三十里,造大車百輛,以挽運糧儲,官民田十止收二分,冬則陸運,夏則水運。《元史》。

壬午,田豐復陷濟寧路。甲申,輝州陷。

丙戌,紐的該聞田豐逼近東昌,棄城走。

紐的該以乏糧棄城,退屯柏鄉,[36]東昌遂陷。《元史·紐的該傳》。

丁亥,察罕帖木兒調兵復涇州、平涼,保鞏昌。

戊子,田豐陷東平路。

庚寅,王士誠自益都犯懷慶路,周全擊敗之。

三月庚子,毛貴陷般陽路。

癸卯,王士誠陷晉寧路,總管杜賽因不花死之。

賊由絳州垣曲縣襲晉寧,城陷,城中死者十二三。晉寧人喬彜,整衣冠,坐井上,令妻子婢輩循次投井,而己隨之。《元史·忠義傳》。

甲辰,察罕帖木兒遣賽因赤等復晉寧路。

己酉,劉福通遣兵犯衛輝,孛羅帖木兒擊走之,進克濮州。

庚戌,毛貴陷薊州,詔征四方兵入衛。

乙卯,毛貴犯漷州,至棗林,[37]樞密副使達國珍戰死,遂畧柳林。同知樞密院事劉哈剌不花以兵擊敗之,貴退走,據濟南。

毛貴據山東,由河間趨直沽,漸逼京都,中外大駭。或勸乘輿北巡以避之,或勸遷都關陜。中書左丞相太平以爲不可,起同知劉哈剌不花於彰德,與戰於柳林,大敗賊衆,京城遂安。《元史·太平》、《劉哈剌不花傳》。

丙辰,冀寧路陷。

丁巳,田豐陷益都路。

辛酉,大同諸縣陷,察罕帖木兒遣關保等往擊之。

是時,關先生、破頭潘等分二道犯晉、冀,一出沁州,一侵絳州。《平胡録》。
曹、濮賊分道踰太行,焚上黨,掠晉、冀,陷雲中、鴈門、代郡,烽火數千里,復大掠,且南還。察罕帖木兒先伏兵南山阻隘,而自勒重兵屯聞喜、絳陽。賊果走南山,縱伏兵橫擊之,賊皆棄輜重走山谷,其得南還者無幾。乃分兵屯澤州,塞碗子城;屯上黨,塞吾兒谷;屯并州,塞井陘口,以杜太行諸道。賊屢至,守將數血戰擊却之,河東悉定。《元史·察罕帖木兒傳》。

四月壬午,田豐陷廣平路,大畧,退保東昌。元帥方脫脫以兵復廣平。

察罕帖木兒、李思齊會宣慰張良弼、郎中郭擇善、宣慰同知拜帖木兒、平章政事定住、總帥汪長生奴,各以所部兵討李喜喜於鞏昌。李喜喜敗,入蜀。

五月戊戌,察罕帖木兒遣董克昌等以兵復冀寧。詔察罕帖木兒還兵鎮冀寧。

庚子,賊兵踰太行,察罕帖木兒部將關保擊敗之。

劉福通攻汴梁。壬寅,汴梁守將竹貞棄城遁。福通等遂入城,乃自安豐迎其僞主居之以爲都。

安豐賊劉福通等陷汴梁,造宮闕,易正朔,號召羣盜。巴蜀、荊楚、江淮、齊魯、遼海,西至甘肅,所在兵起,勢相聯結。《元史·察罕帖木兒傳》。 《庚申外史》記在十七年正月。

乙巳,關保與賊戰於高平,大敗之。

六月庚辰,[38]關先生、破頭潘等陷遼州,虎林赤以兵擊走之。關先生等遂陷冀寧路。察罕帖木兒調虎林赤、關保同守潞州。以察罕帖木兒爲陜西行省平章政事,便宜行事。[39]

秋七月丁酉,湖廣行省參知政事周全據懷慶路以叛,附於劉福通。

時察罕帖木兒駐軍洛陽,遣伯帖木兒以兵守碗子城。周全來戰,伯帖木兒爲其所殺。周全遂盡驅懷寧民渡河入汴梁。《元史》。

丁未,不蘭奚以兵復般陽路,已而復陷。

己未,劉福通遣周全引兵攻洛陽。

叛將周全棄覃懷入汴城,合兵攻洛陽。察罕帖木兒下令嚴守備,別以奇兵出宜陽,而自將精騎發新安來援。賊至城下,見堅壁不可犯,退引去。因追至虎牢,塞成臯諸險而還。《元史·察罕帖木兒傳》。
周全攻洛陽,守將登城以大義責全,全愧謝退兵。劉福通殺之。《元史》、《續通鑑》「守將」作「察罕帖木兒」。

八月辛巳,義兵萬戶王信以滕州叛,降於毛貴。

九月,關先生攻保定路,不克,遂陷完州,掠大同、興和塞外諸郡。

關先生爲察罕所扼,遂引還,自塞外攻保定,出掠塞外諸郡,統兵而東,軍聲大振。《龍鳳事蹟》。

丙午,賊兵攻大同路。壬戌,平定州陷。

十月壬辰,大同路陷,完者帖木兒棄城走。

時孛羅帖木兒統領諸軍攻曹州,參政匡福統苗軍自西門入,孛羅帖木兒自北門入,克復曹州,擒殺僞官武宰相、仇知院,獲印、金牌等物。《元史·孛羅帖木兒傳》。

十一月丁未,田豐陷順德路。

十二月癸酉,關先生、破頭潘等陷上都,焚宮闕,留七日,轉畧往遼陽,遂至高麗。

關先生、沙劉二、破頭潘等由大同直趨上都,焚毁宮殿,入虎賁司,犯大寧。虎賁司去上都二百里,世祖皇帝所立三十六屯在焉。先是,大雪,人跡不通。至是,雪睛,暖氣如春。《庚申外史》。
關先生等兵向開平,焚宮闕一盡,元主不復時巡矣。既而欲修之,大興工作,中書省參議陳祖仁諫止之。《龍飛紀畧》。

庚辰,察罕帖木兒遣樞密院判官瑣住進兵於遼陽。

大明兵克婺州,設浙東行省於金華府。

先是十月,太祖親領馬步數萬衆,一馬軍兼二步軍,征浙東,懸金牌鎸云:「奉天都統中華。」至是,克婺州,於省門建立二大黃旗,兩傍立二牌,旗上書云:「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宋天。」牌上書云:「九天日月開黃道,宋國江山復寶圖。」俞本《紀事録》。

龍鳳五年己亥至正十九年。正月丙午,[40]遼陽行省陷,懿州路總管呂震死之。

破頭潘、關先生趨全寧,焚魯王宮府,駐軍遼陽。《庚申外史》。
寇陷上京,廣寧路總管郭嘉躬率義兵出禦。既而遼陽陷,嘉將衆巡邏,去城十五里,遇青號隊伍百餘人,紿言官軍,俄果脫青衣變紅,嘉出馬射賊,分兵夾攻之,死者無筭。頃之,賊至,圍城亘數十里,嘉開西門逐賊,力戰以死。《元史·忠義傳》。

二月辛巳,[41]樞密副使朶兒只以賊犯順寧,命張立將精銳由紫荊關出討,令鴉鶻由北口出迎敵。

甲申,賊楊誠由飛狐、靈丘犯蔚州,據之。

孛羅帖木兒領兵趨豐州、雲內,與關先生戰,關軍奔潰。是月,奉詔鎮大同,爲京師捍蔽。《元史·孛羅帖木兒傳》。

四月癸亥,賊陷金、復等州,司徒、知樞密事佛家奴調兵平之。

甲子,毛貴爲趙君用所殺。

先是,徐州芝麻李故將趙君用、彭早住據淮安,僭稱王。早住死,君用益自專。未幾,奔山東,依宋將毛貴。至是,又殺貴。《龍鳳事蹟》。
:按:此記早住之死,在同君用據淮之後,可以正正史之誤。

己丑,賊陷寧夏路,遂畧靈武等處。

五月,察罕帖木兒大發秦、晉諸軍討汴梁,圍其城。

察罕帖木兒圖復汴梁,五月,以大軍次虎牢。先發遊騎,南道出汴南,畧歸、亳、陳、蔡;北道出汴東,戰船浮於河,水陸並下,畧曹南,據黃陵渡。乃大發秦兵出函關,過虎牢;晉兵出太行,踰黃河,俱會汴城下,首奪其外城。察罕帖木兒自將鐵騎,屯杏花營。諸將環城而壘。賊出戰,屢敗,遂嬰城以守。乃夜伏兵城南,旦日,遣苗軍跳梁者畧城而東,賊傾城出追,伏兵邀擊敗之。又令弱卒立柵外城以餌賊。[42]賊出爭之,弱卒佯走,薄城西,因突出鐵騎縱擊,悉擒其衆,賊自是益不敢出。《元史·察罕帖木兒傳》。

七月丙辰,毛貴黨續繼祖自遼陽入益都,殺趙君用,遂與其所部自相仇殺。

山東宋守將毛平章被淮安趙平章所殺,將士忽亦殺趙。衆奉其幼子仍爲總兵,以鎮山東之地。時太祖欲知齊魯、燕冀虛實,乃遣何必聚爲毛嚴章燒飯食,以探中原。小毛平章年幼聰敏,必聚至數日,待之甚厚,以金盒盛玉帶一條謝之。俞本《紀事録》。

八月戊寅,察罕帖木兒督諸將攻破汴梁城,劉福通奉其僞主遁,退據安豐。

八月,諜知汴梁城中計窮,食且盡,察罕帖木兒乃與諸將閻思孝、李克彜、虎林赤、賽因赤、荅忽、脫因不花、呂文、完哲、賀宗哲、安童、張守禮、伯顏、孫翥、姚守德、魏賽因不花、楊履信、關關等議,各分門而攻。至夜,將士鼓勇登城,斬關而入,遂拔之。劉福通奉其僞主從數百騎,出東門遁走。獲僞后及賊妻子數萬、僞官五千、符璽印章寶貨無筭,全居民二十萬。不旬日,河南悉定。獻捷京師,詔告天下。《元史·察罕帖木兒傳》。

十九年,羣盜由開平東屯遼陽。冬,詔太平子也先忽都以知樞密院事率師往討。太平以其年少,數請改命,不允。至則遣將拔懿州省治,盜踰遼河東奔。而朝廷讒搆日甚,罷爲上都留守。《元史·太平傳》。

賀太平當相位,奏用其子也先忽都總兵取遼陽。太平意謂關先生等自晉、冀、西京歷上都,兵常無留行,其破遼陽,必不能守,可以成功。其子至,則關、潘之軍日治戰馬,一無退意。宿留不前,竟潰而歸,昏夜入京,仍陞爲翰林集賢學士。《庚申外史》。

大明兵征衢州。

十二月,大明兵克處州。

是年五月,太祖爲儀同三司、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相。至是,冬十二月,得處州。亳都陞上爲丞相同僉。[43]太祖命分省都事孫炎爲處州總制。龍泉人葉子奇上炎書曰:「愚聞正天下之統者,必新天下之化;興天下之治者,必革天下之𡚁。設使𡚁不革則治無由而興,化不新則統亦無從而正矣。洪惟聖宋之重興,實由天厭於元德,命茲宅中於華夏,宜當修德以應天。切謂復聖宋之治,其綱條之大者有八:正彜倫以清化原,簡英賢以熙庶績,隆廉恥以革貪風,紀孝行以敦禮本,汰冗官以一其權,正刑賞以齊其柄,通錢幣以權輕重,驗産力以均賦役。凡此八者,當革戎夷之弊風,一復我家之舊制,則統不期正而自正,治不期興而自興。太祖、太宗禮樂刑政之綱,華夏文明之教,將復見於今日矣。」又上炎論賦額書曰:「伏遇丞相以雄傑之才,紹開中興之業;總制先生以通議之器,特受丞相之知。聖朝肇造區夏,務存寬仁,立法之初,尤宜致謹。方今征討之秋,非謂軍國之需,全不科取於民,但當一掃危邦之陋風,以出興王之令典,則蒼生幸甚。」葉子奇《靜齋文集》。

龍鳳六年庚子。至正二十年。

正月朔日,太祖於府門親書桃符曰:「六龍時遇千官覲,五虎功成上將封。」俞本《紀事録》。

正月癸卯,大寧路陷。

賊陷大寧,詔也速往討之。賊兵次侯家店,也速遇敵,卽前與戰,自昏達曙,散而復合。也速遣別路統兵出賊後,賊腹背受敵,大敗,遂拔大寧,擒賊首湯通、周成等三十五人,磔於都市。《元史·也速傳》。

楊誠據蔚州,孛羅帖木兒攻之,追至飛狐縣東關,誠棄軍遁,[44]降其潰卒。《元史·孛羅帖木兒傳》。

三月戊子,田豐陷保定路。

乙巳,田豐陷冀寧路。

四月庚申,命大司農司都事樂元臣招諭田豐,至其軍,爲豐所殺。

五月,破頭潘、關先生、沙劉二軍入高麗王京。高麗王奔躭羅,其臣納女請降,將士皆以女子配,遂與高麗如姻婭往來。高麗人各藏其馬林中,一夕,傳王令:「除高麗聲音者不殺,其餘並殺之。」沙劉二、關先生皆死,惟破頭潘、裨將左李率輕騎萬人從間道走西京,降孛羅。已而,又降擴廓。《庚申外史》。

七月辛酉,孛羅帖木兒敗賊田豐僞將王士誠於臺州。

八月乙未,永平路陷。

賊雷帖木兒不花、程思忠等陷永平,堅守不可下。也速外集大營,絶其樵採,數與賊戰,獲僞帥二百餘人,擒雷帖木兒不花送京師。程思忠棄城遁去,追至瑞州,賊遂東走金、復州。[45]《元史·也速傳》。

九月壬戌,賊陷孟州,又陷趙州,攻真定路。

癸未,賊復犯上都,右丞忙哥帖木兒引兵擊之,敗績。

十一月癸酉,賊犯易州。

十二月辛卯,廣平路陷。

龍鳳七年辛丑至正二十一年。正月,亳都陞太祖爲吴國公。

乙丑,河南賊犯杞縣,察罕帖木兒討平之。

二月甲申,同僉樞密院事迭里帖木兒復永平、灤州等處。

三月癸酉,[46]察罕帖木兒調兵討永城縣,又駐兵宿州,擒賊將梁綿住。

五月,李思齊受李武、崔德等降。

劉福通所遣將李武、崔德以西畧地無功,福通責其逼遛,叛降於李思齊。高岱《鴻猷録》。

六月丙申,察罕帖木兒總兵討山東。

七月辛亥,察罕帖木兒平東昌,進兵復冠州。

八月,察罕帖木兒討東平,遣使招諭僞丞相田豐。豐降,魯地悉平。進兵濟南,劉珪降,遂圍益都。

察罕帖木兒既定河南,乃以兵分鎮關陜、荊襄、河洛、江淮,而重兵屯太行,營壘旌旗相望數千里。乃日修車船,繕甲兵,務農、訓練士卒,謀大舉以復山東。二十一年,諜知山東羣賊自相攻殺,而濟寧田豐降於賊。六月,乃輿疾自陜抵洛,大會諸將,與議師期。發并州軍出井陘,遼、沁軍出邯鄲,澤、潞軍出磁州,懷、衛軍出白馬,及汴、洛軍,水陸俱下,分道並進。而自率鐵騎,建大將旗鼓,渡孟津,入覃懷,皷行而東,復冠州、東昌。八月,師至鹽河,遣其子擴廓帖木兒、閻思考等會關保、虎林赤,將兵由東河造浮橋以濟。賊以二萬餘衆奪之,關保、虎林赤且戰且渡,拔長清,擣東平。東平僞丞相田豐遣崔世英等出戰,大破之,直抵其城下。察罕帖木兒以田豐據山東久,軍民服之,乃遺書諭以逆順之理。豐降,東平平,令豐爲前鋒,從大軍東討。棣州俞保降,[47]東平王士誠、東昌楊誠等皆降,遂復東平、濟寧,魯地悉定。時大軍猶未渡,羣賊皆聚於濟南,而出兵齊河、禹城以相抗。乃分遣奇兵取間道出賊後,南畧泰安,逼益都,北狥濟陽、章丘,中循瀕海郡邑。自將大軍渡河,與賊將戰於分齊,[48]大敗之,進逼濟南城,而齊河、禹城俱來降,南道諸將亦報捷。再敗益都兵於好石橋,東至海濱,郡邑聞風送款。攻圍濟南三月,城乃下,遂移兵圍益都,環城列營凡數十,大治攻具,百道並進,賊悉力拒守。復掘重塹,築長圍,遏南洋河以灌城中。仍分守要害,收輯流亡,郡邑戶口再歸職方,號令煥然矣。《元史·順帝紀》、《察罕帖木兒傳》。
山東自毛貴死,其將爲復仇殺趙君用,國內遂大亂。花馬王田豐、掃地王王士誠互相攻殺。察罕乘之,破其冠州、東昌、濟南諸郡,進圍益都,田豐來降。豐時提兵在穆陵關,使人來言:「總兵如不信我心,且不與總兵相見,當爲平沿海諸城,然後相見未晚也。」察罕喜,卽以朝命授豐爲山東行省平章,且重犒其所部。已而沿海登、萊、沂、密等處皆降附,田豐遂與察罕相見益都城西。《庚申外史》。

八月己卯,大明遣使至汴梁,與元將察罕帖木兒通好。

時察罕帖木兒用兵山東,招降東平田豐、樂安俞寶等,其勢頗盛。太祖嘗曰,河南李察罕帖木兒兵威甚振,先遣楊憲往彼通好。及是,察罕帖木兒下山東,又遣汪河往彼結援。不意未幾田豐、王士誠刺殺察罕帖木兒,太祖遣千戶王時等齎銀三千兩往方谷真,附海船到大都體探元朝及李察罕、李思齊等軍馬事情。谷真差吴都事同去。既囘,帶到馬十匹。劉辰《國初事蹟》。 《實録》載在癸卯三月,但云令谷真市馬。
太祖以都事汪河及錢楨往察罕軍中結援,河至軍中,議論稱旨。《龍飛紀畧》。

龍鳳八年壬寅至正二十二年。二月,僞平章左李遣楊榮祖至大同,降於孛羅帖木兒。

六月戊寅,元中書平章察罕帖木兒遣使來通好。

時察罕遣使致書於太祖,太祖謂左右曰:「予觀察罕書,辭媚而婉,是欲啗我,我豈可以甘言誘哉!況徒以書來,而不返我使者,其情僞可見。[49]予方有事之秋,未暇與較,姑置不答。」《太祖實録》。
壬寅十二月,元遣戶部尚書張昶航海至慶元,欲通好於我。方國珍遣檢校燕敬來告,上不之答。敬還,國珍懼,乃送昶於福建平章燕只不花所。時右丞王溥在建昌,聞之,遣人報上,上命溥招之來,且命符璽郎劉紹先候之於廣信。溥招昶,果至,遂偕紹先赴建康。昶見上,問其所以來,昶俯首無一言。上不欲窮詰,命中書舘之,時召問以事,知其才可用,遂留之。《太祖實録》。
太祖聞李察罕帖木兒下山東,江南震動,遣使通好。時陳友諒據上江,雙刀趙扼安慶,張士誠據平江,故有北方之好。元朝遣戶部尚書張昶、郎中馬合謀、奏差張璉齎龍衣、御酒、八寶頂帽、榮禄大夫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嚴章政事宣命詔書,昶等航海至方國珍處及一年,國珍兩遣人來告,太祖不答。國珍遂令昶等往福建平章燕只不花;遣人往建昌,[50]告平章王溥。溥欣然遣儒士饒某到京,奏昶等在鉛山界首等候。太祖命符璽郎劉宗啟於廣信迎之。昶等果至,宗啟伴至衢州,械昶等到京城外,裸其體,入城,至省前,太祖賜各人衣冠。入見,不拜。太祖怒曰:「元朝不達世變,尚敢遣人煽惑我民!」將出斬之。昶無一言,馬合謀抗對不遜,太祖命壯士縛之。至暮,留昶一人,以死囚代之,與馬合謀、張璉出聚寶門誅之。以三人首發與福建界首示衆。監刑官都事韓留亦誅之。數日後,謂劉基、宋濂曰:「元朝送一大賢人與我,爾等可與議論。」及出,乃昶也。除行中書省都事,不久,陞參政。自是政多合上意,賞賜甚多,權勢震動。李文忠克杭州,執平章長壽、丑的等官,皆給與脚力,送至境上,任其還鄉。昶心懷舊主,以國事陰通。獲其書,太祖令馮國勝、楊憲鞫之,處以極刑。謂李善長曰:「被他侮弄我這幾年。」碎其骨,投之於水。劉辰《國初事蹟》。
張昶潛以書通元朝,泄江南兵機,至安武州獲之,昶凌遲死。俞本《紀事録》。
李察罕下山東,天下震動。太祖亦遣使通好。元遣戶部尚書張昶、郎中馬合謀以江西行省平章授太祖。太祖聞察罕死,不受。馬合謀不屈死。《月山叢談》。 俞本《紀事録》作「都事馬木舌」。
按:察罕破汴梁,下山東,海內震動。我太祖遣使通好,察罕亦致書相答。已而,有張昶、馬合謀至,察罕爲之也。太祖曰,察罕書辭,欲以甘言啗我。所謂「甘言啗我」者,卽榮禄、平章之命也。元使以航海來,淹留逾年,而察罕被刺之問亦至矣。野史所謂太祖聞察罕死不受命者,是也。太祖聞察罕死,嘆曰:「天下無人矣!」又曰:「元朝不達世變,尚敢遣人煽惑我民。」察罕之死,關係豈不重哉!劉辰《國初事蹟》大書其事,無所隱避;國史雖多微詞,亦不盡没其實,參互之,可以考見。劉辰又云:「太祖以孤軍獨守,別無趨向,成敗常聽其自然。在後滅陳擒張,信知天命有歸。卽位後,始圖中原。」然吾以爲察罕一死,天意灼然歸我明矣。嗚呼!帝王之興,豈不有天命哉!聖祖極推重察罕,卽位後幸汴梁,特遣使往祭,其意可知。厥後洪武九年,宋濂奉敕撰《方國珍神道碑》,歷數一時羣雄,皆直書其名,而於察罕則云:「齊國李忠襄王察罕,保釐河、洛。」其嚴重之如此,非本於聖祖之意,當時史臣,寧敢輕獎亡國之臣,以干聖祖之怒耶?或曰聖祖祭忠襄王文,頗多譏評之語,恐亦非聖祖之初意也。

戊子,田豐及王士誠刺殺察罕帖木兒,遂走入益都城,衆乃推察罕帖木兒子擴廓帖木兒爲總兵官,復圍益都。詔以擴廓帖木兒爲中書平章政事,兼知河南山東行樞密院事,一應軍馬,並聽節制。

時山東俱平,獨益都孤城猶未下。六月,田豐、王士誠陰結賊,復圖叛。豐之降也,察罕帖木兒推誠待之不疑,數獨入其帳中。及豐既謀變,乃請行觀營壘。衆以爲不可往,曰:「吾推心待人,安得人人而防之?」左右請以力士從,又不許。乃從輕騎十有一人行,至王信營,又至豐營,遂爲王士誠所刺。訃聞,帝震悼,朝廷公卿及四方之人,不問男女老幼,無不慟哭者。先是,有白氣如索,長五百餘丈,起危宿,掃太微垣。太史奏山東當大水。帝曰:「不然,山東當失一良將。」卽馳詔戒察罕帖木兒勿輕舉,未至而已及於難。追封忠襄王,謚獻武。及葬,追封潁川王,[51]改謚忠襄。《元史·察罕帖木兒傳》。
察罕方調兵攻圍益都,俾田豐軍塞益都南門爲營。圍數月,田豐頻往察罕營議事,見其待朝廷使者甚簡慢,又所設施多用術數,乃忿曰:「我以山東全地降汝,誠以汝爲元朝中興人物也。今若此,乃漢室之曹操耳。使汝爲曹操,我豈不能自爲之耶!」於是,與王士誠私謀曰:「十五日,察罕必巡兵圍,我預椎牛、釀酒,邀一切幕官、大小部帥酒行,汝選驍勇者侍立,兩人夾一人,以擊鼓爲令,自察罕以下皆殺之。」謀既定,察罕於十四昳時,從馬騎二人來田豐營。士誠勇而躁,見察罕輕身出,意謂得間,帶刀入侍。豐目之使退,士誠誤以爲嗾己也,轉身自察罕後揮刀中其肩。田豐知其不可止,遂擊鼓三,城中開門納之,田豐軍遂擁察罕入城。城中欲推察罕爲主,以拒朝廷。田豐不可。已而察罕死。察罕入城之夕,諸將惶惑,軍中頗有異謀。同僉白瑣住乃察罕舊人,倡言曰:「總兵奉命討逆,總兵雖死,朝命不可中止,況今總制官王保保爲總兵養子,朝廷又賜其名曰擴廓,若立以爲主,總兵雖死猶不死也。」於是率先下拜,衆亦皆拜,人心始定。帝聞察罕死,哭之慟。孛羅帖木兒在西京聞之,[52]亦哭曰:「察罕若在,我省用多少氣力。」中原婦人皆爲嗟嘆流涕。《庚申外史》。
《七月聞河南李平章凶問詩》云:「六月妖星角白芒,幾夜徘徊天市側。尋聞盜殺李上公,窮旅孤臣淚沾臆。當時寬猛制萑澤,安得受降翻受敵。上公忠名垂竹帛,書生奚爲費禕恤。[53]東南風動旗黃色,蒲稍天馬長依北。」王逢《梧溪集》。
太祖聞察罕帖木兒爲田豐所害,嘆曰:「天下無人矣!」《天潢玉牒》。

己亥,益都兵出戰,擴廓帖木兒生擒六百餘人,斬首八百餘級。

九月癸卯,劉福通以兵援田豐,至火星埠,擴廓帖木兒遣關保邀擊,大破之。

十一月乙巳,擴廓帖木兒復益都,田豐等伏誅。

擴廓帖木兒既總兵柄,身率士卒,誓必復仇,人心亦思自奮。圍城益急,賊悉力拒守,乃以壯士穴地通道而入,遂克之。執其渠魁陳蹂頭等二百餘人獻闕下,而取田豐、王士誠之心以祭其父,餘黨皆就誅。卽遣關保以兵取莒州,于是山東悉平。《元史·順帝紀》、《察罕帖木兒傳》。

十二月,元將擴廓帖木兒遣尹煥章來獻馬。

先是,察罕駐兵汴梁,太祖嘗遣使通好。既而察罕亦以書來聘。太祖以前所遣使不返,不之答。至是,察罕死,擴廓帖木兒乃遣煥章送我使者自海道還,因以馬來獻。《太祖實録》。

龍鳳九年癸卯,至正二十三年。太祖卽吴王位於金陵。

正月乙巳,大寧陷。[54]

關先生餘黨復自高麗還,寇上都,孛羅帖木兒擊降之。

丙寅,大明遣中書省都事汪河送尹煥章歸汴,以書報擴廓帖木兒。

書畧曰:「閣下先王奮起中原,英勇智謀,過於羣雄,聞而未識。是以前歲遣人直抵大梁,實欲縱觀,非敢納交也。不意先王捐舘,閣下意氣相期,遣送使者,涉海而來,深有推結之意。自今以往,信使繼踵,商賈不絶,無有彼此,是所願也。」《太祖實録》。
二月癸酉,張士誠將呂珍攻劉福通等於安豐,入其城,殺福通等。
先是,韓林兒建都亳州。答失八都魯圍亳州,林兒遁於安豐。劉福通陷汴梁,乃自安豐迎其主居之以爲都。察罕破汴梁,福通奉其主遁歸,兵勢日蹙,以安豐來附。至是,爲珍所殺。劉辰《國初事蹟》。

三月辛丑,太祖率右丞徐達、參政常遇春等擊安豐,克之。

時呂珍殺劉福通而據其城,聞大軍至,極力拒守。廬州左君弼出兵來助珍,遇春擊破之,珍與君弼皆遁走。太祖乃還,命達移師圍廬州,七月乃還。《太祖實録》。
癸卯春,張士誠圍安豐,福通請救,太祖親援之。先遣常遇春至安豐,士誠遂解圍。福通奉林兒棄安豐遁於滁州居之,士誠兵復入安豐守之。丙午三月,太祖取安豐。先是安豐被圍請援,太祖救之。太史劉基諫曰:「不宜輕出,假使救出來,當發付何處?」不聽。徑過廬州,平章左君弼不出迎。及安豐兵解,囘攻廬州,三月不克。後太祖謂劉基曰:「我不當爲安豐之行。使陳友諒乘我之出,直擣金陵,我進無所成,退無所歸。友諒不攻建康,而圍南昌,此計之下者也。」劉辰《國初事蹟》。
太祖至安豐擊呂珍,破之,珍棄城走。太祖遂以宋主韓林兒還金陵。諸將議於中書省設御座奉林兒,劉基曰:「彼牧竪耳,奉之何爲!」密陳天命所在,太祖意悟。會陳友諒來入寇,遂議征討,不果奉。高岱《鴻猷録》。
安豐被張氏圍困,城中人相食,有屍埋於地而腐者,亦掘而食之,或以井底泥爲丸,用人油煠而食之者。小明王在城中號泣,安陽奕劉太保等饑餓無措,遣人求救,太祖親率大兵援之,大敗張氏。軍士每名各賷白米二斗,積於東門外,以救城中饑者。邀請小明王及母、妹並臣劉太保率領五奕官軍棄城,悉詣廬州營中。太祖設鑾駕傘扇,迎駐滁州,創造宮殿居之,易其左右宦侍,待之甚厚。俞本《紀事録》。
是年三月十四日,小明王內降制書,[55]贈我太祖三代:曾祖考九四公資德大夫、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右丞、上護軍、司空、吴國公,曾祖妣侯氏吴國夫人;祖考初一公光禄大夫、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上柱國、司徒、吴國公,祖妣王氏吴國夫人;考五四公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録軍國重事、中書右丞相、太尉、吴國公,妣陳氏吴國夫人。《龍鳳事蹟》。
據《實録》,劉福通爲呂珍所殺。《國初事蹟》則云,福通奉林兒遁於滁州。《庚申外史》則云,丙午冬,與小明王俱沉於瓜州。二說未知孰信。《史乘考誤》以劉辰所記爲非,然《洪武實録》多舛誤,又諱言龍鳳事,吾亦未敢以爲信也。又按:《誠意伯行狀》載,不奉小明王事在庚子年。以時勢考之,恐未必然。高岱記於癸卯安豐遁退之後,與《國初事蹟》「不當輕救」之言相合。所謂陳友諒入寇者,非庚子龍灣之役,而癸卯南昌之役也,似爲近之。第云太祖奉林兒還金陵,丙午殂於金陵,則承小說家之訛耳。

龍鳳十年甲辰,至正二十四年。小明王在滁州。

春正月丙寅,李善長、徐達等奉太祖爲吴王。

時羣臣以太祖功德日隆,屢表勸進,太祖不許,羣臣固請不已,乃卽吴王位。《太祖實録》。
是嵗二月,授陶安黃州府知府。十二月,授安鄱陽府知府。其劄付俱稱龍鳳十年皇帝聖旨,吴王令旨。《陶學士文集》。

龍鳳十一年乙巳,至正二十五年。小明王在滁州。

龍鳳十二年丙午,至正二十六年。小明王在滁州。

是年,太祖平僞周,先有榜諭曰:「皇帝聖旨,吴王令旨,總兵官准中書省咨,敬奉令旨。」「敬此,除敬遵外,咨請施行,准此,合行備出榜文曉諭,敬奉令旨事意施行。龍鳳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本州判官許仕傑賷到。」祝允明《九朝野記》。

十二月,宋主小明王韓林兒殂。

丙午歲,廖永忠沉韓林兒於瓜埠。太祖惡永忠之不義,後賜死。《通鑑博論》。
先是,小明王駐安豐,爲張士誠攻圍,乘黑風暴雨而出,居於滁州。至是,朱鎮撫具舟楫迎歸建康,小明王與劉太保至瓜州渡,遇風浪掀舟没,劉太保、小明王俱亡。《庚申外史》。
龍鳳十二年冬十二月,宋主殂。丁未,我太祖稱吴元年,至正之二十七年也。陸深《平胡録》。
按:《史乘考誤》載《國初事蹟》云:「丙午三月,太祖取林兒安置。」今據《國初事蹟》云:「丙午三月,太祖取安豐。」無「安置」之語,諸本皆然,此《考誤》之誤也。

丁未,至正二十七年,乃小明王龍鳳之十三年。改爲吴元年。

小明王既亡,是時羣臣皆上言:「一代之興,必有一代之制作,今新城既建,宮闕制度亦宜早定。」太祖以國之所重,莫先廟社,遂定議以丁未爲吴元年,命有司營建廟社,立宮室。《太祖實録》。
高岱論曰:韓林兒在宋,未足方義帝、更始,其赤眉之盆子乎?我聖祖之開創,于宋無毫髮藉,以和陽一命,奉之終身。至安豐之圍,尺書告急,卽親將赴援,不從劉基之諫,不惜陳寇之侵,卒以脫林兒於虎口。林兒不死不改元,下令猶以皇帝聖旨先之,恐漢高之於義帝、光武之於更始未必能若是也。嗚呼!明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李文鳳論曰:秦氏暴虐,陳勝、吴廣斬竿揭木以爲天下先。雖尋就覆亡,後之議者猶曰秦民之湯、武也。胡元非我族類,重以庚申不君,民不聊生。韓氏父子、君臣起義,號召天下,天下雲合響應。羣雄並争,不謀而同。然當是時,據河南,蕩山東,躪趙、魏,躒上都,入遼東,畧關西,下江南,大抵盡宋之將帥,不謂之中國之湯、武不可也。天命有德,真人龍興,定鼎建業,處漢、吴二強寇之間,東西掃蕩,從容指揮。元之不能以匹馬、隻輪臨江左者,以有宋爲捍蔽也。韓氏君臣非特有功於中國,其亦大有功於我明也乎!草澤崛起,不無憑依鬼怪與夫暴戾糾紛之氣象。然建國十有餘年,其間所以能自立,要必有可紀者,惜載籍冺冺,莫究萬一。得則爲王,失則爲虜。悲夫!

校勘記 编辑

  1. 「欒城」,原本訛「欒」爲「灤」,《明史》卷一二二《韓林兒傳》載︰「韓林兒,欒城人。」據改。
  2. 「永年縣」,原本訛「年」爲「平」,據《元史》卷四二《順帝五》、《明史》卷一二二《韓林兒傳》改。
  3. 「潁州」,原本訛作「穎川」,據《庚申外史》改。
  4. 「河」,原本訛作「江」,據《庚申外史》改。
  5. 「布王三」,原本舛作「布三王」,據《庚申外史》、《明史》卷一二二《韓林兒傳》改。下同。
  6. 「貧極江南」,原本訛「貧」爲「勢」,據《草木子》改。
  7. 「三將沉湎酒色」,原本訛「三」爲「二」,據《庚申外史》改。
  8. 「汴梁路同知黃頭守項城縣」,原本脫「守」,據王逢《死節詩後序》補。
  9. 「潁州」,原訛作「穎川」,據王逢《死節詩後序》改。
  10. 「朝廷省吏」,原本脫「省」,據《庚申外史》補。
  11. 「淮南」,原本訛「淮」爲「江」,據《庚申外史》改。
  12. 「建康」,原本訛「康」爲「業」,據《庚申外史》改。
  13. 「福禄獲圖」,原本訛「圖」爲「國」,據王逢《詩序》改。
  14. 「南陽」,原本訛「南」爲「襄」,據《庚申外史》改。
  15. 「弘吉剌氏」,原本舛作「弘剌吉氏」,據《元史》卷一四一《太不花傳》改。
  16. 「阿吉剌」,原本舛作「阿剌吉」,據《庚申外史》改。
  17. 「三十餘萬」,原本訛「三」爲「二」,據《庚申外史》改。
  18. 「糧運」,原本舛作「運糧」,據《庚申外史》改。
  19. 「鄭、鈞、許三州」,原本訛「鈞」作「均」。按《元史》卷五九《地理志》,汴梁路屬有鄭、鈞、許等州,而均州則屬襄陽路。《蒙史》改「均」爲「鈞」,並注云︰「鈞,舊誤作均,按均與鄭、許二州地不相接。」從改。
  20. 「己未」,原本訛作「乙未」。《元史》卷四四《順帝七》至正十五年二月條載︰「己未,劉福通等自碭山夾河迎韓林兒至,立爲帝……。」據改。
  21. 《玄覽堂業書》本、《國朝典故》本《皇明本紀》皆作「寒林」,《紀録彙編》本《皇明本紀》作「韓林」,《適園叢書》本《國初羣雄事略》「林」下有「兒」字,「造言之苗裔也」作「造言宋苗裔也」。從補、改。
  22. 「聞召諭造言門弟子孰先後之」,原本脫「子」,據《皇明本紀》䘬。
  23. 「雒陽」,原本訛「雒」爲「雄」,據《庚申外史》改。
  24. 「由汴以南陷鄧、許、嵩、洛」,原本訛「洛」爲「雄」,據《元史》卷一四一《察罕帖木兒傳》改。
  25. 「阿剌忒納失里」,原本脫「阿剌」,讀音不全。據《元史》卷四四《順帝七》補。按,「阿剌忒納」系源於梵語之蒙古讀𣅀,意爲「寶」。下同。
  26. 「行郡」,原本訛「郡」爲「部」,據《元史》卷一九四《褚不華傳》改。
  27. 「司馬朮真靈保」,原本訛「朮」爲「木」,據王逢《梧溪集》改。
  28. 按,《庚中外史》無「相次失守矣」。
  29. 「益都」,原本脫「益」,據《元史》卷一八八《董摶霄傳》補。
  30. 「孛蘭奚」,原本訛「蘭」爲「羅」,《元史》四五《順帝八》至正十七年五月條載︰「乙亥,命知樞密院事孛蘭奚進兵討山東。」據改。
  31. 「亦老溫帖木兒」,原本訛「老」爲「克」,《元史》四五《順帝八》至正十七年五月條載︰「戊寅,平章政事亦老溫帖木兒復武安州等三十餘城。」據改。
  32. 「時田豐據濟、濮,率衆來寇」,原本脫「時」、「據濟、濮」,意不全。《元史》四五《順帝八》至正十七年九月條載︰「是月,……時田豐據濟、濮,率衆來寇,擊走之。」《適園》本同,據補。
  33. 「取溝城、東明、長垣三縣」,元無「溝城縣」。按《元史》卷五八《地理志》,濮州觀城縣元初與東明、長垣兩縣同屬開州。《蒙史》改「溝」爲「觀」,疑是。《元史》(標點本)已校。
  34. 「答里麻失里」,原本訛作「答失八都魯」,據《元史》卷一四二《答失八都魯傳》改。「答理麻失里」,梵語名,意爲「法吉祥」。
  35. 「棣州」,原本脫「棣」,《元史》卷四五《順帝八》載︰「是歲,……義兵千戶余寶殺其知樞密院事寶童以叛,降于毛貴。余寶遂據棣州。」據補。
  36. 「柏鄉」,原本訛「柏」爲「北」,據《元史》卷一三九《紐的該傳》改。
  37. 「棗林」,原本訛「林」爲「州」。《元史》卷四五《順帝八》至正十八年三月條載︰「乙卯,毛貴犯漷州,至棗林。」據改。
  38. 「六月庚辰」,原本脫「六月」,訛「辰」爲「申」,系於五月乙巳末。《元史》卷四五《順帝八》至正十八年六月條載︰「庚辰,關先生、破頭潘等陷遼州……。」據補、改。
  39. 此條錯簡。《元史》卷四五《順帝八》至正十八年六月條載︰「六月戊辰朔,太不花伏誅。察罕帖木兒調虎林赤、關保同守潞州。拜察罕帖木兒陝西行省平章政事,便宜行事。庚辰,關先生、破頭潘等陷遼州,虎林赤以兵擊走之。關先生等遂陷冀寧路。」
  40. 「己亥」,原本訛「亥」爲「未」,顯誤。按,龍鳳四年爲「戊戌」,龍鳳六年爲「庚子」,此年當爲「己亥」,從改。
  41. 「二月辛巳」,原本訛「二」爲「三」。《元史》卷四五《順帝八》至正十九年二月條載︰「辛巳,樞密副使朶兒只以賊犯順寧……。」據改。
  42. 「餌賊」,原本訛「餌」爲「弭」,據《元史》卷一四一《察罕帖木兒傳》改。
  43. 「亳都陞上爲丞相同僉」,原本脫「上」,據《適園》本補。
  44. 「賊棄軍遁」,原本訛「誠」爲「賊」,據《元史》卷二0七《孛羅帖木兒傳》改。
  45. 「賊遂東走金、復州」,原本脫「金」,據《元史》卷一四二《也速傳》補。
  46. 「三月癸酉」,原本脫「三月」,《元史》卷四六《順帝九》至正二十一年三月條載︰「癸酉,察罕帖木兒調兵討永城縣……。」據補。
  47. 「棣州」,原本脫「棣」,據《元史》卷四六《順帝九》補。
  48. 「分齊」,原本訛「齊」爲「濟」,據《元史》卷一四一《察罕帖木兒》改。
  49. 「其情僞可見」,原本訛「僞」爲「爲」,據《太祖洪武實録》卷一一改。
  50. 「建昌」,原本訛「建」爲「福」,據《國初事蹟》改。
  51. 「追封潁川王」,原本脫「王」,據《元史》卷一四一《察罕帖木兒傳》補。
  52. 「孛羅帖木兒」,原本脫「兒」,名不全,據《庚申外史》補。
  53. 「費禕」,原本訛「禕」爲「緯」,據王逢《梧溪集》改。
  54. 「大寧陷」,原本訛「大」爲「天」。《元史》卷四六《順帝九》至正二十三年正月條載︰「乙巳,大寧陷。」據改。
  55. 「小明王」,原本脫「王」,據《龍鳳事蹟》補。
  ↑返回頂部 下一卷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