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初群雄事略卷之一
宋小明王
作者:钱谦益 
滁阳王
王名林儿,姓韩氏,其父山童,栾城人。[1]至正十五年二月,刘福通等迎立即位于亳,建国号曰宋,改元龙凤,又号小明王。在位凡十有二年,丙午冬十二月殁于瓜埠。

至正十一年辛卯五月辛亥,颍州妖人刘福通作乱,以红巾为号,陷颍州。

初,栾城人韩山童,祖父以白莲会烧香惑众,谪徙广平永年县。[2]至山童,倡言天下大乱,弥勒佛下生,河南及江淮愚民皆翕然信之。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儿等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福通等杀白马、黑牛,誓告天地,欲同起兵为乱。事觉,县官捕之急,福通遂反。山童就擒,其妻杨氏、其子韩林儿逃之武安。《元史·顺帝本纪》。
先是,至正庚寅间,参议贾鲁以当承平之世,欲立事功,首劝丞相脱脱开河北水田,造至正交钞,皆不克行。及河决南行,又劝脱脱求禹故道,开使北流,身专其任。濒河起集丁夫二十六万馀人,朝廷所降食钱,官吏多不尽支,河夫多怨。韩山童等因挟诈,凿石人,止一眼,镌其背曰:“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预当开河道埋之。掘者得之,遂惊乱。是时,天下承平已久,法度宽纵,贫富不均,多乐从乱。不旬月,众殆数万人。叶子奇《草木子》。
先是,庚寅岁,河南、北童谣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及鲁治河,果于黄陵冈得石人,一眼,而汝、颍妖寇遂乘时而起。胡粹中《元史续编》。
至正十一年,濮州遂安童谣云:“挖了石佛眼,当时木子反。”是年秋,芝麻李称王。
五月,颍州红军起,[3]号为香军,盖以烧香礼弥勒得名也,其始出赵州栾城韩学究家,已而河、淮、襄、陜之民[4]翕然从之,故荆、汉、许、汝、山东、丰、沛以及两淮红军皆起应之。起颍上者,推杜遵道为首,破成皋,据仓粟,从者数十万,陷汝宁、光、息、信阳。起蕲、黄者,宗彭莹玉和尚,推徐贞逸为首,陷德安、沔阳、安陆、武昌、江陵、江西诸郡。起湘、汉者,推布王三、孟海马为首。[5]布王三号北锁红军,奄有唐、邓、南阳、嵩、汝、河南府;孟海马号南锁红军,奄有均、房、襄阳、荆门、归、峡。起丰、沛者,推芝麻李为首。《庚申外史》。
韩山童诈称徽宗九世孙,伪诏略曰:“蕴玉玺于海东,取精兵于日本。贫极江南,[6]富夸塞北。”盖以宋广王走崖山,丞相陈宜中走倭。托此说以动摇天下,当时贫者从乱如归。朝廷发兵诛之,虽即擒获,而乱阶成矣。《草木子》。

十二年五月,监察御史彻彻帖木儿等言:“河南群盗辄引亡宋故号以为口实,宜以瀛国公子和尚赵完普及亲属徙沙州安置,禁勿与人交通。”从之。《元史》。

壬申,命同知枢密院事秃赤以兵讨刘福通,授以分枢密院印。

朝廷闻红巾起,命枢密院同知赫厮、秃赤领阿速军六千,并各支汉军,讨颍上红军。阿速者,绿睛回回也,素号精悍,善骑射,与河南行省徐左丞俱进军。三将沉湎酒色,[7]军士但以剽掠为务。赫厮军马望见红军阵大,扬鞭曰:“阿卜!”阿卜者,言走也。于是所部皆走。至今淮人传以为笑。其后,赫厮死于上蔡,徐左丞为朝廷所诛。阿速军不习水土,病死者过半。《庚申外史》。

刘福通据成皋,攻破罗山、上蔡、真阳、确山,遂犯舞阳、叶县等处。

六月,汴梁路同知黄头守项城县,[8]被执,不屈死。时尚乘卿那海戍项城,谓子伯忽都、侄阿剌不花等曰:“狂贼新执黄头,势𫘣突甚,与其坐毙,孰若进讨?茍天未厌乱,吾一门不忝卞尚书矣。”伯、阿等曰:“大人誓许国,儿辈何爱死!”遂力战,多所杀获,卒以援绝,咸死之。七月,安东万户朵哥、千户高安童并中流矢死颍州。[9]王逢《死节诗后序》。
西台御史张桓谢职居确山县,贼久知桓名,袭获之,罗拜,请为帅。弗听。囚六日,仰天詈叱,屡唾贼面。贼知终不可屈,遂刺之。《元史》。
妻孥九人并遇害。王逢《序》。

八月丙戌,萧县李二及老彭、赵君用反,攻陷徐州。《太祖实录》作“赵均用”。

李二号芝麻李,亦以烧香聚众而反。芝麻李,邳州人也。值岁饥,其家惟芝麻一仓,尽以济人,故得此名。贾鲁挑黄河,所在废业,芝麻李与邻人赵君用谋起事,曰:“朝廷多事,百姓贫苦无告,吾闻颍上香军起,官军无如之何,此男子取富贵之秋也!”君用者,赵社长也。谓李曰:“我所知某人、某人可用,燕城南彭二勇悍,有胆略,我当为汝致之。”乃往,入门见其方砺斧斤,问之曰:“汝将何为?”彭二应曰:“官府不足靠,日夜伺州县赈济,饥无所得,将伐薪入城换米吃耳。”君用呵之曰:“好男子,何处不得一顿饱饭吃耶!汝能从我,岂但衣食而已,富贵由汝。”彭二即解其意,应曰:“其中有芝麻李乎?”君用曰:“然。”遂引见芝麻李,因得八人,歃血同盟。八月十日,伪为挑河夫,夜投徐城。留城中,门卒拒之,曰:“我挑河夫也。借一宿何伤?”其半因突入,其半在外。夜四更,城内𤑔四火,城外亦𤑔四火应之。既而复合为一,城内外呐喊相应,城内四人夺军仗斩关,城外四人突入,同声叫杀。民皆束手从命。天明,树大旗募人为军,从之者近十馀万。造浮桥四出掠地,奄有徐州近县及宿州五河、虹县、丰、沛、灵璧,西并安丰、濠、泗。事闻,朝廷省吏抱牍题曰“谋反事”。[10]脱脱观其牍,改题曰:“河南汉人谋反事。”识者知元不复能有天下矣。河南汉人可尽诛乎?其后,张士诚起淮海,赵明远起徐州,毛贵起山东,明元帅起四川。独本朝龙兴淮南,[11]即以建康为天下根本。先是,童谣曰:“富汉莫起楼,贫汉莫起屋,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国。”迨本朝定都建康,[12]筑郊坛于南门,郊天受命,改至正二十七年为吴元年,实丁未也,岂不验哉!《庚申外史》。

蕲州罗田县徐贞一,名寿辉,与麻城人邹普胜等以妖术阴谋聚众,遂举兵为乱,亦以红巾为号。九月,刘福通陷汝宁府及息州、光州,众至十万。

福通攻汝宁。九月,汝宁知府完哲、府判福禄获图连抗十日,[13]城垂陷,仰天呼曰:“臣等义不辱!”竟投水中。王逢《诗序》。

壬子,命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知枢密院事,及卫王宽彻哥总率大军出征河南妖寇。

汝、颍之间妖寇聚众反,以红巾为号,襄、樊、唐、邓皆起而应之。脱脱乃奏以弟也先帖木儿为知枢密院事,将诸卫军十馀万讨之。《元史·脱脱传》。

十月,命知枢密院事老章以兵同也先帖木儿讨河南。

十二月辛丑,也先帖木儿复上蔡县,擒韩咬儿等至京师,诛之。

十二月,宣徽院使帖木儿、河南万户察罕,相继鏖死南阳卧龙冈下。王逢《诗序》
是月,布王三陷邓州、南阳。[14]《庚申外史》。

至正十二年壬辰正月,命逯鲁曾为淮东添设元帅,统领两淮所募盐丁五千讨徐州。

淮东元帅逯善之上言:“官军不习水土,宜募场下盐丁,可以攻城。”又有淮东豪民王宣亦上言:“盐丁本野夫,不如募城墅趫勇惯捷者,可以攻城。”前后各得三万人,皆黄衣、黄帽,号曰黄军。脱脱用以攻徐州,一鼓克之。《庚申外史》。
正月,孟海马陷襄阳,徐真逸陷湖广。《庚申外史》。

二月乙亥朔,定远人郭子兴、孙德崖及俞某、鲁某、潘某等起兵,自称元帅,攻拔濠州,据其城守之。

是年正月,定远县富民郭姓者,烧香聚众,称亳州制节元帅,起定远县。二月二十六日克濠州,三月初二日克曹县。俞本《皇明记事录》。

三月壬子,河南左丞相太不花克复南阳等处。

太不花,弘吉剌氏。[15]时老章出师久无效,诏太不花将兵往代之。未期月,平南阳、汝宁、唐、随,又下安陆、德安等路,军声大振。《元史·太不花传》。
脱脱调太尉阿吉剌攻汝宁。[16]汝宁红军惧,退保亳州。阿吉剌攻平汝宁城。《庚申外史》。

辛酉,命亲王阿儿麻以兵讨商州等处贼,以巩卜班知行枢密院事。

赫厮既死,朝廷别命平章巩卜班为将,领侍卫汉军,合爱马鞑靼军,合数万众屯汝宁沙河岸,日夜沉溺酒色,醉卧不醒。敌人偷营,遽失大将所在。次日阅死人,得其尸死人中,军遂退数百里,屯项城县。《庚申外史》。

闰三月甲戌,大明太祖高皇帝起兵,入于濠州。也先帖木儿驻军沙河,军中夜惊。军溃,退屯朱仙镇。

也先帖木儿总精兵三十馀万,[17]金银布帛,车数千辆,河南、北供亿计亿万,驻军沙河。未及两月,军中夜惊,也先尽弃军资、器械、粮运,[18]车辆山积,仅收散卒满万人,直抵汴城下。时文济王在城头,遥谓之曰:“汝为大将,见敌不杀,何故自溃?吾将劾汝,此城必不容汝也!”遂离城四十里朱仙镇屯焉。朝廷乃命平章蛮子代之。《庚申外史》。
也先帖木儿尽弃军资器械,北奔汴梁,收残卒,屯朱仙镇。朝廷以为不习兵,命别将代之。也先帖木儿径归,昏夜入城,仍为御史大夫。《元史·脱脱传》。

诏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咬住以兵东讨荆襄贼,克复忠、万、夔、云阳等州。四月,复归州,进攻峡州,诛贼李太素等,遂平之。

五月,答失八都鲁到荆门募兵,趋襄阳,与贼战,大破之。

十一年,特除答失八都鲁为四川行省参知政事,从平章咬住讨贼于荆襄。咬住兵既平江陵,答失八都鲁请自攻襄阳。进次荆门,贼十万,官军三千馀,遂用宋廷杰计,招募襄阳官吏及土豪避兵者,得义丁二万,编排部伍,败贼于蛮河。进至襄阳城南,大战,生擒伪将三十人,腰斩之。贼闭门不复出。乃相视形势,内列八翼,包络襄城,外置八营,军岘山、楚山,以截其援。自以中军四千据虎头山,以瞰城中。城中之人缒城为内应,五月朔日破之。伪将王权领千骑西走,遇伏兵,被擒,襄阳遂平。《元史·答失八都鲁传》。

九月,太傅、中书右丞相脱脱总兵复徐州,屠其城,芝麻李遁走。

红巾芝麻李据徐州,脱脱请自行讨之。九月,师次徐州,攻其西门。贼出战,以铁翎箭射其马首,脱脱不为动,麾军击之。贼城坚,不可猝拔。用也速计,以巨石为炮,昼夜攻之,贼困莫能支,也速攻入其外郛。明日城破,芝麻李遁去。获其黄伞旗鼓,烧其积聚,追擒伪千户数十人,遂屠其城。诏即军中加脱脱太师,趣还朝。《元史·脱脱》、《也速传》。
芝麻李据徐州,元命脱脱总番、汉兵数十万平之,改为武安州。《皇明纪事》。
脱脱平徐州,以得芝麻李奏功。月馀始获芝麻李,械送京师,脱脱密令人就雄州杀之。《庚申外史》。
赵君用、彭祖住率馀党奔濠州,脱脱命贾鲁追击之。《龙飞纪略》。
按彭祖住,《实录》作早住,彭大之子也。奔濠州者,当为彭大,其辨详见《滁阳事略》中。

察罕帖木儿与李思齐同起义兵。

察罕帖木儿系出北庭,家河南,为颍州沈丘人。幼笃学,尝应进士举。身长七尺,修眉覆目,左颊有三毫,或怒则毫皆直指。居常慨然有当世之志。至正十一年,盗发汝、颍,不数月,江淮诸郡皆陷。朝廷征兵致讨,卒无成功。十二年,察罕帖木儿乃奋义起兵,沈丘之子弟从者数百人。与信阳之罗山人李思齐合兵,同设奇计袭破罗山。事闻,朝廷授察罕帖木儿中顺大夫、汝宁府达鲁花赤,李思齐知汝宁府。于是所在义士俱将兵来会,得万人,自成一军,屯沈丘,数与贼战,辄克捷。《元史·察罕帖木儿传》。
颍州沈丘探马赤军察罕帖木儿,与罗山县典史李思齐集众号义兵,克复罗山,朝廷授察罕罗山县达鲁花赤,李思齐县尹。上曰:“人言国家轻汉人,如此果轻汉人也。”下吏部再议,于是察罕授汝宁府达鲁花赤,思齐知府。《庚申外史》。

至正十三年癸巳五月壬午,元将贾鲁卒于濠州军中,元兵解围去。

十二月,陜西平章政事孛罗、四川行省右丞答失八都鲁复均、房等州,诏孛罗等守之。

九月,答失八都鲁率兵略均、房,平谷城,攻武当山寨数十,获伪将杜将军。十二月,趋攻峡州,破伪将赵明远木驴寨。十四年正月,复峡州。《元史·答失八都鲁传》。

至正十四年甲午三月丙子,颍州陷。

五月甲子,安丰、正阳贼围庐州。

十月戊戌,诏答失八都鲁及太不花等会军讨安丰。

十一月,答失八都鲁复苗军所据郑、钧、许三州。[19]

十二月,复河阴、巩县。

龙凤元年乙未至正十五年。闰正月,大明兵取和阳,遂守之。

二月己未,[20]刘福通等自砀山夹河迎韩林儿至,立为皇帝,又号小明王,建都亳州,国号宋,改元龙凤。以其母杨氏为皇太后,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罗文素、刘福通为平章,刘六知枢密院事。

至正十五年,乃小明王龙凤元年,称帝于亳,后迁都安丰,号宋徽宗九世嫡孙,臣民称为主公,实韩哥哥之子也,小名林儿,太保刘福通等扶以为主。于时上亦受节制。俞本《皇明纪事录》。
拆鹿邑县太清宫材建宫阙,杜遵道等各遣子入侍。遵道得宠专权,刘福通疾之,命甲士挝杀遵道,福通遂为丞相,后为太保。《元顺帝本纪》。
林儿徒拥虚名,事皆决于福通。高岱《鸿猷录》。
毛贵、田丰、杜遵道等奉韩山童为主公,分兵攻掠。其下有刘太保者,每陷一城,以人为粮,食人既尽,复陷一处,故其所过,赤地千里。《草木子》。
枢密院掾史杜遵道弃去不仕,适颍州,遂为红军举首。先是,伯颜为丞相,马札儿台为知院,遵道为书生,上言:“请开武举,以收天下智谋勇力之士。”马札儿台遂补为掾史。既而遵道知不能行其策,遂弃之去。后乃为贼中举首云。《庚申外史》。
马鉴,寿州人,年十四,为盛文郁养子,冒其姓。文郁卒,鉴代领其众,居安丰,自为同佥。我师救安丰,鉴遂来降,复马姓,官至前军都督府佥事,洪武二十七年卒。《太祖实录》。

三月,郭子兴卒。

四月,小明王檄授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我太祖为左副元帅。

汝、颍倡乱者杜遵道、刘福通等,迎韩山童之子林儿为帝,居于亳,遣人诣和阳招诸将,欲为己用。诸将推张天祐往。天祐寻自亳归,赍杜遵道檄,推子兴之子为都元帅,天祐为右副元帅,上为左副元帅。上曰:“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遂不受。《太祖实录》。
杜遵道、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君,韩林儿造言宋苗裔也,[21]群雄是其门弟子,皆从之。时滁阳王方卒,归葬滁阳。未久,闻召谕造言门弟子孰先后之?[22]创乱之功孰魁况?孙德崖以滁阳部将,意欲统滁阳之众。其子闻之,惧辨不能,以文召上代辨。上总兵于和阳,日与元战。诸战将谓张天祐曰:“公当自察,果能率众御胡,则朱往;不然,则公往。”张遂代往。上发兵及亲率将和阳西南民寨节次削平。张自亳归,赍亳州杜遵道文凭,授滁阳王子为都元帅,张为右副,上为左副。《皇明本纪》。
郭元帅卒,众奉其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次之,上次之。俞本《皇明纪事录》。
上初欲不受,曰:“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后以诸将议,欲藉为声援,从之。纪年称龙凤,然事皆不禀其节制。高岱《鸿猷录》。

六月,大明兵自和州渡江,取太平路。

自红巾妖寇倡乱之后,南北郡县多陷没,故大明从而取之。《元史·顺帝本纪》。

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诸将奉太祖为大元帅。

六月,我太祖起兵,仍称龙凤年号。陆深《平胡录》。
十一月,郭元帅、张天祐战殁。太祖独任元帅府事。俞本《纪事录》。

十一月,答失八都鲁攻夹河贼,大破之。

六月,答失八都鲁进次许州长葛,与刘福通野战,为其所败,将士奔溃。九月,至中牟,团结屯种。贼复来劫营,掠其辎重,遂与其子孛罗帖木儿相失。刘哈剌不花进兵来援,大破贼兵,获孛罗帖木儿归之。复驻汴梁东南青堽。《元史·答失八都鲁传》。
刘福通劫败长葛营。赵明远陷嵩、汝以及雒阳。[23]《庚申外史》。

贼陷怀庆,命河南行省右丞不花讨之。

十二月,答失八都鲁大败刘福通等于太康,遂围亳州,伪宋主遁于安丰。

香军陷安丰。二月,陷和州。三月,破庐州。宣让王弃城由浙浮海还燕,香军遂乘胜渡江,破太平、建康、宁国,遂据江东。既而池州、安庆寻皆败殁。《庚申外史》。

察罕帖木儿与贼战于河南、北,屡有功。

十五年,贼势滋蔓,由汴以南陷邓、许、嵩、洛。[24]察罕帖木儿兵日益盛,转战而北,遂戍虎牢以遏其锋。贼乃北渡孟津,焚掠至覃怀,河北震动。察罕帖木儿进战,大败之,河南遂平。《元史·察罕帖木儿传》。

龙凤二年丙申至正十六年。三月庚寅,大明兵取集庆路。

三月,答失八都鲁父子亲与刘福通对敌,自巳至酉,大战数合,答失八都鲁坠马。孛罗帖木儿扶令上马先还,自持弓矢连发以毙追者,夜三更步回营中。《元史·答失八都鲁传》。

秋七月己卯,诸将奉太祖为吴国公,以元御史台为公府,置江南行中书省,太祖兼总省事。

时置江南行中书省,太祖总其事,以李善长为参议官,郭景祥、陶安为郎中,各分房掌事。至是,诸将奉太祖为吴国公,得专征伐,因置前、后、左、右、中翼元帅府。《龙飞纪略》。
是月,亳都陞上为枢密院同佥,以帅府都事李士元为经历。寻升上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以故元帅郭天叙弟天祐为右丞,经历李士元改名善长。为左右司郎中,以下诸将皆陞元帅。俞本《皇明纪事录》。

八月,李武、崔德破商州,奉元路判官王渊起兵复之。

九月庚辰,汝、颍贼李武、崔德等破潼关,参知政事述律杰战死。

《潼关失守哭参政述律杰存道诗》云:“十月三日天地昏,将军拒战死辕门。火飞华岳三关破,血浸秦川万马奔。望越伍胥徒抉目,战箕先轸不归元。北风吹尽英雄泪,倚剑悲歌一怆魂。”张翥《蜕庵集》。
《赠张直言南归诗》云:“载忧山东盗,兵祸久连结。谁怜郦生辩,竟堕韩侯谲。”注云:“参政述律存道事,与郦食其同。”延贤《金台集》。

壬午,豫王阿剌忒纳失里、[25]同知枢密院事定住引兵复潼关,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伯家奴以兵守之。丙申,潼关复陷,伯家奴兵溃,豫王复以兵取之,李武、崔德败走。戊戌,贼陷虢州及陜州。

察罕帖木儿复陜州及虢州,复袭败贼兵于平陆、安邑。

贼西陷陜州,断殽、函,势欲趋秦、晋。答失八都鲁调察罕帖木儿与李思齐往攻之。察罕帖木儿即鼓行而西,夜拔殽陵,立栅交口。陜为城,阻山带河,险且固,贼转南山粟给食以坚守,攻之猝不可拔。察罕帖木儿乃焚马矢营中,如炊烟状,以疑贼,而夜提兵援灵宝城。守既备,贼始觉,不敢动,即渡河陷平陆,掠安邑,蹂晋南鄙。察罕帖木儿追袭之,蹙之以铁骑。贼回扼下阳津,死者甚众。相持数月,贼势穷,皆遁溃。《元史·察罕帖木儿传》。

十月乙丑,淮安城陷,江东廉访使褚不华死之。

汝、颍盗发,势张甚。不华行郡至淮安,[26]极力为守御计。贼与青军攻围日急,总兵者按不救,城中草木、螺蛤、鱼蛙、燕鸟及鞍韂、革箱、靴皮、败弓之筋皆尽,而后老稚更相食。城陷,犹据西门力斗。见执,为贼所脔。不华守淮安五年,殆数十百战,人比之张巡云。《元史·褚不华传》。
元镇南王孛罗普花镇扬州,招降青军元帅张明鉴为濠、泗义兵元帅,俾驻扬州。丙申三月,明鉴等以食尽,谋作乱,逐镇南王而据其城。镇南王出走,至淮安,为赵君用所杀。《太祖实录》。
至正十六年三月,长枪军帅大小张鉴叛,据扬州,镇南王退驻淮安。时宪使褚不华拒寇,赵负城、胡陈寨首鼠两端,司马术真灵保说胡,[27]诱获赵人畜千百计。既饥,军民相食,数求救援,平章老张不应。十月,城陷,不华抗敌死,王被执,逾月,不屈,妃某偕赴水死焉。灵保由海趣浙,寄迹老氏。王逢《诗序》。
按:《元史》诸书皆云寇陷淮安,而不记为何寇。观《实录》及王逢《诗序》,则其为赵君用明矣。君用自濠州围解后,以甲午夏陷盱、泗,以丙申冬陷淮安,以丁酉冬据淮称王,以己亥奔益都,杀毛贵,复为续继祖所杀。则君用之失淮,当即在戌、亥间耳。俟更考之。

十一月,河南陷,河南廉访副使俺普遁。

刘福通遣将分略河南、山东、河北,大书旗联云:“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远迩传闻,元都大震。《秘阁元龟政要》。

十二月,答失八都鲁遣使来献捷。

十一月,攻取夹河刘福通寨。十二月庚申,次高柴店,偪太康三十里。是夜二鼓,贼五百骑来劫,以有备亟遁。火而追之。比晓,答失八都鲁督阵力战,自寅至巳,四门皆陷。壮士缘城入其郛,斩首数万,擒伪将军张敏、孙韩等九人,杀伪丞相王、罗二人。辛酉,太康悉平,遣孛罗帖木儿献捷。《元史·答失八都鲁传》。

龙凤三年丁酉至正十七年。二月王子,贼李武、崔德犯七盘、蓝田,命察罕帖木儿以军会答儿麻亦儿守陜州、潼关;哈剌不花由潼关抵陜西,会豫王阿剌忒纳失里及定住等同进讨。

戊辰,知枢密院事脱脱复邳州,调客省使撒儿答温等攻黄河南岸贼,大破之。

壬申,刘福通遣其党毛贵陷胶州,佥枢密院事脱欢死之。

毛贵一贼横行山东,侵犯畿甸,驾幸滦京。贼势猖獗,无异唐、宋。陶宗仪《辍耕录》。

李武、崔德陷商州,察罕帖木儿与李思齐以兵自陜、虢援陜西。

诏以察罕帖木儿为陜西左丞,李思齐为四川右丞。《续通鉴》。
贼寻出襄樊,陷商州,攻武关,遂直趋长安。至灞上,分道掠同、华诸州,三辅震动。豫王及省院官属皆汹惧,计无所出。行台治书侍御史王思诚移书求援,察罕帖木儿即领兵入潼关,长驱而前,与贼遇,战辄胜,杀获以亿万计。贼馀党皆溃,散走南山,入兴元。《元史·察罕帖木儿》、《王思诚传》。
三月,诏答失八都鲁至京师,帝见之,私谓侍臣曰:“此人死期至矣!”罢还军。先是,太不花军士失律,劫掠汴民,台御史弹之。有旨,卸其军,褫职为白衣,听答失调。至是,复命为湖广省左丞相,仍提前军往征山东毛贵。答失八都鲁率本部兵渡河征曹州盛文郁。于是二将皆渡河,相次失守矣。[28]《庚中外史》。

三月,毛贵陷莱州,守臣山东宣尉副使释嘉讷死之。甲午,毛贵陷益都路,益王买奴遁。自是山东郡邑皆陷。

毛贵得海船,由海道长驱,破益都。《庚中外史》。
时同知海南海北道宣慰使司事王英致仕家居,年九十六,益都陷,谓其子弘曰:“吾世受国恩,忍食异姓之粟乎!”水浆不入口者数日,遂卒。毛贵闻之,使具棺衾以殓。举其尸不动,焚香祝曰:“公子弘请公归先茔。”祝毕,尸即起。《元史·王英传》。

丁酉,毛贵陷滨州。

四月丁卯,毛贵陷莒州。

毛贵陷益都、般阳等路,[29]而济南又告急,董抟霄提兵援之。贼众自南山来攻济南,望之两山皆赤。抟霄按兵城中,设伏磵上,合战,大破之。般阳贼复约泰安贼党逾南山来袭,乃列兵城上,默开东门,放兵出贼后,城上兵皆下,合击之,贼败走,济南始宁。有疾其功者,谮于总兵太尉纽的该,令依前诏从卜兰奚同征益都,抟霄即出济南城。未几,命守河间之长芦。十八年,抟霄以兵北行,曰:“我去,济南必不可保。”已而,济南果陷。《元史·董抟霄传》。

五月乙亥,命知枢密院事孛兰奚进兵讨山东。[30]戊寅,平章政事亦老温帖木儿复武安州等三十馀城。[31]

六月,刘福通犯汴梁,军分三道:关先生、破头潘、冯长舅、沙刘二、王士诚寇晋、冀;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趋关中;毛贵据山东。其势大振。

福通分军为三支:关先生等入晋、冀,由朔方攻上都;白不信等趋关中;毛贵合田丰趋大都。《庚中外史》。
贼犯汴梁,守臣求援于太不花,至十往返,犹按甲不进。睢、亳、太康俱陷,边报日急。顾左右大言曰:“无多言,我自有神算也。”日纵兵出掠,继又渡师河北,声取曹、濮,遂驻于彰德、卫辉。而曹、濮之贼奔撺晋、冀,大同相继不守,遂蔓延不可制。朝廷两遣重臣谕旨,太不花恬不为意。十八年三月,诏以中书右丞相总兵山东。五月,削官爵安置盖州,寻被杀。《元史·太不花传》。

七月己丑,镇守黄河义兵万户田奉叛,陷济宁路,分省右丞实理门遁。义兵万户孟本周攻之,田丰败走,本周还守济宁。

义兵黄军下万户田奉叛入红军,遂破东昌、东平、大名等处。《庚申外史》。

归德府知府林茂、万户时公权叛,以城降于贼,归德府及曹州皆陷。

八月癸丑,刘福通兵陷大名路,遂自曹、濮陷卫辉路。孛罗帖木儿与万户方脱脱击之。

九月甲午,泽州陵川县尹张辅死之。

太不花复大名路并所属郡县。

命加纽的该太尉,总山东诸军守御东昌,时田丰据济、濮,率众来寇,[32]击走之。

闰九月乙丑,潞州陷。丙寅,贼攻冀宁,察罕帖木儿以兵击走之。

十月戊戌,曹州贼入太行山。

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陷兴元,遂入凤翔,察罕帖木儿、李思齐屡击破之,其党走入蜀。

白不信攻秦陇,陷之。又攻破巩昌,以李喜喜守之。不信遂入凤翔。高岱《鸿猷录》。
贼出自巴蜀,陷秦陇,据巩昌,遂窥凤翔。察罕帖木儿先分兵守凤翔城,而遣谍者诱贼围凤翔。贼果来,围之数十重。察罕帖木儿自将铁骑,昼夜驰二百里往赴,比去城里所,分军张左右翼掩击之,城中亦鼓噪而出,贼大溃,自相蹂践,斩数万级,伏尸百馀里,馀党皆遁还。关中悉定。《元史·察罕帖木儿传》。

答失八都鲁与知枢密院事答里麻失里讨曹州贼,官军溃败,答里麻失里死之。

九月,答失八都鲁取沟城、东明、长垣三县。[33]十月,诏遣知院答里麻失里来援,[34]分兵雷泽、濮州,而答里麻失里为刘福通所杀,鞑鞑诸军皆溃。答失八都鲁力不能支,退驻石村。朝廷疑其玩寇,使者促战相踵。贼觇知之,诈为答失八都鲁通和书,遗诸道路,使者果得之以进。答失八都鲁一夕忧愤死。明年正月,诏其子孛罗帖木儿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总领其父军马。《答失八都鲁传》。
答失八都鲁既死,其部下察罕帖木儿兵势甚盛,先为刑部侍郎,号长枪侍郎。《庚中外史》。

十一月壬寅,贼侵壶关,察罕帖木儿大破之。

癸亥,豫王阿剌忒纳失里与陜西行省左丞相朵朵、陜西行台御史中丞伯嘉纳分道攻讨关陜。

赵君用及彭大子早住同据淮安,赵僭称永义王,彭僭称鲁淮王。

义兵千户余宝杀其知枢密院事宝童以叛,降于毛贵,余宝遂据棣州。[35]

龙凤四年戊戌至正十八年。正月丙寅,田丰陷东平路。

丁卯,知枢密院事不兰奚与毛贵战于好石桥,败绩,走济南。

二月己巳,毛贵陷清、沧州,遂据长芦镇。

癸酉,毛贵陷济南路,守将爱的战死。

时董抟霄驻兵南皮县之魏家庄,毛贵兵猝至,而营垒未完,因拔剑督兵以战。贼众突至抟霄前,捽而问曰:“汝为谁?”抟霄曰:“我董老爷也。”众刺杀之,无血,惟见有白气冲天。其弟昂霄亦死之。《元史·董抟霄传》。
毛贵既陷济南,立宾兴院,选用故官姬宗周等分守诸路,又于莱州立三百六十屯田,每屯相去三十里,造大车百辆,以挽运粮储,官民田十止收二分,冬则陆运,夏则水运。《元史》。

壬午,田丰复陷济宁路。甲申,辉州陷。

丙戌,纽的该闻田丰逼近东昌,弃城走。

纽的该以乏粮弃城,退屯柏乡,[36]东昌遂陷。《元史·纽的该传》。

丁亥,察罕帖木儿调兵复泾州、平凉,保巩昌。

戊子,田丰陷东平路。

庚寅,王士诚自益都犯怀庆路,周全击败之。

三月庚子,毛贵陷般阳路。

癸卯,王士诚陷晋宁路,总管杜赛因不花死之。

贼由绛州垣曲县袭晋宁,城陷,城中死者十二三。晋宁人乔彜,整衣冠,坐井上,令妻子婢辈循次投井,而己随之。《元史·忠义传》。

甲辰,察罕帖木儿遣赛因赤等复晋宁路。

己酉,刘福通遣兵犯卫辉,孛罗帖木儿击走之,进克濮州。

庚戌,毛贵陷蓟州,诏征四方兵入卫。

乙卯,毛贵犯漷州,至枣林,[37]枢密副使达国珍战死,遂略柳林。同知枢密院事刘哈剌不花以兵击败之,贵退走,据济南。

毛贵据山东,由河间趋直沽,渐逼京都,中外大骇。或劝乘舆北巡以避之,或劝迁都关陜。中书左丞相太平以为不可,起同知刘哈剌不花于彰德,与战于柳林,大败贼众,京城遂安。《元史·太平》、《刘哈剌不花传》。

丙辰,冀宁路陷。

丁巳,田丰陷益都路。

辛酉,大同诸县陷,察罕帖木儿遣关保等往击之。

是时,关先生、破头潘等分二道犯晋、冀,一出沁州,一侵绛州。《平胡录》。
曹、濮贼分道逾太行,焚上党,掠晋、冀,陷云中、雁门、代郡,烽火数千里,复大掠,且南还。察罕帖木儿先伏兵南山阻隘,而自勒重兵屯闻喜、绛阳。贼果走南山,纵伏兵横击之,贼皆弃辎重走山谷,其得南还者无几。乃分兵屯泽州,塞碗子城;屯上党,塞吾儿谷;屯并州,塞井陉口,以杜太行诸道。贼屡至,守将数血战击却之,河东悉定。《元史·察罕帖木儿传》。

四月壬午,田丰陷广平路,大略,退保东昌。元帅方脱脱以兵复广平。

察罕帖木儿、李思齐会宣慰张良弼、郎中郭择善、宣慰同知拜帖木儿、平章政事定住、总帅汪长生奴,各以所部兵讨李喜喜于巩昌。李喜喜败,入蜀。

五月戊戌,察罕帖木儿遣董克昌等以兵复冀宁。诏察罕帖木儿还兵镇冀宁。

庚子,贼兵逾太行,察罕帖木儿部将关保击败之。

刘福通攻汴梁。壬寅,汴梁守将竹贞弃城遁。福通等遂入城,乃自安丰迎其伪主居之以为都。

安丰贼刘福通等陷汴梁,造宫阙,易正朔,号召群盗。巴蜀、荆楚、江淮、齐鲁、辽海,西至甘肃,所在兵起,势相联结。《元史·察罕帖木儿传》。 《庚申外史》记在十七年正月。

乙巳,关保与贼战于高平,大败之。

六月庚辰,[38]关先生、破头潘等陷辽州,虎林赤以兵击走之。关先生等遂陷冀宁路。察罕帖木儿调虎林赤、关保同守潞州。以察罕帖木儿为陜西行省平章政事,便宜行事。[39]

秋七月丁酉,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周全据怀庆路以叛,附于刘福通。

时察罕帖木儿驻军洛阳,遣伯帖木儿以兵守碗子城。周全来战,伯帖木儿为其所杀。周全遂尽驱怀宁民渡河入汴梁。《元史》。

丁未,不兰奚以兵复般阳路,已而复陷。

己未,刘福通遣周全引兵攻洛阳。

叛将周全弃覃怀入汴城,合兵攻洛阳。察罕帖木儿下令严守备,别以奇兵出宜阳,而自将精骑发新安来援。贼至城下,见坚壁不可犯,退引去。因追至虎牢,塞成皋诸险而还。《元史·察罕帖木儿传》。
周全攻洛阳,守将登城以大义责全,全愧谢退兵。刘福通杀之。《元史》、《续通鉴》“守将”作“察罕帖木儿”。

八月辛巳,义兵万户王信以滕州叛,降于毛贵。

九月,关先生攻保定路,不克,遂陷完州,掠大同、兴和塞外诸郡。

关先生为察罕所扼,遂引还,自塞外攻保定,出掠塞外诸郡,统兵而东,军声大振。《龙凤事迹》。

丙午,贼兵攻大同路。壬戌,平定州陷。

十月壬辰,大同路陷,完者帖木儿弃城走。

时孛罗帖木儿统领诸军攻曹州,参政匡福统苗军自西门入,孛罗帖木儿自北门入,克复曹州,擒杀伪官武宰相、仇知院,获印、金牌等物。《元史·孛罗帖木儿传》。

十一月丁未,田丰陷顺德路。

十二月癸酉,关先生、破头潘等陷上都,焚宫阙,留七日,转略往辽阳,遂至高丽。

关先生、沙刘二、破头潘等由大同直趋上都,焚毁宫殿,入虎贲司,犯大宁。虎贲司去上都二百里,世祖皇帝所立三十六屯在焉。先是,大雪,人迹不通。至是,雪睛,暖气如春。《庚申外史》。
关先生等兵向开平,焚宫阙一尽,元主不复时巡矣。既而欲修之,大兴工作,中书省参议陈祖仁谏止之。《龙飞纪略》。

庚辰,察罕帖木儿遣枢密院判官琐住进兵于辽阳。

大明兵克婺州,设浙东行省于金华府。

先是十月,太祖亲领马步数万众,一马军兼二步军,征浙东,悬金牌镌云:“奉天都统中华。”至是,克婺州,于省门建立二大黄旗,两傍立二牌,旗上书云:“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牌上书云:“九天日月开黄道,宋国江山复宝图。”俞本《纪事录》。

龙凤五年己亥至正十九年。正月丙午,[40]辽阳行省陷,懿州路总管吕震死之。

破头潘、关先生趋全宁,焚鲁王宫府,驻军辽阳。《庚申外史》。
寇陷上京,广宁路总管郭嘉躬率义兵出御。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馀人,绐言官军,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夹攻之,死者无筭。顷之,贼至,围城亘数十里,嘉开西门逐贼,力战以死。《元史·忠义传》。

二月辛巳,[41]枢密副使朵儿只以贼犯顺宁,命张立将精锐由紫荆关出讨,令鸦鹘由北口出迎敌。

甲申,贼杨诚由飞狐、灵丘犯蔚州,据之。

孛罗帖木儿领兵趋丰州、云内,与关先生战,关军奔溃。是月,奉诏镇大同,为京师捍蔽。《元史·孛罗帖木儿传》。

四月癸亥,贼陷金、复等州,司徒、知枢密事佛家奴调兵平之。

甲子,毛贵为赵君用所杀。

先是,徐州芝麻李故将赵君用、彭早住据淮安,僭称王。早住死,君用益自专。未几,奔山东,依宋将毛贵。至是,又杀贵。《龙凤事迹》。
:按:此记早住之死,在同君用据淮之后,可以正正史之误。

己丑,贼陷宁夏路,遂略灵武等处。

五月,察罕帖木儿大发秦、晋诸军讨汴梁,围其城。

察罕帖木儿图复汴梁,五月,以大军次虎牢。先发游骑,南道出汴南,略归、亳、陈、蔡;北道出汴东,战船浮于河,水陆并下,略曹南,据黄陵渡。乃大发秦兵出函关,过虎牢;晋兵出太行,逾黄河,俱会汴城下,首夺其外城。察罕帖木儿自将铁骑,屯杏花营。诸将环城而垒。贼出战,屡败,遂婴城以守。乃夜伏兵城南,旦日,遣苗军跳梁者略城而东,贼倾城出追,伏兵邀击败之。又令弱卒立栅外城以饵贼。[42]贼出争之,弱卒佯走,薄城西,因突出铁骑纵击,悉擒其众,贼自是益不敢出。《元史·察罕帖木儿传》。

七月丙辰,毛贵党续继祖自辽阳入益都,杀赵君用,遂与其所部自相仇杀。

山东宋守将毛平章被淮安赵平章所杀,将士忽亦杀赵。众奉其幼子仍为总兵,以镇山东之地。时太祖欲知齐鲁、燕冀虚实,乃遣何必聚为毛严章烧饭食,以探中原。小毛平章年幼聪敏,必聚至数日,待之甚厚,以金盒盛玉带一条谢之。俞本《纪事录》。

八月戊寅,察罕帖木儿督诸将攻破汴梁城,刘福通奉其伪主遁,退据安丰。

八月,谍知汴梁城中计穷,食且尽,察罕帖木儿乃与诸将阎思孝、李克彜、虎林赤、赛因赤、荅忽、脱因不花、吕文、完哲、贺宗哲、安童、张守礼、伯颜、孙翥、姚守德、魏赛因不花、杨履信、关关等议,各分门而攻。至夜,将士鼓勇登城,斩关而入,遂拔之。刘福通奉其伪主从数百骑,出东门遁走。获伪后及贼妻子数万、伪官五千、符玺印章宝货无筭,全居民二十万。不旬日,河南悉定。献捷京师,诏告天下。《元史·察罕帖木儿传》。

十九年,群盗由开平东屯辽阳。冬,诏太平子也先忽都以知枢密院事率师往讨。太平以其年少,数请改命,不允。至则遣将拔懿州省治,盗逾辽河东奔。而朝廷谗构日甚,罢为上都留守。《元史·太平传》。

贺太平当相位,奏用其子也先忽都总兵取辽阳。太平意谓关先生等自晋、冀、西京历上都,兵常无留行,其破辽阳,必不能守,可以成功。其子至,则关、潘之军日治战马,一无退意。宿留不前,竟溃而归,昏夜入京,仍陞为翰林集贤学士。《庚申外史》。

大明兵征衢州。

十二月,大明兵克处州。

是年五月,太祖为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至是,冬十二月,得处州。亳都陞上为丞相同佥。[43]太祖命分省都事孙炎为处州总制。龙泉人叶子奇上炎书曰:“愚闻正天下之统者,必新天下之化;兴天下之治者,必革天下之弊。设使弊不革则治无由而兴,化不新则统亦无从而正矣。洪惟圣宋之重兴,实由天厌于元德,命兹宅中于华夏,宜当修德以应天。切谓复圣宋之治,其纲条之大者有八:正彜伦以清化原,简英贤以熙庶绩,隆廉耻以革贪风,纪孝行以敦礼本,汰冗官以一其权,正刑赏以齐其柄,通钱币以权轻重,验产力以均赋役。凡此八者,当革戎夷之弊风,一复我家之旧制,则统不期正而自正,治不期兴而自兴。太祖、太宗礼乐刑政之纲,华夏文明之教,将复见于今日矣。”又上炎论赋额书曰:“伏遇丞相以雄杰之才,绍开中兴之业;总制先生以通议之器,特受丞相之知。圣朝肇造区夏,务存宽仁,立法之初,尤宜致谨。方今征讨之秋,非谓军国之需,全不科取于民,但当一扫危邦之陋风,以出兴王之令典,则苍生幸甚。”叶子奇《静斋文集》。

龙凤六年庚子。至正二十年。

正月朔日,太祖于府门亲书桃符曰:“六龙时遇千官觐,五虎功成上将封。”俞本《纪事录》。

正月癸卯,大宁路陷。

贼陷大宁,诏也速往讨之。贼兵次侯家店,也速遇敌,即前与战,自昏达曙,散而复合。也速遣别路统兵出贼后,贼腹背受敌,大败,遂拔大宁,擒贼首汤通、周成等三十五人,磔于都市。《元史·也速传》。

杨诚据蔚州,孛罗帖木儿攻之,追至飞狐县东关,诚弃军遁,[44]降其溃卒。《元史·孛罗帖木儿传》。

三月戊子,田丰陷保定路。

乙巳,田丰陷冀宁路。

四月庚申,命大司农司都事乐元臣招谕田丰,至其军,为丰所杀。

五月,破头潘、关先生、沙刘二军入高丽王京。高丽王奔耽罗,其臣纳女请降,将士皆以女子配,遂与高丽如姻娅往来。高丽人各藏其马林中,一夕,传王令:“除高丽声音者不杀,其馀并杀之。”沙刘二、关先生皆死,惟破头潘、裨将左李率轻骑万人从间道走西京,降孛罗。已而,又降扩廓。《庚申外史》。

七月辛酉,孛罗帖木儿败贼田丰伪将王士诚于台州。

八月乙未,永平路陷。

贼雷帖木儿不花、程思忠等陷永平,坚守不可下。也速外集大营,绝其樵采,数与贼战,获伪帅二百馀人,擒雷帖木儿不花送京师。程思忠弃城遁去,追至瑞州,贼遂东走金、复州。[45]《元史·也速传》。

九月壬戌,贼陷孟州,又陷赵州,攻真定路。

癸未,贼复犯上都,右丞忙哥帖木儿引兵击之,败绩。

十一月癸酉,贼犯易州。

十二月辛卯,广平路陷。

龙凤七年辛丑至正二十一年。正月,亳都陞太祖为吴国公。

乙丑,河南贼犯杞县,察罕帖木儿讨平之。

二月甲申,同佥枢密院事迭里帖木儿复永平、滦州等处。

三月癸酉,[46]察罕帖木儿调兵讨永城县,又驻兵宿州,擒贼将梁绵住。

五月,李思齐受李武、崔德等降。

刘福通所遣将李武、崔德以西略地无功,福通责其逼遛,叛降于李思齐。高岱《鸿猷录》。

六月丙申,察罕帖木儿总兵讨山东。

七月辛亥,察罕帖木儿平东昌,进兵复冠州。

八月,察罕帖木儿讨东平,遣使招谕伪丞相田丰。丰降,鲁地悉平。进兵济南,刘珪降,遂围益都。

察罕帖木儿既定河南,乃以兵分镇关陜、荆襄、河洛、江淮,而重兵屯太行,营垒旌旗相望数千里。乃日修车船,缮甲兵,务农、训练士卒,谋大举以复山东。二十一年,谍知山东群贼自相攻杀,而济宁田丰降于贼。六月,乃舆疾自陜抵洛,大会诸将,与议师期。发并州军出井陉,辽、沁军出邯郸,泽、潞军出磁州,怀、卫军出白马,及汴、洛军,水陆俱下,分道并进。而自率铁骑,建大将旗鼓,渡孟津,入覃怀,鼓行而东,复冠州、东昌。八月,师至盐河,遣其子扩廓帖木儿、阎思考等会关保、虎林赤,将兵由东河造浮桥以济。贼以二万馀众夺之,关保、虎林赤且战且渡,拔长清,𢭏东平。东平伪丞相田丰遣崔世英等出战,大破之,直抵其城下。察罕帖木儿以田丰据山东久,军民服之,乃遗书谕以逆顺之理。丰降,东平平,令丰为前锋,从大军东讨。棣州俞保降,[47]东平王士诚、东昌杨诚等皆降,遂复东平、济宁,鲁地悉定。时大军犹未渡,群贼皆聚于济南,而出兵齐河、禹城以相抗。乃分遣奇兵取间道出贼后,南略泰安,逼益都,北徇济阳、章丘,中循濒海郡邑。自将大军渡河,与贼将战于分齐,[48]大败之,进逼济南城,而齐河、禹城俱来降,南道诸将亦报捷。再败益都兵于好石桥,东至海滨,郡邑闻风送款。攻围济南三月,城乃下,遂移兵围益都,环城列营凡数十,大治攻具,百道并进,贼悉力拒守。复掘重堑,筑长围,遏南洋河以灌城中。仍分守要害,收辑流亡,郡邑户口再归职方,号令焕然矣。《元史·顺帝纪》、《察罕帖木儿传》。
山东自毛贵死,其将为复仇杀赵君用,国内遂大乱。花马王田丰、扫地王王士诚互相攻杀。察罕乘之,破其冠州、东昌、济南诸郡,进围益都,田丰来降。丰时提兵在穆陵关,使人来言:“总兵如不信我心,且不与总兵相见,当为平沿海诸城,然后相见未晚也。”察罕喜,即以朝命授丰为山东行省平章,且重犒其所部。已而沿海登、莱、沂、密等处皆降附,田丰遂与察罕相见益都城西。《庚申外史》。

八月己卯,大明遣使至汴梁,与元将察罕帖木儿通好。

时察罕帖木儿用兵山东,招降东平田丰、乐安俞宝等,其势颇盛。太祖尝曰,河南李察罕帖木儿兵威甚振,先遣杨宪往彼通好。及是,察罕帖木儿下山东,又遣汪河往彼结援。不意未几田丰、王士诚刺杀察罕帖木儿,太祖遣千户王时等赍银三千两往方谷真,附海船到大都体探元朝及李察罕、李思齐等军马事情。谷真差吴都事同去。既回,带到马十匹。刘辰《国初事迹》。 《实录》载在癸卯三月,但云令谷真市马。
太祖以都事汪河及钱桢往察罕军中结援,河至军中,议论称旨。《龙飞纪略》。

龙凤八年壬寅至正二十二年。二月,伪平章左李遣杨荣祖至大同,降于孛罗帖木儿。

六月戊寅,元中书平章察罕帖木儿遣使来通好。

时察罕遣使致书于太祖,太祖谓左右曰:“予观察罕书,辞媚而婉,是欲啖我,我岂可以甘言诱哉!况徒以书来,而不返我使者,其情伪可见。[49]予方有事之秋,未暇与较,姑置不答。”《太祖实录》。
壬寅十二月,元遣户部尚书张昶航海至庆元,欲通好于我。方国珍遣检校燕敬来告,上不之答。敬还,国珍惧,乃送昶于福建平章燕只不花所。时右丞王溥在建昌,闻之,遣人报上,上命溥招之来,且命符玺郎刘绍先候之于广信。溥招昶,果至,遂偕绍先赴建康。昶见上,问其所以来,昶俯首无一言。上不欲穷诘,命中书馆之,时召问以事,知其才可用,遂留之。《太祖实录》。
太祖闻李察罕帖木儿下山东,江南震动,遣使通好。时陈友谅据上江,双刀赵扼安庆,张士诚据平江,故有北方之好。元朝遣户部尚书张昶、郎中马合谋、奏差张琏赍龙衣、御酒、八宝顶帽、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严章政事宣命诏书,昶等航海至方国珍处及一年,国珍两遣人来告,太祖不答。国珍遂令昶等往福建平章燕只不花;遣人往建昌,[50]告平章王溥。溥欣然遣儒士饶某到京,奏昶等在铅山界首等候。太祖命符玺郎刘宗启于广信迎之。昶等果至,宗启伴至衢州,械昶等到京城外,裸其体,入城,至省前,太祖赐各人衣冠。入见,不拜。太祖怒曰:“元朝不达世变,尚敢遣人煽惑我民!”将出斩之。昶无一言,马合谋抗对不逊,太祖命壮士缚之。至暮,留昶一人,以死囚代之,与马合谋、张琏出聚宝门诛之。以三人首发与福建界首示众。监刑官都事韩留亦诛之。数日后,谓刘基、宋濂曰:“元朝送一大贤人与我,尔等可与议论。”及出,乃昶也。除行中书省都事,不久,升参政。自是政多合上意,赏赐甚多,权势震动。李文忠克杭州,执平章长寿、丑的等官,皆给与脚力,送至境上,任其还乡。昶心怀旧主,以国事阴通。获其书,太祖令冯国胜、杨宪鞫之,处以极刑。谓李善长曰:“被他侮弄我这几年。”碎其骨,投之于水。刘辰《国初事迹》。
张昶潜以书通元朝,泄江南兵机,至安武州获之,昶凌迟死。俞本《纪事录》。
李察罕下山东,天下震动。太祖亦遣使通好。元遣户部尚书张昶、郎中马合谋以江西行省平章授太祖。太祖闻察罕死,不受。马合谋不屈死。《月山丛谈》。 俞本《纪事录》作“都事马木舌”。
按:察罕破汴梁,下山东,海内震动。我太祖遣使通好,察罕亦致书相答。已而,有张昶、马合谋至,察罕为之也。太祖曰,察罕书辞,欲以甘言啖我。所谓“甘言啖我”者,即荣禄、平章之命也。元使以航海来,淹留逾年,而察罕被刺之问亦至矣。野史所谓太祖闻察罕死不受命者,是也。太祖闻察罕死,叹曰:“天下无人矣!”又曰:“元朝不达世变,尚敢遣人煽惑我民。”察罕之死,关系岂不重哉!刘辰《国初事迹》大书其事,无所隐避;国史虽多微词,亦不尽没其实,参互之,可以考见。刘辰又云:“太祖以孤军独守,别无趋向,成败常听其自然。在后灭陈擒张,信知天命有归。即位后,始图中原。”然吾以为察罕一死,天意灼然归我明矣。呜呼!帝王之兴,岂不有天命哉!圣祖极推重察罕,即位后幸汴梁,特遣使往祭,其意可知。厥后洪武九年,宋濂奉敕撰《方国珍神道碑》,历数一时群雄,皆直书其名,而于察罕则云:“齐国李忠襄王察罕,保釐河、洛。”其严重之如此,非本于圣祖之意,当时史臣,宁敢轻奖亡国之臣,以干圣祖之怒耶?或曰圣祖祭忠襄王文,颇多讥评之语,恐亦非圣祖之初意也。

戊子,田丰及王士诚刺杀察罕帖木儿,遂走入益都城,众乃推察罕帖木儿子扩廓帖木儿为总兵官,复围益都。诏以扩廓帖木儿为中书平章政事,兼知河南山东行枢密院事,一应军马,并听节制。

时山东俱平,独益都孤城犹未下。六月,田丰、王士诚阴结贼,复图叛。丰之降也,察罕帖木儿推诚待之不疑,数独入其帐中。及丰既谋变,乃请行观营垒。众以为不可往,曰:“吾推心待人,安得人人而防之?”左右请以力士从,又不许。乃从轻骑十有一人行,至王信营,又至丰营,遂为王士诚所刺。讣闻,帝震悼,朝廷公卿及四方之人,不问男女老幼,无不恸哭者。先是,有白气如索,长五百馀丈,起危宿,扫太微垣。太史奏山东当大水。帝曰:“不然,山东当失一良将。”即驰诏戒察罕帖木儿勿轻举,未至而已及于难。追封忠襄王,谥献武。及葬,追封颍川王,[51]改谥忠襄。《元史·察罕帖木儿传》。
察罕方调兵攻围益都,俾田丰军塞益都南门为营。围数月,田丰频往察罕营议事,见其待朝廷使者甚简慢,又所设施多用术数,乃忿曰:“我以山东全地降汝,诚以汝为元朝中兴人物也。今若此,乃汉室之曹操耳。使汝为曹操,我岂不能自为之耶!”于是,与王士诚私谋曰:“十五日,察罕必巡兵围,我预椎牛、酿酒,邀一切幕官、大小部帅酒行,汝选骁勇者侍立,两人夹一人,以击鼓为令,自察罕以下皆杀之。”谋既定,察罕于十四昳时,从马骑二人来田丰营。士诚勇而躁,见察罕轻身出,意谓得间,带刀入侍。丰目之使退,士诚误以为嗾己也,转身自察罕后挥刀中其肩。田丰知其不可止,遂击鼓三,城中开门纳之,田丰军遂拥察罕入城。城中欲推察罕为主,以拒朝廷。田丰不可。已而察罕死。察罕入城之夕,诸将惶惑,军中颇有异谋。同佥白琐住乃察罕旧人,倡言曰:“总兵奉命讨逆,总兵虽死,朝命不可中止,况今总制官王保保为总兵养子,朝廷又赐其名曰扩廓,若立以为主,总兵虽死犹不死也。”于是率先下拜,众亦皆拜,人心始定。帝闻察罕死,哭之恸。孛罗帖木儿在西京闻之,[52]亦哭曰:“察罕若在,我省用多少气力。”中原妇人皆为嗟叹流涕。《庚申外史》。
《七月闻河南李平章凶问诗》云:“六月妖星角白芒,几夜徘徊天市侧。寻闻盗杀李上公,穷旅孤臣泪沾臆。当时宽猛制萑泽,安得受降翻受敌。上公忠名垂竹帛,书生奚为费祎恤。[53]东南风动旗黄色,蒲稍天马长依北。”王逢《梧溪集》。
太祖闻察罕帖木儿为田丰所害,叹曰:“天下无人矣!”《天潢玉牒》。

己亥,益都兵出战,扩廓帖木儿生擒六百馀人,斩首八百馀级。

九月癸卯,刘福通以兵援田丰,至火星埠,扩廓帖木儿遣关保邀击,大破之。

十一月乙巳,扩廓帖木儿复益都,田丰等伏诛。

扩廓帖木儿既总兵柄,身率士卒,誓必复仇,人心亦思自奋。围城益急,贼悉力拒守,乃以壮士穴地通道而入,遂克之。执其渠魁陈蹂头等二百馀人献阙下,而取田丰、王士诚之心以祭其父,馀党皆就诛。即遣关保以兵取莒州,于是山东悉平。《元史·顺帝纪》、《察罕帖木儿传》。

十二月,元将扩廓帖木儿遣尹焕章来献马。

先是,察罕驻兵汴梁,太祖尝遣使通好。既而察罕亦以书来聘。太祖以前所遣使不返,不之答。至是,察罕死,扩廓帖木儿乃遣焕章送我使者自海道还,因以马来献。《太祖实录》。

龙凤九年癸卯,至正二十三年。太祖即吴王位于金陵。

正月乙巳,大宁陷。[54]

关先生馀党复自高丽还,寇上都,孛罗帖木儿击降之。

丙寅,大明遣中书省都事汪河送尹焕章归汴,以书报扩廓帖木儿。

书略曰:“阁下先王奋起中原,英勇智谋,过于群雄,闻而未识。是以前岁遣人直抵大梁,实欲纵观,非敢纳交也。不意先王捐馆,阁下意气相期,遣送使者,涉海而来,深有推结之意。自今以往,信使继踵,商贾不绝,无有彼此,是所愿也。”《太祖实录》。
二月癸酉,张士诚将吕珍攻刘福通等于安丰,入其城,杀福通等。
先是,韩林儿建都亳州。答失八都鲁围亳州,林儿遁于安丰。刘福通陷汴梁,乃自安丰迎其主居之以为都。察罕破汴梁,福通奉其主遁归,兵势日蹙,以安丰来附。至是,为珍所杀。刘辰《国初事迹》。

三月辛丑,太祖率右丞徐达、参政常遇春等击安丰,克之。

时吕珍杀刘福通而据其城,闻大军至,极力拒守。庐州左君弼出兵来助珍,遇春击破之,珍与君弼皆遁走。太祖乃还,命达移师围庐州,七月乃还。《太祖实录》。
癸卯春,张士诚围安丰,福通请救,太祖亲援之。先遣常遇春至安丰,士诚遂解围。福通奉林儿弃安丰遁于滁州居之,士诚兵复入安丰守之。丙午三月,太祖取安丰。先是安丰被围请援,太祖救之。太史刘基谏曰:“不宜轻出,假使救出来,当发付何处?”不听。径过庐州,平章左君弼不出迎。及安丰兵解,回攻庐州,三月不克。后太祖谓刘基曰:“我不当为安丰之行。使陈友谅乘我之出,直𢭏金陵,我进无所成,退无所归。友谅不攻建康,而围南昌,此计之下者也。”刘辰《国初事迹》。
太祖至安丰击吕珍,破之,珍弃城走。太祖遂以宋主韩林儿还金陵。诸将议于中书省设御座奉林儿,刘基曰:“彼牧竖耳,奉之何为!”密陈天命所在,太祖意悟。会陈友谅来入寇,遂议征讨,不果奉。高岱《鸿猷录》。
安丰被张氏围困,城中人相食,有尸埋于地而腐者,亦掘而食之,或以井底泥为丸,用人油煠而食之者。小明王在城中号泣,安阳奕刘太保等饥饿无措,遣人求救,太祖亲率大兵援之,大败张氏。军士每名各赍白米二斗,积于东门外,以救城中饥者。邀请小明王及母、妹并臣刘太保率领五奕官军弃城,悉诣庐州营中。太祖设銮驾伞扇,迎驻滁州,创造宫殿居之,易其左右宦侍,待之甚厚。俞本《纪事录》。
是年三月十四日,小明王内降制书,[55]赠我太祖三代:曾祖考九四公资德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右丞、上护军、司空、吴国公,曾祖妣侯氏吴国夫人;祖考初一公光禄大夫、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上柱国、司徒、吴国公,祖妣王氏吴国夫人;考五四公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太尉、吴国公,妣陈氏吴国夫人。《龙凤事迹》。
据《实录》,刘福通为吕珍所杀。《国初事迹》则云,福通奉林儿遁于滁州。《庚申外史》则云,丙午冬,与小明王俱沉于瓜州。二说未知孰信。《史乘考误》以刘辰所记为非,然《洪武实录》多舛误,又讳言龙凤事,吾亦未敢以为信也。又按:《诚意伯行状》载,不奉小明王事在庚子年。以时势考之,恐未必然。高岱记于癸卯安丰遁退之后,与《国初事迹》“不当轻救”之言相合。所谓陈友谅入寇者,非庚子龙湾之役,而癸卯南昌之役也,似为近之。第云太祖奉林儿还金陵,丙午殂于金陵,则承小说家之讹耳。

龙凤十年甲辰,至正二十四年。小明王在滁州。

春正月丙寅,李善长、徐达等奉太祖为吴王。

时群臣以太祖功德日隆,屡表劝进,太祖不许,群臣固请不已,乃即吴王位。《太祖实录》。
是岁二月,授陶安黄州府知府。十二月,授安鄱阳府知府。其札付俱称龙凤十年皇帝圣旨,吴王令旨。《陶学士文集》。

龙凤十一年乙巳,至正二十五年。小明王在滁州。

龙凤十二年丙午,至正二十六年。小明王在滁州。

是年,太祖平伪周,先有榜谕曰:“皇帝圣旨,吴王令旨,总兵官准中书省咨,敬奉令旨。”“敬此,除敬遵外,咨请施行,准此,合行备出榜文晓谕,敬奉令旨事意施行。龙凤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本州判官许仕杰赍到。”祝允明《九朝野记》。

十二月,宋主小明王韩林儿殂。

丙午岁,廖永忠沉韩林儿于瓜埠。太祖恶永忠之不义,后赐死。《通鉴博论》。
先是,小明王驻安丰,为张士诚攻围,乘黑风暴雨而出,居于滁州。至是,朱镇抚具舟楫迎归建康,小明王与刘太保至瓜州渡,遇风浪掀舟没,刘太保、小明王俱亡。《庚申外史》。
龙凤十二年冬十二月,宋主殂。丁未,我太祖称吴元年,至正之二十七年也。陆深《平胡录》。
按:《史乘考误》载《国初事迹》云:“丙午三月,太祖取林儿安置。”今据《国初事迹》云:“丙午三月,太祖取安丰。”无“安置”之语,诸本皆然,此《考误》之误也。

丁未,至正二十七年,乃小明王龙凤之十三年。改为吴元年。

小明王既亡,是时群臣皆上言:“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制作,今新城既建,宫阙制度亦宜早定。”太祖以国之所重,莫先庙社,遂定议以丁未为吴元年,命有司营建庙社,立宫室。《太祖实录》。
高岱论曰:韩林儿在宋,未足方义帝、更始,其赤眉之盆子乎?我圣祖之开创,于宋无毫发藉,以和阳一命,奉之终身。至安丰之围,尺书告急,即亲将赴援,不从刘基之谏,不惜陈寇之侵,卒以脱林儿于虎口。林儿不死不改元,下令犹以皇帝圣旨先之,恐汉高之于义帝、光武之于更始未必能若是也。呜呼!明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李文凤论曰:秦氏暴虐,陈胜、吴广斩竿揭木以为天下先。虽寻就覆亡,后之议者犹曰秦民之汤、武也。胡元非我族类,重以庚申不君,民不聊生。韩氏父子、君臣起义,号召天下,天下云合响应。群雄并争,不谋而同。然当是时,据河南,荡山东,躏赵、魏,跞上都,入辽东,略关西,下江南,大抵尽宋之将帅,不谓之中国之汤、武不可也。天命有德,真人龙兴,定鼎建业,处汉、吴二强寇之间,东西扫荡,从容指挥。元之不能以匹马、只轮临江左者,以有宋为捍蔽也。韩氏君臣非特有功于中国,其亦大有功于我明也乎!草泽崛起,不无凭依鬼怪与夫暴戾纠纷之气象。然建国十有馀年,其间所以能自立,要必有可纪者,惜载籍泯泯,莫究万一。得则为王,失则为虏。悲夫!

校勘记

编辑
  1. “栾城”,原本讹“栾”为“滦”,《明史》卷一二二《韩林儿传》载︰“韩林儿,栾城人。”据改。
  2. “永年县”,原本讹“年”为“平”,据《元史》卷四二《顺帝五》、《明史》卷一二二《韩林儿传》改。
  3. “颍州”,原本讹作“颖川”,据《庚申外史》改。
  4. “河”,原本讹作“江”,据《庚申外史》改。
  5. “布王三”,原本舛作“布三王”,据《庚申外史》、《明史》卷一二二《韩林儿传》改。下同。
  6. “贫极江南”,原本讹“贫”为“势”,据《草木子》改。
  7. “三将沉湎酒色”,原本讹“三”为“二”,据《庚申外史》改。
  8. “汴梁路同知黄头守项城县”,原本脱“守”,据王逢《死节诗后序》补。
  9. “颍州”,原讹作“颖川”,据王逢《死节诗后序》改。
  10. “朝廷省吏”,原本脱“省”,据《庚申外史》补。
  11. “淮南”,原本讹“淮”为“江”,据《庚申外史》改。
  12. “建康”,原本讹“康”为“业”,据《庚申外史》改。
  13. “福禄获图”,原本讹“图”为“国”,据王逢《诗序》改。
  14. “南阳”,原本讹“南”为“襄”,据《庚申外史》改。
  15. “弘吉剌氏”,原本舛作“弘剌吉氏”,据《元史》卷一四一《太不花传》改。
  16. “阿吉剌”,原本舛作“阿剌吉”,据《庚申外史》改。
  17. “三十馀万”,原本讹“三”为“二”,据《庚申外史》改。
  18. “粮运”,原本舛作“运粮”,据《庚申外史》改。
  19. “郑、钧、许三州”,原本讹“钧”作“均”。按《元史》卷五九《地理志》,汴梁路属有郑、钧、许等州,而均州则属襄阳路。《蒙史》改“均”为“钧”,并注云︰“钧,旧误作均,按均与郑、许二州地不相接。”从改。
  20. “己未”,原本讹作“乙未”。《元史》卷四四《顺帝七》至正十五年二月条载︰“己未,刘福通等自砀山夹河迎韩林儿至,立为帝……。”据改。
  21. 《玄览堂业书》本、《国朝典故》本《皇明本纪》皆作“寒林”,《纪录汇编》本《皇明本纪》作“韩林”,《适园丛书》本《国初群雄事略》“林”下有“儿”字,“造言之苗裔也”作“造言宋苗裔也”。从补、改。
  22. “闻召谕造言门弟子孰先后之”,原本脱“子”,据《皇明本纪》䘬。
  23. “雒阳”,原本讹“雒”为“雄”,据《庚申外史》改。
  24. “由汴以南陷邓、许、嵩、洛”,原本讹“洛”为“雄”,据《元史》卷一四一《察罕帖木儿传》改。
  25. “阿剌忒纳失里”,原本脱“阿剌”,读音不全。据《元史》卷四四《顺帝七》补。按,“阿剌忒纳”系源于梵语之蒙古读𣅀,意为“宝”。下同。
  26. “行郡”,原本讹“郡”为“部”,据《元史》卷一九四《褚不华传》改。
  27. “司马术真灵保”,原本讹“术”为“木”,据王逢《梧溪集》改。
  28. 按,《庚中外史》无“相次失守矣”。
  29. “益都”,原本脱“益”,据《元史》卷一八八《董抟霄传》补。
  30. “孛兰奚”,原本讹“兰”为“罗”,《元史》四五《顺帝八》至正十七年五月条载︰“乙亥,命知枢密院事孛兰奚进兵讨山东。”据改。
  31. “亦老温帖木儿”,原本讹“老”为“克”,《元史》四五《顺帝八》至正十七年五月条载︰“戊寅,平章政事亦老温帖木儿复武安州等三十馀城。”据改。
  32. “时田丰据济、濮,率众来寇”,原本脱“时”、“据济、濮”,意不全。《元史》四五《顺帝八》至正十七年九月条载︰“是月,……时田丰据济、濮,率众来寇,击走之。”《适园》本同,据补。
  33. “取沟城、东明、长垣三县”,元无“沟城县”。按《元史》卷五八《地理志》,濮州观城县元初与东明、长垣两县同属开州。《蒙史》改“沟”为“观”,疑是。《元史》(标点本)已校。
  34. “答里麻失里”,原本讹作“答失八都鲁”,据《元史》卷一四二《答失八都鲁传》改。“答理麻失里”,梵语名,意为“法吉祥”。
  35. “棣州”,原本脱“棣”,《元史》卷四五《顺帝八》载︰“是岁,……义兵千户余宝杀其知枢密院事宝童以叛,降于毛贵。余宝遂据棣州。”据补。
  36. “柏乡”,原本讹“柏”为“北”,据《元史》卷一三九《纽的该传》改。
  37. “枣林”,原本讹“林”为“州”。《元史》卷四五《顺帝八》至正十八年三月条载︰“乙卯,毛贵犯漷州,至枣林。”据改。
  38. “六月庚辰”,原本脱“六月”,讹“辰”为“申”,系于五月乙巳末。《元史》卷四五《顺帝八》至正十八年六月条载︰“庚辰,关先生、破头潘等陷辽州……。”据补、改。
  39. 此条错简。《元史》卷四五《顺帝八》至正十八年六月条载︰“六月戊辰朔,太不花伏诛。察罕帖木儿调虎林赤、关保同守潞州。拜察罕帖木儿陕西行省平章政事,便宜行事。庚辰,关先生、破头潘等陷辽州,虎林赤以兵击走之。关先生等遂陷冀宁路。”
  40. “己亥”,原本讹“亥”为“未”,显误。按,龙凤四年为“戊戌”,龙凤六年为“庚子”,此年当为“己亥”,从改。
  41. “二月辛巳”,原本讹“二”为“三”。《元史》卷四五《顺帝八》至正十九年二月条载︰“辛巳,枢密副使朵儿只以贼犯顺宁……。”据改。
  42. “饵贼”,原本讹“饵”为“弭”,据《元史》卷一四一《察罕帖木儿传》改。
  43. “亳都陞上为丞相同佥”,原本脱“上”,据《适园》本补。
  44. “贼弃军遁”,原本讹“诚”为“贼”,据《元史》卷二0七《孛罗帖木儿传》改。
  45. “贼遂东走金、复州”,原本脱“金”,据《元史》卷一四二《也速传》补。
  46. “三月癸酉”,原本脱“三月”,《元史》卷四六《顺帝九》至正二十一年三月条载︰“癸酉,察罕帖木儿调兵讨永城县……。”据补。
  47. “棣州”,原本脱“棣”,据《元史》卷四六《顺帝九》补。
  48. “分齐”,原本讹“齐”为“济”,据《元史》卷一四一《察罕帖木儿》改。
  49. “其情伪可见”,原本讹“伪”为“为”,据《太祖洪武实录》卷一一改。
  50. “建昌”,原本讹“建”为“福”,据《国初事迹》改。
  51. “追封颍川王”,原本脱“王”,据《元史》卷一四一《察罕帖木儿传》补。
  52. “孛罗帖木儿”,原本脱“儿”,名不全,据《庚申外史》补。
  53. “费祎”,原本讹“祎”为“纬”,据王逢《梧溪集》改。
  54. “大宁陷”,原本讹“大”为“天”。《元史》卷四六《顺帝九》至正二十三年正月条载︰“乙巳,大宁陷。”据改。
  55. “小明王”,原本脱“王”,据《龙凤事迹》补。
  ↑返回顶部 下一卷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