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峰文鈔 (四部叢刊本)/卷第二十一

卷第二十 堯峰文鈔 卷第二十一
清 汪琬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林佶寫刊本
卷第二十二

堯峰文鈔卷二十一          門人𠊱官林佶編

 行狀共二首

  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王公行狀

 曾祖龍 皇贈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

 祖鏜 皇初贈通奉大夫内翰林國史院學士加一級再贈光

  禄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

 本生考爵明武德將軍錦衣衞正千戸 皇初贈通奉大夫内

  翰林國史院學士加一級再贈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

  書本生適妣張氏生母焦氏並贈一品夫人

 考愛明中大夫陜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皇初贈朝議大夫

  國子監祭酒再贈通奉大夫内翰林國史院學士加一級三

  贈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妣張氏累贈一品夫人

 本貫直𨽻順天府宛平縣年七十七歲狀

公諱崇簡字敬哉其先家河間府之任丘自公曾祖光禄府君始

來京師贅於晉故遂爲宛平縣人家譜𢿱落不知其族望所自始

凡再傳而家始大錦衣府君性孝友讀書知大義掌東厰太監陳

矩賢之欲援府君爲理刑力辭不就布政府君舉萬曆中進士初

仕潞安府推官以清節著一府人稱之曰王青天但飲潞安水耳

自後歷官皆有聲績殁而董文敏公其昌表其墓府君無子錦衣

府君生公甫晬即以予府君爲之子稍長善屬文㫄及詩歌古文

辭皆優爲之相繼受知於國子監司業張公鼐提學御史左公光

斗二公素名知人每見公文輙歎曰此公輔器也年二十六舉於

郷又十六年舉進士知公者欲引之入翰林公方請假營焦夫人

葬未暇仕也而値流賊破京師遂挈其家播遷東南久之始歸順

治三年 世祖章皇帝愼簡文學之臣以儲後用公䝉首選即授

内翰林國史院庶吉士特免教習與諸詞臣一體辦事與修明實

録尋除祕書院檢討歷侍讀遷國子監祭酒入為弘文院侍讀學

士遷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讀學士如故以疾請告十二年刑部右

侍郎戴公明說薦公可大用吏部難之 世祖素知公遂越部議

而起公於家其明年以原官兼弘文院侍講學士遷國史院學士

尋以 太宗皇帝配天 詔加一級進吏部右侍郎兼學士加級

如故尋轉左不數月遂拜禮部尚書又明年加太子太保公自為

諸生即肆力於學日誦記數千言自經史諸子百氏無不貫穿每

考論古今治亂興廢之故輙慨然有志當世益務為經濟有用之

術在弘文院 詔察明季殉難諸臣始末公即疏言在内如東閣

大學士范景文以下二十有三人在外如山西廵撫都御史蔡懋

德等五人或以其身伏節死或父母兄弟婦子相隨死或家人𨵵

門大小俱死其忠烈相同宜並賜褒揚以廣作忠之典疏既上時

論悉以為允及在禮部感 上知遇益盡心於職掌㑹御史乞更

定帝王廟祀典公䟽言廟刱自前明迄於 本朝曾經增定皆祀

從來開刱帝王功業顯著者至於守成令主㮣不及與中間如商

之中宗髙宗周之成王康王其行事具見詩書漢之文帝史稱其

節用愛民方内安寧家給人足宋之仁宗恭儉仁恕明之孝宗亦

與仁宗相𩔖憂勤愓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厲終始不渝此七君者宜百世祀不當以守

成見格又言宋臣潘美不當在從祀列張浚三命為將凡三致敗

一敗於富平則𨵿陜遂陷再敗於淮西則酈瓊叛命三敗於符離

則中原遂不可復且劾李綱殺曲端與岳飛議不合奏其積慮在

於倂兵雖為南渡名臣而初無灼然可見之功亦當罷其從祀

詔議祫祭禮公疏言宜奉 肇 興 景 顯四祖及 太祖南

向 太宗東向又 詔議大享殿合祀禮疏言 本朝所封啓運

山宜附中岳壇天柱隆業二山宜附北岳壇如前明附祀例有建

議請祀周公於孔子廟者公獨以為不然疏言周公制作前代比

諸帝王今既配享武王於廟禮數隆重若復祀諸文廟之中於體

為䙝非尊崇之得也議者謂北岳恒山立廟曲陽非是公以先儒

言考之曰按曲陽有三地里志上曲陽屬常山郡在恒山北谷下

曲陽屬鉅鹿郡鼓聚少陽亭晉荀吳滅鼓其處也今之曲陽既非

鼓聚又不在北谷距恒山絶逺遂疏言宜從議者移祀渾源州為

便是時天下大定 朝野乂安 天子銳意刱興禮樂公既鉅儒

問學淹洽為上所委任而又身居禮官之長一切制度沼革必

皆援古證今侃侃建白雖或 廷議紏紛亦皆俟公一言而决

上亦心從公言由是眷注日厚公有賢長子曰胥庭先生熙先與

公同為學士至是亦以考績加禮部尚書父子後先同列海内榮

之以為 國家異數王氏盛事晩近數百年以來所無有也顧

天子方嚮用公而公且以夙疾請告矣疏凡再上優 詔皆不許

㑹 世祖皇帝奄棄羣臣公治 大行之喪及議今 天子登極

禮儀日夜辦事左翼門疾大作又再疏請解任 上不得已予告

公雖里居士論益翕然推之康熙三年疾良巳人咸望公復用或

私相告語曰 天子且旦暮召公而公於是歲亦甫年六十有三

動止康寧如少壯者故事當赴補公徑不𡧓起遽以老乞致仕自

是迄公之殁凡十有五年終不復言出矣一時有識無不為公惋

惜亦無不服公進退大節以為仕宦者所難公交游滿天下少時

所親密者率多文章意氣之士既躋貴顯猶汲引不少怠雖单門

後進輩行濶絶每到門投謁必相與握手款曲凡被公禮遇者人

人色喜謂王先生親我也諸所奬借其後率皆成名性清愼不苟

於財嘗貸前明中貴人何某金百兩何死於盗公無所歸金遂舍

諸僧寺且設位為文以告曰吾用資故人𡨋福有同年生宋君某

者寓赤金百兩白金千兩於公其家不之知也宋君殁公促其子

至如數與之金其子大驚願以其半奉公為壽公笑曰如是則與

乾𣳚有異乎竟悉予之平居無聲色博弈之尚晩歲益嗜澹泊惟

潛心先儒義理之說以躬行心得為主於諸儒論難不强為異同

及其發之於文原原本本下筆輙數千言而悉根柢乎六經其論

詩風雅正變則謂論正變以體不若論之以聲葢體由聲而定也

三代以上詩與樂出於一古人以聲詩奏之樂是故詩之本在聲

孔子刪詩得其聲則存不得其聲則不存或謂詩有正變聲何以

有正變不知宫商角徵羽正也變宫變徵皆變也後儒補六笙詩

又補肆夏詩皆未逹乎聲之義者也論春王正月則謂春秋之作

孔子尊王之作也因魯史之文遵周代之制㮣乎無可疑者使以

夏時冠周月是倍王非尊王也是故孔子所書春者即周之春所

書正月即周之正月也其說悉有禆於學者至其他碑銘之文尤

見重當世子若孫欲榮其父祖者徃徃數千里惟公之歸其辭皆

典核有則今翰林侍讀學士葉君方藹序公集白色黝然而光味

冲然而長葢實録也間召賓從子姓與之觴咏及媐遨山水間所

賦詩清新整麗見者爭傳頌之有青箱堂詩十卷續詩十二卷文

集十卷家譜年譜各一卷襍著述若干卷以某年月日遘疾卒於

正寢以某年月日葬於西城𨵿外坊畏吾村之西原配一品夫人

梁氏有賢行前公四十年殁詳具公所撰行狀中公之葬也穿夫

人墓而合焉子男六人長熙順治丁亥進士累任經筵講官兵部

尚書加三級梁夫人出即士大夫所稱胥庭先生也次槱國子監

典簿次然山西靈丘知縣次照刑部江南司員外郎皆側室趙宜

人出次燕𠊱補員外郎次黙𠊱補國子監正側室周氏出女子子

六人長適太倉州同知陳承吉次適丁亥進士福建按察使張𪪺

俊次許聘諸生朱持正天次適辛丑進士行取𠊱補主事米漢雯

皆梁夫人出次適諸生張弘佐趙宜人出次適𠊱補兵馬司指揮

孫道林側室田氏出孫男十人孫女十一人曾孫男一人於是胥

庭先生衰絰踵門以公之官階與其學術勳業當得 賜謚立傳

不可不爲之狀以俟太史氏之采擇且藉是乞銘於大人先生納

諸幽竁登諸麗牲之碑以示來世而垂於無窮遂述公治命屬狀

於琬琬辱於公爲年家子又嘗辱公悞稱其文又嘗與校公全集

雖才識駑下不足以窺公之深然竊願上附於知公者故敢攟摭

公家譜年譜及胥庭先生所述行畧件繋如右

  前明大理寺左寺丞李公行狀

 髙祖某明太師建極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謚文定

 曾祖某明太常寺少卿

 祖某明太子少保禮部尚書

 父某興化縣學生明累贈工科都給事中妣安人姜氏

 本貫楊州府興化縣年八十 嵗狀

公諱清字心水别自號映碧先世自句容遷於興化少而頴慧太

常有所籠雋鳥死於是太常卧病方諱言死問曰鳥無恙乎公適

侍側家人急目公公即陽應曰然太常後知之喜曰是兒甚解人

意年七歲贈公病革遺書戒公曰世父爾師也爾惟其言是聼公

讀其書哀號如成人故終其身事世父如父年二十以諸生與世

父同舉於郷越十年而舉崇禎辛未進士方考選庶吉士公心薄

同籍之爭名相軋者遂不赴試釋褐寧波府推官居官勤敏日夜

櫛垢爬痒興利除病務使吏畏法而民戴德至於發擿姦伏如神

雖老猾宿蠧莫能秋毫欺也從廵按御史行部勾稽七郡求大辟

可生者凡破械出四十餘人浙中士民驚服㫄府闕官爭乞公攝

治之考既最愍帝召對稱旨特擢刑科給事中同日上兩疏其一

言禦外敵當戰守兼治不當輕言款禦内敵當勦撫並用不當專

言撫其一言治獄不宜置失入而獨罪失出又以刑部案牘積滯

論尚書劉之鳳首鼠狀㑹之鳳得罪下獄公仍疏捄謂前日彈之

鳳者臣也今日理之鳳者亦臣天子察其誠不之罪也 大清兵

破文安而去我總兵官不戢麾下公疏言我兵怯於禦敵勇於殺

良老穉婦女滛掠無遺是尤敵人而效之也天大旱又疏言此用

刑鍜鍊𠜇深所致因劾尚書甄淑引烹弘羊誅來俊臣二事為徵

淑愠甚且恃有内援遂以把持劾公詔鐫二級調浙江布政使司

照磨至家丁内艱無㡬何而淑以賄敗人主始念公言即其家補

吏科服闋入朝疏言治道在固民心其詞曰臣聞周設三征緩其

二則饒秦有十失存其一則病徃臣為外吏見有司所急者京𫟪

遼三餉耳自户部將襍項錢糧盡入考成不能為國家增毫毛之

利而一時刑與賦並急民安得不窮民窮而為盗盜起而用兵兵

冗而加𣲖𣲖溢而民益窮盜益熾自非陛下邇年蠲租省刑與諸

臣更始天下事尚忍言㦲而或者以北兵入犯城墮黎殘無乃行

仁義不効乎臣不敢謂然也周之宣王玁狁孔𣗥不得已興六月

之師而究宣王所以致治則見之鴻鴈之詩曰爰及矜人哀此鰥

寡所為勞來安定若此其勤也漢之文帝匈奴苦𫟪烽火逹於甘

泉不得已親勞軍霸上而究文帝所以致治則見之史臣所載蠲

農租除肉刑以德化民未嘗一日倦也夫仁義患不行且行不力

耳安冇行且力而効不臻者臣聞元氣彫於毒藥者必調以歲月

益以參芩而後徐俟其復臣不勝大願願陛下堅持新令一切求

賢納諫輕徭解網力行勿怠而更敕諸輔臣同心協力共守此仁

義之本計也公又疾朝臣日競門户疏言國家門户有二北門之

鎻鑰以三協為門户陪畿之扄鍵以兩淮為門户是也置此不問

而閧堂𨷖穴長此安底疏上皆不報其秋遣冊封新昌王是歲崇

禎十六年也明年春未返命而京師陷弘光主即位南京遷工科

都給事中公見朝政日壞乃疏言君父之讎未雪如臣等輩乗國

難以拜官者義將慙痛入地宜亟更前轍以圖光復中官有請御

用器物者公恐開侈靡之漸疏言昔召公戒成王曰所寳惟賢則

邇人安又鼂錯曰明君貴五榖而賤金玉明乎人君代天理物以

用賢勸農為上而區區器物金玉不與焉國初建宫殿時或言瑞

州岀文石可𤥨以甃地髙皇帝曰作法於儉猶恐其奢若華美是

好豈不過侈至㦲言乎陛下今自中州播邉櫛風沭雨備極艱難

漢帝之不㤀麥飯豆粥唐宗之不忘質衣僦舍此其時也不則侈

用必至於多藏多藏必至於厚歛厚歛必至於煩刑雖全盛猶虞

不支况此江左一隅乎又憤朝政以偏安自足疏言昔宋高宗之

南渡也僅有天下半耳而說者謂其病於意足若陛下於今日其

何足之有以河洛為豐沛則恭皇之舊封也為恭皇所巳有而不

有則不足以金陵為長安則髙帝之始基也為髙帝所全有而不

有則不足臣竊有味乎伍胥之揣勾踐也曰為人能耐辛苦葢謂

無𮎰於禽無荒於酒無荒於色無荒於瓊宫瑶室之觀與南金和

寳之翫也今何時乎宫闕已燼矣陵寢半蕪矣登城北望慨然可

涕故臣深望陛下無忘痛耻以此志為中外倡也倘陛下弛於上

則諸臣必逸於下先帝之深讎將安得而復㦲抑臣更有慮者宋

之南渡猶走李成擒楊么以靖内制外今則獻猺交熾兩川危於

累卵且汀潮南贑皆以警聞北有既毁之室南無可怡之堂臣竊

為陛下危之䟽上皆報聞而已有司始謚愍帝為思宗公疏言廟

號同於漢後主禪謚請昜之又請補謚太子二王禮部奏從公請

先是嘗請謚開國靖難及累朝死諌諸臣部閣不行至是復申言

之章下所司或譏公迂緩公歎曰士大夫廉耻心喪衣冠道盡不

急於此時顯微闡幽激發忠義之氣吾更何望耶公事兩朝凡三

居諌職其御門及御平臺面陳者不論章奏後先數十上觸一時

之諱詆新下之令上則劘切人主下與貴臣權倖為敵反覆再四

不顧死生利害㫄觀者咸為心悸股栗而公處之晏如也以是訖

不得大位遷大理寺左寺丞加一級遣祀南鎭行甫及杭而南京

已失守矣公諳練國家掌故尤長於料事崇禎中嘗力爭總理熊

文燦撫張獻忠非是忤閣臣意其後獻忠竟叛京師之陷也南京

諸大臣欲舍福藩立潞藩或以私問公公曰若然𥚽未艾也神宗

德澤猶在人心今舍其孫而外求君將焉置此且宜立者不立又

誰不可立者左良玊擁楚鄭芝龍擁益以令諸侯其誰禁之是動

天下兵也其後潞藩竟不果立而門户報復之事遂起葢公之過

人大都𩔖此難以一二記也公由杭間道趨隱松江之六保已渡

江居髙郵之三垜久而始歸宫保公故園杜門不與人事蔡都御

史士英開府淮揚將以遺逸薦力辭而止徐學士元文復以纂修

明史薦亦謝病不行閑居惟著書自娛凡三十有五年而殁爲人

純厚不設町畦其忠義葢出天性當愍帝之及於難也適在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聞之號慟㡬絶自是每遇諱辰必設位以哭曰畢臣此生如是矣

晚歲䂊作遺令甚具且曰吾家自文定公以來世受先朝大恩吾

一外吏荷先帝簡擢涓埃未報國亡後守其硜硜有死無二葢以

此也先帝罹禍僅得柳木作梓宫且不𫉬御衮冕而吾用紗㡌錦

衣以殮取沙木為櫬於心安乎今與汝曹約止貿一杉木棺副以

幅巾深衣他物悉當稱是先是公㑹試卷已為本房所乙倪文正

公元璐見而竒之始得録遂事文正公為師數相從游論議益合

及以吏科北上與文正公偕是時 大清兵方破山東諸州縣兵

火塞道文正公冐之而前有沮公者公叱曰吾忍倍師而獨生乎

竟同日造朝京師既陷即慨然曰悲夫吾師必死吾君矣已而信

至果然公號慟一如哭愍帝也其篤於君友如此於書無所不窺

尤濳心諸史之學嘗為史論若干卷絶不蹈襲前人成說而是非

好惡一𮜿於正其論秦檜最善畧曰丘文深之謂檜再有造於宋

也其說傎矣夫不䆒其制和何術則梓宫之返鑾輿之復檜且居

功不疑抑知和議之成葢成於岳成於劉成於吳楊諸將而檜無

功焉檜特借戰之勝局以定和之成局者也嘗考紹興間劉錡楊

沂中等有順昌拓臯之捷岳飛牛臯等有郾城朱仙鎭之捷吳璘

楊政等有劉家灣之捷雖狡獪如兀术梟悍如撒离喝亦悚然於

用兵之非䇿檜所為巧乗其機而迎之也何功之有雖然檜不獨

無造於宋也且弊延於金而釁極於元夫金以和乞䝉古以戰應

而金不競既而元踵其轍於是么麽之方谷珍倔彊之張士誠皆

以招安為言招安者和之別名也一和而困於盗再和而亡於盗

矣其弊金而釁元若彼顧獨再有造於宋乎公殆借檜事以發其

憤悶至今讀之有餘味焉又刪宋齊梁陳及魏北齊周隋八書合

南北二史而夾注其下為一書又合陸馬二南唐書為一書其他

編次若南渡録三垣筆記諸忠紀畧等書又若干卷又集平生襍

文二十卷安道先生陳公瑚公執友也嘗評之曰公行文飛動有

今人歌者令人涕者令人喜解頤怒衝髮者唐宋稗史野乗莫逮

也知者稱其篤論云元配陳安人前公若干年殁側室吳氏薛氏

子三人吳之出居長曰稹某官薛之出居次曰蘭某官曰柟某科

進士今官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編修孫男女若干人公自少

丰姿朗秀見者歎為神仙中人居平御家嚴整閨門之内儼若官

府教𩛙諸子姓咸有程度 大清興四十年先代賢公卿凋落殆

盡獨公巋然老壽海内以鉅人名德相推重所著書才脫稾即傳

相繕冩以去雖遭逢非偶而其殁也斯不朽矣某年月日將葬公

某郷某原中允先生屬琬狀公行琬不及登公之堂而辱從中允

先生後載筆史舘故不敢固辭謹采安道先生所作公生傳及公

自叙年譜為狀如右謹狀

  康熙辛未八月七日謹録

尭峯文鈔卷二十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