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都市計劃/初稿/第二章
歷史
编辑上海歷代之沿革
编辑上海一地,東濱大海,古代寂寂無聞,大概為卑鄙漁鹽之區,未見重要。考縣誌,謂向屬吳郡,隸揚州。至梁天監間(公歷五〇二至五一九年),置信義郡,上海乃信義之南郡雲。大同初(約公歷五三五年)析信義地,量昆山縣,上海乃屬昆山,隸蘇州。隋一度劃入常熟境內。唐天寶十年(公歷七五一年)析昆山、海鹽、嘉興三縣地,置華亭縣,上海遂為華亭之東北海。其後叠經更易,至宋時屬秀州,隸兩浙路。熙寧七年,設市舶提舉司及権貨場,是謂上海鎮,又謂受福亭,在市舶司西北,乃上海名稱之肇始,元至元二十九年(公歷一二九六年),析華亭縣之長人(今南匯等地),高昌(今川沙),北亭、新江、海隅(均今青浦等地)等五鄉,立上海縣,屬松江府。轄境東至海,南至華亭(今至松江奉賢等地), 西至昆山,北至嘉定,南北四十八裏,東西一百裏,似為今市境之一部分及青浦、川沙、南匯三縣土地之總和,其面積約三倍於今日,可謂廣矣。
此後至明萬歷元年(公歷一五七三年)析上海縣西境之新江、北亭、海隅三鄉,立青浦縣,是為析分之始,清雍正四年(公歷一七二六年)析縣之東南濱海長人鄉之一部,為南匯縣,至嘉慶十五年(公歷一八一〇年)又析東境高昌鄉濱海十五圖,為川沙縣。於是,上海縣境日蹙,無復當年形勢矣。道光二十二年(公歷一八四二年)根據定江寧條約辟上海為五商埠之一。自此海禁大開,商業日繁,英租界、美租界、法租界相繼成立,惟上海縣屬仍舊。至民國三十五年,淞滬商埠督辦公署成立,所轄區域,除上海縣之外,益以寶山縣屬之吳淞、江灣、殷行、彭浦、真如、高橋等區。至民國十六年,國民政府乃立上海為特別市,更益以大場、楊行、七寶之一部及華莊、周浦、陳行等區,直屬中央。民國十九年年,國民政府公布組織法,改上海為市,直屬行政院,轄境則仍舊貫焉。
民國二十六年八月,日寇啟鮮,滬戰以興。上海市在我全體軍民壯烈抵抗之後,終於淪陷,惟租界以外力所在,仍獲茍存。至三十年十二月,珍珠港事件發生,太平洋風濤湧起,於是上海市之全部,盡入敵手。至三十四年八月,日寇戰敗乞降,黑暗孤島,乃得光明重見。同年九月,市府既經正式接收成立,前此分崩離析之局面,乃得復定於一。租界名辭,遂成過去。溯自鴉片戰爭以來,人事滄桑,已歷百有余歲矣。
上海市發展之簡史
编辑道光二十二年(公歷一八四二年),江寧條約簽訂,上海列為開放五商埠之一。翌年9月,清廷正式核準和約,劃英租界於洋涇浜北岸,東自外灘,西至今河南路,北至今北京路,占地八三〇畝。道光二十八年十一月(公歷一八四四年),劃美租界於吳淞江北岸,即今之北區。同時,英租界擴充至今西藏路,增地二八二〇畝。翊年(公歷一八四九年)劃法租界於洋涇浜南岸之城北區,為城廂九區之一,西沿八仙橋,北至愛多亞路,東臨外灘,南迄城廂,為地九八六畝。咸豐十一年(公歷一八六一年),又擴充至方浜路城北及東浦一帶,拓地一三八畝。同治二年(公歷一八六三),改英美租界為各國公共租界。光緒十九年(公歷一八九三年),繼續擴張至楊樹浦。光緒二十六年(公歷一九〇〇年),又拓展至最大範圍,計七八五六畝,此外,足包括新閘區中二大部分,西迄靜安寺延平路一帯,共一九二三三畝。至是,公共租界乃拓展至最大範圍,而越界築路之區,尚未估算入內也。同年,法租界亦以競爭所在,力事擴充,乃至新閘區之南境,即今呂班路一帶,為地九〇九畝。民國三年,法租界又加擴充,西達海格路,南迄肇嘉路,占地逾一三〇〇一畝,法租界之地形,至是而定。
民國四年後,公共租界工部局又自定範圍,越界築路,北至虹口公園,西迄蘇州河沿鐵路至滬西一帶,東達復興島,路長共八〇二公里。
在行政方面,英、美、法等國,既以上海為遠東商業發展之要點,乃大事經營,不遺余力;並利用不平等條約之掩護,樹立管理機構,以確定其統治與經濟之勢力,咸豐四年(公歷一八五四年) 英美法聯合組織之公務局成立,開始推動建設工作。同治元年(公元一八六二年),法人退出工務局,自行組織管理機構,翌年,英美法租界合並,範圍益廣,聲勢益大,工務局改稱工部局,統籌稅務、警務等庶政,由此取得最基本之行政權力,租界之特殊地位,於是形成,孔子曰,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以清廷之昏瞆 ,又安知影響所及,乃至百歲以後哉。
詳考自公歷一八四三年以來,上海之物質建設,逐年推進,實有可觀。茲將較為重要各項,分別開錄如左(下):
- 交通方面:
- 招商局 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成立(商營後官商合辦)。
- 淞滬鐵路 一八七六年年首次局部通車。後以肇禍傷人,群情憤慨,由政府收買。至光緒二十三年(公歷一八究其年),再行設軌通車。
- 滬寧鐵路 光緒二十九年(一九〇三年)通車(外款自辦)。
- 滬嘉鐵路 宜統元年,(一九〇九年)通車(蘇省鐵路公司)民國三年,收歸國有,改名滬杭甬鐵路。
- 滬寧滬杭兩路 民國五年接軌。是年北站落成。
- 公共租界電車:宣統元年(一九〇八年)開行。
- 法租界電車:同年開行。
- 航空始於民國十年,(一九二一年)通北平經天津。
- 港口 河道局,一九〇五年成立,展開改良港口業務,於一九一二年年改組為浚浦局。
- 郵電方面:
- 文報局 光緒四年(一八七八年)成立
- 郵政局 光緒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年)脫離海關獨立,三十一年分別與法、英、德訂立郵約。
- 電報
- 大北公司 丹麥人設於一八七一年,通日本及西伯利亞,一八八二年改為國營。
- 津滬線 光緒六年,(一八八〇年)由大北公司代辦,光緒八年,改為官督商辦,南北各線接通。
- 外線 光緒七年,(一八八一年)通報。
- 萬國電報局 民國十年加入。
- 無線電報 民國四年年創設。
- 電話 一八八一年開始裝設(大北公司) 。
- 水電方面:
- 自來水
- 公共租界光緒九年(一八八三年)裝設
- 法租界,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裝設。
- 內地自來水廠,光緒二十八年(一九〇二年)裝設。
- 煤氣
- 公共租界,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裝設。(英商)
- 法租界,同治五年(一八六六)裝設。
- 電力
- 法租界法商電力公司 光緒八年(一八八二年)成立。
- 英商電力公司 同年成立。
- 華商電氣公司 光緒三十三年(一九〇七年)成立。
- 閘北水電公司 宣統二年(一九一〇年)成立。
- 浦東電氣公司 民國八年成立。
- 自來水
民國紀元以後,因內亂頻仍:富有階級多避地上海,以求保障。租界之發展,乃愈見繁榮,競爭世界十大都市之一矣。
上海市政府劃引翔、江北吳淞以南及東面沿江一帶為市中心區,本迎頭趕上之精神,作偉大規模之建設,歷年成績斐然可觀,市政府、運動場、體育館、博物館及市立醫院等,相繼完成,又建設虬江碼頭,以為發展港口業務之根據,凡此種種,皆為國人計劃建設之開端,惜以戰爭關系,未達原定目標,惟其奮鬥進取之精神,實屬難能可貴也。 總觀上海市全部發展歷史,以天時地利人材三項條件之優越,益以國內財富之集中,故其進展神速,規模廣大。徒以過往行政系統上畸形狀態,造成鼎足局面,針鋒相對,合作為難,一切建設:缺乏整個計劃,以收全部發展之效,時至今日,此項障礙,藉八年抗戰及千萬人流血犧牲之代價,盡予消除:百年來在外力分割下之上海,終復完整。以本市在國際上之地位而論,自應把握時機,周詳計劃,以謀本市之全面發展,實為當前之急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