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056
卷五十五 ◄ |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五十六 |
► 卷五十七 |
洪武三年九月丙戌朔,皇從兄嫂蒙城王夫人田氏薨。
上以夫人早寡有節行,甚重之。及薨,命中書省致祭,仍命中宮皇太子及親王各祀以少牢,贈‘蒙城王妃’,護喪還葬臨濠,誥曰:“朕惟帝王厚親親之道,必推恩及於宗族,況婦以夫貴,存沒同榮,此古今之常制也。從兄嫂蒙城王夫人田氏,秉性溫貞,克盡婦道,孀居守誌二十餘年。方期享茲遐齡,而乃因疾長逝,朕甚悼焉!特稽古禮,爰授徽稱,可授‘蒙城王妃’。”
○戊子,京師城隍廟成。
初,城隍舊祠卑隘,詔度地營築。既而,中書省臣及尚書陶凱請以東嶽行祠改為廟,上可之。
修飾既備,建左右二司,凱復請如前代建六曹,曰“吏、戶、禮、兵、刑、工”,二司,左曰“左司之神”,右曰“右司之神”。
上命罷六曹,不必設左右司,止稱曰“左司神”、“右司神”,仍命製神主,主用丹漆,字塗以金,旁飾以龍文。
及是始成,命凱等迎主入廟,用王者儀仗,上親為文以告之曰:“朕起布衣,自渡江左十有七年,今已削平群雄,統一天下。治民事神,惟稽古典,弗敢慢褻,惟京都城隍乃天下都會之神,而閭巷軍民私竊禱祈,不由典禮,瀆玩滋甚,朕深惡之。故嘗更去舊號,俾稱其實,去邪導正,使諸神聽命於天,而眾鬼神聽命於神,庶天神權綱之不紊也。然祠廟卑隘,未稱朕禮神之意,遂命修飾岱宗行祠,迎神居之,特命禮部尚書陶凱率群僚奉安神位,神其鑒焉。”
○己丑,故元宗王紮木赤、指揮把都、百戶賽因不花等一十一人自官山來降,詔中書厚加燕勞。立官山等處軍民千戶所,以把都為正千戶,賽因不花等三人為百戶,賜以文綺、銀椀、衣物有差,就大同給賜田宅。
○庚寅,以戶部郎中程昱為本部尚書。
○辛卯,戶部奏:“賞軍用布,其數甚多,請令浙西四府秋糧內收布三十萬匹。”
上曰:“松江乃產布之地,止令一府輸納以便其民,餘徵米如故。”
○中書省奏:“都督同知汪興祖既兼晉王武傅,其俸亦宜兼給。”
上曰:“王之國則給之,今王未之國,且勿給。”時上聞稱“興祖”名,遂嘅念故武傅孫興祖之沒於兵也,命仍以月俸給賜其家。
○中書省臣奏:“太原朔州諸處屯田,宜徵其歲租以備邊用。”弗許。
先是,嘗命內外將校量留軍士城守,餘悉屯田。其城守兵,月給米一石,屯田者減半,在邊地者,月減三斗,官給農器、牛種。
至是,省臣言:“太原朔州等衛所屯田士卒,官給牛種者,請十稅其五,自具牛種者,稅其四。”
上曰:“邊軍勞苦,能自給足矣,猶欲取其稅乎?勿徵。”
○以鷹揚衛知事蔣禮為戶部侍郎。
○壬辰,冊封皇嫂南昌王夫人王氏為“南昌王妃”,盱眙王夫人唐氏為“盱眙王妃”。
上諭禮部臣曰:“近者頒賜之禮頗為失序,今後當以所賜物先置奉天門內,乃引其人入見聽宣諭,然後給之,就令謝恩而去,則於禮節方稱。若以賜物捧之於前,而使受賜之人繼其後,則與貢獻之儀何異?”於是,禮部如制行之。
○命免陜西民鹽米。
先是,陜西民田畝輸糧一斗,復徵其鹽米六升。至是,上聞之,諭省部臣曰:“陜西民田既輸稅,復徵其鹽米,是重斂以困民也。自今止收正糧,除其鹽米。”
○癸巳,詔中書禮官“凡遇降香祭祀在京山川等神,朕御殿以俟回奏,百官不必侍立。”
○丙申,初昏,熒惑入太微垣。
○中書省臣言:“陜西、河南軍儲,請募商人輸糧,而與之鹽,凡河南府一石五斗、開封府及陳橋倉二石五斗、西安府一石三斗者,並給淮、浙鹽一引。河東解鹽儲積甚多,亦宜募商中納,凡輸米,西安、鳳翔二府二石,河南、平陽、懷慶三府二石五斗,蒲、解、陜三州三石者,並給解鹽一引。河南府州縣今歲既蠲其租,而歲用糧餉艱於轉輸,其民間食鹽商販者少,宜令民人於河南開封、陜州潼關輸米,以佐軍食,官給鹽償之,每戶大口月一斤,小口減其半。其鹽視地遠近輸米有差。”詔悉從之。
○青州民孫古樸等聚眾作亂,自號“黃巾”賊,襲莒州,執同知牟魯殺之。
魯,湖州烏程人,賊脅其降,魯叱曰:“國家混一,天下民皆安業,汝輩何為自取夷戮?即悔過自新,猶可轉禍為福,不然官軍至,汝等寧有遺種乎?我為守土臣,有死而已,所可惜者,良民也!”賊未敢加害,擁至城南鄒家莊,魯大罵,賊遂殺之,時年四十有六。未幾,青州衛遣兵擒殺孫古樸等,以魯事聞,上嘉之,命厚恤其家。
○戊戌,日中,有黑子。
○己亥,以戶部郎中秦文繹為禮部侍郎。
○庚子,置王府承奉司:設承奉一人,承奉副二人;典寶、典服、典膳三所,所設正一人,副一人;門官,設門正一人,副一人。
○以戶部員外郎孫煜祖為中書省左司郎中,起居註楊訓文為禮部尚書,嶽州府知府蔣思德為戶部尚書,湖廣荊州分省贊理劉大昕為刑部尚書,召山東行省參政安然、浙江行省參政安慶為工部尚書,廣西行省參政商暠為吏部尚書,尋復以思德知嶽州府。
○賜在京武臣、命婦冠服。
○壬寅,以廣東行省參政周禎為御史中丞,擢西安府知府李謙為廣東行省參政,尋以為中書省參政。
○爪哇國王昔里八達剌八剌蒲遣其臣郎加占必忽先等來貢方物。
○癸卯,天壽聖節,祭太廟。
上謂中書省臣曰:“日月既皆設壇專祭,而星辰乃附祭於月壇,非禮也,宜別設壇專祭周天星辰。”
於是,禮部議“於城南諸神享祭壇正南向增造屋九間,朝日、夕月、祭周天星辰俱於是行禮,其朝日、夕月,仍以春秋分祭,星辰則於天壽節前三日致祭。”從之。
○放太子賓客梁貞還田里。
貞,字叔亨,紹興新昌人。元至正中,為國子監生,端愨寡言,時之碩儒多愛之,由國子伴讀授太平路儒學教授。上之克太平,貞與諸儒迎見,所言輒援《詩》、《書》有根據,上悅之,命為江南行省都事,遷湖廣按察僉事、兩浙都轉運鹽使,拜國子祭酒、太子賓客,日侍太子讀書大本堂。至是坐事,放歸田里,後卒於家。
○潮州府程鄉縣地震,有聲從西北來。
○甲辰,以福建行省參政韓原為江西按察使,河南行省參政孫克義為浙江按察使,湖廣行省參政張本為福建按察使。
○定內倉、庫官品級。
倉:設監令,從五品;丞,從六品。
庫:設提點,從五品;大使,從六品;副使,從七品。
○並韶州府連山縣入陽山縣。
○乙巳,命改內使監、御用監秩,皆從三品。其官:令,從三品;丞,正四品;皇門官,秩從四品;門正,從四品;副正,五品;春宮門官,正、副同。
○詔翰林侍讀學士魏觀“自今太廟祝文,止稱‘孝子皇帝’,不稱‘臣’。凡遣太子行禮,止稱‘命長子某’,勿稱‘皇太子’。”著為《令》。
○丙午,靖江王相兼廣西等處行中書省參政蔡仙卒。
仙,不詳其鄉里。元季兵亂,從芝麻李為軍,芝麻李敗,乃來歸,上以為先鋒。
從渡江,下采石、克太平、取溧水、破蠻子海牙水寨及陳埜先皆有功。
丙申(疑似影印錯誤,時日該是10月11日,農歷九月廿二),定金陵,升千戶。
從徐達取奔牛呂城,克廣德、宣城諸處,遷萬戶。
進攻毗城、拔橫林三山營寨、攻青山小北門,獲敵卒甚眾,遂以為都先鋒。
從討馬馱沙,克池州、攻樅陽及討宜興,從征衢、婺二州,授帳前翼元帥。
陳友諒寇龍江,仙從諸將擊敗之,遂進復太平。後又從取安慶水寨,破九江,敗陳友諒八陣指揮於瑞昌,遂進克南昌。大兵討淮安,仙率兵為應援,又從援安豐,移鎮合肥。陳友諒攻江西,召仙還,遂大破其兵於鄱陽湖,焚其戰艦。已而,駐兵湖口,復追友諒於涇江,大敗其眾。友諒死,從征武昌有功,進驃騎衛指揮同知。
後從下廬州。
歲甲辰,命率龍驤衛諸軍從常遇春討新淦鄧克明餘黨於沙坑諸寨,平之。
進攻贛州,取南安、南雄諸郡,還兵追饒鼎臣於茶陵,擒獲甚眾,遷龍驤衛指揮同知。
攻占江、海安二壩,克高郵、破馬邏港,而淮安守將梅思祖降,命仙守淮安。復以兵從克壽州,以功授武德衛指揮使移守黃州,遂為黃州衛指揮使。
從攻湘潭、辰、全、道、永諸州,皆克之,轉荊州衛指揮使。
遂進克廣西,累遷至廣西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兼靖江王相。
復討捕諸叛蠻,殄平之。
仙為將十五年,未嘗獨任,多從諸將征討,每戰輒勇奮獨出,橫刀突陣,左右揮擊,敵皆披靡卻走,不敢近。既還,而金瘡滿體,人視之不可堪,而仙略不以為意。
平居,性寬厚怡然,若不見其有為者,尤善處交友,上以是甚加愛重。
及卒,尤惜之,詔贈“資政大夫、廣西等處行中書省右丞、上護軍”,追封“安遠侯”,謚曰“武襄”,親為文敘其功伐,遣人往祭之。
仍賜封謚誥曰:“朕以武功定天下,其將臣宣力四方多立戰功者,生必崇其爵以榮之,歿必加其贈以慰之,此國家之常制也!廣西行中書省參政蔡仙,智足以率眾,勇足以前驅。渡江以來,十有餘年,或從朕親征,或從將攻討。始下采石、姑孰,遂定溧水、金陵;廣德、宣城之平,毗城、池陽之取;金華、三衢之攻,常熟、宜興之戰;龍江之捷,安慶之克,以至破九江、摧八陣、克南昌、援安豐、大戰彭蠡、武昌;取合肥、分攻贛州,進取南安、南雄以屯吉安;還克高郵,收淮南、復壽春、湘潭、辰、全、道、永諸州;復征廣西,留守其城,悉定諸蠻。大小之戰,不可悉舉,被堅執銳,野宿風餐,親冒矢石,身無完膚,勤勞多矣!升轉八官,正期榮貴,今天下混一,方將定功行賞,俾享太平之福,豈期遽以疾終?訃音來報,孰不傷心?宜贈以官,慰爾泉下。”
仍遣使護喪還京師卜地以葬,命有司給喪具明器,自車馬儀仗及服食器用,皆象侯爵生時所需,無一不具。仍命官致祭,又詔皇太子致祭,禮極豐備雲。
○戊申,故元降將江文清、楊思祖等至京,詔以文清為千戶、思祖為衛鎮撫,賜賫甚厚。其將校八百五十人,皆賜綺、帛各一,仍遣思祖等還招其部曲。
上諭之曰:“歷代興廢,天運之常,為人臣當其時衝,冒危難欲全身家者,蓋鮮矣!元運之衰,天下皆亂,爾朔方將校歿身於兵戈者,不知其幾。爾獨出搶攘之中,卒獲保全,今又自遠來歸,可謂能識廢興之機。今授爾世襲鎮撫,遣還招部曲,諭使來歸,若能竭誠効力,朕當益隆恩待。其蒙古有願來附者,即令詣邊,將送至京,朕皆有以處之。”
思祖對曰:“臣茍全性命於亡國之餘,進退無所,委身來歸,家被恩寵,實出望外,臣敢不竭力以圖補報?惟陛下哀憐之!”
○賜崇禮侯買的里八剌馬、羊、豕各一,俾祭其祖。
○庚戌,戶部奏:“蘇、松、嘉、湖四府,官民田租不及六斗者,請輸京倉;六斗以上者,輸鎮江、瓜洲倉。”上令“租之重者,於本處倉收貯,餘皆令輸入京”。
○癸丑,高麗遣其臣偰長壽奉箋獻方物賀皇太子千秋節。
○甲寅,河州衛指揮韋正言:“西邊軍糧,民間轉輸甚勞,而綿布及茶可以易粟。今綿布以挽運將至,乞並運茶給各衛軍士,令其自相貿易,庶省西民之勞。”詔從其言。
正初至河州時,城邑空虛,人骨山積,將士見之,咸欲棄去,正語之曰:“正受命同若等出鎮邊陲,以拒戎狄,當不避難、艱、險,致死命以報國恩。今既至此,無故棄去,一旦戎狄寇邊,其誰禦之?民被其害,則吾與若等死亡無地,雖妻孥不得相保,與其死於國法,無寧死於王事乎?”於是,眾感激曰“願如公命!”正日夜撫循其民,俾各安其居,河州遂為樂土。
○乙卯,熒惑在太微垣。
○是月,詔諭遼陽等處官民。
初,元主之北走也,遼陽行省平章高家奴聞之集兵老鴉山,而平章劉益亦集兵屯蓋州之得利嬴城,二兵相為聲援以保金、復等州,顧望欲為邊患。
至是,上遣斷事官黃儔賫詔諭之曰:“朕初承天統即皇帝位,其年八月元君遁去。山之東西、河之南北以及關陜內外,文武軍民不戰來歸,中原境土一時皆定,此實天意非人力也!今年五月十五日,左副將軍李文忠、左丞趙庸率兵北至應昌,克其城,獲元君之孫買的里八剌及后妃、寶冊、省院諸官,知元君於四月二十八日以疾殂,太子愛猷識里達臘以數騎北奔,天運之去,昭然可知。師還,過興州,江文清等率軍民三萬六千餘人降,至紅羅山,又降楊思祖之眾一萬六千餘人。獨遼霫一隅故臣遺老,不能見機審勢、高謀遠圖,而乃團結孤兵,盤桓鄉里,因循歲月。上不能輔君於危亡之時,下不能衛民於顛沛之日,進退狼狽而猶徘徊顧望,如此欲何為耶?近高麗、安南、占城、爪哇、西洋鎖里、海外諸國皆稱臣入貢,是蓋知天命之有歸,順人事之當然者也,豈汝之智反不及耶?抑我師之未加,姑以為可自安耶?茲特遣人往諭,能審知天道率眾來歸,官加擢用、民復舊業,朕不食言,爾其圖之。”
○西洋國王別里提遣其臣亦迭納里沙等來朝,進金葉表文,貢黑虎一、兜羅綿被四幅、漫折的花被八幅、皮剔布四匹、槁尼布三匹、沙馬打里布二匹。
先是,嘗遣劉叔勉等頒《即位詔》於西洋等國。至是,遣其臣偕叔勉入貢,上以其涉海道遠,賜織金文綺紗羅甚厚,仍賜以《大統曆》,使者賞綺帛有差。
○沂州荅山賊戴勝作亂,命都督僉事吳禎統兵討平之。
○定“朝會、宴享樂舞”之數。
凡聖節、正旦、冬至大朝賀,用樂工六十四人:
引樂二人,簫、笙、箜篌、秦、方響、頭管、龍笛各四人,琵琶六人,杖鼓二十四人,大鼓二人,皆戴曲腳襆頭,衣紅羅生色畫花大袖衫、塗金束帶、紅絹擁項、紅結子皂靴。
每朝賀之日,和聲郎先陳樂於丹墀百官拜位之南,北向。
上將出,仗動,和聲郎舉麾(麾長七尺五寸,朱紅漆柄,金龍吞口,上懸緋羅麾,長五尺,藍青羅額,上畫升龍)唱“奏《飛龍引》之曲”,上升座,樂止,偃麾。
贊禮唱“鞠躬”,奏《風雲會》之曲,百官拜畢,樂止。
丞相上殿致詞,則奏《慶皇都》之樂,致詞畢,復位,樂止。
贊禮唱“鞠躬”,則奏《喜升平》之樂,拜畢,樂止。
上興,奏《賀聖明》之樂,上還宮,樂止。
百官退,和聲郎引樂工以次出。
凡宴會,用“九奏”樂:
歌四人、簫六人、笙二人,皆戴中華一統巾,衣紅羅生色大袖衫(畫黃鶯、鸚鵡花樣)、紅生絹襯衫錦領、紅絹裙、白絹大口袴、青絲絳、白絹襪、茶褐鞋。
“三舞”:
武舞曰《平定天下》之舞,象以武功定禍亂也。
用舞士三十二人,皆左執干(干長三尺五寸,上闊一尺,下廣六寸,朱質,上畫雉羽,中畫升龍雲氣。)、右秉戚(戚長二尺五寸,朱紅漆柄,金裝戚斧。),分為四行,每行八人,舞作發揚、蹈厲、坐作、擊剌之狀。
皆冠黃金束發冠(紫絲纓),青羅生色畫舞鶴花窄袖衫、白生絹襯衫(錦領)、紅羅銷金大袖窄袍、紅羅銷金裙[皂生色畫衣沿襈]、白羅銷金汗袴(藍青羅銷金沿)、紅絹擁項(紅結子)、紅絹束腰塗金束帶(青絲大絳)、錦臂鞲、綠雲頭皂靴。
舞師二人,執旌以引之[旌長七尺五寸,朱紅漆柄,金龍吞口,懸五彩羽九層,每層用塗金寶蓋(紅絲絳穿末,垂絲結子)]。
皆冠黃金束發冠(紫絲纓),青羅大袖衫、白絹襯衫(錦領)、塗金束帶、綠雲頭皂靴。
文舞曰《車書會同》之舞,象以文德致太平也。
舞士三十二人,左執龠[龠長一尺五寸,朱紅漆,筀竹為之,上開三竅],右秉翟[翟長三尺五寸,朱紅漆柄,金龍吞口,上綴雉羽五層,每層用塗金寶蓋(紅絲絳穿末,用紅絲結子)]。分為四行,每行八人,舞作進退、舒徐、揖讓、升降之狀。
皆冠黑光描金方山冠(青絲纓),衣素紅羅大袖衫、紅生絹襯衫(錦領)、紅羅擁項(紅結子)、塗金束帶、白絹大口袴、白絹襪、茶褐鞋。
舞師二人,執翿以引之[翿長七尺五寸,朱紅漆柄,金龍吞口,懸白鷺羽九層,每層用塗金寶蓋(紅絲絳穿末,垂紅絲結子)]。
冠服與舞士同,惟大袖衫用青羅不用紅羅,擁項紅結子。
四夷舞曰《撫安四夷》之舞,象以威德服遠人也。
舞士十六人,東夷四人,推髻於後,系紅銷金頭繩、紅羅銷金抹額(中綴塗金博山,兩旁綴塗金巾環、明金耳環),青羅生色畫衣大袖衫(紅生色領、袖)、紅羅銷金裙(青銷金裙沿)、紅生絹襯衫(錦領)、塗金束帶、烏皮靴。
西戎四人,間道錦纏頭(明金耳環),紅纻絲細摺襖子、大紅羅生色雲肩(綠生色沿)、藍青羅銷金汗袴(紅銷金沿)、系腰合鉢、十字泥金數珠、五色銷金羅香囊、紅絹擁項(紅結子)、赤皮靴。
南蠻四人,綰朝天髻,系紅羅生色銀錠紅銷金抹額(明金耳環),紅織金短襖子、綠織金細摺短裙、絨錦袴子、間道纻絲手巾、泥金項牌(金珠、瓔珞,綴小金鈴)、錦行纏泥金獅蠻帶、綠銷金擁項(紅結子)、赤皮靴。
北狄四人,戴單於冠(貂鼠皮檐,雙垂髻,紅銷金頭繩)、紅羅銷金抹額,諸色細摺襖子、藍青生色雲肩(紅結子)、紅銷金汗袴、系腰合鉢、皂皮靴。
四夷各為一行,舞作拜跪、朝謁、喜躍、俯伏之狀。
舞師二人,執幢以引之(幢長七尺五寸,朱紅漆柄,金龍吞口,懸五彩羅幢五層,每層綴五色銷金吹帶,末垂紅絲結子),皆戴白卷檐氈帽[塗金帽頂一撒紅纓,紫羅帽襻],紅綠金繡襖子、白銷金汗袴(藍青銷金沿)、塗金束帶、綠擁項(紅結子)、赤皮靴。
凡“三舞”,皆有樂。
文、武二舞,用樂工一十人:
笙、秦、橫管、杖鼓各二人,大鼓一人,柭一人,冠服與大樂工同。
四夷舞,用樂工十六人:
腰鼓、琵琶、胡琴、箜篌、頭管、羌笛、秦各二人,水盞、板各一人,戴蓮花帽,衣諸色細摺襖子、白銷金汗袴(紅銷金沿)、紅綠絹束腰、紅羅擁項(紅結子)、花靴。
每宴會,和聲郎四人:二人執麾總掌樂舞,立樂工前之兩旁;二人押樂,立樂工後之兩旁。皆戴皂羅闊帶巾,衣青羅大袖衫、紅生絹襯衫(錦領)、塗金束帶、皂靴。
樂工、舞士人等,各服其服,執器立於丹墀之西。伺殿上陳設既畢,和聲郎二人執麾由西階升,立於御酒案之左右。二人引歌工、樂工由西階升,立於丹陛上之兩旁,東西相向。舞師二人執旌引武舞士立於西階下之南,舞師二人執翿引文舞士立於東階下之南,舞師二人執幢引四夷舞士立於武舞之西南,俱北向。引大樂二人執戲竹引大樂工陳列於丹陛之西,文、武二舞樂工列於丹陛之東,四夷舞樂工列於四夷舞之北,俱北向。
上將出,仗動、大鼓作,升座,樂止。
上進第一爵,和聲郎舉麾唱“奏《起臨濠》之曲”,引樂二人引歌工、樂工詣酒案前北面重行立定。奏畢,偃麾,押樂引眾工退。
第二,奏《開太平》之曲。
第三,奏《安建業》之曲。
第四,奏《削群雄》之曲。
第五,奏《平幽都》之曲。
第六,奏《撫四夷》之曲。
第七,奏《定封賞》之曲。
第八,奏《大一統》之曲。
第九,奏《守承平》之曲。
其進退皆如前儀。
上進第一次膳,和聲郎舉麾,唱“奏《飛龍引》之樂”。食畢,樂止,偃麾。
第二,奏《風雲會》之樂。
第三,奏《慶皇都》之樂。
第四,奏《平定天下》之舞。
第五,奏《賀聖明》之樂。
第六,奏《撫安四夷》之舞。
第七,奏《九重歡》之樂。
第八,奏《車書會同》之舞。
第九,奏《萬年春》之樂。
其作止亦與前同。
“九奏”、“三舞”既畢,上興,大樂振作,入宮樂止,和聲郎執麾引眾工以次出。
其“九奏”樂曲,皆按《月律》,前三奏和緩,中四奏壯烈,後二奏舒長。
《起臨濠》之曲,名《飛龍引》,曰“千載中華生聖主,王氣成龍虎。提劍起淮西,將勇師雄,百戰收強虜。驅馳鞍馬經寒暑,將士同甘苦。次第靜風塵,除暴安民,功業如湯武。”
《開太平》之曲,名《風雲會》,曰“玉壘瞰江城,風雲繞帝營。駕樓船龍虎縱橫,飛炮發機驅六甲,降虜將、勝胡兵,談笑掣長鯨,三軍勇氣增。一戎衣宇宙清寧,從此華夷歸一統,開帝業、慶升平。”
《安建業》之曲,名《慶皇都》,曰“虎踞龍蟠佳麗地,真主開基,千載風雲會。十萬雄兵屯鐵騎,臺臣守將皆奔潰。一洗煩苛施德惠,里巷謳歌,田野騰和氣。王業弘開千萬世,黎民咸仰雍熙治。”
《削群雄》之曲,名《喜升平》,曰“持黃鉞削平荊楚、清吳越,清吳越,暮秦朝晉,幾多豪傑?幽燕齊魯風塵潔,伊涼蜀隴人心悅,人心悅,車書一統,萬方同轍。”
《平幽都》之曲,名《賀聖明》,曰“天運推遷,虜運移王師,北討定燕畿。百年禮樂重興日,四海風雲慶會時。除暴虐、撫瘡痍,漠南爭睹舊威儀。君王聖德容降虜,三恪衣冠拜玉墀。”
《撫四夷》之曲,名《龍池宴》,曰“海波不動風塵靜,中國有真人。文身交址氈裘,金齒重譯來賓,奇琛異產梯山,航海奉表稱臣。白狼玄豹,九苞丹鳳,五色麒麟。”
《定封賞》之曲,名《九重歡》,曰“乾坤清廓,論功定賞,策勛封爵,玉帶、金符、貂蟬、簮珥,形圖麟閣。奉天洪武,功臣佐興運,文經武略,子子孫孫,尊榮富貴,久長安樂。”
《大一統》之曲,名《鳳凰吟》,曰“大明天子駕飛龍,開疆宇定,王封江漢遠朝宗,慶四海車書會同,東夷、西旅、北戎、南越都入地圖中。遐邇暢皇風,億萬載時和歲豐。”
《守承平》之曲,名《萬年春》,曰“風調雨順遍乾坤,齊慶承平時節。玉燭調和,甘露降遠近,桑麻相接,偃武修文,報功崇德,率土皆臣妾。山河磐固,萬方黎庶歡悅。長想創業艱難,君臣曾共掃四方豪傑,露宿宵征鞍馬上,歷盡風霜冰雪朝野。如今清寧無事,任用須賢哲,躬勤節儉,萬年固守王業。”
其“十二月”,按《律樂歌》。
正月太簇,本宮黃鐘商,俗名“大石”,其曲為《萬年春》,曰“奉天承運,秉黃麾誌在安民除慝。曾睹中天騰王氣五色,虹霓千尺、龍繞兠鍪,神迎艘艦,嘉應非人力。鳳凰山下,慶雲長繞碧峰石,天助神武成功,人心效順,所至皆無敵。手握乾符開寶祚,略定山河南北,飲馬江淮、列營河漢,四海風波息。師雄將猛,萬方皆仰威德。”
二月夾鐘,本宮夾鐘宮,俗名“中呂”,其曲為《玉街行》,曰“山林豺虎,中原狐兎,四海英雄無數。大明真主起,臨濠震於赫。戎衣一怒,星羅玉壘,雲屯鐵騎,一掃乾坤煙霧。黎民重睹太平年,慶萬里山河磐固。”
三月姑洗,本宮太簇商,俗名“大石”,其曲為《賀聖明》,曰“雲氣朝生芒碭間,虹光夜起鳳凰山,江淮一日真主出,華夏千年正統還。瞻日角、睹天顏,雲龍風虎競追攀,君臣勤苦成王業,王澤汪洋被百蠻。”
四月仲呂,本宮無射徵,俗名“黃鐘正徵” ,其曲為《喜升平》,曰“風雲密濠梁,千載真龍出。真龍出,鯨鯢豺虎掃除無跡,江河從此波濤息,乾坤同慶承平日。承平日,華夷萬里,地圖歸一。”
五月蕤賓,本宮姑洗商,俗名“中管雙調”,其曲為《樂清朝》,曰“中原鹿走英雄起,回首四郊多壘,英主倡兵淮水,將士皆雄偉。百靈護助,人心喜一呼,萬人風靡,談笑掃除螻蟻,王業從茲始。”
六月林鐘,本宮夾鐘角,俗名“中呂角”,其曲為《慶皇都》,曰“王氣呈祥飛紫鳳,虎嘯龍興,千里旌旗動。四海歡呼師旅眾,天戈一指風雲從。將士爭先民樂用,駕馭英雄,聖德皆天縱。率土華夷皆職貢,詞臣拜獻河清頌。”
七月夷則,本宮南呂閏,俗名“中管商角”,其曲為《永太平》,曰“鳳凰佳氣,好王師起義。乾坤初曉,淮水西邊,五色慶雲繚繞,三尺龍泉似水。更百萬貔貅熊豹軍令悄,魚麗鵝鸛,風雲蛇鳥,赳赳電掣鷹揚,在伐罪安民、去殘除暴。天與人歸,豪傑削平,多少萬里煙塵凈洗!正紅日一輪高照,膺大寶王業萬年相保。”
八月南呂,本宮南呂宮,俗名“中管仙呂”,其曲為《鳳凰吟》,曰“紫微華蓋擁蓬萊,聖天子帝圖開,曆數應江淮。看五色雲生上臺,櫛風沐雨、攻堅擊銳,將士總英材,躍馬定塵埃,創萬古山河壯哉!”
九月無射,本宮無射宮,俗名“黃鐘”,其曲為《飛龍引》,與前九奏內曲同。
十月應鐘,本宮姑洗徵,俗名“中呂正徵”,其曲為《龍池宴》,曰“大明英主承天運,倡義擁天戈,星辰旋繞、風雲圍護,龍虎麾訶。旌旗所指,羌胡納款、江海停波,從今平定萬年疆宇、百二山河。”
十一月黃鐘,本宮夷則角,俗名“仙呂角”,其曲為《金門樂》,曰“慶皇明,聖主開寶祚,起臨濠、正汝潁,塵飛江淮浪卷。赤子呼號天戈,奮然倡義,擁神兵百萬總英豪。貔虎朝屯壁壘,虹蜺夜繞弓刀,鳳凰山勢聳層霄,佳氣五雲高。愛士伍同心、君臣協力,不憚勤勞,風雲一時相會,看魚龍飛舞出波濤,凈掃八方氛祲,咸聽九奏簫韶。”
十二月大呂,本宮大呂宮,俗名“高宮”,其曲為《風雲會》,曰“天眷顧淮西,真人起布衣,正乾剛九五,龍飛駕馭英雄。收俊傑、承永命、布皇威,一劍立鴻基,三軍擁義旗。望雲霓四海人歸,整頓乾坤除暴虐,歌聖德、慶雍熙。”
右十二曲按《月律·第一》奏之。
其武舞曲名《清海宇》,曰“拔劍起淮土,策馬定寰區。王氣開天統,寶曆應乾符。武略文謨,龍虎風雲。創業初,將軍星繞弁,勇士月彎弧,選騎平南楚,結陣下東吳,跨蜀驅胡,萬里山河壯帝居。”
文舞曲名《泰階平》,曰“乾坤清寧,治功告成,武定禍亂,文致太平。郊則致其禮,廟則盡其誠。卿雲在天,甘露零風雨,時若百榖登。禮樂雍和,政刑肅清,儲嗣既立,封建乃行,讒佞屏四海,賢俊立朝廷。玉帛鐘鼓陳兩楹,君臣賡歌揚頌聲。”
○修《禮書》成,賜名曰《大明集禮》,其書以吉、兇、軍、賓、嘉、冠服、車輅、儀仗、鹵簿、字學、樂為綱所該之目。
《吉禮》十四:曰“祀天”、曰“祭地”、曰“宗廟”、曰“社稷”、曰“朝日”、曰“夕月”、曰“先農”、曰“太歲、風、雲、雷、雨、師”、曰“嶽鎮海瀆、天下山川、城隍”、曰“旗纛”、曰“馬祖、先牧、馬社、馬步”、曰“祭厲”、曰“祀典神祇”、曰“三皇、孔子”。
《嘉禮》五:曰“朝會”、曰“冊拜”、曰“冠禮”、曰“婚禮”、曰“鄉飲酒”。
《賓禮》二:曰“朝貢”、曰“遣使”。
《軍禮》三:曰“親征”、曰“遣將”、曰“大射”。
《兇禮》二:曰吊賻、曰“喪儀”。
又《冠服》、《車輅》、《儀仗》、《鹵簿》、《字學》各一。
《樂》三:曰“鐘律”、曰“雅樂”、曰“俗樂”。
凡升降儀節、制度、名數,纖息備具,通五十卷。
詔頒行之,授曾魯、徐一夔、周子諒、董彛以官。惟梁寅等六人以疾賜還鄉里,俱賞賜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