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先生文集 (李承煕)/卷九

卷八 大溪先生文集
卷之九
作者:李承煕
1927年
卷十

答郭鳴遠鍾錫○乙酉

编辑

省禮言。今天不佑善。令閤夫人遽折於殊鄕苦業之中。而又無以後之。寃矣哉。仁兄雖順於理。能不內傷。無寧不長言耳。節次讀所惠古詩若幽居諸作。益知高風遠韵。逈在物表。不禁壤虫之羡。然又復想像得吾鳴遠儀表猷爲。已作別一格。猝然遇諸路則將不知爲鳴遠矣。此懷何可按哉。夫君子量時好遯。誰曰不宜。但不必由是而鳥獸群耳。如朋友切磨。亦人之大倫也。程朱二夫子當黨禍之日。猶講辨不輟曰禍患之至天也。孔明當亂世。躬耕南陽。猶與州平元直輩責善規過。以至成器。今吾兄旣於舊日所交遊者。率皆置鳧鴈之域矣。承之素望於兄者。亶爲策我之愚。牖我之迷。同底有成矣。今不能數承敎誨矣。然尙有一願。兄於見在之地。從見在之賢俊。直諒講磨切偲。一以助吾兄之所不逮。一以廣斯道之所未及耳。去李養和書果坼看。得見盛論。其力量精神。包羅湊泊。非如承輩臆料而已。如使巧匠如兄意爲之。必有所發明矣。但愚意則欲觀其自然。非惟作天像。亦當作地毬。入其中作四遊象然後。可以得其全。不審以爲如何。養和制中節氣贏縮一欵。全用今曆法。未知驗之天度。果如是否。兄書疑之。然亦似未考今曆度數耳。愚與養和書。亦大槩言與璣衡舊制異者及新製似涉膠固之意而已。未足塵覽。故姑縮之。來詩翫弄在手。聊替故人面。鄙作不敢隱。然只道意而亦未能耳。因便斤示是仰。通書諺解仰認精力所注。足以發明眞意。家君略有所標。承亦或尾附。覽之可別。如未契。一示之如何。世事未知稅駕。而吾與兄亦未知其究竟。引風鬱悒不可言。惟冀懋德自愛。以幸吾黨。

答郭鳴遠庚寅

编辑

舜在便書。尙未承覆。方訝鬱。賢侄袖書至。始知前付滯於中。近者尙爾。况遠者乎。俄折黃花一叢。漫然吟諷一餉。得高捿氣色。老兄賦氣甚淸寒。嚼枯藷與劇病戰。豈可耐敵耶。况復外至霜雪。凋剝英華。這幾朶晩香。寧不萎敗。古人處坎而亨。亦且有自着手脚地。安頓此身與心。何遽盡作此苦節。爲之耿然不能寐。所可恃者精力之灌注紙面者如昨日然。此可獨恃者耶。願兄少回思量。思所以宅心立命也。蕭寺將息。果合調養。少輩相隨。何足爲病。鳥獸不可同羣。人當與人相隨。但隨處盡分而已。滅迹是曲士偏見。恐不足效也。承煕替事幸安。隨分佔𠌫。兒亦讀字。少輩或有善意者。然廓然無憑。其所以措諸人己。皆擿埴冥行耳。安有如所示者。吾南近日學者。務口耳而忽持守。此誠可憂。如欲救此。惟老兄在耳。承近頗點檢。覺自己病症已入膏肓。非不欲策起頹懶。少補黥刖。而轉覺罅漏百出。東扶西倒。歲不我與。自切窮廬之歎。未暇爲外人謀也。奈何奈何。賢侄枉顧爲感。而匆遽告別可恨。其頂有下針處則大醫王應先之。承但卜諸眉睫而已。云有來月回便。姑付此。惟冀寬着心。稍討優閒界頭作家計。

與郭鳴遠甲午

编辑

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寧不嗣音。使我心痗。春日遲遲。苟無飢渴。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戚戚兄弟。遠于將之。瞻望不及。傷如之何。十月之交。載弄之瓦。天難諶斯。何嗟及矣。韓姞相攸。爰得我所。邦人諸友。會言近止。兄弟無遠。婚姻孔云。毋金玉爾音。而有遐心。偶然寫著詩語。信手下數語。亦足以見情素矣。倘賜鑑裁。承煕廓然無憑。並朞制而已闋矣。以形則陡衰。以業則無進。先君文字。一味束閣。篇帙若成。以年例刊出幾册。爲省力就事之計。而綜要尙在黎翁所。約秋間會校。必得執事一赴。乃可此事就緖。專仗行李。不敢煩凟。尙冀天借。曲禮內則三册付去。閒裡或得下手否。最是玉藻少儀之分屬二篇。檀弓之節取數條。實涉汰哉。先將元經細看一過。次取鄙傳。以考去取之義。如其無取。覆瓿矣。苟可斤削。痛加勘覈。俾得成書。亦嘉惠之一方也。多少願言。只憑賢侄口致。惟冀裁諒焉。

與郭鳴遠乙未

编辑

苞山一別。追思如九華帳裡事。世事到此。吾輩落落星散。此懷更若何。鶴山可是桃源。壅藷讀書。道腴日適。與後生習禮談經。葆淳古物色否。似聞老蚌滿吸明月。天欲爲仁者下種否。承煕幸與后山翁四朔無事校過先稿一遍。今次第重謄。可二十五六册。綜要大略稍刪重複之未究祛者。而惟首篇終覺開頭未大正。今定以理說原委一編。移附於理在求是之下。以爲通論之終。聖學淵源一編。直與聖賢主理。合而一之。朱李行狀則用主理編二節。以爲淵源之終。程子以上。用淵源本編。而主理編所載則刪去之。以存簡潔之體。此是大變動處。曾與仁兄商量去就而鄭重未果者。今者此間議論大略如此。故敢有此擧。能免僨誤之誅否。若得從速繕寫一部。欲專人送貴中。以爲磨勘。兼作名山之藏。而此亦恐有不及之患。不肖無狀。終恐使先人苦心。委棄草莽。慟泣奈何。時事已到極。去廿四以前。猶有國太公一死字得抵過日人條定。此後更無的聞。未知天欲使吾人不能保頭上白莖耶。全歸之責。其不在吾輩乎。哽咽不能言也。相見不可期。如有可以相謀者。俾得甚風寄至如何。

答郭鳴遠

编辑

敬存回奉手復。遂知尊駕不動。此豈素料也。爲之太息。槐安夢罷。官谷林成。高隱生涯。因足自適。而薄田失秋。回祿無證。未知能復作辟糓仙耶。承僑枕夢秋。懷緖寥落。妻病痰注。兒苦疳泄。亦已病矣。印役艱辛做到六七分。被中秋有事。尙此閣手。寒威漸迫。未知所以爲計。其間再勘前刊。差誤又多。力詘於外。心瞢於內。何以能辦此一着也。徑編節要。果有世人之病。今玆之役。亦恐不免此案。盖緣黎翁性氣高簡。必要盡祛閒漫去處。如札翰等文字。刊落枝辭。殊恐蟬聲益淸。已不待節去。承亦性近刻核。每要不留考纇。安知明月雲錦。不寃被剗裂耶。匠石袖手。只托拙工之不斲其指。夫拙者亦豈欲自斲哉。心手不應。自應至此耳。綜要立目。大意旣同。其餘示意亦可照而爲據。要之此書刊本。將出於明春。原集則冬初可訖印。而分篇粧黃。又非時日可竟。執事果能以陽月間南下。仍爲數朔之計。則前誤或可追改。後疑實是質正。庶可免遺恨於來許耶。向時虞㫌旣得抵過。後此者能無繼耶。兄固自取。苦亦不寃。而其爲此事之障。若故相戱者。深可歎也。紙末謬詢。冷㬉皆由自己。豈可相謀。聞貴近公議以恪遵朝命爲大方。果爾耶。頃有一士友問世無管仲。夫子果左袵乎。謾答以孔子以不左爲幸。未見有欲左之意。未知不錯否。賢侄又哭其慈。事又絶悲。政可恨也。

別紙

编辑

前春路頭動靜機說。卒卒未了。近因校讎家稿。重審頃日往復。始料盛說依舊是生陽卽是乘陽。生陰卽是乘陰意思。夫理氣本無離合。非有旋旋生出。緩緩去乘之際。如此爲說。非不敏妙。而但周子之言動而生靜而生。只主此理生氣處立言。未說出乘陽乘陰之妙。朱子解說此動靜字。乃曰此動靜卽乘陽乘陰之機。則未論義理如何。其所以解說者。攙入外意。迂回本旨。不成蹊逕矣。盖此太極之極。本是借有形而證無形者。其於機字。何獨不然。以此理之標準乎羣物。根柢乎萬品則謂之極。以此理之動靜。實爲二氣生動之所由則謂之機。實是一串來歷。如是則這所乘之機四字。只是形容此理動靜之狀而已。非別有疑晦艱辛之旨也。古人下乘字處。如乘時乘勢之乘。皆作因字當字樣。下機字處。如事機氣機之機。皆似會字勢字意。又有直說乘機處。槩言因其事會之自住不得者。今此理之動靜。非有以使之者。而自然動了又靜靜了又動。不能自已。亦非有意於生陽生陰。而其動也陽自生。其靜也陰自生。此其所以爲所因底。自住不得之機者也。朱子釋此。本不費力。只用古人所使文字。以明此理一動一靜。自住不得之妙而已。後人於此。枉生疑晦。只緣將此乘字。硬作理乘氣之乘。推上推下。都不相着。先君晩年改定。實渙然不逆於本來面目。恐未可以疑之也。以執事之明。尙或爲世見所纏。雖其稍加移動。以變抑理歸氣之病。然其受病之因。依然硬在咽下。政好一頓滌去。使無纖滯。未知如何。

答郭鳴遠丙申

编辑

明德之直當心軆。承甞致疑。而爾時仁兄姑以爲無傷。今仁兄之疑又在此。則莫無可議者耶。然此之當心軆。自是朱子之意。章句言虛靈不昧以具衆理而應萬事者。盖已直拈心軆。而其下言本軆之明者。心之體也。言因其所發而遂明之者。心之用也。其見於語類者曰明德便是心中許多道理。光明鑑照。毫髮不差。曰虛靈不昧便是心。曰心之全軆。湛然虛明。萬理具足者。不勝其多。故雲峯胡氏以爲章句釋明德以心言。虛靈不昧是心。盖其意非以德字當心字也。以爲德只是所得之理。而此理之光明不昧處。卽當此心軆段也。來喩因經中許多德字。以爲德字非心之證。却似說得粗麁。恐未足以破其疑也。且上明字之爲明。不惟爲察知之意。旣及乎因其所發而明之者則不特明其軆。又將明其用。不特明諸知。又有以明諸行。雖以明德當心字。心自有軆用知行矣。何必以明諸心等說之偏言者而局狹之以爲病哉。若愚之所疑則這明德字。本平鋪放着。如尊喩所擧仁義禮智孝悌敬慈之類。本是光明不昏濁底物。以性言則爲性之德。以情言則爲情之德。以行言則爲行之德。無有偏係。不似心軆之爲總括主宰底名。故常妄疑章句所釋。爲太費說。却似入手分。且經文元無心字意思。今於綜要論心軆之首。卽拈此三字。或恐逕庭矣。旣已反以求諸朱子之說。盖心之所以爲主宰總括者。亦只是仁義禮智之爲軆。忠孝敬慈之爲用者焉。非外此而別有爲心之理也。則明德雖難直作心字。而此心軆段。實不外乎明德。朱子之意。盖在乎是歟。綜要此節之終。只書右明心之本軆只是理。盖亦以明德爲心之本軆。而非以明德名心也。如是推看。可以無大謬矣。但孔門下明德二字。終不似湊着在心軆上。苟於此自信而無疑。則須別立一說。綜要之編亦可移動。而恐朱訓以後。世論大定。有難輕下一口。更乞細思而明喩也。復有一處在心如此類者。乃妙用一節之首以人道心者也。夫大舜所以分別人道者。正欲人察夫私正之際。以爲下手之地。非直明此心之妙用也。若此編則如從心所欲。心不違仁。四端之心。良知良能等類。皆直言眞軆之發爲妙用者。未說到分別去就之地。終恐不能相襯。未知此疑更如何。亦望示破。

答郭鳴遠己亥

编辑

縱此憂病中。尙不能不翹首西雲。今竟虛矣。奉轉遞已後時矣。今復謾寫謝字。何日能達崇覽耶。北峽料理。固屬薦福之雷。而西山之餓。又非墨胎苦節。天之困橫吾執事。將降何任於何日也。旣不作漢陰丈人。又不赴興國故事。無乃等閒莫要下山之意耶。殊可悵歎。士儀代服辨疑。亦一大論也。然以今考究。亦不無罅漏。且其周除心喪之說。亦恐未免半間而不界也。夫此代服一事。旣無經據。縱闕此似亦未爲害理。然自通典通解。已有此論。至吾東則退陶,眉叟,尤庵,南溪,大山諸說。相循一串。奄成一部禮說。反覆思惟。亦未見其大段違理者也何者。承重之服。縱緣受祖之重。畢竟是父所當服。其子代之也。今此代服之制。不過引此而伸之。以從其厚者也。爲後人者依此行去。亦何碍也。愚魯未能的證其不可者。未知盛辨果如何也。所諭綜要所不同者心一節。無乃再數廊柱耶。夫孟子明言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乃指此理也。朱子所以發明其義者。亦只指此理異處。獨此一段。乃曰所同者理也。已不着題。况心之有不同。卽此理之不同也。今將心對理曰此同而彼異者。豈成語勢乎。旣曰人物之所同者理也。則乃直指人物所已得之理也。亦豈可曰指一原乎。集註所謂同得天地之理。言得此理則同也。猶言人亦得物亦得也。此言所同者理。卽指此理之同。猶言人十分則物亦十分也。何可混也。所得之理。卽旣得之理。如今得百金於人則旣得之後。亦百金也。何可曰所得者百金而旣得則十金也。旣曰心與性不可作對。則獨可將心與理作對乎。要之此理有同有異。故得之爲性。亦有同有異。此理此性。卽此心之軆也。故此心亦有同有異。何可離而別之曰此同而彼不同也。愚陋常念頃者所校。只是推本說五字。枉了精義何者。旣曰人物之所同則已非所以言本原之理也。今吾兄却以黎翁說爲可從。殊可疑也。幸更詳思而回敎之。且有一說可呈。近見吾輩積困謗罵。怵於外議。思欲尋圓活法門。以示人以不偏執己見之意。此甚害理。夫天地間自有一箇亭亭當當直上直下之理。不容人私意左右之。苟此理不枉則在我者卽當固執。在人者便當勇從而已。何關別人道好道不好。近間買華西集一帙。見得此老眞箇是剛底人。能於羣啾衆攻之中。立定脚跟。獨守正見。終始不撓。令人聳然思奮也。區區愚慮或恐吾兄近日亦或有意於方便。有損於朱夫子壁立萬仞氣象也。未知能垂諒否。僭率至此者。誠出於愚妄之見。而亦所以爲斯世斯道之憂也。千萬厚恕。

答郭鳴遠庚子

编辑

昨自靈川寄至前後三度書。知新年文候萬福。寶允充茁。撫頂期望之意。發於行間。此天所以餉吾兄者。聦明雖男子美德。然加一太字亦非恰好。恐吾兄浪作閒愁也。寂寞之濱。更有求音之人。化導有方。尤可爲吾黨幸。小學固今日最切受用。然如承已自己身檢制不過。時或出此話頭。終是感得他不去。如老兄自治之器。能有所入人者耶。人物之所同者理一條。屢蒙勤敎。終未領會。今此所引語類理同則可性同則不可一條。政是緊證。若可以解其惑。然熟思之。又若少異。夫將性對理則理屬公共。性屬各具。固自分曉。若此條則將理對心。所謂所同者理。政屬性字界頭。其與理同性不同者。不啻南北矣。豈非可疑乎。况今本只說得性不同之可疑。而旋解作似說本原之理。或者之因此誤作心氣之證。則自屬後人之誤。亦何大歉也。幸復詳思而明敎之則庶幾剝盡其障瞖耶。代服一欵。愚亦未始不以盛論爲正。然只以大賢有說。亦不害爲從厚。得如父在母喪不撤饋食之類矣。今此受敎錄一欵。可作一柄。然奈此欵所係非輕細去處。有難下手何。無已則或將此補入按說之下。俾後人得以意左右之耶。其本文若抄來則錄示如何。究說分配盛意亦然則庶無大謬否。如推說則或恐如此。全失頭面。太涉惶恐。當從後入思耳。性相近集註指其初之初。恐或說爲得。盖以本然而言其初則只當說其同。所謂偏全者。猶屬向後。從氣質性說然後。其初乃僅當相近地頭耳。且盛諭之以習相遠。爲氣質之性者。恐太越界。至氣質性亦人生以來當下便有者。何待於習乎。習只是狃俗成性者耳。未知以爲如何。冬間校禮時。與晦公論古人髻制。畧有講究。晦公歸卽治二髻。一卽自笄之寄。其一要與共作古制。其勇可仰。未知此意如何。如此般制度。吾輩逐旋講貫。逐旋通行。以爲復古之漸。亦似合做。然直以人微望淺。不敢徑發。惟兄試思之。冬間因少輩質問。畧爲緇冠深衣喪冠喪服纚笄䯻考證。復恐大段駭却聽聞也。

與郭鳴遠辛丑

编辑

此會又孤望矣。猶以見一書爲幸。然又想杖屨已南下矣。錦海淸賞。果能入手否。承以事求兄。兄以無事求承。所謂道不同不相謀者。一任悵然而已。承煕幸擧大禮。幽明感泣。只是軆益苶神益瞢。深恐許多志事。皆不從心。而些兒靈覺。已不可仗耳。理同心不同。果執滯不解。第一是孟子所云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政謂此理有異。不可喚做理同。僅有一路强通者。似是說本原之理。如今綜要所定語意而已。更何許多層節之有哉。古人將心對理處。多說在己在物之分。將性對理處。多說本原禀賦之分。亦恐下語各有當耳。然當留在心下。時時反思耳。性相近之謂氣禀之初。愚只看作氣質性禀賦之初。未知或說只說得氣之初耶。如是則果逕庭矣。然盛說之以偏全性當之。終恐失指。盖偏全者本然性也。果指本然則程子何以曰此言氣質之性也。况良知良能。卽是粹然天性之發。何止於相近。膠公所謂念慮纔發之初者。亦恐未免撈東摸西。殊非的語也。集註曰氣質之性。固有美惡之不同矣。然以其初而言則皆不甚相遠。此非言氣質性之初耶。其下繼之曰習於善則善云云則此初固非未習之前耶。盛說所謂幼孩之時者。竊恐得之。但說良知良能爲未妥。愚意則謂此氣質之性。於孩提之時未染習俗之前。亦只是相近。到得習成。始相遠耳。未知無大謬否。儀文之不須取駭。誠至論也。而好古者私居自爲。如獨樂園。深衣恐亦無不可者。深衣喪服。非與前日有異同。只漸覺得的然不可易處。直成一痼。吐出得如是而已。

答郭鳴遠別紙

编辑

頃論禀賦之初。更思盛疑固似枉費分䟽。而鄙說亦似有未察者。夫所謂禀賦之初。旣與習字做對。則人之只有所賦而未有所習者。非孩提之時耶。只當言孩提之初。其氣質之性。亦無甚遠而已。不知何故致生許多疑難也。此則盛見與膠說恐失之過。若良知之有分數者。旣從發見處指其等分之不同。則是乃知愚昏明之分。不害爲氣質之性。不可以汎說良知者之單指本性者例之也。飢啼喜笑。亦只是人心。以孟子口之於味等五者例之。亦可屬諸氣質之性。鄙說盖有未察也。然若的指氣質性之當軆則乃在剛柔善惡之不齊。此鄙書所以只從此立說者也。夫有不齊然後。有性相近之可言。若無所異。豈只曰相近哉。此鄙說所以只言其異者。若曰人生禀賦之初。其氣質性之剛柔善惡雖異。亦不大相遠云爾。而盛說乃以言其異而不言其相近爲疑。則亦恐有不盡人意處。幸更致思。

頃書妄有所規。謂老兄有似乎怯於世機。故爲遷就者。盖在唯諾從違之末。兄書所云風疾而評草。水落而品石者。却從吾兄全軆上分䟽則亦未免推上一格矣。不覺惶汗。俯規謙虛恭讓四字。固承煕之對症良劑。雖承固亦甞自診而欲藥之者。亦不敢斷然以爲天下義理。專在於一人一時之見也。然其或積久磨礪。窺見一斑。旣證諸往聖而質諸父師者。亦不肯爲利害通塞所撓奪。又被元來氣質之病綁掣牽拄。奈何不下。不審此等處果有何般妙詮可以痛下。因復念仁兄所以爲蚳鼃則善矣。亦未免世人所指。雖於近日往往有這箇圓法。不足爲解。此又何祟。亦不可不詳細講究也。幸爲見敎。

頃崔兄肅仲歷顧。與論中庸中節之情。力主氣發七情亦達道之說曰若謂氣發情。不可曰中節則聖人亦有不中節時耶。答云氣發之情。雖不可曰中節。亦不可遽指作不中。况聖人胸中。渾然是天理。其因形氣而發者。亦已從道心宰制中出來。發便中節。其情雖屬氣發而其能中節者。乃道心也。所謂人心渾化。爲道心者也。聖人豈有不中節之時乎。肅仲終不肯可。至以父母之壽而喜死而哀等情。亦謂之氣發。甚是郞當。未知如何。

答郭鳴遠別紙壬寅

编辑

所諭以禀賦之初。轉作孩提之初。而謂有旋乾斡坤手段者。意承始實不然而臨時轉語。以盖前謬耶。竊恐頗近臆逆。今又以有生之初禀賦之初。分其淺深。然愚意則禀賦之初。卽是有生之初。有生之初。亦只是孩提之初。其下語或似有緊緩之異。其指只有所賦而未有所習則通只是一串時節也。此章集註本無可疑。分明說氣質之性固有美惡之不同矣。然以其初而言則皆不甚相遠云爾。語類曰性相近。是氣質之性。大全答宋深之書曰不曰同而曰近。以爲不能無善惡之殊。但未至如所習之遠。此等皆是一般意思。今枉生支節。又去外面攬取纔說性不是性之義。攙錯說下。如偏全是人物分殊之性。厚薄雖可單從人分上說。亦只是本然之性而已。乃混說將來。更別立名目曰以當此章之義。而斷之曰非氣質之性之當面。竊恐與集註之意。顯相燕越。幸虛心一覽。

所諭中節之情一段。用意精微。委曲詳悉。不任欽歎。但其論心與情地頭界分處。又似枉生層節。夫以知覺言心。自是宋時語法。盖以凡情之發。皆以知覺做頭也。朱子之以爲知覺者。訓道心之心者。固亦此意也。然其言爲知覺。已該凡情在裡。非只截取知覺一頭當此心。而都斷喜怒哀樂等許多情屬之第二層。以爲是情而非心也。故其言曰聖人不能無人心。如飢食渴飮之類。小人不能無道心。如惻隱之心。曰飢寒痛癢。此人心也。惻隱羞惡是非辭遜。此道心也。退溪亦曰人心七情是也。道心四端是也。又以道心爲貫始終而通有無者。今將道心與喜怒哀樂之情。分作二層。別其地頭。以人心道心。只屬纔知覺地頭。而中節之情。乃屬乎應物得當以後。則恐不合於聖賢命名本意也。竊謂此等處不必費力安排。只當就白本上看出本意。盖子思論大本之中。何甞分人心道心。只這發而中節處。這人心一邊自然落空。如尊諭所云惟此道心一邊之直從仁義禮智之理而發乎君臣父子長幼夫婦之間者。方有節可中。亦無往不中。卽和也達道也。朱子所謂理之所發。莫不有自然之節者也。朱子又甞曰世間何事不係在喜怒哀樂上。此不分人心道心。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相處相接。無不是這喜怒中節處。便是實理流行。此乃道心之理發者。尤似分曉。其或發於道心而懦而不及辟而過之者。乃其氣質拘之也。自屬第二段。非關此情本狀。非可謂道心之不中節也。正如人心之得其正。必待義理宰制。未可便謂人心中節也。如是平平地看過。自無許多窒礙處。未知以爲如何。

與郭鳴遠癸卯

编辑

敬問行李何日抵華城。封章以何時徹。恩命進退何居。又或遂入闉否。此際氣宇何似。從行諸君又何似。一番擧動。關係時運汙隆。儒門興廢。思之欲癢心。若不獲已爲登對之計。想齊沐精白。盡吾一生精力。其間料理次第。不至臨時錯謬否。且山野言貌。易致齟齬。尤宜用每事問之例。進奏之語。必須以誠意將之。比諸享神。莫問歆格與否。惟盡在我之心。又須委曲有漸次。不容一毫沽直。到得不可而止處。始可决然自定矣。自御者上途以來。物議雜然不可一。在京中亦應如此。大要只可斟酌其當時之宜。以合於義。無愧吾心而已。不可一毫思量利害便否。亦不可一任人言語而左右之也。要之進退遲疾。未可預卜。惟有此心日與之上下也。

答郭鳴遠

编辑

節次書不免雜陳。想在鑑裁。日來轉聞國家開經筵。資吾兄啓沃。眷寄日隆。將與議天下事。五條次對。亦承溫諭。有聽受之兆云。不知聖意果何如。而至此吾兄進退之幾。又何適焉。且聞養病江上。有何祟致此。竊想憂國憂身。積中爲病。勢有然者。亦何以善攝也。傳者又言所居車馬塡門。進而面諛。退而私議。嶺人在洛者尤多雌黃。自五條上後。挾神恠以要寵者。幷縮首懷疑云。以孤立之踪。負至高之名。寵祿太驟而猜嫌外伺。雖有聖智之才。未可遽出一手。而又未可遽退一脚。其病固宜。而又不知何以治此病也。東郭鄭令寄書言吾兄事曰處身須以謙拙愼默。入告外應。須以果直方正。汎愛親仁。絶無皎皎悻悻之色然後。可以無悔。此言極有理。然愚意果直方正四字。須改着公正詳密。又須將一退字爲隨身。竿木如萬分一。不得不一試處。須見得宿霧稍落。皦光一發。又須念大車之行。非一蹄可引。此事從前講磨非不多矣。而到今覺得許多疎濶也。聞報不能寐。適値信梯。略此瀆陳。山裏寒暄。似前日不必屢提。餘在夾片。

別紙

编辑

欲擔天下事。須先得人主心。伊呂尙矣。不如桓公之於管仲。昭烈之於孔明則未可遽也。如王介甫學術不正。終誤天下事。然其所以堅人主之心。做得許多事者。以其志氣堅定。不可縻以寵祿。夫人主慣得乞宦買職底人。如何不輕視其所任者。特以媚上固寵。姑牛馬使之耳。苟以道自任。須是不輕試然後乃可試耳。人常以直言極諫爲美。然大擔底人。亦不專貴此。頃陳驅逐巫卜事。亦似露得早。然驅逐二字。却使得平停。不至大害事。其大計則當急於進賢。賢進則不肖退耳。曝之者衆則寒之者漸無力。此孟子所以勸宋人者。苟上意有立則須先說此意。斷斷以爲天下事非臣獨智可及。如欲有爲。必須大進一世人物。先從上意自擇。可者贊之。未可者難之。此外上所未知者則不獲已而有薦拔之擧。則己所未詳者。必以一世之所望而不必自質之也。己所詳知者則亦須直據其實而保明之。使各當其才也。吾兄非不能熟料而詳處之。然區區之心。亦不能自已也。

答郭鳴遠

编辑

伯公中祥已過。朞制告終。孔懷至慟。安得不爾耶。盧君過而不存。方以耳之於人者爲可訝。敬存奉二函至。審尊軆保重可喜。而意外之至。果不爽矣。吾輩之久爲執事慮者。不止於此。無乃尙可爲地耶。世間禍福利害。都付天君所命。不足以動吾一髮。惟精擇義理之所安而應之。始可箚住得定。執事此一着。乃平生斷案。亦吾黨後生之所依恃而爲地。亦百世之所指定以爲準程。旣不可以外至易吾之守。亦不可以一節一名爲究竟法。大槪則執事已良遂矣。然示中呈單封章兩項。皆似合商。盖自按使有指揮。當有辭狀。然此乃從前仕宦者例法。執事乃山間一樵夫。何有於官格。恐只當以一狀依訟民去呈。若封章則非有特召之命則未有以白衣外除而敢自達者。且敬存傳意云欲以縣道封上。此非亞卿以上則不能者。貴邊自有知此例格者。正可博詢而處之。設使朝廷有命。不得已爲此。只當自道其情狀。以見吾意而已。恐不可輕出些口氣。挨及他事。千萬細諒。舫山,晩求素有名稱。宜其有是慮。如承直一田間鄙夫。世間有耳有目者。誰不知其庸醜無狀哉。設使有好事者十礱燕石。苟充荊珍者。必有卞和氏已辨別之矣。當恃而無恐矣。惟是文字之役。尙杳然無緖。黎翁中路駄病。膠公屢坐齊席。不肖愚陋抱書悲泣。加以棲屑之苦。敗殘之力。無計收拾。朝夕頂手者執事行耳。今乃有此牽掣。其何以有成耶。愚意則執事旣無所惹絆於胸中矣。待指揮到日。便呈一小狀。仍卽一筇南下。與共校席。非惟有力於此事。亦恐可安於外議。未知此見不諒其裏許而然乎。幸亦一回入思。自餘朝晡之策。縱自艱楚。苟欲割去則亦可割去耳。易林何苦急須。凡占以决疑。未知執事有所疑於行止耶。奉呵奉呵。深衣依示授式以去。然要縫一事。恐盛意有未深究者。盖本篇之曰縫齊倍要。玉藻之曰要縫半下。皆下縫字以明縫合之後。以要準齊而爲倍。如使袵六幅之下廣。本與衣四幅相等。則縫字非衍文乎。况如此則袵幅甚狹。衣不周身者乎。且縫齊之縫。只指下畔諸幅之縫合。非指齊緣之橫縫。則要縫之縫。奚獨指要間之橫縫哉。盖亦指夫衣幅之縫合而爲要者。如今昏書衣製。必先擧衣要廣狹耳。至如橫幱之制。本非倣於深衣。設使制作有似者。馬周唐人效尤於鄭玄旣誤之後。何足爲古制之證哉。先君此說。盖於經文無一處空闕。無一字不順。不肖所以恪遵而無疑者。上歲與黎翁料理此欵。亟相符合。此老已製服此制。仍與此近士友。指授其式。殆已成俗矣。今於貴製。不敢以他制攙入。雖執事終有不釋者。服此衣以遵先考之說。後復記疑以俟之。亦無不可。諒之如何。食饗不爲槪一句。如此說固好。然因本字解之。亦不爲不可。且食饗二字似汎言燕饗。恐不必硬變字義。未知如何。先考集中擬䟽。有進畝忠錄而作者。今欲以是錄係其下。且所著千古心衡。恐難別爲一書。欲抄節之入雜著中。此意如何。並望垂示。要之執事不作一行。不能無憾於幽明。不能無憾於千古。惟執事諒只。

答郭鳴遠

编辑

普慟惟均。方擬耑人。金君帶書至。若相感然也。驅馳撼頓。令軆保重。莫是天相之否。上負聖明。下負師友。在自顧則誠有是矣。然抑有命焉。惟益崇德廣業。以副君民知舊之望。不以命而少懈。乃執事今日責也。承煕自失替事。益自悵悵。襄奉之日。又被欝攸爲災。並其遺文而灰燼之。擧家至今發悸。他無足道者。所蒙一命。揣分惶恧。亦甞以是而積費商度。未始不以盛喩所及爲正。然區區有所不能抖擻者。承息跡當世。齒髮已暮。一朝見轉遞爛紙。未奉一字指揮。便躍然出門。終似不韙。加以衰軀善病。怕寒殊甚。而天氣觱栗。川路踔遠。觸冒上程。必生疾患。妄生慕榮。亦足爲恥。所以低迴幾度。終以請願爲定者也。方擬寫一紙。順付郵便。適蒙指導。何幸如之。盧友旣直上則庶幾細說此間情形。俾此田野愚拙。得免逋慢之誅耶。別錄此間事狀在夾紙。幸傳示盧友。俾知曲折。千萬千萬。

答郭鳴遠

编辑

世事到此。直是痛哭。令公被不世殊遇。可能泯默度日耶。竊恐當亟上一文字。極陳國勢岌嶪。民情渙散之狀。與其坐而待亡。尙可及今奮發。亟下哀痛之詔。大進朝野之望。大更張一番。誅掊克諛佞者幾人。以謝一世。劃定大計。斷然以內修外接。隨機應變。爲自立之圖。減加結除雜稅以收民心。明聖學鍊時務以立世敎。嚴伍保訓兵技以立軍制。從大險傾極艱苦之中。立死心用死力。以爲萬一圖存之策。至於成敗興亡。一付之天。惟盡人力之當爲而已。夫如是而後。庶幾上不負國恩。下不負所學。未知令公以爲如何。如承所縻職名。只是先王陵下一守齋之僕耳。在常時則前有世受之恩。身處常調之仕。量幾揣力。一伸義分。固無不可。而遠地轉聞。每多後時。徒憑糢糊不的之奇。强其羸病難抽之身。固已難矣。况今時事至此。將擧國聽之讐虜之手矣。雖已登顯仕者。當一陳讜論。以决去就。况可以從前未出之跡。汲汲然只思趨走之恭。遽匍匐於讐虜指揮之下哉。只得走一隷呈願書。杜門痛泣以俟死而已。昨承示敎。連夜不成寐。畧陳所懷如此。幸冀垂察。

與郭鳴遠甲辰

编辑

聞御者南下久。未惟瀧阡緬封。已伸情事否。邦運荐否。貳極虛壼。臣民慟均。其受服之節。亦係疑變。未知入細商否。仄聞天眷重紆。敦命已下。未知進退何算。其所諭辭旨又如何。瀅吾侄自達下歸傳宋祭酒亦蒙召旨。竊想國家方肅宮禁屛巫卜。改紀圖存。申參政頃日首陳大計。要歸經筵。而崔贊政已屢膺敦旨矣。今此兩召。應爲邇英大講。天若祚宋。或可因是而上格宸心。振拔精明。有傾否回泰之望耶。念今主辱極矣。國危亟矣。宗社急於累卵。此誠君臣大小飮憤沫血之秋。令執事以遐鄕踈逖。無所階棧。乃蒙聖上不世之遇。理當爲國家一死。不當苟且循外。爲婦寺之忠。雲月一瞥。歸臥松陰。固亦曩時之宜。而衣衣憂憂。豈甞少須臾忘于懷耶。今此經席進講。自是儒者之職。聖明招賢。旣以其任。且執事坐縻此啣。行及一年。求解不得。在今置辭飾讓。恐亦謾猥。况値國步蒼黃。時機岌嶪。巧宦善避。有非忠賢之可迹。愚昧淺識。謂公可出而不可止也。是固然矣。顧今時局。一出手脚。畢竟歸宿一死字。扼餒虎之吻而奪其肉。撲焚廩之火而全其藏。非有聖智神手不可能也。雖使忠武侯操其柄。不過曰鞠躬盡瘁而已。生行死歸。豈友人所可勸哉。此之冷煖。惟飮水者自知之。竊欲奉身一趨。以聽末議。而夫日此迫。無以爲地。且念良遂摠知。不待九九賤算。適因風梯。猥此畧控。苟御者有戒。或蒙預示祖車之奇。則當撥萬踰嶺。附執爵之末矣。承煕哀哀風木今十九年矣。慟泣不死。惟願此生得大著所狀先人行治。一讀于先靈之前。而今望又左矣。秋間路左。哀懇或已入裁。得成完本耶。幸卽投寄。以慰幽明之心否。自餘未敢凟也。仍念今日比勉齋翁撰出朱先生行狀之年。已加一算矣。庶幾諒止。

別紙

编辑

顧今日有未可出者。一則薙髮方亟。一則將臣妾於夷虜。一則國事蕩然。無可下手。然皆未足以一切句斷。見今兵務外交兩班旣剃。下則有一進會自手削去。頃日政府訓令。有曰無朝令而剃髮者亂民。其意盖以武官外交。有不可不削。而此外文班。不必盡然云爾。以勢則炎炎者將至燎原矣。然苟或萬分一挽回則猶可曰庶幾及其未至而止之也。彼日虜之欲屬國我者。其勢已成。莫可誰何。而今日土地臣民尙是我家物事。有宋諸賢之申勤於南朝屈辱之世。而尙有扶持振作之望者。未甞遂以不可爲而不爲也。最是自己政令不立。百病到極。無望生全。然良醫之診死症。只當按脉而察之。見今君臣之間。所以黜己審發。似若有殷憂啓聖之兆。盖其所以淸宮禁斥巫卜察弊政屛賄賂之方。已發眹於上歲登對之日。而一時奮發之幾。若或闖然而萌焉。令執事一出。盖不謂無助焉。今此筵席虛佇。未必不爲我國家存亡之大機焉。愚淺之見。獨得於世人意慮之外。極知汙下之甚。然亦不敢隱於令公也。幸一笑而徐察焉。在令公今日地頭。苦苦逡巡。亦恐非大正之道。將身一出。以答君上至意。臨筵發義。盡吾所學。庶幾格得幾分上心。如其垂采其萬一則所宜奉身從事。雖由此而臨塹坑冒鋒鏑亦命也。苟見其未然則自有上歲一着。庶幾免乎潔身而亂倫也。未知以爲如何。竊料今日天下事。俄之恃大狼貪。固宜自取敗衂而。日之狃勝黷欲。亦非好事。自日人之欲卑鄙我東韓。淸國始生疑懼。思爲自全之圖。德法潛爲俄地而英美閉口玩股。盖忌盈益謙。乃天下之同情也。苟使我韓有人。改紀自强。巽應乎外交而內篤乎政刑。期以幾年。庶幾有及。而國步至此。未知天意竟如何也。只堪仰屋而已。

答郭鳴遠

编辑

因弘從書邀。謂執事有招也。劈奔光作一走。到水鋪臺下奉尊書。知封函已發。又蒙示破以出處之宜。此正飮水之冷暖。非別人可議。且召命不專爲職事地。而又無時急機事。庶可逡巡以觀事會也。䟽中畧及時務。爲以言報國之義否。恨不得親聆其旨歸也。但此一着。又惹引許多外議爲可畏。惟深引咎以自居。以示不能盡分之意。庶幾爲寡悔也。待批旨之下。能復作南行否。竊料其間可得多少日字。先考行狀若已成。待便順付。若未成。須以此隙撰出。以幸幽明。承進旣不及於事會。先墓省掃。又不可緩。不免自此復路。客裏胡寫。不能成字。且留後續。伏祈照亮。

與郭鳴遠

编辑

因大衡從聞御者南下。奉緬先大夫玄和。以十三日移厝伽南山中。報出未料。頗惝怳。然知其非謬也。物土安魄。果叶孝思否。封奠已畢。想慨廓冞深。伏惟服軆護重。膝庇匀吉。遠外馳戀。非比常品。且聞服制䟽批已下。頗示吁咈之旨。情私悚縮。容有極乎。或者以爲當更上章分䟽。藉藁俟命。然竊思之。聖旨頭辭。只因疏中之自引。下段率爾之指。亦只惜其故實之不能詳攷而終許其更諒則其委曲諄複。實出於匪怒之敎。未可遂把作譴責之意。更出辭說。反致臲卼也。且其中庚子改服一欵。未知考出眞面否。苟其未攷。尤不宜輕發一語也。愚意則姑斂縮自居。以竢天而已。未知斟量何居。轉聞崔贊政登筵所陳五條。服制居其一。一未蒙兪音云。且一進之閙。日甚一日。凜然不知所稅駕。苟使論禮萬當。亦恐不免緦功之察。歎息何旣。承煕昨狀耳。但無一事又見一歲且盡奈何。竊料令執事旣伸積營。又無外拘。可乘此隙做閒裡事。或於開正。動指蹄一出峯塾。爲數月之計。畢勘禮書。且一番大勘諸篇否。如是則當預約晦弘數公而待之矣。

與郭鳴遠

编辑

世界如此。吾輩隔濶又如此。閱旱閱霪。仲秋月弦。未惟靜裡精義在何處。眼前二寶脚下群公。又何樣將就。蒼林白石。足以忘飢。覆隴稻花。亦足望秋否。承煕無事過蠅蚊叢裏。亦自爲幸。分內當務。見在輯要書中枉費。心神不定。一任束閣。只有一事按住不得。欲與令公一確。夫世事到此矣。宗社君王將不知稅駕之所。吾輩皆將作覆巢之卵矣。而擧國恬然若履平地。古今天下。豈復有如此時節耶。念令執事雪夜之涕。不比此魯嫠之緯。其爲自處之義者將何出。今之論者。一則曰君父病㞃。豈可以無效而不用一貼藥乎。一則曰已到不可爲處。豈可復迎醫合藥耶。揆以臣子至情。前說似長。未知盛意以爲如何。上秋見泉上張令。要我草一疏聯名。爾時以越俎附驥。終似沽名。故鄭重而止。近思之。此等境遇或與前代常格有異。今日人者旣不血一刃。據我國中。操弄政柄矣。一朝毁我之形而編之明治之籍。則寧可以我無祿位爲辭。且念父子被我主上恩命。曾無一日趨走之勞。坐見國家危亡。只諉諸無祿位。亦非可忍。用是心頭常熱。不能按捺。欲草出一本而鼓罷無常。費却許多光陰。始得粗具頭面。然念此事非令執事不能精其義。今將藁呈上。幸將文字中義理事勢可否。一一示破。且張令近意未可知。中樞院旣有獻議之例。或可移動辭旨。直以己名投之否。衒名沽直。固亦可耻。事關禍福。亦甚可畏。然苟避此嫌怵此禍。獨一斗腔血無可瀉之地。亦且奈何。但有一事合商處。令執事揆義度分。斷不可已。不免發一口則承與在焉。此藁可焚也。或於此中有可採之言則或稍收入耶。幸並示破。

與郭鳴遠

编辑

沸鼎叢裏。阿閃一場。卽是夢境。伯恭便數字。能趁路中否。金陵路傍。逢聖極君。聞依俙聲跡。且托傳致風聞。亦入聆否。不知何日抵山間。筋衛不至大蕩否。又未知頃下批旨。何日臨宣。想以一疏陳不可進之義。然到今無說可說。只可自引己罪。又推及於皇上以下。至擧國臣民。皆言其自負之罪。終之以死見我先王先祖而已。且據新聞所載郭某陰謀未伸。逗遛畿近。日憲兵以詗捉事出水原地云云者。彼之以令公爲一敵國而必欲甘心者可知。未知窮山弊籬。能保安眠耶。但禍患之至天也。不可苟避。只當堅坐而俟之矣。且今天下事已無可言。惟是自靖之地。當各盡道理。不知合作如何貌樣。顧今日無某里。不知古賢當此。有別般做處否。竊欲一番對議而無力抖擻也。承煕草草一疏。已無及於事。而只爲吾嶺一番大義不可已也。猥據名首。不堪遽歸。欲逗遛待批旨。連被彼人指名詗探。屢易其處。又被辛上舍後至。作氣投再疏而歸。留弘從待命。自華城至金陵。皆盤旋幾日而竟不得批矣。空然倡得幾個朋友。畢竟無一事做爲。後先零零。不成貌樣。祗自愧歎。大抵今番吾輩擧動。多失士友之心。而談者於令公尤譁。如有若畏死怵禍。囚首潛跡。暗地逃還者。盖人之所望於令公者。旣重且大。意謂一辦得驚天動地底事業。忽聞其徑還。殊不知其間節次之如何。遂生疑恠之心。致得此多口。其在外者。固非我所預。而其在我者。所當自省。竊謂令公一行。其赴之也若緩緩。其還也却似傷於急。稍欠於從容明白四字。向者承之病臥晩亭。馳書相告也。有言章服進大安門外。請對一節。未知入照否。今番事非平常比。尤當有直截痛迫之意。必須得君臣一番對說。痛陳大義。雖不得進見。吾之進退旣明白。則不惟群情之皆得洞然。其在我道理。亦可自盡而無所歉。只緣私邸一疏。坐成掩滯。遂致末下殺了。重以吾嶺人士發憤作氣。未必不由於令公一行耶。宜退處靜地。得與幾個人。往復講究。指劃其節次。俾情地相流通。而又復昧然不相及。恐亦稍欠於自己之分。未知令公以爲如何。此皆已往矣。吾輩一息尙存。猶當隨分做自己事。而意緖茫然。如死人鼻息。噓之不起。重以衝寒痰結。頭疼神暈。殆難蘇發。今欲凈寫輯要一通。爲明春付木之計。以待寫畢。可奉經一覽否。

與郭鳴遠

编辑

頃覆敬奉敎矣。遙憶旅舘殘燈。玉樓入望。却較我板壁除夜。亦不能太寬矣。承於其夜有三絶詩。其第二者曰休言牢獄着身艱。全國如今盡此間。最憐銀闕霄衣冷。宗社生靈夢十還。及見令公書。知同此懷矣。轉聞溫批間下。有調病上來之敎。想復繼陳一封矣。其旨意可略料矣。如前書所論之意。亦幷臚陳否。中間一月矣。批旨已下而其意云何。令公一弊簟。又安頓在何地。未死孤喘。又作何經紀。所謂統監似已出矣。能有幾多日月。尙可作山中老氓耶。承煕不死故生。三度問答。忍向犬輩費多口。看渠氣象。索我一番糢糊舌頭而貸其命。直是好笑。然吾輩所謂從容法門。轉覺不快活。空按住幾番性氣。多招犬輩壓侮。亦非耐過處。未知古聖人處此。作如何法也。旣不肯作快活想。且將性命都付諸膜外。拭眵看輯要一過。付少輩抄出而無能管檢。已裹托弘從與晦兄檢寫訖。卽送几下經一眼。付之于木。未知能如料耶。狀行文已成否。前書所諭。令人泄泄。不知令公尙料幾多時作此世人。設使令公多延歲算。承不見此文字。能瞑目入九原耶。近龍湖家遺兒草家狀。要我狀此公。念朝夕且死。不可負此。已草一本付之。使之謁一文于几下。幸憐而垂之。

與郭鳴遠丙午

编辑

人間甲子甚易易。執事之生已周矣。劬勞之感。古賢所同。而不辰之歎。今人適丁。將何以爲懷。天之生執事。固欲使之喫盡世間生受。以刻苦其筋骨。奮發其志氣。以發明天地間義理。其大有三。曰孝於親忠於君誠於師。其所以付托者。亦重且大矣。而執事之能擔當此三事而發明之者。亦可以不負所托矣。然所求乎而以事之者。夫子尙曰未能焉。今當此辰。回念六十年間事。尙應有許多不盡分處。又不知此去歲月幾何。可以盡得否。噫此可以責諸執事矣。不得不爲執事進一觴而壽之也。頃先子之周甲也。執事爲斯文歌而觴之。竊欲次其韻而歌之。然今執事何心於盃酌也。不得已只略道出執事情懷。以見正意之所在。而惟知舊之所仰祈而相勉者則亦不能無說焉。續呈二絶。庶幾俯諒之否。邇日節度何似。能免祟傷否。承他無所說。刊事將半。每念不照管者尙多。晦公已發還。孤坐無伴。應給不暇。神精從以弊矣。最是代服一欵。上心不下。然今亦沒奈何。盖諸賢說話皆先考平日已見之昭陵。唯肅廟受敎錄可以憑依爲地。而今無所及矣。未知其間或有記覔者否。今姑留此篇。且待便回而决之也。

與郭鳴遠

编辑

頃日惠覆及寄至靈壽杖二銘。謹領至意矣。噫令公豈眞漠然者。而此蒙愚一物。可以萬一於令公之所勉者耶。謹綴蕪語。以瓜報瓊。尙庶幾諒之否。山中無事。藜火靑熒。能保一榻之睡耶。此一枝筇。從此東而海西而山。未知可以能相仗於終始也耶。春秋集傳頃托晦公。始下一手。轉進於几下。勿以此不肖爲可諉。直從頭梳洗一下。磨勘結刷。卽爲付梓之圖也。其首幾卷。間有入淺見付標處。亦可諒其大意矣。元集則使兒子直輸入几下。先下一眼。凈洗頭面。限數十冊爲入梓之地。其餘可待續刊也。此二書未知何者爲可先。亦惟盛意决定也。窃料原集已成冊。未可多換本面。只從見本上。節去剩煩而正其訛舛而已。如一邊所云云則不必掛意。只從吾眼藏中取舍。致十分精當耳。須從此一瞥隙光。了此二編。則不惟足以答吾先考平生托付之重。抑可以嘉惠百世矣。不敢多囑。只仰盛裁。復有一小事。鄙輯曲禮內則二册。曾蒙鑑裁。庶幾益加修改。以卒區區之心。今日暮途遠矣。恐難多費淺識。幸復隨暇取見。復各惠以弁首一語。俾後生知吾輩相與之苦心如何。徼惠無極。誠小人之侈望。倘不一笑耶。語止於此。餘萬不具。

與郭鳴遠甲寅

编辑

有長田林生傳。春間有人從如齋還傳。仁軆久淹床茲。抑无妄而有喜耶。子舍侄房能篤業耶。想來益惘然。承上臘走北京。二月轉曲阜。欲仍向南京未果。三月還歷北京。至今初至奉天而止。所歷川陸之宏濶。人物之繁庶。樓觀林墓之偉麗。盖皆褊壤所未睹。有足暢懷。然亡國逋踪。喑聾孤走。觸頭齟齬。無以爲樂。重以共和以來。首廢孔學。大局一變。層濤未定。相爭相奪。凡三年之內。子弑父妻弑夫以萬計。識者憂之。倡孔敎會。請復孔祀講孔經。已蒙總統贊許。而其定爲國敎則尙爲異敎所持矣。在北京。與敎會謀所以本人倫而通世用。因聖廟而合新校者。作敎科進行等論。刊諸雜誌。期欲實行而尙未。仍請認東三省韓人支會。方欲結合吾人。實行此一事。以副宿昔之營。然住居未定。同志落落矣。奉省當東西之喉。土價未高翔。且値水利局開渠之會。足爲吾人水農之利。故方使人向京奉路線處。謀定一區。此計能成則或能爲十畝之携。得以未死之日。大講究斯道。爲萬古立一的耶。其詳在別紙。試一察焉。去時携春秋集傳理學綜要四禮輯要書二部。其一奉藏于闕里。其一藏于北京總會。其與之講明此道理者。有李文治,龍積之,陳煥章,薛正淸諸君。頗得傾向。然簪盍未久。遽此判袂矣。今中原學派統宗於康南海有爲。大分自陸王來。最難得程朱後人。其文章用明淸而雜魏晉矣。今總統方招延名士。講究治規。或見其文。或接其面。大抵多宏博之識。然求其純眞盖尠矣。愚於是竊有私嘆於幸不幸也。若使如執事者生於其間。必坐占上席。而局促褊區。姓名不出於黑子之域也。今崦嵫餘景。寄世幾何。且置形骸於度外。飄然一擧。携同志幾人。周觀大陸。以攄宿懷。亦一快事也。又有一大事焉。吾先人本集。倉卒活印。不成樣子。今急欲一加刪櫛。務其精。以廣諸中華大陸。庶幾爲來世之兆。執事旣甞留意於是。未知曾下手否。幸及今卽將貴案一部作校本。轉寄此間。得以合眼。以圖成就此役也。欲言者多。雜陳無緖。幸以意裁之。

答郭鳴遠

编辑

奉書已悵惘。欲覆又可悲。間閱數朓朒。暑者凉矣。仁軆更勁健。溪頭白石。時有杖舃之跡耶。文朋簪盍。抄輯紫陽春秋。或可爲世敎補。亦一閒裡事業。然此亦不能常。重可悲也。承夏來覺多少憊敗。固常也。近復因家運乖敗。禍及先墓。只恨不肖尙不死。忍聽此等惡聞也。區區未灰者。萬般皆似摶沙。所謂敎會。不惟無力提倡。又被地方妨礙。直作布鼓。近値曲阜聖誕大會。得權丙夏代表赴會。且議多少事。又未知作何結果也。李文治果可保其有終始。龍陳薛才高學博。儘非凡流。其相傾向亦深。然陳則新見尤高。且皆未出南海潮頭光氣者。未知前頭竟何似。子明未見南海而已心傳矣。其推服可卜也。大抵中州學派。一波而動。非天耶。最可靠者。項城心頭惟利用眞孔子。方躬祀國子。用湯化龍爲敎育部長。用聖訓改編敎科書類。只恐其利用者。或到不利處。更無効耳。且置他如何。吾輩未死。苟倡明此一分於天下則卽爲一分職事。空想空說皆無益。如欲做一個模範。必須同志相聚。相聚則酌以道理事勢。只此間耳。顧此邦大局。苟得數年無外事。則似可見頭緖。比間西潮大盪。其禍東嫁。戰牛于市。意在破甕。未知天意竟如何。俱非愚算所逆覩。然到今列强之爭則非此間也。或反爲吾人袖手之場也。西川翁情知爲吾輩必可仗者。今所占一區。亦庶乎得目下之良算。然聞其家論多不一。鄙家家禍至此。兒們無假專力而錢慌卒極。能保其有終耶。可允戚從儘有心者。伯敬又極嘉尙。幸得相符。未知天或有意於此事否。執事果决意則當與同志謀揷耒地矣。幸與此君密切復詳。通于西川翁也。先考集何待晦公合眼。卽各自校過。終可相合。幸莫等待。卽從日下下手。深恐歲月不待也。田艮齋尙能爲斯道憂。亦足尙已。其辨論鋒鋩想甚銳。非武侯八面陣。未易碎破。間已下語否。幸速錄示開愚見也。溥齋只從春間北京得一信。近聞吾人在俄地。亦爲曠野之兕矣。未知此公作何狀。中夜吁嘆而已。文不可盡。此君能詳之否。萬祈神勞康吉。

與郭鳴遠

编辑

伯敬便書入覽耶。近日爻象何似。節度何似。先考集已刪校就緖耶。祇自黯然。承只作阿彌佛。坐待西天信音。間得二趙友經紀新荒事。頭緖紛然。次兒以痔疾須明春入所。約一少友。乃以錢荒負約。天下事算到垂成處。必有强魔隨之。今種種形症。多敗人意。或恐復蹈北滿敗迹。只仰天而已。聞西翁入其中。有多少商確否。今距新年無幾。不任虛徐。如有携手者。亟通于迷兒對籌之。庶可及耶。此邦景况無足道。西歐鏖殺日酣。有美人丁義華設萬國改良會于北京。提倡世界平和。上海中西志士組織息戰團。是或天心耶。康君更生禮運集傳曾經覽否。此其大同論之元素。中國學界今日命脉也。承妄以爲憂。別作集傳。思欲救得一半分。何異小孩之搏虎耶。今將兩本付去。在堂上者可辨之。幸將鄙本細勘一回。標錄其可改處卽回敎之。此實天下大關也。幸勿泛焉。艮君心說已勘破否。幷錄寄是仰。

與郭鳴遠乙卯

编辑

坐浪頭半歲。秋光入眼矣。未知尊候無大損否。几案晏晏。想亦未必樂也。悲夫吾人也。承垂死益狂。乃復大敗。非命耶。人皆平陸。我獨于淵。世皆晏堵。我獨于兵。人之誤自誤而止。我乃自誤而誤人。情形此極。宜休矣。同志又責我謀我而不舍。思之又可悲也。他不暇張皇。先君子文集重刊。乃一息尙存。不可忘者。校讐之役。非几下而誰可任者。乃推委於人也。有子不肖。不能躬奉硯而趨之。萬里敷肝。一味袖手。未知此何執也。聞晦堂坐雲齋已下手。使之專人裹呈。幸卽淨洗頭面。期使無瑕可指。卽復還投。使之早達鄙所。庶幾有藉而畢業。未死而見其成也。

德堡始營。妄意今年營田立家室。明年建學舍設孔敎。又一年簡同志後進。身赴北京總會。庶幾有所發明矣。上冬北京總會移曲阜。今年德興事敗。固人謀之有未周而亦天時之巧値。盖命也。有一可幸焉。因此而又得季七上舍,伯崇,伯敬數友對首也。相與謀曰往者無可咎。來者不可緩。當移三年後之北京。爲今年之曲阜。定員。佃農於無災之肥壤。尙未的其地。而畧有所議。挈家僦屋於不兵之聖地。中國敎堂之戰。約兵火不入曲阜聖地。因總會以設敎。卽學院以養蒙。庶幾事速而易辦。境大而俱通。其第一件。爲几下一路之便。只因敎會之目。暫借車船之力。尙可無碍而得抵也。念此事以力勢則有大艱。以時義則可占活機。故承與西老已許之。未知尊意如何。詳思而評敎之。若有未可悉者則將有躬進而面禀者矣。來諭以防碍爲難。然旣斷然以不去爲不安則無寧見防碍而乃止耶。且以仰給朋友爲未安。然此則通義也。古人猶云。今几下之所云自食者。眞几下之食耶。竊見其棘於口噎於喉。眞個非可安也。設使朋友又不足恃則西山亦恐可安也。未知不以爲太迫切耶。今八月廿七。卽聖誕之日。而曲阜大會期也。鄙人又欲作拂露行。然仁也方有秋事於奉省。諸公亦皆坐此。將觀會卽返。承不堪獨駐於彼也。伯崇言若得五二郞先至觀形甚幸。未知能辦此耶。仁兒赴其慈回甲。當卽返。如能則不患無指路也。

鄙抵袁孫書。固非古賢法門。惟有伊川上仁宗書有此般。然乃少時事未足準。言者之疑之固無恠也。但今天下通許言論自由。匹夫皆有可言之職。如古者人君下求言之詔。有見者皆可言也。况所謂總統者。以其職則固帝王也。而其位則乃齊民。其書辭論說。自有常例。不比古者拘束之法。區區以爲天下人獸之判。决於呼吸。疾聲之呼。路人之所不能已者。然亦妄而已。亦何能有絲毫之補哉。隨時之權。亦豈能容易說到耶。

康公禮運。是其學說之本素也。其精微者全是佛旨耳。其能鼓吹一世者。乃天下潮勢之所趨而爲順風之呼者也。妄不自量。思欲以杯水於車薪。然亦何能有補哉。盛諭太似假借。無乃卒乍未深察耶。其標付處。謹隨指改措。惟其最大頭家天下之論。尙不能承聆。無乃偶滯偏見而迷不反耶。有小著一論抄呈。幸鑒破而敎之。

艮公心說。旣經河君勘破甚幸。但不可少盛辨。承固矇陋。且今流離困頓。無書册可考。不能遽抽一筆也。叔亨錄可因便寄一本耶。

頃於人家乍見晩求集。其及吾家文字。刪存去取。固可見與奪之意。其所稱答郭某書言見絶云云一篇。特載其中。其後人之以鄙斥吾家。看作義理者。誠可嘆息。承平生於此公。推先人之心而愛之深也。所以規之也亦切。至於性門追托則又稍著駁辨之辭。見其有愧惡之形矣。是書所云嬉笑之甚於裂眦者。卽其平日之所蓄也。至其不入書堂之說。出明斥吾家。以媚黨俗。則承固不能如前。然猶以吾先人之所深愛也。不欲形之於言而著之於跡也。於焉之頃。此公奄泉下矣。將謂餘生無幾。漆燈有日。潦盡潭淸。庶幾一握而爲笑。在兩家子孫。亦可於時移事往之後。有以追吾先君之心而泯其跡也。今其後人必以此刻爲板本。垂諸後世。則乃有不可糢糊者。夫此書之前後曲折。在於几下。因此公見絶之說。質問於承。見承之答而復質之此公。此公之答只若自引過者。于後忽更有此書。先播於宣城之人。乃九月間事。其臘月始達于几下。則乃無書之答也。竊意此公是時其神已亂。而其言之得失。亦有不足多辨者。然使後人之見此書者。有疑於吾輩之事。則必有可對考者然後。可以兩據而公斷也。其時几下所質於承者及承所答几下與此公前後二書。皆在几下。須考出而付後輩。其是非曲直。自當付諸後來之公眼。幸加留意。其在鄙家者。只吾兩人書。不足詳備。今且未知其存稿否也。

今中國弱劣之形。一似吾邦年前者。可默認而其內容。頗有可據。此則難細陳也。所患者大綱未大振。羣策未大奮也。西歐戰爭乃空前大劇場。行將一年。大略兩邊戰士死傷。達三百萬以上。俘擄之數又過之。而尙强壯蠭氣。所謂德皇威廉第二者。方擬諸項籍拿破崙頂上。旣呑白耳義全國。封英吉之全海。食法蘭之半境。縮俄斯之全軍。其波蘭舊境已盡收而獨立之。命奧皇之子而君之。其威聲方大發矣。然其所與者奧土二邦。而英俄之大。法意之强。回環而戰之。其勢亦懔然矣。要之西之禍。不到其極則不解。德之人民自言。戰到只餘十四歲人之日乃止。苟中國有人。可以此時爲有爲之會。嗚乎。天或有爲耶。

答郭鳴遠

编辑

人旣參商。書且鴻燕。可奈何。峽裏早寒。衰肌若何。先君集近勘洗到幾編。其多少刪改。惟盡盛意。無以不肖之不能合眼爲進退。第恐大費精力。有損頤養。承年間作天放。今將老布幼同來。人賀團圓。我乃覊絏。始覺釋迦能作方便生活者。同志自山東回。伯敬先入去。想細達其經營。羣議皆欲視元履爲去就。未知大算何出。孔少霑爲吾輩謀僦屋買糧。一二年徐作田土計。可無敗。群議以爲然。欲設農於此。爲策應計。兒子亦云。念之艱甚。然只得聽付。未知能濟耶。今計得此間四日耕地。早種而無灾。足爲八口食用之資。德堡計若成。鄙買亦足分耕。然姑未可必。外此則得限年佃地亦可。但得一力耕者可諧。其說甚長。使伯敬細說而聽之。此計成則兒子應爲我辦山東之糧。可共飢飽。此又不給則吾兩老作西山人。少者傭賃爲生。亦命也。念吾二老得稀年已倖。更無餘日虛徐。人生做事。只當從天理安處直前。許多算前後尋平地。恐非處變世之方。可斷然作快圖耶。千萬諒裁。前付兒仁便書中諸意。皆入商耶。重陽日孤坐。遙憶故園黃花有三絶。覽之想一唏也。

與郭鳴遠

编辑

幾書無一覆。此歲盡矣。望八翁起居何似。意想何似。雌甲今七旬。生世何事。環轍十年。畢竟被妻孥綁住。更摏不去。自顧一笑。西有威廉大帝。叱唾風震。慴英俄肉泥二千萬健兒而不顧也。東有洪憲天子。經萬世皇家。强鄰狺狺于外。革黨大呼於雲滇而不恤也。世間大腹男子盖如此。惟吾道一脉。斯民永命。天將付之何手。中夜孤坐。恨無由對訴也。頃得李庠書。知前頭經紀有成算。然此一着非大作氣不遂。西翁與我論到此。未甞不嘆息。山東一年朝晡之需。奉省四五日耕租地。約與承分半擔供以待命。歸當專書。外此節次。可與此老及李丁君若兒元商確之也。此生握手。庶有日耶。先君集聞已勘過。果更無憾否。不肖孤寄。全靠盛裁。前控諸項亦皆在心下者。迫前一着。必須前期相知。幸並速賜詳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