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重定向自太上老君清靜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本作品收錄於《正統道藏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註本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杜光庭註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註 (無名氏註)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註 (侯善淵註)]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李道純註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慾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於心,心無其心;外觀於形,形無其形;遠觀於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慾豈能生?慾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謂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謂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名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仙人葛玄曰:吾得真道,曾誦此經萬遍。此經是天人所習,不傳下士。吾昔受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上士悟之,昇為天官。中士悟之,南宮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長年,遊行三界,昇入金門。

左玄真人曰:學道之士,持誦此經,即得十天善神擁護其人。然後玉符寶神,金液鍊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經,悟解之者,災障不干,眾聖護門,神昇上界,朝拜高尊。功滿德就,相感帝君。誦持不退,身騰紫雲。

豎排版

编辑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老君曰: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
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
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
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
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
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
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
慾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於心。心無其心。外觀於形。
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
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慾豈能生。慾既不生。即是真靜。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
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
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
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
不名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
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
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
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
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此录音来自外部链接、内容同2016年7月23日的版本、由白云出岫使用汉语普通话录制,不会随条目修订而自动改变。

收听本文
(详细信息)
此录音根据2016年7月22日的版本、以中华民国国语录制,不会随条目修订而自动改变。(收听帮助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