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0872
火部四 ◄ | 太平御覽 卷八百七十二.休徵部一 |
► 休徵部二 |
|
叙休徵
编辑《書》曰:休徵:〈叙美行之驗。〉曰肅,時雨若;〈君行敬則時雨順之。〉曰乂,時暘若;〈君行政治,則時順之。〉曰哲,時燠若;〈君能照哲,則時暖順之。〉曰謀,時寒若;〈君能謀,則時寒順之。〉曰聖,時風若。〈君能通理,則時風順之。〉
《禮》曰:國家將興,必有禎祥。
又曰:用民必順,〈不奪農時。〉故無水旱昆蟲之災,民無凶飢妖孽之疾。〈言大順之時,陰陽和也。〉
又曰:四靈以為畜,故飲食有由也。何謂四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又曰: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棷〈典藪同也。〉,龜龍在宮沼,其餘鳥獸之卵胎,皆可俯而窺也,則是無故。〈非有他事使之然也。〉先王能修禮以達義,體信以達順,故此順之實也。
又曰:升中於天而鳳皇降,龜龍假。〈功成而太平,陰陽氣和而致象物。假音格。〉
又曰:享帝於郊而風雨節,寒暑時。〈五行木為雨,金為陽,火為燠,水為寒,土為風。〉
《黃帝太階六符經》曰:三階平則陰陽和、風雨時,社稷咸獲其宜,天下大安,是謂太平。
《韓詩外傳》曰:成王之時,有三苗貫桑而生為一秀,大几滿車,長几充箱。成王問周公曰:「此何物也?」周公曰:「三苗同為一秀,意者天下殆同一也。」比期三年,果有越裳氏重九譯而至,獻白雉於周公曰:「道路悠遠,山川幽深,恐使人之未達也,故重譯而來。」周公辭曰:「吾何以見賜也?」譯曰:「吾受命國之黃髮日久矣。天下之不迅風疾雨也,海之不波溢也,三年於玆矣。意者中國殆有聖人,蓋徃朝之?」於是周公乃敬其所來。故《小雅》云:「有{黑焦}凄悽,興雲祁祁。」以是知太平無飄風暴雨亦明矣。
又曰:祥者,福之先見者也。〈《風角占》曰:福先見曰祥。〉
《春秋繁露》曰: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則元氣和順,風雨時,景星見,黃龍下。
又曰:五帝三王之理天下,不敢有君民之心,什一而稅;教以愛,使以忠,敬長老,親親而尊尊;不奪民時,使民不過歲三日;民家給人足,無怨望忿怒之患。故天為下甘露,朱草生,醴泉出,風雨時,嘉禾興,鳳凰騏麟游於郊。
日
编辑《孫氏瑞應圖》曰:君賢,得土地,則日有黃抱。
又曰:揚光者,人君不假臣之權,則日揚光。
又曰:王者動不失,日揚光也。
《符瑞圖》曰:日,二黃人守者,外國八方自來降也。
又曰:少皥氏邑於窮桑,日五色互照窮桑。
《易說》曰:日者,至陽之精,象君德。玄黃照耀,五色無主。
《春秋潛潭巴》曰:君德應陽,君臣得道葉度,則日含王字。含王字者,曰中有王字也。王者德象日光,所照無不及也。
《春秋考異郵》曰:黃帝將興,有黃雀赤頭,立於日傍。黃帝曰:「黃者土精,赤者火榮,爵者賞也,餘當立大功乎?」黃雀者,桑也。
《禮斗威儀》曰:君承土而王,其政太平,則日五色無主。宋均曰:「五行之色,不王於一也。」
又曰:君乘木而王,其政升平,則黃中而青暈;乘火而王,則黃中而赤暈;乘金而王,則黃中而白暈;乘水而王,則黃中而玄暈。
《孝經援神契》曰:黃氣抱日,輔臣納忠,德至於天曰抱載。〈在上曰載,在旁曰抱。〉
月
编辑《漢書》曰:元后生成帝,夢月入懷。〈《吳志》云:孫弟生。〉
京房《易飛候》曰:正月有偃月,國必有喜。
《禮斗威儀》曰: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則月黃而多輝。
《禮瑞應圖》曰:昔太清之治世也,昭明於日月。
《禮含文嘉》曰:人君政尊,則日月貞明。
《春秋潛潭巴》曰:君臣和,得道葉度,則日月大光明,天下和平,上下俱昌,延年益壽。
星
编辑《孫氏瑞應圖》曰:景星者,大星也。狀如半月,生於晦朔,助月為明。王者不私於人則見。
又曰:王者德至幽微,則景星見。
又曰:景星者,星之精也,先後月出於西方。王者不私人以官,使賢者在位則見,佐月為明。
又曰:王者孝行之溢,則斗霣精。〈北斗七星光明若將霣也。〉
又曰:王者承天得理,則老人星臨國。
《符瑞圖》曰:鎮星合房者,年谷丰熟。
《易坤靈圖》曰:至德之萌,五星若連珠。
《尚書中候》曰:帝堯即政七十載,景星出翼。〈景,大也。翼,朱鳥宿也。〉
《禮稽命徵》曰:出號施令葉民心,制禮作樂得天意,則景星見。
又曰:外內之制,各得其宜,四方之事,無有留滯,則天苑有德星見。
《禮斗威儀》曰:君承土而王者,其政太平,則鎮星黃而多暈。
又曰:宮星黃大,其餘六星耀光四起。〈宮星,北斗魁星也。〉
又曰:君乘水而王,其政太平,則辰揚光;乘金而王,則太白揚光。
《禮含文嘉》曰:天子崇有德、彰有道、顯有功、褒有行,則太微七星明,少微、處士有德星應。〈宋均云:「太微,正教之宮也;七星,衣裳正禮。今施教布化,儀服應禮,故星明;今少微、處士有德星應,則星皆有威儀矣。」〉
《春秋合誠圖》曰:天子精耀,心憤務德,則景星見。〈宋均曰:憤猶盛也。〉
《春秋感精符》曰:王者上感皇天,則景星見。
《春秋佐助期》曰:虞舜之時,景星出房。
《春秋孔演圖》曰:天子舉賢,則景星放於天。
又曰:王者德政,海內富昌,則鎮星入闕。〈闕,華闕之門,當帝坐。〉
《春秋元命苞》曰:老人星者,治平則見,見則主壽。帝以秋分,候之南郊。
又曰:帝位明,即畢星光大也。
《春秋文耀鈎》曰:老人星見則主安下,不見則兵起。
又曰:王者安靜,則老人星見。
《春秋運斗樞》曰:王政和平,則老人星臨國,萬民以歌。
《孝經援神契》曰:德至天,則斗極明。
又曰:天子刑於四海,德洞淪冥,八方神化,則斗霣精。
又曰:神靈滋液,百珍寶用,有景星。
又曰:鎮星舍房,符明道興。〈宋均曰:符驗明而道興年丰也。〉
又曰:太白合表,四夷從服之象。〈宋均曰:合表,從中道也。太白進退主侯兵。合從中道,無進退。〉
《孝經內事》曰:天子行孝德,則景星見。
又曰:王者動得天度,止得地意,從容中道,陰陽合度,則太微五帝座星明以光也。
又曰:王者得禮之制,不傷財,不害民,君臣和,草木昆蟲各象正性,則三台為齊明,不闊不狹,如其度。〈宋均云:「君臣制度,宮室、車旗多少各有科品,則應也。」〉
又曰:王者敬諸父有差,則斗角光明以揚。〈宋均云:「諸父,伯仲叔季也。斗為帝車,帝所乘也。角堅剛而居帝前,帝敬諸父,感天應之也。」〉
又曰:王者遠嫌別微,殊貴賤,抑驕臣,息亂子,則屏星為之明以潤,帝座章而光。〈宋均云:「屏星、五帝座為之明以潤,章大也。」〉
又曰:天子得云台之禮,則五車均明,河行不離其常。〈宋均云:「天子考察天氣若梓慎,見星之者也,所以獲福禳災。五車主五谷,君禳災得福,民無飢寒之困,五谷星明以應之。河若離常,則有決溢之憂,則九谷失所殖矣。」〉
又曰:昆弟有親親之思,則鈎鈐不離房。〈宋均云:「鈎鈐遠房則疏闊,今昆弟相親,故天相近,明其友也。〉
又曰:王者厚長幼,各得其正,則房、心有德星應之。〈宋均云:「房心為天子明堂,布政之宮,長幼厚則政教著,明房心應之而時也。」〉
風
编辑《史記》曰:黃帝行德,天為之起風,從西北東北,必以庚辛。一秋中五至,大赦;三至,小赦也。
《唐書》曰:肅宗在平涼,未知所適,會朔方留後杜鴻漸奉箋迎上,又河西行軍司馬裴冕勸上治兵於靈武,以圖進取。上發平涼,至丰寧南,見黃河天塹之固,欲整軍北渡以保丰寧。忽大風飛沙,跬步之間,不辨人物。及回軍趨靈武,風沙頓止,天地廓清。
《尚書大傳》曰:王者德及皇天,則祥風起。
又曰:舜將禪禹,於時八風修通。
《禮斗威儀》曰:王者乘火而王,其政升平,則祥風至。〈宋均云:即景風,其來,長養萬物。〉
《符瑞圖》曰:翔風者,瑞風也,一名景風。春為發生,夏為長盈,秋為收藏,冬為安寧。
《春秋繁露》曰:王者恩及金石,則涼風出。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被八方,則祥風至。
王充《論衡》曰:王者太平,則五日一風,風不鳴條。
《風角占》曰:風清明,高不及地二三尺,此下有聖人;或清明,其來久長,而不動搖樹木枝葉,此龍德在其下。
《晉陽春秋》曰:劉裕平慕容超,將鎮下邳,聞盧循反、何無忌敗,乃還次山陽。造揚子江,問行人曰:「朝廷如何?」對曰:「劉公尚未至,劉公若還,無所憂也。」裕將濟而風急,眾咸難之。裕曰:「吾有天命,風當自息,如天不助,覆溺何足可怯?」即命登舟,舟移而風止。
雨
编辑《禮斗威儀》曰:君乘金而王,其政平,則嘉雨時至。
《春秋說題辭》曰:大節二十四,小節十二,功德分也,故一歲三十六雨。
《鹽鐵論》曰:太平之世,則雨不破塊,旬日一雨,雨必以夜。
《符瑞圖》曰:周公時天下太平。當此之時,旬而一雨,雨必以夜。
又曰:靈雨者,遇歲亢旱,責躬引咎,理察冤枉,退去貪殘,側身修政,則降以靈雨。非誠感瑞應,則非靈也。
又曰:昔殷湯之世,天下大旱。以六條自責,於是大雨。
《淮南子》曰:神農之世,甘雨以時,五谷蕃殖。
《尸子》曰:神農氏治天下,欲雨則雨。五日為谷雨,旬五日為行雨,萬物咸利,故謂之神。
雲
编辑《史記》曰: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郁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慶雲,嘉氣也。
《漢書》曰:武帝封禪,夜有白雲封中出。
《魏書》曰:文帝生時,有雲氣青色而圓如車蓋,當其上終日。望氣者以為至貴之證。
《宋書》曰:世祖在江州起義,建牙軍門,有紫雲二段落於牙上。
《唐書》曰:玄宗嘗出畋,有紫雲在其上,從者望而得之。
又曰:蕭宗自奉天而北,夕次永壽,有白雲起西北,長數丈,如樓閣之狀。識者以為天子之氣。
《尚書中候》曰:堯德清平,乃沉璧於河,白雲起。
《禮斗威儀》曰:景雲,景,明也,言雲氣光明也。
又曰:周成王治平,觀於河,青雲浮。
《春秋孔演圖》曰:黃帝將興,黃雲升於堂。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山陵,則景雲出。
又曰:天子孝則景雲出。
孫氏《瑞應圖》曰:景雲見者,太平之應也。
《符瑞圖》曰:,慶雲也,內赤外黃,一曰云。〈音橘也。〉
《帝王世紀》曰:黃帝有景雲之瑞,以雲紀官。
又曰:堯母慶都,生而神異,有黃雲覆上。
《漢武故事》曰:帝幸梁父祀地,山上有白雲如蓋。
又曰:宣帝祀甘泉,有紫雲從西北來,散於殿前。
《歸藏》曰:大昊之盛,有白雲出自蒼梧,入於大梁。
徐爰《宋書》曰:高祖北徵至洛陽,常有紫雲見於軍上。
霧
编辑《史記》曰:高祖至平城,匈奴圍上七日,大霧,漢人往來,故不覺。
《帝王世紀》曰:黃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天大霧三日。帝之洛水上,見大魚負圖書。
露
编辑《後漢書》曰:光武建武十二年,甘露降南行唐。
又曰:明帝永平十七年春正月,甘露降於甘陵。
又曰:明帝永平十七年,甘露降泉陵、洮陽二縣。〈二縣屬零陵。泉陵城,在今永州零陵縣北。洮陽故城在湘原縣西北。〉
《東觀漢記》曰:光武時,甘露降四十五日。
《宋書》曰:文帝元嘉中,甘露頻降,狀如細雪。
《唐書》曰:武德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甘露降於中華殿之桐樹,泫如氷雪,以示群臣。
又曰:貞元十年正月,西川奏當管甘露降松柏、竹叢等二千四百四十二處。
《尚書中候》曰:堯時甘露降。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天,則降甘露。
《禮斗威儀》曰:君政治,則軒轅之精散為甘露降。
又曰:人君乘土王,其政太平,則甘露降。
《春秋運斗樞》曰:天樞得則甘露降。
孫氏《瑞應圖》曰:耆老得敬,則松柏受甘露;尊賢老不失細微,則竹葦受甘露。
又曰:甘露者,味清而甘,降則草木暢茂,食之令人壽。
又曰:王者德至於天,和氣感,則甘露降於松柏。
《白虎通》曰:甘露者,美露也。降則物無不盛。
《論衡》曰:甘露味如飴,王者太平之應。
《鶡冠子》曰:聖德上及太清,下及萬靈,則膏露下。
《晉中興徵祥記》曰:甘露,仁澤也。凝如脂,甘如飴,王者德至於天則降。
《呂氏春秋》曰:陰陽之和,不長一類,甘露時雨,不私一物。
《山海經》曰:軒丘鳳卵,民食之;甘露,民飲之。所欲自存。
魏明帝《與東河王詔》曰:昔先帝時,甘露屢降仁壽殿前。自吾建承露槃以來,甘露復降芳林園。
雷
编辑《史記》曰:高祖母劉媼嘗游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時雷電冥晦,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妊,遂產高祖。
《河圖》曰:黃帝以雷精起。
《尚書中候》曰:秦穆公出狩,天震大雷,下有火化為白雀,銜丹書集公車,曰:「秦伯霸也。」
氣
编辑《史記》曰:秦始皇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東游以厭當之。
又曰:高祖隱於芒碭山澤間,呂后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后,后曰:「季所居,上常有雲氣,故從往常得。」
《漢書》曰:宣帝繫獄,望氣者言長安獄有天子氣,詔系者殺之。內謁者令郭穰夜至郡邸獄,邴吉拒,使者不得入。
《後漢書》曰:望氣者蘇伯河為王莽使,至南陽,遙見望春亭,郭唶曰:〈唶,音子夜切。〉「氣佳哉!鬱鬱葱葱然。」
《東觀漢記》曰:和帝時十一月夜,白氣長三丈,起國東北。軍市西域象奇、疏勒二國歸義。
《魏書》曰:武宣卞皇后,琅琊開陽人,文帝母也。以漢延熹二年十二月乙巳生齊郡白亭,有黃氣滿室移日。父敬侯怪之,以問卜者王旦,曰:「此吉祥也。」
《晉書》曰:天子氣森森然,或如華蓋,或如龍如馬。
《宋書》曰:明帝太始二年六月,日入後,有黃白氣東西竟天,光明潤澤也。
《楚漢春秋》曰:項王在鴻門,亞父諫曰:「吾使人望沛公,其氣沖天,五彩相繆,或似人。此非人臣之氣,不若殺之。」
應劭《漢官儀》曰:世祖封禪,夜有白氣一丈,東南極望,正直壇所;有青氣上與天屬,遙望不見顛。瑞命之符也。
光
编辑《漢書·郊祀志》曰:武帝祀汾陰,汾陰傍有光如絳,上遂立后土祠於汾陰。
又曰:郊太一祠,上有光。
又曰:宣帝祠世宗,神光興於殿旁。神光又興於房中,如燭狀。
《東觀漢記》曰:李軼等聞讖言:「劉氏當復起,李氏為輔。」遂市兵弩,絳衣赤幘。歸舊廬,望見廬南有若火光,以為人持火,呼之,光遂盛,曈曈上属天,有頃不見。上異之。
《後魏書》曰:太祖武皇帝母曰獻明賀皇后,夢日出室內,寤而光明属天,歆然有感。及生於參合之北,其夜復有光明。
又曰:高祖孝文皇帝母曰李夫人,皇興元年八月生平城紫宮,神光照室,天地氤氳,和氣充塞。
《尚書中候》曰:堯沉壁於河,榮光出。
《符瑞圖》曰:玉燭者,瑞光也,見則四時之色洞如燭也。
又曰:景者,光也。亦曰象也,光而可象,應行而臻。故茂德內彰,則瑞光外燭。
又曰:昌光者,瑞光也,見於天。漢高受命,昌光出軫。
又曰:榮光者,瑞光也。其光五彩焉,出於水上。
又曰:五彩光者,天見五色、三光重輝於地也。
《春秋合誠圖》曰:五光垂彩,天下大嘉。
人
编辑《尚書中候·洛師謀》曰:呂尚出游,於戊午有赤人雄出,〈赤人,水神。〉授吾青簡丹書,曰:「命由呂。」〈吾,我也。由,用也。〉
《禮含文嘉》曰:禹卑宮室,盡力乎溝洫,百馨用成,神龍靈龜馴伏,玉女降。
《魏志》曰:咸熙二年,晉太子襲位。襄武縣言有大人見,長丈餘,跡長三尺一寸,白髮,著黃單衣黃巾,柱杖呼民三,始語云:「今當太平。」
《瑞應圖》曰:真人者,黃帝時游於池。王者有茂德,不貪貨利,則金人乘船游王後池。
神
编辑《龍魚河圖》曰:黃帝攝政,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造兵杖,威震天下,誅殺無道,不仁不慈。黃帝行天下事,仰天而嘆。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而令制伏蚩尤。蚩尤歸臣,因使鎮兵以制八方。
《尚書中候》曰:堯使禹治水,禹辭天地重功,帝欽擇人,帝曰:「出,爾命圖,爾乃天。」〈言天使汝治水,非我。〉禹臨河觀,有白面長人,魚身,出曰:「吾河精也。表曰:文命治淫水。」〈河圖,謂括地象。〉授禹河圖,去入淵。
《漢書》曰:武帝太始四年三月,幸不其,〈如淳曰:其音基。不其,山名,因以為縣。〉祠神人於交門宮,〈應劭曰:神人,蓬萊仙人之屬也。晉灼曰:琅琊縣有交門,漢武帝所造。〉若有向坐,拜者作交門之歌。
《山海經》曰:有人首蛇身,長如轅,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維。人主得而食之,伯天下。〈即於蛇也。〉
《瑞應圖》曰:黃帝時,西王母使乘白鹿來獻白環。一本云:帝舜時,西王母遣使獻玉環。 又曰:二美母者,蓋神女也,周穆王時持酒來酌之。
《管子》曰:桓公北徵孤竹,未至卑耳溪十里,援弓將射,未能發,見人物具焉,右祛衣,走馬前疾。管仲曰:「臣聞登山之神有俞兒者,長尺,人物具焉。霸王之君興,走馬前導也祛衣,其前水;右祛,示從右涉。」至溪,如所言,公拜焉,曰:「仲父之聖若此。」
《莊子》曰:齊桓公游於澤,管仲御。公見鬼,仲曰:「澤有委蛇,其大如轂,其長如轅,紫衣朱冠,見人則舉其首而立,見之者殆乎霸。」公曰:「此寡人之所見也。」
《墨子》曰:鄭繆公晝日處廟,有神入門而左,鳥身素服,面狀正方。繆公乃懼,神曰:「無奔,帝享汝明德,使錫汝壽十年,使君國昌。」公問神,神曰:「予為勾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