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异三 宋會要輯稿
方域一
方域二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

东京大内 编辑

东京大内

【宋会要】


东京,唐之汴州,梁建为东都,后唐罢之,晋复为东京,国朝因其名。

旧城周回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天头原批:「旧城。」,即唐汴州城,建中初,节度使李勉筑。国朝以来,号曰阙城,亦曰里城。

南三门:中曰朱雀,梁曰高明,晋曰熏风,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东曰保康,大中祥符五年赐名;西曰崇明,周曰兴礼,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

东二门:南曰丽景,梁曰观化,晋曰仁和,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北曰望春,梁曰建阳,晋曰迎初,国初曰和政,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

西二门:南曰宜秋,梁曰开明,晋曰金义,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北曰阊阖,梁曰乾象,晋曰乾明,国初曰千秋,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

北三门:中曰景龙,梁曰兴和,晋曰元化,太平兴国四年改;东曰安远,梁曰含辉,晋曰宣阳,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西曰天波,梁曰大安,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

新城周回四十八里二百三十三步天头原批:「新城。」,周显德三年令彰信节度韩通董役兴筑。国朝以来,号曰国城,亦曰外城,又曰罗城。

南五门:中曰南熏,周曰景风,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次东曰普济,惠民河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次东曰宣化,周曰朱明,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次西曰广利,惠民河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次西曰安上,周曰畏景,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

东五门:南曰上善,汴河东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次北曰通津,汴河东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通津,天圣初改广津,后复今名;次北曰朝阳,周曰延春,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次北曰含辉,周曰含辉,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寅宾,后复今名;次北曰善利,广济河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咸通,天圣初改。

西六门:南曰顺天,周曰迎秋,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次北曰大通,汴河南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大通,天圣初改顺济,后复今名;次北曰宣泽,汴河北〔水〕门,熙宁十年赐名;次北曰开远,太平兴国四年赐名通远,天圣初改;次北曰金耀,周曰肃政,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次北曰咸丰,广济河西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

北五门:中曰通天,周曰元德,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曰通天,天圣初改宁德,后复今名;次东曰景阳,周曰长景,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次东曰永泰,周曰爱景,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次西曰安肃,国初号卫州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次西曰永顺,广济河南水门,熙宁十年赐名。

大内据阙城之西北天头原批:「大内。」,宫城周回五里,即唐宣武军节度使治所,梁以为建昌宫,后唐复为宣武军治,晋为大宁宫。国朝建隆三年五月诏广城,命有司画洛阳宫殿,按图以修之。

南三门:中曰宣德,梁初曰建国,后改咸安,晋初曰显德,又改明德,太平兴国三年七月改丹凤,九年七月改乾元,大中祥符八年六月改正阳,景佑元年正月改今名;东曰左掖,西曰右掖,乾德六年正月赐名。

东一门曰东华,梁曰宽仁,开宝四年改四年:《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作「三年」。;西一门曰西华,梁曰神兽,开宝四年改四年:《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作「三年」。

北一门曰拱宸,梁曰厚载,后改玄武,大中祥符五年十一月改。

宣德门内正南门曰大庆,梁曰元化,国朝常随正殿名改。

东西横门曰左、右升龙,乾德六年正月赐名。

正殿曰大庆,梁曰崇元,乾德四年重修,改乾元。太平兴国九年五月,殿灾,改朝元。大中祥符八年四月,殿灾,六月改天安。景佑元年正月改今名。殿九间,挟各五间,东西廊各六十间,有龙墀、沙墀。正至朝会、册尊号御此殿,飨明堂、恭谢天地,即此殿行礼,郊祀斋宿殿之后阁。东西两廊门曰左、右(大)[太]和,梁曰金乌、玉免,国初改日华、月华,大中祥符八年六月改今名。右升龙西北偏曰端礼门,凡三门,各列戟二十四枝,熙宁十年八月赐名。

门内庙堂:次北文德殿门,次文德殿,后唐曰端明,国初改文明,太平兴国九年五月殿灾,改今名,即正衙殿。太祖时元、朔亦御此殿,其后常陈入合仪如大庆殿,飨明堂、恭谢天地即斋于殿之后阁。熙宁以后,月朔视朝御此殿。殿东西两廊门曰左、右嘉福,旧名左、右勤政,明道元年十月改。殿庭东南隅有鼓楼,其下漏室,西南隅锺殿。两挟有东上、西上合门。左、右掖门内正南门曰左、右长庆,乾德六年正月赐名;次北门曰左、右嘉肃,熙宁十年八月赐名;次北门曰左、右银台。大庆殿后东西道,其北门曰宣佑,旧曰天光,大中祥符八年六月改大宁,明道元年十月改今名。门西紫宸殿门,殿门皆两重,名随殿易,其中隔门,遇雨雪群臣朝其上。紫宸殿旧名崇德,明道元年十月改,即视朝之前殿。每诞节称觞及朔望御此殿。次西垂拱殿门,门有柱廊接文德殿后,其东北角门子通紫宸殿。每日枢密使以下立班殿庭候传宣,不座,即(遇)以上候班幕次。垂拱殿旧曰长春,明道元年十月改勤政,十一月改今名,即常日视朝之所。节度使及契丹使辞、见,亦宴此殿。其后福宁殿,国初曰万岁,大中祥符七年改诞庆,明道元年十月改今名。殿即正寝。殿东西门曰左、右昭庆,大中祥符七年赐名。次后柔仪殿,国初但名万岁后殿,章献明肃皇太后居之,乃名崇徽,明道元年十月改宝慈,景佑二年改今名。次后钦明殿,旧曰天和,明道元年十月改观文,后改清居,治平三年六月改今名。其西睿思殿。福宁殿东庆寿宫,庆寿、萃德二殿,太皇太后所居。福宁殿西宝慈宫,宝慈、姒徽二殿,皇太后所居。福宁殿后坤宁殿,皇后所居。凡禁中殿阁,有嘉庆殿,咸平初明德太后居此殿,后徙万安宫。观文殿,旧曰延恩,大中祥符元年以圣祖降此殿,因缮完,改曰真游,奉道像。后改集圣,明道二年十一月,改葺为内外命妇容殿,名肃仪。庆历八年五月改今名。延真门,大中祥符七年赐真游殿西门曰延真。积庆殿、感真阁,大中祥符七年赐真游殿真君殿曰积庆,前又建感真阁。福圣殿,明道中奉真宗御容于此。寿宁堂,明道中奉太祖御容于此。庆云殿、玉京殿、清景殿、西凉殿,景佑二年重修,在天章阁东。慈德殿,章惠太后所居,初系嘉庆殿,景佑四年改今名佑:原作「初」,据《玉海》卷一六○改。。景宁殿,治平二年正月,诚内中神御殿诚:此字疑误。,赐名景宁。垂拱殿门次西皇仪殿门,皇仪殿旧曰明德,亦曰滋德,开宝四〔年〕改滋福,咸平三年明德太后居之,号万安宫,(万安殿)大中祥符七年复为殿,标旧额,明道元年十月改今名。次西集英殿门,集英殿旧曰玄德,亦曰广政,开宝二年改大明,淳化元年正月改含光,大中祥符八年六月改会庆,明道元年十月改元和,寻改今名。每春秋、诞圣节,锡宴此殿。熙宁以后,亲策进士于此殿。后有需云殿,旧曰玉华,后改琼英,熙宁初改今名。东有升平楼,旧曰紫云,明道元年十月改今名,宫中观宴之所。次西安乐门。门外西北景晖门,天禧五年三月赐名;其东含和门,熙宁十年八月赐名。门内有横廊,廊北龙图阁,大中祥符初建,以奉太宗御集、御书。阁东序资政、崇和二殿,西序宣德、述古二殿。又列六阁:曰经典,曰史传,曰子书,曰文集,曰天文,曰图画。其北天章阁,天禧五年三月建,以奉真珠二殿。次北宝文阁,旧曰寿昌,庆历初改今名,以奉仁宗御笔、御书。阁东、西序嘉德、延康二殿,殿间以桃花文石,为流杯之所。东华门内,次西左承天祥符门,乾德六年正月赐名左承天,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天书降其上,诏加其名而增葺之。次西北廊元符观,大中祥符七年,以皇城司廨舍为观,奉天书道场,后罢之,复并入皇城司。直北东向有謻门,旧无榜,熙宁十年始标额。门内南廊庆宁宫,英宗为皇子所居,治平二年赐名。西华门内次西右承天门,乾德六年正月赐名。南北夹道北延福宫,穆清、灵顾、性智三殿,灵顾以奉真宗圣容。宫中又有奉宸五库。次北广圣宫,天 宗御集、御书。阁东西序群玉、(天)名。宣佑门内东廊,次北资善堂,大中祥符九年二月建资善堂于元符观南,为仁宗就学之所,天禧四年徙于此。讲筵所,旧曰说书所,寓资善堂,庆历初改今名。次北引见门,次北通极门,熙宁十年八月赐名。次北临华门,熙宁十年八月赐名。西廊次北内东门,有柱廊与御厨相直,门内有小殿,即召学士之所。次北崇政殿门,崇政殿旧曰简贤讲武,太平兴国八年改八年:《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作「二年」,又「改」下有「今名」二字。,大中祥符七年始建额,即阅事之所。殿东西延义、迩英二阁,侍臣讲读之所。阁后隆儒殿,皇佑三年十月赐名。崇政殿后有柱廊倒座殿,次北景福殿,前有水阁,旧试贡举人,考官设次于两廊。殿南延和殿,大中祥符七年建,赐名承明,章献太后垂帘参决朝政于此,明道元年十月改明良,寻改端明,景佑元年改今名。殿北向,俗呼倒座殿。殿西北迎阳门,大中祥符七年建,赐名宣和,明道元年十月改开曜,十一月改今名,俗号苑东门,召近臣入苑由此门。门内后苑,苑有(大)[太]清楼,楼贮四库书。走马楼延春阁旧曰万春,宝元中改。仪凤、翔鸾二阁仪凤:原倒,据《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乙。,景佑中有瑞竹生阁首。宜圣殿,奉祖宗圣容。嘉瑞殿,旧曰崇圣,后改今名。宣明殿。安福殿。宝跋殿。化成殿成:原作「城」,据《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改。,旧曰玉宸,明道元年改,四方贡珍果常贮此殿。金华殿,大中祥符中常宴辅臣。清心殿,真宗奉道之所。流杯殿,唐明皇书山水字于(右)[石],天圣初自长安辇入苑中,构殿为流杯,尝令侍臣、馆阁官赋诗。清辉殿。(亲)[观]稼殿,景佑二年建,赐名。华景亭、翠芳亭此下文字疑有脱误。,景佑中橙实亭前命近臣观。瑶津亭,象瀛山池。以上《国朝会要》。

西京大内 编辑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 西京大内

西京大内原无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

西京,唐曰洛州,后为东都、河南府,寻改为京。梁为西都,晋复为西京,国朝因之。京城周回五十二里。

南三门:中曰定鼎,东曰长夏,西曰厚载。

东三门:中曰罗门,南曰建春,北曰上东。

北二门:东曰安喜,西曰徽安。

城内一百二十坊:明教、宜人、淳化、安业、修文、尚善、乐和、正平、修行、崇业、旌善、尚贤、敦行、崇政、宣范、恭安、劝善、惠训、道术、归德、康俗、敦化、道化、温柔、择善、道德、仁和、正俗、永丰、修善、思顺、福善、惠和、安众、兴教、宣教、陶化、嘉善、通利、乐成、安远、慈惠、上林、游奕、集贤、尊贤、章善、贤相、永泰、临阛、延福、富教、询善、铜(驰)[驼]、崇让、履道、履信、会节、绥福、从善、睦仁、嘉猷、里仁、永通、利仁、归仁、怀仁、仁风、静仁、延庆、宁人、宽政、淳风、宣风、观德、积善、从政、大同、承义、明义、教义、广利、通济、怀义、淳和、南里、北里、承福、立德、清化、道光、道义、道政、永福、思恭、归义、履顺、进德、景行、温落、北帝、邻德、敦厚、修义、时泰、时邕、立行、殖业、丰财、教业、毓财、德懋、毓德、审教、积德、赐福、教善、兴艺、通远。

大内天头原批:「大内宫城。」,据京城之西北。宫城周回九里三百步。旧名紫微城。

南面三门:正南曰五凤楼,国初建名;东曰兴教,西曰光政,隋、唐旧名。

东面一门;曰苍龙,隋、唐曰重光,后改。

西面一门:曰金虎,隋曰宝城,唐曰嘉豫,后改。

北面一门:曰拱宸,隋、唐曰玄武,大中祥符中改今名。

五凤楼内正南内太极殿门,隋曰永泰,唐曰通天、乾元,太平兴国三年名太极门,景德四年改今名。门东西各有门,唐初曰万春、千秋,今无榜。太极殿门外东西横门曰左、右永泰门,隋曰东、西华,唐曰左、右延福,后改。正殿曰太极殿,隋曰乾阳,唐初曰乾元、明堂,后改含元,梁曰朝元,后唐曰明堂,晋曰宣德,后复为明堂,太平兴国三年改今名。殿前有左、右龙尾道,日楼、月楼,东西横门曰日华、月华。殿后有柱廊,次天兴殿,旧曰太极后殿,太平兴国三年改今名。后有殿阁,其地即隋之大业,唐之天堂,后门北对建礼门。太极殿门之西面南曰应天门,唐曰敷政、光范,后改;次北曰乾元门,唐曰千福、乾化,后改;次北曰敷政门,唐曰武成、宣政,后改。次北曰文明殿,唐曰真观,梁曰文明。殿东南隅有鼓楼,西南隅有锺楼。东、西横门曰左、右延福门。殿两挟曰东上、西上合门,殿后有柱廊。次曰垂拱殿,唐曰延英,太平兴国三年改今名。殿后通天门,复有柱郭。兴教门内曰左、右安礼门,隋唐曰会昌门。西北曰銮和,太平兴国三年,以车辂院门改今名。左安礼门北曰左兴善门,唐曰左银台,梁改其北左银台门,唐曰左章善,梁改光政。门内西偏右安礼门,隋、唐曰景运,后改。次西横门曰永福门,后唐之名。右安礼门北曰右兴善门,唐曰右银台,梁改苍龙。门之正西有东隔门,次西曰膺福门,唐曰含章,后改。次西接通天门柱廊。金虎门之正东有西隔门,次东曰千秋门,唐曰金銮,后改。次东接通天门柱廊。建礼门,在天兴殿后,南对五凤楼,有隔门。次北拱宸门。建礼门之西曰广寿殿门,门内广寿殿,唐曰嘉庆,后唐改。殿后隔舍即内东门,道其北明德殿,太平兴国三年改广寿。第二殿曰明德,第三殿曰天和,第四殿曰崇徽。其次天和殿,其次崇徽。广寿殿门之西曰明福门,其次北廊接通天门,南对文明殿。明福门内曰天福殿门,门内天福殿,唐曰崇勋,后唐曰中兴,晋改今名。其次太清楼,后唐曰绛霄,太平兴国三年改寝殿曰太清。第二殿曰思政,第三殿曰延春。其次思政殿,其次延春殿。其次面北曰武德殿,后唐曰解御,又曰端明,太平兴国三年改今名。明福门之西曰金銮殿,唐曰太极,又名思政,梁改今名。其次寿昌殿,梁曰雍和,太平兴国三年改金銮。第二殿曰寿昌,第三殿曰玉华,第四殿曰长寿,第五殿曰甘露,第六殿曰乾阳,第七殿曰嘉兴。其次玉华殿,其次甘露殿,其次长寿殿,其次乾阳殿,其次嘉兴殿。金銮殿门之西曰含光殿门,门内含光殿,宴殿也。其南廊有装戏院,殿东廓后有紫云楼,宫中观宴之所。楼前射弓小殿。含光殿后洗泽宫一位。建礼门北之东廊曰内东门,其北即北隔门,门南之西廊曰保宁门,门西有隔门,门内面南有讲武殿,唐曰文思球场,梁以行从殿为兴安殿球场,后改今名。殿后有柱廊,有后殿,无名。隔门相对。西隔门门西淑景亭,又有隔门,以西入后苑,内有长春殿,后唐建石殿,有柱廊。后殿以西即十字池亭,其南砌台、水井。婆罗亭婆罗《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作「娑罗」。下同。,贮奇石处。世传是李德裕醒酒石,以水沃之,有林木自然之状,谓之婆娑罗石,故以名亭。前有九河池,一名九曲池。其南有内园门,左含光殿门之西。东宫在苍龙门之西,(兴)[与]左银台门相对,其门在东池门之内。宫后东池门内有飞龙院,西有散甲殿,梁改弓箭库,殿为宣威,后改今名。殿后柱廊有后殿,其北相对有夹道门,在拱宸门内。

皇城天头原批:「皇城。」,隋曰太微城,亦号南城,宫城之外夹城。南面三门:中曰端门,北对五凤楼,南对定鼎门。东曰左掖,西曰右掖。东面二门:南曰宾耀,隋曰东太阳,唐曰东明,后改。北曰启明,西对宫城之苍龙门。西面三门:南曰金耀,隋曰西太阳,后改。北曰乾通,东对宫城之金虎门。西面外挟城又二门:南曰丽景,东对金耀门;北曰开化,东对乾通门。北面一门:曰应福,五代以来曰甲马门,盖诸班宿直其内。次北右军一门,在光政门之西,门内皆班院及御园。东城,宫东之外城也,隋筑。东面一门曰宣仁,东对上东门;南面一门曰承福,今为洛阳监前门;北面一门曰含嘉,今不复有门构。以上《国朝会要》。

东京杂录 编辑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 东京杂录

东京杂录


太祖建隆三年正月十五日,发开封浚仪县民数千,广皇城之东北隅。

五月,命有司案西京宫室图修宫城,义成军节度使韩重赟督役。

四年五月十四日,诏重修大内,以铁骑都将李怀义、内班都知赵仁遂护其役。

二十四日,明德门成。先是,同州节度使张美来进材木,及成,命翰林学士承旨陶谷撰碑。

乾德三年四月十三日,募诸军子弟导五夫河水通皇城为池。

四年二月七日,帝亲视皇城版筑之役。

十一日,修崇元殿,帝召近臣及侍卫军校观上梁,各赐金钱酒食、役工钱帛有差。左右街僧道、商贾并于殿前,以金钱果食自新殿上散掷,恣(今)[令]争之。

六年正月十日,发近甸丁夫增治京城,命马步副军头王廷乂护其役。

开宝元年正月甲午,发近甸丁夫增修京城。

太宗太平兴国四年,改京城门名。

雍熙二年九月十七日,以楚王宫火,欲广宫城,诏殿前都指挥使刘延翰等经度之。画图来上,恐动民居,帝曰:「内城褊隘,诚合开展,拆动居人,朕又不忍。」令罢之,但迁出在内三数司而已。

至道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诏张洎改撰京城内外坊名八十余张洎:原作「张泊」,据《长编》卷三八改。,分定布列,始有雍洛之制。旧城内左第一厢二十坊,曰太平、义和、安业、通利、宝积、宣平、兴宁、观德、明德、嘉善、崇德、景宁、惠政、兴礼、龙华、信陵、昭德、福善、延和、通济;第二厢十六坊,曰光德、宜春、乐乐:按前后所述坊名皆为二字,此处疑有脱字。、甘泉、崇仁、保和、靖安、昭庆、嘉德、广福、嘉平。右第一厢八坊,曰兴兴:此处亦似有脱字。、宣化、新昌、常乐、光化、利仁、乐台、郭义;第二厢二坊,曰金顺、寿昌。新城内城东厢九坊,曰滋德、永济、清和、显仁、睿明、汴阳、崇善、宣阳、安仁;城西厢二十六坊,曰建隆、延秋、咸宁、鳪宁、福昌、隆安、庆成、兴化、徽安、延禧、永丰、丰安、义康、顺成、善利、安远、宣义、景福、保义、顺政、崇节、通义、普宁、通化、归德、敦化;城南厢二十坊,曰大宁、崇礼、广济、敦教、建宁、昭化、永通、景平、通鳪、敦化、武成、景耀、永泰、建平、长庆、清平、光庆、永昌、敦信、永安;城北厢二十坊,曰夷门、昌乐、永宁、永平、丰义、崇庆、安兴、延庆、玄英、咸宜、安定、崇化、保安、泰宁、嘉庆、保宁、永顺、延昭、福善、安化。太宗以旧坊名多涉俚俗之言,至是命美名易之,唯宝积、安业、乐台、利仁四坊仍旧名。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十四日,勾当八作司谢德权言:「京城外城女墙圮缺外城:原脱,据《长编》卷六八补。,水道壅塞,望籍兵完葺,修东京外城,计六十三万五千六十二工。」从之。

二年三月九日,开封府言:「准诏,以都城之外人户、军营甚多,相度合置厢虞候管辖。」从之。仍诏勿多置人吏、所由,妄有搔扰。又增度置厢九:京东第一厢一坊,曰清明;第二厢一坊,曰含耀;第三厢一坊,曰务本;京南厢二坊,曰安节、明义;京西第一厢二坊,曰天苑、天泉;第二厢二坊,曰金城、开化;第三厢二坊,曰乾耀、 门;京北第一厢二坊,曰建阳、嘉豫;第二厢一坊,曰福庆。

七月八日,废万安宫复为滋福殿。先是咸平初,以皇太后所居滋福殿为万安宫,至是复为殿云。

五年七月二日,诏曰:「重城阳位,通门肇开。特顺民心,以壮京邑。仍加美号,式示方来,宜名新开门为保康,仍名汴河旧广济桥为延安,鳪民河新桥为安国。」

闰十月八曰,翰林院学士晁迥等请改延恩殿名,重加兴葺,及御制铭颂,以彰圣祖降格之庆。诏名真游殿。

六年五月七日,改夷门坊曰宁远,玄英坊曰瑞庆。

七年七月二十八曰,参知政事丁谓复请御书真游殿额,从之。

八年四月二十四日,大内火,命参知政事丁谓充大内修葺使,殿前都指挥使曹灿、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张旻、入内内侍都知秦翰,督护其役。

九年七月五日,增筑京新城。天禧三年三月,工毕,部役使臣军校第进一资。

仁宗天圣元年正月,发卒增筑京城。

七月二十四日,诏内殿崇班秦怀志、白仲达贴筑新旧城墙。

十年八月二十三日,内庭火,延燔长春、崇德、会庆、承明殿,命宰臣吕夷简为大内修葺使内:原作「臣」,据《长编》卷一○一改。,枢密副使杨崇勋为副使,殿前副都指挥使夏守赟都大管勾修葺事,入内内侍省押班江德明、内侍省右班副都知周文应同管勾。十月工毕。

景佑元年五月十五日,入内内侍省言:「司天监集众定夺开拱宸门外过道,称无妨碍,选定十九日申时开门。」从之。

皇佑元年八月十二日,侍御史徐宗况言,在京旧城修筑年深,乞行完葺。从之。

嘉佑四年正月十一日,修筑京新旧城。及兴役,赐兵卒缗钱。

八年四月十九日,诏于内香药库之西偏建皇子位。

英宗治平元年十月十六日,命内侍供奉官王希古贴筑在京新旧城墙。

二年二月十一日,权发遗三司户部副使吕公着奏,乞候既郊岁丰,乃修庆宁宫。从之。

三年六月二十九日,改清居殿曰钦明,命直龙图阁王广渊书《洪范》一篇于屏。时帝谓广渊曰:「先帝临御四十年,天下承平,得以无为。朕方属多事,岂敢自逸,故改此殿名。」因访广渊先儒论《洪范》得失,广渊对以张景所得最深,以景论七篇进。翌日,复召对延和,曰:「景所说过先儒远矣,以三德为善论。朕接臣下常务谦柔,听纳之间,则自以刚断。此屏置之座右,岂特无逸之戒也。」赐广渊御纸笔墨黄金等。以上《国朝会要》。

神宗熙宁初,改集英殿后琼英曰需云。

二年闰十一月,诏:「今后在内修造,系宫殿门内,委提举内中修造所主领;其系皇城内宫殿门外者,即令提举在内修造所施行」。是年作庆寿、宝慈二宫。

四年,后苑作玉华殿。

七年,玉华殿后作山亭一,祥鸾阁一,基春殿一。

八年八月二十一日,诏:「都城久失修治,熙宁初虽尝设官缮完,费工以数十万计。今遣人视之,乃颓圮如故,若非特选官总领其役,旷日持久,必不能就绪。可差入内东头供奉官宋用臣专切提辖修完,其有合申请事件,并令条具闻奏。仍差河北、京东拣中崇胜、奉化七指挥及新废监牧兵士五千人七指挥:《长编》卷二六七作「十指挥」。,专隶其役。所有上件兵士万人,隶步军司。应缘修城役使犯杖罪以下,即令提辖修城所断遣,内系虽杖罪合乾追照,即送步军司断遣。每五百人仍许奏选殿直以下至殿侍一人部役。」

九月七日,重修都城,诏内臣宋用臣董之。废罢监牧司马监兵士五千人,以二千人充在京新置广固四指挥固:原作「国」,据《长编》卷二六八改。专隶修完京城所工役,于京城四壁置营;三千人添置府界保忠六指挥,于陈留、雍丘、襄邑置营。候修京城毕,其新置保忠指挥额数,即行拨并,仍隶步军司。非有宣命,不得差使。所有请受,并依保忠例支给。

是年,造睿思殿。

九年二月,改正南南河门曰景风,南(博)[砖]曰亨嘉砖:原作「博」,据《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改。下同。,鼓角曰阜昌。正北北河门曰安平,北(博)[砖]曰耀德。正东冠氏门曰华景,冠氏第二重曰春祺。子城东曰泰通。正西魏县门曰宝城,魏县第二重曰利和。子城西曰宣泽。东南朝城门曰安流,朝城第二重曰巽齐。西南观音门曰安正,观音第二重曰静方。上水关曰善利,下水关曰永济。内城创置北门,曰靖武按《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北京」下注引此文,与此全同,可知此条所载乃北京大名府事,《宋会要》误收于此。

六月十六日,诏在京旧城诸门并汴河岸角门,并令三更一点闭,五更一点开。

十年九月十八日,提辖修完京城所言:「准诏令御书院书写外城诸门牌额,今汴河上流两岸南、北水门并曰大通,有此相犯。」诏北门改曰宣泽。又汴河下流南水门,旧曰上善,改曰通津。

十月四曰,提举修完京城所言,五丈河上流咸丰门南水门未有名额,诏以永顺为额。是年,改文德殿南门曰端礼德:原无,据《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补。,左、右长庆隔门曰左、右嘉肃,安乐门曰含和,崇仁殿北横门曰通极,拱宸门里西横门曰临华,东华门曰北謻门。

元丰元年十月六日,重修都城讫功,诏知制诰、直学士院孙洙諲记刻石南熏门上。洙卒,改命知制诰李清臣。城周五十里百六十五步,高四丈,广五丈九尺,外距隍空十五步,内空十步。自熙宁八年九月癸酉兴工,以内侍宋用臣董其事,役羡卒万人,创机轮以发土,财力皆不出于民。初度功五百七十九万有奇,至是所省者十之三。

十一月十四日,赐度僧牒千,为修治都城诸门瓦木工直之费。

十二月二日,提点修治京城所言,修治毕功,壕寨人等乞酬赏,诏随功力轻重转资、减年、支赐有差。

八月,开封府请修治京城四壁,留十步,以墙为卫,外容车马往来。诏七步外筑墙,留五步为路。其官私屋有碍者免拆,止据见今地五步外筑墙,留五步为路。

二年,造承极殿并殿前亭二,及殿东小石池一。

三年五月十三日,诏赐内东门里进食门曰会通里:原作「重」,据《长编》卷三○四改。

九月,废旧城明殿坊入景灵宫。

四年四月四日,承议郎胡宗炎言:「夷门山在大东内北「夷」上原有「庚」字,据《长编》卷三一二删。,当少阳之位,为都城形胜之所,国姓王气所在。公私取土于此,冈阜渐成坑堑。伏望禁止及填塞掘凿处掘:原作「握」,据《长编》卷三一二改。司天监定如宗炎。」所言,从之。

五年十二月十八日,诏在京新城外四壁城壕开阔五十步,下收四十步,深一丈五尺,地脉不及者至泉止。是年,延福宫造神御殿,曰燕宁,以奉仁宗、慈圣光献皇后御容。

六年正月八日,诏开新城四面壕,移毁公私舍屋土田,委杨景略估直给之,或还以官地。其官营房及民坟寺舍,责京城所管认拨移修盖。

二月三日,诏给度僧牒千作京城水门。

五月十三日,尚书刑部言:「切闻京城诸门,或不以时启闭,公私或以废事。欲新城门并以日初出入时为准,委开封府检察。」从之。

闰六月五日,权开封府推官祖无颇言:「准诏,提举京城所度量京城里壁四面离城三十步妨官地民屋离:原作「杂」,据《长编》卷三三六改。,按图摽拨内税地及屋,参验元契,并估计时价以闻并估计:原无,据《长编》卷三三六补。。除官屋地不估,百姓屋地百三十家,计直二万二千六百缗。」诏集禧等观当拆修屋,令京城所管认;其余官屋令将作监折修,民屋价钱钱:原作「办」,据《长编》卷三三六改。,令户部以拨马钱给。

九月十三日,提举京城所言:「先准朝旨,发夫开新城外壕,候兴役,令开封府界提点司与提举京城所官同提举。勘会本所见检计分放工料,难更同提举。缘今夫役近在辇毂之下,全藉镇抚,欲望差管军臣僚都大提举。」诏开封界发夫五万人,仍差权开封府推官祖无颇、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范峋、殿前都虞候苗授都大提举编拦授:原作「扰」,据《长编》卷三三九改。

十月十六日,上批:「来春开封府界起夫五万开城壕,宜令二月朔入役,庶日景舒长舒:原无,据《长编》卷三四○补。,工力易办,兼于农事,未致失时。」

七年六月二十四日,赐专一主管制造军器所度牒千五百,买木修置京城四御门及诸瓮城门,帮筑团敌马面帮:原作「封」,据《长编》卷三四六改。,并给役兵官吏食钱。

七月,废善利、永济关按据《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此条为北京事,善利、永济关乃北京大名府城之水门名,《宋会要》误收于此。

八年哲宗即位未改元。五月十四曰,府界提点范(峒)[峋]、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苗授、开封府推官王同老坐开京城西壁等壕亏空,擅令人出备夫钱,等第罚金。

哲宗元佑元年正月十二日,工部言,京城四壁城壕止以广固人兵渐次开修,更不差夫。从之。

十二月二十四日,中书省言:「提举京城所奏,修治京城所元管大小使臣五十七员五:原作「二」,据《长编》卷三九三改。,今相度可以废罢四十七人,存留一十员管勾事务。并乞不拘常制,踏逐指名抽差,各与通理三年为一任。」从之。

八年十二月十七日,诏:「雪寒,应在京工役去处,自今月十八日后放假三日。」

绍圣元年正月八日,尚书省言,提举京城所奏,增筑京城讫工,诏官吏役兵比类赏之。

闰四月十六日,中书侍郎李清臣言:「奉诏,命臣以元丰二年进撰《重修都城记》重行校正,缘已经神宗皇帝御览,自是叙述一时之事,其后增修,自可别命词臣撰述。」从之。仍令提举京城所别具增筑京城制度,旨差官撰文「旨」上疑脱一「取」字。,相对立石。

五月十八日,提举京城所奉诏具修筑京城制度以闻。诏翰林学士蔡卞撰词并书。

九月六日,三省言,有旨以李清臣先撰《都城记》于南熏门上立石,差翰林学士蔡卞书。诏仍令卞篆额。

二年四月二日,宣和殿成。初,哲宗以睿思殿先帝所建,不敢燕处,乃即睿思殿之后,有后苑隙地,仅百许步者,因取以为宣和殿焉。宣和殿者,止三楹,两侧后有二小沼,临之以山。殿广袤纔数丈,制度极小。后太皇太后垂帘之际,为臣僚论列,遂毁拆,独余其址存焉。及徽宗亲政久之,宣和于是旋复。徽宗亦踵神宗、哲宗故事,昼日不居寝殿。又以睿思时为讲礼、进 之所,乃皆就宣和燕息。大观二年,既再缮葺之,徽宗乃亲书为之记,甚详,而刻诸石。及重和元年,议改号,因即以为宣和元年,乃改宣和殿为保和殿者,宣和之后殿,重和元年所创也。

三年六月十八日,诏及暑热,在京工役可给假三日。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三月九日,诏显谟阁为熙明阁。

三月十八日,诏管勾御药院阎守懃,以见存材植制造防城之具。初,元丰中城京师楼橹之类,咸极攻坚,所储莫非良材。至元佑尝罢之,以其材他用。上令守懃检校,犹不乏,故俾终其功。

崇宁五年二月二十六日,诏曰:「朕荷天右序,男女仅五十人,垂休无穷,以次成立,建第筑馆,指日有期。而京师居民繁伙,居者栉比,无地可容,深虑移徙居民,毁彻私舍,久安之众,遽弃旧业,或至失所。言念赤子,为之恻然。可令有司度国之南,展筑京城,移置官司军营,将来缮修诸王外第与帝姬下嫁,并不得起移居民。」

政和二年五月十六日,详定九域图志所言:「今来兴仁府辅郡,既以东字为别,即郑州辅郡,亦合依此以西字为别。(颖)[颍]昌、开德府合冠以南、北辅。兼延安等五府属县,已依本所申请,罢称次赤畿。即四辅所治县,自合正名次赤,余县合为次畿,所贵格法从一。」从之。

四年八月三日,诏改端明殿为延康殿。

五年四月十日,诏秘书省殿以右文殿为名。

八月十二日,诏秘书省移于他所,以其地建明堂。

八年十月六日,诏宣德门改为太极之楼。重和元年正月二十五日,诏复依旧名。

宣和二年二月一日,诏宣和已纪年号,殿名易为保和殿。

三年二月二十九日,承议郎樊澥奏:「窃观神宗皇帝熙宁间诏有司铸都城诸门铜符契,依法勘同,复命枢密院约旧制更造铜契,中刻鱼形识之,各分左、右给纳,以戒不虞,而启闭之法严于旧矣。元丰初重修外城,仅五十里,增卑培薄,屹然崇墉,遗国家万世之业,顾不伟哉!比年以来,内城颓缺弗备,行人躐其颠,流潦穿其下。屡阅岁时,未闻有修治之诏,则启闭虽严,岂能周于内外,得不为国轸忧 欲乞特降缗钱,付之有司,遴选能吏,鸠工董役,(役)俾郛郭宏丽,实帝居无穷之赖。」诏差都水使者孟杨提举修治。

六年十二月四日,中书省言:「专切提举京城所状,奉诏塝筑京城,开撩壕河,修葺诸门等,可于宣和七年选日下手。今据本所选到,宜用来年二月二十四日巳正四刻后丙时,并先自京城西南角坤位下手,吉。」从之。

记曰原批云:「此段双行注第十六页第十一行『知制诰李清臣下』。」按旨上文元上元年十月六日条。:「以三岁之绩,易数百年因循之陋。崇墉(迄)[屹]然,周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横度之基五丈九尺,高度之四丈,而埤堄七尺。坚若埏埴,直若引绳。惟我汴京气象宏伟,平广四达,冈阜缭转,隐磷地中,若龙盘虎伏,睨而四据。浊河限其北,漕渠贯其内,气得中和,(王)[土]号沃衍,霏烟屯云,映带门阙,望之者知其为天子之宅。周世宗广而新之,逮此百二十有五年,圣主营于无为,图于弗用,取羡卒共其力,兵不踰一万,分部者六。板乾递迁,畚锸贯序,创机轮以登土,为铁疏以固沟,肇于丙方,环于四浃。度功五百七十九万有奇,所省者十之三。其作怡然,其成裕然,人不及讨,士不及议,而城以全新奏矣。又以材易八门,崇端显严,遂与城称。其外趾跨隍百一十有五步。圣授其算,士荐其能。」

西京杂录 编辑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 西京杂录

西京杂录

【宋会要】

景德二年八月十三日,以将朝陵,诏西京八作司修葺大内及诸司廨舍。

四年二月二十一日,诏曰:「国家经制,动着于典常;殿闼规模,上符于天象。缅维列祖,尝幸旧都,修宫阙以未成,正名称而靡暇。今因巡省,周览禁庭,县示于人,题号非便,须从改作,用协彝章。其明堂殿前三门改为太极门。其诸殿诸名号,宜令崇文院检讨详定以闻。」

大中祥符四年三月十四日,祀汾阴回驻跸,将赐酺,有司请改五凤楼名以彰庆宴。诏以太祖建楼,因瑞应立名,不可更也。

仁宗景佑元年九月十五日,宰臣王曾言:「西京水南地里阔远,居民甚多,并无城池,望令渐次修筑。」诏知河南府李若谷计度兴筑。

神宗熙宁二年十月十六日,京西转运司言:「西京大内损坏屋宇,比旧少四千余间矣,乞于春首差中使一员,计会留守司通判检定翻修,每二间折刱修之数一间。」诏令通判检定,本京修葺,转运司提举。

四年二月十一日,诏京西转运司每年拨钱一万贯,买材木修西京大内。

元丰七年七月四日,尚书工部言:「知河南府韩绛乞修大内长春殿等,欲下转运司支岁认买木钱万缗。」从之。

十日,知河南府韩绛言:「近被水灾,自大内天津桥、堤堰、河道、城壁、军营、库务等皆倾坏,闻转运司财用匮乏,必难出办。役兵累经 刷,府官职事繁多。欲望许臣总领,赐钱十万缗,选京朝官、选人使臣各三五人,与本府官分头补治。乞发诸路役兵三四千人。」诏转运司于经费余钱支十万缗,令沈希颜往来与韩绛同提举营葺。及选使臣三五员,役兵于本路 刷二千人,如不足,即雇工。

徽宗政和三年十二月三日,诏:「见修西京大内,窃虑乱有采伐窠木、损毁古迹去处,仰王铸觉察以闻,违者以违御笔论。」

四年二月十四日,诏:「西京大(京)[内]近降指挥补饰添修,或闻官有计度,甚失本意。如实颓圮朽腐,方许整葺,不得过侈。」以上《续国朝会要》。

 瑞异三 ↑返回頂部 方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