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尋求與國與團結民衆再引申幾句話
就尋求與國與團結民衆再引申幾句話 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武漢市黨部歡迎會上之演講 中國國民黨政治委員會 主席汪精衞 中華民國26年(1937年)11月27日 1937年11月27日 |
|
引言
编辑本月十二日總理誕辰兄弟曾有一段説話,題爲「尋求與國與團結民衆」,今日所説大意,還是差不多,只不過加以引申便了。
論到抗戰,自然應該下了決心,有人幫忙也抗戰,沒人幫忙也抗戰,而在有了這決心之後,自然應該尋求與國,以期達到勝利,這是無疑的。
九一八以來,世界各國的同情,可以説全數,至少可以説最大多數都在中國。中國以被侵略之故,而得各國同情,所謂“得道者多助”,這也是無疑的。
如今所要討論的,一是分量問題,一是時間問題。
得各國幫助的分量問題
编辑何謂分量問題?所謂尋求與國,自然最好是共同作戰,次之對日本經濟制裁,次之對我國經濟援助,又次之對我國予以道德上之同情,又次之不至於袒護日本以危害中國。然而非做到共同作戰,不能打倒危害世界和平正義的惡魔,這是人人知道的。而日本自九一八以來,所以敢悍然出此危害中國,危害東亞,危害世界的手段,一往直前,無所底止,就是看穿了各國並無共同作戰的決心,所以旁若無人,一至於此。
得各國援助的時間問題
编辑何謂時間問題?即使有了共同作戰的決心,而何時發動,所關甚大。舉一個極明白的例,歐洲大戰單是法國,決不能與德國相持的,幸而戰爭之始,就有英俄共同作戰,及其後加入美國,而勝負以定,人人知道沒有美國,決不能得到最後勝利。人人尤須知道,若是戰事之始,沒有英俄決不能持久,以待至美國加入,而得到最後勝利。倘使英俄亦如美國之徘徊觀望,遲遲又久,則法國早就不能支持了,由此言之,不但共同作戰是必要,而共同作戰之及時也必要。
由此可知,中國即使站在“得道者多助”的地位,而助的分量助的時間,是中國勝負所關,亦即中國存亡所繫,如今所要討論的,應該集中於此點。
英美法蘇對日共同作戰在理論上是應該的
编辑日本侵略中國,所危害的不止中國,而是東亞,而是世界。嚴正地説,日本之不顧國際正義與信約,悍然破壞和平,將國聯盟約、九國公約、非戰公約,一手撕破,不止與中國作戰,而是與世界各國作戰。因此之故,世界各國一致起來,與中國共同對日作戰,是當然的。其中英美法諸國,在遠東利益,爲日本所威脅,所妨害,爲維護其利益,與中國共同對日本作戰,更是當然的。其中蘇俄明白得很,日本侵略中國,即是侵略蘇俄。深切些説,日本之所以侵略中國,就爲的是侵略蘇俄,假如中國北部或全部,受了日本侵略,日本即將以之作爲侵略蘇俄之根據地。所以中日戰爭,無異是日俄戰爭之前哨戰,蘇俄爲共同利害計,與中國共同向日本作戰,其爲當然尤無可疑,有人駁道:“現在中日戰爭,都是在中國領土以內,爲什麼要其他國家來共同作戰?”這話不然,歐戰之始,德奧與俄法比作戰,都是在其領土之內,英國隔了大海,真所謂風馬牛不相及,爲什麼英國也來共同作戰?因爲國家利害,要從整個大局來看,不要從部分領土來看,所以毅然決然共同作戰,毫不猶豫。日本之侵略中國,所危害者不止中國,世界各國一致前來共同作戰,尤其是關係最深之國,劍及履及,前來共同作戰,在理論上,實是當然的。
事實上各國不對日共同作戰之理由
编辑只是現在支配世界的,不止理論,除了理論之外,還有事實,事實有時不受理論支配,有時還轉而支配理論。中國在九一八之前,並沒有如歐戰以前有所謂協商國的存在,則一旦事變突起,其形成一個中國,單獨對付一個日本,是必然的。於是有人責備道:“然則中國爲什麼不早就安排呢?”事實擺在面前,中國加入國聯,加入九國公約,加入非戰公約,何嘗不竭力的尋求與國,無如歐戰以來,各國都有一共同傾向,便是時時刻刻準備戰爭,而又時時刻刻避免戰爭,這兩種矛盾心理及矛盾現象,時時刻刻都在變動。除此之外,還有各國間各自的內部隱憂,還有各國間相互的利害衝突威情衝突,還有各國間各自的看法,看得其他問題比中日問題還要重要還要迫切。因此尋求與國,雖然中國感覺得十分必要,而始終尋求不着。於是又有人責備道:“中國如欲尋求與國,只有蘇俄,因爲中國沒有誠心尋求,所以得不到蘇俄的共同作戰。”事實擺在面前,蘇俄之準備戰爭,與避免戰爭與其他各國並無二致,而且還有以下幾個原因:其一,蘇俄爲什麼由世界革命主義而變爲一國國家社會主義呢?是否欲埋頭建設,暫時與人無競與物無爭,而養精蓄銳以待天下之變,如其是也,蘇俄是否輕於參加戰爭?其二,蘇俄東則有日本之憂,西則有德國之憂,此外還有波蘭,此外還有義國,蘇俄所以汲汲於加入國聯,與法國訂立互助協定,結合英國,乃至美國,其意至昭。在此互助牽制的局面下,蘇俄是否以一國輕與參加戰爭?其三,即專以對於日本而論,蘇俄地勢,在軍事上,顯然是利於取守勢,西伯利亞苦寒的氣候,廣漠的平原,即使與日本支持兩三年,莫斯科是不會發生什麼影響的,蘇俄是否肯輕於改取攻勢?以上三個疑問,只要常識常理來説,其他外交秘密,軍事秘密,且置不談,然即就此常識常理來説,亦可窺見一般了。於是又有人責備道,“因爲中國不能一心一意尋求蘇俄,所謂掘九井之皆不及泉,不如掘一井之爲愈。”這話奇怪,蘇俄加入國聯,蘇俄與法國訂立互助協定,蘇俄結合英國乃至美國,如上所述,那麼,爲什麼中國要一心一意向着蘇俄呢?
於是又有人責備道:“日德意對英美法蘇是兩大對壘,正和歐戰前德奧義的同盟與英法俄的協商,形成兩大對壘一樣,中國究竟應該站在那邊?中國爲什麼還要與德義引成友好關繫呢?無怪英美法尤其蘇俄有些不放心中國的態度與決心了。”這話也是奇怪,英國不是明明白白與德國謀友誼之維持與增進麼?法國不是明明白白與義國謀友誼之維持與增進麼?不甯惟是,英之與義法與德,也正在謀衝突之減輕,關係之增重,蘇俄之於德義,雖似隔閡,其外交作用,也何嘗稍爲休歇,因爲外交作用,莫大於尋求與國,減少敵國。例如歐戰以前,德奧義是同盟的,英法苦心孤詣,將義國拉出同盟,變爲中立,其後還將義國接入協商,謀國之忠,固宜如此,除了曾存着一種壞心事,所謂伐人之國,必先伐其交,才會勸人斬斷了其他各國一切關係,而一心一意投入一國的懷抱裡去。日本前此所謂中國好以夷制夷,即是此一種壞心事之表現,唉!説這些話的,如有別有用心,我還有什麼希望,如果還有一點愛國心,我勸他快些將這些話收囘去吧。
軍事上持久的理由
编辑以上所説各國之不能即時與中國共同對日本作戰,其形勢已經顯然。因此之故,數年以前,有人主張,中國在此期間,只有動心忍性,埋下頭來,專做必要的準備,如軍事政治經濟等等,因爲和人做敵人,固然要有相當準備,才夠得上,和人做朋友,也要有相當準備,才夠得上。如果有了相當準備,使日本知難而退,固然最好,不然,亦可找得幫手,來拼一個你死我活,數年以來,中國所以甘於忍人所不能忍,其一點希望,實在於此。然而日本決不能待至中國有了相當準備,然後動手。蘆溝橋事變,終於發生了,最後關頭,終於來到了,中國也只有不則成敗利鈍,起而抗戰了。於此之際,中國對於尋求與國,固然不可樂觀,對於循着國際和平路線以前進的國家,只有不斷的努力,促其由道德上的同情,進而爲對我經濟援助,更進而爲對日本經濟制裁,更進而爲對日本共同作戰。即對於路線不相同的國家,亦只有不斷的努力,使之不至於袒護敵人,加我以危害,能由此更進,自然更好,這樣説來,不是很慢麼?誠然,因爲外交上進行很慢,所以軍事上必要持久,來抵補外交上進行的很慢,此期必由階段之經過,與最後目的之達到,舍此別無欲速之法。
欲求軍事上之持久必先團結民衆
编辑所以軍事上之持久,乃爲促起國際變化,得到最後勝利之不二關鍵,軍事上怎樣才能持久呢?説來説去,只有團結民衆。近來一向流行的話:“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這誠然是格言,但是這格言如何才能見之實行呢?第一,要知道怎樣才能使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第二,就錢來説,多錢的多出,少錢的少出,沒錢的不出,而且使人出錢,尤須使人賺錢,因爲賺得越多,出得越多,如果不能使人賺錢,而只知使人出錢,則民窮財盡,軍事因之也不能持久。第三,就力來説,要有組織,才能把所有之力,統一起來,要有訓練,才能使所有之力,增加效率,要有宣傳,才能使所有之力,出於自動,非由強迫。否則如木無本如水無源,軍事因之也不能持久。所以“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這兩句格言,看似平凡,實則包含政治經濟教育乃至文學,無不在內,條理萬端,錯綜複雜,在此條理萬端錯綜複雜之中,如果不以三民主義爲之核心,試問所有政治經濟教育乃至文學種種問題,從何解決,從何進行,從前所以痛切的説明,其意在此,如今不必再説了。今日所要説的話,綜合起來,此次抗戰,欲尋得與國,唯有軍事上能夠持久,欲軍事上能夠持久,唯有團結民衆,欲團結民衆,唯有實行三民主義,與從前所説的話,並無二致,不過稍稍的加以引申便了。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中華民國《著作權法》:
- 第九條(著作權標的之限制)
- 下列各款不得為著作權之標的:
- 一、憲法、法律、命令或公文。
- 二、中央或地方機關就前款著作作成之翻譯物或編輯物。
- 三、標語及通用之符號、名詞、公式、數表、表格、簿冊或時曆。
- 四、單純為傳達事實之新聞報導所作成之語文著作。
- 五、依法令舉行之各類考試試題及其備用試題。
- 前項第一款所稱公文,包括公務員於職務上草擬之文告、講稿、新聞稿及其他文書。
本作品來自上列各款,在中華民國,屬於公有領域。詳情請參見章忠信著作權筆記著作權法第九條釋義。另外請注意司法院釋字第5號解釋:「行憲後各政黨辦理黨務人員,不能認為刑法上所稱之公務員。」所以自從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12月25日中華民國憲法施行以來,各政黨黨務作品,不能認為公文。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