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14

巻十三 山東通志 巻十四 卷十五之一

  欽定四庫全書
  山東通志巻十四
  學校志
  國家崇重庠序恢儒右文内自
  京師外至郡縣皆有學詩書禮樂光被八埏而多士景從睪然惟鄒魯是望焉豈不以
  聖域賢闗尤深嚮往哉我
  聖祖仁皇帝幸魯隆儀昭埀盛典我
  皇上臨雍釋奠祗奉
  先師廣牖生徒諄諄以文貴明經學期濟世為勉勵錫封崇聖增祀隆賢修
  廟葺林建設書院蓋將以尼防之敎澤為寰宇之化原而東省泮宫近居尤甚則夫鼓鐘絃誦肅肅雍雍足以啓秀杏壇揚芬藻渚者豈四國所能頡頏也哉作學校志
  廟制按廟學崇祀配享以及歴朝封號贊頌俱詳闕里志兹不複列苐詳廟制一二以示同文之
  盛而几創建修舉與官司人物各州縣互有不同故各志之
  廟門 舊名㦸門按宋太祖建隆年聞詔用正一品禮立十六㦸於文宣王之廟内徽宗大觀四年詔用王者制廟門增二十四㦸此㦸門之名所由昉也明嘉靖九年改㦸門曰先師廟門至廟門之外又另設櫺星門以著尊崇之義按史記封禪書曰櫺星天田星也蒼龍左角為天田星主榖王者以教養為職養先於教故以此名門又櫺字取疏通之義凡壇壝皆用之孔子以人鬼廟祀而亦曰櫺星門者是神明孔子與天神地祗竝重也
  大成殿 按宋徽宗政和四年御書大成殿額頒孔子廟此殿名大成之始自是郡縣學俱稱大成殿
  明倫堂 按漢章帝元和二年帝詣闕里御講堂此堂之見於闕里者魏晉以後凡建學之地皆有講堂元世祖至元十三年雲南行省平章賽典赤始建明倫堂購貯經史因下其式於諸路明洪武十五年詔頒卧碑置明倫堂左碑用石廣八尺高二尺七寸橫卧而刋其文凡八條
  尊經閣 按元仁宗皇慶二年命建崇文閣於國子監之左延祐二年常州路總教史壎即郡庠建尊經閣以儲書籍詔天下學校皆建閣
  敬一亭 按明世宗嘉靖五年作敬一箴頒之太學遂詔郡邑學校皆行鐫石竝刋程子四箴范氏心箴作亭覆之因名
  泮池 按朱子圖說曰以其半於辟雍故曰泮宮又曰諸侯之樂半於天子故魯頌有在泮之文今建學必有泮池者昉此形制則一而所在之地或在門内或在門外各隨所宜射圃 古者習射於澤宮夫子射於矍相之圃此各學均置射圃之意明太祖洪武三年詔定學校射儀今各學惟存故址爾附載射儀 儀曰前期戒射定耦選職事充司正副司正司射司射器請射舉爵收矢執旗樹鵠陳設訖至日執事者入就位請射者引主射正官及各官員子弟士民俊秀者各就位司射器者以弓矢置於各正官及司射前請射者詣正官前圓揖畢引詣司射器前受弓矢訖復位司正執筭入立於中後請射者詣主射前曰請誘射引司射二人耦進各以三矢搢於腰帶之右以一矢挾於二指間推年齒相讓年長者為上射年幼者為下射上射先詣射位向鵠正立發矢司正書中投筭置於中舉旗者如所射應之射畢退立於旁讓下射者詣位射訖請射者俱引復位收矢者收矢復於射者司正取所中筭請射者次請士民俊秀射次請官員子弟射次請品卑至品高者射其就射位發矢執筭書中舉旗收矢復位俱如前儀既畢司正副司正各持筭白中於主射正官舉爵者爵酒授中者飲之中的者三爵中采者二爵飲訖請射者請屬官以下仍捧弓矢納於司射器還詣主射正官前相揖而退 洪武二十五年定每月朔望習射於射圃樹鵠置射位初定三十歩加至九十歩其餘俱如常儀
  名宦鄉賢祠 按明太祖洪武四年詔天下學校各建先賢祠左祀賢牧守令右祀鄉賢此二祀建立附學之始但郡縣制各不同或分祠或合祠或在廟堂之後或列廟門兩旁總之不離宮牆左近也從前置主入祠皆由各省督撫學臣採訪為政雍正二年定例嗣後名宦鄉賢除故明以前不議外所有 本朝應入二祠人員皆由 題請經部議覆而後定其外賢良忠孝等祠另詳秩祀志 崇聖祠詳闕里志
  學田 按宋仁宗天聖元年詔賜兗州學田已而旁郡多立學賜之田如兗州此朝廷賜額學田之始寧宗嘉定中趙崇本知崇安軍買開平寺廢田以充學廩此有司立學田之始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詔學田所入春秋釋奠之外以給諸生之無告者此學田贍給貧生之始仁宗延祐二年㑹昌州判官楊景行勸民出田贍士此義民捐助學田之始明神宗萬歴六年詔天下學田不拘定額皆編入全書減其賦役不與民田等其歲入租息賑給貧生歲由學政衙門報銷增減如例今依現存田數附載各學後
  社學 按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令諸路各縣學内設立小學選老成之士教之其他先儒過化之地名賢經行之所與好義之家出錢粟贍學者竝立為書院其師儒或名山長近山嶽林麓者或名學録或名掌教竝由行省及各路宣慰使等劄付之 明太祖洪武八年詔立社學以教民間子弟十六年詔民間所立社學有司不得干預英宗正統元年令各處提學官及司府州縣官嚴督社學不許廢弛社學設之於官至民間義學則紳衿富室隨地建設如宋建昌洪文撫於所居雷湖北創書舍集學者太宗聞而嘉之飛白書義居二字以賜此即義學所由昉其後如莆田林國鈞有紅泉義學蘇州范仲淹於天平山建范氏義學東陽蔣沐有陽城義學新昌石待旦有萬巻堂義學玉山劉允廸有劉氏義學朱文公嘗為之紀畧義學之設在宋為創舉而元明特設社學官為之區畫則民間俊秀已得社學為依歸而義學漸少至書院之制亦昉自石鼓岳麓白鹿睢陽厥後迨遍天下今社學義學各郡縣所在皆有而書院之在東省者如閔子伏生泰山性善絃歌野齋康成東萊等皆後人踵事增華即所謂先賢過化之地名儒經行之所美其名以伸景仰之情也夫樂善不倦教思無窮有其舉之何可廢也故與社學義學竝志之以觀其盛云
  濟南府
  濟南府儒學在府治西北宋熙寧間知府李恭建元至元年間濟南路副逹嚕噶齊喜壽増修學垣明成化間巡按御史梁澤復廣殿制拓兩廡建㦸門櫺星門明倫堂齋舍又於堂後増建崇制閣環碧亭正德間知府章寓之建講堂天啓間知府樊時英於明倫堂東北引水為池築飛躍亭
  皇清順治十年巡撫都御史夏玉於梯雲溪上建橋曰青雲建坊曰騰蛟起鳳康熙二十四年布政使黃元驥重修入學貳拾名定例文武童生入學名數俱同府學各二十名州縣學分大中小三等大學各二十名中學各十五名小學各十二名故各州縣志入學名數則學之大中小可見矣間有武額不及文額之數處則文武竝志之以别他學又運學捌名文武各八名附濟南府學肄業學田貳頃㭍拾肆畝陸分
  書院在西門内大街雍正十一年建詳公署
  歴城縣儒學舊在縣治東隘巷規模狹小明成化間知縣賈宣遷於縣治東北購學前民舍闢而廣之廟祠堂廡以及門橋泮池之制皆備正德八年知府章寓之擴學前路通南衢立青雲坊嘉靖二年建射圃於崇聖祠後天啓二年知縣吳阿衡改敬一亭為尊經閣入學貳拾名學田貳頃玖拾叄畝肆分零社學五南門内外各一東西門共三義學在濟東道署西閔子書院在城東五里閔子墓前元天歴年建
  至道書院在大明湖上明學使鄒善建今改為學院公署
  歴山書院在趵突泉東明萬歴間巡鹽御史畢懋康為同年李攀龍建 國朝康熙間布政使張縉彥重修仍構白雪樓於精一堂後更名白雪書院康熙二十五年巡撫張鵬重修仍名歴山書院
  白鶴書院在城北三里邑人周居岐建
  章邱縣儒學在縣治西南宋嘉祐五年邑人工部員外郎張仲宣建廟廡門堂皆備明洪武三年知縣栁新重修嘉靖三年知縣吕經増建號舍五年知縣祝文冕建敬一亭萬歴二十二年知縣董復亨鑿泮池
  皇清康熙二十四年知縣鍾運泰重修敎諭訓導宅入學貳拾名學田貳頃捌拾捌畝陸分零社學在臨濟鎮
  鄒平縣儒學在縣治東南舊學廟燬於火元至元七年縣尹蕭革以廟基旁公廨一所可為春秋釋奠及諸生弦誦之地乃增築殿宇廟門明正綂六年知縣李昉重建明倫堂景泰六年知縣顧瑄增建尊經閣正德九年知縣王瀛洲拓地建觀德亭萬歴十年知縣張書鑿泮池入學拾伍名學田肆拾貳畝㭍分社學三一在縣西一在學前一在東闗外
  伏生書院即墓祠旁講堂
  范公書院在縣西三十五里醴泉寺南明成化十六年知縣李興建
  長白書院在縣東十里知縣李興建
  淄川縣儒學在縣治西南原係州學元至元二十九年總管伊喇特穆爾建至正六年總管康庸重新大成殿裝畫聖像建兩廡及櫺星門明倫堂明洪武十二年改州為縣學因之景泰五年知縣楊名重修兩廡及明倫堂
  皇清康熙四年敎諭孫瑚重修大成殿兩廡入學拾伍名學田壹頃壹拾畝叄分社學在縣治南明正德中知縣顧蘭改僧庵為之
  長山縣儒學在縣治東南宋紹聖元年知縣翟大順建正殿講堂元至正二年縣尹安惟洪創兩廡櫺星門明倫堂左右建齋房明嘉靖二十年知縣唐廷相重修創啓聖祠於廟東
  皇清康熙四十六年知縣陳憲祖建樹塞門四十九年教諭顏光濬重修名宦鄉賢二祠入學拾伍名學田玖拾畝社學在縣治東南義學在西門外
  新城縣儒學在縣治東南元初詔元帥張貴革臺為城因立縣治未建學廟至元二年貴施廟地一區縣尹楊温即其地搆殿塑像設兩廡大德十年縣尹張亨以廟基狹隘遷今地建廟廡堂齋及門厨官署之屬皆備明洪武嘉靖間屢修天啟元年廟復頽廢邑人王象晉捐資重修
  皇清康熙十九年知縣王崇道重建明倫堂二十七年知縣崔𢡟重建啟聖祠及聖廟門牆鄉賢名宦二祠俱加修葺入學拾伍名學田壹頃㭍畝㭍分社學在北門内義學在縣治東義學田肆拾肆畝
  齊河縣儒學在縣治東元至元十三年縣尹高源建後燬於兵明洪武三年知縣王得成重建成化𢎞治間屢修
  皇清順治三年廟燬于火十三年知縣趙光普修建康熙六年訓導王業新修明倫堂廟前有千年古槐一株入學拾伍名學田貳頃捌拾壹畝社學在縣治北齊東縣儒學在縣治東縣本夾河鎮元初升鎮為縣舊有大成殿狹隘卑陋大德十三年監縣特黙齊於城北隅得隙地叄畝有奇建立學宫明成化正徳間屢修萬歴二十五年知縣白鯤建㦸門櫺星門
  皇清康熙二十三年知縣俞為霖増築垣墉彩繪榱桷立扁於龍門㦸門而樹之以柏入學拾伍名學田玖拾畝社學在儒學東
  濟陽縣儒學在縣治西南金天㑹中建縣未立學廟大定十四年邑人趙某獻地一區創建學宫殿廡堂齋俱備元至正間邑人郭英鑄祭器尊罍簠簋之屬皆備明正綂四年知縣孫慶拓殿廡塑神像萬歴十一年知縣李思維鑿泮池於櫺星門外二十六年知縣黄應魁以泮池窪下為積水所瀦另鑿池於門内明季燬於兵
  皇清康熙五十八年知縣司徒珍重修大成殿兩廡置教諭宅於學東北四隅頭雍正二年知縣郎作霖重建明倫堂查北鄉寒字約入官地肆拾畝嵗為社學師生膳修入學拾伍名學田壹頃伍拾畝義學在南門内社學在仁風迴河曲隄夏口四鎮
  聞韶書院在城北四十里曲隄鎮舊有聞韶䑓高十丈廣方四十丈相傳夫子聞韶之地明洪武中教諭王省建大成殿於其上奉先聖及顔仲二侍像祀焉
  禹城縣儒學在縣治東元至元間建學前泮池廣數畝中建印心臺後改為樂采亭入學拾貳名學田捌拾叄畝零社學在各里
  臨邑縣儒學在縣治東南宋崇寧初建入學拾貳名學田捌拾壹畝社學在各里
  長清縣儒學在縣治東宋天禧二年建明𢎞治間知縣俞諫重修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縣岳之嶺改學門於東與奎樓相拱照入學拾貳名學田壹頃叄拾肆畝
  麗澤書院在學宫射圃西明嘉靖間知縣張嘉㑹建
  願學書院在王遇嶺東明萬歴間副使鄒善建
  陵 縣儒學在縣治東南舊在城外明𢎞治十六年知縣馬珩徙今所入學拾貳名學田㭍拾貳畝社學在東門内
  德 州儒學在州治北舊在州治西南元至元三十一年知州秦正建明洪武間知州閻九成遷今地正綂景泰間屢修
  皇清康熙十二年知州金祖彭州人翰林侍讀蕭惟豫知縣李源等重修雍正二年知州陳留武復修入學貳拾名學田陸頃捌畝零
  董子書院在儒學東舊廢明正統間知州韋景元掘地得董子讀書䑓石刻詢其故址復焉𢎞治十二年巡撫熊翀鼎新之萬歴四十三年知州馬明瑞改建於衛河東滸易其名曰醇儒書院
  徳平縣儒學在縣治南宋熙寧間知縣崔益建尋省縣為鎮入安徳而學廢元至元間縣尹閻士安重建明洪武成化間屢修隆慶三年知縣彭時中増廓殿廡鑿泮池六年知縣袁𢎞徳於城之南隅建聚奎樓七年知縣程沂復建一樓於城之北隅與南樓相對入學拾貳名學田壹頃壹拾陸畝叄分零社學在縣治西新街左平原縣儒學在縣治南宋明道中建入學拾伍名學田壹頃貳拾畝社學在縣治東
  閑道書院在東門外一里明萬厯時知縣鄭金建
  兗州府
  兗州府儒學在府治北舊在府治東南唐兖海觀察使劉莒創建屢經更置皆為州學明洪武十八年封建魯藩因陞州為府始徙置今所殿廡門堂視舊加廓成化二十三年知府趙蘭重修增製祭器正德十年知府童旭闢㦸門西隙地建名宦鄉賢祠舊泮池原在櫺星門内萬歴二十六年魯王改建於神路上出百歩外三十八年知府吳汝顯以泮池去學宫太逺復遷池於舊址增設樂器
  皇清康熙二十三年知府張鵬翮大為修建入學貳拾名
  滋陽縣儒學在縣治東元時為兗國復聖公廟址後燬於兵明洪武初兗州同知徐良仁重建十八年始設滋陽縣知縣徐中讓乃即其地為學正德十一年知府童旭恢拓基址遷復聖廟居中堂廡齋舍各以次興建時滋庠專祀顏子以兗國為封地故也萬歴三十八年知府吳汝顯以天下學宫皆祀孔子而滋獨祀顏子於義不安乃建尊經閣於後即閣下建殿迎復聖入祀改前復聖殿為大成殿以奉先師左右列兩廡學制一如他邑
  皇清順治九年知縣宋文運塑先師及四配十哲像入學貳拾名學田肆頃貳拾㭍畝捌分社學俱在各社顏子書院在縣東南八里唐𨳩元間加封兗國公立祠於此後廟移郡城改為書院章賢書院在府治東明嘉靖八年知府劉夣詩建
  文在書院在少陵臺下康熙二十二年知府張鵬翮改建
  曲阜縣儒學在闕里西舊在曲阜故城内明正德九年知府童旭改建於宣聖廟東嘉靖五年督漕侍郎章拯復徙於廟西矍相圃故址其制有學無廟以綂於闕里也堂齋宅舍泮池射圃與他邑同入學拾貳名學田捌頃㭍拾㭍畝玖分零
  四氏學在縣學後按察司行署東初名孔氏家學在廟西側魏黃初二年宗聖侯孔羡為屋以居孔氏學者宋元祐間入顏孟二氏子孫其名仍舊明洪武二年乃改為三氏學設敎授一員正綂九年衍聖公孔顏縉奏准三氏生員許應山東鄉試成化元年衍聖公孔𢎞緒奏准給三氏學印萬歴十年知縣孔𢎞復改遷今地十五年巡撫李戴奏增曽氏子孫改為四氏學其制有學無廟餘皆與縣學同萬歴四十二年遷於聖廟西華門外即今所也入學貳拾名詳闕里
  洙泗書院在縣東北八里即孔子講道處元至正十年建詳闕里
  尼山書院在縣東南六十里尼山之上宋慶歴間建詳闕里
  寧陽縣儒學在今縣治東北舊為縣治元大德間遷縣治以其地為學明宣德𢎞治萬歴間相繼增修
  皇清康熙七年地震大成殿圯十年知縣劉興漢重建竝修㦸門泮池𣠄星門及兩齋入學拾伍名學田壹拾陸頃陸畝
  鄒 縣儒學在縣治西舊在縣治南元至正元年縣尹司居敬徙建今地明宣德間知縣房嵒拓地改建大成殿嘉靖四十五年知縣章時鸞增建射圃及敎諭訓導宅舊泮池在櫺星門外萬歴九年知縣許守恩改鑿於櫺星門内
  皇清康熙三十三年知縣韓峯起修大成殿兩廡復改泮池於櫺星門外五十四年知縣婁一均重修明倫堂入學拾伍名學田貳頃玖拾伍畝肆分零社學四闗各一餘在各社義學在城西門内
  中庸書院在縣城東南隅相傳子思孟子傳道之所又云即三遷處元至正間知縣司居敬創建祀邾國公及孟母宣獻夫人西有斷機堂曝書臺又名子思書院
  泗水縣儒學在縣治東南舊在城外東南一里宋元豐間知縣韓祇勤建元季燬明洪武八年知縣潘從善移建城内今地成化嘉靖後相繼增修
  皇清順治四年知縣王明輔重修殿廡及明倫堂入學捌名學田壹頃捌拾壹畝社學在各里
  滕 縣儒學在縣治西宋大觀間建金改為州學元至正間知州陳諶增設學田後廟燬於兵明洪武二年知州薛原義復建旋降州為縣景泰成化後相繼增修天啟三年兗州府同知李自蕃始開神道鑿泮池入學貳拾名社學在東門外
  性善書院在學宫東元延祐元年御史任居敬改建請於朝賜額性善後燬於兵明𢎞治十年知縣馬文盛重建二祠前祀亞聖孟子以樂正子萬章配後祀滕文公以然友畢戰配
  嶧 縣儒學在縣東門外宋氶縣令張鎰創建金改為州學元逹嚕噶齊托羅該暨嶧州知州安仲節相繼修明洪武二年改州為縣嘉靖十年知縣李孔㬢以舊址湫隘拓地增修盡撤其舊而新之隆慶間知縣王琰復易民居廣學西北隅闢廟前為神道改築敬一亭於明倫堂後天啓二年殿廡俱燬於火兗州知府孫朝肅依故址復建入學拾貳名學田貳拾貳畝貳分
  金鄉縣儒學在縣治東唐開元時在縣治西宋紹興中徙建北門内金大定九年知縣聶天祐以學宫卑隘再遷於今地明萬歴六年知縣楊楫重修明倫堂東西兩廡新鑿泮池於㦸門外易櫺星門柱以石環垣栽樹百餘株
  皇清康熙五年邑人張士表重修啓聖祠入學拾貳名學田肆頃捌拾肆畝叄分零義學二一在儒學門東一在啟聖祠
  魚臺縣儒學在縣治西北元季燬於兵明洪武二年知縣謝榮祖重建嘉靖九年河決傾圮十七年敎諭宋希文重建廟廡四十二年縣丞張仕大為修建規制乃備
  皇清康熙三十年知縣馬得徵重修兩廡及名宦鄉賢祠入學貳拾名學田貳頃伍拾畝義學在城西北隅濟寧州儒學在州治東北元至元間建明洪武正綂間相濟重修
  皇清康熙十七年總河靳輔清學宮舊基大成殿㦸門櫺星門悉撤而新之其啟聖祠明倫堂及名宦鄉賢祠則因舊重修入學貳拾名學田貳頃玖拾陸畝捌分零社學三一在儒學後一在草橋東一在工部分司東
  正學書院在州治南明嘉靖間主事楊撫建
  嘉祥縣儒學在縣治南金皇綂間隨縣建於山口鎭後瀕河水圯邑人翟三俊倡建於獨坐山右又圯大定間知縣竇廸遷於萌山之陽金末又燬於兵元至元三年縣尹劉榮祖始遷今地後復圯明洪武三年知縣劉敬復建天順八年知縣張慶鼎建明倫堂東西齋房嘉靖三十四年知縣周儒仍遷故址
  皇清順治八年知縣張泰升重建明倫堂十一年敎諭侯大武復修啟聖祠入學拾貳名學田壹頃貳拾㭍畝伍分社學每社各一所
  汶上縣儒學在縣治東唐長慶四年知縣郉審容建明萬歴二年知縣張惟誠盡撤其舊而新之
  皇清康熙五十一年敎諭叢徵五十五年知縣聞元炅相繼增修入學拾伍名學田壹頃㭍拾玖畝社學在城二區東西兩闗各一餘俱在各社
  聖澤書院舊在縣城西南二十五里𨳩河之東故名講堂建於後魏孝昌年間相傳孔子宰中都與羣弟子講道之所有二碑一唐吳道子畫宣聖兗公小像徐浩題其額一唐顏魯公真卿撰夫子廟堂記宋元祐四年都水少監馬之貞於前建大成殿中肅聖容旁列十哲堂室門廡俱備明嘉靖二年知縣吳瀛移建城中萬歴元年知縣張惟誠改名復古書院
  陽穀縣儒學在縣治西宋崇寧四年知縣蔡蕃建後燬於兵元至元十二年典史解中淵重建明正綂間知縣楊茂重修殿廡㦸門櫺星門明倫堂東西齋繪飾聖賢像增設祭器成化十年知縣劉洪增拓故址盡撤其舊而新之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縣王天壁重修堂齋及敬一亭五十五年知縣王時來復修明倫堂入學拾伍名學田捌拾玖畝叄分零
  夀張縣儒學在縣治東舊縣治在梁山之東明洪武十四年以水患遷今地知縣譚道新隨建學於此正綂間知縣李徵如以舊址甚隘復闢而廣之入學拾貳名
  東昌府
  東昌府儒學在府治東宋元豐間博州知州徐爽建後改為聊城縣署金天眷間學正祁彪即舊都監廨址建學宮元至正間兵燬明洪武三年同知魏忠建大成殿天順間知府徐垠增建兩廡㦸門名宦鄉賢二祠泮池櫺星門成化間知府李舉建奎光樓置書籍萬歴間知府李士登建明倫堂竝四齋入學貳拾名學田陸拾叄畝貳分零
  聊城縣儒學在縣治東北舊在東闗鐵塔寺旁明永樂初知縣齊博徙南門外正綂間知府郁文盛更徙東門外成化間知府沈譓知縣毛深復徙於城内布政分司東首即今所凡三徙而後定建明倫堂敬一亭名宦鄉賢二祠獨大成殿未建以附郭綂於府學
  皇清康熙五十一年知府程鯤化增建殿廡規制悉備入學貳拾名學田㭍拾叄畝壹分社學在各里東林書院在縣東明叅政耿明建
  堂邑縣儒學在縣治東北隅舊在西南隅金大定間太子洗馬趙松石徙今所前後古柏四十株皆千餘年物也入學拾伍名學田貳頃貳拾㭍畝義學在儒學西南
  博平縣儒學在縣東北舊在縣治東宋時建金末燬元至元間重建元末復燬明洪武初知縣練宗政重建成化初知縣祝文華徙於縣東南隅未幾知縣文林以其地卑濕相地得布政分司舊址復徙建焉即今所也入學拾貳名學田貳頃㭍拾伍畝零義學在縣西街
  茌平縣儒學在縣治東南宋時在縣治南金正隆間知縣孟醇徙縣治西北承安間縣丞翟煥然以其地湫隘徙於東南即今所元初縣尹張榮重建大殿兩廡至元二十二年縣尹姜居正建講堂三十一年縣尹侯永祚逹嚕噶齊瑪固備祭器兼儲書五千巻明景泰元年教諭朱信移學門南向入學拾伍名學田叄拾陸畝社學在各里
  莘 縣儒學在縣治東北元季兵燬明洪武三年知縣汪惟善徙今所成化十七年知縣賈克中修大成殿明倫堂𢎞治元年知縣顧巖置敎諭住宅十二年知縣孟隆以舊殿狹隘改建而恢拓之正德四年知縣諸忠建文昌祠置訓導住宅入學拾貳名學田伍拾畝社學在縣治東北大成街
  先覺書院在儒學西以祀伊尹知縣劉蕭建
  清平縣儒學在縣治東北金大定十三年建明嘉靖十八年知縣周臣以琉璃瓦新之萬歴十年知縣郭廷訓建奎樓一座學中有金大定時古柏五株大數十圍入學拾貳名學田貳頃㭍畝社學在各里冠 縣儒學在縣治東金貞元間建元至元七年陞為州學知州趙文輝重修明復為縣萬歴間知縣談自省於學之巽方建奎樓高數十尺入學拾貳名學田貳頃伍拾伍畝陸分社學在各里
  崇文書院在縣南崇文鄉因冉子寓此後人建書院祀之
  臨清州儒學在州治東南舊在州治西元季兵燬明正綂間平江侯陳豫徙今所後𢎞治間陞為州學副使陳壁知州馮傑重修入學拾伍名學田貳拾叄頃零社學在州治西
  清源書院在州城西南明嘉靖十一年副使齊之鸞改鎮守府為之
  館陶縣儒學在縣治東南金皇綂中知縣孔淵建後圮於水明洪武初縣丞歐陽源重建乂圮於水永樂間知縣邳宣復建正德間知縣孟正也以其面城開城一門名文明門門外立萬仭宫牆坊
  皇清順治十二年敎諭閻應震重建大殿康熙三年知縣王躬贊建奎樓於東南城上與學宫遥映入學拾伍名學田貳頃伍拾貳畝伍分零社學在府館東陶山書院在城隍廟東明正綂七年建
  邱 縣儒學在縣治東南元大德間逹嚕噶齊按逹拉縣尹王琦建
  皇清康熙四年知縣張挺徙奎文閣於城東南隅二十八年知縣徐德武復徙於學宫内舊地入學拾貳名學田貳頃肆拾叄畝零社學一在舊府館前一在縣治南餘在各里義學一在縣前一在城東門内恩 縣儒學在縣治東南明洪武七年移城新建嘉靖中知縣趙可旦開拓其制後殿址移西丈餘學路拓而南者數十尺入學拾伍名學田壹頃社學一在西門一在迎熏門餘在各里
  㑹齋書院在恩縣故城元張汝卿讀書處
  青蓮書院在縣治西南隅大沼中上有小洲明萬歴四十五年知縣周淳建為書院植栁種蓮駕橋其南名曰歩瀛
  近聖書院在儒學西南雍正元年知縣陳學海建
  高唐州儒學在州治西元至元二十四年知州鄭德隣建内有宋大觀八行碑
  皇清康熙十年邑人總督朱昌祚重修入學貳拾名學田叄頃陸拾肆畝零社學在州治東義學一在州南街一在東門外
  夏津縣儒學在縣治東南金大定間建元季燬於兵明洪武初縣丞陳榮重建天順五年知縣薛正廣學後地數十畝
  皇清康熙二十九年敎諭牛嵩大擴前制撤舊重修入學拾貳名學田壹頃社學一在城隍廟東一在城西北范家莊一在城北七里屯
  武城縣儒學在縣治東南宋大觀年建元季燬於兵明永樂二年知縣奚瑛重建後圮於水天順間知縣伍善重修萬歴四十五年敎諭高凱創鑿泮池左右植桃李又建奎樓於東南入學拾伍名學田玖拾畝㭍分零義學在縣治東社學在各里
  學道書院在縣治南舊有絃歌書院金大定間建本在城西四十里以邑名同子游為宰處故建祠以祀之明隆慶元年知縣金守諒移今所改以學道且為記以正其誤
  青州府
  青州府儒學在府治東舊在府治西北明洪武五年知府李仁遷於今地𢎞治十四年知府杜源建號舍於廟之西南嘉靖四十三年知府杜思重建啟聖祠萬歴三十年知府趙喬年盡撤其舊而新之
  皇清康熙五十四五十八等年知府陶錦重修入學貳拾名
  益都縣儒學在府治東舊在城内西南明洪武十年知縣黃正德遷今地萬歴三十三年知縣鄭繼芳建奎樓於大成坊之左
  皇清康熙七年地震傾圮十年分巡青州道鄭牧民大為修建五十六年知府陶錦重修奎樓及敬一亭建雲路坊入學拾伍名武學拾貳名學田壹頃陸拾肆畝零義學在縣治南
  松林書院在府城西南隅明成化間知府李昻建祀宋青州守宼范諸賢
  崇義書院在府治西左講堂右射圃明正德九年僉事牛鸞建
  白龍洞書院在縣西五十里邑人曹凱建
  臨淄縣儒學舊在縣治東南元至元間逹嚕噶齊實訥建明嘉靖四十一年知縣龍垓遷於縣治東北萬歴年間知縣李長春又遷於縣治前為今學宫
  皇清順治三年知縣毛永齡増修門池堂舍規制悉備入學拾伍名學田玖拾畝義學在學西北社學在各里
  博興縣儒學在縣治東南宋崇寧初建元至元間監州和爾齊置東西序後燬於兵明洪武初知縣王暹重建殿廡堂齋以及㦸門櫺星門射圃敎諭訓導宅嘉靖間知縣張集易民地增建鄉賢祠
  皇清康熙二十五年訓導錢大受重修大成殿廟東為城之水門於門上建樓顏曰迎秀入學拾貳名社學在各里
  高苑縣儒學在縣治東宋至和三年知縣李允中建元季燬明洪武初知縣孔忠重建殿廡堂齋以及門池署舍之制皆備時學宮巽方向屬隙地萬歴中邑人張修吉捐建傑閣為文峯
  皇清康熙二十一年知縣朱翰春重修學宫内外入學拾貳名學田伍拾貳畝伍分零義學在城東北隅社學在各里
  高節書院在縣西三里即魯仲連祠墓也
  樂安縣儒學在縣治東南宋崇寧元年知縣黃鐸建金末燬於兵元至元十三年縣尹綦泰重建明萬歴十三年知縣孟楠以學宮地勢左窪乃於東南隅築臺搆亭其上巍若龍首
  皇清康熙年間知縣鮑鳳仭重修雍正八年知縣李方膺增建禮門義路二坊於明倫堂之前東西出入處又高築四圍垣牆建文昌閣於巽隅入學拾貳名學田陸頃社學城内外各一
  明誠書院在縣西一里元邑人程鵬建
  壽光縣儒學在縣治東宋靖康間燬元至元十年知縣陳惟良重建入學貳拾名學田叄頃壹拾伍畝叄分
  昌樂縣儒學在縣治西南舊在城東北元至元中省縣入北海學廢明洪武初復置縣密州同知李益改建今所入學拾伍名學田肆拾畝義學在文廟西臨朐縣儒學在縣治西舊在縣治西南宋紹聖五年知縣李敬遷今地明洪武二十五年知縣李瑀復加增拓
  皇清順治三年知縣童本胡重建明倫堂入學拾貳名學田貳頃壹拾畝社學三一在文曲巷南一在縣西南二十五里五井集一在縣南二十五里冶源集李靖書院在縣治西南相傳靖微時讀書處
  胊山書院在縣治南嘉靖十一年知縣褚寶建列養正景賢二齋
  安邱縣儒學在縣治東金季燬於兵時學宫地多為民侵占元至元八年有老生梁安仁呈所繪故廟圖乃復旁諸侵地二十八年縣尹梁世英重建大殿三十一年縣尹董士良建兩廡㦸門明洪武二年縣丞鄭原澤築堂齋於殿東隙地景泰五年敎諭許倫復正官民地址移講堂於殿後嘉靖十三年知縣宋儒於學門外買民地𨳩甬道直扺南城以為神路
  皇清康熙七年地震傾圮知縣王懋建重修入學貳拾名學田伍拾畝社學五一在城隍廟東餘分在四闗公冶書院在縣西南八十里即先賢公冶長故里
  諸城縣儒學在縣治東南金貞元間副樞密張暉建明嘉靖間知縣鄭坤拓東南隅大為修葺萬歴間知縣王之臣鑿石建櫺星門明倫堂前有一太湖石高一丈許玲瓏奇麗背𨽻刻禹功傳道明叔子瞻逰九字相傳宋蘇軾守密州時所立之石也入學貳拾名學田壹頃貳拾畝
  滄浪書院在縣治西成化十一年知縣閻鼎建
  東武書院在縣治南嘉靖二十七年知縣祝天保建
  博山縣儒學在縣治南宋時建舊為顏神鎮元設山長以主守之明嘉靖間通判羅賢増修鎮學止有殿宇而堂廡未備春秋祭祀通判率諸生行禮
  皇清雍正十二年改鎮為縣即為縣學增建兩廡及明倫堂崇聖名宦鄉賢等祠入學捌名原義學在北街社學在各里
  安東衛儒學在衛治西明成化中建入學捌名登州府
  登州府儒學在府治南宋大觀間建有大成殿明倫堂明天順三年知府韓敏清學宫舊址建齋廡增祭器粧塑聖賢像創㦸門櫺星泮池又於廟前買民地以通神道嘉靖十年知府趙祐建啟聖祠及敬一亭萬歴三十九年知府黃體仁增建尊經閣
  皇清順治十五年知府李經國重修入學貳拾名蓬萊縣儒學舊在府治西明洪武九年知縣張謙徙於縣治北正德五年圯於水知府房瑄遷置府學東嘉靖九年巡按御史熊榮以地甚狹隘乃遷於春生門因舊普照寺為學宫萬歴十九年知縣董守緒復遷於治北舊址時左右衛有廢圃各一區悉捐入以增拓之建廟廡堂齋㦸門櫺星門及敎諭訓導宅三十五年知縣邢琦開泮池建尊經閣
  皇清順治十年知縣張延基增建啟聖祠入學貳拾名學田拾壹頃肆拾玖畝叄分社學二俱在西闗外道東書院在察院東
  資政書院在府堂後
  蓬萊書院在府治北
  黃 縣儒學在縣治東北元大德三年縣尹王英建明正綂中知府楊鐸增建兩廡萬歴二十二年知縣張彚選建啟聖祠尊經閣修殿廡及㦸門櫺星門鄉賢名宦祠
  皇清順治十二年知縣崔萬仭復修聖殿時啟聖祠傾圮無存邑人范復粹重建康熙二年聖殿燬於火知縣王作重建十二年知縣李蕃重修㦸門及尊經閣入學拾貳名學田㭍頃叄拾伍畝叄分零社學在縣治西北
  河濱書院在黃水河西明嘉靖間知縣賈璋改慧燈菴增置號舍
  福山縣儒學在縣治東南金天㑹年間置縣時創建明洪武初知縣王諒增厨庫堂齋天順間知縣段堅盡撤舊址而重新之規模𢎞厰時門西地猶隘千户王鈺捐地一區乃建櫺星門於外
  皇清康熙七年知縣張大本復修殿廡入學拾貳名學田捌拾叄畝捌分社學在各社
  棲霞縣儒學在縣治東金大安元年知縣李景道建後燬於兵明洪武三年主簿牟敬祖重建
  皇清順治九年知縣金國儒重修明倫堂入學拾伍名學田壹頃貳拾畝社學七一在縣北門内一在天齊廟一在桃村一在蛇窩泊一在臧家莊一在寨里一在趙家莊
  招逺縣儒學在縣治西南金季燬元至正中知縣王信郅紹忠相繼修明洪武初知縣丁廷舉重建大成殿兩廡明倫堂齋房入學拾貳名學田肆拾叄畝㭍分義學在縣治西
  萊陽縣儒學在縣治東南舊在縣治西南傾圯無存元至元四年敎諭王擇善於古柳亭隙地建大成殿即今地大德十年縣尹程珪建講堂齋房明成化四年署縣事程禮市學旁隙地增置號舍饌堂嘉靖三十四年知縣牛山木悉為更新規制大備
  皇清順治十八年知縣鄒知新重修敬一亭泮池大成門儒學門康熙三十年及三十六年四十年知縣趙光榮三次修葺入學貳拾名學田叄頃伍拾壹畝貳分零義學在儒學前
  寧海州儒學在州治東金皇綂間建明嘉靖間巡海道李易重修增購學基時南隣指揮李若璿又捐家園一區以廣雲路
  皇清順治間知州王之儀重建啓聖祠及東西兩廡康熙七年學正蔣士萃重建明倫堂十一年又建鄉賢名宦祠入學拾伍名學田貳頃肆拾貳畝玖分零社學在東西南三闗
  文登縣儒學在縣治東舊在縣治東南宋靖康間燬於兵金大定九年知縣李大成遷建今地明嘉靖間知縣辛三畏鑿泮池竪櫺星門建鄉賢名宦祠萬歴間知縣李需光闢雲路建坊直逹南城
  皇清康熙五十四年知縣張文炳重修明倫堂雍正二年知縣王一䕫重修啟聖祠及内外牆垣入學拾伍名學田貳頃陸拾伍畝又撥入肆畝玖分社學五一在西門内隅頭餘在四鄉各一又奉文衛學祠宇改作義學在靖海司
  長學書院在縣西五十里相傳漢鄭康成設敎處
  海陽縣儒學在縣治東原係大嵩衛學明永樂年建舊附萊陽縣另設敎授一員主行學事
  皇清雍正十三年改衛為縣因舊學增修為縣學設敎諭一員不設訓導入學拾陸名因歸併靖海一衛生童在海陽新縣考試故仍照衛額每衛八名之數而靖海原衛之耤田改為學田鄉賢名宦等祠改為義學綂歸文登縣
  榮成縣儒學在縣治東原係成山衛學明宣德二年建萬歴間修舊附文登縣另設教授一員主行學事
  皇清雍正十三年改衛為縣因舊學增修為縣學設教諭一員不設訓導入學拾陸名因歸併威海一衛生童在榮成新縣考試故仍照衛額每衛八名之數又撥威海衛原額耤田為學田共玖畝捌分
  萊州府
  萊州府儒學在府治東南宋明道間建明天順元年知府熊瓚𨳩拓之成化三年知府張諫增修改建學門於廟東南萬歴三十六年知府陳亮采建尊經閣入學貳拾名學田伍頃陸畝叄分零與掖縣學公置掖 縣儒學在縣治西南舊在城南明成化三年圮於河知縣郭昻遷今所入學貳拾名學田與府學公置詳府學社學在各里
  東萊書院在府學東舊在府治西南明正德間遷今所祀宋儒吕祖謙
  韓信書院在府城東四十里聖水頭周圍山勢峻拔有丹霞壁三字相傳即韓信手書又有試劍石
  平度州儒學在州治東北元元綂間建明洪武十六年知縣王奉先修後陞為州學崇禎十三年知州杜志攀移泮池於櫺星門内入學拾貳名學田伍頃陸拾畝玖分零社學有四東門外二所西門外二所狀元書院在州學東明正德十五年知州劉景為宋蔡齊建
  太泉書院在州北三里泉名蓮花池拔一州之勝書院在池之南邑人官賢建兩山書院在州東北八里兩髻山前邑人李慧建
  濰 縣儒學在縣治東南元延祐間逹嚕噶齊和爾齊建明洪武三年知州周通修原係州學後改為縣學入學拾伍名學田拾貳頃捌拾貳畝玖分零社學在各里義學在城内
  麓臺書院在縣西南二十里相傳漢公孫𢎞讀書處明尚書劉應節建
  昌邑縣儒學在縣治東金時建後燬明縣丞程福山重建入學拾貳名學田壹頃拾陸畝社學一在縣治東南餘在各里
  四知書院在縣南門外本漢楊震祠明副使王良臣改建
  養志書院在縣西二里西巖山前明隆慶二年學道鄒善建即漢逢萌故祠也
  膠 州儒學在州治東南金承安間建元末燬於兵明洪武初知州趙禮重建𢎞治間知州曹暠因規制狹小又以材料曲直相雜非所以崇庠序乃市巨木於江淮間撤而重新之巍煥改觀嘉靖二十五年知州楊中啟又盡復民間所侵學地改學門由右
  皇清康熙四十八年知州龔大良又開拓其垣牖餘地表四隅址界以石原額入學貳拾名雍正十三年裁併靈山衛生童附州應試照增衛額捌名共貳拾捌名學田拾陸頃㭍拾畝玖分零又增靈山衛耤田改作學田肆畝玖分義學在城内東西南北各一社學在各里
  高密縣儒學在縣治東南元至元間縣尹秦裕伯建明𢎞治間知縣劉鳳儀新闢育賢街於學東
  皇清康熙二十五年邑人任玥重修入學拾伍名學田陸頃拾畝社學城内東西南北各一所餘在各里義學在縣東北隅
  即墨縣儒學在縣治東元至元間建明嘉靖四十三年知縣楊明善闢學前雲路抵南城原額入學拾伍名
  皇清雍正十三年裁併鰲山衛生童附縣考試照增衛額捌名共貳拾叄名學田壹頃陸拾捌畝玖分零又增鰲山衛耤田改作學田肆畝玖分義學在縣治東南社學在各里
  鄭公書院在縣東南二十里不其山下漢鄭康成讀書處原有祠廟明正德七年知縣髙允中重修
  武定府
  武定府儒學在府治東南本武定州學宋祥符間建金元代有修舉至明嘉靖十年御史熊案以學後地勢窪下每為衆水所瀦乃築土為堤長四丈闊半之因名御史堤
  皇清雍正十二年陞州為府因改為府學與新設之附郭恵民縣祭祀肄業共之原額入學貳拾名今遵府學定例仍舊額原學田貳頃㭍拾畝
  恵民縣儒學暫同府學肄業入學拾伍名社學一在西門内餘俱在各里
  青城縣儒學在縣治東元至元間縣尹萬居中建明景泰間圯於水天順元年知縣張顯重修萬歴四年知縣李繼英以啟聖祠在庠門東逼近㕓市乃移於敬一亭東又於青雲坊前買民基闢雲路建坊鑿池三十三年知縣張養正重修入學拾貳名社學在縣治西南餘俱在各里
  陽信縣儒學在縣治南元時建明嘉靖十年知縣徐有臯重修改建學門於東方入學拾伍名學田壹頃捌畝社學在城隍廟西餘俱在各里
  海豐縣儒學在縣治東元時建後燬明洪武三年重建入學拾伍名學田叄頃玖拾畝社學在府館旁樂陵縣儒學在縣治西北明洪武二年始建萬歴五年邑人史邦直徙於城外十五年知縣趙永禄復移於城中即今所入學拾伍名學田㭍拾肆畝玖分社學在各里商河縣儒學在縣治東元至元四年建明洪武天順間相繼増修成化十年知縣才寛拓地建明倫堂嘉靖二十八年知縣潘徳元改櫺星門於外鑿泮池闢雲路崇禎末年燬於兵
  皇清康熙六年邑人王永熙倡捐重修入學拾伍名學田㭍頃貳畝社學在縣治南
  濱 州儒學在州治東南元至元間逹嚕噶齊奉訓特哩同知州范蓍建明天順間知州何淡増拓基址嘉靖十六年知州彭杲建文鳴臺於學宫巽方搆樓置浮來古鐘於其内入學貳拾名學田叄頃肆拾捌畝零社學在州治東北
  利津縣儒學在縣治東北元至元間縣尹高謙亨建入學拾伍名學田叄拾肆畝零社學在縣治南餘俱在各里
  霑化縣儒學在縣治東南明洪武初知縣李子文建入學拾伍名學田玖拾伍畝社學在縣治東南餘俱在各里
  蒲臺縣儒學在縣治東北元大徳六年建明成化十五年知縣劉瓉改建規制擴新入學拾貳名學田壹頃義學在儒學南社學在縣治西餘俱在各里沂州府
  沂州府儒學在府治東南本沂州學金皇綂間知州高名徙建於城西北貞祐間節度使胡義復徙於舊址
  皇清雍正十二年陞州為府因改為府學與新設之附郭蘭山縣肄業祭祀共之原額入學貳拾名今照府學定例仍舊額原學田肆頃貳拾畝
  蘭山縣儒學暫同府學肄業入學拾伍名義學在祐德宫之左社學在東西二闗廂内
  荀子書院在縣西一百四十里神峯山南祀戰國蘭陵令荀卿
  魯公書院在縣西北五十里朱滿村唐顏真卿故居
  郯城縣儒學在縣治北舊在縣西闗外元末燬於兵明洪武初徙建城内西北
  皇清康熙九年知縣馮可參復徙於今所入學拾貳名義學一在城南一在城北社學在各里
  一貫書院舊在縣西磨山下即曾子讀書處名琴聲書院明成化間移建縣北門内
  費 縣儒學在縣南門外金皇統間建入學拾貳名學田貳拾捌畝零社學在各里
  思聖書院在縣西九十里東陽村元至正間隱士王謙建
  莒 州儒學在州治東宋熙寧間建金末燬於兵元至元間知州孔源重建明嘉靖三十六年知州馮蘭重修入學拾伍名學田壹頃㭍拾伍畝社學在州治東南
  文學書院在州治西南以祀卜子夏明𢎞治六年副使趙鶴齡建
  䝉隂縣儒學在縣西門外元延祐間建入學拾貳名學田拾伍頃社學在東門内
  北麓書院在縣東北三十里元張子墊隱居敎授處
  沂水縣儒學在縣東門外東臯山之麓舊在縣治東元大歴間建明洪武十六年知縣陳廷逺徙建今所入學拾貳名學田壹頃肆拾貳畝零社學在縣治東北
  閔子書院在縣西北八十里閔公山下祀先賢閔子騫明正德八年知縣江淵建沂水書院明副使楊光溥讀書處
  日照縣儒學在縣城外河東舊在縣治西南為日照鎮學後陞為縣學元至正間修明嘉靖三十六年知縣張執中徙建今所入學拾伍名學田陸拾叄頃拾陸畝零社學在縣治南義學在縣治西北
  狀元書院在縣南十五里金狀元張行簡所建見金史
  泰安府
  泰安府儒學在府治東本泰安州學宋開寶間建明成化十五年學正任式移學路於廟東二十二年知州胡宣𨳩拓其制隆慶六年知州楊山築山於學後建屛於學前
  皇清雍正十三年陞州為府因改為府學與新設之附郭泰安縣祭祀肄業共之入學貳拾名原學田玖拾畝
  泰安縣儒學暫同府學肄業入學貳拾名武學拾伍名社學在府治東南
  泰山書院在府城北五里宋孫明復講學處明𢎞治年建
  肥城縣儒學在縣治東元至元十二年縣尹趙珪建二十八年縣尹張綱重修殿廡增設祭器明倫堂匾曰君子蓋取樂正子春所謂肥有君子之義也明洪武正綂成化嘉靖等年相繼增修
  皇清康熙八年知縣尹任重修入學拾貳名社學在縣治西餘俱在各里
  大成書院在縣南三十里舊為曬書城相傳孔子經逰處明嘉靖二十年知縣劉贊建大成殿因號大成書院
  牛山書院在縣西八里元狀元張起巖讀書處
  新泰縣儒學在縣治東南元至元間建明天順𢎞治萬歴間相繼重修入學拾貳名學田叄頃陸拾貳畝零社學一在縣治東一在城外西南義學在縣東萊蕪縣儒學在縣治東宋崇寧中建明隆慶六年知縣傅國壁更置雲路與城南門相映
  皇清康熙六年知縣鍾國義重修入學貳拾名學田壹頃叄拾貳畝社學在各里
  正率書院在縣城西康熙十二年知縣葉方恒建
  東平州儒學在州治東北宋景祐間沂國公王曾創建於城内西南元皇慶中總管嚴忠濟以學基狹隘改建今地規模閎敞漢宋碑碣皆移置其中至正間知州劉修德復加修葺明正綂間知州傅霖增建辨志堂於殿後嘉靖間知州裴中即堂前土山改為杏壇
  皇清康熙十年禮生楊文斗粧修聖賢像入學貳拾名學田肆頃伍拾叄畝社學在各里
  東阿縣儒學在縣治西明洪武八年知縣朱徵因遷邑創建嘉靖十四年知縣米廷寶增建啓聖祠於廟東南萬歴七年知縣朱應轂移廟後明倫堂於廟西增建文昌閣於廟後復遷啟聖祠於廟東北萬歴三十三年知縣王以旌復修大成殿
  皇清康熙四十九年知縣張楷重修廟廡㦸門明倫堂及敎諭宅五十五年知縣鄭廷瑾復修東西齋房入學拾伍名學田壹頃伍畝陸分零
  野齋書院在舊縣尙徳鄉即今堂子社元李謙號野齋故居謙卒詔立書院設山長以掌其祀
  柯亭書院在縣城内東北隅知縣白棟建
  東流書院在縣南十五里東流泉上即故洪福寺嘉靖中改為書院
  平隂縣儒學在縣治東南舊在縣治西北宋元符間知縣虞芹因瀦水改遷今地元季燬明洪武三年知縣黃溥復建嘉靖四十三年知縣于子英重修兩廡㦸門明倫堂及鄉賢名宦祠萬歴二年知縣樊思誠復修殿及櫺星門
  皇清順治四年知縣劉昇祚重修明倫堂東西齋及敎諭訓導宅入學捌名學田叄頃捌拾伍畝
  曹州府
  曹州府儒學在府治東本曹州學明正綂中知州范希正建初希正為曹縣令多惠政縣民德之因事改遷民户醵金以助贐希正辭不受因謀建祠庀材而未果及巡撫張驥奏復設曹州相地於曹縣之東北即以希正為知州首建學宫民復為請因其材而用之嗣後成化正德嘉靖萬歴間相繼修葺規模大備
  皇清順治間知州許昌榮重修雍正十三年陞州為府即為府學與新設之附郭荷澤縣祭祀肄業共之入學貳拾名原學田壹頃貳拾畝
  菏澤縣儒學暫同府學肄業入學貳拾名武學拾伍名社學三一在府治東南一在新集一在流河鎮重華書院在縣南中有精一堂後有文明樓内祀虞帝舜明萬歴間知州李天植建
  單 縣儒學在縣治東南舊為州學在舊城内東南明洪武二年改為縣學嘉靖二年城壞於水五年叅議侯位改遷新城建學今址
  皇清康熙十二年知縣韓第悉為修葺規制大備入學貳拾名學田貳頃捌拾貳畝
  鳴琴書院即單父琴臺故址康熙三十七年知縣金天定建竝立廟以祀先賢宓子賤竝巫馬期
  城武縣儒學在縣治東係宋時遺址元初燬於兵至元間縣尹馬伯琦始修復明永樂間河決傾圮知縣劉恕張盤相繼修復嘉靖間又圮於水知縣林嘉謨重修鄭漢相繼之
  皇清康熙二十七年知縣楊宫建重修殿廡堂齋及啟聖祠㦸門櫺星門泮池入學拾伍名學田肆頃捌拾壹畝貳分
  鉅野縣儒學在縣治東舊在縣治北屢經河患建廢不一明洪武四年縣丞陶友仁因舊址重建旋復圯於水縣丞吕讓移建今地永樂間敎諭韓文興悉為修建正綂成化正德間屢次增修
  皇清康熙四十年知縣章𢎞重建廟廡及啟聖名宦鄉賢祠入學拾伍名學田貳頃陸拾貳畝義學在學宫西社學在各里
  鄆城縣儒學在縣治東南宋元祐間建元至元間縣尹劉彧增建兩廡畫聖賢像明成化間知縣任昶拓地增修萬歴三十二年知縣王逺宜增建文昌閣入學拾伍名學田貳頃叄拾肆畝貳分社學在縣治西南
  養正書院在縣衙内明嘉靖間知縣趙若唐建
  曹 縣儒學在縣治東南縣在元時為磐石鎮知州鄭自厚於其地建鄉學即今址也明徙州於此改為州學旋以為縣乃改縣學正綂七年知州范希正大加修葺嘉靖二十六年河決傾圯邑人王衮重修入學貳拾名學田拾肆頃捌拾畝捌分零外長垣縣撥歸學田陸畝玖分社學一在城内縣治西餘俱在各集
  定陶縣儒學在縣治東舊因河患遷徙不一明成化二十二年知縣孫賓始遷今地嘉靖十六年知縣胡來貢重修萬歴三年移建敬一亭於㦸門東二十六年知縣楊克順以櫺星門逼近㕓市創建栅欄二圍
  皇清順治六年兗州府同知金有選復將櫺星門徙北二歩十二年知縣趙國琳重修正殿及兩廡㦸門入學拾伍名
  養正書院在縣署西知縣劉倫建
  濮 州儒學在州治東南舊在城東二十里舊州治西北為金時州人史仲謙所建元至元間知州黃甫琰聚書八千巻於學中明洪武初知州劉徵重修正綂間圮於水知州毛晟徙城王村遂建儒學於今所𢎞治初知州施德修泮池闊十八丈池南建五峯山下起聚秀亭入學貳拾名學田壹頃貳拾畝社學在各里
  歴山書院在州東南歴山下元歴山公千奴建
  崇義書院在故鄄城元至正十三年唐几崇喜奉勅建
  丹陵書院在州治西北明知州薛孟建
  范 縣儒學在縣治東舊在城東南二十里舊縣城元元綂間縣尹郭夢起建至元間圮於水縣尹莫世榮重建明洪武十三年河決衝没舊城知縣張允徙建今所入學拾貳名學田貳頃拾捌畝社學在各里觀城縣儒學在縣治東舊在縣治西南金太和三年遷今所元至元間縣尹張巨川修明隆慶四年知縣方維藩建尊經閣於閣之南建登雲橋入學拾貳名學田壹頃玖拾肆畝零社學一在縣東餘俱在各里松槃書院在儒學北明知縣馬允升建
  朝城縣儒學在縣治南宋慶歴間建明𢎞治初知縣劉璋重修
  皇清順治十五年知縣惠光先重建明倫堂入學拾貳名學田㭍頃貳拾畝社學在各里
  雪林書院在縣治北丹霄觀後元楚惟善讀書處中有五車樓
  南泉書院在武陽門外明御史王應初授生徒於此後宦成延師敎貧士肄業其中









  山東通志巻十四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山東通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