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總論 常變通攷

作者:柳致明
1830年
後序

我曾叔祖東巖先生,從大山李先生於湖上,得心學之要,所著之大,有曰《纂註增補》,以羽翼四書者,爲三十二卷,有曰《常變通攷》,以發揮《家禮》者,爲二十二卷。先生旣歿,學者,謂《通攷》一書,實有家日用之常,尤不可以緩也。議付剞劂氏,蓋自冠昏喪祭,以及鄕學國恤,無不標揭其節目而附其說,盡常變,適情文,其數旣陳,其義又見,雖窮鄕謏聞,按之若指掌,不患其不自致也。先生從子壺谷公,屬先生門人,柳健休,柳徽文,俾考其丁乙,其間,蓋亦有儧那刪補,而要不失先生之舊。從孫鼎文及致明,亦與聞焉,旣又對勘於李內舅秉遠,十年而甫就,以舊本細密難看,大其字樣,而釐之爲三十卷,並總目爲十六冊,蓋自周衰禮弊,千有餘年,歷代修述,可謂備矣。然猶未經聖人,因時損益之制,人自爲書駁而不醇,惟《家禮》之作,折衷斟酌,庶幾以幸敎天下後世矣。而惜其爲童行所竊,猶有未勘,此千古之遺憾也。至若《經傳通解》,修古經之殘缺,爲禮書之大全,而旨意深奧,篇簡浩穰,未易究。觀是書也,以《家禮》爲主,而稽式於《通解》,旁通乎百家,酌古今之異宜,因得失之相形,參合取衷,皆有據依。雖謂之古今禮家之斷例,可也。抑其中,有錄之繁,悉不輕加去取者,又先生,所以益致難愼,而苟玩其指歸,則亦可得其意之大略矣。致明,晩生執燭,陪侍筆硏之日,久矣。竊喜從諸賢後,幸是書之成而廣其傳也。工旣告訖,略記顚末,俾後人,知先生嘉惠之意云爾。

庚寅寒蟬節從曾孫致明謹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