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實錄/卷之132

 卷之一百三十一 康熙朝實錄
卷之一百三十二
卷之一百三十三 

監修總裁官 光祿大夫 太保兼太子太傅 保和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 二等伯加四級 馬齊

      光祿大夫 經筵日講官 起居注 少保兼太子太保 保和殿大學士仍兼管吏部戶部尚書 翰林院掌院事 加二級又加一級 張廷玉

      光祿大夫 經筵講官 太子太傅 文華殿大學士仍兼理戶部尚書事務 加五級又加二級 蔣廷錫

總 裁 官 光祿大夫 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朱軾 等奉敕修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春。正月。乙亥朔。諸王大臣等、以元旦令節、奏請皇上節哀回宮。不允。群臣復敦請再四。上於是暫駐慈甯宮前院幕次

  • 丙子。上居大行太皇太后喪次。哀慟不止如前
  • 國子監題、大學生劉枝桂等五百餘人、呈請皇上節哀。循古服制、以日易月。章下內閣
  • 丁丑。上居大行太皇太后喪次。哀慟不止如前。是日、科爾沁達爾漢親王班第額駙、率蒙古王、貝勒、貝子、公、台吉、塔布囊等、齊集永康門外。跪奏曰、臣等一日三次哭臨、雖不得近睹天顏、竊聞皇上悲哀太過。一日內三次哭臨、懇請節為一次。得㫖、爾等聞喪、自遠方速至、晝夜齊集哭臨、此即情關一體之誼。爾等奏勸節哀、誠是。但太皇太后恩深罔極、朕年方富、安享之日長、仰報太皇太后之日少、每念教育厚恩、哀痛實難自禁。至爾等忠愛、勸請節哀之情、朕自當勉從之
  • 順天府進春
  • 戊寅。上居大行太皇太后喪次。哀慟不止如前。內閣以諸王大臣及士民等、奏請以日易月之疏、一並進呈。公同奏曰、皇上欲行三年之喪、臣等再四思之、實有難行之處。請仍遵歷代定制。上曰、朕凡事一本於誠、行三年之喪、朕意甚切、非飾虛名、仍宜遵照前㫖行。諸王大臣等、復再三懇請。上曰、三年之喪、朕意以為可行、故有前諭。諸王大臣、及百司士庶、皆為阻止、屢行陳奏。此際朕心甚煩、俟再思之
  • 己卯。上居大行太皇太后喪次。哀慟不止如前
  • 王以下文武各官、復奏請以日易月。上諭曰、昨裕王、恭王、亦勸朕從王大臣士民之請。朕不得已、勉如所請
  • 庚辰。上居大行太皇太后喪次。哀慟不止如前
  • 辛巳。世祖章皇帝忌辰。遣官祭孝陵
  • 上居大行太皇太后喪次。哀慟不止如前
  • 上諭禮部、大行太皇太后、聖德母儀、昭示萬國。昔奉我皇祖太宗文皇帝、贊宣內政。誕育我皇考世祖章皇帝、顧復劬勞。受無疆休。大一統業。暨朕踐阼、方在沖齡。仰荷我聖祖母訓誨恩勤、以至成立。晨昏依戀、三十餘年。方期洊享遐齡、茂膺繁祉。詎意適遭違豫、奄忽上賓。朕哀疚之深、五中摧絕。昊天罔極、報德實難。緬維厚澤深仁、信足炳傳簡冊。非薦隆號、莫展哀誠。宜恪遵彝憲、恭上尊諡、垂示無窮、以慰朕尊親之意。著內閣翰林院、詹事府會同擬奏。其應行典禮、爾部詳議以聞。於是內閣等衙門、即恭擬尊諡二道進呈。奉㫖、應上太皇太后尊諡曰、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又諭、太皇太后升遐未久、祭文內遽改稱尊諡、朕心深為不忍。應俟梓宮奉安昌瑞山后、始稱尊諡以祭
  • 壬午。孟春。享太廟。遣領侍衛內大臣公福善行禮
  • 遣官祭太𡻕之神
  • 上居大行太皇太后喪次。哀慟不止如前
  • 癸未。上因大行太皇太后梓宮、於十一日發引。率諸王以下、文武大小官員、及外藩王、貝勒等、讀文致祭
  • 皇子允禵生
  • 甲申。上居大行太皇太后喪次。哀慟不止如前
  • 乙酉。奉移大行太皇太太后梓宮、安設於朝陽門外殯宮。發引時、上手攀梓宮。稽顙痛哭。迨梓宮啟行後、上于梓宮前步行。沿途哭不停聲。梓宮更舁校時、必跪于道左、哀慟不已。至梓宮奉安之後、號泣良久。致奠行禮。諸王大臣等奏曰、梓宮已經奉安。請皇上回宮。上曰、朕于太皇太后、無由復侍。此乃慎終之時、憔悴困憊、皆所不恤。此刻殊覺委頓、胸臆煩熱、欲於此尋一小室暫居之、視體中如何、尚未知明日能回宮否。爾諸臣愛朕誠悃、朕知之矣
  • 丙戌。上詣大行太皇太后梓宮前。三上食。舉哀
  • 丁亥。行初次致祭禮
  • 戊子。行繹祭禮。諸王大臣、固請皇上回宮。上曰、朕連日居一小室、意欲久駐於此。爾等既再三奏請、今乃暫回。朕自幼讀書、稍知孝道、豈忍遽圖便安。茲雖暫回、亦不入宮內、姑設幕席地而處、少遲一二日、當復來此。是日、上還。幕居乾清門外之左。諸王大臣、及外藩王、台吉等、請上曰宮。不允。九卿詹事科道等、亦具疏請回宮調攝。諭曰、朕遭太皇太后崩逝、欲持服二十七月、立志甚堅、諸王大臣、及百官士民、再三陳奏、情詞懇切、不得已勉從所請、中心歉仄、因幕居乾清門外、以盡哀誠。今乃又請回宮、不過以朕躬為念。身為天子、豈不自愛。但人孰無祖父母、父母、為子孫皆當盡孝、何分貴賤。朕孝治天下、思以表率臣民、垂則後裔、今距釋服之期、為時甚近、若從所言、以致異日稍留遺憾、恐非諸臣愛君之意。諸王大臣、激切奏懇、已有諭㫖不允。卿等其仰體朕心、勿復言
  • 己丑。上幕居乾清門外
  • 庚寅。上幕居乾清門外
  • 先是、諸王大臣及士民等、奏請以日易月之疏、俱未批答。至是得㫖、朕以薄祜、幼失怙恃。幸依聖祖母膝下、如見皇考妣音容。今遭遐棄、痛念慈恩。悲哀並集。欲持服二十七月、仰答聖祖母鞠育深仁。兼報皇考妣劬勞大德。諸王大臣、及各官等、援引歷代成例、堅請再三。並稱郊廟祀典、不宜久輟。升祔大禮、及時舉行。且士民伏闕、披瀝眾情、謂國恤淹久、有妨民業。朕反覆思維、不得已、以禮抑情、勉從所請。該部知道
  • 辛卯。上詣大行太皇太后梓宮前。三上食。舉哀。是日、即居殯宮之側
  • 壬辰。上詣大行太皇太后梓宮前。三上食。舉哀
  • 奉差湖廣左副都御史開音布、直隸巡撫于成龍、山西巡撫馬齊等、疏請叩謁大行太皇太后梓宮。允之
  • 癸巳。上詣大行太皇太后梓宮前。三上食。舉哀
  • 甲午。上詣大行太皇太后梓宮前。三上食。舉哀。諸王大臣等奏曰、明日行大祭禮。釋服後、乞皇上照定例回宮。乾清門外所設幕、請今日拆收之。不允。諸王大臣固請。上曰、爾等奏請懇摯、朕於二十二日繹祭畢、還宮。是日、亦欲遣外藩王等歸國。乾清門外所設之幕、至期拆收
  • 乙未。上詣大行太皇太后梓宮前。行大祭禮。釋服。傳諭內大臣曰、科爾沁王、貝勒、貝子、公、台吉等、馳至守服、應加賞賚。命出太皇太后宮內白金彩紀、分賜之。其先因出痘、令回部落者、亦令一體沾恩。諭曰、爾等皆太皇太后姻戚。齊至喪次、克終其事、殊為可憫。因乙太皇太后所遺之物、頒賜爾等。眾皆感泣。又諭曰、爾等不必向朕謝恩、可令詣太皇太后梓宮前、謝恩行禮。是日、上仍居殯宮之側
  • 丙申。上繹祭大行太皇太后。舉哀。行禮畢。回宮。居乾清門內偏殿。諭曰、裕親王自太皇太后違豫以來、與朕同處、殊為勞苦。可著皇長子、及領侍衛內大臣等、送王歸第
  • 丁酉。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上御乾清門。衣青色布衣。聽政。江南道御史郭琇、疏參靳輔治河無功、聽信幕賓陳璜、阻撓下河開浚、宜加懲處。又戶部尚書王日藻等、議靳輔疏請屯田一事、有累於民。請行停止。至高家堰之外、再築一堤、應如靳輔所請。上曰、河道必親歷其地、然後可議其事。爾九卿等、俱未親歷、徒然懸揣、安有定論。隨令郭琇跪近御前、顧九卿等曰、朕南巡時、往勘河道、高家堰南北、及清口以南、高郵等處、朕俱沿堤步行、親加詳覽、河上情形、頗深悉之。今欲築重堤、使水由清口入海、若果有裨益、則當日何以不早築耶。高郵等七州縣、百姓苦累異常、此朕目擊而心傷者。今於堤外又築一堤、是重困小民矣。至於屯田、有利於廷臣、而害民實甚。陳璜、本一介小人、通國盡知。屯田之說、江南人莫不嗟怨、爾等甯不聞耶。兵部尚書梁清標奏曰、屯田實有害于百姓。斷不宜行。上以郭琇參本、令九卿一併會同察議具奏
  • 禮部題、本年二月初九日、屆會試場期。茲遇大行太皇太后賓天、典禮繁重、應展期一月、於三月初九日、舉行會試。上曰、會試士子、貧寒者多、展期一月、不無苦累。著展期十日
  • 江西巡撫王騭、廣東巡撫朱弘祚、陛辭。上諭曰、巡撫為地方大吏、以操守為要、大法則小廉、百姓俱蒙福矣。王騭奏曰、臣向在四川時、不取民間粒米束草。惟帶一二家僮、往家中取盤費、不敢有私。上曰、身為大臣、尋常日用、豈能一無所費。若必分毫取給於家、勢亦有所不能。但操守廉潔、念念從愛百姓起見、便為良吏。督撫中、如兩于成龍、及範承勳、誠良吏也。為督撫者、在朕前、皆能言之。及至地方、與所言往往不符。人貴始終如一、朕特簡爾等、當砥礪清操、毋負朕擢用之意。朕事事以百姓為念、爾等到地方、一切利害有關百姓者、不妨事事奏聞。王騭奏曰、臣當嚴禁屬吏科派、及詞訟賄賂諸弊。上曰、為大吏者、亦須安靜。安靜、則為地方之福。凡貪污屬吏、先當訓誡之、若始終不悛、再行參劾可也。大學士等奏曰、臣等瞻仰天表、逈異往時、伏祈珍攝。上曰、九卿所奏河工、關係重大。兩巡撫陛辭赴任、亦屬緊要。朕所以力疾禦門。爾等所奏、朕自知之。是日、上回乾清門內偏殿。諸王大臣等、以喪事既畢、請皇上移駐瀛台。稍遣聖懷。上曰、凡事皆有不易之理。朕因定例、不得已釋服。今于宮中、朕自盡孝、亦理所當然。並非好異沽名。爾等勿復奏
  • 監修下河工部左侍郎孫在豐、江南江西總督董訥、漕運總督慕天顏、各疏請叩謁大行太皇太后梓宮。允之
  • 戊戌。上詣大行太皇太后梓宮前。上食。舉哀。是日、諭大學士等曰、自太皇太后違豫、皇太后盡孝侍奉、甚為勞悴。太皇太后賓天、復哀痛太過。慈顏清減。昨者朕詣皇太后宮問安。見臒瘦更甚。積勞成疾。服藥調理。皇太后關係甚大。朕心深為憂慮。明日、太皇太后一月之祭、爾等可奏請、不必前往。於是大學士等、詣皇太后宮門、遵㫖奏請。皇太后諭曰、予之服藥、專為明日祭也。今亦稍安、明日決意前往。大臣等復行奏請。皇太后終不允
  • 己亥。上詣大行太皇太后梓宮前。行一月致祭禮
  • 辛丑。祈穀於上帝。遣領侍衛內大臣伯費揚古行禮
  • 癸卯。升侍讀學士阿喇彌、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 河南巡撫章欽文、以庸劣革職
  • 升廣東副都統拜音達禮、為廣東將軍

二月。甲辰朔。巴林固山貝子溫春故。遣官致癸

  • 乙巳。上詣大行太皇太后梓宮前。上食。舉哀
  • 丙午。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以原任工部尚書馬喇、為鑲白旗護軍統領
  • 丁未。遣大學士王熙、祭先師孔子
  • 調南贛總兵官許盛、為湖廣襄陽總兵官。以左都督二等阿達哈哈番詹六奇、為江西南贛總兵官
  • 理藩院題、科爾沁和碩土射圖親王阿拉善、於哭臨之時、不赴朝集。慵懶失職。應革爵。得㫖、阿拉善、著革去管五旗扎薩克、土謝圖親王之爵。此王爵、令伊叔多羅貝勒沙津承襲。即著管轄五旗
  • 戊申。祭大社。大稷。遣吏部尚書科爾坤行禮
  • 漕運總督慕天顏疏言、前臣等會勘河工、河臣靳輔、議築高家堰重堤。臣等議修高家堰舊堤。後尚書佛倫等、奉命再行會勘、皆從靳輔臆說、臣不敢附會。且河臣倡舉屯田一事、屯官丈占民田、百姓苦累。臣據實奏聞。得㫖、本內事情、著九卿詹事科道、察議具奏
  • 朝鮮國王李焞、遣使表貢方物。賞賚如例
  • 達賴喇嘛、班禪胡土克圖等、遣使表貢方物。賞賚如例
  • 己酉。升安徽布政使柯永昇、為湖北巡撫
  • 琉球。國中山王尚貞、遣使入貢。請以子弟梁成楫等三人、入監讀書。允之
  • 庚戌。上詣大行太皇太后梓宮前。上食。舉哀。是日、即居殯宮之側
  • 辛亥。上詣大行太皇太后梓宮前。上食。舉哀畢。回宮
  • 壬子。先是、江南道御史郭琇、疏參大學士明珠等。至是、諭大學士等曰、國家建官分職、經理庶政、必須矢志精白、大法小廉、各守職業、實心任事、庶無負拔擢簡用之意。朕親理萬幾、曆有年所。于爾部院大小官員行事、無不深知。為臣子者、既儋爵受祿、榮及父母、庇其子孫、家能自給、便當知足、無致隕越、前已屢頒諭㫖、嚴行申誡。又復諄諄面諭、訓誨再三。今在廷諸臣、自大學士以下、有職掌官員以上、全不恪勤乃職、惟知早出衙署、偷安自便、三五成群、互相交結、同年門生、相為援引傾陷、商謀私事、徇庇同黨、圖取貨賂、作弊營私、種種情狀、確知已允。九卿詹事科道、皆朕委任之員。凡遇會議、自當各出己見、公同商酌。乃一二欲行倡率之人、持議於前、眾遂附和于後、雷同草率、一意詭隨。又其甚者、雖在會議之班、茫無知識。隨眾畫題、希圖完結。廷議如此、國是何憑。又有當集議時、緘默自容、及至僨事、巧於推卸。朕深惡此等推諉苟容之輩、亦屢加嚴飭。至於用人、關係重大。群臣賢否、難以周知。故遇緊要員缺、特令會同推舉、原期為國得人、實有裨益。亦欲令被舉者、警心易慮、恐致溺職、累及舉者、因而勉自刻勵。九卿諸臣、宜體朕心、從公選舉、方為不負委任。乃歷來所舉官員、稱職者固有、而貪黷匪類、往往敗露。此皆瞻徇情面、植黨納賄所致。凡茲情弊、朕非不知。前者班布林善。阿思哈等、身為大臣、所行悖亂、致幹憲典、遂行正法、至今猶耿於懷。是以比來大小官員、背公徇私、交通貨賄、朕雖洞見、而不即指發、冀其自知罪戾、痛加省改、庶可終始保全。詎意積習深錮、漫無悛悔。如審擬蔡毓榮一案、庇護挽救、瞻徇黨類、百計營求。因朕具悉其奸、私謀未遂。近差塞楞額、往審張汧所參事情、朕面諭塞楞額、張汧居這貪穢、爾宜嚴行審出。迨差回時、詢問塞楞額、奏稱臣於此案、盡心研鞫、若有失實、甘受誅戮。及覽其奏案、惟恐累及保舉張汧之人、竟為庇護。朕知內閣原擬票簽、將保舉張汧官員、並未議及。業行折出。又念張汧審結定罪之後、自然髮露、因仍用原簽票發。又靳輔下河工程、屯田之案、朕早已察其情弊、特遣佛倫等、前往勘議。今所議殊屬偏私。且凡會議之時、科爾坤、佛倫等、務執己見、持論好勝、苟非懷挾私情、何以力排眾議。朕亦曾面加誡諭、未見畏悔。如此積弊、愈久愈深、物議沸騰、輿情憤激、以致言官列款參奏。本應發明其事、以肅官方。因不忍遽行加罪大臣、且用兵之時、有曾效勞績者、故免其發覺。勒德洪、明珠、著革去大學士。交與領侍衛內大臣酌用。李之芳、著休致回籍。余國柱、著革職。科爾坤、著以原品解任。佛倫、熊一瀟等、著解任、于河工案內完結。嗣後大小臣工、各宜洗滌肺腸、痛改陋習、潔己奉公、勉盡職掌、以副朕寬大矜全、咸與維新之至意
  • 諭宗人府、自古帝王展親睦族、列爵錫封、原欲選賢建能、旌別淑慝、俾咸知勸勉、慶流奕世、此國家之常經、獎勸之至意也。朕篤念親親、恩禮罔替、年至十五、即行受封。但誼屬本支、必皆飭躬砥行、端良醇謹、益自刻勵、動不踰則、始無忝于宗潢。今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年至十五、不問賢否、概予封爵、以致視為故典、罔知激勸。嗣後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子孫、應俟其年至何歲、作何辨其賢否、定其品級等第、始應授封、著議政王、貝勒、大臣、及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會同確議具奏
  • 以山東布政使黃元驥不職革任。優升原任檢討衛既齊、為山東布政使司布政使
  • 以正白旗蒙古副都統文達、為理藩院右侍郎。仍兼管副都統事
  • 癸丑。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諭大學士等曰、朕躬不逮往時、自太皇太后聖體違和以來、深覺迷憒、極切憂勞、頃所言者、旋即遺忘。昨一二要事折票簽付與筆帖式、後竟遺忘、反覆思之、不復記憶為何事、輾轉不寧、至中夜忽復憶得、乃大驚惕、謂已批發矣、急呼筆帖式問之、奏雲、已折票簽、尚未批發、於是心始稍舒。或念所及、數欲降㫖、令召其人至、而所念及之事、所思之言、乃皆遺忘、無如之何。此所書敕諭、乃朕所自為、而昨所更易者。今日視之、似有遺漏、爰加增益更訂、雖復更訂、仍覺未盡其意、似有遺缺者。以此之故、因念凡諸奏事、朕見所未到者、亦未可知。凡部院事、皆於國家關係重要。所奏聞之事、大臣庶官、益當敬慎。大學士、學士、亦宜詳加看閱。爾等將此㫖宣示九卿。此所書不必別謄、有所更易、即於此增入奏聞
  • 戶部議覆、四川巡撫姚締虞疏言、蜀省每歲解京白蠟、道路遼遠、無腳價開銷之項、請嗣後停止解送、令部臣就近採買。又歷年抽稅生鐵、積有一萬一千六百斤有奇、亦難於起運、請變價充餉。查鐵觔沉重、解送維艱、准其變價報部。至白蠟、乃蜀產土物、應令依例起送。得㫖、白蠟仍前解送、恐致累民。著一併免解
  • 以一等侍衛鄂倫岱、為廣東副都統
  • 山東道御史陸祖修疏言、河工屯田二事、奉有九卿會議之㫖、臣見總河靳輔、身雖外任、與九卿呼吸甚靈、會議之時、吏部尚書科爾坤、戶部尚書佛倫、工部侍郎傅拉塔、左都御史葛思泰等、不顧公議、左袒河臣。竊思河屯利害、惟直撫于成龍首倡其說。或暫停九卿之議、俟于成龍等到京、一一面奏明確、加之乾斷、則國是定而邪謀破矣。疏入、得㫖、河工屯田、著暫停會議。俟董訥于成龍來京日、將本內事情、一併嚴察會議具奏
  • 甲寅。孝康章皇后忌辰。遣官祭孝陵
  • 以兵部尚書梁清標、為保和殿大學士。禮部尚書伊桑阿、為文華殿大學士
  • 調刑部尚書廖旦、為吏部尚書。升吏部左侍郎李天馥、為工部尚書
  • 調偏沅巡撫丁思孔、為河南巡撫
  • 丙辰。上詣大行太皇太后梓宮前。上食。舉哀
  • 調兵部尚書鄂爾多、為戶部尚書。工部尚書阿蘭泰、為兵部尚書
  • 丁巳。升戶部左侍郎麻爾圖、為禮部尚書。四川陝西總督圖納、為刑部尚書
  • 以吏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張鵬、轉補左侍郎。升內閣學士翁叔元、為吏部右侍郎
  • 內務府總管噶祿故。遣皇長子允禔、及大臣二員、侍衛二十員、往賜妝蟒紀疋等物、鞍馬四匹、銀一千兩。追賜勤恪貽休匾額
  • 己未。以大學士王熙、左都御史徐乾學、為會試正考官。兵部右侍郎成其范、左副都御史鄭重、為副考官
  • 以通政使張吉午、衰老失職、命原官休致
  • 刑部議覆、翰林院疏參侍讀學士德格勒、私抹記注、大幹法紀。侍講徐元夢、與德格勒互相標榜、情罪可惡。應將德格勒、擬斬立決。徐元夢、擬絞監候。得㫖、德格勒、著監候秋後處決。徐元夢、著免死。枷號三月、鞭一百、入辛者庫
  • 庚申。升總督倉場戶部侍郎蘇赫、為工部尚書
  • 停止九卿詹事科道、會推各省學道員缺
  • 升湖廣按察使鄭端、為江南安徽布政使司布政使
  • 辛酉。上詣大行太皇太后梓宮前。上食。舉哀
  • 春分。朝日於東郊。遣理藩院尚書阿喇尼行禮
  • 宗人府題、固山貝子星尼、結交匪類、行止乖張。鎮國將軍白壽、亦結交匪類、有玷宗室。應請革爵。鎮國公吞珠。為人庸懦、應革去公爵、降為鎮國將軍。閒散宗室勒爾錦、系軍前獲罪監禁之人、蒙恩寬釋、理應謹慎守分、反結交匪類、博戲鬥雞、甚屬不合。應交伊兄弟家中拘禁看守。從之
  • 轉戶部右侍郎賽弼漢、為左侍郎。升副都御史開音布、為戶部右侍郎
  • 壬戌。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調刑部尚書張玉書、為兵部尚書
  • 旌表江西節婦、都昌縣劉氏、星子縣宋氏、臨川縣袁氏、各給銀建坊如例
  • 厄魯特杜噶爾台吉等、遣使進貢。賞賚如例
  • 癸亥。遣官祭先農之神
  • 諭大學士等、近見科道參疏甚多、果有大貪大惡、何不早為參奏。有等人、聲言糾參、妄行嚇詐、希圖利己、以致各官不能自安。此等嚇詐之人、許即首告。著吏部、都察院、通行曉諭
  • 升少詹事王封溁、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以杭州副都統洪尼喀、為總督倉場戶部侍郎
  • 甲子。宗人府議覆、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子年十五、概予封爵、恐致視為故典、罔知激勸、嗣後應停止此例、俟年至二十、辨其文藝騎射之優者、列名引見、請㫖授封。惟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有薨逝者、即准一子襲爵、不俟𡻕滿。得㫖、依議。如人材超卓者、不拘年𡻕、特予封授
  • 以左都御史葛思泰、為四川陝西總督。升四川按察使興永朝、為偏沅巡撫
  • 兵部題、雲南提督萬正色、鶴慶總兵官王珍、以婪贓侵餉互參、請遺官察審。上命工部左侍郎傅拉塔、禮部右侍郎多奇、前往察審
  • 阿祿科爾沁多羅郡王色楞、坐酗酒不法、命革爵
  • 乙丑。上詣大行太皇太后梓宮前。上食。舉哀。是日、居殯宮之側
  • 戶部議覆、江甯巡撫田雯疏言、康熙二十六年分、蘇常等府起運漕糧、因秋禾將熟之時、風雨連綿、見在起運、米色青白未純、合先題明。查漕糧關係積貯、應令該撫、務將純色之米撥運。得㫖、江南漕糧、已經起運、該部仍令易純色米、朦混具題、殊為不合。抵通日、著照該撫所請、察明交倉
  • 封和碩康親王傑書子扎爾圖巴爾圖、和碩恭親王常甯子滿篤祜、鎮國將軍德甯子興泰、俱授為三等輔國將軍。輔國將軍德倫子納爾台、授為三等奉國將軍。奉國將軍費揚午子詹木布、授為奉恩將軍。輔國公納墨孫子訥圖、鎮國公劉格子台渾、鎮國公拔喀子法布蘭、俱封為輔國公
  • 升廣東雷瓊道程憲、為湖南按察使司按察使
  • 丙寅。上詣大行太皇太后梓宮前。行月祭禮。是日回宮
  • 丁卯。纂修玉牒。命宗人府左宗人鎮國公蘇努等、為總裁官
  • 宗人府議覆、吏科給事中高層雲、疏參大學士王熙等、以議持服事、向康親王傑書等跪語、王等坐受、俱屬不合、請下部議。上曰、朕召大臣議事、如時久、每賜墊坐語。大臣與諸王會議、即行跪語。不合。嗣後凡會議公事、不必向諸王行跪。傑書、王熙等、從寬免議
  • 吏部題、通政使司右通政員缺、請乙太常寺少卿李紹聞擬補。上命問九卿。又諭大學士等曰、今用一人、外人即曰、某大臣薦舉、故用之。或有商議之事、即聲言某大臣稱某官之優、言某官之劣。致躁進之徒、營求奔競、從此而起。凡官之優劣、若不問、何由而知。大臣雖有薦舉、用舍皆出於朕。間用一二人、亦朕所知而用者。若但因大臣薦舉而用之、朕所理者、又何事耶。雖有問九卿舉出之人、亦得者半而不得者半。此皆幸遇耳。原任尚書佛倫、曾薦學士趙山、原任大學士明珠、曾薦學士齊穡、及學士舜拜、阿喇彌、朕皆知而用之、且屢次擢用、並非聽人之言、朕曾以噶爾圖、問詹事尹泰、尹泰啟奏後、即肆言于外、伊曾將噶爾圖薦舉、爾等豈不聞乎。至侍讀學士德格勒、曾向朕奏雲、有人問臣、臣即雲宮內門戶、亦復不知、後來即將某某優劣、混行啟奏。尹泰但粗識幾字、凡事不堪任用、誠微賤小人也。又巡撫張汧、亦系九卿薦舉之人。今張汧所行貪穢發覺、其保舉之人、亦應議處。原任侍郎塞楞額、差審張汧、徇私失實。著將塞楞額看守議罪
  • 升通政使噶爾圖、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 戊辰。原任大學士杜立德、馮溥、以赴謁大行太皇太后梓宮畢、辭歸原籍。上念效力舊臣、命禮部引見。諭之曰、爾等俱暮年歸家、宜加意調攝。命賜茶。各賚帛五表裏
  • 升太常寺卿傅感丁、為通政使司通政使
  • 予故原任副都統三等阿達哈哈番洪世祿、祭葬如例
  • 兵部議覆、吏科給事中高層雲疏參正黃旗都統張所知、哭臨坐班、不盡哀禮、應降五級調用。從之
  • 己巳。孝昭皇后忌辰。遣官祭陵
  • 以都察院左都御史徐乾學、為刑部尚書
  • 庚午。河道總督勒輔、疏參漕臣慕天顏等、朋謀陷害、阻撓河務。上諭大學士等曰、凡事俱有是非、應據理直言。今觀有言人之過者、眾皆隨聲附和、以為不善、並不據理辨其是非。近因靳輔被參、議論其過者甚多。靳輔為總河有年、挑河築堤、漕運並未遲誤、謂之毫無效力、亦屬不可。但其屯田下河之事、雖百喙亦難逃罪。即欲將靳輔置之重刑、亦須留七八年、俟繼用之人、河工告成之日、始可議罪、靳輔將何往耶。凡事有不可令其奏辨者、亦有宜令其奏辨者、語雲、人窮則呼天、今若不令靳輔奏辨、則定案矣、靳輔不將情由陳辨朕前、復何所控告耶。且朕曾閱河防一覽、於治河之事洞悉。凡事皆慮永久、不計目前。此事著九卿一併察議以聞
  • 升貴州按察使李之粹、為浙江布政使司布政使。山東濟甯道董安國、為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
  • 予故欽天監治理曆法加工部右侍郎南懷仁祭葬。諡勤敏
  • 命直隸各省督撫提鎮、確查功加人員、有武藝優長、材品堪用者、保題考試、分別錄用。其未及保題之格、而曾有戰功者、亦查明實績、以各營千把總錄用
  • 辛未。上詣大行太皇太后梓宮前。上食。舉哀
  • 遣官祭歷代帝王
  • 以刑部侍郎薛柱鬥、衰庸不職、令革退
  • 壬申。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調工部左侍郎傅拉塔、為刑部右侍郎
  • 予故護軍統領索諾木、祭葬如例
  • 旌表浙江節婦、仁和縣項氏、錢塘縣韓氏、倪氏、烏程縣吳氏、鄞縣陳氏、烈婦、蘭溪縣孫氏、孝子于潛縣謝勳等、各給銀建坊如例
  • 癸酉。轉工部右侍郎伊爾格圖、為左侍郎。升內閣學士齊穡、為工部右侍郎
  • 以鑲黃旗護軍統領佛爾諾。為前鋒統領
 卷之一百三十一 ↑返回頂部 卷之一百三十三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