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樹齋先生文集/卷七

卷六 感樹齋先生文集
卷七
作者:朴汝樑
1914年
卷八

附錄

编辑

世系圖

编辑

先生之先。本江原道三陟人。後徙于安陰縣。復徙居于咸陽郡。○世譜以陟平君諱元鏡爲始祖。子諱準提我朝兵曹參議。其下三世無傳。故今以判官公爲四世。

始祖朴元慶 子準提
高麗恭愍朝陟山君 兵曹參議
一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五世
仁麒 邦實 世英 居義
中直大夫軍器寺判官有子邦實 副護軍有子廉 自芊澗官正憲大夫知中樞府事有子世英 稷山縣令配丹陽禹氏漢功之女有子居仁居義居禮 配河濱李氏有子應星
六世 七世 八世 九世 十世
應星 賢佐 汝樑 胤庚 鳴震
承仕郞濟用監奉事配寶城盧氏進士敬仝之女有子賢佐賢佑 承仕郞濟用監奉事光海五年癸丑贈純忠輔祚功臣崇政大夫議政府左贊成兼義禁府事陟興君配貞敬夫人陝川李氏有子汝樑汝楨汝樟汝橒 字公幹卽感樹齋先生配貞夫人晉陽鄭氏棄女有子胤庚配貞夫人完山李氏雲城令玹女 承仕郞有子鳴震 生員有子廷老廷碩廷翼廷賓
十一世 十二世 十三世 十四世 十五世
廷老 重輝 思孝 尙說 履純
有子重輝重煕重光 有子思孝思悌 系子尙說 有子履純 有子昌仁昌錫昌奎
思悌 尙彬无后
有子尙彬
重煕
出系
重光 思爀 尙彩 聲純
有子思爀思郁 有子尙彩尙初 有子聲純
尙初无后
思郁 尙玄
有子尙玄尙乾
尙乾 孝純
有子孝純
廷碩 重昌 思源
有子重昌重三重章 有子思源
重三 思敬 尙元 希純
有子思敬思誠思欽思周 有子尙元 有子希純 有子昌光
思誠
出系
思欽 尙說
有子尙說尙謹尙玉 出系
尙謹 義純
系子義純 有子昌圭昌壽昌善
尙玉 孟純
有子孟純義純周純明純 有子昌烈
義純
出系
周純
有子昌述昌輔昌根
明純
有子昌祿昌道
思周 尙得 宗純
有子尙得 有子宗純 有子昌英昌麟昌實昌龜
重章 思誠 尙茂 浩純
系子思誠 有子尙茂 系子浩純 有子昌夾
廷翼 重煕 思曾 尙德 祖純
系子重煕 廷賓有子思曾思閔 有子尙德尙經 系子祖純 系子昌佑
尙經 祖純
有子祖純必純浩純 出系
必純
有子昌佑昌民
浩純
出系
尙白
思閔
有子尙白
廷賓 重敏
有子重敏重杰
重杰
十六世 十七世 十八世 十九世 二十世
昌仁 鎭秀 炳述
系子鎭秀 有子炳述
昌錫 南秀
有子南秀
昌奎无后
昌老 成秀
有子成秀 有子炳益炳珷炳玉
昌圭 亨秀 炳春
有子亨秀仁秀 有子炳春炳有
炳有
仁秀
昌壽 茂秀
有子茂秀
昌善 甲秀
有子甲秀
昌烈 基秀
有子基秀 有子炳善
昌述 源秀
有子源秀楹秀
楹秀
出系
昌輔 秉秀
有子秉秀
昌根 楹秀 炳煕
系子楹秀 有子炳煕
昌祿 以秀 炳仁
系子以秀 有子炳仁
昌道 以秀
有子以秀啓秀 出系
啓秀
昌英
昌麟
昌實 榮秀 炳再
有子榮秀弘秀 有子炳再
弘秀 炳贊
有子炳贊炳貴
炳貴
昌龜无后
昌夾 民秀 炳護
有子民秀在秀鎭秀 有子炳護炳文
炳文
在秀 炳日
有子炳日炳圭炳景
炳圭
炳景
鎭秀
出系
昌佑 權秀 炳基
有子權秀 有子炳基炳喆炳甲炳漢
炳喆
炳甲
出系
炳漢
昌民 奎秀 炳甲
有子奎秀 系子炳甲

年譜

编辑

皇明世宗肅皇帝嘉靖三十三年我明宗大王九年甲寅▣月▣日。先生生于咸陽東加省村第。

三十四年乙卯明宗大王十年先生二歲。

三十五年丙辰明宗大王十一年先生三歲。

三十六年丁巳明宗大王十二年先生四歲。

三十七年戊午明宗大王十三年先生五歲。能解文字。見書冊必請讀。承仕公奇之。

三十八年己未明宗大王十四年先生六歲。

三十九年庚申明宗大王十五年先生七歲。

四十年辛酉明宗大王十六年先生八歲。受孝經於盧拙齋祥。潛心玩味。勤而不輟。考承仕公日試所讀。誦若不通則受笞而歸。同學諸兒戲之曰雖有碍處。何不如慣。先生答曰雖欲免笞。其可欺親乎。拙齋謂承仕公曰君家昌大。可期此兒。

四十一年壬戌明宗大王十七年先生九歲。

四十二年癸亥明宗大王十八年先生十歲。

四十三年甲子明宗大王十九年先生十一歲。能作文。詞華早達。

四十四年乙丑明宗大王二十年先生十二歲。

四十五年丙寅明宗大王二十一年先生十三歲。

穆宗純皇帝隆慶元年丁卯明宗大王二十二年先生十四歲。連讀四字書。

二年戊辰宣祖大王元年先生十五歲。

三年己巳宣祖大王二年先生十六歲。器宇夙成。動靜有常。

四年庚午宣祖大王三年先生十七歲。

五年辛未宣祖大王四年先生十八歲。

六年壬申宣祖大王五年先生十九歲。詠詩以言志。○詩曰倚巖爲屋靑山角。也友鹿麋居木石。一瓢之飮一簞食。安安不愧顔淵阨。○聘夫人蘭浦鄭氏。唐谷希輔之孫棄之女。○聞南冥曺先生訃。恨其生晩未及承顔。

神宗顯皇帝萬曆元年癸酉宣祖大王六年先生二十歲。家素淸貧。菽水難繼。甞採蓴釣魚於蘫水之邊。以供滫瀡。亦不以貧窶廢工。搆書室于村後濯纓巖下。巖之邊築逍遙臺。臺之下鑿小池。雜植蘭菊之屬。切磋于斯。嘯詠于斯。有三首詩。又有竹牖銘逍遙臺序。在集中

二年甲戌宣祖大王七年先生二十一歲。在濯纓書室肄業。定省之餘。不出齋外。工夫益篤。學業大進。

三年乙亥宣祖大王八年先生二十二歲。書史百家。無不通達。而尤精於大學。以不欺心爲第一工夫。甞感而有詩。縱橫入德門前路。第一工程在日新。毋自欺頭凡聖界。幾人爲鬼幾人人。○冬讀己卯錄。至於流涕。又讀唐介傳。歎曰宋代休明無如慶曆。而忠直之士。謫於蠻鄕。長淮之水。若沒孤舟。則後世其何免殺諫之名乎。○子胤庚生。

四年丙子宣祖大王九年先生二十三歲。

五年丁丑宣祖大王十年先生二十四歲。

六年戊寅宣祖大王十一年先生二十五歲。

七年己卯宣祖大王十二年先生二十六歲。在濯纓書室。讀朱子大全。與朴景實,鄭德顒。源源相從。

八年庚辰宣祖大王十三年先生二十七歲。

九年辛巳宣祖大王十四年先生二十八歲。

十年壬午宣祖大王十五年先生二十九歲。

十一年癸未宣祖大王十六年先生三十歲。往謁德川書院。卽南冥先生書院。在晉州地。

十二年甲申宣祖大王十七年先生三十一歲。在逍遙臺謄春秋。

十三年乙酉宣祖大王十八年先生三十二歲。

十四年丙戌宣祖大王十九年先生三十三歲。在濯纓書室讀心經。專心性理之學

十五年丁亥宣祖大王二十年先生三十四歲。

十六年戊子宣祖大王二十一年先生三十五世。與盧公士尙,朴公𧂍,鄭敎官慶雲,吳思湖長,姜校理繗。爲道義交。益篤切偲之工。○是年中鄕貢進士。

十七年己丑宣祖大王二十二年先生三十六歲。聞守愚堂崔先生訃。崔先生以松川道義之交。被誣瘐死於寃獄。先生深痛之。

十八年庚寅宣祖大王二十三年先生三十七歲。

十九年辛卯宣祖大王二十四年先生三十八歲。

二十年壬辰宣祖大王二十五年先生三十九歲。時倭寇大亂。先生挺身奮起。通文左右道。而勉留招諭使鶴峰金先生誠一。通文在集中

二十一年癸巳宣祖大王二十六年先生四十歲。時巡察使金晬,右兵使曺大坤。謀害義兵將忘憂堂郭公再祐。製疏達于行在。請斬晬等。伸救義將。請以左監司金誠一兼巡察右道。○上書體察使李公元翼。以獻固本之策。○上表劉都督綎。斥絶和事。期滅醜寇。疏書表見集中

二十二年甲午宣祖大王二十七年先生四十一歲。遭內外艱。葬于道北里桃川東麓。廬于墓側。哀毁三年。時兵戈搶攘。家計貧窶。以襄事不盡情禮。爲終天之痛。甞命長子曰我之葬。勿用石灰。不負我志也。先靈不昧。尙知余衷云。○晩年歸鄕。楸懷益切。築齋于居廬舊址。號感樹齋。以風樹之義撰序。序在集中

二十三年乙未宣祖大王二十八年先生四十二歲。

二十四年丙申宣祖大王二十九年先生四十三歲。

二十五年丁酉宣祖大王三十年先生四十四歲。倭亂復劇。先生從事義兵。入于黃石。通文列邑。運糧軍中。通文在集中其後見次子被沒。而挈妻子避寇湖西。

二十六年戊戌宣祖大王三十一年先生四十五歲。因寓內浦。

二十七年己亥宣祖大王三十二年先生四十六歲。徙寓任城。

二十八年庚子宣祖大王三十三年先生四十七歲。徙寓大興。○以才行該曹薦除靖陵參奉。是年中別試文科。卽授藝文館檢閱。兼春秋館記事官。上疏受由。歸于桃川。

二十九年辛丑宣祖大王三十四年先生四十八歲。拜藝文館待敎春秋館記注官。

三十年壬寅宣祖大王三十五年先生四十九歲。拜禮兵刑三曹正佐郞。○時朴龍潭而章在政院。交契已密。有唱酬詩。是年寓居廣州鶴野村。

三十一年癸卯宣祖大王三十六年先生五十歲。拜慶尙都事。巡過安陰。望見黃石古城。悲吟一絶。詩見集中○巡過延日。作漁父難。文在集中

三十二年甲辰宣祖大王三十七年先生五十一歲。拜北靑都護府判官。○夫人鄭氏卒。繼葬于考妣墓下。

三十三年乙巳宣祖大王三十八年先生五十二歲。再聘夫人李氏。世宗大王五代孫雲城令玹之女。○哭東岡金先生。祭文在集中

三十四年丙午宣祖大王三十九年先生五十三歲。解紱還鄕。居于桃川感齋。閱綱目。

三十五年丁未宣祖大王四十年先生五十四歲。

三十六年戊申宣祖大王四十一年先生五十五歲。以正言承召詣京。未幾移拜司憲府持平。司諫院獻納。世子侍講院文學。院文學知製敎。

三十七年己酉光海元年先生五十六歲。拜司諫院獻納,侍講院司書。○弘文館錄圈五點。○夫人李氏卒于京。

三十八年庚戌光海二年先生五十七歲。拜持平。進五賢從祀啓啓辭在集中蒙允。又請寃死臣李潑等伸雪蒙允。時光海以所生親將祔廟。連五啓請停不允。病呈三度。遞職還于桃川感齋。八月與朴陜川明榑,鄭孤臺慶雲,盧斯文腀。同遊于頭流。上金臺吟一絶。又遊伽倻。見郭忘憂先生於海印寺。○十一月。拜司諫院獻納不赴。

三十九年辛亥光海三年先生五十八歲。尹通禮銑來訪。○以獻納被召。呈辭不赴。未幾以持平被召。以身病乞遞不允。不得已詣京。時擧人任叔英以直言應策。至於削科。五進啓請復科。未幾旋受待講院文學。○吳佐郞翼承來訪。九月初二日。以宿病在京易簀。○十一月。返櫬于加省舊第。○十二月。葬于桃川考妣墓下酉向之原。

四十一年癸丑。光海四年超贈輸城結義奮忠定運功臣。資憲大夫吏曹判書兼知經筵義禁府事春秋館成均館事陟平君。遣禮曹佐郞梁克選賜祭。

崇禎紀元後癸丑。竪碣于墓庭。別檢李秉烈撰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