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懶窩集
卷七
作者:奇彦鼎
1912年
卷八

與申判書應顯

编辑

識荊雖晩。傾盖如舊。追思春日東園之遊。無論景物可愛。同志一席。絲竹杯觴。足以暢叙幽情。此樂何可忘也。第別后邈然阻音。日夕瞻仰。只勞𪸥𪸥。伏惟初冬。台體動止神衛萬重。記下。夏初歸後。卽患痁七次。繼發浮漲。必死而不死天也。而自是神觀氣力澌敗無餘。只存軀殼。而况家甚貧約。所賴以資口腹者數畒薄田。而爲水所浸。收穫無幾。前頭百口之契活。茫然無策。自笑謀生之拙而已。賢允學士。掌試南來。而試所距弊廬不越三十里。意或執事寄書數字以存問其死生。而竟爾寂寂。無亦以試行異於他行。不欲與人相通而然耶。相望落落。無緣更接淸範。臨紙益增悵黯。不備。

與李判書敏輔

编辑

在京之日。時時款門。穩承淸誨。孤陋之有資於高明多矣。別後邈然阻音。徒切瞻仰。伏惟伊間。台體動止連享萬康。遠慰且溯。無任區區。記下。歸卽患痁七次。繼發浮漲。自分必死。而其終不死者。特大限未盡故耳。然而神觀氣力。澌敗無餘。只存軀殼。兼以家住湖邊。水患無前。西疇失稔。全無所收。春間百口之活。實無計策。亦甚愁悶。窃見執事韶顔白髮。今世地仙。此由於稟賦之厚頤養之素。而自顧朽殘。安得不馳羡也。軒記。想已搆出而憑便未易。尙未推來。心常渴企。此便甚的。幸以草本入於答書簡幅中。堅封以送。切仰切仰。不備。

與李判書

编辑

前冬一書。久未承回敎。甚庸悵欝。卽於家兒之來。獲拜手字。辭旨欵曲。溢於行墨。披來曷勝慰感。第審有內遷之命。而此際令允擢第。又何奇也。竊惟執事之文學雅望。局於蔭路。不得大有所闡揚。士友之所共嗟惜。而令允於是乎發之。纔出身入舘錄。又能抗章直言。聳人瞻聆。充此以往則其於張大家聲。顯揚先德。何難乎。天之報施。亦可謂不誣矣。聞來不勝抃喜。而但身在千里外。恨不得擧觴穪慶於當日賀席之末也。因想摠府苦啣。卽當解免。而閑居頤養。動止益享康旺。重爲之馳仰區區。記下。爲時厲所逐。奔避累月。喫盡酸苦。近纔還巢而窮春契活蕭條。厨烟時或不起。此是平生本分。只當任之。而但家兒覲行。還歸直所。治行凡節。極甚窘速。此則可悶。投示齋記。筆力勁悍。旨意精明。其於所以名齋之義。可謂發揮無餘矣。三復欽歎。而但其奬詡太過。責望太重。衰懦之質。恐不足以承當。是甚瞿然。然而若能因此益加振勵。或能免全然放倒。全然頹墮則高明之賜我多矣。謹當佩服明訓。俛焉以終其身。盖亦心庶幾焉。而力或有所未足也。萬望務察時惠德音而鞭策之。俾有以爲終始惕勵反顧。奮發作成之地。則其幸尤當如何。无緣盍簪接承嘉話以啓發其蒙陋。西望悢悢。不禁馳情。无可表忱。只以眞梳二箇呈似。不以物而領其情如何。不備。

與李判書

编辑

閏月初五日惠書。置在几案間。有時披玩。如承談笑。曷勝慰豁。伊後阻音。長夏潦暑。新秋風雨。台體動止連得如何。前書承遭無父孫女之喪變。其時情境。想有所不忍言者。而日月稍久。近漸寬抑否。記下。衰病轉深。無無痛之日。只俟符到而已。此際憲長除命忽下。螻蟻微臣。何以得此。雖糜粉隕結。不足仰報。非不知竭蹶趍承。而第感恩自感恩。廉隅自廉隅。吾以八耋之年。身在遐外。卒然付以不敢當之華啣。而奔走彈冠。心窃恥之。而况筯力之萬萬不逮者乎。然而在家封章。亦涉偃蹇。奔走二百里。到完府陳疏下歸。幸蒙許遞。如釋重負。於心快樂。而但聖批隆重。萬非愚臣之所可承當者。奉讀以來。感淚自下。益增惶愧。竊惟執事始雖發跡蔭路。而今則位躋一品。令允釋褐未逾年。遽昇淸顯之列。是雖衆望攸萃之致。而天恩亦不可曰不重。必有讜言嘉謨裨補國家。然後家聲可以繼矣。士望可以叶矣。未知執事何以爲心耶。如我愚昧者。屛伏遐鄕。老病垂死。朝廷大小事。固不敢與知。而略聞近來章疏紛然。某年之義理大明。已骨之逆賊畢露。而聖度包含。旋又帖然無事。但朴相之彈劾夢相。無復餘地。曷嘗見兩虎共闘而能兩全者乎。無論彼此是非。畢境成敗之如何。其爲世道之害深矣。愚見如此。不審台意以爲如何。餘懷山積。書不可煩。惟冀默會。時惠德音。以替千里顔面則幸矣。不備。

答宋南平

编辑

講服盛名之日久矣。尙未遂一識之願。尋常馳仰。不意專价先辱以書。而文辭燦然。旨意鄭重。卽此而亦可見古家風韻之猶在也。三復諷玩。爲之感歎。但其推詡太過。辭語隆摯。此則踧踖何敢當也。第審至寒。政履神相。區區者益庸慰滿。僕。年迫八耋。疾病沈痼。伏枕奄奄之中。承此禮書之敎。還庸瞿然。顧此本不能書而近又目昏手顫。尋常書牘。猶借於人。而况禮重文字乎。然而厚意不可虛辱。玆乃勉強書之。而惟其謹愼故愈不能成字。可用與否。惟在高明財之也。餘不宣。

與趙光州衍德

编辑

雪寒甚酷。政餘體度。此時如何。伏惟萬相。秋間聞執事猝然賦歸。忙修一書。窃附山陰老叟之意。而使家兒袖傳拜別矣。入城之日。華旆已發。齎書空還。只切喟然。其后聞五馬更爲南下。深愜冦公借一年之願。而病汩久闕書候。悚歎何言。第聞令允以意外事混被譴謫云。尙未蒙宥否。果爾則兩地思想。不但惶悚之忱而已。爲之仰念不已。民。衰骨當寒。無無痛之日。以此尙未作親山省墓之行。而一番歷拜之計。又從而差池。尤切歎恨。僻處窮山。罕接人事。時耗無緣入耳。幸望秋冬間朝紙出送此便。則覽后卽當還完耳。且聞迷兒入於邑薦云。執事何從而聞之耶。此兒鹵莾。本無可取而猥被推詡如此。聞之不覺瞿然愧騂。若其入於道啓。初不敢望。而第未知道內人士能參此啓者幾人云耶。如有所聞。下示如何。餘不備。

與金左相履素號庸庵

编辑

昨冬。執事作萬里之行。路遠便絶。不得以一書奉別。只切悵慕之懷而已。因念山海壯觀。雖是男子之願。而今之中國。非古之華夏。且於衰年征役。不瑕有愆。惟以是𪸥𪸥。今當楊柳之節。正値來思之期。不審華軺幾日入城。而稅餘起居亦復萬重。恨不得趨晉奉慰。仍聞彼中消息之如何也。記下。昨年南歸之後。夏間患痁七次。氣力一番嶊敗。更無回蘇之望。鎭卧床席。如日下山。其他窮春活計之蕭條。閤內憂患之層疊。何足奉煩。家兒偶入道薦。方爲寢郞。近作覲行。還歸直所。故使之晉候門屛以續舊日之契。幸以見元賓之所與者而延接之如何。且渠遐鄕僻學。於涉世之道。從宦之節。全昧向方。須爲之一一指敎。俾不陷於大戾則何幸如之。區區不能无望也。餘外悠悠。書不能旣。不備。

與金左相書

编辑

伏惟冬寒。鼎席起居珍重萬安。自聞大拜。不覺竦踊。幾乎不寐。盖爲國家公喜。不得不爾。而若其私憂過計則亦有之。誠以今之時勢。百度渙散。莫可收拾。雖使如栗翁,尤老之大眼目大力量當之。窃恐難保其必能調和。必能匡濟矣。然則閤下之盛德重望。雖爲一世所畏服。而其於注措設施之際。亦豈無戛戛乎其難之端乎。此區區所以爲公朝喜之。而亦不能不爲閤下憂之也。然而竊見朝紙。聖上以持重也振紀也偕和也三者。望於閤下。閤下以明義理。嚴隄防六字責於君上。上下之交勉如此。循此以往則今日世道。或者八九分庶幾矣。𤱶畒愚衷。竊以此攢手顒祝。而抑有一焉。昔吾先祖高峯之退歸也。客問士大夫立朝。有可以終身行之者何。答以幾勢死三字盡之。其意以爲必先審幾識勢。然后可以明於進退存亡之道。終以守死善道。然后可以全素節而免瑕類矣。當世以爲名言。後賢引以表章。素知閤下平日。定見如壁立。直道如矢行。固無待於人言。而區區猶以此奉獻者。或恐千慮之有一失矣。訏謨之暇。倘或記有而省察。則其於精義入神。觀生無咎之訓。亦不能無助也。不審閤下以爲如何。猥以草野孤賤。干媚鼎席尊嚴。固知僭越。而自念迂愚。蒙被眷顧卅載于今。而愧無一言報答。今於修致慶問也。不敢效常人只贊除用之喜。而妄論及此。狂僭率易。不任悚息。彥鼎。積衰成疾。㱡㱡待盡。無足仰煩。只祈加護鼎茵。以慰朝野之望。不備。

與李羅州寅爕

编辑

伏惟日間。政餘體度一向萬安。仰慰區區。民。病狀依昨。室憂亦無减。悶悶何喩。爛報謹玆奉完。而此紙儘多可觀。窃見聖上睿智出天。顚倒一世。雨露霜雪。倐忽變化於俄頃之間。羣下瞠然。莫測其端倪。而至於李東稷之疏批。文詞浩乎若河漢之無極。燦乎若錦繡之絢彩。信乎帝王之文章自然天成。而其自任以復明大一統之權於長夜醉夢之中者。語意卓然。高出百王之表。大哉言乎。无容贅議。而但未知李東稷之疏斥李家煥之文體者。緣何事端而發乎。未詳委折。幸於答書中下示之如何。不備。

與洪順天述祖

编辑

積歲阻面。有時馳仰。意外聞佩符本道。距此雖不甚邇。若將接音塵而覩顔色。猶勝於千里外落落相望耶。不審莅任以後政履如何。地僻俗頑。仍之以歉歲。接濟之方。不至甚勞否。弟。年迫八耋。衰病轉甚。而時氣大熾。荐遭朞功之慽。身亦奔避山谷。艱關偸生。良苦良苦。就族叔樂庵公厚德重望。爲南土儒宗。弟亦少時挾策授學於其門矣。其孫商大。漂泊贅居于治下住巖面。飢餓困窮。人誰知之。若自官特加存問。或可爲閭里間生色耶。未知如何。此請雖是京鄕通行之例。而弟則不取。一切不爲。至於此人。獨以其乃祖之孫。寄寓他鄕。爲人所賤之狀。心常矜惻。故破戒煩控。幸須諒之。必以食物厚問則非獨於渠爲萬丈光色。顧此老拙與有榮矣。眼昏呼草。不宣。

與李哀文載

编辑

彥鼎頓首言。不意凶變。先府君及先夫人相繼捐世。晩後承訃。痛哭何言。素知誠孝篤至。思慕號絶。何可堪居。第念素窮之家。荐遭巨創。初終之節。窆藏之禮。何以自盡。而近來山地尤難占得。果能及時奉行。更無遺憾否。今年凶歉太甚。加以厲疫熾蔓。未知貴中此患如何。朝夕之憂。想所難免。而染氣或不滋甚否。節序推遷。祥期漸迫。想撫時追慕之慟益復罔極。而春日乖和。不審哀疚中氣力亦復如何。惟願俯從禮制。抑情節哀。無至於過毁傷生之地。千萬是祝。彥鼎。衰病轉深。㱡㱡待盡。而自昨冬時氣大熾。挈老妻奔竄山谷。間關偸生。寓狀一時難堪。而其間連遭家侄與至親喪非一。慟悼之懷。何可盡喩。窃惟不佞於先丈。托契甚晩。傾盖如舊。雖南北落落。不得源源接承顔範。而時於書尺往復。見其傾倒殫竭。胷衿相照。每一承敎。不覺欽歎。竊自以爲暮年通心。惟先丈一人而已。今焉已矣。凉凉此世。誰與開懷。時出篋裏遺牘。三復悲吟。不覺涕零心殞。奈何。老病之身。末由奔哭。而一書奉慰。亦此遲延。此則汩於奔避。無暇人事上故也。哀或恕諒而愧歎則深。此書送于家兒直所。使傳於齋洞李判書家。待有便寄送。未知幾時入照否也。不備謹疏。

與宋都事名欠攷唁狀

编辑

某頓首言。先大監病患閱歲沉綿。而神明所扶。猶冀其萬一。邦國不幸。士林無祿。竟至於捐棄舘舍。承訃驚怛。夫復何言。窃惟孝心純至。思慕號絶。何可堪居。且念初終之後。几筵必奉還於故土。運喪諸節。何以經紀。素知家道淸寒。凡百想多艱楚。爲之悲念不已。日月不居。襄期已迫。哀痛奈何。罔極奈何。比日風霜。哀中氣力何以扶持。彥鼎於先大監。晩始承拜而蒙被不遐。誤相假借而推許者不凡。常愧無以堪承。而若其平日區區慕仰之心。實不在他人之後。從今以往。於何依歸。於何考問。私心痛悲。不但爲邦國殄瘁之歎而已。而老病纏身。又不得奔往一痛哭於几筵之前。此恨實萬萬也。惟願上爲門戶。俯從禮制。無至於過毁滅性之地。千萬是祝。謹奉疏。不備謹疏。

與洪哀名欠攷唁狀

编辑

某頓首言。不意凶變。先承旨令監奄違色養。承訃驚怛。夫復何言。緬惟孝心純至。思慕號絶。何可堪居。日月流邁。遽經襄奉。哀痛奈何。罔極奈何。不審自罹荼毒。氣力何似。某於先令監。托契雖晩。知遇不凡。每一相見。棊局杯盤。驩然兩忘於形骸之外。自謂暮年通心。惟先令監一人而已。一自賣京第下去西原之後。天涯地角。𪸥𪸥相望。悠悠懷思。只托之夢寐而已。而猶或冀其未死之前幸一相逢於洛中。以續舊日團欒之樂矣。豈意此計未遂而人事之變。奄忽如是。痛矣痛矣。誰謂以先丈之賢而位不穪其德。壽不補蹉跎。而使我白首殘年失此良友。踽踽倀倀。無可告語也哉。且念哀單獨一身。遭此巨創。初終之節。窆葬之禮。何以經紀。雖云故土。無異新接。而家道又甚淸寒。凡百經過之道。想多茫蒼。言念及此。種種悲咽。而老病纏身。又不得奔往一痛哭於几筵之前。幽明之間。愧負多矣。奈何。惟冀俯從禮制。無徒任情過哀。惟以上念門戶。整釐家事。修飭身行。以無負先令監托付之遺意。是爲孝矣。惟是之祝。謹奉疏。不備拜疏。

答李令英裕慰狀

编辑

彥鼎白。家兒曾自直所歸覲時。輒擧隣僚諸人。而盛稱執事者世德及文章。沉屈爲尤惜。亹亹不厭口。心中固已欽歎慕悅。而恨地遠未得一見。乃者家兒忽死。執事特念舊日僚誼。遠賜慰書於他人不問之中。辭旨惻怛。其所以悼惜亡者。慰解老夫之意。區區溢於行墨間。苟非厚誼高風。何以及此。而益信家兒之取友如是其必端也。奉讀以來。惟有涕淚盈襟。遠惟新春。直中起居崇重。彦鼎。老而不死。遽見長子死於客地。世之遭逆理之慽者何限。而情理之慘切。豈有若此者。且念渠孝友愿愨。必不獲罪於神明。而只緣老物積殃在躬。天故罰之。而移之於渠。使此老物如斷手足。無依無憑。以厄窮其餘生以死也。念之至此。尤極寃痛。奈何奈何。窃見來書。或有過毁。恐有傷於九原之孝思云者。此是至到之言。豈不欲奉以自勉。以副贒者愛人之意。而顧此偏介之性。雖欲勉強於古人之達觀理遣而不可得。奈何奈何。無由面訴。只增哽塞。不備謹狀。伏惟鑑察。

與朴參奉宗臣

编辑

家兒曾自直所歸覲時。輒擧隣僚諸人。而盛穪左右材學。且其契好之篤。於諸僚中爲最云。心固艶聞而恨未一見。今則家兒死矣。前日相親相愛之意。已矣已矣。第追后聞之則左右於家兒病卧時。醫藥救護之道。靡不用極。及其變出之後。初終凡節。亦多指揮云。苟非厚誼高風。何以及此。闔門感泣。不知所以爲謝也。卽日春暄。直中起居如何。遠溯區區無已。生。西河淚盡之餘。其所相依而相慰者。惟老夫妻已矣。前月卄八日。又遭室內喪變。心事觖然不可言。只恨生世之久。飽喫此無限悲苦。奈何。春府丈移職之后。雖未源源。而聲息相接。忽聞左遷者來到。五馬想卽啓行。自此音塵邈然。左右動靜亦無由得聞。此心悵然。不容言喩。無由面訴。徒增哽咽。只冀侍餘仕履珍重。眼昏艱草。不宣謹狀。

與沉判書養五別紙

编辑

鄙家追榮事。當循例卽出。而私心窃惟有怵惕者。姑此遲回。執事庶或默諒否。聞執事以爲憲長之贈。自非學行卓異者。决不擬議。其難也難於吏曹之贈。此在高明。必有的確之見。固不敢妄生疑異。而但愚意竊有所迷惑者。憲長之職固重矣。而今之憲長。非古之憲長。雖以如我無似者。亦得冐忝於特除之列。則比之吏曹。輕重可知。且以法例言之。其父雖學生而其子經玉署。則贈以吏曹例也。則是其父之贈之輕重。惟視其子之職之淸濁耳。然則其父雖無卓異之學。而其子旣經憲長則其父之贈以其職。獨不爲援例乎。且吏曹之贈不贈。載在金石之典。不可移易。而自上自下或有見其家世之源委。不拘此例。特贈吏曹者非一。此則金石之典猶或變通也。至於憲長之贈。非金石所載。而只是自下私行之公議也。若曰其父雖無卓異之行。而家世之源委旣如此。其子之履歷又如此。以其子之職品。施其父之追榮。有何不可乎云爾。則獨不成說乎。若曰憲長至重。不可以其子之曾經而輕授此職於其父。則此猶成說。而亦何獨不曰吏曹至重。不可以其子之曾經玉署而輕授於其父云爾哉。今之爲玉堂者。未必皆爲吏曹。且雖爲玉堂而未必皆爲憲長。爲憲長者。又未必皆爲吏曹。則職品之輕重如彼。而今日之立論如此。果如此論則是吏曹之重。不及於憲長。而憲長之重。又不及於玉堂。彼此與奪之間。何其不的也。不佞未經憲長之前。或有一二宰相自爲公論者謂我曰。以君之家世。未得吏曹追榮。誠爲可慨。而苟非自下稟達。則金石之典。難以變通。至於憲長之贈。非金石之典則惟在銓宮用意之如何。自銓曹私自施行。實爲公議云。故私心妄有所希冀。而不得其便。及其冒忝憲長之後。果不以憲長之贈爲疑矣。朝論猶未免岐異云。人見各自不同。此不足爲異而於心所感者。窃有如上所陳。玆敢略㬥於高明之前。幸勿以先入爲主。更爲反復思惟如何。彼一二宰相爲此論者。亦豈全然無所見乎。區區本不欲使高明必回己見而強徇他人之言也。惟以事理推之。如以爲終不可變通則鼎亦何敢更有自卞乎。書終不如面。言不盡意。惟在默會焉。

與金長城履鎬

编辑

春候甚不適。伏惟此時政餘起居珍重。傳聞洛行將啓。何日必發耶。仰庸慰溯。無任區區。服人。病情依前奄奄。而兒憂亦一向沉痼。頓無回生之望。切悶奈何。就窃有所奉凂者。鄙家女婿。乃南原居盧生翼垣之子。而盧生卽故判書玉溪先生之孫也。三代皆建祠宇。家傳文行。爲南中望族。翼垣甫亦以文學見識見重於吾儕中。連遭父母喪。尙未脫服。而其兩喪。皆姑權窆。今始於鎭安地。買山一區。欲以三四月間改窆。而其地險遠荒僻。盧生家道淸寒。僮指絶少。葬時若無自官顧助之道。决難措手。而本官緣臂無路。甚以爲悶。聞執事與彼爲娚妹間云。故輒玆奉煩。幸望曲加恕諒。特爲送言。以爲葬時顧助之地。則其爲此中光色。不啻萬丈。未知如何。執事於盧生。旣無雅分。而亦於老漢。尙未一見則此等之請。似涉迂濶輕率。而竊念喪葬顧助。無論親踈。自是京鄕通行之規。且念吾儕之聲氣相通。苟其言之可施者則似不以面不面爲拘。故如是殫竭。或可嘿諒否。科行入洛時。相面勤托則幸矣。不然則或因邸便折簡勤囑。而必依此小錄。俾無緯繣之患。切企切企。眼昏艱草。不備。

與成光州鼎鎭

编辑

執事之下車本州。幾半年矣。衰病縮伏。無緣得一進高軒。敬承嘉誨。只切瞻仰。伏惟窮陰。政餘體度神衛萬重。今年凶荒無前。民憂國計。誠極寒心。而宰百里者。其責愈重。未知前頭賑濟之策何以經理。竊爲執事者憂之也。民。老而不死。天故殃之。客冬。長子死於直所。今春室人捐背。秋間又見第三兒病不起。歲未周。荐遭三慽。人非木石。何以堪此。惟願速化無知。而鬼符遲遲。奈何。就仲兒家女婚。以今十四日定行。窮家凡百草草之中。如大屛風及鋪陳紗籠等物。家所未有。前此每請於官家而用之。盖非此則無處借得故也。今又專人冒昧仰煩。或可俯諒否。彥鼎尙未一番趍拜。而遽以此等請率爾煩瀆。殊涉猥屑。深庸悚惕。承敎無期。繼此書疏之往來。尙有以見區區也。神昏眼暗。作字欠敬。悚昗。

與成光州

编辑

歲色忽改。伏惟侍餘起居茂膺百福。仰賀萬萬。第此荒歲。賑濟之策。伏想實費心力。亦爲之奉念不已。民。當此歲新。百感弸中。而今年恰滿八旬。亦將無聞而死矣。是甚愧懼。就朴生星儆方在推捉待勘之中。第此人爲人謹愼。平生行己。與出爲鄕論者一切背馳。此則衆人之所知。匪可誣也。今此所遭。只以身有義倉有司之名。不幸混入於指目中。而實不與於當時主論。官家若不細燭裏面曲折。而只以外面形迹而治之。則於渠實爲寃矣。仍伏念彦鼎之於執事。旣無雅分。下車本州亦已閱歲。而衰病蟄伏。尙未一番趨進承誨。而遽以此等事卛爾仰凂。極知煩猥。不成事面。而但此人居在隣村。平日情分。無異一家至親。今若重被罪責。此心矜惻。不啻若自己當之。則區區體例。窃有所不暇顧者。玆敢冐昧煩瀆。深庸悚惕。未知意下以爲如何。倘蒙仁恕。特賜分揀則渠之感戴。已不可言。而此心欣喜。奚但以萬丈光色論也。更望曲諒。深所恭竢。神昏眼暗。信手胡寫。不備。

與成光州

编辑

積雪凝寒。伏未審島行何以利涉。而觸冒撼頓之餘。起居不至大段傷損否。伏慰且慮。無任區區。民。泄眩兩症孔劇。幾至不救者數日。自昨小歇。姑此支撑。似是大限未盡而然。然而此非幸也。直是苦耳。第邦有大慶。朝野蹈舞。而遠外病蟄之臣。末由與於呼嵩之列。北望雲天。只自𪸥結。此則想執事亦同此懷也。就煩朴生事。渠呈病狀。官題極嚴云。渠之惶悚極矣。然而渠之平日所見。一切恥與於鄕論。而今乃不幸。反以鄕論受刑。與彼一種輩同歸。則是爲亡其身而生不如死。以是日夜憂慮。輾轉生病。以此言之。其病亦非託也。渠之意。以爲寧受他日違越官令之罪。不忍目前同被鄕論之刑。推捉之下。未卽現身。可謂明於彼暗於此。其愚則甚而其志則可見。其罪則大而其情則可矜也。盖渠曾受數卷册子於民。故熟知其爲人。且知此事顚末甚詳。而見其鴻罹之厄。不忍恝視。一請再請。至於累請而不已。可謂辟於親愛而不知事體之甚者。是甚愧悚。然而非爲渠也。爲此老物。倘或曲加寬恕。無至深罪則民之受賜多矣。而亦何敢望也。惟在諒處之如何耳。病中眼昏筆禿。信手胡寫。不備。

與李長城學永

编辑

伏惟窮陰。政履增勝。伯氏大監窆禮。奉行於何間耶。今年凶荒無前。目今糴政想極關心。而前頭賑濟之策。亦何以經紀耶。百里之責不輕。窃爲贒者憂之也。服人。一味奄奄而月前過亡兒小祥。今初又經室人練祀。觸事傷割。不如無生。而鬼符遲遲。奈何。就治下金生直賢甫。乃河西之孫也。爲人老成純熟。士友屬望。而去式年歲抄。以在喪中不與於薦目中。人多惜之。今年則想或入於鄕薦矣。左右前或聞名否。顧此老病垂死之中。萬念俱空。於此等事。何嘗有一分夢到。而第以河,高兩家之孫。雖百世不磨之世分。而就其中雅望如此人。情好如此人而當此沉揚機會。有可以與聞之道則其可無一言乎。然而薦人。重事也。可薦者不易得。可語以此等事者。其人尤不易得。老拙之於賢者。雖相見之晩也。而一目擊之間。固已悉彼此所存矣。凡有所懷。不欲有隱。故如是縷縷。倘不以阿其所好爲嫌否。倂惟嘿會也。不宣。

與尹右相蓍東

编辑

積歲阻拜。只切瞻仰。伏惟淸秋。台體動止神佑萬勝。世末。衰病轉甚。長委枕席。奄奄度日。而第積殃在躬。天故罰之。伯季兩兒相繼淪沒。室人又從以捐背。歲未一周。荐遭三慽。世間寧有如許酷禍。不如速化無知。而鬼符遲遲。奈何。洛中相知間有書唁。而執事無一字相問。無或前后計紙浮沉未傳耶。窃惟執事家食多年。有識竊歎。奸賊忽出。聖斷赫然。執事與兪相次第登庸。小往大來。稍成頭緖。遠邇莫不想望風采。雖如我老病殘喘。亦不無少須臾無死之願矣。然而責任愈重則穪塞愈難。未知高明何以經紀耶。弟之今春陞資。於分過矣。天恩罔極。趨謝無路。靈壽閣一肅。亦所深願。而其於筋力之不逮何。然而此則猶屬自己。任之而已。至於追榮一款。係是爲先大事。而尙爾遷就。每念及此。寢食靡甘。竊以此事仰煩。錄在別紙。幸詳覽而另施之。千萬切祝。汩於喪威與身病。書疏奉候。久患曠施。念之慨然。方患阿睹。倩人呼寫。不備。

與尹右相書

编辑

伏惟高秋。鼎席起居神衛萬重。大夫人年齡益高。氣力何如。伏想喜懼之心逐歲益加也。自聞大拜之后。卽欲以一書奉賀。而昨冬今夏。老病添劇。未分人鬼者七八朔。以此無暇於人事。迄此昧然。深庸悚歎。今日世道頹敗無餘。縉紳相軋。戈戟日尋。此則已成痼弊者久矣。而最是上自朝廷。下至鄕曲。廉恥都喪。勢利是逐。鑽刺窺覦者必占好地。恬靜自守者例患沉屈。此今日之大患也。竊未知聖明在上。何以致此。古來之憂。有臣無君。今日之歎。有君無臣。念之寧不慨然。窃惟閤下之盛德重望。早負時譽。中間頗患淹滯。一朝坐乎廟堂。中外遠邇之望。其不輕而重也較然矣。然而夢村退休矣。兪相已遞矣。閤下獨居鼎茵。未知何以彌綸經紀耶。惟幸上格君心。下整百僚。確然自守。毅然堅持。不以禍福得喪爲撓則其庶幾乎。且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此八字。常常帖在額上。末稍庶免顚沛之悔。亦未知如何。猥恃平日眷厚。不覺縱言及此。語涉恣橫。惶恐惶恐。彦鼎病狀。比前雖稍歇而尙未起坐。長委枕席。氣息奄奄。殆若將絶。如是而生。不如死之便矣。而亦不可得。奈何。病中神昏氣短。倩人呼寫。未盡所懷之萬一。伏幸默領。餘只祝爲時自愛。加護鼎食。不備伏惟鑑察。

與徐光州瀅修

编辑

執事之下車本州已有日矣。民則老病奄奄。末由趨進承敎。以償宿昔一見之願。徒切歎仰。伏惟新凉。政中體度神衛萬重。御定全韻新印一件。忽蒙下賜。感祝天恩。惶悚無地。且承執事書示單子規例。兼付紙本。苟非不遐之厚誼。何以及此。爲之感佩。罔知攸喩。病中神昏氣短。僅僅呼寫。不備。

答徐光州

编辑

卽伏承下覆書。辭旨諄複。撫存勤摯。伏讀再四。感歎交極。因審政中起居萬康。尤庸仰喜。民。病狀依昨奄奄。餘無足仰煩。執事之來莅玆土。可謂鳳凰之棲枳。而但今之光州。非復昔日之光州。風俗大變。弊瘼層生。其整理振救之方。在於操刀者之必割。民方以此加額而望之。只須勉之而已。至於一鄕之達尊何以見敎之語。不覺瞿然。顧此齒爵。偶然得之。而德則素無。不過爲陳人而已。有何一分補益於大君子之所作爲乎。病中神昏氣短。信手胡寫。文不成理。字不成的覽伏望。不備。

答徐光州

编辑

伏承下書。謹審雪寒。政餘體履萬重。仰慰區區。糴政之撓惱。勢也奈何。民。病狀有加無减。方治遠行之具。以竢朝夕就盡而已。鄕飮酒之不行久矣。執事若行之。實爲吾鄕之盛擧。而鄕儒固陋。雖曰老成。恐無助於賢侯以古之好意矣。如民者。雖不病。其於古制。尙未曉其一二。况今垂死病中。其何以仰贊萬一乎。只切愧歎。新曆此是鄕家九轉。分諸隣里。箇箇光色。餘病中倩草。不備。

與任光州

编辑

伏惟冬寒。侍餘政候萬重。仰慰且溯。不任區區。民。日昨偶有出處。歸后宿症頓添。見方不能起坐運步。委卧牀席。全是死氣。奈何。就聖躬卞誣事。初欲封疏。及聞明敎。果爲中止矣。近聞湖南儒疏將出。已爲發通。主張者鄭校理福煥。吳承旨鼎源至親也。早晩雖未知。而必欲呈疏乃已矣。果然則民以湖南老臣。終無一言。其於事體。太涉如何。今雖已晩。而亦不可不爲。未知如何。民當躬進奉議。而尺地運動末由。不得已命送家兒。仰稟凡百。而且疏紙及寫手疏几。皆非私家所辦。幸望一一指揮。使家兒檢看寫疏如何。民雖未往。在家封疏。其於事體。殊無所妨。勿疑如何。且疏頭初行。當以資憲大夫前行工曹判書書之。卽今見御陽韻書則官啣以大謢軍書之。此亦以大護軍書之。未知如何。商諒處之幸甚。病中末由操筆。玆敢倩人。不備伏惟下察上書。

又窃聞五馬又入黑山島云。此以險津得名者。但平生仗忠信。今日入風波。執事之平日用工。豈出此也。始則憂之而終不憂之也。

與吳和卿時爕

编辑

相距不遠而各緣世故。久未奉唔。人事可歎。卽問春寒。兄履何似。伏惟萬相。弟。僅保宿拙。外何仰喩。就有一種人妄生尼尹從祀之計。將欲封章云。斯文變恠。莫此爲大。吾雖老且病。謹附鄒孟子推言其禍之義。唱起懲討之擧。發文列邑。以今初七會于潭陽玉川寺。齊聲通告于舘學爲計。兄未聞知否。弟於通會。曾未嘗一番題名者。兄所熟知。而此則有關於斯文大是非。爲士者不可不奮發。故鄙邑發通時。弟果主論。而又於近處士友間。預爲相通。以爲聯鑣往赴於玉川之會爲計。此間不可無吾兄。望須勿以凡他士論爲比。而必爲舊起如何。兄之一家諸處。未能各幅。此紙雷照。而來時必與五六僉兄聯翩如何。弟則六日治發。宿于三川羅友家。翌日上寺爲計。兄亦六日必發。及於三川。訪問弟所留處。以爲翌日同行之地如何。兄之一家。非無他人而獨於吾兄。如是縷縷者。素知兄所操之堅確。而平日相與之誼。窃自謂不後於人故也。或可默諒否。勿泛至企至企。餘在三川奉唔。姑不宣。